第十三章杂环化合物及生物碱

合集下载

第十三章 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ppt课件

第十三章  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ppt课件

OH N HO N CH 3
5-甲基-2,4-二羟基嘧啶 (胸腺嘧啶)
NH 2 N N
6-氨基嘌呤 (腺嘌呤)
OH
N N H
HO
N N N H
N OH
2,6,8-三羟基嘌呤 (尿酸)
N OH
8-羟基喹啉
(2)以杂环为取代基
O
CHO
O 2N
O
CHO
2-呋喃甲醛
5-硝基-2-呋喃甲醛
CH2COOH N
七、嘧啶衍生物
尿嘧啶互变异构
H N O H
O
O HN
N
O
N H
酰胺式
亚胺醇式
NH 2 N HO N
HO N N H O CH 3
NH 2 N O N H
O N H O N H CH 3
胞嘧啶 互变异构
胸腺嘧啶互变异构
八、嘌呤衍生物
腺嘌呤
NH 2 N N N H
O N N H
13
N
HO N H N N 2 N N H
但由于环上存在电负性较大的杂原子,所 以与苯不同,共轭体系中各原子电子密度不是 平均分布,键长也不是完全相等,只是趋向于 平均化,芳香性比苯小。热力学稳定性也小于 苯,其共轭能(kJ/mol)数据如下: 苯 噻吩 吡咯 呋喃 150.6 117.5 90.4 66.9 从共轭能的大小可以看出,三种五元杂环化合 物的稳定性次序为: 苯 > 噻吩 > 吡咯 > 呋喃
O
呋喃 (furan)
S
噻吩 (thiophene)
N H
N N H
1
3
N
咪唑 (imidazole)
3
S
1

《有机化学》第13章 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

《有机化学》第13章 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

4-甲基嘧啶
4-甲基噻唑
⑶ 连有取代基的杂环化合物命名时,也可将杂环作为取代基,以侧链为母体来命名。
4-嘧啶磺酸
β-吲哚乙酸(3-吲哚乙酸)
2-苯并咪唑甲酸乙酯
⑷ 为区别杂环化合物的互变异构体,需标明杂环上与杂原子相连的氢原子所在的位 置,并在名称前面加上标位的阿拉伯数字和大写H的斜体字。
2023/6/13
⑴ 卤代反应
在室温条件下,吡咯、呋喃和噻吩能与氯或溴发生激烈反应,得到多卤代物。将反应 物用溶剂稀释并在低温下进行反应时,可以得到一氯代物或一溴代物。碘化反应需要 在催化剂存在下进行。例如:
2023/6/13
6
(2)硝化反应
在低温条件下,吡咯、呋喃和噻吩能与比较缓和的硝化剂硝酸乙酰酯(CH3COONO2) 发生硝化反应,主要生成α-硝基化合物。例如:
3. 颜色反应
生物碱能与一些试剂发生颜色反应,比如钒酸铵的浓硫酸溶液、浓硝酸、浓硫酸、 甲醛、氨水等,利用此性质可鉴别生物碱。比如莨菪碱遇1%钒酸铵的浓硫酸溶液显 红色,可待因遇甲醛-浓硫酸试剂显紫红色等。
二、重要的生物碱 1. 烟碱 又叫尼古丁,主要以苹果酸盐及柠檬酸盐的形式存在于烟草中。其结构式
2023/6/13
13
血红素是卟啉环与Fe2+形成的配合物;叶绿素是卟啉环与Mg2+形成的配合物,它们的 结构式如下:
血红素在体内与蛋白质结合形成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是人和其他哺乳动物 体内运输氧气的物质。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物质。
2023/6/13
14
二、呋喃衍生物
呋喃甲醛是最常见的呋喃衍生物,又称为糠醛,它是一种无色液体,沸点为161.7℃, 在空气中易氧化变黑,是一种良好的溶剂。 糠醛是合成药物的重要原料,通过硝化可制得一系列呋喃类抗菌药物,如治疗泌尿 系统感染的药物呋喃坦丁、治疗血吸虫病的药物呋喃丙胺等。

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

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

N
CH CH2
Cl
三、嘌呤
N N N N N N NH
N H (Ⅰ) 9H 嘌呤
( Ⅱ) 7H 嘌呤
嘌呤为无色晶体,m.p216~217℃,易溶于水,其水 溶液呈中性,但能与酸或碱成盐。 纯嘌呤环在自然界不存在,嘌呤的衍生物广泛存在 于动植物体内。
1.尿酸
存在于鸟类及爬虫类的排泄物中,含量很多,人尿中也含少量。
呋喃和糠醛 呋喃为无色液体,难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 b.p为32℃。 呋喃甲醛又称糠醛,是呋喃的重要衍生物。 糠醛的化学性质与苯甲醛类似,可发生Cannizzaro 反应、与含α-H的醛或酮的交错缩合反应等。
吡唑及其衍生物
4 5 N H1 3 N2
安乃近
吡唑
咪唑及其衍生物
4 5 N1 H
咪唑
第二节
五元杂环化合物
一、呋喃、吡咯、噻吩的分子结构
二、吡咯的性质
三、重要杂环衍生物
·
N
· ·
· ·
五 中 心 六 电 子 ( 富 电 子 环 )
·
· ·
sp2杂化轨道
N—H
吡咯
· ·· N · ·
P 轨道
吡咯的分子结构
N原子杂化轨道
· ·
·
·
· ·
O 呋喃
· ·
O · ·
呋喃的分子结构
· · ·
1. 烟碱(尼古丁)
N
N CH3
从烟草中提取,有剧毒,少量有兴奋中枢神经,能 增高血压,大量则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使心脏麻痹以致 死亡。
2.麻黄素
* * -CH—CH-NH-CH3 OH CH3 麻黄素亦称麻黄碱,有兴奋交感神经、收缩血管、 抗张支气管的作用,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症。

杂环化合物及生物碱

杂环化合物及生物碱
3 天然来源和合成的结合
结合天然来源的化合物和人工合成的化合物,发现更多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
抗癌药物
某些生物碱具有抗肿瘤活性, 被用于开发抗癌药物。
抗微生物药物
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被用于 开发具有抗菌、抗病毒等微 生物活性的药物。
神经系统药物
某些生物碱对神经系统具有 影响,被用于开发治疗神经 系统疾病的药物。
合成与设计策略
合成和设计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的策略包括:
1 结构活性关系研究
通过研究分子结构和生物 活性之间的关系,指导化 合物的合成和设计。
杂环化合物及生物碱
在这个演示文稿中,我们将探索杂环化合物及生物碱。了解其定义、分类、 合成方法,以及在生物活性研究和药物开发中的应用。同时,探讨杂环化合 物和生物碱的合成与设计策略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定义
杂环化合物是由杂原子(非碳原子)组成的环状化合物。生物碱是一类存在于生物体内的含氮天然有机化合物, 具有生物活性。
• 植物生物碱 • 动物生物碱 • 微生物生物碱 • 合成生物碱
合成方法
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的合成方法具有多样性,包括:
1 环化反应
通过环内反应构建杂环结构,例如环加成反应、环合成反应。
2 杂原子取代反应
通过引入杂原子或取代某些原子来改变分子结构。
3 天然来源提取
从植物、动物或微生物中提取天然的生物碱。
生物活性研究
对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的生物活性进行研究,可以揭示其药理学特性和潜在的应用。
1
体外活性筛选
通过体外实验评估化合物对特定靶点的活性,筛选出潜在的药物候选物。
2
体内研究
在动物模型中测试化合物的药理学活性和毒理学特性。
3

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有机化学

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有机化学

溶解1份吡咯、呋喃及噻吩,分别需要17、 35、700份的水。 当五元杂环上连有羟基时,溶解度增大。
如: O
H3C O OH
S
S
OH
(1:35)
(1:20)
(1:700)
(1:16)
3. 杂环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1)、亲电取代反 应
N H O S
HNO3
I2 NaOH
吡咯、呋喃、噻吩 α位取代
I
第四节 稠杂环化合物
稠杂环化合物是指苯环与杂环稠合或杂环与杂环稠合在一起的化 合物。常见的有喹啉、吲哚和嘌呤。
泳衣品牌
3 2 d ★ c
N
a b
N
1
N
★ b 2 a 3
N1
S
N
吡啶并[2,3-d]嘧啶
咪唑并[2,1-b] 噻唑
第二节
五元杂环化合物
五元杂环化合物包括含有1个杂原子的五元杂 环和含2个杂原子的五元杂环。 一、含1个杂原子的五元杂环化合物 1.结构
4 5 1N 3 2
4 5 3 2 4 5 3 2
OH
2.亲电取代反应
Cl2, AlCl 3 100 ℃ Br2, 浮石催化 300 ℃ 气相
Cl
3 氯吡啶
N
Br
3 溴吡啶
N
NO2
N
浓 H2SO4 HgSO4 催化, ℃ 220 混酸 300 ℃
3 硝基吡啶
N
SO3H
吡啶 3 磺酸
N
3.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反应
COOH N β 吡啶甲酸(烟酸) HNO 3 N COOH N α 吡啶甲酸
由于吡啶环的N上在环外有一孤对电子,故吡啶环上的电荷分布不均。

第十三章杂环化合物及生物碱

第十三章杂环化合物及生物碱

4
CH3
N3
N2 1
H
4 –甲基咪唑
(3)如果环上有多个不同杂原子时,按氧、硫、氮得 顺序编号
H3C 4 N3
H3C 5
2
S1
4,5–二甲基噻唑
(4 ) 当只有1个杂原子时,也可用希腊字母编号,靠
近杂原子得第一个位置就是α-位,其次为β-位、γ-
位等。
β
O α CH3
CH3
γ β
α
N
α-甲基呋喃 γ-甲基吡啶
+ NaNH2
N
+ NaOH
N
NH2
2、 加成反应
+ 2 H2 Ni
O
O
+ 2 H2 MoS2
S
S
+
2 H2 Pd
N
H
N
H
呋喃、吡咯均可进行催化加氢反应,噻吩中得硫能使
催化剂中毒,需使用特殊催化剂加氢。
吡啶比苯易还原,用金属钠和乙醇可使其还原。
Na+ C2H5OH
N
N H
+ 2 H2 Pt
N
N
H
呋喃、噻吩、吡咯分子中各原子间得键长并 不完全相等,因此芳香性比苯差。
电负性强弱顺序就是:氧>氮>硫, 芳香性强弱顺序就是:苯>噻吩>吡咯>呋喃。
2、 六元杂环
吡啶
N..
N●● sp2杂化
吡啶π电子数(6)符合休克尔规则,具有芳香性。
吡啶分子中,氮原子得电负性比碳大,使吡啶环上 碳原子得电子云密度相对降低,所以此类杂环称为缺 电子芳杂环。
第十三章杂环化合物及生物碱
(3)单杂环根据杂原子得数目不同又分为含一个 杂原子、含两个杂原子得单杂环等

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

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
非核苷类抗病毒药物
如利巴韦林、奥司他韦等,通过干扰 病毒的复制过程和宿主细胞的信号转 导发挥抗病毒作用。
抗炎药物
要点一
非甾体抗炎药
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和释放 发挥抗炎作用。
要点二
甾体抗炎药
如泼尼松、地塞米松等,通过抑制炎症反应的多个环节发 挥抗炎作用。
05
生物碱在药物研发中的应 用
通过深入研究杂环化合物和生物 碱的作用机制,为新药研发提供 理论支持。
02
发现新的靶点
03
拓展药物应用范围
通过研究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与 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发现新 的药物靶点。
通过研究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的 作用机制,拓展其在新药研发中 的应用范围。
THANKS
感谢观看
分类
根据环的大小,杂环化合物可以分为 小环、中环和大环。
结构特点与性质
01
02
03
结构特点
杂环化合物的结构特点是 具有环状结构,且环上通 常含有杂原子。
物理性质
杂环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包 括熔点、沸点、密度和溶 解度等。

化学性质
杂环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包 括稳定性、酸碱性、氧化 还原性等。
合成方法与途径
新药研发方向与策略探讨
针对未满足的临床需求
针对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代谢性疾病等重大疾病,寻找具有新 作用机制的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
结合其他药物的作用机制
将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与其他药物结合,开发具有多重作用机制的 新药,提高治疗效果。
开发多靶点药物
针对多个疾病靶点,开发具有多靶点作用的药物,降低副作用和耐 药性。
生物碱的分离常采用色谱法、结晶法、蒸 馏法等。其中,色谱法是最常用的分离方 法之一,如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

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

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

(2)噻唑 ( thiazole ) 分子式:C3H3NS
噻唑含有一个硫和一个氮杂原子的五元杂 环化合物,分子式C3H3NS。唑字由外文字 尾azole译音而来,意为含氮的五元杂环, 除吡咯外都称为某唑。硫和氮占1,3两位 的称为噻唑;硫和氮占1,2两位的,称为异 噻唑。噻唑和异噻唑在自然界不存在 。噻唑为淡黄色具有腐败臭味的液体,沸点 116.8℃,相对 密度1.998(17/4℃)。噻唑与吡啶类似,具有弱碱性;可与苦味 酸和盐酸等形成盐,与许多金属氯化物(如氯化金等)形成 络合物,并具有一定的熔点。噻唑的环系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也表现出一定的芳香性。它与吡啶在化学性质上相似,例 如,2位上的氢具有活性;也可以与氨基钠作用,生成2-氨基噻 唑;其氨基也可重氮化(见重氮化反应)。噻唑一般不能还原 为二氢和四氢化合物。
吡咯可用1,4 -二羰基化合物与氨反应制取,工业上 吡咯由丁炔二醇与氨通过催化作用制备。吡咯与苯 并联的化合物称为吲哚,是一个重要的化合物。有 些吡咯的衍生物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 例如,叶绿 素、血红素都是由4个吡咯环形成的卟啉环系的衍生 物。四氢吡咯是一个重要的试剂,它与酮反应失水 形成烯胺,即氨基旁有一个碳 -碳双键。例如环己酮 与四氢吡咯形成的烯胺在有机合成中有多种用途。 一般而言,用吡咯为原料进行实验之前,要重新蒸 馏后再使用,因为吡咯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易聚合 生成聚吡咯(黑色固体)。 3. 酸碱性 酸性比较:乙酸>苯酚> 吡咯 >环己醇
2、呋喃和噻吩
(1)呋喃
呋喃,是最简单的含氧五 节杂环化合物。无色液体。 有特殊的气味。有麻醉和弱 刺激作用,极度易燃。吸入 后可引起头痛、头晕、恶心、 呼吸衰竭。呋喃环具芳环性 质,可发生卤化、硝化、磺 化等亲电取代反应,主要用 于有机合成或用作溶剂。P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元杂环的硝化,一般用比较温和的非质子硝化剂 -乙酰基硝酸酯,并在低温下进行,硝基主要进入 α-位。
+ HNO3 浓H2SO4
N
300℃
NO2 + H2O
N
吡啶的硝化反应需在浓酸和高温下才能进行,硝基 主要进β-位。
(3)磺化反应
+
O
N +S O -3 室 C 2 H 4 C l2 温三 O 天 S O 3 H+
C OO H
N
4-吡啶甲酸
4
3
5 O 2 CH2OH
1
2-呋喃甲醇
4
O 2N
5
3
C HO O2
1
5-硝基-2-呋喃甲醛
二、杂环化合物的结构
1.五元杂环
O
N
S
H
●●
呋喃
吡咯
噻吩
O
呋喃、噻吩、吡咯π电子数(6)符合休克尔规则 (4n+2),因此具有芳香性。
在呋喃、噻吩、吡咯分子中,是由5个原子, 6个π电子组成的共轭体系,使环上碳原子的电子 云密度增加,所以称为富电子芳杂环。
O
+
O O
O
25℃
O
O
O
O
3. 氧化反应
N
KMnO4 N
COOH

CH2CH3 N
HNO3 △
COOH N

2
S1
4,5–二甲基噻唑
(4 ) 当只有1个杂原子时,也可用希腊字母编号,
靠近杂原子的第一个位置是α-位,其次为β-位、
γ-位等。
CH3
β
γ
β
O αCH3
α
N
α-甲基呋喃 γ-甲基吡啶
(5) 当环上连有-COOH、-SO3H、-CHO 、CH2OH 等基团时,将这些基团作母体,将杂环当作取代基
来命名。环编号仍从杂原子开始,并使作母体的基 团的位次尽可能的低。
一、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 1. 分类
(1) 根据所含的环的数目分为单杂环和稠杂环
单杂环
N
稠杂环
N
N
H
(2) 单杂环根据环上原子数分为五元和六元杂环
(3)单杂环根据杂原子的数目不同又分为含 一个杂原子、含两个杂原子的单杂环等
N
N
S
H
(4) 稠杂环又分为芳环并杂环和杂环并杂环
N
N
H
芳环并杂环
N
N
NN
N
+
N
N+
SO3-
C2H4Cl2
10℃ 0
N SO3H +
N
H
H
吡咯,呋喃对酸很敏感,强酸能使它们开环聚合,常用温和的非质子 磺化试剂:吡啶与SO3的加成物。
S
+ H2S4O 25 ℃
S
SO3H + H2O
噻吩比苯容易磺化,因此可在室温下用浓硫酸洗 去苯中含的少量噻吩。
+
H2S4O
HgSO4 > 20℃ 0
2 H2 Pd
N
H
N
H
呋喃、吡咯均可进行催化加氢反应,噻吩中的硫能
使催化剂中毒,需使用特殊催化剂加氢。
吡啶比苯易还原,用金属钠和乙醇可使其还原。
Na+C2H5OH
N
N H
+ 2 H2 Pt
N
N
H
喹啉催化加氢,氢加在杂环上,说明杂环比苯
环易被还原。
呋喃的芳香性最弱,显示出共轭双烯的性质,与 顺丁烯二酸酐能发生双烯合成反应(狄尔斯-阿尔德 反应),产率较高。
Br + HBr
300℃
N
N
β-溴代吡啶
吡啶溴代反应比苯难,不但需要催化剂,而 且要在较高温度下进行。
(2)硝化反应
O +C H 3 C O O N O 2-吡 5 ~ o C 啶 -O 30N O 2 +C H 3 C O O H
S
+ C3HCOO2(N- CO3CH1O02O℃ ) S NO2 + C3HCOOH
SO3H + H2O
N
N
吡啶在硫酸汞催化和加热的条件下才能发生磺化 反应。
(4)傅氏酰基化反应
+ (CH3CO)2O
BF3
O
COCH3 + CH3COOH
O
+ (CH3CO)2O SnCl4
S
+ (CH3CO)2O 200 c
N H

COCH3 + CH3COOH
S
COCH3 + CH3COOH
N H
呋喃、噻吩、吡咯分子中各原子间的键长并 不完全相等,因此芳香性比苯差。
电负性强弱顺序是:氧>氮>硫, 芳香性强弱顺序是:苯>噻吩>吡咯>呋喃。
2. 六元杂环
吡啶
N..
N ●● sp2杂化
吡啶π电子数(6)符合休克尔规则,具有芳香性。
吡啶分子中,氮原子的电负性比碳大,使吡啶 环上碳原子的电子云密度相对降低,所以此类杂环 称为缺电子芳杂环。
H
杂环并杂环
2. 命名
译音命名法: 按外文名称的译音来命名,并用带“口”旁的
同音汉字来表示环状化合物。
O
S
N
H
呋喃
噻吩 吡咯
(furan) (thiophene) (pyrrole)
4 N3 4 N3
5
2
N1
H
咪唑
5
2
S1
噻唑
(imidazole) (thiazole)
O 吡喃 (pyran)
N
4
3
H3C5 O 2CH3 1
OH
O
2,5-二甲基呋喃
2-羟基呋喃
(2) 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杂原子的单杂环编 号时,把连有氢原子的杂原子编号为1,并使其余 杂原子的位次尽可能小 。
4
CH3
N3
N2 1
H
4 –甲基咪唑
(3)如果环上有多个不同杂原子时,按氧、硫、 氮的顺序编号
H3C 4 N3
H3C 5
吡啶的芳香性不如苯。
三、杂环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1. 亲电取代反应
富电子芳杂环, 亲电取代反应比苯容易, 主要发生在α-位上; 缺电子芳杂环,亲电取代反应比苯难, 主要发生在β-位上。
(1)卤代反应
O
+ B2 r
1,4-二氧六环
室温
Br + HBr
O
+B r2H A c S
+H B r S B r
+ Br2 浓H2SO4
吡啶一般不进行傅氏酰基化反应。
吡啶是缺电子芳杂环,不易发生亲电取代反应。
在一定条件下有利于亲核试剂(如NH2-、OH-、R-) 的进攻而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取代基主要进入电子 云密度较低的α-位。
+ NaNH2
N
+ NaOH
N NH2
2. 加成反应
+ 2 H2 Ni
O
O
+ 2 H2 MoS2
S
S
+
H
吲哚 (indole)
4
5
N3
N 吡啶 (pyridine)
6
2
N1
嘧啶
(pyrimidine)
6 1N 5
N7
N
2
N4 3
N H9 8
喹啉 (quinoline)
嘌呤 (purine)
杂环上有取代基时命名原则
(1)杂环上有-R、-X、-NO2、-OH、-NH2等取代 基时,以杂环为母体。环编号从杂原子开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