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基本情况广东茂名滨海新区

合集下载

打造世界级石化基地为建设茂名滨海新区提供产业支撑

打造世界级石化基地为建设茂名滨海新区提供产业支撑
时度势 ,推动茂 名科 学发展 的重大决策 ,是奠定茂名 未来百年基业 的战略 构思和战略 行动 ,是转 变经济发展 方式最重要的 抓 手。把茂名打造成世界级石化基地 、可以为实施 “ 滨海发展战略”和建设 “ 茂名滨 海新 区”提供 强有 力的产业 支撑。
【 关键调 】 滨海发展战略 ; 世界级石化基地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市 ”的梦想。
作 为一个 世界级 的石化 基地 ,应该具 备 以下主要五
个特征 :
是 规 模 经 济 ,就 是 指规 模 大 ,效 益 高 。就 目前 的情 况来看 ,能称得 上世 界级石化 基地 的炼油加 工能 力

都在 4 0万 吨 / 以上 ,乙 烯加 工能 力都 在2 0 00 年 0 万吨 / 年 以上 ,而且效 益都非 常高 。例如 :美 国休 斯敦市 石化基 地 ,年炼油能 力为2 亿吨 ,年生产乙烯70 . 7 0万吨 ( 07 20年 数据 ,下 同 ); 日本东京 湾京叶 、京滨 工业带 ,年炼 油 能力为22亿吨 ,年生产乙烯 40 . 5 4 万吨 ;荷兰 鹿特丹市石 化基地 ,年炼 油能 力为 50 万吨 ,年生产乙烯3 0 00 0 万吨 ; 新加坡 裕廊 岛石化基 地 ,年炼 油能 力为6 5万 吨 ,年生 00 产乙 烯2 0 吨 ;韩 国蔚 山市石 化基 地 ,年炼 油能 力 为 2万
考。
内瑞拉 帕拉瓜 纳炼化 中心 ,年炼 油能 力为 50 万吨 ,年 70 生产乙烯30 0 万吨等等 。 二是 技术 先进 ,就是指技 术新 ,链条 长 。称 得上世 界级 的石化基 地 ,例 如无论 是美 国最大 的休斯敦 市石 油
工业中心和 日本东京湾地区的京叶和京滨重化工业带 ,
2 1年 3 9 01 月1 日召开 的茂 名市委 工作会议 ,明确提 出

《广东茂名滨海新区发展总体规划》(2011-2030年)

《广东茂名滨海新区发展总体规划》(2011-2030年)

《广东茂名滨海新区发展总体规划》(2011-2030年)南方网讯今天(2月23日)下午,由广东省发改委和茂名市政府主办的广东茂名滨海新区发展总体规划评审会在广州举行。

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中国社科院、中国人民大学、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省社会科学院、省委党校、中山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暨南大学、广州大学等有关部门与单位的专家对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做的《广东茂名滨海新区发展总体规划》(2011-2030年)进行评审论证。

链接茂名滨海新区茂名滨海新区地处泛珠三角、大西南经济圈、中南经济圈的交汇点和重叠核心地带和我国与东盟国家经济联系的交通走廊,具有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有利条件。

2010年常住人口160.1万人,地区生产总值540.6亿元,分别占茂名市的27.5%和36.2%。

规划区包括茂南区、茂港区、电白县两区一县的20个建制镇、6个街道办事处和高新技术开发区,是茂名市向东向南发展的战略拓展区域,是粤西地区具有较大开发潜力和支撑引领作用的新兴增长级。

划定面积达1688平方公里。

《发展规划》中对茂名滨海新区的战略定位、开发战略、发展目标和空间布局的详细说明:战略定位: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和交通运输枢纽,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信息产业基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国家级滨海旅游度假区和滨海旅游产业园区,广东对东盟开放的重要门户,粤西地区的经济核心区和新兴增长极,现代化国际化滨海新城。

开发战略及发展目标:实施“以港兴区、产业振兴、城市南拓”战略,按照“三步走”战略有序推进,实现“五年具规模、十年见新城、二十年创一流”的发展目标。

2015年滨海新城初具规模,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000亿元,城市化水平达到50%;2020年主体功能基本具备,滨海新城框架基本形成,地区生产总值超过3000亿元,城市化水平达到70%左右;2030年,发展水平达到一流,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滨海新城基本形成。

老路路基利用及新建路基地基处理的定量分析

老路路基利用及新建路基地基处理的定量分析

老路路基利用及新建路基地基处理的定量分析发表时间:2020-06-30T13:51:13.713Z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7期作者:杨华保[导读] 摘要:旧路改建、道路升级等项目,经常碰到老路路基以及新建路基共存的情况,对于老路路基,一般定性的认为路基已经运营了一段时间,路基已有一定的沉降,可以直接利用,新建路基即按实际的地质情况进行处理。

广州市公用事业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广东广州 510640摘要:旧路改建、道路升级等项目,经常碰到老路路基以及新建路基共存的情况,对于老路路基,一般定性的认为路基已经运营了一段时间,路基已有一定的沉降,可以直接利用,新建路基即按实际的地质情况进行处理。

本文通过对工程实例中老路路基和新建路基的稳定性、沉降量计算分析,以分析结果判断老路路基的可利用性,并对新建路基进行地基处理,使设计方案更加贴合实际,从而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

关键词:软土;稳定性;沉降;搅拌桩1、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广东茂名市滨海新区,规划为城市支路,道路全长约650米,设计速度为30km/h,双向2车道,断面总宽15米,其中车行道宽8米,两侧各预留3.5米的人行道宽度(暂不实施人行道路面,按土路肩考虑),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年限10年。

根据规划线位,路线约有250米与现有的安置房项目进场施工便道基本重合,便道两侧为已施工平整后的场地,其余路线从低洼农田、鱼塘穿过,需要新建路基,路基一般高度为1.3~4米。

根据调查可知,施工便道建设约有一年多,主要为本片区建设项目的施工车辆通行使用,便道填筑前未对原地基进行处理,仅在原有农田清表后直接填筑素土,填筑高度约2米左右。

2、地质情况根据本项目的勘察资料,路线两侧以农田、鱼塘为主等,地形较平坦,现有道路和河涌堤岸一般高于自然地面1.00~3.00m。

场地范围内沿线均分布厚层的淤泥、淤泥质土、粉质粘土,原始上部地层土质软弱,地层分布不均匀。

低碳经济对广东茂名滨海新区建设的必要性及现实意义

低碳经济对广东茂名滨海新区建设的必要性及现实意义

是承接产业转移的前沿地带 ;西 、北背靠我国大西南和 中南地区,内陆腹地广阔 ;南临辽阔的南中国海,地处 我国与东盟国家经济联系的交通走廊 ,具有发展开放 型 正在崛起 的具有较大开发潜力和支撑 引领作用的新兴增 经济的有利条件 。规划建设茂名滨海新区 ,既是茂名推 长极 。滨海 新区 要通 过建 设 世界 炼化 中心和 广 东省 重要 动城市大转型 、产业大升级和破解发展难题 、增创发展 的能源物流基地 ,要把滨海新区打造成为国家海洋经济 新优势 、实现发展新跨越的关键突破口和迫切需要 ,也 试验区 、国家综合改革试验区和后发展地区加快城市化 是省委 、省政府着眼于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而作出的重 和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试验区,成为实施 国家南海战 大战略 部 署 。 略和能源战略实施的重要的载体和平台,逐步成为粤西 新 因 临港 重化 工业项 目一般 运量 大 、吞 吐 量大 、能 崛起 的推动力和南中国智慧型生态宜居海韵绿城。 能源 方面 :茂名 ,北靠 巍巍云开山 ,南临浩 瀚南 海 ,发展优势得天独厚 。但是 ,茂名 “ 因油而设 、依油 而兴” ,是典型的工矿配套城市 ,发展活力没有得到完 耗高 ,在产出巨额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在消耗紧缺 的土 地 、水 、电等资源 ,并产生大量的 “ 三废” ,使港区环 境承载能力和资源支撑能力受到严峻挑战 。因此 ,能否 在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上赢得先机决定着新区的科学发 全 的释放 ,一直处于后发展状态。土地、资源 、环境等 展能 力。因而 ,滨海新 区精于创造与时代接轨的新滨 发 展空 间极 大 。 海 、新港 口的重要体现 ,便是在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上 环境 方面 :新 因 I港重 化 工业 项 目一 般运 量大 、吞 有 大作 为 。 缶 吐量大 、能耗 高 ,在 产出巨额物质财富的同时 ,也在 随着茂名滨海新区建设的快速推进带动基础设施建 消耗 紧缺 的土地 、水 、电等资源 ,并产生大量的 “ 三 设不断加快 ,特别是随着社会财富的不断积累 ,家用电 废 ”,使港区环境承载能力和资源 支撑能力受到严峻挑 战。环保效益是地方发展的隐形资本 ,特别是对茂名这 样一个化工城市来讲 ,环保就是生命力和发展力。滨海 新区作为融城市 、港 口和产业于一体 的综合发展区 ,其 重化产业、高污染 、高耗能产业的特殊性 ,决定了港口 及其配套工业园区必须建立健全 、现代和前瞻性 的环保 器 、汽车等高能耗消费品的刚性需求增长 ,势必带动能 源消费增长的不断加快 ,商业、生活部门能源消费总量 将持续攀升 ,若未在产业结构 、能源结构及技术研发方 面采取积极应对措施 ,二氧化碳排放 必将保持正比例增 长 ,降低经济发展质量。当前 ,全社会能源节约 的理念

广东省茂名滨海新区简介

广东省茂名滨海新区简介

广东省茂名滨海新区简介广东省茂名滨海新区(以下简称茂名滨海新区)位于南中国海之滨,广东省西南部,泛珠三角、大西南经济圈、东盟的交汇点和重叠核心地带,是中国最大的炼化一体化基地,广东粤西地区正在崛起的具有较大开发潜力和支撑引领作用的新兴增长极。

滨海新区要通过建设世界炼化中心和广东省重要的能源物流基地,要把滨海新区打造成为国家海洋经济试验区、国家综合改革试验区和后发展地区加快城市化和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试验区,成为实施国家南海战略和能源战略实施的重要的载体和平台,逐步成为粤西崛起的推动力和南中国智慧型生态宜居海韵绿城。

滨海新区规划面积1688平方公里,包括茂南区、茂港区、电白县两区一县的19个建制镇、6个街道办事处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新区围绕着“一带一轴两城四港五区”的空间发展格局”展开战略布局。

划分为海湾发展带,南北发展轴、环水东湾新城、博贺湾新城,博贺新港区、水东港区、博贺渔港区和吉达港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河西工业区、博贺临港工业区、信息产业区、滨海旅游区。

一、环水东湾新城规划面积约220平方公里(包括水东湾水面27平方公里)。

依托环水东湾,将滨海特色融于城市核心区建设。

在水东湾东岸及南岸构建集商务、金融、经济、休闲度假旅游、时尚滨海生活区等中心于一体的中央商务区,成为滨海新城乃至整个茂名城市形象的标志性区域。

在水东湾北岸,构建集行政办公、文化体育等多功能为一体,公共服务机构相对集中的中央政务区。

在水东湾西岸构建教育培训产业基地以及生态居住区。

将环水东湾新城建设成为具有滨海特色的核心区。

二、博贺湾新城以建设博贺临港工业区和博贺新港区重要生活支撑区为目标,大力发展旅游商贸、会展交易、房地产、商务运营等产业,成为与环水东湾新城功能互补、互动发展的城市核心区。

三、茂名港博贺新港区、吉达港区博贺新港区拥有“水深好、泥沙少、掩护佳、建设快造价低”的特点,规划建设76个万吨级以上码头泊位,吞吐量3.5亿吨。

概述《广东省茂名滨海新区总体规划(2012-2030)》

概述《广东省茂名滨海新区总体规划(2012-2030)》

概述《广东省茂名滨海新区总体规划(2012-2030)》摘要:当前经济全球化正在加速推进由内陆经济向海洋经济转变,近年广东省经济增长速度放缓,面临经济和城市双转型的情况,本文将茂名建设滨海新区的总体规划和实施管理进行简要探讨和总结。

关键词:海洋经济;现代工业城市;港口城市;规划实施Abstract: the current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s accelerating from inland economy to change toward the ocean economy, in recent years, Guangdong Province economic growth slowing, face economic and city double transformation situation, this paper will Maoming the construction of Binhai New Area overall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are briefly discussed and summarized.Key words: marine economy to modern industrial city; city planning; port;茂名建设滨海新区背景广东发展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近年来,广东经济增长速度逐渐趋缓,特别是作为核心区的珠三角地区城市经济增速开始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加大;同时,随着劳动力等成本上升和外需减弱,有可能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

在新的发展阶段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迫切要求广东加快转型升级。

海洋经济时代来临:重新审视茂名城市发展战略当前,经济全球化正在加速推进内陆经济向海洋经济转变,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将海洋作为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空间和经济区域,把建设海洋强国作为立国的根本大计。

项目实施方案范文汇编五篇(精选汇编)

项目实施方案范文汇编五篇(精选汇编)

项目实施方案范文汇编五篇项目实施方案篇1一、项目建议书概述(一)项目名称:(二)项目建设年限:年(三)项目总投资:万元(四)项目建设地点:(五)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六)建设效益:二、项目区基本情况及项目背景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在养殖业项目建议书中要描述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现代先进的饲养技术和管理条件,引导农民走出传统养殖圈子,进行养殖业的三元结构调整,进行粮、经、饲种植养殖模式,发展养殖业,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充分利用农产品化调整的契机,发挥养殖业现有优势,积极引导优质商品生产。

四、项目实施依据该项目依据《畜牧业十二五规划》、《市扶贫开发规划》。

五、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1、指导思想: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依据,以畜牧业经济结构调整为重点,增加科技含量,实现科技兴牧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特色经济产业,加快养殖业建设步伐,向规模化、效益化转移,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和产品市场竞争能力,改变粗放、低效的传统放牧方式,实现我县养殖业经济高效发展。

2、总体目标:通过有利的措施保护,合理利用资源优势,加大科技含量,保护生态环境,发展规模化养殖,加快经济发展。

3、基本原则:(1)突出重点,采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挥资源优势,多种措施科学合理配置,发挥效益。

(2)坚持推广应用现代农业技术,搞绿色、无公害、高品质的商品生产原则。

(3)科学依法管理项目及项目资金,确保产生最佳效益。

六、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七、项目资金概算及筹措方案(一)投资概算(二)、资金筹措:八、效益分析1、经济效益分析2、社会效益分析九、项目管理及主要措施组成项目领导小组,县乡两级兽医站加强疫病防治,驱虫等指导工作,引导群众优化畜群结构,逐步向产业化发展;加快传统饲养方式向科学化、规模化养殖转变,更新思想,改变观念,保证畜疫防治,技术指导和科学养殖相结合,保障养殖业健康发展。

茂名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茂名市推动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茂名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茂名市推动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茂名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茂名市推动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茂名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1.04.08•【字号】茂府办函〔2021〕31号•【施行日期】2021.04.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茂名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茂名市推动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茂府办函〔2021〕31号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广东茂名滨海新区、茂名高新区、水东湾新城管委会,市政府工作部门: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茂名市推动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反馈。

茂名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1年4月8日茂名市推动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为推动全市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根据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科学技术厅、商务厅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粤工信园区〔2020〕83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发展目标到2022年,工业园区的交通、安全、应急、环保、生活配套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备,产城融合更加和谐,信息化、智慧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产业耦合发展越来越紧密,资源能源梯次利用更加高效,科学管理水平大幅提高。

各省级产业园规上工业增加值、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占所在地比重普遍达50%以上,普遍实现年全口径税收超亿元。

到2025年,工业园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明显提升,普遍实现百亿工业总产值新跨越,广东茂名滨海新区、茂名高新区(含乙烯厂)工业总产值均超500亿元。

各省级产业园规上工业增加值占所在地比重普遍达55%以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占所在地比重普遍达70%以上。

二、构建工业园区发展新格局(一)推动园区转型升级。

不断优化园区产业结构,推动传统石化产品向高端化升级,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加快推进茂名石化炼油转型升级及乙烯提质改造项目,巩固石化产业龙头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茂名博贺清洁能源物流基地项目造陆工程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建设单位:茂名滨海开发建设有限公司编制单位:中山大学二〇一四年十月前言随着广东茂名滨海新区在茂名市成立,茂名市制定了以港兴市,以港口发展带动城市建设的发展战略。

通过重点开发博贺新港区,吸引众多国内外厂商来茂名港博贺新港区落户投资,加快推进茂名港基础设施建设,为港口开发提供良好条件。

根据茂名博贺新港区规划,在博贺新港区规划了LNG码头及接收站,积极打造博贺清洁能源物流基地。

为了给投资茂名清洁能源项目的企业提供落户条件,茂名滨海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拟在博贺新港区莲头岭东部海域建设“茂名博贺清洁能源物流基地项目造陆工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国务院令475号,2006年11月1日施行)的规定,该项目填海工程需要编制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

受建设单位茂名滨海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委托,中山大学承担茂名博贺清洁能源物流基地项目造陆工程的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评价单位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工程资料,在现场调查、资料收集等工作基础上,通过资料分析、数值模拟,按照《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GB/T19485-2004)的技术要求,初步编制了《茂名博贺清洁能源物流基地项目造陆工程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广东省建设项目环保管理公众参与实施意见》(粤环2007[99]号)的规定,现编写完成《茂名博贺清洁能源物流基地项目造陆工程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供公众查阅,并公开征求社会各界对茂名港博贺清洁能源物流基地项目造陆工程在海洋环境保护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茂名博贺清洁能源物流基地项目造陆工程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的主要内容包括:(1)建设项目概况;(2)建设项目所在海域环境现状;(3)建设项目对海洋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概述;(4)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要点;(5)海洋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要点。

一、建设项目概况为进一步推进茂名博贺新港区的开发建设,茂名滨海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拟在博贺新港区莲头岭东部海域拟建“茂名博贺清洁能源物流基地项目造陆工程”。

地理位置见附图1。

本项目为博贺新港区规划的LNG项目先期造陆工程,陆域形成后为LNG项目接收站的建设提供用地,主要功能是负责存储、分拨、运输博贺新港区LNG项目进口的LNG,为粤西地区提供稳定的天然气这一清洁能源供应。

根据《茂名博贺清洁能源物流基地项目造陆工程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14年5月),本工程结合博贺新港区西防波堤的建设,围填海面积49.7042公顷,工程建设内容为护岸(兼作围堰)工程、陆域回填和地基处理等。

陆域回填标高为4.5m,设计标高为5.0m,陆域回填料拟采用开山土石,回填方量约602.95万m3。

陆域回填前设置护岸作为临时围堰,护岸总长2030m,其中抛石斜坡式结构护岸段长1848m,同时考虑到将来满足工作船码头的需要,另外182m长护岸段采用沉箱直立式结构。

抛石斜坡式结构护岸堤顶高程为 5.0m~9.0m,堤心采用1~800kg开山石,外坡坡度为1:1.5,外坡抛填护面块石,堤前抛填护底块石,护底宽为10m~15m。

沉箱直立式结构护岸沉箱尺度(长×宽×高)为13.3×8.2×8.5m,沉箱内回填10~50kg块石,沉箱下部为10~100kg抛石基床,沉箱上为现浇钢筋混凝土胸墙。

抛石斜坡式护岸施工主要包括抛填堤心石、抛理护底块石以及护面块体安放等;沉箱直立式护岸施工主要包括基槽开挖、基床抛石及平整、沉箱安装、箱内回填块石及现浇胸墙砼等,护岸工程总抛石量约106万m3。

回填至标高后,采用强夯法进行地基处理,地基处理面积约37万m2。

项目总施工期约为18个月。

本项目海域使用类型仅为围填海,无其它类型用海,用海总面积为49.7042公顷。

本次评价主要针对本项目造陆工程进行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形成陆域后的建设内容的环境影响问题将在相应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文件中分析。

二、建设项目所在海域环境现状(1)海水水质现状2012年9月、2013年7月和2014年5月三期海水水质调查与评价结果表明:调查海域总体水环境质量较好,但近岸海域受到一定程度污染,石油类、无机氮、活性磷酸盐、铅、铜、锌部分调查站位超相应功能区水质标准要求,可能受到沿岸工业企业污染源水污染物排放影响及生活排放物影响。

(2)沉积物质量现状2012年12月和2014年5月两期沉积物调查评价结果表明:调查海区表层沉积物中各调查因子含量均满足相应功能区沉积物质量标准要求,说明调查海域沉积物质量较好。

(3)海洋生态(含渔业资源)2012年12月调查海域叶绿素a平均含量为4.61 mg/m3,平均初级生产力为323.82 mg·C/(m2·d);共鉴定浮游植物87种,平均密度为300.87×104 cells/m3,平均多样性指数为3.28;共鉴定浮游动物32种,平均生物量为109.54mg/m3;平均多样性指数为3.76;共鉴定出底栖生物24种,平均生物量为330.86g/m2,平均多样性指数为1.55;共鉴定出潮间带生物10种,平均生物量为105.37 g/m2,平均多样性指数为1.04;共鉴定出鱼卵仔鱼8种,鱼卵平均密度为81.41×10-3枚/m3,仔鱼平均密度为9.37×10-3尾/m3;共捕获游泳生物40种,平均资源密度为402.826kg/km2。

2013年7月调查海域叶绿素a平均含量为8.72 mg/m3,平均初级生产力为636.22 mg·C/(m2·d);共鉴定浮游植物116种,平均密度为172.07×104 cells/m3,平均多样性指数为3.72;共鉴定浮游动物34种,平均生物量为855.27mg/m3;平均多样性指数为3.84;共鉴定出底栖生物46种,平均生物量为108.87g/m2,平均多样性指数为2.04;共鉴定出潮间带生物42种,平均生物量为1476.33g/m2,平均多样性指数为2.09;共鉴定出鱼卵仔鱼8种,鱼卵平均密度为3475.88×10-3枚/m3,仔鱼平均密度为125.54×10-3尾/m3;共捕获游泳生物52种,平均资源密度为726.563kg/km2。

2014年5月调查海域叶绿素a平均含量为1.53mg/m3,平均初级生产力为260.17 mg·C/(m2·d);共鉴定浮游植物40种,平均密度为8250×104 cells/m3,平均多样性指数为2.60;共鉴定浮游动物51种,平均生物量为177.22mg/m3;平均多样性指数为2.71;共鉴定出底栖生物70种,平均生物量为277.05g/m2,平均多样性指数为2.49;共鉴定出潮间带生物153种,平均生物量为38.25g/m2;共鉴定出鱼卵仔鱼8种,鱼卵平均密度为6.02枚/m3,仔鱼平均密度为1.33尾/m3;共捕获游泳生物18种,平均资源密度为6872.3kg/km2。

(4)生物质量2012年12月、2013年7月和2014年5月三次调查结果表明:所有检测样品的Cu、Zn、Pb、Cd和Hg含量均满足相应标准要求,部分样品石油烃含量超标。

三、建设项目可能对海洋环境造成的影响本项目在施工期及营运期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因素包括污染影响和非污染影响两类。

工程的主要污染环境影响包括:施工期,陆域推填时溢流口产生的含泥沙的溢流水、护岸抛石等施工时产生的悬浮泥沙对水质、海洋生物等的影响;施工过程产生的生活污水、船舶污水、生活垃圾以及船舶检修固废等。

项目营运期间产生的污染物主要为生活污水、生产废水、冷排水、初期雨水、生活垃圾、生产固废、生产废气、无组织废气、噪声影响等。

工程非污染环境影响包括:填海形成陆改变水动力条件可能对水动力环境的影响;潮流场改变对附近海域冲淤环境的影响;填海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工程施工对周边环境敏感区和主要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等。

1、海洋水文动力环境影响本项目的建成对防波堤外侧海域的流场影响甚微,不对周边保护区水动力环境产生明显影响。

2、海洋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影响本区泥沙来源偏少,海水中悬沙含量较低,工程前淤积状况不显著,结合东西防波堤建设,工程完成后在防波堤两侧会形成少量的淤积,正常年的淤积强度为0.15m/a左右。

3、海水水质环境影响水质模拟结果表明,施工作业产生的悬沙主要分布在工程区附近,限于东西防波堤内侧水域,工程施工产生的悬浮物增量超一、二类水质标准的包络线面积为 5.337 km2,超三类水质标准的包络线面积为0.869km2。

4、海洋沉积物环境影响分析预测本项目施工过程对海洋沉积物的可能影响主要来自抛石施工产生、陆域推填产生的悬浮泥沙的扩散和沉降,以及施工人员生活废水、船舶含油污水的排放通过影响水质而对沉积物造成的间接影响。

由于本项目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经收集后运往地方生活污水处理厂处理,船舶污水按有关规定委托有资质单位收集处理,基本上不会对海洋沉积物环境产生影响。

根据水质模拟结果,施工作业造成的悬浮泥沙扩散核心区仅限于工程施工区附近,由于施工面积不大,影响范围有限,所产生的影响是暂时和局部的,施工过程产生的悬浮泥沙扩散和沉降后,沉积物环境质量不会产生明显变化。

5、海洋生态环境(包括渔业资源)环境影响本项目施工过程中破坏了底栖生物赖于生存的底质环境,使工程范围内的底栖生物受到开挖和掩埋而死亡;填海将使用海区原水域(滩涂)功能改变,减少了工程附近底栖生物的活动空间;施工过程产生的悬浮泥沙,造成水体悬浮物含量升高,水质下降,对浮游生物也造成一定的影响。

本项目填海造地引起的直接生物损失量为:底栖生物27.21t,鱼卵1.37×107粒,仔稚鱼1.45×106尾,游泳生物1.32t;项目施工期悬浮扩散引起的直接损失量为:浮游植物6.37×1015个、浮游动物83.42t,游泳生物29.77t,鱼卵为8.69×108粒,仔稚鱼9.16×107尾。

根据《建设项目对海洋生物资源影响评价技术规程(SC/T 9110-2007)》对生物资源补损害赔偿和补偿年限的规定,需对项目附近水域的水产资源恢复做出经济补偿。

此项赔偿费用应纳入环保投资中,建议本次补偿费用与当地管理部门结合,可用于增值放流或人工养殖,通过增值放流强化水产资源的恢复。

放流地种类可以重点考虑博贺湾水域的主要经济生物种类,具体方案由海洋与渔业主管部门负责实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