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的结构及功能 ppt课件
合集下载
胃的形态结构PPT演示课件

• 牙质
牙釉质
牙质
• 牙釉质:最硬
• 牙骨质
牙骨质
牙周膜
牙周组织: 牙周膜+牙槽骨+牙龈
2. 舌的粘膜
舌上面的粘膜:
舌扁桃体
舌乳头: 丝状乳头 菌状乳头 叶状乳头 含味蕾 Leabharlann 廓乳头舌扁桃体舌盲孔
轮廓乳头 叶状乳头 菌状乳头 丝状乳头
3. 唾液腺
➢ 分为3 部: 鼻咽 口咽
喉咽
鼻咽 口咽
喉咽
咽淋巴环:
幽门 上缘:
胃小弯 下缘: 胃大弯
贲门 幽门 胃小弯
角切迹
前壁 后壁
胃大弯
➢ 分部: 4部 贲门部 胃底 胃体 幽门管 幽门部 幽门窦
(胃窦):胃癌和胃溃疡 好发部位
贲门部
幽门管 幽门窦
幽门部
胃底 胃体
贲门部
胃底 胃体
幽门部
➢ 胃的位置:
贲门:T11左侧 幽门:L1右侧
故: 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 小部分位于腹上区。
前壁 后壁:脾、左肾及肾上腺、胰和十二指肠
• 3、胃液的组成
粘液(胃上皮细胞和粘液细胞分泌) 盐酸(壁细胞分泌) 胃酶(主细胞)
课外作业:练习册
咽扁桃体 咽鼓管扁桃体
腭扁桃体 舌扁桃体
➢三处狭窄:
位置
第1: 食管起始处
距中切牙距离
15cm
第2: 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处 25cm
第3: 穿膈的食管裂孔处 40cm
距中切牙 1 15cm 2 25cm
40cm 3
四、 胃
中空性囊状器官 1500ml
➢ 形态: 两口、两缘、两壁
贲门切迹
入口:
出口: 贲门
《胃内的消化》PPT课件

《胃内的消化》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引言 • 胃的结构与功能 • 食物在胃内的消化过程 • 胃消化与营养吸收 • 胃部疾病的预防与保健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主题简介
01
02
03
主题概述
胃是消化系统的重要组成 部分,负责储存食物、消 化食物和将食物与胃酸混 合。
放松心情
学会调节情绪,保持心情愉悦,有助于减轻胃部 不适。
定期进行体检和筛查
定期体检
01
定期进行胃部及相关检查,有助于及时发现潜在的胃部疾病。
筛查高危人群
02
对于有家族史、长期不良饮食习惯等高危人群,应加强筛查力
度,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关注身体信号
03
留意身体出现的异常症状,如胃痛、胃酸过多、消化不良等,
及时就医检查。
06
总结与展望
消化系统对人体的影响
消化系统对人体的营养吸收具有重要作用,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关键环节之 一。
消化系统通过分泌消化酶和胃酸等物质,将食物分解为小分子物质,如氨基酸、单 糖和脂肪酸等,供身体细胞吸收利用。
消化系统的正常运行对于维护人体健康、促进生长发育和提高免疫力等方面具有重 要意义。
。
调节pH值
胃酸能将胃内的pH值维 持在较低水平,为消化 酶提供适宜的活性环境
。
促进胃排空
胃酸能刺激胃的蠕动, 促进食物从胃中排入小
肠。
胃蛋白酶的作用
分解蛋白质
胃蛋白酶能将蛋白质分解成较 小的肽片段,便于肠道进一步
吸收。
调节免疫
胃蛋白酶能刺激免疫细胞的活 性,增强机体免疫力。
促进胃黏膜修复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引言 • 胃的结构与功能 • 食物在胃内的消化过程 • 胃消化与营养吸收 • 胃部疾病的预防与保健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主题简介
01
02
03
主题概述
胃是消化系统的重要组成 部分,负责储存食物、消 化食物和将食物与胃酸混 合。
放松心情
学会调节情绪,保持心情愉悦,有助于减轻胃部 不适。
定期进行体检和筛查
定期体检
01
定期进行胃部及相关检查,有助于及时发现潜在的胃部疾病。
筛查高危人群
02
对于有家族史、长期不良饮食习惯等高危人群,应加强筛查力
度,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关注身体信号
03
留意身体出现的异常症状,如胃痛、胃酸过多、消化不良等,
及时就医检查。
06
总结与展望
消化系统对人体的影响
消化系统对人体的营养吸收具有重要作用,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关键环节之 一。
消化系统通过分泌消化酶和胃酸等物质,将食物分解为小分子物质,如氨基酸、单 糖和脂肪酸等,供身体细胞吸收利用。
消化系统的正常运行对于维护人体健康、促进生长发育和提高免疫力等方面具有重 要意义。
。
调节pH值
胃酸能将胃内的pH值维 持在较低水平,为消化 酶提供适宜的活性环境
。
促进胃排空
胃酸能刺激胃的蠕动, 促进食物从胃中排入小
肠。
胃蛋白酶的作用
分解蛋白质
胃蛋白酶能将蛋白质分解成较 小的肽片段,便于肠道进一步
吸收。
调节免疫
胃蛋白酶能刺激免疫细胞的活 性,增强机体免疫力。
促进胃黏膜修复
消化系统结构及机能ppt课件

上皮: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
固有层:有毛细血管网、淋巴管和免疫细
胞,第一道免疫防线。
粘膜下层:有食管腺(粘液性)
肌层:上1/3---骨骼肌,中1/3---混合
下1/3---平滑肌
外膜:纤维膜
8
一、消化管
第一节 消化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一)消化管的解剖学构造
4、胃
胃有上下2口、大小2弯和前
后2壁。
胃可分贲门部、胃底、胃体
18
二、消化腺 (一)唾液腺
第一节 消化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下颌下腺分泌70%,腮腺分泌25%,舌下腺分泌5% 唾液的成分和功能:
水、粘液-润滑口腔 唾液淀粉酶-分解淀粉 溶菌酶、干扰素-抵抗细菌、病毒 sIgA(可溶性免疫球蛋白A)-浆细胞和腺细胞协同分 泌,有免疫保护作用
19
二、消化腺
第一节 消化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蠕动:是一种向前推进的波形运动。由平滑肌顺序舒缩 引起,舒张波在前,收缩波在后,逐步向前推进。
41
一. 口腔内的消化
第三节 食物的消化
3、唾液的化学性消化及其分泌调节
◆唾液淀粉酶(狗、猫、马等的唾液中无此酶)可使淀粉分解成为麦芽糖。 唾液淀粉酶最适ph 为7.0,食物进入胃后,唾液淀粉酶还可继续使用一段时 间,直至胃内容物变为pH约为4.5的酸性反应为止。 ◆唾液分泌的调节完全是神经反射性的,包括非条件和条件反射两种。
腹膜和腹膜腔特点 腹膜分脏壁 二层夹一隙 女性通体外 男性是密闭
30
第一节 消化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三、腹膜-----腹膜形成的结构 (一)网膜:
网膜形态特点 小网膜,似餐巾 小弯向上围肝门 大网膜,象围裙 大弯向下横连襟
(二)韧带
胃十二指肠的PPT课件

胃十二指肠疾病 的外科治疗
教学目的和要求
3 1 2
Click to add Title 掌握胃、十二指肠溃疡外科手术适应症。熟 悉手术方式的选择。了解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Click to add Title 熟悉胃、十二指肠溃疡并急性穿孔、大出血、 疤痕性幽门梗阻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 则。熟悉胃癌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第一节 解剖生理概要
(三)十二指肠解剖生理 解剖 第一部(上部、球部) 第二部(降部) 第三部(横部、水平部) 第四部(升部) 分泌和运动 分泌蛋白酶、脂肪酶、蔗糖酶 等消化酶 ,促胃液素、胆囊收 缩素、肠抑肽等内分泌素 调节消化分泌和运动
第二节 消化性溃疡的外科治疗
一、概述 定义: 胃、十二指肠粘膜的局限 性圆或椭圆形全层粘膜缺损 称为胃十二指溃疡(gastrodu odenal ulcer)。 因溃疡的形成与胃酸-蛋 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也称 为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
Click to add Title 了解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机理 了解手术方式及选择,手术并发症的防治。
3
第一节 解剖生理概要
胃的解剖 形态、位置和分布 两壁—前、后壁 两缘—大、小弯 两口—贲门、幽门 六部分—贲门、胃 底、胃体、胃窦、幽 门管、幽门
贲门切迹
胃的血管
胃左动脉 胃右动脉 胃网膜左动脉 胃网膜右动脉
球后多发溃疡
↓
巨大溃疡
↓
对吻溃疡
第二节 消化性溃疡的外科治疗
典型溃疡呈圆形 或椭圆形,边缘整齐, 急性活动期充血水肿 明显,有炎细胞浸润 及肉芽形成。 溃疡深度不一。浅 者仅达粘膜肌层,深 者亦可达肌层,溃疡 底部洁净,覆有灰白 渗出物。
第二节 消化性溃疡的外科治疗
教学目的和要求
3 1 2
Click to add Title 掌握胃、十二指肠溃疡外科手术适应症。熟 悉手术方式的选择。了解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Click to add Title 熟悉胃、十二指肠溃疡并急性穿孔、大出血、 疤痕性幽门梗阻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 则。熟悉胃癌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第一节 解剖生理概要
(三)十二指肠解剖生理 解剖 第一部(上部、球部) 第二部(降部) 第三部(横部、水平部) 第四部(升部) 分泌和运动 分泌蛋白酶、脂肪酶、蔗糖酶 等消化酶 ,促胃液素、胆囊收 缩素、肠抑肽等内分泌素 调节消化分泌和运动
第二节 消化性溃疡的外科治疗
一、概述 定义: 胃、十二指肠粘膜的局限 性圆或椭圆形全层粘膜缺损 称为胃十二指溃疡(gastrodu odenal ulcer)。 因溃疡的形成与胃酸-蛋 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也称 为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
Click to add Title 了解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机理 了解手术方式及选择,手术并发症的防治。
3
第一节 解剖生理概要
胃的解剖 形态、位置和分布 两壁—前、后壁 两缘—大、小弯 两口—贲门、幽门 六部分—贲门、胃 底、胃体、胃窦、幽 门管、幽门
贲门切迹
胃的血管
胃左动脉 胃右动脉 胃网膜左动脉 胃网膜右动脉
球后多发溃疡
↓
巨大溃疡
↓
对吻溃疡
第二节 消化性溃疡的外科治疗
典型溃疡呈圆形 或椭圆形,边缘整齐, 急性活动期充血水肿 明显,有炎细胞浸润 及肉芽形成。 溃疡深度不一。浅 者仅达粘膜肌层,深 者亦可达肌层,溃疡 底部洁净,覆有灰白 渗出物。
第二节 消化性溃疡的外科治疗
胃的应用解剖课件.

2.粘膜下层: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含丰富的血管、淋巴 管和神经丛,当胃扩张和蠕动时起缓冲作用。
3.肌层:较厚,由外纵、中环内斜的3层平滑肌构成。 外层纵肌在胃小弯、胃大弯处较厚。 中层环形肌环绕胃的全部,在幽门处较厚称幽门括约 肌(位于幽门瓣的深面),可延缓胃内容物排空和防止 肠内容物逆流的作用。 内层的斜行肌分布于胃的前、后壁,起支持胃的作用。
4.浆膜层:位于胃的最外层。 临床上常将肌层和浆膜层合称 浆肌层。
三、胃的毗邻:
毗邻
右侧半
肝左叶
两
前左 面侧
上部
膈、肋膈窦、左肺下叶、左胸廓下 部
面
半 下部
腹前壁
后 面
胃床
在胃的前方、肝左缘以下、脾上缘以前、 左肋弓之间的区域称Traube’s space(胃泡 鼓音区)。
意义:正常时此区叩诊为鼓音,当肝左 叶、脾肿大或左肋膈窦积液时,该鼓音区缩 小或消失;脾破裂时为浊音
按活体X线钡餐透视,可将胃分成3型:
角型胃:胃的位置较高,呈牛角型,略呈横位,多位于 腹上部,胃大弯常在脐以上,胃角不明显,常见于矮胖体 型的人。
钩型胃:呈丁字型,胃体垂直,胃角呈明显的鱼钩型, 胃大弯下缘几乎与髂嵴同高。常见于中等体型的人。
长胃:胃的张力较低, 全胃几乎在中线左侧, 胃体垂直呈水袋样,胃 大弯可达髂嵴以下,常 见于体型瘦弱的人,女 性多见。
胃的应用解剖
解剖学教研室
胃是消化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常见病如胃炎﹑胃溃疡﹑胃 癌等的好发部位.据统计资料显示胃溃疡的发病率可达15~25%, 且常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出血﹑穿孔﹑梗阻和癌变等.
一、胃的位置、形态与分部
(一)位置: 胃的位置常因体位、呼吸及胃内 容物多少而有变化。中等充盈 时,大部份位于左季肋区,小 部份位于腹上区。胃贲门位于 TV10左侧,幽门在LV1下缘右 侧。
3.肌层:较厚,由外纵、中环内斜的3层平滑肌构成。 外层纵肌在胃小弯、胃大弯处较厚。 中层环形肌环绕胃的全部,在幽门处较厚称幽门括约 肌(位于幽门瓣的深面),可延缓胃内容物排空和防止 肠内容物逆流的作用。 内层的斜行肌分布于胃的前、后壁,起支持胃的作用。
4.浆膜层:位于胃的最外层。 临床上常将肌层和浆膜层合称 浆肌层。
三、胃的毗邻:
毗邻
右侧半
肝左叶
两
前左 面侧
上部
膈、肋膈窦、左肺下叶、左胸廓下 部
面
半 下部
腹前壁
后 面
胃床
在胃的前方、肝左缘以下、脾上缘以前、 左肋弓之间的区域称Traube’s space(胃泡 鼓音区)。
意义:正常时此区叩诊为鼓音,当肝左 叶、脾肿大或左肋膈窦积液时,该鼓音区缩 小或消失;脾破裂时为浊音
按活体X线钡餐透视,可将胃分成3型:
角型胃:胃的位置较高,呈牛角型,略呈横位,多位于 腹上部,胃大弯常在脐以上,胃角不明显,常见于矮胖体 型的人。
钩型胃:呈丁字型,胃体垂直,胃角呈明显的鱼钩型, 胃大弯下缘几乎与髂嵴同高。常见于中等体型的人。
长胃:胃的张力较低, 全胃几乎在中线左侧, 胃体垂直呈水袋样,胃 大弯可达髂嵴以下,常 见于体型瘦弱的人,女 性多见。
胃的应用解剖
解剖学教研室
胃是消化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常见病如胃炎﹑胃溃疡﹑胃 癌等的好发部位.据统计资料显示胃溃疡的发病率可达15~25%, 且常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出血﹑穿孔﹑梗阻和癌变等.
一、胃的位置、形态与分部
(一)位置: 胃的位置常因体位、呼吸及胃内 容物多少而有变化。中等充盈 时,大部份位于左季肋区,小 部份位于腹上区。胃贲门位于 TV10左侧,幽门在LV1下缘右 侧。
胃十二指肠疾病-PPT课件

①指征:若有条件诊断后均应手术,空 腹穿孔病变部位局限,临床症状轻
②方法:除加用抗酸剂及抗幽门螺旋杆 菌外其他同腹膜炎治疗
(2)手术治疗:除开非手术治疗外,一 切穿孔病例
其方法有二
①穿孔修补+腹腔引流
②胃大部切除胃肠吻2021合术
26
(二)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大出血
1.临床表现出血病症多见于十二指肠球部后 壁及胃小弯侧
经性胃酸分泌。
胃迷走切断,游离酸完全消失,消除了胃泌素分泌, 从而减少体液性指肠溃疡穿孔
最多见穿孔发生在病变十二指肠球部前壁及胃小弯 侧
1.临床表现:①上腹剧痛 ②出现腹膜炎症状及体 征
2.诊断要点:
①有溃疡病史(少数病人无溃疡病史)
②近一阵时间胃不适
2021
19
病因、病理
病因: – 胃酸 “自家消化”。 – 无胃酸就无溃疡。 – 胃粘膜屏障受损:非甾体类抗炎药、酒精等。 –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 – “溃疡素质”:“多愁善感”者、精神紧张、0型血。
病理: – 单发,胃十二指肠壁圆形、椭圆形缺损, – 直径<2cm,深达肌层。 – 并发:急性穿孔、大出血、瘢痕性幽门梗阻。
胃的运动: – 近端胃(U+M):紧张性收缩(慢缩) – 远端胃(L胃窦):蠕动 – 胃排空:混合食物4~6h,受近端胃慢缩程度、 远端胃蠕动强度及幽门括约肌活动调节。 – 神经调节:副交感和交感
2021
13
胃的分泌
胃底、胃体腺:主细胞、壁细胞、粘液细胞成。 胃窦腺:粘液细胞、 G细胞、D细胞。 壁细胞—HCl和抗贫血因子 主细胞—胃蛋白酶原和凝乳酶原 粘液细胞—碱性粘液 G细胞—胃泌素/促胃液素 D细胞—生长抑素 肥大细胞—组胺 嗜银细胞及内分泌细胞—多肽、组胺、五羟色胺
胃的解剖ppt课件完整版

胃黏膜细胞发生恶性变,早期可 能无明显症状,晚期可出现胃痛 、消瘦、贫血等表现,危及生命 。
05
胃的解剖变异与异常情况
Chapter
先天性发育异常
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
01
胃壁肌层先天性发育不良,导致胃壁薄弱,易于发生胃扩张或
胃扭转。
先天性幽门肥厚
02
幽门部肌肉增生肥厚,导致幽门狭窄或梗阻,引起呕吐、营养
处理方法
针对不同类型的胃的解剖变异与异常 情况,应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先 天性发育异常多需手术治疗;后天性 获得性异常则需根据病因和病情选择 合适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内 镜治疗、手术治疗等。同时,保持良 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也有助于预 防胃的解剖变异与异常情况的发生。
06
实验操作技巧与注意事项
不良等症状。
先天性胃重复畸形
03
胃壁内出现与胃腔不相通的囊状结构,可压迫周围器官引起相
应症状。
后天性获得性异常
胃溃疡
胃黏膜防御机制减弱,胃酸和胃 蛋白酶对胃黏膜的自身消化形成 溃疡,可导致出血、穿孔等并发
症。
胃癌
胃黏膜上皮细胞恶性增生形成的 肿瘤,可引起胃痛、消瘦、贫血
等症状,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胃结石
胃的解剖ppt课件完整版
目录
• 胃的基本结构与位置 • 胃的血管、淋巴及神经分布 • 胃黏膜结构与功能特点 • 胃的生理功能与疾病关系 • 胃的解剖变异与异常情况 • 实验操作技巧与注意事项
01
胃的基本结构与位置
Chapter
胃的形态与分部
胃的形态
胃是一个中空的肌性器官,呈“J”形,分为 贲门部、胃底部、胃体部、幽门部四个部分 。
胃黏膜还能分泌黏液 和碳酸氢盐等物质, 中和胃酸,保护胃壁 免受损伤。
05
胃的解剖变异与异常情况
Chapter
先天性发育异常
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
01
胃壁肌层先天性发育不良,导致胃壁薄弱,易于发生胃扩张或
胃扭转。
先天性幽门肥厚
02
幽门部肌肉增生肥厚,导致幽门狭窄或梗阻,引起呕吐、营养
处理方法
针对不同类型的胃的解剖变异与异常 情况,应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先 天性发育异常多需手术治疗;后天性 获得性异常则需根据病因和病情选择 合适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内 镜治疗、手术治疗等。同时,保持良 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也有助于预 防胃的解剖变异与异常情况的发生。
06
实验操作技巧与注意事项
不良等症状。
先天性胃重复畸形
03
胃壁内出现与胃腔不相通的囊状结构,可压迫周围器官引起相
应症状。
后天性获得性异常
胃溃疡
胃黏膜防御机制减弱,胃酸和胃 蛋白酶对胃黏膜的自身消化形成 溃疡,可导致出血、穿孔等并发
症。
胃癌
胃黏膜上皮细胞恶性增生形成的 肿瘤,可引起胃痛、消瘦、贫血
等症状,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胃结石
胃的解剖ppt课件完整版
目录
• 胃的基本结构与位置 • 胃的血管、淋巴及神经分布 • 胃黏膜结构与功能特点 • 胃的生理功能与疾病关系 • 胃的解剖变异与异常情况 • 实验操作技巧与注意事项
01
胃的基本结构与位置
Chapter
胃的形态与分部
胃的形态
胃是一个中空的肌性器官,呈“J”形,分为 贲门部、胃底部、胃体部、幽门部四个部分 。
胃黏膜还能分泌黏液 和碳酸氢盐等物质, 中和胃酸,保护胃壁 免受损伤。
胃的解剖PPT课件

血、抗酸等药物治疗和护理。 5、并发溃疡穿孔的护理:注意观察腹痛的性质,有无压痛反跳痛,并随
2
3
胃的生理功能
胃具有运动和分泌两大功能,通过其接 纳、储藏食物,将食物与胃液研磨、搅 拌、混匀,初步消化,形成食糜并逐步 分次排入十二指肠为其主要的生理功能。 此外。胃黏膜还有吸收某些物质的功能。
4
十二指肠的生理和解剖
12指肠位于幽门和12指肠韧带之间,长约25cm,呈C形环绕胰腺 头部,分为4部分,一:球部,长约4-5cm,是12指肠溃疡的好发 部位,二:降部,与球部呈锐角下行,固定于后腹壁,内侧紧贴 胰头,是胆总管和胰管得开口,三:水平部,长约10cm,自将部 向左走行,四:升部,于空肠相接,由12指肠术后梗阻、倾倒综合征、胆汁反流性胃炎、营养性 并发症等。 7、潜在并发症(迷走神经切断术):胃潴留、吞咽困难、胃小弯坏 死穿孔等。
12
手术治疗
①胃大部分切除术:胃大部分切除胃远 测2/3-3/4,包括部分胃体。胃窦部,幽 门,十二指肠球部的近胃部分。胃大部 分切除术术式:毕一式,即在胃大部切 除后将残胃与十二指肠吻合,毕二式, 即胃大部分切除后残胃与空肠吻合,十 二指肠残端关闭。 ②胃迷走神经切断术,目前临床少用。
13
胃十二指肠溃疡的护理
1、疼痛的护理:遵医嘱给予抗酸、胃粘膜保护剂等药物,必要时给予解 痉止痛药。
2、恶心时指导病人进行缓慢的深呼吸。 3、呕吐的护理: (1)病人采取适当卧位。 (2)呕吐后协助病人漱口,及时清理呕吐物。 (3)及时更换衣物,室内通风。 4、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按消化道出血护理常规,遵医嘱给予输液、止
7
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 1、节律性疼痛:① 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特点是:胃痛与饮食关系密切, 表现为餐后延迟痛(餐后3~4小时发作)、饥饿痛和夜间痛,与基础胃 酸分泌量过高有关,服抗酸药物能止痛。胃痛在进食后能逐渐消失,多 因胃酸被食物所中和之故。疼痛多为烧灼痛或钝痛、锥痛,也可以为剧 烈疼痛。检查时,压痛点位于脐部偏右上方。疼痛具有周期性发作特点, 一般秋至早春为好发季节。急性剧痛持续数周后好转,间歇1~2个月而 再发。这样反复发作,使症状和病程逐次加重和延长,而间隔期相应缩 短。② 胃溃疡的临床特点是:胃痛节律性没有十二指肠溃疡那样明显。 进餐后不能很好止痛,餐后0.5~1小时疼痛即行开始,持续1~2小时; 也有进食反而更痛的。对抗酸药物疗效不明显。压痛点位于剑突与脐间 的正中线或略偏左。经内科治疗后较十二指肠溃疡容易复发,也容易引 起大出血、急性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约有5%胃溃疡病例可以发生恶变。
2
3
胃的生理功能
胃具有运动和分泌两大功能,通过其接 纳、储藏食物,将食物与胃液研磨、搅 拌、混匀,初步消化,形成食糜并逐步 分次排入十二指肠为其主要的生理功能。 此外。胃黏膜还有吸收某些物质的功能。
4
十二指肠的生理和解剖
12指肠位于幽门和12指肠韧带之间,长约25cm,呈C形环绕胰腺 头部,分为4部分,一:球部,长约4-5cm,是12指肠溃疡的好发 部位,二:降部,与球部呈锐角下行,固定于后腹壁,内侧紧贴 胰头,是胆总管和胰管得开口,三:水平部,长约10cm,自将部 向左走行,四:升部,于空肠相接,由12指肠术后梗阻、倾倒综合征、胆汁反流性胃炎、营养性 并发症等。 7、潜在并发症(迷走神经切断术):胃潴留、吞咽困难、胃小弯坏 死穿孔等。
12
手术治疗
①胃大部分切除术:胃大部分切除胃远 测2/3-3/4,包括部分胃体。胃窦部,幽 门,十二指肠球部的近胃部分。胃大部 分切除术术式:毕一式,即在胃大部切 除后将残胃与十二指肠吻合,毕二式, 即胃大部分切除后残胃与空肠吻合,十 二指肠残端关闭。 ②胃迷走神经切断术,目前临床少用。
13
胃十二指肠溃疡的护理
1、疼痛的护理:遵医嘱给予抗酸、胃粘膜保护剂等药物,必要时给予解 痉止痛药。
2、恶心时指导病人进行缓慢的深呼吸。 3、呕吐的护理: (1)病人采取适当卧位。 (2)呕吐后协助病人漱口,及时清理呕吐物。 (3)及时更换衣物,室内通风。 4、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按消化道出血护理常规,遵医嘱给予输液、止
7
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 1、节律性疼痛:① 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特点是:胃痛与饮食关系密切, 表现为餐后延迟痛(餐后3~4小时发作)、饥饿痛和夜间痛,与基础胃 酸分泌量过高有关,服抗酸药物能止痛。胃痛在进食后能逐渐消失,多 因胃酸被食物所中和之故。疼痛多为烧灼痛或钝痛、锥痛,也可以为剧 烈疼痛。检查时,压痛点位于脐部偏右上方。疼痛具有周期性发作特点, 一般秋至早春为好发季节。急性剧痛持续数周后好转,间歇1~2个月而 再发。这样反复发作,使症状和病程逐次加重和延长,而间隔期相应缩 短。② 胃溃疡的临床特点是:胃痛节律性没有十二指肠溃疡那样明显。 进餐后不能很好止痛,餐后0.5~1小时疼痛即行开始,持续1~2小时; 也有进食反而更痛的。对抗酸药物疗效不明显。压痛点位于剑突与脐间 的正中线或略偏左。经内科治疗后较十二指肠溃疡容易复发,也容易引 起大出血、急性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约有5%胃溃疡病例可以发生恶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大肠运动形式 1.袋状往返运动:环行肌无规律的收缩 2.集团运动:推进快,横结肠→乙状结肠 (二)排便反射
胃的结构及功能
小肠分节运动
胃的结构及功能
大肠运动
胃的结构及功能
胆盐的肠肝循环
胃的结构及功能
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
第六节 吸 收
一、吸收的部位和机制 二、小肠内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
胃的结构及功能
胆汁
胆色素、胆 盐、胆固醇 、脂肪酸、 卵磷脂、无 机盐。
1. 激活胰脂肪酶 2. 乳化剂 3. 促进脂肪酸的吸
收
4.促进脂溶性维生素 吸收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胆盐: 作用最强。“肠肝循环” 胰泌素: 使肝小管分水和HCO-3 胃泌素: 缩胆囊素:
小肠液
含有多种酶
对酶的底物进一步 分解
胃的结及功能
一、吸收的部位和机制
(一)吸收的部位 口腔、食道——不吸收;大肠——水、盐 胃——酒精、少量水分。 主要部位——小肠,因为: 1.小肠有巨大的吸收面积。 2.食物在小肠的停留时间长。约3~8h。 3.食物在小肠内已被消化到适于吸收的小 分子物质。
胃液分泌3个时相的相对关系
胃的结构及功能
黏膜机械R 食物剌激
胃壁深层机械R
迷走N 中枢
胃肌兴奋→收缩 迷走N
胃肌抑制→舒张
交感N→环形肌抑制舒张
胃的结构及功能
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
第四节 小肠内消化
一、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作用及调节 二、小肠运动
第五节 大肠内消化
一、大肠液的分泌 二、大肠内细菌的活动 三、大肠的运动和排便
第三节 胃内消化
胃的结构及功能: 胃黏膜的分泌功能: 一、胃液分泌(gastric secretion) (一)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性质: 成分:
胃的结构及功能
1. 盐酸:由壁细胞分泌
作用: ① 激活胃蛋白酶原,供给胃蛋白酶原所需
的酸性环境。 ② 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易于分解。 ③ 杀死由食物进入胃内的细菌。 ④ 进入小肠后可促进胰液、肠液和胆汁分
作用: 防止H+由胃腔侵入黏膜本身以及防止
Na+从胃黏膜内向胃腔弥散的特性。 4. 内因子(intrinsic factor)
胃的结构及功能
(二)胃液分泌的调节 1. 引起胃酸分泌的内源性物质 ⑴ 胃泌素(gastrin) ⑵ 组胺(histamine) ⑶ 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 (4)生长抑素(somatostatin)
胃肠内 分泌细
胞
主要生理作用
引起释放的刺激制
G
促进胃液(主要是胃酸)分泌、胃窦收 缩、胰液(主要是酶)分泌、胆汁分泌
蛋白质消化产物、 迷走神经兴奋、胃 窦扩张
胰泌素
S
促进胰液主要是(H2O和HCO3-)分泌 盐酸、蛋白质分解
、胆汁分泌。抑制胃酸分泌
产物、脂酸钠
胆囊收缩
素 缩胆囊素
I
促进胰液(主要是酶)分泌、胆囊收缩
肥大细胞——分泌组织胺
胃的结构及功能
壁细胞分泌盐酸的过程
胃的结构及功能
HCl
胃蛋白酶原
胃蛋白酶
激活的胃蛋白酶
蛋白质
胃的结构及功能
(1) 润滑食物,使食物易于通过。 (2) 保护胃黏膜免受食物中坚硬物质的机械
磨损。 (3) 减慢胃内H+向黏膜内弥散 。
胃的结构及功能
胃液调节的研究方法
胃的结构及功能
胃的结构及功能
2. 消化期胃液分泌的调节
⑴胃液分泌的头期 研究方法 特点: 潜伏期长(5~10min),分泌持续 时间长(2~4hr),量多,酸度高,消化 力强。分泌多少与食欲有关。
⑵ 胃液分泌的胃期 特点:
量大,酸度高,酶的含量比头期少。
胃的结构及功能
⑶ 胃液分泌的肠期 特点: 量少,约占总量的10%。
蛋白质分解产物、 脂肪酸、盐酸
糖依赖性 胰岛素释
放肽
K
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胃酸分泌及 胃肠运动
脂肪、葡萄糖
胃的结构及功能
胃的结构
胃的结构及功能
1.贲门腺:含黏液细胞——分泌黏液。 壁细胞——分泌盐酸、内因子
2.泌酸腺 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 黏液细胞——分泌黏液
3. 幽门腺——分泌碱性黏液
G胞——分泌胃泌素 内分泌细胞 D细细胞——分泌生长抑素
胃的结构及功能
一、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作用及调节
消化液 成分
主要生理作用
调节
胰液
无机物:
有机物:
胰淀粉酶 淀粉→ 麦芽糖
胰脂肪酶 脂肪→ 甘油
胰蛋白酶原
脂肪酸
糜蛋白酶原 蛋白质→
神经调节: 通过迷走-迷走反射。 特点: 水、碳酸氢盐少, 酶多。
体液调节: 胰泌素: 水、碳酸氢盐多, 酶少。 胆囊收缩素: 水、碳酸氢盐少, 酶多 胃泌素: 水、碳酸氢盐少, 酶多。
胃泌素→胃收缩频率↑ 胰泌素、糖依赖性胰岛素释放肽→胃收缩 频率↓
胃的结构及功能
(三)胃的排空及其控制 排空:食物由胃→小肠 快慢:糖1~2h,蛋白质2~3h,脂肪4 ~5h。 动力:幽门两侧的压力差 抑制:十二指肠内容物→感受器→抑 制胃的运动(肠胃反射)
胃的结构及功能
4 种主要胃肠激素简介
名称 胃泌素
性质:粘液,碱性(pH 8.3~8.4),二 肽酶,淀粉酶。 作用: ①保护粘膜免受损伤 ②润滑类粪便。
胃的结构及功能
二、大肠内细菌的活动 来源:空气、食物。 量:占固体量20~30% 作用: ① 分解食物残渣 ② 合成Vit K、VitB复合物。
胃的结构及功能
三、大肠的运动和排便
(Motility of large intestine and defecation )
3. 胃液分泌的抑制 ⑴ 盐酸 ⑵ 脂肪及其水解产物 ⑶ 高渗溶液
胃的结构及功能
二、胃的运动(Gastric motility)
(一) 运动形式
头区运动
容受性舒张:容纳食物 紧张性收缩:
搅拌、磨粹食物
尾区运动: 蠕动 食物→小肠
胃的结构及功能
(二) 胃运动的调节 1.胃运动的神经调节 2.胃运动的体液调节
二、小肠运动(motility of small intestine ) (一)小肠的运动形式 1. 紧张性收缩 2. 分节运动: 环形肌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 3. 蠕动: 把食糜向大肠方向推送的运动。 (二)小肠运动的调节 (三)回盲括约肌的功能
胃的结构及功能
第五节 大肠内消化
大肠功能: 一、大肠液的分泌(large intestinal secretion)
泌。 ⑤ 有助于对Ca2+、Fe2+ 的吸收
胃的结构及功能
2. 胃蛋白酶原 3. 黏液
黏液—碳酸氢盐屏障: 胃黏膜表面上皮细胞分泌HCO-3,与
黏液结合在一起形成一层厚约0.5~1.5mm 的黏液凝胶层。
作用
胃的结构及功能
胃黏膜屏障:
由黏膜上皮细胞顶端的细胞膜和邻近 细胞紧密联接构成一种脂蛋白层。
胃的结构及功能
小肠分节运动
胃的结构及功能
大肠运动
胃的结构及功能
胆盐的肠肝循环
胃的结构及功能
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
第六节 吸 收
一、吸收的部位和机制 二、小肠内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
胃的结构及功能
胆汁
胆色素、胆 盐、胆固醇 、脂肪酸、 卵磷脂、无 机盐。
1. 激活胰脂肪酶 2. 乳化剂 3. 促进脂肪酸的吸
收
4.促进脂溶性维生素 吸收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胆盐: 作用最强。“肠肝循环” 胰泌素: 使肝小管分水和HCO-3 胃泌素: 缩胆囊素:
小肠液
含有多种酶
对酶的底物进一步 分解
胃的结及功能
一、吸收的部位和机制
(一)吸收的部位 口腔、食道——不吸收;大肠——水、盐 胃——酒精、少量水分。 主要部位——小肠,因为: 1.小肠有巨大的吸收面积。 2.食物在小肠的停留时间长。约3~8h。 3.食物在小肠内已被消化到适于吸收的小 分子物质。
胃液分泌3个时相的相对关系
胃的结构及功能
黏膜机械R 食物剌激
胃壁深层机械R
迷走N 中枢
胃肌兴奋→收缩 迷走N
胃肌抑制→舒张
交感N→环形肌抑制舒张
胃的结构及功能
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
第四节 小肠内消化
一、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作用及调节 二、小肠运动
第五节 大肠内消化
一、大肠液的分泌 二、大肠内细菌的活动 三、大肠的运动和排便
第三节 胃内消化
胃的结构及功能: 胃黏膜的分泌功能: 一、胃液分泌(gastric secretion) (一)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性质: 成分:
胃的结构及功能
1. 盐酸:由壁细胞分泌
作用: ① 激活胃蛋白酶原,供给胃蛋白酶原所需
的酸性环境。 ② 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易于分解。 ③ 杀死由食物进入胃内的细菌。 ④ 进入小肠后可促进胰液、肠液和胆汁分
作用: 防止H+由胃腔侵入黏膜本身以及防止
Na+从胃黏膜内向胃腔弥散的特性。 4. 内因子(intrinsic factor)
胃的结构及功能
(二)胃液分泌的调节 1. 引起胃酸分泌的内源性物质 ⑴ 胃泌素(gastrin) ⑵ 组胺(histamine) ⑶ 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 (4)生长抑素(somatostatin)
胃肠内 分泌细
胞
主要生理作用
引起释放的刺激制
G
促进胃液(主要是胃酸)分泌、胃窦收 缩、胰液(主要是酶)分泌、胆汁分泌
蛋白质消化产物、 迷走神经兴奋、胃 窦扩张
胰泌素
S
促进胰液主要是(H2O和HCO3-)分泌 盐酸、蛋白质分解
、胆汁分泌。抑制胃酸分泌
产物、脂酸钠
胆囊收缩
素 缩胆囊素
I
促进胰液(主要是酶)分泌、胆囊收缩
肥大细胞——分泌组织胺
胃的结构及功能
壁细胞分泌盐酸的过程
胃的结构及功能
HCl
胃蛋白酶原
胃蛋白酶
激活的胃蛋白酶
蛋白质
胃的结构及功能
(1) 润滑食物,使食物易于通过。 (2) 保护胃黏膜免受食物中坚硬物质的机械
磨损。 (3) 减慢胃内H+向黏膜内弥散 。
胃的结构及功能
胃液调节的研究方法
胃的结构及功能
胃的结构及功能
2. 消化期胃液分泌的调节
⑴胃液分泌的头期 研究方法 特点: 潜伏期长(5~10min),分泌持续 时间长(2~4hr),量多,酸度高,消化 力强。分泌多少与食欲有关。
⑵ 胃液分泌的胃期 特点:
量大,酸度高,酶的含量比头期少。
胃的结构及功能
⑶ 胃液分泌的肠期 特点: 量少,约占总量的10%。
蛋白质分解产物、 脂肪酸、盐酸
糖依赖性 胰岛素释
放肽
K
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胃酸分泌及 胃肠运动
脂肪、葡萄糖
胃的结构及功能
胃的结构
胃的结构及功能
1.贲门腺:含黏液细胞——分泌黏液。 壁细胞——分泌盐酸、内因子
2.泌酸腺 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 黏液细胞——分泌黏液
3. 幽门腺——分泌碱性黏液
G胞——分泌胃泌素 内分泌细胞 D细细胞——分泌生长抑素
胃的结构及功能
一、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作用及调节
消化液 成分
主要生理作用
调节
胰液
无机物:
有机物:
胰淀粉酶 淀粉→ 麦芽糖
胰脂肪酶 脂肪→ 甘油
胰蛋白酶原
脂肪酸
糜蛋白酶原 蛋白质→
神经调节: 通过迷走-迷走反射。 特点: 水、碳酸氢盐少, 酶多。
体液调节: 胰泌素: 水、碳酸氢盐多, 酶少。 胆囊收缩素: 水、碳酸氢盐少, 酶多 胃泌素: 水、碳酸氢盐少, 酶多。
胃泌素→胃收缩频率↑ 胰泌素、糖依赖性胰岛素释放肽→胃收缩 频率↓
胃的结构及功能
(三)胃的排空及其控制 排空:食物由胃→小肠 快慢:糖1~2h,蛋白质2~3h,脂肪4 ~5h。 动力:幽门两侧的压力差 抑制:十二指肠内容物→感受器→抑 制胃的运动(肠胃反射)
胃的结构及功能
4 种主要胃肠激素简介
名称 胃泌素
性质:粘液,碱性(pH 8.3~8.4),二 肽酶,淀粉酶。 作用: ①保护粘膜免受损伤 ②润滑类粪便。
胃的结构及功能
二、大肠内细菌的活动 来源:空气、食物。 量:占固体量20~30% 作用: ① 分解食物残渣 ② 合成Vit K、VitB复合物。
胃的结构及功能
三、大肠的运动和排便
(Motility of large intestine and defecation )
3. 胃液分泌的抑制 ⑴ 盐酸 ⑵ 脂肪及其水解产物 ⑶ 高渗溶液
胃的结构及功能
二、胃的运动(Gastric motility)
(一) 运动形式
头区运动
容受性舒张:容纳食物 紧张性收缩:
搅拌、磨粹食物
尾区运动: 蠕动 食物→小肠
胃的结构及功能
(二) 胃运动的调节 1.胃运动的神经调节 2.胃运动的体液调节
二、小肠运动(motility of small intestine ) (一)小肠的运动形式 1. 紧张性收缩 2. 分节运动: 环形肌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 3. 蠕动: 把食糜向大肠方向推送的运动。 (二)小肠运动的调节 (三)回盲括约肌的功能
胃的结构及功能
第五节 大肠内消化
大肠功能: 一、大肠液的分泌(large intestinal secretion)
泌。 ⑤ 有助于对Ca2+、Fe2+ 的吸收
胃的结构及功能
2. 胃蛋白酶原 3. 黏液
黏液—碳酸氢盐屏障: 胃黏膜表面上皮细胞分泌HCO-3,与
黏液结合在一起形成一层厚约0.5~1.5mm 的黏液凝胶层。
作用
胃的结构及功能
胃黏膜屏障:
由黏膜上皮细胞顶端的细胞膜和邻近 细胞紧密联接构成一种脂蛋白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