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业集团化产业化研究

中国报业集团化产业化研究
中国报业集团化产业化研究

中国报业研究作业

院系:文学院新闻系

姓名:张威

班级:12级专接本

学号:12010261035

中国报业集团化产业化研究

中国的报业产业化运作道路始于1978年,部分报纸被批准试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此后,广告刊播,办报热潮,自办发行、多种经营,扩版热潮,都市日报崛起等早期的产业化探索陆续出现。自1996年5月,中国第一家报业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成立,到2004年底,全国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成立的报业集团发展到40家。这一时期的报业集团组建,以及报业资本运作,全面开启了报业产业化的进程。

报业产业化是中国报业新闻体制的一次大变革、大转型,是中国报人及主管机构在报业加快产业化、市场化和“入世”大背景的触发下,以世界发达国家报业发展为观照,对于现代报业集约化经营、规模化经营规律的认识和探索;中国报业通过集团化,实现由事业单位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向经营性资产的转换,成为报业新型的市场主体,并且以集团成立为契机,大大促进了全国范围内的报业资源整合。

报业产业化改变了过去报业依赖于政府津贴生存的状态,有效利用国有资产进行社会生产,不仅壮大了报业自身的经济实力,也增值了国有资产。在市场的激烈的竞争状态下,单一的报纸难以抵制市场风险,组建报业集团,报业集团的多元化经营,将有助于形成稳定而有竞争力的市场经营主体。

一、报业产业化的积极意义

报业产业化是指以一报为主,包括多个系列报刊组成的报系,和以报纸为龙头,包括多种媒体或非媒体企业的多元化产业联合体。报业为适应市场竞争,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必须要走产业化、集团化这条道路,这对媒介在市场经济中求生有着积极意义。

1、报业的产业化增强了报业抗御市场风浪的能力,这是单一的经营所难以达到的。报业集团在市场竞争中要赢利就必须争取受众群的最大化,这对报业集团的内容制作提出挑战,传统的报业在内容上难免千篇一律,风格模式比较固定和单一,集团化将具有不同风格的媒体合并,创造报业集团经营内容的多样性,迎合了不同受众的口味,解决单一经营所带来的众口难调的问题。

2、报业集团化有利于资源共享,形成一种优势互补,降低报业集团的运作成本。单一的报纸所具备的资源是十分有限的,要获取新的资源所花费的成本也非常的高,报业集团平台下的媒体越多,就越容易使一份内容为旗下不同媒体所用,就越能明显地降低成本。集团化吸纳了具有不同的媒体,不仅增强了报业集团的实力,提高报业运作的效率,也有利于集团内部每种报纸的自身发展,甚至可以形成1+1〉2的功效,有效削减了成本。

3、报业集团化有助于国有报业资产的增值。报业集团作为企业进入市场,通过经营来获取利润,当报业做大做强后,作为报业集团的控股者,国有资产也自然达到了增值的目的。这与当代国有企业控股的市场化经营原理有异曲同工之效。

4、报业集团化有利于形成规模效益。集团规模是媒介实力的重要体现,只有具备一定的规模才有创造产品差别的能力。而规模由构成要素的数量以及要素组合所产生的能力所决定。收入越高、实力越强的媒介集团,新闻产品的供给品种及数量越多,质量也相对可靠,也越易于进行“大投入,大产出”的操作。报业集团经营的报刊等媒体也只有达到一定数量,才能产生规模效应、实施集约经营。

二、报业产业化遭遇的瓶颈

媒介集团由于内部管理机制不完善,市场化基础比较弱等方面的原因,在集团产业化的过程中,暴露出很多弊端,这些不足之处成为了制约报业媒介产业化发展的瓶颈。

1、市场的分割造成跨地域、跨媒介甚至跨行业经营的困难。报业产业链的市场地域如果得不到扩展,其品牌影响力的塑造和产业化运营的盈利会大打折扣,报业媒介的产品销售

得不到相应的市场,反过来也就会制约着报业媒介的再生产规模。跨媒介经营在我国目前也基本难以实现,各种媒介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在资本归属上没有太大联系,这给跨媒介的融资提出了难题,报业媒介不具备足够的资金实力去并购其他的媒介。报业媒介目前缺乏对其他媒介和非媒介行业的足够认识和经营经验,这也是报业媒介产业链迟迟不敢尝试拓展的原因。报业媒介产业化需要统一的市场,这些跨界经营的障碍阻碍了统一市场的形成,造成兼并难、异地办报难等现象,构成了制约报业产业链构建的瓶颈。

2、报业集团化中的马太效应,加剧了资源的配置的不合理性。马太效应用来代指一种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现象。中国的报业媒介在市场和政府的驱动下开始创建报业集团,在报业集团的形成过程中,资源的分配是不合理的,党报媒介利用政策优势占有了有利的市场资源,形成强大的报业集团,垄断了绝大部分的资源,商业报纸媒介因得不到充分的资源,在发展上落后于党报媒介集团。党报媒介通过优越的资源背景不断吸纳优秀的市场报刊,在强强联手中不断壮大,而相对弱势的报纸媒介命运是被收购重组或消亡。通过完全市场选择而形成的马太效应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而我国的报业集团化的马太效应却有着行政权的介入,违背了市场的公平竞争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妨害了市场机制更有效的发挥效应,对中国报业实力特别是国际竞争力的增强产生了明显的制约作用。

3、报业集团化运营缺乏科学的经营管理机制,出现了“大而不强、集而不团”的尴尬。我国的报业集团在经营上存在严重的问题,集团对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产品结构调整等重大问题的调控能力不强,集团内产品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报业产品的生产缺乏创新意识,集团缺乏科学的管理机制,资金与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报业产业集团在市场经营中还显得很稚嫩,经营管理机制的不成熟使得报纸媒介走向强大的路途依然漫长。

4、集团机关化,行政干预过多。产业化和非市场化构成了现阶段报业集团经济的内在矛盾,报业集团名实难符。报业集团的出现应该是市场繁育的结果,而我国的报业集团组建则更多的表现为一种行政行为,报业产业缺乏自觉的市场行为。报业市场的生产要素没有能够自由流动的能力,报业产权主体缺位,报业的多元化经营缺少政策允许,市场化程度有待提高,市场有待进一步开放。行政干预使得媒介规模是上去了,但经济效果却没有达到人们所期望的目标,政策的保护层隔断了市场对传媒进行的辐射。

三、走出报业产业化困境的对策探索

1、内部资源整合,调整产业结构,理清产权关系,实现共同发展。报业集团内部应该加强子报与集团的关系,松散的报业结构不利于集团内部的协调合作。集团要有良好的凝聚力和控制力,增强集团的综合竞争力,构筑利益共同体。集团内部的各子报间定位要有差异性,不能形成重复劳动,同质化竞争,消耗内部成本。在资源配置上要合理,对每个子报成员一视同仁,共同发展。在产权归属问题上要有明确界定,惟有理清产权的关系,才能更合理的规划集团的资源配置。

2、政府给予政策支持,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媒介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考虑到中国报业所面临的挑战,国家推出了一系列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其中对报业给予了诸多经济方面的支持,尤其是部分增值税和所得税返还,给报业发展增添了后劲。跨地区、跨媒介兼并,资本有条件进入,媒介市场经营和开放程度等,都越来越有利于我国报业正在进行的集团化进程,也有利于报业集团在系列报刊布局方面合理、合法的操作。报业产业应该抓住目前的政策机遇,用好政策政治优势,加快报业体制改革步伐,扩张报业规模,优化报业结构,增强自身竞争实力。

3、运用品牌战略,缔造影响力经济。在经历了规模、效益的竞争之后,品牌的竞争成为了更高层次的竞争。媒介的经济本质是影响力经济,品牌的打造实质上也就在缔造媒介的影响力经济。报业集团的影响力在于培养了受众对报纸的长久的心理依赖,成为受众对社会

判断的支点、产生情感忠诚和行为的忠诚。稳定的受众群体可以增强广告商对报业集团的信心,提高了媒介集团的市场回报率。

品牌战略是南方报业集团的制胜法宝,集团创造出南方周末报系,南方都市报系和21世纪报系三大品牌。南方报业集团根据细分的市场,认真分析市场的空间和可拓展的领域,确定每种报纸的定位,形成了独特的品牌理念和个性追求。《南方都市报》以“办中国最好的报纸”作为品牌理念,拒绝平庸、追求卓越,它以深入都市生活、引领时代时尚、紧密追踪经济热点、快速反映大众焦点为己任,在“传播消息,提供资讯,引导消费,服务生活”方面有口皆碑

4、报业集团的核心战略——人才战略。报业媒介的运营是要靠人才来实行的,因此集团的人才优势成为了报业市场化竞争的关键点和核心。报业媒介要善用人才,尊重人才,鼓励人才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放手让他们去做一些合理的改革尝试,并建立激励机制,在经济、职位与精神上给予鼓励,激发人才的创造激情。注意人才结构的更新调整,避免集团人才结构的僵化。定期派出人才外出学习与交流,对人才进行再开发与提升;引进新的人才,形成新老人才的思想交流,不断激发新的思路。

四、结束语

面对新形势,我国报业需要一场全新的革命。在与市场真正接轨的媒介革命浪潮中,报业管理机制的创新和管理新秩序的建立、经营战略的拟订、优化和科学抉择应是其他改革的前提和条件,这是新形势下中国报业毋容置疑的选择。

我国报业集团是一个“需要通过战略管理而运行的产业”。如今,无论是报业集团管理主体和客体、管理时间和空间、管理内容和形式、管理目标和使命等等,都已有了大跨度的转变。中国报业必须辩证地分析管理改革中出现的困境与冲突,积极地寻找出路,优化产业结构,使新闻传播更加有序,使信息传播的发展与受众的意识进步实现完美的契合。尽管竞争愈演愈烈,难题的解决还有待于实践的验证,但市场化和产业化步伐的加快将会使报业集团的管理走向现代化。如果是这样,那么中国报业集团产业化的未来辉煌可期。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