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年级数学计算能力竞赛试题

初一年级数学计算能力竞赛试题
初一年级数学计算能力竞赛试题

一、选择题

1. (2012 福建省福州市) 如图,直线a b ∥,∠1=70°,那么∠2的度数是( ). (A )50° (B )60° (C )70° (D )80°

2. (2012 山东省威海市) 如图,a b ∥,点A 在直线a 上,点C 在直线b 上,

90BAC ∠=°,AB AC =.若120∠=°,则2∠的

度数为( ).

(A )25° (B )65° (C )70° (D )75°

3. (2012 北京市) 如图,直线AB CD ,交于点O ,射线OM 平分AOC ∠,若76BOD ∠=,则B O M ∠等于

(A )38 (B )104 (C )142 (D )144

4. (2012 湖北省孝感市) 已知∠α是锐角,∠α与∠β互补,∠α与∠γ互余,则∠β-∠γ的值等于

( ).

(A )45° (B )60° (C )90° (D )180°

5. (2012 湖北省襄阳市) 如图,直线l m ∥,将含有45角的三角板ABC 的直角顶点C 放在直线m 上,若1=25∠,则2∠的度数为( )

(A )20 (B )25 (C )30 (D )35

6. (2012 四川省凉山州) 如图,已知AB CD ∥,135DFE =∠,则ABE ∠的度数为( )

(A )30 (B )45 (C )60 (D )90

7. (2012 湖南省张家界市) 如图,直线a 、b 被直线c 所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

2 b

(A )当12∠=∠时,一定有a b ∥ (B )当a b ∥时,一定有12∠=∠

(C )当a b ∥时,一定有1290∠+∠=° (D )当12180∠+∠=°时,一定有a b ∥

8. (2012 湖北省恩施自治州) 如图,AB CD ∥,直线EF 交AB 于点E ,交CD 于点F ,EG 平分BEF ∠,交CD 于点G ,150∠=°,则2∠等于( )

(A )50° (B )60° (C )65° (D )90°

9. (2012 浙江省丽水市) 如图,小明在操场上从

A 点出发,先沿南偏东30°方向走到

B 点,再沿南偏东60°方

向走到C 点,这时,ABC ∠的度数是( ).

(A )120° (B )135° (C )150° (D )160°

10. (2012 黑龙江省绥化市) 如图,70AB CD ECF

∠=∥,°,则BAF ∠的度数为( )

(A )130° (B )110° (C )70° (D )20°

11. (2012 湖北省仙桃潜江天门江汉油田) 如图,AB CD ∥,4822.A C ∠=∠=°,°则E ∠等于

( ).

(A )70° (B )26° (C )36° (D )16°

12. (2012 山西省) 如图,直线AB CD ∥,AF 交CD 于点E ,140CEF

∠=°,则A ∠等于( )

.

(A )35° (B )40° (C )45° (D )50°

13. (2012 海南省) 小明同学把一个含45°角的直角三角板放在如图所示的两条平行线m n 、上.测得

120α∠=°,则β∠的度数是( )

(A )45° (B )55° (C )65° (D )75°

14. (2012 山东省济南市) 如图,直线a b ∥,直线c 与a ,b 相交,165=∠°,则2=∠( )

.

(A )115° (B )65° (C )35° (D )25°

15. (2012 山东省日照市) 如图,DE AB ∥,若 55ACD ∠=°,则∠A 等于( ) (A) 35° (B) 55° (C) 65° (D) 125°

16. (2012 四川省雅安市) 如图,已知12l l ∥,且1120=∠,则2∠=( )

(A )40 (B )50

(C )60

(D )70

17. (2012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如图,已知a b ∥,1

65=∠,则

2∠的度数为( )

(A )65

(B )

125 (C )

115 (D )25

18. (2012 湖南省长沙市) 下列四个角中,最有可能与70°角互补的角是( ).

19. (2012 江苏省盐城市) 一只因损坏而倾斜的椅子,从背后看到的形状如图,其中两组对边的平行关系没有发生变化,若175∠=°,则2∠的大小是

(A )75o (B )115o (C )65o (D )105o

20. (2012 广西玉林市) 如图,a b ∥,c 与a ,b 都相交,150∠=°,则2∠=( )

(A )40° (B )50° (C )100° (D )130°

21. (2012 江苏省南通市) 已知∠α=32°,则∠α的补角为

A .58°

B .68°

C .148°

D .168°

22. (2012 四川省广元市) 一辆汽车在公路上行驶,两次拐弯后,仍在原来的方向上平行行驶,那么两个拐弯的角度可能为

A. 先向左转130°,再向左转50°

B. 先向左转50°,再向右转50°

C. 先向左转50°,再向右转40°

D. 先向左转50°,再向左转40°

23. (2012 湖北省宜昌市) 如图,将三角尺与直尺贴在一起,使三角尺的直角顶点(90)C ACB ∠=°在直尺的一边上,若160∠=°,则2∠的度数等于( ).

(A )75° (B )60° (C )45° (D )30°

24. (2012 江苏省连云港市) 如图,将三角尺的直角顶点放在直线a 上,a b ∥,150∠=°,260∠=°,则3∠的度数为( )

(A )50° (B )60° (C )70° (D )80°

25. (2012 吉林省长春市) 如图,在Rt ?ABC 中,90C ∠=?,D 为边CA 延长线上一点,DE //AB ,∠ADE =42?,则∠B 的大小为

(A )42?. (B )45?. (C )48?. (D )58?.

26. (2012 山东省枣庄市) 如图,把一块含有45°角的直角三角板的两个顶点放在直尺的对边上.如果

120∠=°,那么2∠的度数是( )

A .30°

B .25°

C .20°

D .15°

27. (2012 湖北省十堰市) 如图,直线

BD EF ∥,AE 与BD 交于点C ,若=30

ABC ∠°,=75BAC ∠°,则CEF ∠的大小为( )

. (A )60° (B )75° (C )90° (D )105°

28. (2012 广东省肇庆市) 如图,已知D 、E 在△ABC 的边上,DE ∥BC ,∠B = 60°,∠AED = 40°, 则∠A 的度数为

A .100°

B .90°

C .80°

D .70°

29. (2012 广西河池市) 如图,把一块含有45°角的直角三角板的两个顶点分别放在直尺的一组对边上.如果

125??,那么2D的度数是

A .30°

B .25°

C .20°

D .15°

30. (2012 福建省三明市) 如图,AB //CD ,∠CDE =140?,则∠A 的度数为(▲) A .140? B .60? C .50? D .40?

A

B

C

D E

初中数学计算能力训练及强化练习

初中数学计算能力训练 计算就是一种能力,亦就是提高成绩的关键 数学就是一门严谨的学科,魅力又在于“活”,数学处处都与计算密切相关, 计算不就是枯燥的代名词,充满了观察、推理、判断,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灵活性 以及周密严谨的思维能力等。 中考数学满分120分,与计算相关的题目约占100分,准确、快速地得出计 算结果,能有效提高学生理科成绩,帮助学生直达名校! 学生常见的计算问题有哪些? 学生在分析计算错误时,不知道如何分析,往往归因于“粗心马虎”,告诉 自己“下次注意”就可以,可事实却总就是事与愿违。在计算方面学生容易出现哪 些问题呢? 1. 瞧到题目,不仔细审题,就慌忙答题,要求解周长,仅求出边长,做到一半发现遗漏隐 含条件或有其她简单方法,思路大乱。 2. 在大脑停止思考时,容易疏忽大意,抄错数。 3. 没有严格依据法则与运算律来运算。准确记忆法则与运算律就是前提,关键就是无论何 时何地都能正确地运用。比如两式相减求绝对值,如果前面有负号,容易错;乘法满足分配律,不少学生也误认为除法也满足分配律等。 4. 没有按照计算流程来走,认为一步一步写计算很麻烦,计算时跳步太大。 5. 越就是成功在望,越容易大意,不少同学在倒数计算第二步时放松警惕,结果导致结果错误。 6. 缺乏检查意识,不知道怎么检查。误以为检查就就是把题目再做一遍,对异常结果不敏感,不知道 积累自己的易错点,不善于结合题目背景进行检查,比如价格不可能就是负数等。 初中数学计算能力训练目录 <1>()11002510133 ÷-+÷? <2>3021220093026π-????-++-? ? ???? ?<3> cos 45cos 60sin 45cos30?-??-? <4>2cos30sin120tan 45sin 135cos120tan 60?-?-??+?+?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计算能力竞赛试卷

小学xxx 学年度第一学期人教版一年级数学计算能 力竞赛试卷 一、比一比,看谁算得快。(20+8分) 10-7= 4+9= 11-4= 10-9= 10+8= 10-3= 4+7= 9+8= 9+5= 7+9= 9+3= 6+9= 7+8= 6+7= 19-10= 15-3= 5+8= 6+8= 7+5= 2+9= 8+9-0= 5+3+8= 8+5-10= 10-2+5= 二、找规律填数:(每空1分,共12分) ○1 1、3、5、( )、9 、( )、( )。 ○22、4、6、( )、( )、( )。 ○319、17、15、( )、( )、( )。 ○43、6、9、( ) 、( )、( )。 三、连着算:(每格1分,共6分) 6 + 4→□-8 □+9 □-2 □+7 □-3 □ 四、在□里填上合适的数:(6+6+6+6,共24分) ○ 1□+□=□+□=□+□=5 ○ 2 ○3 ④ +7=16 =13 +6=11 +3=12 15=10 ⑤ 6+7= 8+7= 五、填表(8分) 六、( )里最大能填几?(4分) 9+( )<19 7+( )<15 13>18-( ) 12>6+( ) 七、填上合适的数(每格1分,共8分) ○1 使横行、竖行、斜行三个 ○2使每条线上三个数相加的和 数相加的和等于17。 等于15。 八、在〇里填上“>”“<”或“=”(10分) 5 9 7 6 9+8 15-3 18-8 6+5 学校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座号_____ 0 1 2 5

(北师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有理数及其计算 计算能力提升专项训练

(北师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及其计算计算能力提升专项训练一.正数和负数(共2小题) 1.小明练习跳绳.以1分钟跳165个为目标,并把20次1分钟跳绳的数量记录如表(超过165个的部分记为“+”,少于165个的部分记为“﹣”) 与目标数量的差依(单位:个)﹣11﹣6﹣2+4+10 次数45362 (1)小明在这20次跳绳练习中,1分钟最多跳多少个? (2)小明在这20次跳绳练习中,1分钟跳绳个数最多的一次比最少的一次多几个? (3)小明在这20次跳绳练习中,累计跳绳多少个? 2.某商店以每件40元的价格购进某款建国70周年纪念品300件,并在国庆小长假期间以不同价格把这300件纪念品陆续卖出.若以每件50元的价格为标准,将超出的钱数记为正,不足的钱数记为负,则记录结果如下表: 售出的件数706030504050每件的售价与标准的差+7+5+10﹣5﹣10求商店销售完这300件纪念品后赚了多少元? 二.数轴(共4小题) 3.有理数a、b、c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c表示的数是正数B.a+b﹣c表示的数是负数 C.﹣a+b+c表示的数是负数D.a2+b+c表示的数是负数 4.某一出租车一天下午以鼓楼为出发点,在东西方向上营运,向东为正,向西为负,行车路程依先后次序记录如下(单位:km):+9,﹣3,﹣5,+4,﹣8,+6,﹣3,﹣6,﹣4,+7. (1)将最后一名乘客送到目的地,出租车离鼓楼出发点多远?在鼓楼什么方向? (2)将最后一名乘客送到目的地,出租车一共行驶多少千米? (3)若每千米的价格为2.4元,司机一下午的营运额是多少元? 5.点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点C是数轴上的一点,且BC=AB,则点C对应的有理数是.

计算能力在初中数学中重要吗

计算能力在初中数学中重要吗 从孩子本身的心理因素讲:计算问题很容易影响孩子的学习自信心和积极性。初一成绩比较集中,计算马虎丢分很容易拉开档次,特别是初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计算占有60%的分数,计算不过关会影响对新知识的学习和信心,形成厌学的恶性循环。 学生遇到的计算问题 一、计算思路误区 很多孩子遇到计算题,遇到多符号的混合运算,往往如同站在了多叉路口,不知该往哪个方向走。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呢?搞清楚了运算顺序,却忽略了乘法分配律或其他运算律,从头死算到结尾。 我每轮给初一的孩子上课时,遇到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先讲明白计算的三大原则,“从高到低,从左到右,括号从内到外”;再给孩子一个口诀,叫“五凑一拆”,具体讲“五凑”指的是“凑整、凑零、凑分母、凑倒数、凑符号”,“一拆”指的是“拆带分数”。把握这几个基本的计算方法,再针对性的进行强化练习时,孩子不再是盲目的计算训练,而是再训练方法。这个很重要!因为孩子是有目的,而不是在盲无目的的刷题的感觉。 二、计算技巧的缺失 计算题目有一些常用的高端方法,能够简化计算的过程,并

且提高计算的精准度。例如计算等比数列求和的问题上,死记结果公式是没有意义的。一旦提醒变换,不再单纯是等比数列,孩子可能就会丢分。但孩子如果理解深层次推导方法是错位相减,并加以灵活运算,或许思路就通了。对于中考要冲刺满分的学员,这一部分的学习是相当重要的。 三、解题步骤不规范 以孩子初一面临最常见的考试题型:解方程为例进行分析,解方程分五步: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化系数为一。每一步都有15%-25%的失误可能性。 为何会频繁出现问题 一、从客观因素分析,中学负号的加入,深化了加减混合运算,高等计算符号比如绝对值和乘方等符号的加入,要求孩子对计算逻辑有更深的理解和运用。计算的严谨性和技巧性也是孩子面临的一大难题。 二、从主观上分析,孩子从小学带上来的坏习惯也很多:只注意结果不写过程,所谓的虎头蛇尾; 字迹潦草,-1看起来像7,做完作业一问,自己都支支吾吾看不清楚写的什么,等号不对应写,写着往右歪,空白都没了,就想着跳步赶紧给出答案;辅助线不用铅笔,签字笔画错了用涂改带一抹,结果图看不清了要求换试卷,怎么可能呢?自己的图都看不到了还如何做题呢! 不复习,不预习,概念理解不牢,边做题看看书,甚至不理

(完整版)如何提高七年级学生计算能力

如何提高七年级学生计算能力 刚进入初中的七年级学生在计算中普遍存在速度慢、准确性差的现象,特别是现在推行新的课程标准以后,教材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生应该运用的思维方式,这些与他们在小学的学习特点相比,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在学习中一是由于对概念、法则、公式的理解、掌握和运用不是十分明确;二是由于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计算时经常把数字、运算符号、性质符号等抄错或漏落;三是缺乏运算的条理性、合理性、灵活性而造成了人为的差错。因此,教学中要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强化基础知识的教学和计算技能技巧的训练。结合自己本期的教学,我认为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训练。 一、养成有意注意的习惯 刚踏入初中的学生,心理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转折期,他们一方面好奇心强,爱说爱动,争强好胜。学习动力多来自于兴趣、激情,收获来自“无意注意”;另一方面,他们的自觉性差,自控能力弱,情绪起伏较大,动手和动脑没持续性。浓厚的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前提。主要应围绕教学目标,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去鼓励、启发、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规律,去探讨应用,使学生尝到“出劳动,获得成功”的乐趣,养成有意注意的习惯。这是纠正学生粗枝大叶,培养认真细致的良好品质的基本途径。 二、以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抓好起点教学 由于学生思维的差异,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在设计教案时,把教材上的例题、习题和公式、定理等知识点改编成需要学生探究的问题,把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问题,如符号问题、漏项问题等,作为课堂教学中需要从老师的讲解中发现问题的问题,这样唤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化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进行有理数的运算、整式的加减、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时,针对学生解题中出现的错误情况,把学生作业中出现的种种错误摘录下来,让学生去讨论、订正、体会,这样,学生通过分析、讨论,很容易找出上述解题中的错误,得出正确的答案。学生在热烈的讨论的气氛中受到感染,从而加深印象,避免类似的错误发生,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掌握运算依据,发展逻辑思维能力,鼓励学生“说”数学 学生回答问题,订正作业时,让学生注意做到“步步有依据”,要求在进行数、式、方程、不等式的运算时,每个步骤后面都注明所依据的定律、法则等,从而使学生不仅“会说”、“会做”,而且“真懂”,减少运算中的盲目性,提高运算的正确性,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另外,在平时的例题、习题的讲解中,鼓励学生说,说出计算的原理,说出自己的计算思路,说一说自己解题后的收获。 四、做好单层次思维向多层次思维的转化,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1、学生感知字母的主要障碍是容易受小学算术的定势影响,如:5a和4a的大小,学生容易受5>4的影响,而忽略了a可正、可负、可为零的本质属性。为此,教学中要着力突出a 是什么有理数,使之由表及里,由具体向抽象发展。例如:已知?a? =3,?b1=2,求a+ b的值。解因为?a?=3,?b1=2. 所以 a = 3或a = - 3,b = 2或b = - 2 因此,对a、b的取值,应分为四种情况讨论:当a=3,b=2时,a+ b=5;当a=3,b= - 2时,a+ b=1;当a= - 3,b=2时,a+ b= - 1,当a= - 3,b= - 2时,a+ b= - 5 。 这类题要让学生学会全面考虑,正确分类,谨防漏解错解。这类题也是学生从小学进入初中以后尚不明确的题目类型,我们要加强引导。 2、学生常常出错的另一个原因是粗心大意,这大多是因为平时的不良习惯所致。针对这种情况,要求学生在计算时养成审题、规范书写、及时检验、有错必订正的习惯。我们可以具

(完整版)初中数学计算能力提升训练测试题

1.化简:b b a a 3)43(4---. 2.求比多项式22325b ab a a +--少ab a -25的多项式. 3.先化简、再求值 )432()12(3)34(222a a a a a a --+-+-- (其中2-=a ) 4、先化简、再求值 )]23()5[(42222y xy x y xy x xy -+--+- (其中2 1 ,41-=-=y x ) 5、计算a a a ?+2 433)(2)(3 6、(1)计算1092)2 1(?-= (2)计算5 32)(x x ÷ (3)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 (A)3 232a a a =+ (B)a a 2121= - (C)6 23)(a a a -=?- (D)a a 221=-

计算: (1))3()3 2 ()23(32232b a ab c b a -?-?-; (2))3)(532(22a a a -+-; (3))8(25.12 3 x x -? ; (4))532()3(2 +-?-x x x ; (5)())2(32y x y x +-; (6)利用乘法公式计算:()()n m n m 234234+--+ (7) ()()x y y x 5225--- (8)已知6,5-==+ab b a ,试求2 2b ab a +-的值 (9)计算:2011200920102 ?- (10)已知多项式3223-++x ax x 能被122 +x 整除,商式为3-x ,试求a 的值

1、 b a c b a 23223 2÷- 2、 )2(23 )2(433y x y x +÷+ 3、22222335121 )43322 1(y x y x y x y x ÷+- 4、当5=x 时,试求整式() ()1315232 2 +--+-x x x x 的值 5、已知4=+y x ,1=xy ,试求代数式)1)(1(2 2++y x 的值 6、计算:)()532(222223m m n n m n m a a b a a -÷-+-++ 7、 一个矩形的面积为ab a 322+,其宽为a ,试求其周长 8、试确定20112010 75?的个位数字

数学计算能力大赛活动方案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 数学计算能力大赛活动方案 一、计算能力大赛的意义和目的: 计算题在数学教材中所占的比例很大,计算能力是每个学生必备的一项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中小学数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今后学好数学的基础,发展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价值。 通过本次活动,给每个学生营造了一个展示自己舞台的机会,营造良好的数学文化氛围。学生全员参与,通过训练、竞赛,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计算速度,通过比赛,让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心理素质得到锻炼,竞争意识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任课老师还可以通过比赛,及时了解学生计算方面存在的问题,找出差距进行反思,从而促进计算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效率。 二、竞赛时间与地点: 11月5日(周一)第七节班会时间,各个班教室。 三、参赛对象: 1-6年级全体学生。 四、竞赛方式: 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竞赛,当天自主答题,班主任老师监考,数学老师协助监考。 五、竞赛内容: 各年级数学老师按教学进度编制相应的计算试题,试题可分直接写得数(口算),列竖式计算,脱式计算,巧妙算等,试题有梯度,易中难比例为6:3:1。 六、本次活动的要求: 1、分年级在各班进行竞赛,学生当场答完试卷交卷。 2、阅卷:由出题教师阅卷。出题教师安排如下:一至六年纪数学教师。 3、评奖: 各班评选“计算小能手”:每班按分数高低依次评为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 4、成绩汇总:各班学生竞赛后,数学任课教师填写成绩统计表,上传至教研组,汇总后评选。最后将成绩及评选结果一并上交教导处存档。 七、其他事宜: 1、请班主任老师及数学老师在班内提前通知并做好充分动员,可提前在数学课抽时间进行相关计算复习演练。 2、为确保比赛公平、公正,监考教师要严肃认真、规范有序操作。

如何提高初一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定稿)

如何提高初一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 数学能力传统提法包括:逻辑思维能力,基本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应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及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那么初一学生的运算能力应达到怎样的标准呢?这主要取决于各知识点在整个数学学习中的地位与作用。比如有理数运算是整个初中代数的一个基础,它直接关系到有理数运算、实数运算、代数式运算、解方程、、研究函数等内容的学习。又如整式是初中代数研究范围内的一块重要内容,整式的运算又是整式中一大主干,其中的乘法公式的推导是初中代数中运用推理方法进行代数式恒等变形的开端,除此,乘法公式还是后续学习的必备基础,不仅对学生提高运算速度、准确率有较大作用,更是以后学习因式分解、分式运算的重要基础等等,所以计算能力的高低也直接影响着学习的质量。同时提高计算能力,有助于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树立学生认真、细致、耐心、不畏困难的品质。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成为了初一数学教学研究的重要问题。 那么,怎样提高初一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呢,初一计算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具有进行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能力,对去括号法则、合并同类项法则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逐步做到正确、熟练并灵活的计算。” “正确”是计算的基本要求,没有“正确”就丧失计算的意义。“熟练”是计算能力的标志,“灵活”是计算正确熟练的重要保证。但在实际学习中在计算方面所反映出来的情况令人担忧,计算问题是现在学生的一个通病,一般主要有三个原因,一个是心浮气躁,马马虎虎,另一个是没有良好计算习惯,不肯规规矩矩地算,喜欢跳步,第三个是不明白计算的原理。 基于以上几种原因,在“新课程下如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这个课题的思考中我认为正确计算是学生学习数学时必须具备和掌握的一项基本功,如果计算能力不过关,就会严重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不仅对现在的学习不利,而且更会影响到学生以后的学习发展,所以首先要做好常规教学工作,从细节做起。1)加强计算教学,上好新授课,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透彻理解算理掌握法则。2)平常练习严要求,养成好的计算习惯。 3)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书写工整、格式规范,认真审题、分析的良好习惯。4)培养学生自觉检查验算,独立纠正错误的习惯。

初中数学计算能力训练及强化练习知识分享

初中数学计算能力训练 计算是一种能力,亦是提高成绩的关键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魅力又在于“活”,数学处处都与计算密切相关, 计算不是枯燥的代名词,充满了观察、推理、判断,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灵活性 以及周密严谨的思维能力等。 中考数学满分120分,与计算相关的题目约占100分,准确、快速地得出计 算结果,能有效提高学生理科成绩,帮助学生直达名校! 学生常见的计算问题有哪些? 学生在分析计算错误时,不知道如何分析,往往归因于“粗心马虎”,告诉 自己“下次注意”就可以,可事实却总是事与愿违。在计算方面学生容易出现哪 些问题呢? 1. 看到题目,不仔细审题,就慌忙答题,要求解周长,仅求出边长,做到一半发现遗漏隐 含条件或有其他简单方法,思路大乱。 2. 在大脑停止思考时,容易疏忽大意,抄错数。 3. 没有严格依据法则和运算律来运算。准确记忆法则和运算律是前提,关键是无论何时 何地都能正确地运用。比如两式相减求绝对值,如果前面有负号,容易错;乘法满足分配律,不少学生也误认为除法也满足分配律等。 4. 没有按照计算流程来走,认为一步一步写计算很麻烦,计算时跳步太大。 5. 越是成功在望,越容易大意,不少同学在倒数计算第二步时放松警惕,结果导致结果错误。 6. 缺乏检查意识,不知道怎么检查。误以为检查就是把题目再做一遍,对异常结果不敏感,不知道 积累自己的易错点,不善于结合题目背景进行检查,比如价格不可能是负数等。 初中数学计算能力训练目录 <1>()11002510133 ÷-+÷? <2>30 21220093026π-????-++-? ? ?????<3>cos 45cos 60sin 45cos30?-??-?

一年级上册数学计算能力竞赛

一年级上册数学计算能力竞赛 得分 一、我会细心地写出得数。 (50题) 5+4= 3+6= 4+2= 9+0= 2+7= 1+7= 6+4= 7+0= 2+3= 0+2= 10-2= 9-3= 8-7= 9-5= 6-2= 1+8= 6+4= 7+3= 2+8= 0+10= 10-2= 9-3= 8-5= 9-5= 6-2= 5-4= 10-9= 7-3= 8-4= 7-6= 6+2= 7+2= 8+2= 10-6= 5+5= 9-2= 4+3= 2+5= 9-8= 10-8= 7+3= 8-6= 9-4= 6+3= 6-4= 10-9= 2+6= 6-6= 3+4= 5+2= 二、我能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50题) ( )+6=6 ( )+7=8 ( )+0=5 ( )+1=7 ( )+4=6 ( )+2=9 ( )+2=8 ( )+3=7 ( )+3=8 ( )+2=9 ( )+3=10 ( )+2=4 ( )+6=7 ( )+7=10 ( )+0=6 9-( )=2 6-( )=1 10-( )=8 7-( )=6 5-( )=2 7-( )=7 10-( )=5 9-( )=0 10-( )=4 3-( )=2 9-( )=5 0-( )=0 8-( )=2 10-( )=3 5-( )=1 6-( )=4 7-( )=4 9-( )=7 4-( )=4 8-( )=4 ( )-3=3 ( )-6=2 ( )-7=3 ( )-0=6 ( )-5=5 ( )-9=1 ( )-3=0 ( )-3=5 ( )-5=1 ( )-1=8 班级: 姓名: 学号 …… … … … … … … … …… 密 … . . … … 封 … … … … 线 … … . . … 内 … … … 不 … … … 要 … … … 答 … ……题………………………………

小学四年级数学计算能力竞赛试题(含答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计算能力竞赛试题 (时间:40分钟总分100分) 一、口算(每题0.5分,共20分) 380+230= 650+350=560—240= 280000+320000= 38万+17万= 76万—28万= 630—190= 567+198= 2800÷70= 52×200= 990÷30= 180万+360万=128+72= 30×45= 225-50= 137+42= 800÷50= 340×20= 25×40= 125×8= 17×70= 440÷4= 73+127= 305+299= 12×11= 120×30= 96÷4= 360÷30= 540÷27= 710-640= 25×24= 570-78= 310-99= 9000÷50= 80×25= 710-230= 75+25×4= 63-63÷7= 58×50÷10= 8×6÷8×6= 二、计算下面各题。(1-9题每题2分,10-13题每题3分,共30分)(1)90×12-800 (2)75+225÷45 (3)624÷24+185 (4)145×28-107 (5)45×18÷15 (6)540÷45×130

(7)(47+12) ×15 (8)195÷(150-85) (9)(220-185)×14 (10)60+70×3-110 (11)(253-195)×(72÷6) (12)(531-27×5)÷36 (13)900÷[(15+10)×3] 三、用简便方法计算。(1-9小题每题2分,10-12小题每题4分) (1)245+79+155 (2)244+(87+56) (3)356-188-112 (4)363-198 (5)257+166-157 (6)(152+74)+(26+48)(7)7345-2900-345 (8)400÷25 (9)5000÷125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计算能力专项训练100

1、在数轴上将下列各数表示出来。 4 -2—, -1 ,0 ,-4 5 2、写出下列各数的相反数。 1 -—, -13 ,-7 ,-5.8 3 3、写出下列各数的绝对值。 4 -6—, 0.25 ,0 , 0.08 7 4、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 (1)-12与-4 (2)-4.25与-0.25 (3)|-5.4|与|-2.1|

1 2 (4)-—与-—(5)-18与-|-1| (6)|-44.6|与|-5.9| 2 5 5、计算。 7 7 2-—+—30×(-1)-21×(-1) 9 12 3 1 4 (---)÷-(-132)×14×(-9) 4 8 5 1 1 1 -(—-—+—)×120 3×[1-(-3)3] 6 5 4

6、合并同类项。 -8n+(5n-1) 6n+(3n-5s)-(4s-6n) 6(6m+9)+4m 2-(8y+7)-(6y-2) 3(ab+8a)-(9a+4b) 9(abc-8a)-6(5a-5abc) 9(xy-9z)-(-xy+6z) -9(pq+pr)+(5pq+pr) 7、解方程。 7 x 1 —x-—=—0.3x-0.4=4.3-2.6x 3 4 9

4 1 —+9x=3-—x 9(x+5)-5(x+2)=20 9 6 1 3 —(4x+1)=—x-2 5x+6(10-x)=-6 8 5 y-1 y+3 ——=5-—— 3.5x+8.5(x-6)=30 3 5 1 2 —(2+2x)=—(5x+2) 3(7x-7)=2 2 9

1、在数轴上将下列各数表示出来。 4 -1—, 3 ,0 ,-1.6 5 2、写出下列各数的相反数。 1 -—, 11.5 ,15 ,8.7 7 3、写出下列各数的绝对值。 4 -9—, 1.25 ,7 ,-0.4 7 4、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 (1)-17与5 (2)-2.75与-1.25 (3)|-8.3|与|-3.2|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竞赛活动方案计算能力活动方案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小学数学计算能力 大赛活动方案 一、计算能力大赛的意义和目的: 计算题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所占的比例很大,计算能力是每个学生必备的一项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今后学好数学的基础,发展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价值。通过本次活动,给每个学生营造了一个展示自己舞台的机会,营造良好的数学文化氛围。学生全员参与,通过训练、竞赛,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计算速度,通过比赛,让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心理素质得到锻炼,竞争意识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任课老师还可以通过比赛,及时了解学生计算方面存在的问题,找出差距进行反思,从而促进计算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效率。 二、竞赛时间与地点: 2018年11月20日数学早自习时间,各班教室进行。 三、参赛对象: 1-6年级全体学生。 四、竞赛方式: 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竞赛,当天自主学习老师监考,数学老师协助监考。20分钟后清点试卷,交给各班任课教师。 五、竞赛内容: 各年级数学老师按教学进度编制相应的计算试题,试题可分直接写得数(口算),列竖式计算,脱式计算,巧妙算等,试题有梯度,

易中难比例为6:2:1:1。 六、本次活动的要求: 1、分年级在各班进行竞赛,学生当场答完试卷交卷时请各监考老师在卷头注明学生完成次序,之后作为相同分数学生评比依据(即同班相同分数学生按交卷先后取其名次)。 2、阅卷:由出题教师改卷。出题教师安排如下: 3、评奖:各班评选“计算小能手”:一年级每班5名,二年级5名,三年级3名,四年级3名,五年级2名,六年级2名,全校共计20名计算小能手。 4、成绩汇总:各班学生竞赛后,任课教师填写成绩统计表,上交至教研组,汇总后评选。最后将成绩及评选结果一并上交教导处存档。 七、其他事宜: 1、请班主任老师及数学老师在班内提前通知并做好充分动员,可提前在数学课抽时间进行相关计算复习演练。 2、为确保比赛公平、公正,监考教师要严肃认真、规范有序操作。在比赛前5分钟到相应班级数学老师处领卷。提前2分钟发卷,学生写好班级、姓名后,卷子反面朝上,等待比赛开始。听到铃声后,学生才可答题。20分钟后清点好试卷张数后,交任课老师处阅卷。 八、总结颁奖 时间:第十二周星期五早操时间 2018年11月16日

数学计算比赛方案

三维数理化学校“数学计算精灵”比赛 方案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为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提高计算能力。结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也结合目前学生计算能力错误率较高的现象等,特举行这次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小能手”比赛。争取通过这次计算能力比赛,更好的培养学生平时作业时细心计算的习惯,使我校的学生计算能力有进一步的提高。比赛口号为“加减乘除乐无边数学计算我当先”具体事项安排如下: 一、检测对象: 小学3—6年级学生。 二、检测目的: 1、加强学生对计算的熟练程度,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培养正确的计算能力。 2、通过竞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重视口算,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检测时间: 3月28日、29日课前20分钟 四、检测内容: 以本年级教材教学重点为依据,适当覆盖本年级以下的计算内容。低年级段以计算和口算为主,高年级段适当加入简算。适当加入《数学新思维》计算类题型,如魔方、幻方、数阵、高斯求和等均可加入。 在《数学新思维》题型难度把握上,不宜太难。题量把握上要适当多一些。 五、检测办法:均为口算题或笔算题,限时笔试。 区主管前台,前台统一密封。 六、试题确定: 由数学部代课教师每年级确定三套比赛适用试题,作为题库备选。3月23日下午完成。由教学中心总监暴老师于3月26日上午随机抽取比赛试题。 七、成绩评定: 卷面成绩采用百分制。班级整体成绩采用等级百分比。

具体 八、监考安排: 三年级:思训班——孙波课内班——张丽娟 四年级:思训班——孙惠萍 五年级:思训班——孙惠萍课内班——孙惠萍 六年级:思训班——李楠楠课内班——孙惠萍 请监考老师于上课前10分钟准时到前台领卷,上课铃响准时开考。20分钟准时收卷。 九、评卷: 在前台对各年级试卷进行密封后,由数学教研组教师共同认真批改,并登记成绩(电子档)。 教务部赵雨算出各班总分、平均分和各等级百分比。 十、竞赛形式与办法: 笔试,单人单桌。 十一、竞赛评奖方法: 1、个人: 各年级评选出一等奖1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2人。 全校成绩最高的同学,同时将荣获“三维数理化学校2015“口算与计算小精灵”荣誉称号并颁发证书。并在校园微信平台做个人介绍专刊。 2、集体:奖励班级平均分第一名的班级。并在校园微信平台做班级介绍专刊。 3、获奖结果将在校园微信平台上公布。 十二、竞赛宣传: 1、数学部各班代课老师、辅导员需在教室做动员,号召大家努力准备,为集体荣誉共同努力。 2、运营中心要设计海报,张贴于各校区前台大厅、校门口。 3、客服部要在LED显示屏上打上比赛口号。 学道园教育三维数理化学校

七年级计算能力竞赛(含答案 )

七年级数学计算能力竞赛试题 班级:姓名:学号:分数:一、有理数的计算(每题4分,共40分) (1)?63÷9??25×?6;(2) ?3 8÷1 16 ??16÷0.25× ?1 5 ; (3)0.75+1 5÷ ?4 5 ?2 5 × ?5 4 ;(4)5 12 ?7 18 ÷ ?5 36 . (5)?2 5+ ?5 8 ?1 6 +7 12 ×24;(6)?12010?1?1 2 ÷3×∣3??32∣. (7)?32+?23?1÷∣∣∣1? ?1 22 ∣∣ ∣.(8) ?1 8 +11 3 ?2.75×24+?12011. (9)?32?11 23 ×2 9 ?6÷∣∣?2 3 ∣∣.(10)?33÷2 1 4 × ?2 3 2 +4?22× ?1 3 +?12012.

二、先化简,再求值(每题6分,共36分) (1). 3x2?2y?2x2?2y,其中x=?1,y=2. (2). 2xy?31 3xy+x2+3x2.其中x=?2,y=1 2 . (3).?2x2?7x?4x+2?2x2,其中x=2. (4).4xy?x2+5xy?y2?x2+3xy?2y2,其中x=?1 4,y=?1 2 . (5). ?5x2y?2x2y?3xy?2x2y+2xy,其中x=?1,y=?2. (6). 53a2b?ab2?4?ab2+3a2b,其中∣a+1∣+ b?1 22 =0;

(1)x+1 4?1=2x?1 6 .(2)5y+4 3 +y?1 4 =1?5y?5 12 . (3)2x+1 4?1=x?10x+1 12 .(4)x 5 ?x?1 2 =1?x+2 5 . (5)7x?1 3?5x+1 2 =2?3x+2 4 :(6)y?y?1 2 =2?y+2 5 ; (7)2x+3 5=3 2 x?2x?7 3 ;(8)x 0.2 ?0.17?0.2x 0.03 =1.

初中数学计算能力训练及强化练习-初中教育精选

初中数学计算能力训练 计算是一种能力,亦是提高成绩的关键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魅力又在于“活”,数学处处都与计算密切相关, 计算不是枯燥的代名词,充满了观察、推理、判断,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灵活性 以及周密严谨的思维能力等。 中考数学满分120分,与计算相关的题目约占100分,准确、快速地得出计 算结果,能有效提高学生理科成绩,帮助学生直达名校! 学生常见的计算问题有哪些? 学生在分析计算错误时,不知道如何分析,往往归因于“粗心马虎”,告诉 自己“下次注意”就可以,可事实却总是事与愿违。在计算方面学生容易出现哪 些问题呢? 1. 看到题目,不仔细审题,就慌忙答题,要求解周长,仅求出边长,做到一半发现遗漏隐 含条件或有其他简单方法,思路大乱。 2. 在大脑停止思考时,容易疏忽大意,抄错数。 3. 没有严格依据法则和运算律来运算。准确记忆法则和运算律是前提,关键是无论何时 何地都能正确地运用。比如两式相减求绝对值,如果前面有负号,容易错;乘法满足分配律,不少学生也误认为除法也满足分配律等。 4. 没有按照计算流程来走,认为一步一步写计算很麻烦,计算时跳步太大。 5. 越是成功在望,越容易大意,不少同学在倒数计算第二步时放松警惕,结果导致结果错误。 6. 缺乏检查意识,不知道怎么检查。误以为检查就是把题目再做一遍,对异常结果不敏感,不知道 积累自己的易错点,不善于结合题目背景进行检查,比如价格不可能是负数等。 初中数学计算能力训练目录 <1>()11002510133 ÷-+÷? <2>30 212200926π-????-++-? ? ?????<3>cos 45cos 60sin 45cos30?-??-?

初一数学计算题专题训练

初一计算能力专题训练 姓名: 班级: 一、有理数专题 1.若|x|=3,|y|=2,且x>y ,则x+y 的值为 ( ) (A )1或-5 (B )1或5 (C )-1或5 (D )-1或-5 2.若|a|+a=0,则 ( ) (A )a>0 (B )a<0 (C )0≥a (D )0≤a < 3.=+++++++8888888888888888 ( ) (A )864 (B )648 (C )98 (D )649 4.已知a 、b 互为相反数,c 、d 互为倒数,x 的绝对值为2, 则代数式 =++-÷+x cd b a x b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0|2|)4(2=-+-b a ,则=b a ____________,=-+b a b a 2_____________。 6、计算:(1))60()125 ()21 ()51 (-???????-+-++.。 (2) 91817 99 ?- ~ (3).)16(94 41 2)81(-÷?÷-。 二、整式计算专题 1 、如果12b x -是一个关于x 的3次单项式,则b=________ 2、已知28m x y -是一个6次单项式,求210m -+的值。 ) 3、多项式3(5)2m x n x +--是关于x 的二次二项式,则m=_____;n=______;

4、、已知关于x ,y 的多项式22(32)(53)(910)26a x b xy a b y x y ++--+-+-不含二次项,求35a b +得值。 5、若|2|3(5)k k x y --是关于,x y 的6次单项式,则k=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减去3x -等于2535x x --的多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若23m n -=-,则524m n --+的值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2|3|3(1)0x y -+-=,则20092y x ?? ?-??的值为_______________. 9、已知,a b 表示的数在数轴上如图,那么||2||a b a b --++=___________ ) 10. 一个多项式加上22-+-x x 得12-x ,这个多项式是 。 11、.当b=________时,式子2a+ab-5的值与a 无关. 13.已知:32y x m -与n xy 5是同类项,则代数式n m 2-的值是( ) A 、6- B 、5- C 、2- D 、5 三、一元一次方程专题 1、已知 132 -=+x ,则代数式142-x 的值是_______. ) 2、若21= x 是方程m mx +=-21的解,则m=________ . 3、关于x 的方程032=-++m mx m 是一个一元一次方程,则m=_________. 4、若1,3-==y x 是方程83=-ay x 的一个解,则a=_______ 5、解方程13 321=--x ,下面去分母正确的是( ) (A )1)3(1=--x ;(B )6)3(23=--x ;(C )6)3(32=--x ;(D )1)3(23=--x 3、一项工程,甲单独做需x 天完成,乙单独做需y 天完成,两人合做这项工程所需天数 为( ) (A )y x +1 (B )y x 11+ (C )xy 1 (D )y x 111+ 4、某商品进价为150元,销售价为165元,则销售该商品的利润率为( ) & (A )10% (B )9% (C )15元 (D )15% 5、a 是一位数,b 是两位数,把a 放在b 的左边,那么所得三位数可表示为( ) 0b a

小学五年级数学计算能力比赛试题

小学五年级数学计算能力比赛试题 班级姓名成绩 一、估算 81÷20≈32×19≈1500÷31≈ 99×20≈999÷500≈631÷30≈ 59×80≈881÷10≈349÷70≈ 1020÷100≈71÷9≈423÷7≈ 59×40≈82×27≈99?2.12≈ 298÷3≈ 1.25?7.98≈49?4≈ 3005÷60≈0.497?2.003≈398? 2.09≈1012÷ 2.08≈507÷10.14≈ 2.51?39.87≈1023÷51.02≈0.098?100.09≈48.97?0.21≈398.7÷0.396≈51.03?19.35≈124.9?8.1≈20.136?49.88≈810.03÷90.02≈ 1.253?79.46≈14.89? 2.16≈598÷29.7≈33.333? 2.98≈52.1?18.75≈ 1.033÷0.21≈60.2÷ 3.01≈49.83÷50.04≈104÷2.1≈81÷8.9≈ 150.3? 1.98≈9.87? 2.13≈10.04? 5.02≈98.87÷2≈25.1?8.03≈9.9?51≈38? 2.13≈488? 2.3≈52÷ 2.14≈ 0.012?99≈ 1.87?5.06≈ 1.26?7.88≈ 1.02÷0.51≈102÷50.64≈98.69?21.3 ≈

0.2?0.51 ≈ 2.48?21≈100÷ 1.98 ≈ 1.9?0.52≈ 5.23÷0.522≈361÷ 3.59≈8.66?98≈597÷ 2.1≈9.75?2.16≈101? 2.03≈ 1.5? 2.004≈48?21≈51÷ 2.1≈300.2÷ 3.05≈16÷7.98≈41÷20.3≈ 1.02÷0.987≈458÷460≈1000.5÷2001≈0.533÷0.541≈99÷0.199≈801.63÷1.998≈ 4.97?20.33≈8?1.253≈60÷ 1.98≈9.97÷ 1.98≈51? 2.012≈802? 2.478≈403÷ 4.032≈515÷ 5.149≈18÷2.997≈333?3.0003≈104÷5.1≈ 1.026÷0.1≈0.26÷ 2.61≈ 3.5?9.98≈ 4.7?9.97≈12.52?8.03≈46÷9.98≈38÷9.99≈56÷9.89≈ 4.36?98.97≈ 62.19÷6.22≈10.35?9.98≈54÷0.539≈ 二、口算 636-198= 3.6÷0.36= 7÷14= 37×5= 9-0.9= 72×0.4= 72÷0.4= 25×24= 4.2÷0.2= 12-0.2= 1.25×8= 27+68= 910-540=18×40=910÷70= 78-0.98=3÷8=10÷0.1=

如何提高初一学生的计算能力

如何提高初一学生的计算能力? 数学能力传统提法包括:逻辑思维能力,基本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应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及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而根据教育目标来可分为:数学知识、公民意识、社会需要、语言交流四个方面,着重从个人生活的实际需要出发而提出来的。 众所周知,“运算能力”即“计算能力”是数学上的一个最重要的能力,可以说一个学生计算能力欠缺,数学必然彻底没戏。再奇妙的解题思路要靠计算去实现。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乃至将来的大学,计算能力高低决定了学生的数学发展。因此,学生的计算能力事关重大。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必须抓好初一计算。万丈高楼平地起,高楼基础不牢后果可想而知。初一年级是奠基阶段,正因为是基础,所以它就显得更加重要。 七年级学生数学基础普遍不扎实,一是小学数学的运算技能差,多数学生养成了时间加汗水盲目做题的习惯,虽然做了许多题,但是没有真正去思考;二是对有理数的概念、法则的要点把握的不准确,运用中往往顾此失彼,不能有的放矢的指导运算。我在教学实践中着重抓了以下四个环节: 一、重视奠基把握关键 “有理数”作为代数的奠基,安排在初一的开始。这一单元单元知识掌握的情况决定学生初中数学的发展。在这里,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关注知识生成,立足长远发展:在数轴、绝对值、相反数等相关知识储备后,进入了有理数加法运算开始,就应该特别关注每一种运算法则的探讨,切不可像有的老师开玩笑说:一上课直接宣布计算法则,然后开始做题目巩固。必须要充分领会新课标的理念、吃透新课程精神,关注学生的知识生成与发展。探究法则时应当在设置合适的学生身边的情境后,让学生充分地观察、思考、分类、讨论表述,用心去理解法则,唯其如此,才能使学生准确运用法则正确、灵活地计算。 2、定性放在首位,强调操作规范:与小学数学相比,只因为引入“负数”,小学计算的平衡被彻底打破。多少学生因为在符号上的失误做错计算,大家有目共睹。例如:计算下列各题: (1)-1+3 (2)-12-2 (3)(-3)x(-5) 解:原式=-4 解:原式=-10 解:原式=-15 以上都是“定性”惹的祸,因此,笔者觉得无论是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中的哪一种运算,都应该把“定性”放在首要位置!符号一错大错特错。其次,计算的操作规范必须从严要求,从运算起始阶段就要给予高度的重视。为了打破这种定性,我在教学有理数的加法时,没有严格按照规范的数学语言出事计算法则,而是根据实际情景编排了符合学生心理富有情趣的通俗语言,例如同号两数相加,都姓负是一家,相亲相爱加一起。异号两数相加,一个往东一个往西,谁厉害听谁的,打一架,力量就减弱。这样学生掌握的很好,而且很乐于学习。但一定要让学生要明白:我们都是同学,要相亲相爱友好互助。 3、重视混合运算,强化运算顺序:混合运算是有理数运算的高级阶段,在教学时要特别强调运算顺序,规范操作程序。为避免少走弯路,教师要求学生先整体读题,观察混合运算里,有哪些运算,有无括号,要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应按照什么样的法则进行计算,教师的板书要工整、并且有示范计算过程的正确数学格式,教育学生要步步为营,稳扎稳打。要对学生经常犯错的地方,及时来个“友情提醒”,当然也可以先让其跌倒再点石成金,这样记忆更深刻。 4、提醒学生要耐心,细心、抱着一定能算对的态度参与计算。书写步骤齐全,关键步骤不省略,反映出计算的顺序和思路。 二、整式加减承上启下: 有理数单元结束后,就进入了真正意义上的代数阶段“字母表示数”,而字母表示数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