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羚飞渡〉教案

合集下载

斑羚飞渡教学设计优秀7篇

斑羚飞渡教学设计优秀7篇

斑羚飞渡教学设计优秀7篇课《斑羚飞渡》教案篇一《斑羚飞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文中生动的词语和优美、深刻的语句。

体味作者细腻的写作笔法。

2.学习本文叙事、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能力目标1.整体感知,复述课文,深刻反思:人与动物应保持什么样的关系。

2.把握文章细致描绘飞渡场面来把故事讲清楚的写法,理解文章主旨。

情感目标感悟斑羚在危难中所表现出的智慧、勇气;感知斑羚群宁死不屈、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学习老斑羚那种从容镇定、临危不乱的勇气、自我牺牲的精神。

2.联系生活,思考和认识人与动物关系,培养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观念。

【重点难点】1.理解老斑羚为了种族生存的牺牲精神;体味作者深沉而强烈的思想感情2.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真切、细腻的描写笔法和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教学设想】1.反复朗读,感受老斑羚从容镇定,牺牲自我的精神。

2.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设计】一、新课导入1.(展示课件)同学们,先听老师讲一个小故事:有一天森林里发生了一场大火,火势很猛。

一大群蚂蚁被大火团团围住,情况十分危急,眼看他们就要被大火吞没。

这时在一只大蚂蚁的示意下它们迅速的聚拢在一起,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终成了一个大球,大球快速滚出了火势的包围,大火烧死了不少蚂蚁,但一部分蚂蚁因此得以存活。

同学们,在这生死关头,小小蚂蚁这种牺牲一半保住另一半的举动深深震撼着我们每个人的心。

今天,我们将来看看沈石溪笔下温顺可爱的斑羚历经的那令人触目惊心的悲壮的一幕。

2.斑羚又名青羊、山羊。

分布东北、华北、西北、华南等地。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体大如山羊,但无胡须。

体长110一一三0厘米,肩高70厘米左右,体重40—50千克。

雌雄均具黑色短直的角,长壹五—20厘米。

四肢短而匀称,蹄狭窄而强健。

毛色随地区而有差异,一般为灰棕褐色,背部有褐色前纹,喉部有一块白斑。

生活于山地森林,单独或小群生活。

多在早晨和黄昏活动,极善于在悬崖峭壁上跳跃、攀登,视觉和听觉也很敏锐。

《斑羚飞渡》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斑羚飞渡》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斑羚飞渡》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斑羚飞渡》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斑羚飞渡》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文教学的教材为人教版七年级必修课程《语文》中的第二册第四单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的一篇文章——斑羚飞渡。

该篇文章是一篇记叙文。

《斑羚飞渡》讲述了非洲的一个民间传说。

斑羚被猎人追赶,无路可逃,但它却想到了一个办法——跳过落水的峡谷。

在它的跳跃中,它的前腿被峰石挂住,情急之下,它将前腿咬断,最终成功跳过了峡谷。

这个故事激励人们勇敢、坚强地面对危险和困难。

这篇文章语言简单易懂,情节紧凑,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

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并理解课文。

2.能了解非洲斑羚成为非洲的国家动物的历史背景。

3.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字理解和感悟能力。

4.通过本文教学,激发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激发学生挑战自我,勇于探索未知的精神。

三、教学方法1.阅读教学法通过学生朗读课文、表演情节、理解文章,进而通过词语和句子的理解,逐步理解文章的深层次含义。

2.讲解教学法教师结合语文课程标准,讲解文学术语、文章情节、人物形象等重点内容。

3.故事讲解法老师可以用一个故事引出这个教材,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可以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和感受这篇文章所表达的人生哲理。

四、教学步骤1.听故事老师用一个短小有趣的故事,向学生介绍故事的主人公——非洲斑羚。

2.导入老师向学生讲解词语:峡谷、踌躇、坚毅等,让学生在课前就有一个基础的语言储备,便于阅读。

3.阅读课文老师分段朗读,学生跟读并根据语调、情感等进行配合表演。

阅读后,学生自主理解文章的情节与深层含义。

4.重点讲解老师在课堂中讲解文章的人物形象、文学术语等重点内容。

例如,老师可以跟学生们解释斑羚的故事代表什么,象征着什么?5.小组讨论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组内学生互相学习、交流、归纳文章的意义。

七年级下语文《斑羚飞渡》教案(5篇可选)

七年级下语文《斑羚飞渡》教案(5篇可选)

七年级下语文《斑羚飞渡》教案(5篇可选)第一篇:七年级下语文《斑羚飞渡》教案斑羚飞渡教材分析《斑羚飞渡》是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所选的一篇散文精品,这篇文章生动、细腻地记叙了斑羚陷入绝境时求生自救的全过程。

故事非常惊险,可读性强,故事本身就是动物世界的奇观。

课文中展示的一幅幅凄美的图画是向学生进行热爱大自然、关注动物世界情感的极好的典范,也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设计理念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激发学生的兴趣,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概括课文内容。

2、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感受斑羚在生死关头所表现出来的美德。

3、激发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过程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生动的故事情节,感受斑羚的精神。

教学难点1、如何关注自然、关注生活,从自然和生活中学到生存的经验。

2、对“爱”的再理解、再认识。

一,新课导入:有一种死亡,悲壮而辉煌,永远也不代表毁灭;有一种生命,崇高而美好,永远镌刻在心中当弱小的斑羚们在面临绝境时是如何表现的,这节课老师和你们一起去感受伤心崖上悲壮而又动人的一幕.二,检查预习: 1生字词的朗读 2重点词语的理解对峙:山与山相对而立。

娴熟:熟练。

苍穹:天空逞能:显示自己能干飘渺: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斑斓:灿烂多彩进退维谷:进退两难。

谷,比喻困难的境地。

一尘不染:形容非常清净、纯洁。

迥然不同:迎然,距离很远的样子.形容差别很大。

眼花缭乱:眼睛看复杂的色彩而感到迷乱 3,说说对斑羚的了解三,课文内容的理解看来同学们预习的挺好老师给予表扬.现在请同学们轻声的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一群斑羚在遇险后绝处逃生的故事)2文中用了一个词语来形容斑羚的处境(进退维谷)说说是怎样的情况?(斑羚群被狩猎队和猎狗追赶,属于后有追兵。

第27课《斑羚飞渡》教案【精选7篇】

第27课《斑羚飞渡》教案【精选7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白话文的小编为您带来的第27课《斑羚飞渡》教案【精选7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斑羚飞渡》教案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激发学生珍视生活、关爱动物的情感。

2、引导学生初步思考和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问题。

理解人类与自然界其他生物和平共处的重要性3、感悟动物身上折射出来的可贵的精神和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生动的故事情节。

难点:体会文章真切细腻的描写中蕴含的强烈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设计(一)藏羚羊故事导入,揭示课题故事梗概:一肥壮的藏羚羊被猎人发现后留下两行残泪,跪拜猎人,可惜猎人并不为之所动,开膛剥皮之后,才发现原来其腹中已有成形的小藏羚羊,我们不能不被这神圣的慈母的跪拜所震撼,在动物世界里也充满了浓浓的深情厚意。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斑羚飞渡》再一次将这感人肺腑的一幕呈现在读者面前。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动人的故事。

请同学们打开书。

(二)词语讲解(三)速读课文(四)复述故事注意:典型环境,典型事件1、一学生复述;2、一学生补充并点评;3、谈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阅读1—4自然段,思考问题1、当时的斑羚羊身处一个怎样的环境?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2、找出描写斑羚羊的句子,陷入进退维谷的绝境的斑羚此刻会是怎样呢?镰刀头羊表现如何?文章重点抓住哪些进行描写?明确:(1)斑羚羊陷于进退维谷的绝境,为后文作铺垫;(2)斑羚羊一片慌乱。

其中老斑羚羊用生命向大家作提示山涧是无法越过的。

镰刀头羊表现出从容,镇定,临危不乱,富有智慧的优秀品质,抓住了它外形,神态,动作,叫声等方面进行描写。

(六)阅读5—15自然段,思考问题这些充满灵性的斑羚群虽然身陷绝境但他们有没有绝望?有没有想出求生自救的办法?根据问题研读5—15自然段,从而更好的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27课斑羚飞渡教案优秀8篇

第27课斑羚飞渡教案优秀8篇

第27课斑羚飞渡教案优秀8篇课《斑羚飞渡》教案篇一教学设想这篇课文毛写了动物世界极其悲壮的一幕,故事惊险,扣人心弦。

文章通过描绘一群斑羚飞渡悬崖的场面,热情灾殃了他们可贵的种族精神和整体精神。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教学时不必深敲细推,逐句讲解。

宜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如何把一个故事讲清楚,如何细致描绘飞渡长面。

可引导学生长叹自己的感受,不必拘泥于某一种观点,并注意知道学生积累字词知识。

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新课。

本文故事性强,扣人心弦,学生自然会有浓厚兴趣,可开门见山,直接如题。

二、学生读自读提示,整体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

三、知道学生自读课文。

1、集中注意力默读课文,并勾画出生字新词,查工具书加以掌握,同时结合具体语境确定词语的含义。

注意以下重点字词。

2、细读全文,生动的复述这个故事。

复述指导:复述是口头表达的基本功,进行此类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阅读课文时,把难记的内容和其他一些难记的词语画出来,强化记忆,就可以少花时间,又能复述清楚。

复述时要突出重点,把握关键之处。

教师注意引导。

3、熟读全文,结合复述的内容划分课文结构层次。

明确:根据故事的发展进程,可以分为四部分。

四、品读全文,思考以下问题。

1、斑羚没有姓名,这只斑羚,那只斑羚,是怎样说清楚的?明确:作者注意分类起了名目,由给个体起了名目,有了这些名目,就便于叔叔了。

分类的名目有老年斑羚,公斑羚,母斑羚,年轻斑羚等,个体的名目有镰刀头羊一只半大的斑羚灰黑色母斑羚等,有了这些名目,故事才叙述的清楚。

这一点看似小事,其实在写作上很重要。

2、七八十只斑羚,有三四对,作者怎样描写这次飞渡的?学生阅读回答后明确:作者采用详写一对,略写其他的方法,清楚而重点突出的写出这群斑羚飞渡的情景。

老斑羚和半大斑羚的试跳情景写的特别详细,从时间上说,不过是几秒钟的事情,作者用大段文字细细叙述。

叙述中又加进作者的悬念,再写飞渡情景,更出《斑羚飞渡》教案9-篇二教学目的1、并注意指导学生积累字词知识。

初一课文《斑羚飞渡》教案优秀6篇

初一课文《斑羚飞渡》教案优秀6篇

初一课文《斑羚飞渡》教案优秀6篇《斑羚飞渡》教案篇一1.创设情景,导入课文。

2.引导朗读,感知课文。

3.复述概括,探讨主旨。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文教师活动1.播放《动物世界》有关动物在危难时刻做出牺牲保护幼仔和同伴的影像资料。

2.结合影像资料点拨:在神奇的动物世界中,常常有动物做出一些出人意料而又感人至深的举动,当我们在观赏这一幕幕扣人心弦的场景时,你除了震惊,还能想到什么?学生活动1.进入情景,引发共鸣。

2.认真朗读,感知课文。

3.活动参与,把握中心。

学生活动学生观赏,进入情景。

学生深思,引发共鸣。

设问导入:斑羚生性温顺,在面临种群灭绝的时候,它们又会做出什么样的选取呢?二、引导朗读,感知课文教师活动1.请学生朗读课文,勾画生字词。

2.出示投影片,让学生结合注释查工具书给以下字词注音、释义。

狩(shòu)猎对峙(zhì)湛(zhàn)蓝斑斓(lán)磐(pán)石蹿(cuān)跳迥(jiǒng)然不同悲怆(chuàng)娴(xián)熟眼花缭(liáo)乱请学生回答导入设问:生性温顺的斑羚做出了怎样的选取?4.请学生再读课文,思考:(1)斑羚飞渡的全过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2)斑羚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取?5.引导学生明确以上问题:(1)斑羚飞渡的全过程经历了四个阶段:身陷绝境→峰回路转→斑羚飞渡→走向深渊(2)斑羚做出这样的选取一是环境所迫,二是斑羚对生命的渴求,斑羚群所固有的牺牲精神、团队精神的自然之举。

三、复述概括,探究主旨教师活动1.请学生细看课文插图,速读课文,抓主要信息,做复述课文的准备。

2.请学生复述课文,并安排学生点评。

3.在复述的基础上,按时间顺序将课文结构层次划分出来。

3.学生带着问题打开书。

学生活动1.学生朗读,勾画。

2.学生查工具书,交流。

3.学生回答。

4.学生默读课文,先自主探究,再合作讨论。

《斑羚飞渡》完整教案

《斑羚飞渡》完整教案

《斑羚飞渡》完整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斑羚的生活习性、特点以及生态环境,理解斑羚飞渡的行为和意义。

1.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1.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野生动物的情感。

1.2 教学内容1.2.1 教材内容:课文《斑羚飞渡》及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

1.2.2 教学重点:斑羚的生活习性、特点以及生态环境;斑羚飞渡的行为和意义。

1.2.3 教学难点:斑羚飞渡过程中涉及的生物学、生态学原理。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2.1.1 讲授法:讲解斑羚的生活习性、特点以及生态环境。

2.1.2 案例分析法:分析斑羚飞渡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斑羚飞渡的行为和意义。

2.1.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斑羚飞渡过程中涉及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2 教学手段2.2.1 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生动展示斑羚的生活环境和飞渡行为。

2.2.2 网络教学: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一步了解斑羚及其生态环境。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3.1.1 展示斑羚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斑羚的外貌特征。

3.1.2 简要介绍斑羚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3.2 讲解斑羚的生活习性、特点3.2.1 讲解斑羚的生活习性,如食性、活动规律等。

3.2.2 讲解斑羚的特点,如体型、颜色、迁徙习性等。

3.3 分析斑羚飞渡的行为和意义3.3.1 讲解斑羚飞渡的定义和意义。

3.3.2 分析斑羚飞渡过程中涉及的生物学、生态学原理。

3.4 小组讨论3.4.1 学生分组讨论斑羚飞渡过程中涉及的问题。

3.4.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和分享。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斑羚生活习性、特点以及斑羚飞渡行为和意义的理解。

4.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问题分析、解决方案等方面。

4.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27斑羚飞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27斑羚飞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27斑羚飞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27斑羚飞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27斑羚飞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必修书《世界名著故事选》中的第27篇——《斑羚飞渡》。

本篇课文以自然界中斑羚横跨大河的故事为蓝本,描写了斑羚的生存与对抗自然界的本能。

非常适合给学生讲解自然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引导学生反思生命的可贵和珍爱自然的态度。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斑羚的基本情况。

(2)了解大自然的规律和生命的珍贵。

(3)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 能力目标:(1)阅读理解能力:学生能够阅读和理解英语原版文章。

(2)表达能力:学生能够用英语表现自己的想法和感觉。

(3)协作能力: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完成任务。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珍爱自然的意识。

(2)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的感情。

三、教学过程I. 预习环节在学习本册课前,教师可以给学生分享一段关于斑羚的视频,引导学生想一想斑羚的特点和生命力,开启学生的阅读思路。

II. 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利用图片或文字等方式,向学生介绍斑羚的基本情况,并向学生展示一幅描绘斑羚飞跃大河的图画,引导学生思考斑羚的生命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然后教师以情境化的方式,导入学生阅读文章《斑羚飞渡》。

III. 阅读教学1. 教师可以请学生对文章中生词或不理解的单词或短语进行解释和理解。

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文本的分析与讨论,学生可以讲述个人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也可以进行小组再现、角色扮演等活动,学生可以将文章中的关键词汇提取出来,比如:across the river,alert,run fast.IV. 拓展环节1. 范文欣赏在本篇文章中,作者的描写技巧细腻而生动。

教师可以请学生找出文章中作者的描写方法和技巧,向学生展示文学的魅力和感官刺激,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兴趣和爱好。

2. 情感教育教师可以请学生以此次学习的内容,探讨生命的可贵、自然的珍贵意义,引导学生展现生命的包容和尊重,以及爱护自然的态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斑羚飞渡》教案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斑羚在危难中所表现出的智慧、勇气和自我牺牲精神。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读生动形象的语言,培养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观念。

教学重点:
重点:1、理解老斑羚为了种族生存的牺牲精神,
2、体味作者深沉而强烈的思想感情。

难点:感悟动物身上折射出来的可贵精神和品质,领悟文章“珍爱生命,善待生命”的主旨。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故事导入:同学们,也许你们曾听过一个发生在西藏地区的故事。

一天清晨,一位老猎人从帐篷里出来,正准备喝一碗酥油茶时,突然看见不远处的草坡上站立着一只肥肥壮壮的藏羚羊,他眼睛一亮,转身回到帐篷拿来杈子枪,举枪瞄了起来。

奇怪的是,那只藏羚羊并没有逃走,而是用乞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冲着他前行两步,两条前腿一弯“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两行长泪也从它的眼里流出来。

老猎人虽然吃了一惊,但他并没有被藏羚羊的行为所打动,枪声响起,那只藏羚羊应声倒地,倒地后它仍是跪卧的姿势,眼里的两行泪迹也清晰的留着。

老猎人的手颤抖了,当老猎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打开藏羚羊的腹腔时,一切都真相大白了,原来在藏羚羊的肚子里静静的卧着一只小羚羊,它已经成型。

显然藏羚羊之所以弯下笨重的身子向猎人下跪,是在乞求猎人保全自己孩子的一条性命啊!同学们,动物亦是生命,动物亦有情感,这只将母爱浓缩于深深一跪的藏羚羊,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斑羚飞渡》将又一次震撼我们的心灵,使我们的灵魂低头。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故事,去感受那
悲壮而感人的场面吧。

2、斑羚简介:
斑羚介绍羚羊的一种,形状和山羊相似,雌雄都有角,四肢细长,跑得快,耐干渴,角可以入药,有清热、解毒、平肝等作用,所以常被人捕杀。

二、讲授新课:(30分钟)
1、作者介绍及体裁(1分钟)
沈石溪,1952年出生。

上海人。

著有小说《狼王梦》、《红奶羊》等。

他作品的主角大都不是人,而是与人一样生于自然、有血有肉的动物。

被冠以“中国动物小说之王”。

文章体裁:小说。

2、简要复述(2分钟)
3、细节提问(7分钟)
小组讨论汇报:(1)第一、二段写出斑羚群陷入了怎样的绝境?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后有追兵,前有悬崖。

作用:为下文的情节发展作铺垫。

)(2)第三段写老斑羚坠落山崖“好一会儿,悬崖下才传来扑通的落水声”是什么意图?(从侧面表现山之高、崖之险。

说明单靠个体力量,斑羚不可能跳到对面山崖。

作用:为下文的情节发展作铺垫。


(3)找出文中描述斑羚飞渡的词语?(配有flash图片,展示飞渡过程。

)(半大羚羊:跃跳位置(前,高)猛蹬再次起跳落获得新生
(老斑羚:勾蹿跃位置(后,低)坠落走向死亡)
(4)“山涧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又架起了一座桥,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

”为什么说那座桥是“用死亡做桥墩”?
(因为每一只获得新生的斑羚,都是以另一只的斑羚身体为跳板(牺牲为代价完成飞渡的。

)
(5)在这篇文章中,人充当的是怎样的角色?
(充当的是一个不光彩的野生动物的猎杀者的角色,是自然的侵害者和掠夺者。

) 4、综合提问(20分钟)
小组讨论汇报:
(1)镰刀头羊是这场飞渡的组织者,文中重点写了它哪些表现?
1、第4自然段:“镰刀头羊神态庄重地沿着悬崖巡视了一圈······表示自己也无能为力。

” )
2、第6自然段:“突然,镰刀头羊‘咩——咩’发出吼叫······透露出某种坚定不移地决心。


3、第8自然段:“镰刀头羊本来站在年轻斑羚那拔里······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到老年斑羚那一拔去了。


4、第16、17自然段:“只见它迈着坚定的步伐······消失在一片灿烂中。

”)
(2)请你将文中镰刀头羊发出的“三次咩叫”翻译成汉语。

1、原文: 镰刀头羊神态庄重地沿着悬崖巡视了一圈,抬头仰望雨后湛
蓝的苍穹,悲哀地咩了数声,表示自己也无能为力。

第一次“咩”:当发现斑羚们陷入绝境时,镰刀头羊悲哀地咩叫了数声,这是无能为力的表现。

2、原文:灰黑色母斑羚的身体已经笼罩在彩虹眩目的斑斓光普里,眼看就要一脚踩进深渊去,突然,镰刀头羊“咩——咩”发出吼叫。

第二次“咩”:在一头母斑羚恍惚走进彩虹的斑斓光带时,镰刀头羊发出“咩”的吼叫,招回母斑羚,同时告诉斑羚群,它已想出自救办法,并指挥迅速实施。

3、原文:镰刀头羊本来站在年轻斑羚那拨里,眼光在两拨斑羚间转了几个来回,悲怆地轻咩了一声,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到老年斑羚那一拨去了。

第三次“咩”:在老斑羚与年轻斑羚两队数量悬殊时,镰刀头羊悲怆地轻咩一声,这表示为了让更年轻的生命获救,只能牺牲正当盛年的包括自己在内的同
类了。

这叫声既是一声忧伤的叹息,也是召唤补充注定死亡队伍的命令。

)(3)请你谈谈对镰刀羚羊的印象
(富于智慧、有决断力、遇事镇定、临难从容、舍己为人、视死如归。

它是有责任感和集体观念、有着沉着镇定的坚强品格、有较强的指挥能力和威信,体现了领导和榜样作用,为种群的生存而勇于献身的领袖形象。


(4)文中几次写到彩虹,有什么作用?
1、原文:第五自然段“这时,被雨洗得一尘不染的天空突然出现一道彩虹,一头连着伤心崖,另一头飞越山涧,连着对面那座山峰,就像突然间架起了一座美丽的天桥。


第一道“彩虹”:是渲染一种神秘色彩,并推动情节发展,头羊之所以想出飞渡的办法,或许就是受了彩虹的神秘启示;
2、原文:第十一自然段“山涧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架起了一座桥,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驾设起来的桥。


第二道“彩虹”:烘托飞渡的壮美气势,渲染了飞渡的悲壮美;
3、原文:第十六自然段“弯弯的彩虹一头连着伤心崖,一头连着对岸的山峰,像一座美丽的桥。


第三道“彩虹”:情景交融,意味深长,渲染镰刀头羊自我牺牲的精神美。

)(5)本文末尾写道:“它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灿烂中。

”谈谈你的理解。

(围绕“斑羚危险的处境及在处境面前所表现出来的崇高精神来谈。


三、感悟主题(3分钟)
本文叙述了斑羚陷入绝境时求生存、自救的全过程。

热情赞颂了斑羚为了种族的生存而甘于自我牺牲的团队精神。

也警示了人们要尊重生命,善待动物,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四、拓展: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小故事(2分钟)
1、图文:有这样一个法国小姑娘—蒂皮,她出生在非洲,在丛林里长大,与大象为伴,与鸵鸟共舞;大象阿布是她的哥哥;她和鸵鸟一起去旅游。

名言:所有的动物都有它们的尊严,如果我们能得到动物的理解和喜爱,那将是我们人类的荣誉。

——金•沃尔哈特
五、教师小结:
面对种群的灭绝,这群进退维谷的斑羚为了种族的生存而甘于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它们的智慧、才能,胆识,特别是从容镇定,舍已为人的情操,可贵的整体精神,为自己、也为人类唱响了一曲悲壮的生命赞歌,放射灿烂无比的人生光彩。

同学们,我们要学习他们的精神。

动物同样有着珍贵的生命,需要我们尊重,我们英语大自然和谐相处。

六、课后作业
1、在斑羚自救的行为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写一写:(1)请你给掉下悬崖的老斑羚写几句悼词。

(2)请你给飞渡过去的小斑羚写几句你最想说的话。

(3)请你给猎人们写几句你最想说的话。

(4)从斑羚身上你学习到了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