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实验指导讲解
生态学实验

《生态学实验》实验一生态环境中生态因子的观测与测定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生态环境中主要生态因子的观测和测定方法及一些常见的测定仪器的使用方法,并比较不同生态环境中主要生态因子的变化规律。
二、实验材料太阳辐射仪(或照度计)、水银温度计、最高温度计、最低温度计、干湿球温度计、风速测定仪、罗盘、竹竿、皮尺、卷尺、记录笔、记录纸等。
三、实验原理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的科学。
任何一种生物都生活在错综复杂的生态环境中,不仅受到各生态因子的制约和束缚,同时也能明显地改变各生态因子。
本实验通过对不同生态环境中的主要生态因子的观测与测定,使学生掌握几种主要生态因子的观测和测定方法,并通过不同生态环境及同一生态环境中不同位置的比较,了解生态因子的变化规律,认识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
四、实验步骤1. 太阳辐射量调节太阳辐射仪到水平位置,连接辐射仪与辐射电流表;或调整照度计至“0”的位置,测下列项目:(1)总太阳辐射量将太阳辐射仪的探头直接暴露于太阳辐射下,待辐射电流表稳定后,记录读数,通过换算得出总太阳辐射量。
(2)散射辐射量在太阳辐射仪上面的一定高度,用黑色遮阳板遮住太阳辐射的直射部分,待辐射电流稳定后,记录读数。
(3)直射辐射量等于太阳总辐射与散射辐射量之差。
(4)地面反射辐射量将太阳辐射仪探头朝向地面,并与地面平行,待辐射电流表读数稳定后,记录读数。
2. 气温和土温(1)将一根竹竿(2~4m)垂直于地面,从地面起每隔50cm放一支温度计(注意不要让太阳光直射探头或温度计的下部,可用黑色遮阳板遮住阳光)。
(2)用小镐挖约20~50cm深的土炕,每隔5cm放一支土壤温度计。
(3)每隔约10分钟记录一次读数,需要注意的是,当用温度计测定温度的时候,取出或取下温度计时应尽快的读数,否则会增大误差。
3. 湿度单独测定湿度的常用温度计有通风干湿球温度计和露点温度计,干湿球温度计包括两个温度计,其球部并排暴露在空气中。
生态学实验指导汇总

实验一鱼类对温度、盐度耐受性的观测【实验目的】(1)认识并练习判断生物对生态因子耐受性范围的方法。
(2)认识不同鱼类对温度、盐度等因子的耐受限度和范围不同,这种不同的耐受性与其分布生境和生活习性密切相关,加深对Shelford 耐受性定律的理解。
(3)认识影响鱼类耐受能力的因素。
【实验器材】1、实验动物:鲤鱼(Cyprinus carpio)、鲫鱼(Carassius auratus)等。
2、设备与试剂光照培养箱、温度计、天平、加热棒、容纳箱、玻璃棒等【方法与步骤】1、观察动物对高温和低温的耐受能力(1)建立环境温度梯度(5℃,室温20~25℃,35℃)。
(2)对实验动物称重,并记录其种类、驯化背景等。
(3)将鲤鱼和鲫鱼各6条分成一组,分别暴露在5℃、室温和35℃下30分钟。
观察行为。
如果正常,则停止观察;如有异常,则观察在该温度条件下动物死亡数达到50%时所需要的时间。
如果动物明显不动,则可认定死亡。
注:将动物放入低温(高温)环境中后,如果动物马上出现死亡,说明温度过低(或过高),应适当提高(降低)2~3℃再观测。
同时观察并比较室温条件下各鱼的行为。
(4)将鱼类在高温和低温出现死亡的温度条件下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记录在表1-1中。
表1-1 极端温度下不同鱼类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2 观察不同淡水鱼类对盐度的耐受能力(1)建立盐度梯度(20‰,30‰,40‰)。
(2)对实验动物称重,并记录其种类、驯化背景等。
(3)将鲤鱼和鲫鱼各6条分成一组,分别放入20‰,30‰,40‰的盐度环境中,同上观察其行为30分钟。
如果正常,则停止观察;如有异常,则继续观察在该条件下动物死亡数达到50%时所需要的时间。
如果动物明显不动,则可认定死亡。
(4)将鱼类在各盐度条件的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记录在表1-2中。
表1-2鱼类对盐度的耐受性观测结果记录表【结果与分析】1、依据表中记录结果,以时间为横坐标、死亡率为纵坐标作图。
2、各组根据实验结果,结合谢尔福德耐受性定律等对结果进行讨论,分析各组间的差异,评估不同鱼类对温度、盐度耐受性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生态学实验指导书

生态学实验指导书地理科学与园林专业二零一三年七月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实验一巢式样方设置一、实验目的和意义为了更好的理解巢式样方调查基本概念,熟悉生态调查的过程和步骤,通过具体操作、实践,掌握其样地设置方法,为以后野外生态调查确定最小调查样方面积打下基础。
二、实验工具每组钢2m的卷尺1个、记录夹1个、铅笔1支、橡皮1个、记录表1-4张,枝剪1把、计算器1个、坐标纸1纸。
三、实验内容在宝山校区相宝山灌草丛地段,选取了一个较典型区域(能基本代表这一地段总体情况,即为典型),作为本试验地块设置巢式样方。
测量完成后,确定这片灌草丛的调查样方的面积应为多少为宜。
具体操作:在选定地段任选一点作为起始点,设置一定大小的样方面积作为巢式样方初始面积(一般以10cm×10cm,的距形样方,样方的四个顶角均为90度),记录样方中植物有多少种,然后再将该面积扩大1倍,并记录扩大后样方中植物的种数变化,样方内种数增加,需再扩大1倍样方面积。
如初始面积100cm2的样方中观测到的植物种数为5种,扩大1倍面积后,即样方面积为200cm2样方中植物的种数为8种,增加了3种,说明样方中的草本植物种数在增加,就需要再将样方面积扩大,即样方面积扩大到400cm2再观测样方中的植物种数,如果是10种,说明种数还在增加,再扩大样方面积,直到样方面积增大而草本植物种类不再增加时,巢式样方设置完成。
下面是一次设置巢式样方的记录整理。
表1 巢式样方调查结果记录结果表样方面积(cm2) 100 200 400 800 1600 3200 6400 12800 植物种数(种) 4 5 8 12 16 18 20 20巢式样方主,设置如下图:四、实验结果分析为了直观反应实验结果,将表1中数据制作出种-样方面积2维坐标图,一般情况用最小二乘法,计算出种-样方面积的一元线性模型Y=a+bX,参数a和b 值,再在坐标纸上描绘出模型图,根据模型曲线的趋势判断样方面积(也可直接将调查的种-面积数据绘在坐标纸上)。
大四选修实验课生态学实验教学重点解析

大四选修实验课生态学实验教学重点解析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人们对生态学的关注也逐渐加深。
作为大学生态学专业的学生,大四选修实验课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对大四选修实验课生态学实验的教学重点进行解析,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课程。
一、实验目的与意义大四选修实验课生态学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深入了解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技巧,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同时,实验还能增加学生对生态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实验内容与步骤1. 实验内容大四选修实验课生态学实验的内容主要包括生态调查、数据处理和实验报告撰写。
生态调查是实验的核心内容,学生需要选择合适的实地调查点,进行生物多样性调查、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调查等,采集样本并进行记录和分类。
数据处理是实验的重要环节,学生需要对采集到的样本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运用生态学相关的统计方法和模型,获取科学且可靠的结论。
实验报告撰写是对实验结果和结论进行总结和归纳的过程,学生需要按照科学论文的格式,清晰地描述实验过程、结果和讨论。
2. 实验步骤生态学实验的具体步骤如下:(1)选择实地调查点:根据实验设计和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生态系统进行调查。
(2)采集样本:使用合适的工具和方法,采集目标生物种类的样本,并记录相关信息。
(3)数据整理与分析:对采集到的样本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使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和模型。
(4)结果展示与讨论:根据数据处理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做出科学且可靠的结论,并与已有研究结果进行比较和讨论。
(5)实验报告提交与评分:按照要求撰写实验报告,并按时提交给指导教师进行评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大四选修实验课生态学实验的教学重点主要包括实验设计、数据处理和报告撰写。
1. 实验设计合理的实验设计是保证实验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
学生需要根据实验目的和资料调研,设计出科学且可行的实验方案,确定实地调查点和采集方法,合理安排实验过程。
生态学实验指导书

生态学实验指导书(园林、园艺、林学等专业用)刘龙昌周洲赵西平编河南科技大学林学院二○○七年六月河南科技大学学生实验守那么1.实验前要认真预习实验指导书和有关基础理论,并同意实验指导人员的检查。
不然,不得参加实验。
2.学生必需按时到实验室上实验课。
进入实验室后应维持室内安静整洁,不准抽烟、随地吐痰和将赃物带入室内。
3.做实验时必需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和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服从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的指导。
4.爱惜仪器设备、节约利用材料,未经许可不得动用与本次实验无关的仪器和其它设施,不准将室内物品带出室外。
5.实验中要细心观看,认真记录各类数据,不得马虎从事,不得剽窃他人数据,不得擅自离开操作职位。
6.实验时必需注意平安,避免人身和设备事故的发生,假设发生事故迅速采取有效方法,包括切断电源等,并注意爱惜现场,及时向指导人员报告。
7.实验完毕后,要将利用的仪器设备、工具等整理整齐,打扫实验场地,交检实验记录,经实验指导人员同意后方可离开。
8.凡损坏仪器设备和工具者应主动说明缘故,并同意检查,填写报废单或损坏情形报告,依照具体情形进行处置。
凡不遵守操作规程或擅自动用其它仪器设备造成损坏者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置。
摘自:河科大教〔2007〕19号河南科技大学实验设备借用与补偿制度一、借用制度1.常规仪器设备校内互借,经所属实验室主任同意,借用方填写借用记录薄,两边严格交接手续。
校外原那么上不借,特殊情形经院(系)、实验室及实验室与设备治理处三方同意并填写借用记录薄,担保人签字担保,并收押金方可借出。
2.大精设备不外借。
校内借历时,设备技术人员应随机操作或指导。
3.计量仪器不准借用。
4.私人不准借用校内各类实验仪器设备和工具。
二、补偿制度人为造成实验设备丢失、损坏者,除追究当事人责任外,另按以下规定进行经济补偿。
1.教职工损坏、丢失实验仪器设备,修复后不阻碍利用者,补偿全数修理费。
如阻碍利用精度者,最低可按原价的5%补偿。
生态学实验指导讲解

实验一鱼类对温度、盐度耐受性的观测实验目的】(1)认识并练习判断生物对生态因子耐受性范围的方法。
(2)认识不同鱼类对温度、盐度等因子的耐受限度和范围不同,这种不同的耐受性与其分布生境和生活习性密切相关,加深对Shelford 耐受性定律的理解。
(3)认识影响鱼类耐受能力的因素。
【实验器材】1、实验动物:鲤鱼(Cyprinus carpio)、鲫鱼(Carassius auratuS 等。
2、设备与试剂光照培养箱、温度计、天平、加热棒、容纳箱、玻璃棒等【方法与步骤】1 、观察动物对高温和低温的耐受能力(1)建立环境温度梯度(5C,室温20~25C, 35C)。
(2)对实验动物称重,并记录其种类、驯化背景等。
(3)将鲤鱼和鲫鱼各6条分成一组,分别暴露在5C、室温和35C 下30 分钟。
观察行为。
如果正常,则停止观察;如有异常,则观察在该温度条件下动物死亡数达到50%时所需要的时间。
如果动物明显不动,则可认定死亡。
注:将动物放入低温(高温)环境中后,如果动物马上出现死亡,说明温度过低(或过高),应适当提高(降低)2~3C再观测。
同时观察并比较室温条件下各鱼的行为。
(4) 将鱼类在高温和低温出现死亡的温度条件下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记录在表1-1中表1-1极端温度下不同鱼类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2观察不同淡水鱼类对盐度的耐受能力(1)建立盐度梯度(20%。
,30%。
,40%。
)。
(2)对实验动物称重,并记录其种类、驯化背景等。
(3)将鲤鱼和鲫鱼各6条分成一组,分别放入20%, 30%, 40% 的盐度环境中,同上观察其行为30分钟。
如果正常,则停止观察;如有异常,则继续观察在该条件下动物死亡数达到50%时所需要的时间。
如果动物明显不动,则可认定死亡。
(4)将鱼类在各盐度条件的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记录在表1-2中。
表1-2鱼类对盐度的耐受性观测结果记录表【结果与分析】1、依据表中记录结果,以时间为横坐标、死亡率为纵坐标作图。
《农业生态学》实验实习指导

1.以 7 天为一周期,记录不同作物株高的变化,分析不同作物间的竞争力动态变化; 2.将最终实验结果绘制为表格,进行统计分析,此后进行文字分析。
5
实验三 农业生态系统的能流分析*
一、目的意义
1.学会农业生态系统投入能结构和产出能效率分析和计算,分析各种能量流之间的关系; 2.从能量角度评价系统的基本情况,为改善系统投入能结构和建立新的农业生态系统提 供依据; 3.了解常用的能流分析方法:统计分析法、输入—输出法和过程分析法等。
四、实习资料
黄土高原某地张家山村年降水量 660mm,除川道外的农田无灌溉条件,长期以来种植小 麦、玉米为主,生产结构单一,加之山区缺乏燃料砍树毁草现象较为严重,生产水平低而不 稳。2001 某科技项目选择农户 20 个,进行生态农业模式示范。示范涉及土地面积 200 亩, 奶牛 20 头,猪 94 头,人口 89 人。生态农业示范包含的具体要素是:户均 8m3的沼气池一个、 一头奶牛、4—5 头猪、一个温室大棚(0.8 亩/个,20 个共占地 20 亩),1.0 亩青贮玉米,1.0 亩辣椒、1.5 亩苹果园,2.5 亩小麦田,1 亩草地(旱地)、2 亩林地。2001 年起在大棚栽植矮 化油桃,果园种植三叶草,旱地种草栽树。由于引入沼气系统,强化了农牧结合,加强了物 质循环,不断培肥地力,提高了自然资源的转化效率,农产品品质持续提高,取得了较好的 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注:本实验引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生态学实习指导 6
(2)在组分确立后,分别确定各亚系统的输入和输出项目 对于生产者亚系统的输入,包括太阳辐射能和燃油、电力、农业机械、化肥、农药、除
草剂等各种工业辅助能以及人畜力、秸秆、有机肥料等可再生生物能;输出则包括主要目的 产品—粮食和收获的秸杆等。
森林生态学实验指导书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森林生态学实验指导书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生态环境系实验一生物气候图的绘制水热组合状况在决定植被类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Walter生物气候图解能较好地反映水、热二者综合的气候特点,是目前解释植被分布规律的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
Walter 生物气候图解主要是用月平均气温和月平均降水量的匹配关系来表示生物气候类型。
通常以月平均气温和月平均降水量为两个纵坐标(右边为降水量,左边为温度),两者之间的匹配关系为P=2T(其中P为月平均降水量,T为月平均温度),而用一年中的12个月份作为横坐标。
实验目的:(1)掌握生物气候图的绘制方法(2)加深理解植被分布与气候之间的相互关系,并预测研究区域的地带性植被类型及其特点实验器材:1、气象资料(世界主要城市气候数据)2、实验器材坐标纸、直尺、铅笔、橡皮等方法与步骤1、气象数据的整理2、坐标轴刻度的确定(1)按P=2T分别建立两条纵轴(降水与温度)的坐标刻度值,每个刻度的大小视站点逐月平均温度和平均降水量的具体数值大小而定,如月平均温度曲线1刻度(即1格)等于10℃,则月平均降水刻度1格等于20mm。
若月平均降水量超过100mm,则刻度单位缩小1/10。
(2)以两条均分为12段(代表12个月)的平行直线作为横坐标,并从左至右依次标出1月、2月、3月、…12月。
3、生物气候图的绘制根据上述确定的坐标体系以及计算出来的逐月年平均降水量和逐月年平均温度,在坐标纸上绘制年平均降水量曲线和年平均温度曲线,并标定图示。
(1)将降水曲线与温度曲线相交的区域填充不同的标示符。
如果温度曲线在上,降水曲线在下,两者间的区域表示干旱区,将此区域用小黑点填充。
(2)如果温度曲线在下,降水曲线在上,两者间的区域表示湿润期,将此区域用细黑竖线填充。
(3)月平均降水量超过100mm的区域用黑色填充。
(4)在降水轴的上方,标明该站点的年均温度和年均降水量。
(5)在温度轴的上方标明该站点的海拔高度和经纬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5
式中:pi――第i次计算出的布袋中围棋子的总数。
再数出布袋中所装围棋子的实际数量(黑白棋子数之和),并比较 总数估算值p和总数实际值P。
Lin coin指数法实验记录
次
数
1
2
3
4
5
a
总数估算值的平均
值p
总数实际值P
n
r
【思考题】
(5)种群是封闭的,即没有迁入或迁出,如果有,迁入或迁出的数 量必须能够测定。
Lincoln指数法的的基本公式:p/a=n/r
其中:p——种群总数;a——最初标记数;n——取样总数;r—— 样本中标记个体数。
【实验目的】
(1)通过Lincoln指数法估计种群数量,使学生掌握标记重捕技术。
(2)理解Lincoln指数法在统计种群数量中的重要作用。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操作,掌握生命表的编制方法。 (2)学会分析生命表。
的死亡率%
35C下随时间(分钟)
的死亡率%
30
60
90
30
60
90
2观察不同淡水鱼类对盐度的耐受能力
(1)建立盐度梯度(20%。,30%。,40%。)。
(2)对实验动物称重,并记录其种类、驯化背景等。
(3)将鲤鱼和鲫鱼各6条分成一组,分别放入20%,30%,40% 的盐度环境中,同上观察其行为30分钟。如果正常,则停止观察; 如有异常,则继续观察在该条件下动物死亡数达到50%时所需要的时 间。如果动物明显不动,则可认定死亡。
注:将动物放入低温(高温)环境中后,如果动物马上出现死亡, 说明温度过低(或过高),应适当提高(降低)2~3C再观测。同时观 察并比较室温条件下各鱼的行为。
(4)将鱼类在高温和低温出现死亡的温度条件下死亡率随时间的
变化记录在表1-1中
表1-1极端温度下不同鱼类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
动物
种
体
重
驯
化
背
景
5C下随时间(分钟)
(1)Lin coin指数法调查中的使用范围是什么?其可靠程度如何?
(2)采用Lincoln指数法调查种群数量时取多大的样方才可以更好的 估计种群的数量?
【探索性实验】
取样计数过程中,一般实验组用100ml的烧杯,另一半实验组用50ml的烧杯,并比较实验结果。
二生命表的编制
生命表是表达种群死亡过程的有力工具。通过编制生命表,可获 得有关种群存活率、 存活曲线、生命期望、世代净增值率、 增长率(综 合生命表)等有重要价值的信息。 根据生命表所列数字的来源和类型, 可将生命表分为动态生命表 (又称同生群生命表, 追踪同生群存活数 和死亡数作为基本数据列入表中) 、静态生命表(根据一次大规模调 查,以不同年龄个体存活数作为基本数据列入表中) 和综合生命表(在 上述生命表中加入带便世代繁殖信息的数据) 。建立野外生物的动态 生命表往往需要结合运用标记重捕技术, 而且该方法由于要追踪生物 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 不太适用于寿命很长的生物的研究。 静态 生命表的编制需要一次大量采集数据, 以使样品能够代表整个种群的 构成,而且由于各同生群之间的出生率、死亡率不尽相同,容易出现 较大的误差。
实验二Lincoln指数法估计种群数量大小和生命表的编制
一、Lincoln指数法估计种群数量大小
标记重捕法通常用于估计在一个有比较明显界限的区域内的动物种 群数量。具体做法是:在该区域内捕捉一定数量的动物个体并对其进 行标记,然后放回,经过一个适当时期(让标记动物与种群内其它个 体充分混合)后,再进行重捕。根据重捕样本中标记者的比例,估计 该区域种群的总数。其原理是标记动物在第二次抽样样品中所占的比 例与所有标记动物在整个种群中所占的比例相同。标记重捕法的方法
(4)将鱼类在各盐度条件的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记录在表1-2中。
表1-2鱼类对盐度的耐受性观测结果记录表
景
【结果与分析】
1、依据表中记录结果,以时间为横定律等对结果进行讨 论,分析各组间的差异,评估不同鱼类对温度、盐度耐受性的差 异及其影响因素。
(3)将黑色棋子与布袋中原有的白棋子混合均匀。
(4)用50mL烧杯随机取1烧杯棋子,记录50ml烧杯中总棋子数和 黑棋子数,并填入表中。
5)重复方法与步骤(3)和(4)5次
(6)计算p值(用n表示每次所取棋子(相当于样本)全部个数,
表示每次取样样本中标记的棋子个数(黑棋子数),a表示最初标记 棋子数(总的棋子数)。
实验一 鱼类对温度、盐度耐受性的观测
实验目的】 (1)认识并练习判断生物对生态因子耐受性范围的方法。
(2)认识不同鱼类对温度、盐度等因子的耐受限度和范围不同,这 种不同的耐受性与其分布生境和生活习性密切相关,加深对Shelford耐受性定律的理解。
(3)认识影响鱼类耐受能力的因素。
【实验器材】
1、实验动物:鲤鱼(Cyprinus carpio)、鲫鱼(Carassius auratuS等。
2、设备与试剂 光照培养箱、温度计、天平、加热棒、容纳箱、玻璃棒等 【方法与步骤】
1、观察动物对高温和低温的耐受能力
(1)建立环境温度梯度(5C,室温20~25C, 35C)。
(2)对实验动物称重,并记录其种类、驯化背景等。
(3)将鲤鱼和鲫鱼各6条分成一组,分别暴露在5C、室温和35C下30分钟。观察行为。如果正常,则停止观察;如有异常,则观察 在该温度条件下动物 死亡数达到50%时所需要的时间。如果动物明 显不动,则可认定死亡。
【实验器材】
黑色与白色围棋子各300枚(代替实验动物),标记笔,50mL的烧 饼,黑色布袋,托盘等。
【方法与步骤】
(1)每3人一小组,每小组取一个黑布袋,每袋装入由实验教师发 的白色围棋子若干(150个左右),但每组所装的棋子数不等。 (2)每组再分别装入黑色棋子50个左右(相当于标记的动物) ,并 将具体数目填入表中。
很多,其中Lin coin指数法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在运用Lin coin指数法进行种群数量的估计时,必须满足下列假设 条件,才能使种群数量的估计比较准确:
(1)标记方法不能影响个体的正常活动。
(2)标记保留的时间不能短于整个实验时间。
(3)第二次取样之前标记个体必须在自然种群中充分混合。 (4)不同年龄的个体具有相等的被捕的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