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计划2

合集下载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教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教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教案第一章:汽车发动机概述1.1 教学目标1.1.1 让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功能和重要性。

1.1.2 让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的分类和基本结构。

1.1.3 让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的性能评价指标。

1.2 教学内容1.2.1 汽车发动机的定义与功能1.2.2 汽车发动机的分类1.2.3 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1.2.4 汽车发动机的性能评价指标1.3 教学方法1.3.1 讲授法:讲解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功能、分类和性能评价指标。

1.3.2 直观演示法:展示汽车发动机实物模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发动机结构。

1.4 教学步骤1.4.1 导入:提问学生对汽车发动机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4.2 讲解:详细讲解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功能、分类和性能评价指标。

1.4.3 演示:展示汽车发动机实物模型,让学生观察并了解发动机结构。

1.4.4 互动:邀请学生上台演示发动机的各个部件,加深学生对发动机结构的理解。

1.4.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汽车发动机的重要性。

第二章:汽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2.1.1 让学生了解汽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2.1.2 让学生掌握汽油发动机的四个冲程。

2.1.3 让学生了解汽油发动机的燃油喷射系统。

2.2 教学内容2.2.1 汽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2.2.2 汽油发动机的四个冲程2.2.3 汽油发动机的燃油喷射系统2.3 教学方法2.3.1 讲授法:讲解汽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四个冲程。

2.3.2 互动教学法:让学生参与发动机工作原理的讨论,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2.4 教学步骤2.4.1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汽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2.4.2 讲解:详细讲解汽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四个冲程。

2.4.3 互动:邀请学生上台演示发动机的四个冲程,加深学生对汽油发动机工作原理的理解。

2.4.4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汽油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的作用。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计划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计划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工作计划
一、基本情况
汽修 1班共有30名学生,经过了对汽车概论等课程的学习,对汽车有了很大程度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本学期学习《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这门课,会掌握汽车发动机拆装与检修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知识。

我会认真教学,使学生对汽车有更深的了解。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基本作用是使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拆装与检修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应用相关知识解决汽车维修中出现的常见故障的能力。

增加对常见故障的检修和零部件的更换等,减少对零部件的检修,便于学生在以后的实践和工作中更好的融入工作。

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形式,专业适应性强突出了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使实践教学课堂化、与理论教学一体化。

选用丰田车型。

教材选用的车型以丰田为主,并适当介绍了其他车型。

章后附有习题,供学生做作业和练习时使用,也便于学生阶段复习。

三、教学措施
根据教材具体内容,结合学生发动机方面的专业知识,为了能够让学生继续掌握必要的专业技术知识,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1、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形式
2、采用项目教学法
3、让学生多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4、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5、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四、教学周历表。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计划2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计划2

精心整理《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计划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是本校特色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中的基础模块专??3)发动机的基本组成??4)各组成部件的原理、结构和安装部位??5)各组成部件的常见损伤、故障、检测方法和解决手段,及某些部件的维修、拆装注意事项??6)依据理论分析某些故障产生的因素及故障的大致排查思路??2、实际操作教学目标:??1)能正确选用工具与量具?(二)发动机冷却系统??1、理解发动机的冷却形式及原理??2、掌握水泵的构造、工作原理、耗损和检测维修方法??3、掌握冷却液的作用及使用致意事项??4、掌握节温器与散热器的构造、工作原理、耗损和检测方法??5、掌握冷却风扇的构造、分类、损坏及维修方法?(三)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统??1、了解汽车燃料的种类及特性??2、掌握燃油供给系统的组成及部分组成部件的构造、工作原理、损耗和简单??(二)气缸压力的测量??1、理解气缸压力对发动机的影响??2、熟练掌握气缸压力测量的方法??3、能够分析排查影响气缸压力的原因故障?(三)冷却系统拆装??1、熟悉冷却系统的组成和水循环路线??2、熟练掌握冷却系统歌部件的拆装??3、掌握冷却液更换的相关注意事项?(四)润滑系统的拆装五、教学方法案例引入、情景式、引导式,理实一体化等教学方法,并通过这些方法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六、考核与评价(一)考核本课程考试采取模块化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的综合能力考核。

一个单元或两个以上单元进行一次理论知识考试和实训技能考核,将理论知识考试成学生能正确认识到自我价值,培养学生的良好团队合作能力。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训教学计划与教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训教学计划与教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训教学计划与教案第一章:发动机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掌握发动机的分类和性能参数。

3. 熟悉发动机的组成和主要部件的功能。

二、教学内容1. 发动机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发动机的分类和性能参数。

3. 发动机的组成和主要部件的功能。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发动机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参数。

2. 直观演示法:展示发动机的组成和主要部件。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训教材。

2. 教具:发动机模型、图片、视频等。

五、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发动机的作用和重要性。

2. 讲解:讲解发动机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参数。

3. 展示:展示发动机的组成和主要部件的图片或视频。

4. 实践:让学生观察或操作发动机模型,了解各部件的功能。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发动机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第二章: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一、教学目标1. 掌握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的基本知识。

2. 熟悉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的步骤和方法。

3. 了解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的注意事项。

二、教学内容1. 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的基本知识。

2. 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的步骤和方法。

3. 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的注意事项。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的基本知识、步骤和方法。

2. 实践操作法:演示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的操作过程。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训教材。

2. 教具:发动机模型、工具、设备等。

五、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发动机维修与保养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的基本知识、步骤和方法。

3. 演示:演示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的操作过程。

4. 实践:让学生动手进行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的操作练习。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发动机维修与保养的注意事项。

第三章:发动机的故障诊断与排除一、教学目标1. 掌握发动机的故障诊断的基本方法。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训教学计划与教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训教学计划与教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训教学计划与教案第一章:汽车发动机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定义、作用和分类。

2. 掌握汽车发动机的主要性能参数。

3. 熟悉汽车发动机的组成部分及工作原理。

教学内容:1. 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和作用。

2. 汽车发动机的分类:汽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燃气发动机等。

3. 汽车发动机的主要性能参数:功率、扭矩、燃油消耗率等。

4. 汽车发动机的组成部分:气缸、活塞、曲轴、配气机构、燃油系统等。

5. 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汽车发动机的定义、作用、分类和主要性能参数。

2. 演示:通过实物或图片展示汽车发动机的组成部分。

3. 互动:提问学生,了解他们对汽车发动机的认知。

第二章:曲柄连杆机构教学目标:1. 掌握曲柄连杆机构的作用和组成。

2. 了解曲柄连杆机构的工作原理。

3. 熟悉曲柄连杆机构的维修方法。

教学内容:1. 曲柄连杆机构的作用:转换往复运动为旋转运动。

2. 曲柄连杆机构的组成:曲轴、活塞、连杆等。

3. 曲柄连杆机构的工作原理:活塞上下运动转化为曲轴旋转运动。

4. 曲柄连杆机构的维修方法:更换活塞、曲轴、连杆等。

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曲柄连杆机构的作用、组成和工作原理。

2. 演示:通过实物或图片展示曲柄连杆机构的构成部分。

3. 互动:提问学生,了解他们对曲柄连杆机构的认知。

第三章:配气机构教学目标:1. 掌握配气机构的作用和组成。

2. 了解配气机构的工作原理。

3. 熟悉配气机构的维修方法。

教学内容:1. 配气机构的作用:控制气缸内气体进出,实现燃烧。

2. 配气机构的组成:气门、气门座、气门导管、凸轮轴等。

3. 配气机构的工作原理:通过凸轮轴的旋转控制气门的开启和关闭。

4. 配气机构的维修方法:更换气门、气门座、气门导管等。

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配气机构的作用、组成和工作原理。

2. 演示:通过实物或图片展示配气机构的构成部分。

3. 互动:提问学生,了解他们对配气机构的认知。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案(含教学计划与教学总结)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案(含教学计划与教学总结)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汽车发动机的组成部分及作用;(2)掌握发动机的常见故障及其维修方法;(3)熟悉发动机的保养与维护技巧。

2. 能力目标:(1)能够独立拆卸和组装发动机主要部件;(2)能够诊断和修复发动机的常见故障;(3)能够制定发动机的保养和维护计划。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汽车行业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发动机概述:介绍发动机的定义、分类和性能评价指标。

2. 发动机主要部件:(1)气缸体与气缸盖;(2)活塞与曲轴;(3)配气机构;(4)燃油系统;(5)冷却系统;(6)点火系统。

3. 发动机故障诊断与维修:(1)常见故障现象及原因;(2)故障诊断方法;(3)维修操作步骤。

4. 发动机保养与维护:(1)保养与维护的基本要求;(2)保养与维护的操作步骤;(3)保养与维护的注意事项。

5. 实践操作:(1)发动机拆卸与组装;(2)发动机故障诊断与维修;(3)发动机保养与维护。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发动机的构造、原理和维修方法;2. 演示法:展示发动机部件和操作过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提高操作技能;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故障原因和维修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和教学参考书;2. 发动机实物或模型;3. 工具和设备;4. 故障案例及解决方案。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2. 实践操作成绩:评价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技能掌握情况;3.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发动机构造、故障诊断和维修方法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计划1. 课时安排:本课程共计32课时,其中理论教学16课时,实践操作16课时。

2. 教学进度安排:第1-8课时:介绍发动机概述及主要部件;第9-16课时:讲解发动机故障诊断与维修方法;第17-24课时:讲解发动机保养与维护;第25-32课时:实践操作,包括发动机拆卸与组装,故障诊断与维修,保养与维护。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案(含教学计划与教学总结)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案(含教学计划与教学总结)

第一章:汽车发动机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功能和分类。

2. 掌握汽车发动机的主要性能参数。

3. 熟悉汽车发动机的安装位置和基本结构。

教学内容:1. 汽车发动机的定义与功能2. 汽车发动机的分类3. 汽车发动机的主要性能参数4. 汽车发动机的安装位置与基本结构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功能、分类和性能参数。

2. 直观演示法:展示汽车发动机实物,让学生了解其安装位置和基本结构。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汽车发动机的重要性。

2. 讲解发动机的定义与功能。

3. 讲解发动机的分类。

4. 讲解发动机的主要性能参数。

5. 讲解发动机的安装位置与基本结构。

6.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1. 复习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功能、分类和性能参数。

2. 观察身边的汽车,了解其发动机的安装位置和基本结构。

第二章:发动机机体结构教学目标:1. 掌握发动机机体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

2. 熟悉发动机机体的安装位置和作用。

3. 了解发动机机体的维修保养方法。

教学内容:1. 发动机机体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2. 发动机机体的安装位置与作用3. 发动机机体的维修保养方法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发动机机体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和作用。

2. 直观演示法:展示发动机机体实物,让学生了解其安装位置。

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发动机机体的维修保养实践。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出发动机机体结构的重要性。

2. 讲解发动机机体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

3. 讲解发动机机体的安装位置与作用。

4. 讲解发动机机体的维修保养方法。

5.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1. 复习发动机机体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和作用。

2. 观察身边的汽车发动机,了解其机体的安装位置。

3. 学习发动机机体的维修保养方法。

第三章: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教学目标:1. 掌握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的主要组成部分。

2. 了解曲柄连杆机构的工作原理。

3. 熟悉曲柄连杆机构的维修保养方法。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训教学计划与教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训教学计划与教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训教学计划与教案第一章:汽车发动机概述1.1 发动机的分类及性能参数1.2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与组成1.3 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知识第二章:发动机机体组构造与维修2.1 发动机机体组的组成及作用2.2 发动机气缸盖与气缸体的构造与维修2.3 发动机曲轴与活塞组的构造与维修第三章:配气机构构造与维修3.1 配气机构的作用与组成3.2 凸轮轴与气门组的构造与维修3.3 摇臂与摇臂轴的构造与维修第四章:燃油供给系统构造与维修4.1 燃油供给系统的作用与组成4.2 燃油泵与燃油喷射器的构造与维修4.3 燃油滤清器与燃油管路的维修第五章:润滑系统构造与维修5.1 润滑系统的作用与组成5.2 油底壳与油泵的构造与维修5.3 油滤清器与油管路的维修第六章:冷却系统构造与维修6.1 冷却系统的作用与组成6.2 冷却泵与散热器的构造与维修6.3 冷却液与冷却管路的维修第七章:启动系统构造与维修7.1 启动系统的作用与组成7.2 启动机与启动继电器的构造与维修7.3 电池与启动电路的维修第八章:点火系统构造与维修8.1 点火系统的作用与组成8.2 点火塞与点火线圈的构造与维修8.3 点火电路与点火控制模块的维修第九章: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ECU)构造与维修9.1 ECU的作用与组成9.2 ECU的主要部件与功能9.3 ECU的故障诊断与维修方法第十章:发动机总成维修与调试10.1 发动机总成的拆装与维修10.2 发动机性能测试与调整10.3 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发动机的分类及性能参数重点:发动机类型的区分,如汽油机与柴油机的区别;性能参数的重要性,如功率、扭矩、燃油消耗率等。

难点:发动机工作原理的深入理解,特别是热力学循环过程。

二、发动机机体组构造与维修重点:机体组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如气缸盖、气缸体等;机体组的维修方法和技术要点。

难点:对机体组内部结构的理解,以及维修过程中对密封性和强度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计划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是本校特色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中的基础模块专业教程。

它的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对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各零部件的名称,各零部件的简单构造、工作原理、常见损坏、损坏后的故障现象、常用的检测手段、排除解决方法及综合故障的排查思路,且能够按正规操作要求能熟练地拆装发动机等。

能将所学的知识灵活地应用到今后的实际维修中。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及目标
课程教学目标是:学生学习本课程后,应能基本达到维修技工(机修工)四级/中技水平,具备一定发动机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能应付实际维修中的常规保养作业、一级维护保养作业、二级维护保养作业、发动机大修拆装作业等,能排除发动机机械的一般性常见故障。

初步形成解决维修实际问题的能力。

1、理论知识教学目标:
1)发动机的基本知识
2)四行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及其与二行程发动机的区别
3)发动机的基本组成
4)各组成部件的原理、结构和安装部位
5)各组成部件的常见损伤、故障、检测方法和解决手段,及某些部件的维修、拆装注意事项
6)依据理论分析某些故障产生的因素及故障的大致排查思路
2、实际操作教学目标:
1)能正确选用工具与量具
2)能独立完成发动机本体的拆卸与装配作业
3)能应用量具测量发动机各机件的配合间隙
4)能独立完成教材和课堂规定的实操作业
三、课程教学内容:
理论教学内容:
(一)发动机润滑系统
1、掌握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润滑方式
2、理解润滑系统的工作原理
3、掌握润滑剂的分类和使用
4、掌握机油泵的构造、工作原理、耗损和检测维修方法
5、掌握机油滤清器的工作原理、更换里程及注意事项
6、理解机油冷却器的构造、工作原理
(二)发动机冷却系统
1、理解发动机的冷却形式及原理
2、掌握水泵的构造、工作原理、耗损和检测维修方法
3、掌握冷却液的作用及使用致意事项
4、掌握节温器与散热器的构造、工作原理、耗损和检测方法
5、掌握冷却风扇的构造、分类、损坏及维修方法
(三)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统
1、了解汽车燃料的种类及特性
2、掌握燃油供给系统的组成及部分组成部件的构造、工作原理、损耗和简单的维修解决方法
3、理解汽油的燃烧特性及空燃比的含义
4、掌握化油器的基本结构、简单的工作原理和检修,以及各部位的调整
5、了解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6、掌握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统的组成及其工作特点
(四)发动机综合维修
1、发动机总装与总检修
2、发动机常见故障的分析与排除
实习操作教学内容
(一)工具、量具的认识和使用
1、掌握常用工具选用原则
2、掌握常用量具(游标卡尺、外径千分尺、内径百分表)的读数及使用方法
(二)气缸压力的测量
1、理解气缸压力对发动机的影响
2、熟练掌握气缸压力测量的方法
3、能够分析排查影响气缸压力的原因故障
(三)冷却系统拆装
1、熟悉冷却系统的组成和水循环路线
2、熟练掌握冷却系统歌部件的拆装
3、掌握冷却液更换的相关注意事项
(四)润滑系统的拆装
1、掌握润滑系统主要机件的拆装要领和调整方法
2、能够正确分析出润滑系统的油路
3、掌握机油更换的相关注意事项
(五)发动机的总装
1、掌握保证发动机装合质量的基本条件与要求,熟悉装配技术标准与注意事项
2、掌握发动机总装工艺过程及装配方法,正装配发动机,熟练使用装机工具和量具
四、实施细则及建议学时分配
五、教学方法
案例引入、情景式、引导式,理实一体化等教学方法,并通过这些方法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六、考核与评价
(一)考核本课程考试采取模块化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的综合能力考核。

一个单元或两个以上单元进行一次理论知识考试和实训技能考核,将理论知识考试成绩与实训技能考核成绩进行综合评定,作为该模块的考核成绩;将几个模块的考核成绩按课时比例折算得到该课程的考核成绩;再将课程考核成绩与平时作业、实训报告等进行综合评定得到课程总成绩。

理论知识考试采取闭卷笔试或提问答辩的方式进行考核;实训技能采取现场操作与答辩相结合的考核的方式。

(二)评价
1.评价原则
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2.评价方式
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
3.如何评价(结合本学科谈谈)
1.在每个新课讲解完后,做一些针对性的练习,同时在下一个课时前对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

2、实训中,采取小组互评,个人自评以及教师评价相结合,从不同层面让学生能正确认识到自我价值,培养学生的良好团队合作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