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观的名人故事

合集下载

关于乐观向上的名人事例!!急啊!!!

关于乐观向上的名人事例!!急啊!!!

关于乐观向上的名人事例!!急

乐观向上的名人事例:
1、乔布斯:他曾在一次著名的演讲中说过“有时候,你会遇到很多失败,但重要的是,你要对失败保持乐观,让它成为一种动力,让你获得成功。

”乔布斯就是一个典型的乐观者,他因被苹果电脑公司开除而失败,但他从中获得了动力,并成功创办了NeXT公司,最终把苹果电脑公司重新带回巅峰。

2、特雷西•阿姆斯特朗:他曾说过:“不要畏惧失败,你只要坚持尝试,那么总有一天你会取得成功。

”特雷西•阿姆斯特朗从小受到家庭影响,他把失败看作是成功之前必经的一步,因此他一路乐观向上,前途无量,最终成为一位伟大的发明家,发明了多种革命性的装置,使他闻名世界。

3、史蒂夫•乔布斯:他曾说过:“你永远不知道什么是可能,直到你去尝试一次,但即使失败了,你也不会放弃,因为失败只是成功的一步。

”史蒂夫•乔布斯就是一个典型的乐观向上的人,他认为,失败只是成功之前的一个步骤,他在失败中坚持,最终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乐观的名人事例

乐观的名人事例

乐观的名人事例乐观不是人本性的东西,但应该成为人人具有的品质,应该成为人们本真的东西。

现摘编关于乐观的15个名人故事,分三期推荐,以飨读者。

◆◆◆壹中江兆民:跌倒时也要笑日本著名哲学家中江兆民,早年留学法国,学养厚重,著述译著多部,人称“东方卢梭”。

1901年,他54岁时被检出患了咽头癌,医生判断最多只能活“一年半”。

他在“只要有一口气,就一定有事可做,也可过得愉快”的信念支持下,开始最后两部著作的写作。

他最终没有活过“一年半”,但气管被割开,“枯瘦得像仙鹤一样”的他,却以超常的毅力,完成了日本学术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一年有半》《读一年有半》。

他在重病期间写的名诗《跌倒时也要笑》,也在日本不胫而走,流传至今。

跌倒也要笑,是苦中作乐的顽强精神,是不屈不挠的人生态度,具有这样的可贵品质,早晚会走出低谷,再创辉煌,即便壮志未酬,也会虽败犹荣,虽死犹生。

◆◆◆贰壹霍金:我的手指还能活动霍金是一个懂得感恩生活和乐观不屈的人。

霍金从小就拥有对自然科学的强烈兴趣,在大学时代(当时还没患病),他就意识到,肯定会有一套能够解释宇宙的万物理论,并陶醉于对其的思索之中,把之当作了自己的信仰,并具有极强的使命感。

在他21岁得知自己患上了不治之症后,他也消沉过一段时间,极度失望时他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努力去帮助一些人。

医生当时预测他最多只能活2年,但2年过后情况并不是非常糟糕。

后来,他又想到了以前曾和自己一个病房的男孩,那个男孩第二天就死去了。

他似乎明白了什么,他觉得自己还不算倒霉,不应该就这样放弃,自己17岁就考上剑桥大学,拥有异乎常人的头脑。

患病后,霍金为了家庭,为了自己的理想,果断地“站了起来”,继续了自己的研究。

他自己在个人传记中谈到,他并不认为疾病对他有多大影响,他每天都陶醉在自己的世界之中,努力不去思考自己的疾病。

同时,他又努力证明自己能够像常人那样生活。

霍金在自己的生活中,只要能做到的事情绝不麻烦别人,他很憎恨别人把自己当作残疾人。

乐观的名人例子

乐观的名人例子

乐观的名人例子
以下是一些乐观的名人例子:
- 霍金:他是一个懂得感恩生活和乐观不屈的人。

从小就对自然科学有着强烈的兴趣,在大学时代就意识到宇宙万物有一套理论可以解释,并对此有极强的使命感。

- 桑兰:着名体操运动员,被誉为中国的“跳马王”。

在1998年7月21日之前,在美国纽约的第四届友好运动会的体操赛场上,她遭遇意外事故,但一直保持着乐观的态度。

乐观的名人还有很多,如海伦·凯勒、张海迪、拿破仑等。

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都能够保持积极的态度,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克服了重重阻碍,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中国古代名人乐观的简短事例

中国古代名人乐观的简短事例

中国古代乐观的人物事例:
1、苏轼
苏轼数次被贬谪,但是仍旧豁达地面对人生,他有一首诗《薄薄酒》写道:
五更待漏靴满霜,不三伏日高睡足北窗凉。

珠襦玉柙万人相送归北邙,不如悬鹑百结独坐负朝阳。

生前富贵,死后文章,百年瞬息万世忙。

夷、齐、盗跖俱亡羊,不如眼前一醉是非忧乐两都忘。

2、卧薪尝胆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吴国,但被越国击败,阖闾也负重伤身亡。

两年后阖闾的儿子夫差率兵击败越国,越王勾践被押送到吴国做奴隶,勾践忍辱负重伺候吴王三年后,夫差才对他消除戒心并把他送回越国。

其实勾践并没有放弃复仇之心,他表面上对吴王服从,却暗中训练精兵,强政励志并等待时机反击吴国。

勾践害怕自己会因贪图眼前的安逸,消磨报仇雪耻的意志,所以他为自己安排艰苦的生活环境。

他晚上睡觉不用褥子,只铺些柴草(古时叫薪)。

勾践又在屋里挂了一只苦胆,他不时会尝尝苦胆的味道,为的就是不忘过去的耻辱。

勾践为鼓励民众就和王后与人民一起参加劳动,在越国人民的同心协力之下,越国强大起来,最后找到时机,一举灭亡了吴国。

名人乐观的简短事例100字

名人乐观的简短事例100字

名人乐观的简短事例
1.爱迪生发明电灯:爱迪生在发明电灯的过程中,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但
他始终保持乐观的态度,最终成功发明了电灯,为人类带来了光明。

2.贝多芬创作音乐:贝多芬在创作音乐的过程中,虽然听力逐渐下降,但他
依然保持着乐观的态度,创作出了许多经典的音乐作品。

3.尼克松乐观面对挫折:尼克松在政治生涯中遭遇了挫折,但他始终保持着
乐观的态度,最终重新崛起,成为了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

4.曼德拉坚韧不拔:曼德拉在长达27年的牢狱之灾中,始终保持着乐观的态
度,最终成功领导南非走向了民主和自由。

5.霍金勇敢抗击疾病:霍金在得知自己患上渐冻症后,并没有被疾病所打倒,
而是依然保持着乐观的态度,勇敢地与疾病抗争,成为了世界上最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之一。

6.丘吉尔坚韧不拔:丘吉尔在二战期间经历了许多挫折和困难,但他始终保
持着乐观的态度,最终领导英国取得了胜利。

7.马丁·路德·金坚持梦想:马丁·路德·金在追求平等和自由的过程中,遭遇了
许多困难和挫折,但他始终保持着乐观的态度,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8.居里夫人坚韧科研:居里夫人在科研过程中,遭遇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但
她始终保持着乐观的态度,最终成为了世界上著名的科学家之一。

乐观的名人事迹五篇

乐观的名人事迹五篇

乐观的名人事迹五篇桑兰,着名体操运动员,被誉为中国的“跳马王”。

今天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乐观的名人事迹,接下来随着一起来看看吧!乐观的名人事迹1苏洵是宋朝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小时候很贪玩,直到二十七岁才认识到读书很重要,从此开始发愤读书,抓紧一切时间学习。

有一年端午节,苏洵从早晨起来就扎在书房里读书。

他的妻子端了一盘粽子和一碟白糖送进了书房。

将近中午时,夫人收拾盘碟时,发现粽子已经吃完了,碟里的白糖却原封未动,而旁边砚台上竟有不少糯米粒。

原来,苏洵只顾专心读书,误把砚台当成了糖碟。

正是凭着这种认真刻苦的精神,苏洵成为了文学大家。

【感悟】从古至今,年老发奋学习的事例也比比皆是,青少年年老就不能学习了吗?当今知识爆炸的年代,现代科学文化迅猛发展,使知识的更新期大大缩短,活到老学到老是时代的要求,它要求人从幼年到垂暮都要不间断地学习,不用说人到中年,就是老年仍然需要坚持学习,否则赶不上时代的步伐。

乐观的名人事迹2那是在美国纽约,第四届友好运动会的体操赛场。

只是一次赛前训练,只是一次偶然,桑兰的一个没有做完的手翻转体动作,结束了她的体操生涯,但她依然“着名”,甚至更为“着名”。

让桑兰“着名”的,是她的精神,她的毅力,是她永远灿烂的微笑。

17岁的花季,即使受伤的花朵依然美丽。

桑兰的伤势异常严重:第五-七颈椎呈开放性、粉碎性骨折,75%错位,中枢神经严重损伤,双手和胸以下失去知觉。

美国的送护人员十分尽职:从长岛拿骚县医疗中心,到纽约市区最着名的蒙赛耐康复中心,医疗专家们拿出了的治疗方案,使用了的药品。

世人对桑兰极为关切:当地闻知此事的美国有关官员和普通百姓络绎不绝地前去探视,鲜花堆满了桑兰的病房;中国体操协会委托的监护人谢晓虹女士日夜守候,在桑兰最痛苦的时候紧握住她的手;祖国人民更倾注了无尽的亲情和关爱,十二亿份遥远的祝福飞越大洋彼岸……但表现最出色的还是桑兰:从她苏醒过来以后,她就没有流过一滴眼泪;从她重新面对公众的目光那一刻起,她的面容就永远浮现着灿烂的微笑。

坚持乐观的名人例子

坚持乐观的名人例子

坚持乐观的名人例子
1. 瞧瞧爱迪生,在发明电灯前失败了上千次啊!但他有放弃吗?没有哇!他始终保持乐观,坚信自己一定能成功,这不就给我们带来了光明嘛!
2. 苏轼一生多次被贬,那遭遇可够惨咯!可人家呢,照样过得乐呵呵的,还写出那么多绝妙的诗词,难道这还不算乐观的典范吗?
3. 贝多芬呀,耳朵都聋了,这对一个音乐家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呀!但他就像钢铁巨人一样,不向命运屈服,乐观地继续创作伟大的音乐作品,太了不起啦!
4. 海伦·凯勒,从小就看不见听不着,天哪,这得多难啊!可她却满怀
希望,以乐观的心态学习和成长,还成为了知名作家,这是多么令人钦佩啊!
5. 南非总统曼德拉,被囚禁那么多年,一般人早崩溃了吧!但他出狱后还是那么乐观积极,为国家和人民努力奋斗,真是太牛了!
6. 霍金,身体几乎不能动弹,可他的思想却在宇宙中遨游,还为我们揭示了那么多宇宙的奥秘,这种乐观的精神真的能震撼人心啊!
7. 姜子牙,到那么大年纪了还一事无成呢,但他不气馁,始终乐观等待机会,最后不还是成就了一番大事业嘛!
结论:这些名人就是我们的榜样,他们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只要坚持乐观,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实现不了的梦想!。

关于乐观的名人故事

关于乐观的名人故事

关于乐观的名人故事乐观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许多名人都以其乐观的态度和精神鼓舞了人们。

以下是关于乐观的名人故事:1. 海伦·凯勒(Helen Keller):海伦·凯勒是一位美国作家、演说家和积极主义者。

她在两岁时因一场疾病失去了视力和听力,但她并没有因此放弃。

在她的导师安妮·沙利文(Anne Sullivan)的帮助下,凯勒学会了读写,并成为首位视力和听力双重障碍的人士获得学位的人。

她的乐观精神和奋斗精神让许多人受到启发。

2. 爱迪生(Thomas Edison):爱迪生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和企业家。

他创造了许多重要的发明,包括电灯泡、电影摄影机和录音机等。

尽管他曾反复尝试数千次才成功,然而他从不灰心丧气。

他常说:“我没有失败,我只是找到了一千种不行的方法。

”这种乐观的思维使他成为成功的人物。

3. 乔治·沃尔顿(George Walton):乔治·沃尔顿是沃尔玛超市的创始人之一。

他在美国的小镇上开设了一家小店铺,并通过提供优质商品和服务使其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零售商之一。

沃尔顿一直以乐观的态度和“顾客至上”的理念来影响他的员工和业务发展。

4. 奥普拉·温弗里(Oprah Winfrey):奥普拉·温弗里是一位著名的电视主持人、演员和慈善家。

她从小境况贫困,但她并没有对自己的生活感到绝望。

相反,她通过勤劳和积极的态度走上了成功之路。

奥普拉一直倡导乐观的生活方式,并鼓励人们相信自己的潜力。

这些名人的故事展示了乐观的力量和影响。

无论面临何种挑战,坚持积极的态度将帮助我们战胜困难,实现成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乐观的名人故事成熟不是不流泪,而是含泪奔跑;成熟并非不恐惧,而是尽管恐惧,仍有所行动,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乐观的名人故事。

乐观的名人故事1:怀揣着梦想走路的人1921年,他生于布拉格北郊一个叫克拉德诺的小城。

很小的时候,他就表现出对小动物的浓厚兴趣。

那年夏天的一个黄昏,妈妈在厨房里忙着烘烤蛋糕,忽然发现3岁的他不见了。

家人全都慌了神,找遍了房子的每一个角落,都没有他的踪影。

正当准备报警时,邻居牵着他的小手回来了。

原来,趁妈妈不注意,他溜到门口玩,正好看到有人赶着一群羊走过,好奇的他忍不住跟在羊群后面走了很久。

等到牧羊人发现了这个小小的跟屁虫,想要送他回家时,他比划了半天,怎么也说不清自己住在哪儿,幸好遇到邻居,才把他带了回来。

8岁时,父亲拿回一本儿童故事书,里面带有不少动物插图。

他一看到就爱不释手,连晚上睡觉也要放到枕头下面。

后来,他拿出彩笔,也学着画画。

院子里的小蚂蚁,天上飞的小鸟,还有家里的宠物狗,都成了他笔下的主角,虽然没人教过,他却画得活灵活现。

1956年,他从布拉格美术学院的建筑和设计专业毕业,开始为许多儿童书画插图,并尝试着创作了许多卡通形象,也曾多次在各种比赛中获奖,但他感觉并不满意,一直在苦苦寻找新的灵感。

一天晚上,他外出散步,一边走一边思考问题,忽然脚下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猛然跌倒在地。

正当他拍拍身上的泥土,想要站起来时,发现自己摔倒的地方,是一个由鼹鼠打出的泥洞。

刹那间,童心未泯的他突发奇想,捡起一截树枝,在松软的泥土上画了起来。

很快,一个小鼹鼠的卡通形象诞生了,它圆头圆脑,憨厚中带有几分笨拙的样子,是那么可爱。

不久,由他亲自导演的动画短片《鼹鼠做裤子》问世了。

出乎意料的是,这只快乐幽默的小鼹鼠虽不会说话,只能用叫声表达感情,却与观众产生了深深的共鸣,它可爱的形象,不仅吸引了众多儿童的眼球,也受到成年人的追捧和青睐,一举获得戛纳国际影展最佳动画短片银狮奖。

初战告捷,让他的创作灵感如泉涌,一发而不可收拾。

从那以后,在五十多年的时间里,有关“小鼹鼠”历险的系列动画片,共摄制了大约50部,相关影片在八十多个国家放映和发行,超过500万册关于小鼹鼠的故事书籍在全世界热卖。

小鼹鼠成为家喻户晓的卡通明星,也为他赢得了世界性艺术声誉。

2011年4月,小鼹鼠经历了它生涯中一次最遥远的旅行。

美国宇航员安德鲁.菲斯特尔的妻子是捷克人,于是在“奋进号”航天飞机太空之旅中,为他带了一个小鼹鼠毛绒玩具,在太空中飞翔了两周时间,7月底,这只游历不凡的小鼹鼠回到捷克。

他就是著名的捷克艺术家兹德涅克.米勒,他坦言因为有小鼹鼠的陪伴,他的一生都很快乐。

有人说,米勒的成功应该感谢当年的摔跤,如果不是那次偶然,他不会产生创作灵感,更不会成为世界知名的大师级人物。

对此,米勒微笑着回答:“我之所以会在摔跤时产生灵感,因为我是一个随时都怀揣着梦想走路的人。

”别以为像兹德涅克.米勒那样摔上一跤,就能捡到一个大馅饼。

因为命运最青睐的,是时刻做好准备并且能够果断抓住机会的人。

否则,哪怕你摔跤摔到骨头散架,结果只能是三个字:白折腾。

乐观的名人故事2:“疯女子”张平宜与麻风村在台湾,她是获得过大奖但不按常理出牌的“奇怪的记者”,而在麻风村,为了麻风病人子女的教育问题,她“像疯子一样作战”了十年。

每个人的人生,都会直面厚重艰难的课题。

是逃避,还是用力在生命的轨迹里添上厚重的一笔?台湾女记者张平宜选择了后者。

张平宜曾是台湾新闻界最出色的记者之一,12年职业生涯中,以作品《台湾艾滋病防治经验》、《终战五十年省思日本三大反人道罪行》先后获得台湾地区新闻界最大的奖项“吴舜文新闻奖”和“行政院新闻局金鼎奖”。

另—个世界1999年夏天之前,张平宜尚未意识到麻风村会与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紧密联系。

当时,她是台湾《中国时报》的资深记者,工作稳定,家中有一栋4层楼的依山别墅,并配备佣人,开跑车,爱时髦,生活无忧。

像一些同龄女性一样,随着小儿子的降生,她打算辞职当专职家庭主妇。

在辞职前,她安排了最后一次采访任务——跟着国际救援组织到云南、四川一带的麻风村考察,当时她来到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一个叫大营盘的小村庄。

从1959年开始,因为麻风病的蔓延,当地政府在大营盘建立了麻风康复村,对麻风病人实行隔离集中的治疗,张平宜到来的时候,这里已经遭受麻风病侵蚀半个多世纪。

第一次从台湾深入到大陆偏远底层的农村,穷山恶水,生活条件极其恶劣。

封闭隔绝的破败景象让她震惊。

这些村子极为偏僻,利用自然地形与世隔绝,仍停滞在无水无电、刀耕火种的原始社会。

无家可归的老残病人遭疾病侵袭,有人眼瞎、鼻残、五官严重扭曲变形,有人缺手断脚,只能在地上匍匐爬行,包伤口的布烂了,苍蝇在周围围绕,走过的地方都是血痕。

“那里的孩子,他们没有一个穿着像样的衣服,很多人光着身子,身上脏得只能看到两颗眼珠子,眼神空洞,”初到大营盘时,张平宜很疑惑为什么这个地方的孩子脸上都长满了一颗颗的痣?直到她走近一看才知道——“天啊!那不是痣,而是一只只苍蝇停在孩子们的脸上。

”他们是麻风病人的子女,生在麻风村、长在麻风村,除了集体户口外,他们没有自己的身份。

麻风病人尚有身份和补助,他们的子女却一无所有,麻风病人的第二代、第三代不仅是文盲,更是所谓的“幽灵人口”,背负着麻风病人的宿命,他们走不出麻风村。

没办法读书,个别人只好隐瞒身份到外地去上学。

麻风病人没有被安排在疗养院集中治疗,生活在最原始的山村中与世隔绝。

麻风村民只能近亲通婚,一生再生,小孩也没机会受教育。

出生,成长、成婚,又有新的孩子源源不绝地出生,一条看不见的线似乎圈着这些被命运诅咒却无辜的脸。

张平宜是个爱哭的人,但她认为自己并非是一个没有见过世面的弱女子,多年从事的记者职业早已让她给自己披上防护衣,但是她哭了。

最初她的想法很简单,只打算尽一个记者的职责,将看见的事情传播出去。

但是,如今回头看,一转身的工夫,她的命运与麻风村已经紧密相连了十年之久。

“我是一个母亲,看到麻风村里的那些孩子,我做不到转头离去。

”张平宜如是说。

作为第一个进去大营盘的台湾记者,张平宜担心,以后还会有记者再进去吗?如果自己狠心离去,大营盘那些孩子的情况还要多少年才会被披露出来?一般人不会有心情去关心并走进麻风村,也不可能会有人跑去关注这群隐藏在社会最底层的人。

因为那一张张无辜的小脸蛋,张平宜心里很清楚,如果麻风村子女的救援教育不开始,他们将永无受教育的机会,一辈子都无法走出被人歧视的麻风村。

经过十年的努力,张平宜已经在大营盘建立国内麻风村第一所正规学校,2005年凉山地区的麻风村告别“幽灵村”的历史,在完成一轮户口普查后,大营盘成为正式的行政村。

2005年大营盘小学毕业典礼,张平宜邀请了两岸媒体去采访,台湾和大陆都去了好几家媒体,“‘啪’,把这件事情一报出来,大营盘的户口普查工作就展开了”,张平宜形容当时的媒体效应。

媒体的关注,使当地政府将更多关爱的眼光投向麻风村。

2007年国家投入扶贫资金在当地修路、引水、建房屋,给村民增加补助,并建学生餐厅,盖中学校舍等。

3月中旬,张平宜再次回到麻风村,她每次回去一般会呆上一个月左右。

像疯子—样作战最初的开天辟地是艰难的,因为民间社会的歧视,以及长期的隔离政策和落后的经济措施,导致大营盘与地方社会结构的断裂,麻风村成了一个“刻意被遗忘的黑暗角落”。

凉山大营盘村对她这位来自台北的都会女子来说,真是一个化外之地。

但最让她感到心力交瘁的不是环境的恶劣,而是和当地官员的斡旋,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封闭社会里,当地官员们认为她大老远地从台湾来到四川凉山,一天到晚在麻风村帮助别人,铁定是为了要投资获利,要不然就是来这儿搞特务工作。

“张小姐很难缠的”,张平宜说当地官员这样评价自己,她甚至被称做“台湾来的女特务”,虽是玩笑之说,但天外来客的尴尬,没少让张平宜吃苦头。

“用他们的想法就会这样解读,因为他们完全不懂得什么叫人道救援,也不懂得人道关怀。

他们不能理解的是,你张平宜又没有名、又没有利,还拿钱出来,难道这个女人疯了吗?”她刚到的那几年,由于汉族和彝族的文化差异和冲击,张平宜和官员更是经常起冲突,推展工作处处碰壁。

她无法和那些刁难她的官员谈所谓的人道关怀,所谓的生命价值,相处过程中却不乏斗智斗勇之处。

为了申请学校用地、经费,最初张平宜对当地政府寄予了很大希望。

2006年时,张平宜说自己已经发誓再也不跟官员打交道了。

“我咬着牙做就是了,我不想跟他们再去争什么。

我们把自己封闭在麻风村里,在自己的学校里,带着孩子成长,孩子们没吃、没穿,我们就自己去找,不再指望当地官员。

”“像疯子一样在前方作战”,张平宜这样形容自己在大营盘的经历,“如果我是个男人,早就被赶走了。

人家以为你去行善,结果我们要跟他们作战。

但我们争的是当地人的利益,结果是选择了跟孩子们一起走这条路,一走就十年。

我知道我一放手他们就会回到原点。

我觉得这是最笨的方法,可也是最实在的方法。

我有时候想想,真没想到我的人生竟然会转去那做这个事。

”“我必须承认,如果不是当年征战新闻战场的惯病,你一个人无论如何都得把选题做回来,我就不可能这样做。

”张平宜说,但她还是慢慢学会了更有耐心,留心观察当地的文化,请教当地学者,从学者们对彝族麻风村的田野调查中,考察了疾病之于村落的生活影响,才渐渐地抓住了对凉山的感觉。

现在,大营盘小学已经逐步成为一个成熟的教学点,老师人数已经有12个,学生30人。

中国有800多个麻风村,光云南就有200多个。

之所以选择在大营盘这个地方奋斗,张平宜说,是因为我想在这里做一个样板,让后来者比照。

张平宜的新书《台湾娘子上凉山》在台湾出版,她说希望通过这本记录了自己十年凉山经历的书,帮助孩子们把大营盘中学建立起来,“这也许是我最后一次替他们这样的发声请求”,她说的是跟当地政府的“最后一搏”。

为了建立大营盘中学,她甚至给温家宝写过信,向凉山政府申请30亩地盖学校用。

后来,在政府主导下,大营盘中学虽然已经建立起来了,但仍未有老师到位,“出这本书真的很希望能够帮孩子们把中学建立起来”。

为了募集资金,张平宜在台湾成立了“希望之翼协会”,不定期向社会募捐。

目前,在学校的运营上,协会尚能解决资金问题。

但如果需要大笔费用,协会会跟其他一些基金会合作,或者向台湾企业家筹集。

一个奇怪的记者她的朋友评价她是个疯狂而执著的女人,她则说自己是个脾气很大的人,以前在报社工作时,她就是一个非常奇怪的记者。

很多记者喜欢跑比较抢版面的“立法院”政治或财经新闻线,对社会边缘的题目根本不感兴趣。

但张平宜从入行开始就在做社会关怀的议题。

“这样的议题很少有编辑会感兴趣,因为没有卖点,但好在我文笔还可以。

张平宜在报社是一个没有专属版面的记者,她的文章可以放在任何一个版面,可又不隶属于哪一个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