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低价拼团电商拼多多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激进的拼多多——基于2018年拼多多产品迭代的分析及思考

激进的拼多多——基于2018年拼多多产品迭代的分析及思考

激进的拼多多——基于2018年拼多多产品迭代的分析及思考2018年,拼多多备受行业瞩目,本文将基于拼多多2018年的版本迭代的逻辑,分析拼多多产品的迭代重点和发展策略。

2018年对于国内互联网行业是一个浓墨重彩的一年,先有上半年令人瞩目的“头腾大战”,腾讯因此20年来第三次调整组织架构,正式宣告产业互联网的到来;也有下半年突然而来的寒冬和裁员,引起哀嚎遍野,正式宣告互联网告别粗放扩张的上半场,迎来了精细运营、成本为重的下半场。

在这意义非凡的一年里,除了抖音这款火爆全年甚至国外的爆款产品,拼多多的发展也同样让人侧目,本文从产品的角度,基于拼多多2018年的版本迭代的逻辑,分析拼多多的发展策略和产品逻辑,希望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

拼多多2018年整体情况根据拼多多最新发布的2018年财报:2018年,平台GMV达4716亿元,同比增长234%;平台年度活跃买家数达4.185亿,较2017年同期劲增1.737亿。

全年实现营收131.20亿元,同比增长652%。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网上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3.9%。

上述数据表明,拼多多的市场份额增速10倍于行业平均水平。

作为对比,京东2018年全年GMV近1.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2018年全年净收入为462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5%。

截至2018 年12 月31 日,京东过去12 个月的活跃用户数为 3.053 亿,去年同期活跃用户数为 2.925 亿。

可以看到虽然从体量上来看拼多多和京东仍然有较大差距,但是从增长率上拼多多的发展已经足够让东哥彻夜难眠。

年度活跃买家更是一股超过京东,证明五环外庞大的市场空间。

拼多多2018年产品迭代的逻辑首先从整体式来看,拼多多2018年一共迭代了产品52次,平均7天迭代一次版本,这个迭代的频率可以用惊人来形容,对比另一个爆款产品“抖音”,也仅仅迭代了36次,平均10天迭代一次。

作为更加高频和日活更高的产品,抖音的迭代频率也比不上拼多多,足以说明拼多多团队对于创新和变化的要求,以及希望快速检验产品如何对用户更有吸引力。

2018年电商行业拼多多分析报告

2018年电商行业拼多多分析报告

2018年电商行业拼多多分析报告2018年7月目录一、拼多多凭3.4亿年度买家跻身电商第一阵营 (7)1、市场份额对比与发展历史 (7)2、年度活跃买家规模对比 (8)3、GMV对比 (10)二、拼多多运营模式与其他电商的差异 (11)1、“走量不走价”下社交电商的野蛮生长 (11)(1)微信助力拼多多“分享拼单”场景落地 (12)(2)拼多多运营优势 (14)(3)寻觅“拼工厂”,打造“拼品牌” (15)2、“爆款”背后的策略 (16)3、拼多多与其他电商产品定价的不同 (17)4、“社交+农业”实现精准扶贫 (18)(1)“拼”出小农 (19)(2)拼多多在“电商+农产品”的优势 (20)5、拼多多的用户画像 (21)(1)MAU与活跃买家数 (21)(2)用户画像与其他电商的不同 (22)6、为什么商户选择拼多多 (24)(1)流量优势 (25)(2)零门槛入驻 (26)(3)生态链赋能 (26)7、流量红利后的人工智能生态建设 (27)(1)分布式人工智能 (27)三、拼多多的竞争壁垒和核心竞争优势 (29)1、领军社交电商,拼多多得借东风 (29)(1)与微信的协同作用 (31)2、错位竞争战略,场景购物促消费 (32)3、战略跟进市场,管理层决策果决 (33)4、分布AI见效,“奇”兵或助力技术层 (34)5、三“0”优惠引驻,商家无压降成本 (35)四、拼多多财务分析及与主要电商对比 (36)1、拼多多商业模式自营起步,转型平台,大力发展广告服务 (36)2、亏损率收窄,盈利能力加强 (39)3、获客效率高,市场营销投入仍然激进 (41)五、股权结构 (45)1、最新招股书显示估值约200亿美金 (45)(1)拼多多融资历史 (45)(2)募集资金用途 (46)2、拼多多股权结构 (47)3、员工人数对比 (48)六、主要风险 (50)1、用户高增速恐难以为继 (50)2、平台产品质量控制问题或对公司产生负面影响 (50)3、营销费用拖累利润率 (50)4、平台商品种类拓展遇到困难 (51)5、供应链优化不及预期 (51)6、第三方物流质量控制风险 (51)拼多多凭3.4亿年度买家跻身电商第一阵营:拼多多于7月16日更新招股书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拼多多的年度活跃用户达到3.44亿,同比增加245%。

电子商务经营模式分析-以拼多多为例

电子商务经营模式分析-以拼多多为例

精选供应链合作伙伴
拼多多严格筛选供应链合作伙伴,确保商品品质和供货稳 定性。
大数据驱动供应链管理
通过大数据分析消费者行为和市场需求,优化供应链管理 ,实现精准营销和库存控制。
供应链金融助力商家发展
拼多多为商家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帮助商家解决资金问 题,促进商家更好发展。同时,通过与金融机构合作,实 现风险共担和收益共享。
定重点拓展区域。
本地化运营
建立本地团队,深入了解当地 市场,制定符合当地消费者需 求的营销策略。
跨境物流合作
与国际物流公司合作,优化跨 境物流体系,提高运输效率和 降低成本。
品牌推广
利用社交媒体、广告等多种渠 道进行品牌推广,提高品牌知
名度和美誉度。
提升品牌影响力和用户忠诚度举措
产品质量保障
严格把控产品质量,提高消费者购物体验, 树立品牌形象。
拼多多采用团购模式,通过消费者自发组织的团购活动,降低商 品价格,吸引更多消费者参与。
刺激消费者分享传播
团购模式需要消费者分享至社交圈,邀请更多好友参与,从而刺 激消费者进行传播,扩大品牌知名度。
提升用户参与度
团购活动设置时间限制和人数限制,提升用户参与度和紧迫感, 促进销售转化。
供应链管理与优化策略
电子商务经营模式定义
电子商务经营模式是指企业在互联网 环境下,通过电子手段进行商业活动 的一种模式。
该模式利用互联网技术,整合信息流 、资金流、物流等资源,实现商品的 在线交易和服务。
电子商务经营模式分类
B2B模式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如供应链管理 、采购平台等。
B2C模式
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如网络购物 、在线零售等。
04

电商平台拼多多的财务分析

电商平台拼多多的财务分析

电商平台拼多多的财务分析
拼多多是中国一家知名的电商平台,成立于2015年。

该平台采用拼团的形式,通过团购的方式为用户提供更低价格的商品。

拼多多的发展非常迅猛,用户规模和交易额持续增长。

以下是对拼多多的财务分析。

从拼多多的财务指标来看,其营业收入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2018年,拼多多的营业收入为526.2亿元,同比增长了234%。

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平台用户数量的快速增加以及用户消费能力的提升。

拼多多的毛利润率也呈现上升趋势。

2018年,拼多多的毛利润率为26.3%,较2017年的22.2%有所提升。

这说明拼多多在供应链和成本控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能够提供更高质量的商品并保持较高的利润率。

拼多多也面临一些财务挑战。

拼多多的净利润增长速度相对较慢,与平台销售额的增速相比较低。

这可能与拼多多的营销策略和价格战的竞争压力有关。

拼多多的毛利润率虽然有所提升,但相对较低。

这可能与平台商品的定价策略以及供应链的成本控制有关。

拼多多是一家发展迅猛的电商平台,财务状况良好。

拼多多仍面临一些财务挑战,需要进一步改善利润增长速度和提高利润率。

拼多多营销模式分析报告

拼多多营销模式分析报告

拼多多营销模式分析报告第一篇:拼多多营销模式分析报告拼多多营销模式分析报告1、产品概括拼多多推出的购物模式为社交+电商,旨在让更多的用户分享实惠。

从其名称就不难看出,拼多多重在“拼”团以及实惠“多多”。

拼多多首页的功能中有限时秒杀、品牌清仓、名品折扣、天天领现金、砍价以及免费团等功能。

而这些功能无不是让用户买到更加便宜的商品以及让用户联合起来去“拼”低价。

这一点和京东的差异很大,京东的理念是秉承客户为先,并且保证京东所售商品为正品行货、全国联保、机打发票。

京东更多的是在意商品的质,而拼多多则是比较关注商品的价格。

由以上定位分析不难看出:拼多多和天猫以及京东的用户也许重叠度不是很高,但是和淘宝的用户重叠度确是很高的,毕竟在拼多多出现之前,低价格、优惠的购物平台就是淘宝。

而以正品以及质量保证为主的天猫以及京东则有不同的用户群体。

2、用户定位上图数据分别来自于移动观象台以及百度指数从中可以发现:拼多多的用户以女性用户为主,且年龄都相对比较大,以30-50岁之间的用户为主。

投资调研发现,拼多多上有三类典型人群:从没有过网购经验的人群;知道淘宝也在淘宝消费过,但未形成购买习惯的人群;淘宝满足不了的人群。

不难想象这个年龄段的女性用户对于低价格的商品是最为敏感的,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去通过各种方式来获取价格比较低的商品,时间对于她们的价值并不是很高,她们有条件也有精力来通过时间换取低价格;其实现在市场上无论天猫还是京东,满足的都是还算追求品质的那批人,但从没有人关注“ 能用就行” 这批用户,拼多多做到了。

3、行业分析从中不难发现:网络零售以及移动购物市场的规模正在逐年增加,且移动购物的比重是逐年增加的。

而想到移动就不能不提到微信,作为手机必备软件之一的微信,不仅拥有良好的社交体验还有优秀的支付功能,而拼多多能够通过微信进行分享,无疑很好的利用了微信的渠道优势。

可以发现:现在的移动电商用户对于促销的不同方式有不同的看法,用户最希望得到的优惠方式为店铺红包以及签到领现金和限时抢购这三者。

电商平台拼多多的财务报表分析

电商平台拼多多的财务报表分析

电商平台拼多多的财务报表分析拼多多成立于2015年,是中国一家知名的拼团电商平台,通过用户分享拼更省钱的商品购买方式,以及提供低价商品和优惠券等方式,吸引了众多用户。

本文将对拼多多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

拼多多的财务报表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是收入。

根据拼多多的年度报告可以看出,公司的收入在过去几年稳步增长。

2018年,公司的总收入为926亿元人民币,相比2017年增长了652.2%。

而到了2019年,公司的收入更是飙升至190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5.7%。

这表明拼多多在市场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吸引了大量用户。

在资产方面,拼多多的财务报表显示,公司的总资产也在快速增长。

2019年,公司的总资产达到了162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了130.5%。

这主要是由于公司的业务扩张和投资所致。

与此负债总额也在增加。

2019年,公司的总负债为148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6.3%。

这表明拼多多在快速扩张的也面临着较高的债务压力。

我们可以关注拼多多的现金流。

拼多多的现金流状况良好,维持了稳定的正现金流和自由现金流。

2019年,公司的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为630亿元人民币,相比2018年增长了126.8%。

公司的投资活动产生的自由现金流为43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9.6%。

这表明拼多多具备了良好的现金流和投资能力,能够支持公司的业务扩张。

拼多多的财务报表显示了公司在市场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且具备了良好的现金流和资产基础。

公司仍然面临着较高的亏损和债务压力。

未来,拼多多需要加强盈利能力,降低成本,以及更好地管理债务,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速途研究院:2018上半年国内拼购电商市场研究报告

速途研究院:2018上半年国内拼购电商市场研究报告

速途研究院:2018上半年国内拼购电商市场研究报告2018年拼多多的爆发式增长并成功上市,让更多的人看到了拼购市场的潜力,尤其是在线上获客成本不断走高的情况下,“拼购”这一模式也成为了电商平台快速吸流引客的新方式。

拼购以低价引入流量,通过关系网对商品进行分裂曝光,既满足了多数人追求“低价”的需求,又大幅度增加了中小商家和尾货的曝光率和购买率,目前拼购已经成为广大消费者所青睐的一种购物模式。

速途研究院分析师通过对2018上半年拼购电商市场相关数据的收集整理,并配合用户调研,分析讨论国内拼购电商市场的发展趋势。

拼购电商用户规模及预测拼购概念由来已久,最早的团购模式就有拼购的影子,到现在加入了社交因素,并借助社交扩散吸引大量消费者参与其中。

据相关数据统计,在2016年我国拼购电商用户人数为0.97亿,这一年9月拼多多与拼好货合并,10月10日,拼多多单日交易额超过1亿。

苏宁也在这一年推出苏宁拼购项目,2016年可以看做是拼购电商正式兴起的一年。

到了2017年,拼购用户规模已达2.11亿,同比增长117.5%。

各大电商巨头也纷纷上线拼购项目,预估在2020年,我国拼购用户将达到4.97亿人。

电商巨头纷纷入局拼购市场拼多多的势如破竹,撬动了原有的电商市场格局,各大电商平台纷纷入局争抢拼购市场的大蛋糕。

其中苏宁上线了“苏宁拼购”,并将每年的8月8日定为拼购节;淘宝在2017年7月上线拼团功能,并于今年三月推出了“淘宝特价版”APP,主打低价拼团;而京东在2年前也曾尝试过拼购模式,此次再度发力拼购业务,并结合微信小程序一起发力;此外,支付宝也联合淘宝上线了拼购小程序“每日必抢”,网易推出了“网易一起拼”。

从微信指数看,拼多多10月9日微信指数最高,为17799966,日环比为2.41%;其次为京东拼购,指数为293285,日环比36.92%;而苏宁拼购和淘宝特价虽然指数不算高,均不到4000,不过一直保持较高的日环比增长率。

2018年拼多多分析报告

2018年拼多多分析报告

2018年拼多多分析报告2018年拼多多分析报告2018年4月目录一、拼多多兴起的天时、地利以及人和 (5)二、低价爆款,拼多多弯道超车 (7)(一)拼团模式,主打低价爆款 (7)1、拼团模式的第三方社交电商平台 (7)2、拼团模式下主打低价爆款 (8)(二)利用广告和沉淀资金赚钱 (8)(三)发展迅猛,成为社交电商独角兽 (9)三、主攻低线城市,逆消费升级的典型 (11)(一)相较传统电商,瞄准低线城市女性 (11)1、主流电商平台向品质化倾斜的同时,拼多多则做低价爆款 (11)2、瞄准低线城市女性 (13)(二)紧抓低线城市居民时间充裕、追求低价的特点 (14)1、低收入者仍然大量存在 (14)2、互联网渗透,低价电商极具吸引力 (15)3、社交属性是低线城市居民消磨时间的好选择 (16)(三)把握小镇青年带来的流量红利,获客成本低 (17)1、低线城市人口基数大,叠加人口回流 (17)2、一二线城市获客成本陡增,小镇青年成为新一波流量红利 (18)四、背靠微信,社交打法实现低成本裂变 (19)(一)社交电商相较于传统电商:刺激需求、增强信任、低成本裂变 (19)(二)连续获腾讯投资,背靠微信 (20)1、背靠微信,获得流量支持 (20)2、对淘宝构成一定威胁 (21)3、拼多多相较于其它拼团平台:绝佳时机和微信支持 (23)五、发展前景:微信仍是支撑,品质需要提升,看好C2M (26)(一)微信仍然是拼多多强有力的支撑 (26)(二)淘宝和京东暂时难以威胁拼多多主阵地,提升品质是必然(27)(三)看好C2M模式 (30)社交电商拼多多成立不到三年,发展迅猛,目前月活仅次于淘宝和京东。

拼多多以规模效应带动生产侧成本降低,以互联网社交一改供给侧传统的被动式等;把握了互联网下沉、主流平台品质化升级的绝佳时机,差异化打法瞄准低线城市,同时腾讯体系为其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商业模式:低价爆款,拼多多实现弯道超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低价拼团电商拼多多分析报告
2018年3月
目录
一、公司概况:C2B低价拼团的电商黑马 (6)
1、成立以来发展迅速 (6)
2、8大品类超百家品牌 (7)
3、APP活跃度居电商前3 (8)
二、聚焦低线城市,“社交+低价”开启电商新模式 (9)
1、契机:智能手机加速下沉,电商品质化升级 (9)
(1)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普及度不断上升,促使移动支付等发展迅速 (9)
(2)低线城市触网为拼多多带来新鲜流量 (10)
(3)电商品质化升级,拼多多接手降级市场 (11)
2、社交:以微信为入口,社交模式快速裂变 (14)
(1)B轮融资引入腾讯,微信庞大用户基础和强粘性,引流效果强 (14)
(2)基于微信好友分享和群分享模式,去中心化下口碑效应强 (14)
(3)微信功能迭代升级,微信支付、微信小程序等简化购物流程 (15)
3、低价:拼团打造款款低价,社交长项弥补电商短板 (17)
(1)拼团模式快速形成规模效应 (18)
(2)深入源头,产家直销+农产地直采 (19)
(3)厂家过季库存、残次品等,满足低价低质客群需求 (20)
三、发展中的问题与趋势 (21)
1、问题:入驻简单+低价等带来信用风险 (22)
2、发展趋势:加大打假力度,推进品质化升级 (24)
自2016年10月马云提出新零售概念以来,阿里积极布局线下,目前已实现对百货(银泰商业、中央商场)、超市(联华超市、新华都、高鑫零售等)、家电(苏宁云商)、家居(居然之家)多业态覆盖;投资盒马鲜生和易果生鲜,打造新零售标杆。

2017年底以来,腾讯也加速线下布局,先后宣布参股永辉超市、家乐福、万达、海澜之家、步步高。

至此,腾讯的超市阵营已形成永辉/红旗/中百+家乐福+步步高,同时线下非超市阵营也在逐步扩充(万达和海澜之家)。

虽然阿里和腾讯分别在“电商”和“社交”领域拥有强势竞争力,但双方却似乎均未能很好地将这两个因素融合于一种新商业模式里。

而当几乎整个零售行业都将目光聚焦于新零售上时,仅成立两年左右的拼多多低调地将“电商”与“社交”实现了协同融合,深挖微信海量活跃用户,基于社交关系背书的拼团分享模式,有效降低了用户下沉成本,触及更广人群,一跃成为2017年的电商黑马。

当2017年行业将目光聚焦于新零售上时,仅成立两年左右的拼多多低调而又成功地将阿里与腾讯各自的“电商”与“社交”长项实现协同融合,深挖微信海量活跃用户,基于社交关系背书的低价拼团分享模式,有效降低了用户下沉成本,触及更广客群,实现飞跃式发展。

C2B低价拼团的电商黑马。

①拼多多2015年9月在上海成立,创始人黄峥,定位C2B拼团的第三方社交电商平台,低价模式让用户自发地在微信、朋友圈等发起拼团,2016年与拼好货合并。

②发展迅速:2016年9月用户数超1亿人、单月GMV 超1亿元,2016年11月单月
GMV 超20亿元、日均订单突破200万单,2017年3月单月GMV 超40亿元,2017年底用户数超2亿人,目前用户数超3亿人。

③电商排名前3:APP月活数2018年1月1.14亿人,环比增13.85%,仅低于淘宝(4.25亿人,环比降5.1%)和京东(1.45亿人,环比降4.58%);2017年12月市场渗透率19%,仅次于淘宝和京东,居综合电商APP第3。

契机:智能手机下沉+电商品质升级,带来新机遇。

①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普及,移动支付迅速发展:2017年我国手机网民数7.5亿人,占比整体网民由2006年0.2%增至2017年97.5%;截至2017年6月,智能手机用户数6.55亿人;2016年移动支付用户数4.62亿人。

②低线城市触网带来新鲜流量:公司以低线城市的高价格敏感用户为突破口,伴随Vivo、OPPO 等智能手机快速下沉,获取海量用户;APP 近65%用户在3-6线城市,1线城市占比仅7.6%(京东15.7%);89%用户年龄在30岁及以上,50%在30-39岁。

③电商品质化升级,拼多多抢占市场空白点:小米、网易、阿里、京东等电商龙头近年纷纷抢占中高端消费市场,拼多多顺手接过了大量被消费升级挤出的商户和消费者,同时也对接满足了大量三线及以下城市用户的“消费升级”。

社交:以微信为入口,快速裂变。

2016年9月,公司B 轮融资1.1亿美元引入腾讯,微信入口带来海量且低成本用户。

①微信用户流量庞大:与其他APP相比,微信无论是月活还是月度人均使用时长,均处首位且领先优势显著;3Q17微信及WeChat 合并月活跃账户9.8亿,2Q17微信月人均使用时长约1911分钟。

②分享模式去中心化,口碑效应强:拼多多利用微信流量相对分散且更具场景化的特征,以好友
分享为基础,每个用户既是团购发起人,亦可成为信息接受者,这种平等、多对多的模式迅速裂变;好友分享有社会关系的信用背书,降低消费者对平台的不信任,微信支付、微信小程序等用完即走,简化购物流程。

低价:拼团打造款款低价。

①低至1-3折:公司以拼团为消费者带来远低于传统市场价格的产品,多数团购价低于京东和天猫,部分低至1-3折;②低价主要来自:拼团打造规模效应,动辄超100万甚至200万件销量,议价能力强;推出爱心助农项目,厂家直销+产地直采,降低流通成本;部分来自厂家过季库存、残次品等,以超低价弥补了低质短板,满足低价低质客群需求。

③强用户粘性:超低单价下,用户“超预期”的惊喜感往往远大于“低于预期”的失望感:许多商品不超10元且包邮,退货成本(6元起)较高,即使不满意,消费者并不会觉得损失严重;社交属性激发非刚性购物需求,消费者愿意主动分享好的购物经验、发起拼团,即拼多多成功的以“社交”属性之长处弥补了“电商”属性之短板。

发展中的问题与趋势:①拼多多入驻条件简单,商家良莠不齐,可能伤害平台口碑和信誉;超低价下产品质量和服务难以保证,配送存在一定问题;②拼多多能否升级用户的消费心理,切入中高客群,或将成为公司进一步跃升的关键,公司也已加大监管力度,推进平台品质化转型(与网易考拉合作)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