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内容与内容解析

本节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A版必修5第三章《不等式》中3.3.2《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的第一课时. 主要内容是线性规划的相关概念和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的解法.

线性规划是运筹学中研究较早、发展较快、应用广泛、方法较成熟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辅助人们进行科学管理的一种数学方法,广泛地应用于军事作战、经济分析、经营管理和工程技术等方面.简单的线性规划指的是目标函数含两个自变量的线性规划,其最优解可以用数形结合方法求出。简单的线性规划关心的是两类问题:一是在人力、物力、资金等资源一定的条件下,如何使用它们来完成最多的任务;二是给定一项任务,如何合理规划,能以最少的人力、物力、资金等资源来完成. 教科书利用生产安排的具体实例,介绍了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引出线性规划等概念,最后举例说明了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在饮食营养搭配中的应用.

本节内容蕴含了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突出体现了优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和化归思想.

本节教学重点: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寻求有实际背景的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解.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约束条件、目标函数、可行解、可行域、最优解等基本概念.

2. 会用图解法求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

3.培养学生观察、联想、作图和理解实际问题的能力,渗透化归、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4.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解析

1. 了解线性规划模型的特征:一组决策变量(,)

x y表示一个方案;约束条件是一次不等式组;目标函数是线性的,求目标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熟悉线性

约束条件(不等式组)的几何表征是平面区域(可行域).体会可行域与可行解、可行域与最优解、可行解与最优解的关系.

2.使学生学会从实际优化问题中抽象、识别出线性规划模型.能理解目标函数的几何表征(一组平行直线).能依据目标函数的几何意义,运用数形结合方法求出最优解和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大(小)值,其基本步骤为画、移、求、答.

3.教学中不但要教教材,还要教教材中的蕴含的方法.在探究如何求目标函

数的最值时,通过以下几方面让学生领悟数形结合思想、化归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1)不定方程的解与平面内点的坐标的结合,进而产生了直线的方程.(2)线性目标函数解析式与直线的斜截式方程的结合.(3)线性目标函数的函数值与直线

的纵截距的结合.(4)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与可行域的结合.(5)线性目标

函数在线性约束条件下的最值与直线过可行域内的点时纵截距的最值的结合.这样就能使学生对数形结合思想的理解更透彻,为以后解析几何的学习和研究奠定基础, 使学生从更深层次理解“以形助数”的作用以及具体方法.

4. 在线性规划问题的探究过程中,使学生经历观察、分析、操作、归纳、概括的认知过程,培养解决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本节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以下疑虑和困难:

(1)将实际问题抽象成线性规划问题;

(2)用图解法解线性规划问题中,为什么要将求目标函数最值问题转化为经过可行域的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的最值问题?如何想到要这样转化?

(3)数形结合思想的深入理解.

为此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设探究情境,并作合理适度的引导,通过学生的积极主动思考,运用由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借助于讨论、动手画图等形式进行深入探究.教师的引导是至关重要的,要做到既能给学生启示又能发展学生思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获取直接经验.

教学难点:用图解法求最优解的探索过程;数形结合思想的理解.

教学关键:指导学生紧紧抓住化归、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找到目标函数与直线方程的关系

四、教法分析

新课程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课堂中应注重创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和谐氛围,通过学生动手实践、动脑思考等方法探究数学知识获取直接经验,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等.

本节课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载体,采用启发、引导、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1)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2)提供“观察、探索、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有效地调动学生思维,使学生在开放的活动中获取直接经验.

(3)在教学中体现“重过程、重情感、重生活”的理念;

(4)让学生经历“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的过程.

五、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根据本节课教材内容的特点,为了更直观、形象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信息技术工具,以“几何画板”软件为平台,将目标函数与直线方程进行转化,通过直线的平行移动的演示,观察纵坐标的变化,求出目标函数的最值.让学生学会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建立起代数问题和几何问题间的密切联系.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组织学生做选盒子的游戏活动.

在下图的方格中,每列(x)与每行(y)的交汇处都放有一个盒子,每次你只能选其中的一个盒子,每个盒子对应一个分值,即为你的得分,而且该分值与盒子所在的行数和列数有关,且每次的关系式在变化,你会选哪个盒子?

例如: 第一次:分值=x y

+ (即: 列数+行数)

第二次:分值=2

- (即: 行数-列数×2)

y x

师生活动:教师组织学生做选盒子得分的游戏,学生用“运算—比较”的方法容易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之后,给出图3,让学生在图中找目标函数2b x y =+的最大值,学生沿用上面计算的方法显然很复杂,于是学生的思维产生“结点”.引出课题,提出何为线性(即为一次的)?怎么规划(即求函数的最值)?是本节课的研究重点.

【设计意图】数学是现实世界的反映.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从兴趣解决→稍有困难→有较大困难,使学生产生急于解决问题的内驱力,同时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能力.

(二)独思共议,引导探究方法

x y 0 1 2 3 4 5 1 2 4 3 y 0 1 2 3 4 5 x 1 2 4 3

图1 图2 x

1 4

5 2 3 7 9 10 11 8 1

2

O 图3

引导学生由特殊到一般分析目标函数的函数值.

问题1:当6

b=时,求x,y的值.

师生活动:学生通过计算找到三个点的坐标,并观察出三点共线,求出直线方程26

y x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6

b=所对应的直线的纵截距.

【设计意图】通过特殊问题,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实质:求x,y的值即求不定方程的解.数形结合,将求变量x,y转化成求点的坐标(,)

x y.观察6

b=时三个盒子所在点的位置关系及直线的方程,使学生体会b值就是直线的纵截距.

问题2.在图3中,求2

b x y

=+的最大值.

师生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分组讨论,求b的最大值.

通过之前教师的引导及学生对上一节“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的学习,对学生的讨论结果有两种预案:

预案1:学生通过由特殊到一般的分析,将目标函数2

b x y

=+转化成2

y x b

=-+,x,y在取得每个可行解时,b的取值就是直线2

y x b

=-+过(,)

x y这个点时的纵截距,而所有这些直线都是平行的,因此只需平移直线看纵截距的最大值即可.

预案2:根据上一节“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的知识,学生认为b取最大值时x、y的取值一定在直线26

y x

=-+的右上方的位置,为此就依次在这些位置上画平行于26

y x

=-+的直线,只要上面有点就不停的画,直至最后一点.

师生活动:学生展示讨论结果,教师借助几何画板作演示、分析,渗透转化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并对学生的结论作出总结,先作直线2

y x

=-,再作平移,观察直线的纵截距.

【设计意图】由特殊到一般,利用数形结合,寻求解题思路.

(三)变式思考,深化探究思路

1.将目标函数变成34

b x y

=+,求b的最大值.

师生活动:通过学生将34

b x y

=+化成

3

44

b

y x

=-+的形式,做直线

3

4

y x

=-

并进行平移,观察纵截距的最大值的回答过程,教师强调解题步骤:画、作、移、求.

【设计意图】规范方法并检验学生对方法的理解程度,使学生感受由直线斜率的变化引起使b 取最大值的过程中点的变化.

2.将目标函数变成34b x y =-,求b 的最大值.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比较此题和上题的区别,学生发现平移直线时若按上题的方法找纵截距的最大值便会出现问题,通过思考、讨论,找到本题需取截距最小的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目标函数的不同变式,让学生熟悉求最值的方法,尤其是直线中纵截距的符号为负的情况.借助“几何画板”集中呈现目标函数的图形变化,提高课堂效率,建立精准的数形联系.

(四)规范格式,应用探究成果

1.例1:(习题3.3A 组第3题)电视台应某企业之约播放两套连续剧,其中,连续剧甲每次播放时间为80min ,其中广告时间为1min ,收视观众为60万;连续剧乙每次播放时间为40min ,广告时间为1min ,收视观众为20万.已知此企业与电视台达成协议,要求电视台每周至少播放6min 广告,而电视台每周只能为该企业提供不多于320min 的节目时间.如果你是电视台的制片人,电视台每周应播映两套连续剧各多少次,才能获得最高的收视率?

解:设甲播放x 次,乙播放y 次,收视观众z 万人次

则6020z x y =+.

8040320,6,0,0.

x y x y x y +≥??+≤??≥??≥? 用如下步骤求z 的最大值:

(1)画出可行域;

(2)作出直线0l :3y x =-(3)平移0l 至点A 处纵截距最大,即z 最大;

(4)解方程组:80403206x y x y +=??+=? 得24x y =??=?,因此max 200z =.

答:甲播放2次,乙播放4次,收视观众最多为200万人次.

师生活动:教师引领学生理解题意,让学生继续领会用表格形式描述数据的直观性.让学生独立建立线性规划的数学模型,并正确设出变量,找好目标函数及约束条件后自行完成此题.通过学生板演,教师规范写法,然后借助解题的过程介绍线性目标函数、线性约束条件、可行解、可行域、最优解及线性规划的数学概念.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感兴趣的例子激发学习动机,通过一道完整的简单线性规划问题,让学生掌握解决简单线性规划问题的基本步骤,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同时进一步加深对图解法的认识.

2.反思例1解题过程,深入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纵观解题过程,体会在解题中“数”与“形”是怎样结合的,并加以总结.

代数

几何 线性目标函数6020z x y =+

直线320z y x =-+ 线性目标函数的函数值 直线的纵截距

线性约束条件(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可行域 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值

直线的纵截距的最

值 【设计意图】通过反思总结,加强对“数形结合”数学思想的认识,形成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

3.例2:(课本例2)营养学家指出,成人良好的日常饮食应该至少提供0.075kg 的碳水化合物,0.06kg 的蛋白质,0.06kg 的脂肪.1kg 食物A 含有0.105kg 的碳水化合物,0.07kg 的蛋白质,0.14kg 的脂肪,花费28元; 1kg 食物B 含有0.105kg 的碳水化合物,0.14kg 的蛋白质,0.07kg 的脂肪,花费21元.为了满足饮食要求,同时使花费最低,需要同时食用食物A 和食物B 各多少kg?

转化 图4

师生活动:学生独自完成此题,由一位同学生展示自己的解题过程和结果.规范解题步骤和格式.

解:设每天食用x kg 食物A ,y kg 食物B

0.1050.1050.075,0.070.140.06,0.140.070.06,0,0.x y x y x y x y +≥??+≥??+≥??≥?≥??① 目标函数为2821z x y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①等价于775,7146,1476,0,0.

x y x y x y x y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图5),即可行域. 考虑2821z x y =+,将它变形为4321

z y x =-+. 这里4321z y x =-+是斜率为43-,随z 变化的一组平行直线,21

z 是直线在y 轴上的截距,当21

z 取最小值时,z 的值最小.当然直线要与可行域相交,即在满足约束条件时目标函数2821z x y =+取得最小值.

由图5可见,当直线2821z x y =+经过可行域上的点M 时,截距

21

z 最小,即z 最小. 解方程组775,147 6.

x y x y +=??+=? 得M 的坐标为17x =,47y =. 所以282116z x y =+=.

答:每天食用食物A 为17kg ,食物B 为47

kg ,能够满足日常饮食要求,又使花费最低,最低成本为16元.

【设计意图】通过此题检测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准确作图的能力.

4.反思例2的求解过程.教师通过巡视发现错解的学生,帮助学生找到错误的原因.并提出问题:有时若由于不可避免的误差带来错解,你如何解决?

师生活动:由教师帮助学生分析错解的原因,并提出问题.学生意识到可以把所有可能的解都求出来,进行比较即可.

【设计意图】通过反思及寻求问题答案,让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归纳梳理,体会探究价值

由学生和教师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

师生活动:先由学生总结学习的内容,教师作补充说明,尤其是本节课是如何经历的知识探究过程,如何运用化归与数形结合思想得到方法,以及如何通过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再有教师介绍数学是有用的,通过本节课看到了时间如何合理分配收获最大的问题,如何使消费最少保证饮食健康的问题,还有很多实际应用由学生自己查资料作为拓展作业.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培养学生数学交流和表达的能力,养成及时总结的良好习惯,并将所学知识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

(六)目标检测题

1.在线性约束条件

5315

1

53

x y

y x

x y

+≤

?

?

≤+

?

?-≤

?

下,求①目标函数35

z x y

=+的最大值和最

小值;②目标函数310

z x y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某工厂用A、B两种配件生产甲、乙两种产品,每生产一件甲产品使用4个A配件耗时1h,每生产一件乙产品使用4个B配件耗时2h,该厂每天最多可从配件厂获得16个A配件和12个B配件,按每天工作8h计算,该厂所有可能的日生产安排是多少?

【设计意图】检测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节课重点知识的掌握情况,检查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作业的设置是为了教会学生怎样利用资料进行数学学习,同时让学生了解网络是自主学习和拓展知识面的一个重要平台,这是本节内容的一个提高与拓展.

bpmf教案(第一课时)

bpmf教案(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3、bpmf。 教材分析: 本课包括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四个声母bpmf,每个声母配有一幅图。第二部分是拼音练习,包括三项内容:一是以音节bɑ为例,借助图画教学拼音方法;二是声母b和带调韵母ɑ的拼音;三是bpmf和ɑoiu相拼的拼音练习。第三部分是bpmf的书写格式及笔顺。第四部分是读词认字,配有图画。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本课设计根据一年级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在安排上充分体现了玩中学,在游戏中学的设计思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1、学会bpmf4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会声母b和单韵母ɑ拼成音节的方法。 3、学会带调拼读音节及bpmf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4、认识3个生字,正确读词。感受家庭生活的幸福。 教学重点: 1、bpmf的发音方法。 2、在四线格里正确书写bpmf。 3、音节的拼读方法。 教学难点: 1、区别bp两个声母的认读和书写。 2、声母和韵母的拼读。 教具准备: 课件、拼音大转盘、奖品:小博士帽。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bpmf4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在四线格里正确书写。 2、通过观察课件中的插图,帮助学生记忆声母的音、形。 3、养成良好的坐姿和写姿。 教学重点: 1、bpmf的发音方法。 2、在四线格里正确书写bpmf。 教学难点:区别bp两个声母的认读和书写。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拍手念儿歌”。(上节课学的儿歌:牙齿对齐:iii;嘴巴突突:uuu;口吹哨子:üüü。加拍手伴奏。) 〔轻松、愉快的拍手念儿歌,既复习了旧知识,同时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以下给bpmf编顺口溜做好铺垫。〕 二、学习新内容。 (一)学习声母b。 1、出示课件——文中的第一幅插图。图上的小女孩在干什么? 2、出示声母卡片b,告诉学生广“播”的“播”和我们今天要学的“b” 发音是一样的,不过它是声母,发音的时候要读得轻些、短些。 3、老师示范发音,学生观察、模仿、体会发音要领。 4、个别读,师正音。 5、启发记忆字形:b像图上的什么东西?在我们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像b的样子? 6、老师根据第一幅图,为声母b编了一句顺口溜“小姐姐听广播,右下半圆b,b,b。大家一起读一读。” (一)学习声母pmf。 1、出示课件——文中剩下的三幅图。每幅图上画了谁?他们在干什么?

dtnl教学设计之一

《dtnl》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的 1。学会d t n l四个声母,要求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 2。能用声母d t n l和单韵母a e i u ü拼音,初步指导学生练习直呼音节。 3。练习看图读用拼音写成的短句。 教学重点 1。学会dtnl四个声母,掌握字母的音、形、书写。 2。练习d t nl与a e i u ü拼音,指导学生练习直呼音节。 教学难点 1。d t n l与a e i u ü相拼时所读音的准确性2。直呼音节的训练 教学准备 1。本课的字母挂图或幻灯片 2。拼音音节卡片(自制)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师谈话:我们已经学会了单韵母和声母b p m f,还学习了声母与韵母相拼的方法,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新的声母。 (教师板书课题d t n l,并读出字母的音) 一、学习声母d (一)出示图1学习d的音 问:1。图上画的马在做什么? 2。马跑时马蹄会发出什么声音? 讲:马跑时会发出“de de de”的声音,这个音读得轻短些就是d的读音。这个字母的本音很轻,几乎听不到,要读得响亮一些就需要“e”来帮助,成了d的呼读音。 板书:d—e 教师范读:d d—e 学生学读:d d—e (二)观察图画学习d的形

问:字母d与图中的什么地方很像? (马跑后的蹄印与字母d相像) 教儿歌:大马跑步ddd。 与b进行区别 教儿歌:正6 b,反6 d,大马跑步d d d (三)指导书写 讲:d的笔顺是,先在中格写“c”,然后从上格一线下边一点起笔写“|”,与半圆合为d 学生学写d 1—2个 二、学习声母t (一)学习t的音 讲:t发音时,用舌尖抵住上牙床,猛一发音。t的本音几乎听不到,大声读就成了呼读音。 板书:t—e 教师范读:t t—e 学生学读:t t—e (二)学习t的形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文章主旨】 这篇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通过读文,让学生感受周恩来的爱国情怀以及他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激发学生爱国热情的同时,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认识并理解“帝国主义列强、租界、得意扬扬、惩处、巡警、衣衫褴褛、铿锵有力、灯红酒绿、热闹非凡、”等词语,并通过结合上下文、资料引入以及想像画面等方法理解词语,并使学生能够准确、通顺地朗读课文 2.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圈点勾画”等,为文章做批注的方法,并渗透边读边思考,边读边想像画面的意识 3.整体解读文本,抓“中华不振”提领全篇,并通过合理想像画面、补充资料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中华不振”的含义,并有感情朗读课文 【难点重点】 重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认读生字词 (一)、展示图片导入新课 1、2009年的国庆,是我们祖国60年华诞在迎国庆的阅兵仪式中,在那万民同庆,举国欢腾中你感受到什么?VCR出示60周年国庆的盛大场面 2、如今的中国国富民强,使得我们骄傲自豪那百年之前的中国是什么样的?VCR出示百年前的中国人民的苦难生活 (二)揭示课题、产生质疑 1、百年之前的中国落后,受帝国主义的欺凌,中国的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处在生死挣扎的边缘在那样的背景下,一个12岁的少年发出这样的呼声 (出示课题)(齐读)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知道的? 2、为什么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呢?又是谁说的呢?带着这些问题,打开书第25课,自由读书,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设计意图】: 利用两幅鲜明对比的画面冲击学生的心里,从而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初次感受课文 (一)、通读课文 1、读了课文,你们一定知道是谁立下了这个志向,又是因为什么原因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你用一个词语就说明了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师板书:中华不振) 2、正因为“中华不振”,所以周恩来才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课文中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不振”呢?请你们再次读书,同时拿去笔在书上轻轻地画,凡是能表现中华不振的地方都可以留下你思考的痕迹 3、课文又读了一遍,谁来读读你画的句子从课文哪些地方你感受到了“中华不振”?

汉语拼音bpmf的教学设计

汉语拼音b p m f 的教学设计 河池师德八班杨艳梅 一、教学目标 1.学习b p m f四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会声母b和单韵母a拼成音节的方法; 3.学会带调拼读音节。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读准声母b p m f的音,练习带调拼读音节,掌握带调拼读音节。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读、齐读6个单韵母; 2.小组读带调韵母。 二、指导学习声母 1.指导看图 (l)(出示幅)图上画了什么?(一个小女孩在听广播;一个小男孩在泼水;摸瞎子;工艺品佛像) (2)问:你还发现了什么? 2.师指导b p m f的读音 把“播”读得轻一些,短一些,就是b的发音。(出示b的卡片)先听老师读b,注意:声母应读得轻短些,跟读,齐读,指名读。

示范p的音,发p音时双唇闭拢,然后突然双唇放开送气。 学顺口溜:两扇小门m-m-m。 范读f音,指导发音方法:上牙放在下唇上,突然放开送气。学习顺口溜:伞柄朝上f一f一f。 3.指导正确书写 (1)观察四线格上的p m f b的形:它们各占什么格? (2)师指导书写:b占中格和上格,先写竖,从上格的中间起笔,在中格里挨着竖写右半圆。P一共两笔,占中格和下格,中格占满,竖写到下格的一半处。m的笔顺:m共三笔,占中格,要占满。f共2笔,占中格和上格,但不顶上格。 (3)学生摹写一次,在本上练习写三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抽读声母b p m f; 2.读这四个声母时要注意什么?(读得轻短些) 3.指读、齐读单韵母和四声。 二、指导拼读音节 1.启发谈话:今天开始我们要学习音节,音节大多由声母和韵母作朋友组成 2.(出示图片)女孩推着什么字母?把声母b和单韵母a拼起来,他们俩一碰,拼出什么? 3.示范拼读ba;

《荷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荷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荷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的紧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因此,阅读教学的整体构架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核心,以指导读书活动为“经”,以字词句的训练为“纬”;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必须坚持“重感悟、重积累、重运用”。《荷花》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力图落实和体现上述教学理念。 【设计特色】 以“读”为经,以“练”为纬,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设境激趣,触发语感 创设语境。学生齐读课题后,教师问:“哪些同学看过荷花?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看过的荷花。”(亭亭玉立的荷花、婀娜多姿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花……) 教师引入:“这样的荷花,同学们还想看吗?请大家边看边想,你看到了什么。看的时候,同桌之间可以交头接耳、指指点点。”随后用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并伴随播放背景音乐。教师作随机点评,并相机教学部分生字新词。 二、充分诵读,激活语感 在读中揣摩思路。学生交流后,教师引入:“同学们是这样看荷

花的,作者又是怎样看荷花的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是怎样看荷花的,你是从哪儿体会到这一点的。”学生读完全文后?淌ψ橹??嘟涣鳌#ɡ?纾鹤髡咂炔患按?乜春苫ā⒆髡呓蚪蛴形兜乜春苫ā???br> 在读中整体感知。当学生体会到作者是这样看荷花时,教师要趁势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是从哪段课文中体会到这一点的。然后组织学生反复诵读相应的段落。课文第2段可组织学生进行发散性诵读,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不同的感受和情味;课文第3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竞赛性诵读,鼓励学生一个比一个读得好;课文第4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示范性诵读,以优生的朗读为样板,鼓励学生向优生学习朗读。在学生的诵读过程中,教师随机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闻到清香——观察形状——欣赏姿势——想象情景——回到现实)进行整体感知。 三、潜心品读,领悟语感 在读中有所感悟。在学生充分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教师引入:“作者是这样看荷花的,作者又是怎样写荷花的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2段课文。边读边想,你觉得这段话中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体会。”学生自读课文,潜心品读美的语言。随后组织汇报交流。对学生的交流,教师做两个层次上的把握:一是面上的层次。对多数的语句,只要学生有所感悟且言之有理,均予肯定,但不作充分展开,把主要精力花在读好、读美这些语句上面;二是点上的层次。对极少数重点语句,教师要视学生的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bpmf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b p m f 》教学设计“语文一旦与生活相联系,马上就能生动活泼起来”。在本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文本中知识、言语、情感等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的契合点,把文本嫁接于丰富多彩、兴味盎然的生活之树上,对现有的文本进行“活化”处理,就能使学生在喜闻乐见中学习拼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b p m f 》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教学目标】 1.学会声母 b p m f ,能够读准音,认清形,并能正确书写。 2.认识音节,学习“两拼法”,能准确拼读 b p m f 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教学重点 1.教读、教写 b p m f 2.学习拼读音节。 3.教学带调拼读。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挂图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激发情趣、谈话导入 我们已经认识了韵母家族的6个朋友(出示a o e i u u)

一起读读,你们读得真准,能不能按字母顺序摆一摆,再按顺序读一读。你们记得真清楚。这节课我们一起到拼音王国里再认识四个声母家族的朋友,你们愿意吗? [设计意图]用拟人化的口气叙述旧知,导入新课,引导学生一起到拼音王国里再认识四个声母家族的朋友,充满生活情趣。 二、创设情景、学习“ b p ”音形 (一)导入新课指导儿童看“情境图”,通过谈话引出有关声母。师问:爸爸带着一个小朋友去看什么呀?(看大佛)对,这就是“大佛”的“ f ”,相机出示卡片“ f ”指着图上的山坡部位,问,他们看大佛,要先爬一段什么呢?(山坡)这就是“山坡”的“ p”,出示卡片“ p”,这个小朋友看到大佛很好奇,就想用手去(摸),这就是“用手去摸”的 “m”,出示卡片“ m”。这个时候旁边的大喇叭正在广播:“大佛是文物,我们要爱护文物,不要用手去摸!”这就是“广播”的“ b”,出示卡片“ b”。 [设计意图]练习生活亲情导入,使语文课堂充满的生活味儿。这样的设计,可以使小学生学得亲切自然。 (二)教学发音:教学声母“ b”: 1.看图说话引出b。 图上画着谁?他在干什么? b 这个音就是把“广播”的“播”读得又轻又短。 2.教学 b 的发音,认清字形。

bpmf教学设计

汉语拼音《bpmf》的教学要让同学们学会bpmf4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在四线格里正确书写。 汉语拼音《bpmf》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bpmf4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会声母b和单韵母ɑ拼成音节的方法。 3、学会带调拼读音节及bpmf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4、认识两个生字,正确读词。感受家庭生活的幸福。 教学重点: 1、bpmf的发音方法。 2、在四线格里正确书写bpmf。 3、音节的拼读方法。 教学难点: 1、区别bp两个声母的认读和书写。 2、声母和韵母的拼读。 教具准备:课件、拼音大转盘、奖品:奖励贴。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bpmf4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在四线格里正确书写。 2、通过观察课件中的插图,帮助学生记忆声母的音、形。 3、 养成良好的坐姿和写姿。

教学重点: 1、bpmf的发音方法。 2、在四线格里正确书写bpmf。 教学难点:区别b p两个声母的认读和书写。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拍手念儿歌”。(上节课学的儿歌:牙齿对齐:iii;嘴巴突突: uuu;口吹哨子:üüü。加拍手伴奏。) 〔轻松、愉快的拍手念儿歌,既复习了旧知识,同时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下面给bpmf编顺口溜做好铺垫。〕 二、学习新内容。 (一)学习声母b。 1、出示课件——文中的第一幅插图。图上的小女孩在干什么? 2、出示声母卡片b,告诉学生广“播”的“播”和我们今天要学的“b”发音是一样的,不过它是声母,发音的时候要读得轻些、短些。 3、老师示范发音,学生观察、模仿、体会发音要领。 4、个别读,师正音。 5、启发记忆:b像图上的什么东西?在我们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像b的样子? 6、老师根据第一幅图,为声母b编了一句顺口溜“姐姐听广播,

一年级拼音dtnl教案

一年级拼音dtnl教案 编写者 第教时 教学内容《dtnl》 设计 理念 注重了学习方式的变革。能够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和身心发展需求出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以参与求体验,以合作求创新,以探究求发展。在声母音形教学上,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间尝试学、互相教学、讨论研究学,学生主体地位凸现,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在深知学情的基础上,打破了以往拼音教学单一的呈现方式,及各个字母按音形义讲解,采取了集中训练,减少头绪,加强综合的教学思路。一些弹性要求和交流展示拓宽了学生思维和活动空间,使学生的创造力在教师的感召下得以彰显。 拼音教学生活化、情境化。以游戏和活动为主线,让全体学生积极动口、动脑、动手,多种感官协同参与。 课时 教学

目标 学会dtnl四个声母,读准音,记清形,正确书写。 学会dtnl与单韵母拼读音节及带调拼读音节。 初步学会朗读音节句,懂得词语连读,能有感情地朗读儿歌。 认识“大、米、土、地、马”5个生字,并能在一定的语境中使用。 教学重点 声母dtnl的发音及dtnl与韵母拼读音节。 教学难点 nl的发音及nl与韵母的拼读。 教学资 一根筷子、投影片、声母卡片、一把雨伞、磁带 修改意见教学 过程教学 过程 课时 复习检查。 卡片认读声母:bpf,这些字母我们称它们什么?声母一般都站在音节的最前面。 认读韵母卡片,这些字母我们称它们为什么?再人带调韵母,教师讲解:声调都标在韵母上面。

复习带调音节bápábàāùbùǒ等。 认读生字和词语:爸、妈、我、爸爸、妈妈 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两个声母和它们的拼音。比一比,看哪个小朋友最认真,最聪明,学得最好,读得最准。 教学声母d。 看投影说话引出d:图上画了什么?它会发出什么声音?说话:鼓棒敲鼓,咚咚咚。 师引出:鼓声“咚”的声母就是d,板书:d。 教学d的发音,记清形。 听:教师示范发音,舌尖顶住上颚,堵住气流,然后舌尖突然离开,让气流冲出来。 看:教师范读时的口形,发音部位。 读:领读,齐读,正音。 记:马蹄声响ddd像个反6ddd左下半圆ddd 教学d的书写。 范写:两笔写成,半圆也在2楼。 书空:作业本上写三个。 教学d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板书d,声母是→d。板书ì,韵母是→ì。声音不中断,紧接着带出ì,直呼→dì。板书:dì。 开火车读di的四声,组词读。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融安县实验小学吴迷娟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前交流: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读名人名言能够给我们很大的启发,能使我们有很大的收获。谁来说一句名人名言? 预设: 1.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高尔基) 2.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3.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4.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陶行知) 师:名人名言是汪洋大海,我们从中受到启迪。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条名言,请同学们一起读:(大屏幕出示)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学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得真响亮。上课。 教学过程: 一、名言导入,引出课题。 师:这句名言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一起到12课中去寻找,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写课题。(师生同写:司马迁发奋写史记,师故意写错漏) 预设学生回答:1.老师,你“发愤”的“愤”写错了,应该是“愤怒”的“愤”。 2.老师,你遗漏了书名号,《史记》是一本书,应该加书名号。 评价学生:这两个字很容易混淆,老师也混淆了,谢谢你的提醒。(老师将“奋”改为“愤”。)你有一双锐利的眼睛,《史记》是一本书,不能遗漏书名号。看来,马虎不得啊! 师:现在,课题写对了,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二、浏览课文,感知名言。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66页,很快地浏览一遍课文,找到解释司马迁这句名言的句子,用波浪线划下来。 生:在第三小节:“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 师:一起读这句话。请对照司马迁的名言,看看“固”是什么意思? 生:“固”是“总是”的意思。 师:“或”什么意思?

一年级《bpmf》教案设计

《bpmf》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b p m f四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 2、学会声母b和单韵母ɑ拼成音节的方法。 3、学会带调拼读音节ba。 教学重点: 1、b p m f的发音方法以及识记。 2、音节的拼读方法。 教学难点: 1、区别bp两个声母的认读。 2、声母b和带调韵母a的拼读。 教具准备:课件、拼音卡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设置情境,激发兴趣老师知道我们一(5)班的小朋友最爱交朋友了。这节课,老师将和你们一起去拼音王国游玩,再交四位拼音朋友。 2.瞧,国王派单韵母家庭坐火车来迎接我们了,老师把它们请出来,小朋友们你们一起大声地叫出他们的名字吧。 3.看你们这么热情,这些韵母朋友可高兴了,瞧,它们都戴上了声调小帽,现在你们还认识他们吗? 4.我们的课堂真热闹!看,声母家族也派了两名成员来了,他们是——(生:y w) 5.刚才y和w告诉贺老师,他们想带大家一起坐上声母列车去拼音王国认识新朋友,你们想去吗?那就让我们一起坐上小火车,出发咯! 6.小火车带我们来到了一座美丽的公园,公园里可真热闹呀!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公园里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生回答,引导学生将看到的说完整) 7.师总结:同学们你们观察的真仔细,说的可真完整。是呀,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大家都到公园里玩耍。你们看,一对兄妹正在山脚下捉迷藏,妹妹躲在门后面,哥哥蒙着双眼正用手小心地摸着。哎,你们再往上看,不远处,一对父子正在爬山,爸爸手扶拐杖,孩子紧随其后,两人似乎在比谁爬的快呢,你们仔细看,孩子手里还拿着的收音机正放着广播,好像在给父子俩喊加油呢! 8.今天我们要认识的新朋友就藏在公园里,让我们一起去找找他们吧! 二、认识新朋友 (一)学习声母b 1.你们看,这就是小男孩手上拿着的收音机,这位小姐姐正在用收音机听广播呢!听广播的播读的轻一些、短一些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第一位新朋友b。 2.请同学们看老师是如何发音的(看口型:读的时候,双唇紧闭,然后嘴唇突然张开,轻轻把气吐出来)。跟老师读bbb。点生读。男生读、女生读、全班读。 3.为了让大家更快地记住b,老师编了一首小儿歌,请同学们跟老师读bbb 听广播。(两遍)这是b(贴拼音卡) (二)学习声母p 1.父子俩边听广播边在——爬山坡,爬山坡的坡读得轻些、短些就是今天要交的第二个声母朋友p,p在读的时候先双唇紧闭,然后嘴唇突然张开,把气快速送出来,跟老师读ppp。点生读、一二组读、三四组读、全班读。

小学一年级语文《dtnl》教案

《dtnl》 教学目的 1.学会dtnl四个声母,要求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 2.能用声母dtnl和单韵母aeiuü拼音,初步指导学生练习直呼音节。 3.练习看图读用拼音写成的短句。 教学重点 1.学会dtnl四个声母,掌握字母的音、形、书写。 2.练习dtnl与aeiuü拼音,指导学生练习直呼音节。 教学难点 1.dtnl与aeiuü相拼时所读音的准确性 2.直呼音节的训练 教学准备 1.本课的字母挂图或幻灯片 2.拼音音节卡片(自制)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师谈话:我们已经学会了单韵母和声母bpmf,还学习了声母与韵母相拼的方法,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新的声母。 (教师板书课题dtnl,并读出字母的音) 一、学习声母d (一)出示图1学习d的音 问:1.图上画的马在做什么? 2.马跑时马蹄会发出什么声音? 讲:马跑时会发出“dedede”的声音,这个音读得轻短些就是d的读音。这个字母的本音很轻,几乎听不到,要读得响亮一些就需要“e”来帮助,成了d的呼读音。 板书:d—e 教师范读:dd—e 学生学读:dd—e (二)观察图画学习d的形 问:字母d与图中的什么地方很像? (马跑后的蹄印与字母d相像) 教儿歌:大马跑步ddd。 与b进行区别 教儿歌:正6b,反6d,大马跑步ddd (三)指导书写 讲:d的笔顺是,先在中格写“c”,然后从上格一线下边一点起笔写“|”,与半圆合为d 学生学写d1—2个 二、学习声母t (一)学习t的音

讲:t发音时,用舌尖抵住上牙床,猛一发音。t的本音几乎听不到,大声读就成了呼读音。 板书:t—e 教师范读:tt—e 学生学读:tt—e (二)学习t的形 问:声母t与图中哪一部分很像? (t与伞把的下半部分很像) 教儿歌:小伞把儿ttt。 (三)指导书写 讲:t要占中格和上格,先写“L”,再写“-”学生学写t1—2个 课中休息:(自定) 三、学习声母n (一)学习n的音 讲:n发音时与t相似,只把舌尖抵住上牙床,让气流从鼻腔中透出,n也有本音和呼读音。 板书:n—e 教师范读:nn—e学生学读:nn—e (二)学习n的形 问:n与m比较有什么不一样? 教儿歌:一个门洞nnn,两个门洞mmm。 (三)指导书写 讲:n占中格,先写“|”再写“” 学生学写n1—2个 四、学习声母l (一)看图学习l的音 问:1.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2.赶猪时嘴里会发出什么声音? 讲:“le”读的轻短时就是“l”的读音,大声读就是呼读音。 板书:l—e 教师范读:ll—e 学生学读:ll—e (二)学习l的形 教儿歌:小棍赶猪lll (三)指导书写 讲:l占中格和上格从上到下一笔写成。 学生学写l1—2个 五、巩固练习 1.读声母,读呼读音。 2.用儿歌区别b—d,m—n,f—t。 板书设计

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公开课)

《桥》第一课时二案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桥》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学期第四组的一篇感人的文章。本组课文讲述了一些感人的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那可歌可泣的事,体会那令人震撼的情,学习本组课文重点是抓住那些感动人们的地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认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桥》这篇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在表达方法上有三个突出的特点:(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2)本文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选择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帮助学生在读书思考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

祭奠、乱哄哄、势不可当、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并理解课文以“桥”为题目的深刻含义。 4.学习描写大雨、洪水、老汉的句子,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三、学情分析: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抓人物言行体会人物内心想法及品质的课文已有过接触,因此,在本文教学时,让学生抓住老汉的言行来体会他的品质应该不是难点。但要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推想老汉的内心想法却有难度,因为学生对洪水不熟悉。因此,结合本课的学习,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学习本课的表达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四、教学重点: 1.抓住文章中令人感动的句子,体会村支书的性格特点和高贵品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五、教学难点 理解题目“桥”所蕴涵的深刻含义。 课前准备:

dtnl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d t n l 教学目标: 1、运用已有知识学会d、t、n、l,在小老师带领下读准音,并能在游戏中, 准确拼读d、t、n、l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2、展开想象,与生活中事物联系,记住形; 3、认真观察各拼音在四线格中的位置,正确书写; 4、认识5个生字,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朗读句子,会读儿歌,产生对花草树木 的爱护之情。 学情分析: 对于刚入学不久的学生来说,声母的学习是一个相当困难的过程,不仅因为声母数量多,难记,更大的原因是形近的声母较多,很容量混淆。因此,在教学形近的声母时,调动学生已有知识,想办法运用形象有趣的方法来记忆,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学习d t二个声母,读准音,记住形,正确书写,认识生字,看图说话。 第二课时:学习n l二个声母,读准音,记住形,正确书写;会读儿歌。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三分钟念儿歌(3分) 要求: 1、响亮,大方。 2、每次允许两人自愿上台朗诵。(老师做记录。每周奖励。) 二、学习旧知(3分) 1、读bpmf,小结学法。 2、学法:

一个小朋友在听广播,广播的播提示读音,收音机的形状提示了它的形。 一个小朋友在爬山坡,爬坡的坡提示了读音,小朋友举的旗子提示了它的形。两个小孩在玩摸人的游戏,摸提示了读音,三根门柱提示了形。老爷爷拄着拐杖观赏佛像,佛提示读音,拐杖提示形。 小朋友看,图上的内容就告诉了我们这个字母的读音和形状。聪明的你,发现了。 2、用这样的方法学习今天的新字母。 三、看图,学习dtnl读音和自形(14分) 1、学生看图,讨论发现形状或读音的相似之处。 2、练习读。 区分读,送气,捏鼻——指名指图读——念儿歌读——开火车打乱读—— 左下半圆伞柄弯弯一扇小门一根小棒 3、写字练习。 四、拼读练习。 1、自由拼读。不会读的也没有关系。听仔细就会读。 2、听磁带跟读。听了磁带还不会读也没有关系,仔细听小朋友读。 3、小老师带读。四个小老师带读。 4、自由拼读。老师巡查。 五、会读的自由写字。 第二课时 一、三分钟朗诵儿歌(3分钟) 二、复习(3分钟) 1、四个声母打乱顺序读。 2、Da mi tu dima 三、编故事(8分钟) 1、拼一拼,认生字。 2、马和米想象识字。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文章主旨】 这篇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通过读文,让学生感受周恩来的爱国情怀以及他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激发学生爱国热情的同时,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认识并理解“帝国主义列强、租界、得意扬扬、惩处、巡警、衣衫褴褛、铿锵有力、灯红酒绿、热闹非凡、”等词语,并通过结合上下文、资料引入以及想像画面等方法理解词语,并使学生能够准确、通顺地朗读课文2.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圈点勾画”等,为文章做批注的方法,并渗透边读边思考,边读边想像画面的意识3.整体解读文本,抓“中华不振”提领全篇,并通过合理想像画面、补充资料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中华不振”的含义,并有感情朗读课文 【难点重点】 重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认读生字词 (一)、展示图片导入新课 1、2009年的国庆,是我们祖国60年华诞在迎国庆的阅兵仪式中,在那万民同庆,举国欢腾中你感受到什么?vcr出示60周年国庆的盛大场面 2、如今的中国国富民强,使得我们骄傲自豪那百年之前的中国是什么样的?vcr出示百年前的中国人民的苦难生活(二)揭示课题、产生质疑 1、百年之前的中国落后,受帝国主义的欺凌,中国的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处在生死挣扎的边缘在那样的背景下,一个12岁的少年发出这样的呼声 (出示课题)(齐读)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知道的? 2、为什么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呢?又是谁说的呢?带着这些问题,打开书第25课,自由读书,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设计意图】: 利用两幅鲜明对比的画面冲击学生的心里,从而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初次感受课文 (一)、通读课文 1、读了课文,你们一定知道是谁立下了这个志向,又是因为什么原因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bpmf第一课时教案

3、《汉语拼音bpmf》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3、bpmf。 教材分析: 本课包括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四个声母bpmf,每个声母配有一幅图。第二部分是拼音练习,包括三项内容:一是以音节bɑ为例,借助图画教学拼音方法;二是声母b和带调韵母ɑ的拼音;三是bpmf和ɑoiu相拼的拼音练习。第三部分是bpmf的书写格式及笔顺。第四部分是读词认字,配有图画。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本课设计根据一年级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在安排上充分体现了玩中学,在游戏中学的设计思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1、学会bpmf4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会声母b和单韵母ɑ拼成音节的方法。 3、学会带调拼读音节及bpmf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4、认识3个生字,正确读词。感受家庭生活的幸福。 教学重点: 1、bpmf的发音方法。

2、在四线格里正确书写bpmf。 3、音节的拼读方法。 教学难点: 1、区别bp两个声母的认读和书写。 2、声母和韵母的拼读。 教具准备:课件、拼音大转盘、奖品:小博士帽。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bpmf4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在四线格里正确书写。 2、通过观察课件中的插图,帮助学生记忆声母的音、形。 3、养成良好的坐姿和写姿。 教学重点: 1、bpmf的发音方法。 2、在四线格里正确书写bpmf。 教学难点:区别bp两个声母的认读和书写。 教具准备:课件。

dtnl教学设计3篇

dtnl教学设计3篇 dtnl教学设计dtnl教学设计(一): 一、复习检查。 1、卡片认读声母:bpmf,这些字母我们称它们什么?(声母)声母一般都站在音节的最前面。 2、认读韵母卡片,这些字母我们称它们为什么?(单韵母)再人带调韵母,教师讲解:声调都标在韵母上面。 3、复习带调音节bápábàmāmùbùmǒ等。 4、认读生字和词语:爸、妈、我、爸爸、妈妈 二、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两个声母和它们的拼音。比一比,看哪个小朋友最认真,最聪明,学得最好,读得最准。 三、教学声母d。 1、看投影说话引出d:图上画了什么?它会发出什么声音?说话:鼓棒敲鼓,咚咚咚。 师引出:鼓声“咚”的声母就是d,板书:d。 2、教学d的发音,记清形。 (1)听:教师示范发音,舌尖顶住上颚,堵住气流,然后舌尖突然离开,让气流冲出来。 (2)看:教师范读时的口形,发音部位。 (3)读:领读,齐读,正音。

(4)记:马蹄声响ddd 像个反6ddd 左下半圆ddd 3、教学d的书写。 (1)范写:两笔写成,半圆也在2楼。 (2)书空:作业本上写三个。 4、教学d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1)板书d,声母是→d。板书ì,韵母是→ì。声音不中断,紧之后带出ì,直呼→dì。板书:dì。 (2)开火车读di的四声,组词读。 四、做课中操。 五、教学声母t。 1、出示雨伞,引出t:请同学看弯弯的伞柄,这天我们要学的第二个声母“t”的样貌就像一把弯弯的伞柄。板书:t,将雨伞打开,伞面张开后,在伞柄上加一横,就是t了。 2、教学t的发音,记清形。 (1)看、听:用薄纸放在嘴前,示范dt的区别。(发t 时,嘴里有一股气送出。)p、t一样。 (2)读、记:领读、轮读、正音。顺口溜记:伞柄朝下ttt。 3、指导t的书写。 4、拼读t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拼音bpmf教学设计

3 、拼音 b p m f 教案 教学目标: 学习b、p、m、f 四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并书写正确。 学会声母b和单韵母a拼成音节的方法,能拼读b、p、m f与带调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会认“爸、妈” 2 个生字,能正确认读“爸爸、妈妈”。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b p m f " 四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能在四线三格中正确书写。学会声母"b"和单韵母"a"拼读音节的方法。学会拼读"b p m f"与"u、o"组成的音节。 难点:会拼读带调的音节。 教法学法: 教法: 学法: 学具: 多媒体、拼音卡片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学会b、p、m、f 四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并正确书写。学会拼读由声母和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已经认识了韵母家族的6个朋友(出示a o e i u u)—起读读,你们读得真准, 能不能按字母顺序摆一摆,再按顺序读一读。你们记得真清楚。这节课我们一起到拼音王国里再认识四个声母家族的朋友,你们愿意吗? 二、学习"b p m f " 的音形 (一)学习b 1出示"b"的图 1)引导学生提问: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问:这个字母念什么?学生试读"b" 。

(3)讲:听广播的" 播" 读得轻短些,发音时,把两片嘴闭合,把气憋住,然后突然放开,让气流冲出双唇就是"b" 的音。 (4)教师范读。 (5)学生学读,体会发音方法。 (6)开火车读。 2 .学习"b" 的形引导学生提问:怎样记住"b" 的形?右下半圆b b b 。 3 .指导书写b (1)请同学们观察书中字母"b" 先写哪笔,再写哪笔,几笔写成?占什么格?同桌同学互相说说。 (2)学生说笔顺、位置,教师范写,强调"b" 的第一笔在上格的三分之一处起笔到第三条线停笔,半圆占中格。 (3)学生书空笔顺。 (4)学生在拼音本上练习。教师行间巡视,进行个别辅导。纠正学生的写姿和执笔方法。对姿势正确的学生及时表扬鼓励。 4、声母b 和单韵母a 相拼 (1)教师出示声母b和单韵母a,问:同学们,声母b和单韵母a碰在一起读什么?该怎么读呢? 学生试读,教师明确: (前音轻后音重,两音相遇猛一碰:b-a-ba. 师范读,生跟读。) (2)学生练习拼读,教师巡视指导。 (3)引导学生看课本25页插图,要求学生合作看图拼读b d、b a、b d、b d。 (二)学习"p" 的音形 1 .出示"p" 的图 (1)教师提问:图上的小朋友和爸爸在干什么?他背上印了什么? (2)学生试读字母"p" 。 (3)讲:发"p" 音时,双唇闭合,把气憋住,再突然放开,注意"p" 比"b" 的气流强,把气送出口外注意也要读得又轻又短。 (4)教师示范读。告诉学生"b" 不送气,"p" 送气。可以用一页纸放在嘴前,看纸的颤动大小作区别。 (5)学生随读体会发音要领。 (6)指名读。 2 ?学习"p"的形 ( 1)请同学们观察书中字母"p" 先写哪笔,再写哪笔,几笔写成?占什么格?同桌同学互相说说。 (2)谁愿意编儿歌记忆"p" 的形呢? 右上半圆"p p p" 。

《汉语拼音》教学设计dtnl教案教学设计

《汉语拼音》教学设计dtnl教案教学设计 《汉语拼音》教学设计 d t n l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第一课时) 一、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材,致力于构建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本设计在拼音教学中,通过创设情景、编顺口溜、做游戏、合作拼读等形式,让孩子在自主实践中,兴趣央然地学习。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始终把自己放在引导者、参与者、服务者的位置上,真正让孩子成为课堂的小主人。 二、教学目标正确认读 d t 两个声母,会正确书写。会正确拼读音节。认识5个生字。一、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复习导入。1、复习 6个单韵母及y w b p m f 6个声母。(1)、今天老师带小朋友一起到果园里去摘苹果,好吗?(出示一棵苹果树,树上结着6只单韵母苹果和6只声母苹果。)请小朋友仔细看看,这些苹果分别叫什么?自己轻声读一读。(2)、请小朋友上来,把这些苹果摘下来,分成两盆(出示两只有编号的空果盆图),再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分。(3)、开小火车读1号果盆里的单韵母苹果。(4)、2号果盆里是声母苹果,想一想,

读声母时要注意什么?指名读声母。2、揭示新课声母是个大家庭,它们共有23个兄弟呢!这节课,我们学习汉语拼音第4课中的2个声母d t 。(二)借助插图,学习新知1、教学声母d(1)出示课文 d 的插图:图上画着什么?(2)出示实物鼓和鼓锤,请小朋友上来敲鼓。你听到了什么声音?(3)这个“得”的声音读得轻、短一些,就是声母 d 。(板书 d )(4)教师示范发 d 音,学生看老师舌尖位置。(5)学生自己模仿读。多种形式正确认读声母 d 。(6)你看看,d 像什么?还像什么?(引导学生自编顺口溜)(此设计不局限于“唯一”“统一”,引导学生编出多种顺口溜,注重鼓励适合每位学生的个性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渗透。)(7) d 的家住在哪里?引导学生看书上四线格 d 的位置,当堂指导正确书写2、教学声母 t (1)出示课文 t 的插图:图上画着什么?(2)(板书 t ),这个跟这条跳起的鱼儿很像的声母读什么呢?(3)教师示范读 t (注意区别 t 和 d 的发音)。(4)学生模仿读 t ,多种形式读准声母 t 。(5)你还看到过什么东西很像 t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编顺口溜)(6) t的家在哪里?学生自己看书找准位置,正确书写。教师为有困难的学生服务。3、拼拼音节(1)教师在1号果盆里取出e 贴在d 的旁边d—e—de 。请小朋友试着拼拼。教师提示拼读音节时要注意: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2)教师又取出 a i u,贴在 d 的下面,生生合作,自由拼

22.《海底世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海底世界》教学设计说明 (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海底世界》是一篇浅显的知识性课文,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文章以流畅自然的语言为基调,没有华丽的词藻,不见雕琢的痕迹,但是给人亲切热情的感觉。我们透过作者对海底世界的描绘,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整个自然、对生命的热爱。根据本课的具体内容,可以抓住中心句,从整体入手分析课文,站在整体的高度,去深入体会文章各部分的内涵.通过跳动的文字,使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得到发展,情感得到迸发,从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设计理念 1、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也就是说,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种对话关系,如学生与作者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教师与作者的对话,学生、教师与编者的对话等,但对话的中心是学生个人,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在《海底世界》的教学中,课始的谈话导入,教师是一个能激发学生思维的引导者;当学生就“大海深处是什么样的?”“第二自然段里什么让你感到奇异?”这些问题进行研究、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则是一个能欣赏学生意见的倾听者、能积极参加小组探究的参与者;当学生呈现探究成果时,教师又是能判断学生认识正误的辨别者。这实质上是一个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动态生成过程。 2、拓展资源,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将文本看作一个研究主题,注重阅读教学前后的延伸与拓展,视学生为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和生成者,既然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气质都不一样,就应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上有个性的反应。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学生在阅读中并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如对“波涛汹涌、依然、窃窃私语”的理解和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如何把句子写具体的教学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