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突状细胞研究进展
树突状细胞体外分离扩增技术研究进展

树突状细胞体外分离扩增技术研究进展彭卫斌1综述;沙卫红2+审校摘要: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所知的体内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呈递细胞,是机体免疫反应的始动者,被称为机体防御病原微生物侵袭的重要“哨兵”,在移植排斥、抗肿瘤、抗病毒感染和自身免疫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获得大量高纯度且表型、功能典型的DC是上述基础和临床研究的前提。
从直接分离提取到添加细胞因子诱导扩增DC研究获得很大进展,成为当今免疫学及肿瘤治疗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热点。
本文对DC体外分离、纯化及扩增方法作一简要综述。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分离;扩增;细胞培养中图分类号:Q8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36912009)11-0679-04SeparationandamplificationofdendriticcellsinvitroPENGWei-bin。
SHAWei—hong”.1DepartmentofGastroenterology,GuangzhouFirstPeople,sttospital,AffiliatedtoGuangzhouMedicalCollege,Guan磐zhou510180.China;2DepartmentofGastroenterology,GuangdongGeneralHospital,Guangzhou510080,China;‘Correspondingauthor,E—mail:wh-sha@163.eomAbstract:Dendriticcell(DC)whichplaysanimportantroleinallograftrejection,anti—tumor,anti—viralin-feetionsandautoimmunediseasesisknownasthemostpowerfulandprofessionalantigen-presentingcellinvi—VO.HowtocultivateandpurifyDCwithhi。
树突状细胞在器官移植免疫耐受中的研究进展

第11卷 第5期2020年9月Vol. 11 No.5Sep. 2020器官移植Organ Transplantation实体器官移植是国内外公认的治疗终末期器官疾病、改善患者预后最有效的外科手段。
随着移植手术技巧、器官保存技术以及免疫抑制剂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移植物存活率明显提高。
但是,术后急、慢性排斥反应仍是影响患者远期生存率、亟待攻克的一大难关。
移植术后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会增加心血管疾病、感染、新生肿瘤及代谢异常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病风险,导致移植物慢性失功,严重影响患者的长期生存获益。
诱导供体特异性免疫耐受是改善器官移植术后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不良反应的最理想状态。
大量啮齿类和非人类灵长类动物移植模型的临床前研究提示,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 )具有诱导供体特异性免疫耐受的潜能,已被用于器官移植领域早期(Ⅰ、Ⅱ期)临床试验的细胞免疫治疗[1-3]。
本文拟对DC 诱导移植免疫耐受的相关功能与基础研究进展进行总【摘要】 树突状细胞(DC )是具有特异性功能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可特异性吞噬抗原、加工并提呈给效应性T 细胞,在免疫耐受与免疫应答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耐受性DC (tol-DC )是一群具有负向免疫调控功能的DC 亚群,可通过中枢与外周机制诱导器官移植免疫耐受状态。
本文拟对DC 的表型与功能特征、DC 诱导移植免疫耐受机制、tol-DC 在器官移植领域的应用进行总结,旨在为临床转化医学研究提供基础理论支持。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器官移植;免疫耐受;免疫应答;免疫调节;免疫抑制剂;细胞因子;基因工程【中图分类号】R617,R32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7445(2020)05-0017-06·综述·树突状细胞在器官移植免疫耐受中的研究进展徐俊明 周林 贺强【Abstract 】 Dendritic cell (DC) is professional antigen presenting cell with specific functions. DC can specifically phagocytize antigen, and process and deliver to effector T cell, which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immune tolerance and immune response. Tolerance DC (tol-DC) is a group of DC with negative immune regulatory function, which can induce immune tolerance of organ transplantation through central and peripheral mechanism. In this article, the phenotype and 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DC, mechanism of immune tolerance induced by DC,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ol-DC in organ transplantation of DC were summarized, aiming to provide basic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clinical translational medicine research.【Key words 】 Dendritic cell; Organ transplantation; Immune tolerance; Immune response; Immune regulation; Immunosuppressant; Cytokine; Genetic engineeringResearch progress on dendritic cell in immune tolerance of organ transplantation Xu Junming, Zhou Lin, He Qiang. Department of Hepatobiliary Surgery, Beijing Chaoyang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20, China Correspondingauthor:HeQiang,Email:*******************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0.05.017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571825)作者单位:10002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肝胆外科作者简介:徐俊明,男,1996年生,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器官移植诱导免疫耐受,Email :178****************通信作者:贺强,男,1964年生,博士,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器官移植诱导免疫耐受,Email :*******************·630·第11卷器官移植结,为临床转化提供理论基础。
树突状细胞

树突状细胞的生物学功能的研究进展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是目前人体内最活跃,功能最强大的专职抗原呈递细胞,是人体对免疫原产生免疫应答的重要细胞之一。
DC 广泛存在于血液、淋巴、肝脾及皮肤黏膜等组织,能激活功能性淋巴细胞,并产生细胞毒作用,提高机体免疫水平。
DC对抗原和弱抗原都有很高的呈递效率,只需少量的抗原及DC即可激活T细胞,因此成为抗肿瘤和抗病毒免疫研究中的热点。
1DC的来源与分化发育DC 的产生分两个阶段:从祖细胞分化为未成熟DC和未成熟DC受外界刺激( 如细菌产物、坏死物及及各种细胞因子) 分化成熟。
1.1DC的分化体内DC 起源于多能造血干细胞,按来源其分化途径分为两条: ①髓系分化途径。
称为髓系DC( myebiod,DC1) ,最终分化为朗格汉斯细胞和间质DC两个亚群。
DC1 由髓样干细胞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ranulocyte-macrophagecolony stimulati ng factor,GM-CSF) 、肿瘤坏死因子α刺激下诱生为DC。
亦有来源于外周血单核细胞,也称为DC1 前体细胞,在GM-CSF、白细胞介素4( interleukin-4,IL-4) 作用下或穿越内皮细胞并吞噬异物后分化为DC。
②淋巴系分化途径。
为淋巴系DC( lymphoid,DC2) ,最终分化为类浆细胞DC。
DC2 的前体细胞不表达髓系抗原,也无吞噬、吞饮抗原能力,低表达GM-CSF,高表达IL-3 受体,在IL-3 刺激下分化为DC2。
目前对DC 亚群及分化的研究主要来源于体外培养的方法,体内天然DC 亚群的分类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1]。
1.2DC的表型变化DC的发育分为成熟与未成熟阶段,两者具有不同的生物学特征和细胞表型。
正常情况下,体内多数DC 处于未成熟阶段,其广泛分布于全身各外周组织,高表达吞噬相关受体( Fc 受体、补体受体、甘露糖受体) ,而不表达或低表达共刺激分子和黏附分子( CD14、CD54、CD40、CD80) 。
树突状细胞分类及调节性树突状细胞获取方式的研究进展

第10卷 第2期2019年3月Vol. 10 No. 2Mar. 2019器官移植Organ Transplantation【摘要】 树突状细胞(DC )虽然数量少,但其在机体免疫系统中发挥的作用却逐渐受到认可和重视。
研究表明DC 由不同的亚群组成,具有不同的处理抗原的能力和激活不同效应淋巴细胞等能力。
其中,调节性树突状细胞(DCreg )是一群具有负向免疫调控功能的DC 亚群。
DCreg 能够通过不同的机制诱导机体免疫耐受,在器官移植、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等不同领域均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DC 在体内分布广泛,且含量少,生理情况下半衰期短,建立成熟的DC 培养技术,特别是如何获取足量的DCreg ,是目前免疫学界研究的重要领域。
本文就DC 的分类和DCreg 体外获取方式进行综述。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调节性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间充质干细胞;免疫抑制剂;凋亡;基因工程技术【中图分类号】R392,R7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445(2019)02-0014-04·综述·众所周知,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 )最主要的功能是抗原提呈,它也被认为是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 ,APC )。
几十年来,在学者的不断探索中,不同的DC 亚群及其免疫功能被认识。
DC 不但能提呈抗原、激活免疫反应,更重要的是其还能诱导自身免疫耐受。
正因如此,DC 开始作为免疫治疗的一种新手段,在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等领域崭露头角。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不同来源、不同部位、不同发育阶段的DC 往往具备不同的细胞表型,分泌不同的细胞因子,发挥不同的免疫作用,成为不同的DC 亚群。
其中,调节性树突状细胞(regulatory DC ,DCreg )则是一群具有负向免疫调控功能的亚群,它能够通过不同的机制诱导自身免疫耐受,成为免疫学界关注的对象。
树突状细胞的研究进展

利用树突状细胞治疗癌症的研究进展
肿瘤疫苗
利用树突状细胞制备肿瘤疫苗,通过激活机体免疫系统来攻 击肿瘤细胞,是目前癌症免疫治疗的重要研究方向。多项临 床试验已证明肿瘤疫苗在部分癌症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疗效。
免疫疗法联合治疗
树突状细胞与其他免疫疗法药物或手段联合使用,如与PD-1 抑制剂、CAR-T细胞疗法等联合,可提高癌症治疗的疗效和 生存率。
伦理问题
关于树突状细胞的研究涉及到 伦理问题,例如从胚胎或干细
胞中提取树突状细胞。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与展望
发展新技术
需要发展更先进的技术来分离、培养 和检测树突状细胞,以提高研究的敏 感性和特异性。
深入研究功能
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树突状细胞的功 能和异质性,以更好地理解其在免疫 系统中的作用。
促进临床应用
树突状细胞与其他疾病治疗的研究进展
自身免疫性疾病
树突状细胞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显示利用树突状细胞治疗 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具有一定的疗效。
感染性疾病
树突状细胞在感染性疾病中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研究显示利用树突状细胞治疗 某些细菌感染、真菌感染等疾病具有一定的疗效。
05
树突状细胞与癌症
1 2
癌症免疫逃逸
树突状细胞在癌症免疫逃逸中发挥重要作用,它 们能够通过调节T细胞活性,促进肿瘤生长和扩 散。
肿瘤抗原提呈
树突状细胞能够摄取并加工肿瘤抗原,将其呈递 给T细胞,激活抗肿瘤免疫反应。
3
肿瘤免疫治疗
利用树突状细胞的抗原提呈功能,开发肿瘤免疫 治疗方法,如DC疫苗,以激发机体抗肿瘤免疫 应答。
04
树突状细胞的最新研究成果
树突状细胞在免疫疗法中的应用
皮肤树突状细胞的研究进展

皮肤树突状细胞的研究进展作者:李菲陆江阳来源:《中国美容医学》2011年第01期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在体内分布广泛,是功能最强大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s,APCs),具有一定的迁移活化能力和成熟能力。
DC能摄取、处理和提呈抗原,是唯一能激活初始型T细胞的抗原提呈细胞,是启动、调控,并维持免疫应答的关键环节。
近几年来,国内外对皮肤内的DC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发现其对炎症损伤、创伤修复及感染等均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本文就皮肤中DC的种类、迁移及成熟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树突状细胞(DCs)DCs是一群分布在外周组织,特别是与外界环境相接触的交界面如皮肤和粘膜包含很多种类的细胞,它们约占这些部位组织全部细胞数量的3%[1]。
DC可以穿透血液,外周组织,淋巴和次级淋巴组织。
在外周组织中,未成熟的DC(iDC)可以摄取和加工抗原,随后,它们通过输入淋巴管迁移到次级淋巴组织的富含T细胞的区域。
在迁移过程中,DC失去摄取和加工抗原的能力,获得提呈抗原给幼稚型T细胞的能力,这是一个DC逐渐成熟的过程。
提呈的抗原可以激活抗原特异性的幼稚型T细胞,并使之开始具有活性。
此外,当DC启动T细胞介导的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同时,它们对于T细胞的功能性极化状态在Ⅰ型和/或Ⅱ型免疫应答中的作用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2皮肤的DCs表皮和真皮的DCs参与识别侵入的病原体。
这些细胞被认为是专门的抗原提呈细胞(APC),并且在传递危险信号及固有的和适应性的应答开始中都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在正常人体皮肤中有两种主要的DC类型,分别是表皮朗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 cells,LCs)和真皮(或间质)树突状细胞(Dermal dendritic cells,DDCs)。
2.1朗格汉斯细胞(LC):保罗·朗格汉斯,他发现了存在于表皮的DC-朗格汉斯细胞,这些细胞分布于表皮基底层以上部位,大约占所有表皮细胞的3%,并且构成了皮肤免疫系统的组成部分[2]。
树突状细胞交叉提呈的研究进展

树突状细胞交叉提呈的研究进展①廖晓艳高丰光(厦门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部,厦门361102)中图分类号R39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484X(2021)22-2699-05[摘要]树突状细胞(DCs)是机体介导适应性免疫的重要抗原提呈细胞,其可诱导杀伤性T淋巴细胞(CTL)的产生。
CTL可经DCs的MHCⅠ类分子抗原提呈途径和交叉提呈途径杀伤胞内病原和肿瘤。
交叉提呈是指外源性抗原与MHCⅠ类分子形成抗原肽-MHCⅠ类分子复合体启动CD8+T细胞应答的过程。
若无病原对DCs的直接感染,则只能经交叉提呈途径诱生CD8+CTL应答。
因此,鉴于DCs交叉提呈在机体抵抗胞内病原感染和抗肿瘤免疫中有特别重要的作用,本文对DCs交叉提呈的近期进展做一综述以利于DCs疫苗治疗性靶点的研究。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交叉提呈;MHCⅠ类分子;CD8+T淋巴细胞Research progress of dendritic cell cross presentationLIAO Xiao-Yan,GAO Feng-Guang.Department of Basic Medicine Science,School of Medicine,Xiamen University,Xiamen361102,China[Abstract]Dendritic cells(DCs),the important antigen presenting cells,can initiate the adaptive immunity and mediate 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priming.CTL,which are the main effective cells to eliminate infected cells and tumor,can be primed by DCs MHC classⅠpresentation and cross presentation.Cross presentation,referred to exogenous antigen loaded on MHC classⅠmole‐cules,is the unique pathway for DCs to present the exogenous antigen and trigger the CD8+CTL priming without direct infection.Cross presentation by DCs plays a vital role in the defence against intracellular pathogens and anti-tumor immunity.Therefore,we review the recent findings of cross presentation to facilitate the study of potential therapeutic target molecules of DCs vaccine.[Key words]Dendritic cells;Cross presentation;MHC classⅠmolecule;CD8+T lymphocyte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是机体介导适应性免疫的重要抗原提呈细胞,其所诱导的适应性免疫应答对杀伤肿瘤、细胞内病原微生物等具有重要意义[1-2]。
树突状细胞研究进展 (带参考文献)

树突状细胞研究进展摘要: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是目前已知的功能最强的专职性抗原呈递细胞(APC),1973年Steiman和Cohn首次从脾脏中分离出一类与粒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形态和功能都不相同的白细胞,因其细胞膜向外伸出,形成与神经细胞轴突相似的膜性树突状突起,故命名为树突状细胞。
DC膜表面高度表达MHC的I类和MHCⅡ类分子以及其他多种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因子,DC能有效摄取、加工、提呈抗原,并能显著刺激初始型T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和成熟,并在免疫应答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DC的免疫应答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结构功能免疫激活免疫耐受近年来随着免疫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最新进展,人们认识到树突状细胞是机体抗原提呈细胞中最主要的和最有效的成分,在调控机体细胞免疫中起重要的作用。
树突状细胞是开启免疫反应的始动细胞,也是机体免疫应答反应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因此对DC的生物学特征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1 DC的生物学特征1.1 DC的来源在研究中人们发现DC的来源主要起源于两种途径:1)骨髓来源的DC,大多数DC 来源于骨髓,由骨髓CD34+细胞分化而来,数量较少仅占外周血单核细胞的1%以下。
骨髓CD34+具有双潜能,由M-CSF可诱生为巨噬细胞,而由Ⅵ-CSF/TNF-α可诱生为DC。
骨髓来源的DC 分布广泛,外周血中存在有骨髓来源的DC前体细胞,DC前体细胞进入外周血后进一步分化成熟。
2)淋巴组织来源的DC,是胸腺中分离的前体细胞发育而来,表达低水平的CD34,无其他T细胞标志,主要分布于胸腺髓质T细胞居留区,这类细胞可能与自身及外来抗原的免疫耐受有关。
1.2 DC的形态特征及表面标志不同发育阶段的DC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谢遵江等在体外培养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的观察研究中,在无菌条件下提取小鼠骨髓细胞进行分化增殖,在光镜下观察。
培养7天后可见,细胞体积增大,周边刺突十分明显,突起较粗大,分支较明显,细胞形态似星形或梭形,细胞核明显,细胞聚集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