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与听觉1

合集下载

第1讲视觉和听觉

第1讲视觉和听觉

第1讲视觉和听觉一、知识点【知识点1 眼与视觉】(1)眼的结构和功能①巩膜和脉络膜起保护和营养作用;②虹膜调节瞳孔的大小,控制进入眼球的光亮度,看强光时瞳孔缩小,看弱光时瞳孔扩大;③睫状肌的紧张度调节晶状体的凸度;④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能折射光线,使外界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⑤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把光信息转化成视觉信息。

(2)视觉形成的过程①物象是在视网膜上形成的,而视觉是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产生的。

②在视网膜上形成的物像是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③眼睛通过睫状体(内含平滑肌)调节晶状体的曲度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看远处物体时,睫状体舒张,晶状体曲度变小;看近处物体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曲度变大。

(3)近视和远视眼晶状体曲度眼球前后径物像位置矫正眼镜近视眼大长视网膜前凹透镜远视眼小短视网膜后凸透镜【知识点2 耳与听觉】(1)耳的构造和功能外耳:收集声音;中耳:传导声音;内耳:主管听觉。

(2)听觉的形成①过程:外界声波→外耳道(传递声波)→鼓膜(产生振动)→听小骨(传递振动)→耳蜗(感受振动,产生兴奋,但不能形成听觉)→听觉神经(传导兴奋)→听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产生听觉)。

②声波的传导途径:气传导、骨传导(3)听力障碍①传导性耳聋:这类耳聋是由外耳道堵塞和鼓膜听小骨损伤或发生障碍引起的听力下降;②神经性耳聋:这类耳聋是由耳蜗、听觉中枢和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受到损伤引起的听力下降或丧失,如老年性耳聋、药物中毒性耳聋、工业生产中高强度噪声引起的耳聋等。

二、精选练习题【考点1】眼和视觉例1 据调查,现在初中生近视率较高,这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学生用眼卫生的高度关注,请结合眼球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眼球最前端无色透明的,光线可以透过的结构是[],此部位病变或受到损伤可以通过移植使病人重新获得光明。

(2)图中标号[4]所示的结构叫做,人们通常称它为“白眼球”,对眼球内部起保护作用。

(3)如果我们不注意用眼卫生,会使[]曲度过大,甚至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就会使物像落在[6]的方,因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近视眼可以通过配戴透镜加以矫正。

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平衡觉

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平衡觉

气味分子
气味分子通过鼻孔进入鼻腔,与嗅粘膜上的 嗅觉受体细胞结合。
信号传导
神经信号通过神经纤维传送到大脑的嗅球, 经过处
定义与功能
定义
平衡觉是一种感觉,通过它,人们能 够感知身体姿势和运动状态的变化, 以及头部和身体相对于地心引力的方 向。
功能
平衡觉在维持身体平衡、协调身体动 作、空间定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视神经
将神经信号从眼球传输到大脑的视觉皮层。
视觉皮层
大脑中负责处理视觉信息的区域,将神经信 号转化为图像。
视觉的感知过程
光线进入眼睛
光线通过角膜、晶状体等结构折射后聚焦在视网膜上。
神经信号的转化
光线在视网膜上转化为神经信号。
神经信号的传输
视神经将神经信号传输到大脑的视觉皮层。
图像的形成
大脑的视觉皮层将神经信号处理并形成图像,供我们感知和识别。
平衡觉系统结构
前庭感受器
包括耳石器和半规管,它们能够感知头部运动和身体 姿势的变化。
前庭神经
将前庭感受器接收到的信息传递给大脑,大脑对这些 信息进行处理和解释。
大脑
负责接收、处理和解释前庭神经传递的信息,产生平 衡感。
平衡觉的感知过程
感受器接收信息
当头部或身体运动时,前庭感受器会接收到 相关的信息。
传导
感受器将信号传导至大脑的味 觉中枢。
解析
大脑的味觉中枢对信号进行解 析,形成特定的味觉体验。
反馈
通过反馈机制影响食欲和饮食 行为,帮助人们选择适合的食
物。
04
嗅觉
定义与功能
定义
嗅觉是指通过嗅觉器官感受气味的能力。
功能
嗅觉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可以帮助我们识别环境中的气味,判 断食物的新鲜度,以及在危险情况下发出警报。

神经科学中的视觉与听觉感知

神经科学中的视觉与听觉感知

神经科学中的视觉与听觉感知神经科学是一个新兴的学科,它研究的是人类大脑与神经系统的功能和结构。

人的感知能力是大脑的神经网络系统完成的,分为视觉感知和听觉感知两种。

本文将就神经科学中的视觉和听觉感知进行一些探讨。

一、视觉感知视觉感知是指人类使用眼睛从外界获取信息的过程。

它是人与外界接触和交流的主要方式之一。

大部分的信息是通过眼睛获取的,包括形、色、和空间位置等。

也正因为如此,视觉感知在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在神经科学中,研究人员发现了视觉感知与视神经有着直接的联系。

视神经从眼睛传递感知信息至脑部,存在于每个人的头脑中。

研究人员发现,视神经的结构和位置,直接影响着人类对化学物质、空间位置等信息的接收与理解。

除了视神经,脑皮质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视觉皮层是人类大脑中一个负责视觉信息处理的部分。

具体来说是它掌管了对自然现象和特定物体的认知。

图像在眼部接收到之后,经过不同层的神经信号的加工、转化、整合和解码,在视觉皮层中得到解释和解码,最终产生出人类所观察到的对象。

二、听觉感知听觉感知是指人类使用耳朵从外界获取信息的过程。

它是人类感觉和认知能力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普遍存在于人的日常生活中。

听觉感知对于人类交流沟通、社交互动和学习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在神经科学中,听觉感知与听觉皮层有着重要的关系。

听觉皮层是人类大脑中负责听觉信息处理的部分。

当声音刺激达到耳蜗时,会将声音转化为听觉神经信号,经过多种道路向听觉皮层传递。

听觉皮层负责整合、加工和解码这些信号,最终产生出人类所听到的对象。

除此之外,人类的听力对于弱化外界噪声和保护听力健康也非常重要。

人类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居住时,会更容易对噪音的干扰产生忍受性;相反,长时间处于噪声环境下,会对听力产生不可逆转的损伤。

三、视觉和听觉感知的关系尽管视觉和听觉感知存在差异,但是它们之间又有许多共同之处。

例如,视觉和听觉信号在大脑中处理的过程都是通过同样的方式。

在脑皮层中,视觉和听觉区域之间也有相互影响和交互的方式,人类的视力和听力往往相互影响合作。

婴幼儿的视觉与听觉发展

婴幼儿的视觉与听觉发展

婴幼儿的视觉与听觉发展视觉和听觉是婴幼儿认知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两个方面。

在婴幼儿的早期生活中,他们通过视觉和听觉来感知、理解和与周围环境进行互动。

本文将探讨婴幼儿的视觉与听觉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促进他们的发展。

一、婴幼儿的视觉发展婴幼儿出生后,他们的视觉系统逐渐成熟并开始感知周围的视觉刺激。

在出生后的几个月中,他们的视觉能力会迅速发展。

初始阶段,婴幼儿的视觉范围较窄,只能看到距离他们最近的物体,并且对形状、颜色和深度有限的敏感。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视野逐渐扩展,开始对更远处的物体产生兴趣。

为了促进婴幼儿的视觉发展,家长和照顾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提供适合的视觉刺激:在婴幼儿早期,他们对高对比度的图像和颜色较鲜艳的物体更感兴趣。

因此,可以给他们展示一些黑白对比明显的图画,或者用颜色鲜艳的玩具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2. 脸部互动:婴幼儿对人脸有天生的兴趣,特别是对眼睛的注视。

家长可以与婴幼儿进行脸部对视、面部表情互动等活动,从而促进他们的视觉发展和社交交流能力。

3. 提供安全的探索环境:鼓励婴幼儿在安全的环境中探索周围的环境和物体,以帮助他们发展更广阔的视觉认知能力。

适当的触摸和感知可以促进视觉与触觉的整合,进一步促进认知的发展。

二、婴幼儿的听觉发展婴幼儿的听觉系统在出生时已经基本成熟,他们可以通过听觉来感知周围的声音和语言。

听觉对于语言、沟通和认知的发展至关重要。

以下是促进婴幼儿听觉发展的一些建议:1. 给予语言和声音刺激:对婴幼儿来说,语言和声音是重要的刺激源。

家长可以与婴幼儿进行语言交流,说话时用亲切的语调,唱歌给他们听,或者播放一些简单而富有节奏感的音乐。

2. 鼓励婴幼儿参与音乐和唱歌活动:音乐和唱歌可以帮助婴幼儿提高对音调和节奏的感知能力,有助于促进他们的听觉发展。

家长可以和婴幼儿一起唱歌、跳舞或玩乐器,创造轻松愉快的音乐氛围。

3. 提供丰富多样的听觉刺激:让婴幼儿听到不同类型的声音,例如动物的叫声、钟声、自然环境的声音等,有助于丰富他们的听觉经验,提高他们对声音的敏感度。

科学七下2.1感觉世界同步教案:听觉和视觉哪个更重要?

科学七下2.1感觉世界同步教案:听觉和视觉哪个更重要?

在人类最初的生活中,感官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没有感官的支撑人类的生存和繁衍是无法完成的。

而在人类发展到现在,感官的作用也逐渐在不断地演变和提升,在感官中视觉和听觉是最为重要的两个感官之一,它们在人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在视觉和听觉两种感官中,哪一种才是更加重要的呢?一、视觉的作用视觉是人类感官中最为重要和常用的感官之一,视觉感受到的信息占据了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有感官信息的80%以上。

人们通过视觉感受到了形状、颜色、尺寸、位置等各种信息,这些信息对于我们理解周围事物的本质和特征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人们在进行思维活动和判断力分析的时候,也必须依靠视觉来进行。

比如,在进行阅读和写作的时候,人们必须依赖视觉来获得章节与文字的信息,能够快速地进行思考,进行知识积累和概念升华。

再如,在日常交流中,人们的肢体语言、声音语调和情绪的表现都要通过视觉传递给别人。

视觉的作用十分重要,可以帮助人们获得各种信息,进行思考和分析,交流和理解,使人们更好地适应周围环境。

二、听觉的作用听觉是人类感官中第二重要和使用最为频繁的感官之一,人们通过听觉感受到声音和音乐等各种信息。

同时,听觉在日常生活中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比如,人们通过听觉感知到的声音判断周围环境是否安全,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得当等,同时,音乐也是人们心灵治愈的一种手段。

在日常交流中,人们也必须借助听觉完成语言交流。

通过听觉可以帮助人们获得语言信息,并且快速地理解其他人的意图和情感。

因为人们听觉的灵敏度和辨别能力远远超过了任何一种交流方式。

听觉也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感官之一,它的作用在人们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三、视觉和听觉哪个更重要在人类生活中视觉和听觉两种感官都非常重要,他们分别在人们生活、工作和社交等各方面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但是,在人类感官中视觉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理由如下:其一,视觉感受到的信息占据了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有感官信息的80%以上,这说明视觉是人们获取信息最主要的手段。

了解人类的听觉和视觉

了解人类的听觉和视觉

了解人类的听觉和视觉人类作为一种高度进化的生物,具备复杂而独特的感知系统,其中听觉和视觉是最为重要的两个。

通过听觉和视觉,人类能够感知外界的声音和图像,进而获得丰富的信息和体验。

本文将深入探讨人类的听觉和视觉,揭示其原理和特点。

一、听觉听觉是人类获取声音信息的感知方式,主要通过耳朵完成。

耳朵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三个部分。

1. 外耳:外耳是由耳廓和外耳道组成,它的主要功能是接收声音并将其传递到内耳。

当声音进入耳朵时,外耳首先将声波集中,并通过外耳道传导到中耳。

2. 中耳:中耳包括鼓膜、听骨和鼓室等部分。

鼓膜是外耳道尽头的薄膜,它会随声波的震动而振动。

听骨由三块小骨头组成,分别是锤骨、砧骨和副鼓室骨。

当鼓膜振动时,听骨也会相应振动,并将振动传递到内耳的鼓室。

3. 内耳:内耳主要由耳蜗和前庭组成。

耳蜗是听觉的主要感知器官,它包含有上万个感听细胞,能够将声波转化为神经信号。

前庭则负责平衡和空间定位等功能。

通过上述的听觉感知系统,人类能够接收到外界的声音,并解码为可理解的信息。

然而,人类的听觉并不完全准确,例如在嘈杂的环境中,声音的传递可能会被干扰,导致听觉的清晰度下降。

二、视觉视觉是人类获取图像信息的感知方式,主要通过眼睛完成。

眼睛是一个复杂的器官,包括眼球、角膜、晶状体、虹膜、视网膜等组成。

1. 眼球和角膜:眼球是视觉系统的基础,角膜是眼球的一个透明结构,它将光线聚焦在眼球的后部,形成清晰的图像。

2. 晶状体:晶状体位于眼球的中央,它的弹性可以调节眼球的凸度,从而使图像聚焦在视网膜上。

3. 虹膜和瞳孔:虹膜是眼球的有色环,它负责调节光线的进入量。

瞳孔是虹膜中的一个开口,它的大小能够根据光线的强弱而调节。

4. 视网膜:视网膜是视觉的关键部分,它包含了视觉感光细胞,能够将光线转化为神经信号。

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它们对颜色和亮度进行感知。

通过眼睛的复杂结构和功能,人类能够感知到外界的图像,并转化为大脑能够理解的信息。

人类视觉和听觉的神经调节机制

人类视觉和听觉的神经调节机制

人类视觉和听觉的神经调节机制人们从出生到成长不断依靠视觉和听觉感觉和了解世界。

视觉和听觉是人类最重要的两个感官,这两个感官的联合能力可以让人在感知物质世界时达到一个卓越的高度。

然而,视觉和听觉的神经调节机制是如何在人体内工作的?视觉的神经调节机制视觉是一种感知形式,通常是指动物感知光源所产生的图像。

在人眼中,光线首先通过角膜,然后通过瞳孔和晶状体到达视网膜。

当光线到达视网膜上的光感受器细胞时,就会产生相应的电信号。

这些电信号随后通过视神经向大脑传递。

在传输期间,人体的神经系统会对这些信号进行调节和过滤,以确保人能够准确地感知和理解所看到的图像。

人体的神经调节机制可以改变我们感知到的图像。

一个有效的例子是人们对光照条件的适应能力。

当一个人在强光环境中工作时,他的眼睛会减少瞳孔的大小,以尽量少的光线进入眼部对其产生损伤。

当人在暗光环境中工作时,眼睛自动扩大瞳孔的大小以增加光线进入眼球并增加图像的清晰度。

此外,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我们的眼睛会自然调整视力来适应新的条件。

例如,老年人视力会衰退,但是他们的眼睛可以通过自适应能力让其在模糊的情况下更容易辨别物体。

听觉的神经调节机制与视觉类似,听觉是一种感知声音的形式。

在人的耳朵中,声波首先传到外耳道,然后到达中耳,引起鼓膜振动,最终传到内耳。

在内耳中,听觉感受器细胞接收到声波并转化为电信号,该信号随后通过听神经传递到大脑,并被解码为听觉体验。

人体的神经调节机制可以改变我们音频体验的感觉。

例如,当我们身处一个嘈杂的环境中时,我们的大脑就会自动过滤掉周围的杂音,并专注于听取和理解重要的声音。

此外,我们的大脑能够自动调整听觉响应,以适应不同的声音高度和强度。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可以适应各种各样的音乐和噪音以及从不同距离听到声音。

结论视觉和听觉是人类最重要的两个感官,但是视觉和听觉的神经调节机制也很不同。

无论是视觉还是听觉,人体都能够对外部环境做出相应的调节来优化我们感知世界的体验。

感觉器官:视觉听觉嗅觉等感官

感觉器官:视觉听觉嗅觉等感官

感觉器官:视觉听觉嗅觉等感官感觉器官是人类与外界交互、感知世界的重要媒介,其中包括视觉、听觉、嗅觉等多个感官系统。

这些感觉器官的存在,使我们能够感知和理解周围环境的信息,进而对世界进行认知和应对。

本文将分别介绍视觉、听觉和嗅觉这三个重要的感觉器官,探讨它们的作用和特点。

一、视觉: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感觉之一,也是我们对外界信息感知能力最强的感觉器官。

通过眼睛这一感觉器官,我们能够捕捉到外界的光线,并将其转化为视觉信号,通过神经系统传递给大脑。

视觉的重要性在于,它在我们的认知过程中占据着主导地位,约占了我们对外界信息的接收量的80%。

众所周知,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视觉通过眼睛可以带给我们丰富的色彩、细节和空间感。

视觉的作用不仅体现在我们对物体和环境的识别上,还在于它对我们的情绪和行为产生影响。

例如,阳光明媚的日子可以让我们感到愉悦和放松,而灰蒙蒙的天气可能会让我们情绪低落。

因此,视觉不仅是我们感知世界的手段,也是我们与世界情感交流的桥梁。

二、听觉:倾听心灵的旋律听觉是我们感知声音和声音背后传达的信息的能力,它使用耳朵这一感觉器官作为媒介。

通过耳朵的振动感知,我们可以听到外界的声音,并将其转化为听觉信号,传送到大脑中。

听觉不仅与我们对语言和音乐的认知有着密切的联系,还能使我们对周围环境的变化做出及时的反应。

听觉能够提供环境的声音背景和方向,使我们能够辨别出声音的来源,并通过声音的强弱、音调的高低等特征来判断声音传递的信息。

例如,当我们听到紧急车辆的警报声时,会立即意识到有紧急情况发生,并迅速腾出道路给予相应的让行。

三、嗅觉:嗅出芬芳的世界嗅觉是我们感知气味和香味的能力,通过鼻子这一感觉器官进行媒介。

嗅觉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让我们对外界的气味进行感知,并根据气味的种类和强弱进行相应的判断。

嗅觉作为一个感觉器官,不仅能够让我们感受到周围环境中的气味和香味,还能够使我们对事物产生情感和回忆。

有研究表明,嗅觉与我们大脑中负责情感和记忆的部分紧密相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4)视标形状 采用三划等长的正方形“E”字视标, 其每一笔划或空隙均为正方形边长的五 分之一(见下图)。
3 视力表设计标准 3.1 视标形状 采用三划等长的正方形“E”字视标,其每一笔划或空 隙均为正方形边长的五分之一(见图2)。 3.2 正常视力标准 规定能分辨1′视角的视力为正常视力标准,记为5.0, 相当于小数记录的1.0视力、分数记录的6/6或20/20视 力。 3.3 标准距离 规定远视力表的标准距离为5m,近视力表为25cm。 3.4 视标增率 视标排列采用每10行相差10倍,即100.1 的增率(等于 1.258925……)。各行视标的视角均严格按此增率呈几何 (等比)级数排列。 3.5 视力记录 采用5分记录法。3.0以上视标每增加1行,记录相差 0.1,呈算术(等差)级数排列。每行视标同时附有相应 的小数记录值(略值)。 3.6 直接可测范围 3.6.1 远视力表最大视标的视角为10′,最小视标 的视角为0.501′,直接可测4.0~5.3(小数制0.1~ 2.0)的视力。 3.6.2 近视力表最大视标的视角为100′,最小视标 的视角为0.631′,直接可测3.0~5.2(小数制0.01~ 1.5)的近视力。 4 视力表印制规格 4.1 纸张 4.1.1 远视力表采用胶版印刷纸印刷,定量70g/ m2以上,白度不小于85%。 4.1.2 近视力表采用白卡纸印刷,定量200g/m2 以上,白度不小于90%。 4.2 幅面 4.2.1 远视力表采用787mm×1092mm规格纸张的 5开(777mm×217mm)幅 面,允许偏差±3mm。 4.2.2 近视力表采用145mm×270mm幅面,三折 样式,允许偏差±2mm。 4.3 格式 4.3.1 远视力表自上而下按大小排列14行视标。 行距均为24mm,视标个数见表2。 表2 远视力表视标个数 4.3.2 近视力表自右至左分三段,自上而下按大 小排列23行视标。视标个数及行距见表3。 表3 近视力表视标个数及行距 4.3.3 远视力表视标数据见表4。近视力表视标数据见 表5。 表4 远视力表视标数据
• 在光亮条件下,要求被试调节各波长光 的强度使其与一个标准亮度的白光相匹 配,即主观上觉得二者明度相等,然后 测量出各波长光所需要的能量。 • 在黑暗条件下,调节各波长的强度,直 至达到视觉阈限,即刚刚觉察到光亮的 程度,然后测量出各波长光所需要的能 力。
• (3)研究的结果如何呢? • 见P172-173 • 我们知道感受性和阈限成反比,因此, 反转过来就可以得到图5-12的光谱感受 性曲线。 • 请同学们自己看图后的解释,你能看明 白吗?P174
• (4)Purkinie效应 • 如果将555nm的光谱感受性定为1.00,以 其他波长的感受性与555nm的感受性相比, 便可得到图5-13中明视觉光谱感受性曲 线,简称明视觉曲线。 • 同理可得暗视觉曲线。
• 两条曲线的比较可以看到,明视觉感受 性的最大值在555nm处,暗视觉的则在 507nm处,这说明杆体比锥体细胞更适应 于较短波长的光。 • J E Purkinie 在1825年就发现了这种现 象。 • 这种当照度降低,使椎体视觉转到杆体 视觉时,眼睛对光谱短波部分感受性提 高的效应叫做Purkinie 效应。
二、视觉的基本功能
• • • • (一)视觉的感受性 (二)空间辨别 (三)时间辨别 (四)客体的识别与定位:焦点系统与 周围系统
(一)视觉的感受性
• 1、光谱感受性 • 2、暗适应与光适应
1.光谱感受性
• (1)人眼对不同波长光线的感受性不同, 而且这种不同还会因明暗照明条件的不 同有所差异. • (2)那么怎么测量不同明暗照明条件下 的感受性呢?
• 应用闪光融合电视机画面上的应用。
(四)客体的识别与定位
• 有两条解剖上不同的神经通路分别对客 体本身以及客体的位置进行加工。 • 焦点系统(focal system,又称what通道) 管客体的识别与再认,这就是膝状体-纹 区视觉系统,它包括视网膜中央凹在内 的中心区、外侧膝状体和初级皮层区。 • 盲视病人案例
• 解象是知觉某一模式具体元素之间分离的能力。
识别是人们最熟悉的视锐度形式。医院中 视力表就是一种识别任务。
2、国际视力表与对数视力表
• (1)国际视力表计算方法 • 1909年第11届国际眼科学会规定能分辨 1′视角的视力识别力标准。相当于小数 记录的1.0视力。
• 医学界用视力表测定视敏度(视锐度), 它是以视角的倒数来表达的,其公式为:
• (5)应用 • 光度测量仪器的反应必须和人眼的明视 觉曲线一致,如果不一致就需要通过安 置校正滤光器进行校正(见图5-14)。
2.暗适应和光适应
• 用5分钟时间自学该部分内容,完成如下 任务。 • (1)什么是暗适应和光适应? • (2)如何测量暗适应的视觉阈限? • (3)了解红色护目镜的工作原理?
• 在临床上用v=D ′/D来计算视力。 • D ′为标准观察距离,D是视觉能分辨 的视标细节单位与眼睛成1′视角时所在 距离。
• (2)国际视力表的缺点: • 1.视标增进率不均匀; • 2.视力统计困难,视力增减时不以视力 差来表示。
• (3)对数视力表 • 缪天荣1958年根据Fechner定律提出了5 分制对数视力表。现在已在我国普遍使 用。
• 周围系统(ambient system , 又称为where 通道)管客体的定位,这就是视网膜背 盖视觉系统,包括视网膜中央凹区域以 及边缘区域、上区和外纹状体。
三、颜色视觉
• 1、自学颜色明度、色调和饱和度以及颜 色混合。
第05章 视觉与听觉
• • • • • • 一、视觉系统(自学为主) 二、视觉的基本功能 三、颜色视觉 四、听觉系统 五、响度与音高量表 六、空间听觉
一、视觉系统
• (一)眼睛 • 主要介绍了眼睛的生理解剖学特点,注 意能确定自己的盲点。 • (二)视神经通路与大脑 • (三)神经细胞的感受野 • (四)特征觉察器(feature detectors)的 概念
(二)空间辨别
• 1.眼睛的空间辨别能力即视锐度 (visual acuity),其表现为觉察目标 刺激的存在以及辨别物体细节做视角。 视角的大小决定映象在视网膜上投射的 大小。 • 视角的计算公式见P178-179
• 3.视锐度有许多种类,相应地也就有许 多测量视锐度的方法。
1)觉察能力测试
• 觉察不要求区分物体各部分细节,只要求发 现对象的存在。 • 觉察测试采用一条线或一个点,只需让被试 者判断在一个视野里刺激是否存在即可。
• 在暗背景上觉察明亮的物理主要决定于 物体的亮度,而不完全决定于物体的大 小。 • 为什么呢?
2)定位、解像与识别
• 定位是感觉两根线是否连续或彼此有些错位的 能力。
• 物理上闪烁的光在主观上引起的感觉介 于闪烁与稳定之间时的频率称为临界融 合频率或闪光临界融合频率(CFF)。 • 眼睛的周缘部分比其中心区域更易觉察 闪烁。
• Talbot-Plateau(塔尔博特-普拉托)定律: • 高频率的间断光和连续光在主观上都能 引起稳定光的感觉,但只要它们的光总 量,即光的呈现时间x光强完全相等时, 两者的明度才相匹配。
• (5)国内的荆其诚研究了照度水平、刺 激物大小与背景亮度的对比是影响视觉 空间辨别的重要因素。 • (请同学看图自学这部分内容)
(三)视觉的时间辨别 • 一个间歇频率较低的光刺激作用于我们眼睛时, 就会产生一种一亮一暗的闪烁感觉,随着光的 刺激的间歇频率逐渐增大,闪烁现象就会消失。 由粗闪变成细闪,当每分钟闪光的次数增加到 一定程度时,人眼就不再感到是闪光而感到是 一个完全稳定的或连续的光。这一现象称闪光 的融合。 • 荧光每秒闪烁120次,看起来是稳定的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