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药学公开课课程:第十一章温里药

合集下载

最新中药药理学-第十一章-温里药PPT课件教学讲义PPT课件

最新中药药理学-第十一章-温里药PPT课件教学讲义PPT课件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
抗炎、镇痛
• 附子、乌头、干姜等具 有一定的抗炎、镇痛作用。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1
第二节 常用药物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2
附子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附子
抗寒冷、提高耐缺氧能力
附子可抑制寒冷引起的鸡 和大鼠的体温下降,延长生存 时间,减少死亡数。
• 1)对胃肠运动的影响 • 2)促消化作用 • 3)利胆、止吐、抗溃疡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16
(1)对胃肠运动的影响
• 大多具有增强胃肠功能,健胃驱风作
用。
• 干姜、肉桂、吴茱萸、丁香、胡椒等 性味辛热,含有挥发油,对胃肠道有 温和的刺激作用,能使肠管兴奋,增 强胃肠张力,促进蠕动,排出胃肠积 气。
中药药理学-第十一章-温里 药PPT课件
第十一章 温里药
• 1.了解温里药的含义、分类;掌握温 里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 2.掌握附子的主要有效成分、功效、 药理、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 3.熟悉肉桂、干姜的主要药理作用。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
第一节 概述
凡以温里祛寒为主要功效,治疗里 寒证的中药,称为温里药。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9
(2)对心率的影响
• 附子对异搏定所致小鼠缓慢
型心律失常,能改善房室传导, 恢复正常窦性心律;对甲醛所致 家兔窦房结功能低下,也有一定 的改善作用。 • 干姜也有加快心率作用,但吴 茱萸提取物能减慢心率。

温里药(中药学)ppt课件

温里药(中药学)ppt课件

⒉理气和中
⒈散寒止痛
治脾胃虚寒,胃失和
降,食少呕吐,脘腹
治寒滞肝脉,寒疝腹
冷痛,配香附,干姜、
痛,配乌药、肉桂、
木香等同用。
沉香等药,如暖肝煎。
温里药(中药学)
16
小茴香为伞形科多年 生草本植物茴香的成 熟果实,药力较强。
大茴香为木兰科常绿 小乔木八角茴香的成 熟果实,药力较弱。
温里药(中药学)
17
肉桂
长于温里止痛,入下焦而补肾阳,归命火。
温里药(中药学)
14
吴茱萸Evodia Fruit
有小毒
⒈散寒止痛
辛散疏肝,苦降下气,温热 助阳,能中温脾胃,下暖肝 肾长于止痛止呕。为肝胃虚 寒气逆,脾肾阳虚泄泻及寒 疝腹痛之要药。
治肝气上逆,厥阴头痛,呕吐涎沫,配人参、生姜、 大枣同用,如吴茱萸汤。 治寒滞肝脉,寒疝腹痛,配川楝子、小茴香、木香等。
为治疗脾肾阳虚泄泻证的一种方法。
温里药(中药学)
3
附子Prepared Aconite Root
大辛大热,纯阳燥烈,功专补火 助阳,消散阴寒,能助心阳、温 脾阳、暖肾阳,又善散寒止痛, 回阳救逆。故凡上下内外,果有 真寒无所不用。
温里药(中药学)
4
功效与临床应用
⒈回阳救逆
治阳气衰微,阴寒内盛,症见四肢厥冷,冷汗不止, 脉微欲绝等,亡阳欲脱者,配干姜、甘草,如四逆 汤。
⒉温中止呕
治中焦虚寒,脘腹呕逆,配半夏、干姜等药。 治肝火犯胃,胁痛吞酸,配黄连同用,如左金 丸。
⒊助阳止泻
治脾肾阳虚,五更泄泻,配五味 子 、温补里药骨(中药脂学) 、 肉 豆 蔻 , 如 四 神 丸15。
小茴香Common Fennel Fruit

《中药药理学》第十一章温里药授课教案

《中药药理学》第十一章温里药授课教案

《中药药理学》第十一章温里药授课教案授课章节第十一章温里药授课学时2讲授方多媒体教学条多媒体法件教学目标:1.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温里药的概念、临床适应症及常用的试验方法;2.理解里寒证的中医病机及现代医学对其的认识;3.掌握温里药的主要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和常用药物附子、干姜的主要药理作用、作用机制、物质基础及现代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温里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2.难点:附子的主要药理作用、作用机制及物质基础。

教学要点:第一节概述1.温里药的概念、分类及临床适应症。

2.温里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第二节常用药物1.附子的主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作用机制、现代应用及不良反应。

2.干姜的主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作用机制、现代应用及不良反应。

思考题 / 作业:1.温里药的分类及主要药理作用。

2.附子强心作用的物质基础及机制。

3.附子对血管、血压的作用、物质基础及机制。

4.干姜对消化系统的影响及机制。

教学小结:第十一章温里药第一节概述凡以温里祛寒为主要作用,治疗里寒证的药物,称为温里药,又称祛寒药。

温里药具有辛散温通、散寒止痛、补火助阳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里寒证。

温里药味辛性温,多入脾、胃、肝、肾经。

里寒证常见两方面病证:①脾胃虚寒证由寒邪入里,脾胃阳气受抑引起,症见脘腹冷痛、呕吐泄泻等,与现代医学中的消化道疾病相似;二是心肾阳气虚弱,症见腰膝冷痛、畏寒肢冷、夜尿频多等;甚则心肾阳衰,症见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的“亡阳证”,与现代医学中的心功能不全、休克相似。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里寒证主要用于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的病变有关。

温里药的主要药理作用如下:一、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1、强心温里药对心脏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正性肌力、正性频率和正性传导作用。

附子中提取的消旋去甲乌药碱可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研究发现,其为β受体部分激动剂(部分激动剂对相应的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 , 但内在活性不强),是附子强心的主要成分。

中药药理学11章 温里药

中药药理学11章 温里药
(4) 抗氧化:削弱缺血性心肌中自由基损伤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药理教研室
2.其他药理作用


增强免疫功能

抗动脉粥样硬化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药理教研室
【现代应用】
中 药 药 理 学
1.休克:多种原因引起的休克 2.腹泻:虚寒型小儿腹泻、慢性肠炎 3.肝病:重症黄疸型肝炎和肝硬化腹水 4.心功能不全:治疗肺心病等所致的心功能不全 5.其他:
•成分:挥发油(桂皮醛、桂皮酸、乙酸桂
中• •
皮酯、乙酸苯丙酯) 肉桂甙、香豆素、鞣质等
药 •功效: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

活血通经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药理教研室
药理作用
中 药 药
1. 对心血管系统作用 1)强心-----兴奋交感神经及肾上腺髓质,促进儿茶酚胺(catecholamine, CA)释放,心率加快 2)血管血压的影响——扩张冠脉、脑血管、外周血管, 血压降低 3) 改善心肌血液供应
对阳虚动物-----肾上腺中胆固醇含量降低肉桂制剂及有效成分能兴奋β受体-cAMP系统,升 高血中cAMP; 抑制cGMP系统。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药理教研室
现代研究

1 对中枢系统的影响: 镇静
2
延缓衰老
3 抗菌作用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药理教研室
中 •临床应用:阳萎、宫冷,腰膝冷痛,肾 虚作喘,阳虚各证。

第一节 常用药物


附子、肉桂、干姜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药理教研室

中药学课件-温里药课件

中药学课件-温里药课件

丁香
本品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树的花蕾或果实。
功效
温中止呕 散寒止痛 温肾助阳
丁香
退出
小茴香 辛温
肝肾脾胃 温中止痛
丁香 辛温
脾胃肺肾 脾胃寒证
高良姜 辛热
脾胃
暖肝肾散寒止痛,治疗寒疝腹痛,睾丸偏 坠胀痛,少腹冷痛,痛经;
又理气和胃,治疗中焦虚寒气滞证。
善温中降逆,尤宜于胃寒呕吐; 又温肾助阳,治疗阳痿,宫冷。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的加工品。
乌头
盐附子
附子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的加工品。
药材附子(黑顺片)
药材附子(白附片)
功效
回阳救逆 补火助阳 散寒止痛
附子
退出
附子
回阳救逆 补火助阳 散寒止痛
1. 用于亡阳证 。
1)亡阳证:~干姜、炙甘草等。(四逆汤) 2)亡阳兼气脱:~人参;(参附汤) 3)大出血后引手足厥冷、汗出脉微,~人参、附
1. 定义
凡以温里祛寒,治疗里寒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称温里药,又称祛寒药。
1)性味归经:
多辛,温,燥烈。入肾、脾、心经。
2)作用
温里散寒,益火助阳。
里寒证及亡阳证。
1) 脾胃受寒或脾胃虚寒证(症见脘腹冷痛、呕吐泄泻、 舌淡苔白等);
2) 肺寒痰饮证(症见痰鸣咳喘、痰白清稀、舌淡苔白滑 等);
温中散寒止痛止呕,为治胃寒疼痛、呕吐 专药。
4.常用于久病体弱、气衰血少之症,用少量肉 桂配入补气、补血药如党参、白术、当归、熟 地等品之中,有鼓舞气血生长之功。
肉桂
同出桂枝 温经散寒
树皮入药;
长于温里寒,用于里寒证;
又补火助阳,引火归元,用于命 门火衰证。

第十一章温里药

第十一章温里药
第十一章温里药
教学目的 掌握温里药的主要药理作用及附子、 肉桂、干姜的有效成分、药理作用 教学内容 温里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附子、肉桂、干姜的有效成分、药理作用;
教学重点 温里药的药理作用; 附子、肉桂、干姜的作用。
第一节 概述 一、与温里药有关的概念
温里药
里寒证
脾胃虚寒证 心肾阳虚
里 寒 证
1、寒邪入里,脾胃阳气受抑所出现的脾 胃受寒或脾胃虚寒证,症见脘腹冷痛、 呕吐、泄泻等,与现代医学中的消化道 疾病相似。
2.其他药理作用
抗血小板聚集 抗炎作用 镇痛
(2)对血管和血压的影响
扩张血管,增加血流,改善血液循环作用
(3)抗休克
附子及其复方制剂对多种休 克均表现出良好的对抗作用
(4)抗心律失常
附子有显著的抗缓 慢型心律失常作用。
(5)心肌保护作用
附子水煎剂对大鼠在 冰水应激状态下内源性儿 茶酚胺分泌增加所致血小 板聚集造成的心肌损伤有 一定的保护作用,使心肌 细胞结合膜、单胺氧化酶 的异常变化得到一定的恢 复,并能减少机体内能量 的消耗。
(6)抗寒冷、提高耐缺氧能力 。 来自7)抗炎、镇痛干姜一、 概述
功能与主治
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疾
脘腹冷痛,呕吐泄泻, 肢冷脉微,痰饮喘咳
主要成份
姜烯、姜醇、姜烯酮
二、主要药理作用 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1)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2)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3)抗炎
2.其他药理作用
研究存在的问题与血清药理学
1973年-小管卓夫-消旋去甲乌药碱
血清药理学:
1988年由田代真一提出。 给动物灌胃---取血---分离 血清----体外实验。
陈长勋:

中医《中药学》PPT课件-温里药

中医《中药学》PPT课件-温里药
入汤剂,2~5g;外用适量。 阴虚有热者忌服,孕妇慎用。
2020/6/12
33

香 《药性论》
Dingxiang
小 茴 香 《新修本草》
Xiaohuixiang
花 椒 《神农本草经》
Huajiao
丁香 为桃金 娘科常 绿乔木 丁香的 干燥花 蕾,习 称公丁 香。生 用。
小茴香 为伞形 科多年 生草本 茴香的 干燥成 熟果实 生用或 盐水炒 用。
散寒止痛。治阳痿宫冷;胃寒 呕吐呃逆; 脘腹冷痛。
山奈:辛,温。行气温中,消食止痛。
治胸膈胀满,脘腹冷痛;饮食不消
2020/6/12
62
4.温助通脉:主治心肾阳虚证
(心悸怔忡、肢体浮肿、小便不利)
5.回阳救逆:主治亡阳证
(四肢厥冷、汗出神疲、脉微欲绝)
2020/6/12
5
四、配伍
1.外寒内侵,表邪未解者,配发散风寒药 2.脾肾阳虚,阴寒内生者,配温补脾肾药 3.寒凝经脉、气滞血瘀者,配行气活血药 4.寒湿内阻者,配芳香化湿或温燥祛湿药 5.亡阳气脱者,配大补元气之品。
2.并能温肾助阳:用治肾阳不足 之阳痿、宫冷。
2020/6/12
43
小茴香:
1.长于温肾暖肝,行气止痛,常用治: (1)寒疝腹痛 天台乌药散 (2)睾丸偏坠胀痛 (3)经寒腹痛 小茴香、生熟香附30g,
2.芳香理气和胃:用治脘腹胀痛等
2020/6/12
44
花椒:
1.温热性大 2.并能杀虫:用治蛔虫引起的腹痛、
3
三、功用
功用:温里散寒,治里寒证: 均能温中散寒止痛:主治脾胃寒凝证
(脘腹冷痛,呕吐泄泻)
部分药物兼能 1.温肾助阳:主治肾阳虚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温里药【学习要求】1.掌握温里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及性能特点。

2、掌握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细辛的性能、功效和应用,熟悉配伍和使用特点。

3.了解其它温里药的功效特点。

凡能温散里寒,治疗里寒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温里药。

寒邪致病,有在表在里之分,表寒证宜辛温发散以解表,里寒证宜辛热祛寒以温里。

本类药物多味辛而性温热,以其辛散温通、偏走脏腑而能温里散寒、温经止痛,个别药物还能助阳、回阳,故可以用治里寒证。

即《内经》所谓“疗寒以热药”之意。

本类药物因其主要归经之不同而奏多种效用。

其主入脾胃经者,能温中散寒止痛,可用治脾胃受寒或脾胃虚寒证,症见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舌淡苔白等;其主入肺经者,能温肺化饮而治肺寒痰饮证,症见痰鸣咳喘、痰白清稀、舌淡苔白滑等;其主入肝经者,能温肝散寒止痛而治肝经受寒少腹痛、寒疝作痛或厥阴头痛等;其主入肾经者,能温肾助阳而治肾阳不足证,症见阳痿宫冷、腰膝冷痛、夜尿频多、滑精遗尿等;其主入心肾两经者,能温阳通脉而治心肾阳虚证,症见心悸怔忡、畏寒肢冷、小便不利、肢体浮肿等,或能回阳救逆而治亡阳厥逆证,症见畏寒踡卧、汗出神疲、四肢厥逆、脉微欲绝等。

使用本类药物应根据不同证候作适当的配伍。

若外寒内侵,表寒未解者,须配辛温解表药;寒凝经脉、气滞血瘀者,须配行气活血药;寒湿内阻者,宜配芳香化湿或温燥祛湿药;脾肾阳虚者,宜配温补脾肾药;气虚欲脱者,宜配大补元气药。

温里药辛热而燥,应用不当易助火伤阴,故热证、阴虚证忌用。

病人素体阴虚或失血者,虽患寒证,不宜过剂,以免重伤其阴,寒去热生,或致动血。

对假寒真热之证,尤当明辨,误用则祸不旋踵。

部分药物对孕妇应慎用。

附子《本经》为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 的子根的加工品。

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收,加工炮制为盐附子、黑附片(黑顺片)、白附片、淡附片、炮附片。

【性味归经】辛、甘,大热。

有毒。

归心、肾、脾经。

【功效与应用】1.回阳救逆,用于亡阳证,症见冷汗自出,四肢厥逆,脉微欲绝。

本品能上助心阳以通脉,下补肾阳以益火,挽救散失的元阳,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

常与干姜、甘草同用,以加强回阳救逆之功效,即四逆汤。

若阳衰气脱,大汗淋漓、气促喘急者,与大补元气的人参配伍,以回阳固脱,即参附汤。

2.补火助阳,用于阳虚证。

本品能温一身之阳,凡阳虚者如肾、脾、心诸脏及卫阳虚弱者均适用。

若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而见阳痿宫冷,腰膝冷痛,夜尿频多者,每与肉桂、熟地、山茱萸等同用,如桂附八味丸。

脾肾阳虚、寒湿内盛的脘腹冷痛,大便溏泻,常与党参、白术、干姜同用,如附子理中汤。

脾肾阳虚,水气内停,见小便不利、肢体浮肿者,用之有助阳化气之功,常与健脾利水药白术、茯苓等同用,如真武汤。

心阳不足,而见心悸气短、胸痹心痛者,可与人参、桂枝等同用。

卫阳虚自汗出者,可与黄芪、桂枝同用。

3.散寒止痛,用于痹痛。

本品辛散温通,有较强的散寒止痛作用。

以寒湿偏盛、周身骨节疼痛较甚者为适宜,可与桂枝、白术等同用,如甘草附子汤。

【用法用量】煎服,3~15g,入汤剂应先煎30~60分钟以减弱其毒性。

【使用注意】孕妇禁用。

不宜与半夏、瓜蒌、天花粉、贝母、白蔹、白及同用。

【现代研究】本品主含生物碱如乌头碱、次甲基乌头碱等,另含脂类、有机酸及微量元素等。

具有强心、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缺氧、抗体克、增强免疫功能、抗炎、镇痛、抗凝、抗血栓、抑制中枢等作用。

所含乌头碱有毒,中毒时可见心率变慢、传导阻滞、室性期外收缩或室性心动过速、室性纤维颤动,严重时出现抽搐、昏迷以至死亡。

干姜《本经》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 的干燥根茎。

生用【性味归经】辛,热。

归脾、胃、肾、心、肺经。

【功效与应用】1.温中散寒,用于脾胃寒证,症见脘腹冷痛,呕吐泄泻等。

本品辛热燥烈,主入脾胃而长于温中散寒,健运脾阳,凡脾胃寒证,无论外寒内侵之实证,或阳气不足之虚证均适用。

若胃寒呕吐,脘腹冷痛,每配高良姜用,如二姜丸。

若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多与党参、白术等配伍,如理中丸。

2.回阳通脉,用于亡阳证。

本品性味辛热,能回阳通脉。

故可治心肾阳虚,阴寒内盛所致的亡阳厥逆,脉微欲绝者,每与附子相须为用,如四逆汤。

3.温肺化饮,用于寒饮伏肺,见咳嗽气喘,形寒背冷,痰多清稀。

本品能温散肺寒而化痰饮。

常与麻黄、细辛、五味子等同用,如小青龙汤。

【用法用量】煎服,3~9g。

【现代研究】本品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姜烯、姜醇、水芹烯等。

具有抗溃疡、抑制肠管收缩、利胆、抗缺氧、抗血栓及抗血小板聚集、镇吐、解热、镇痛、抗炎、抗菌、灭螺、抗血吸虫等作用。

肉桂《本经》为樟科常绿乔木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 的树皮。

干皮去表皮者称肉桂心;采自粗枝条或幼树干皮者称官桂。

切片或研末,生用【性味归经】辛、甘,大热。

归肾、脾、心、肝经。

【功效与应用】1.补火助阳,用于肾阳不足,命门火衰及脾肾阳衰证,肉桂辛热纯阳,能补命门之火,益阳消阴,为治下元虚冷的要药。

常与附子、熟地、山茱萸等温补肝肾药同用,如桂附八味丸。

脾肾阳衰者,配附子、干姜、白术等以温补脾肾。

若下元虚冷,虚阳上浮,见上热下寒者,可用以引火归元。

2.散寒止痛,用于脘腹冷痛,寒湿痹痛,腰痛,以及血分有寒之瘀滞经闭、痛经等。

肉桂既能散沉寒,又能通血脉,无论寒凝气滞,或寒凝血瘀所致的痛证均可应用。

可单用研末冲服,或配伍其它散寒止痛药;血分有寒,血行不畅者,并配伍当归、川芎等活血通经的药物。

3.温通血脉,用于阴疽及气血虚寒、痈肿脓成不溃,或溃后久不收敛等外科疾患。

用之能散寒温阳,通畅气血。

阴疽,可配熟地、鹿角胶、麻黄等,如阳和汤。

气血虚者,配黄芪、当归等,如托里黄芪汤。

【用法用量】 1~4.5g,宜后下或焗服;研末冲服,每次1~2 g。

【使用注意】有出血倾向者及孕妇慎用。

不宜与赤石脂同用。

【现代研究】本品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桂皮醛、桂皮酸、乙酸桂皮酯等。

此外尚含有微量元素,其中锌含量较高。

具有抗溃疡、镇痛、镇静、抗惊厥、解热、抗心肌缺血、抗血小板聚集、升白细胞、抗放射、抗菌等作用。

吴茱萸《本经》为芸香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植物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Juss.) Benth. 、石虎E vodia rutaecarpa (Juss.) Benth. var. officinalis (Dode ) Huang 或疏毛吴茱萸E vodia rutaecarpa (Juss.) Benth. var.bodinieri (Dode ) Huang的接近成熟果实。

生用或制用。

【性味归经】辛、苦,热。

有小毒。

归肝、脾、胃、肾经。

【功效与应用】1.散寒止痛,用于寒滞肝脉诸痛证。

本品辛散苦泄,性热祛寒,既散肝经之寒邪,又解肝经之郁滞,为治肝寒气滞诸痛的要药。

治寒疝腹痛,常与小茴香、川楝子、木香等配伍,如导气汤。

治厥阴头痛,常与人参、生姜等同用,如吴茱萸汤。

治冲任虚寒、瘀血阻滞之痛经,可与桂枝、当归、川芎等同用,如温经汤。

若寒湿脚气肿痛,或上冲入腹,常与木瓜、苏叶、槟榔等同用,如鸡鸣散。

2.温中止呕,用于胃寒呕吐证。

本品有温中散寒、降逆止呕之功。

治中焦虚寒的脘腹冷痛,呕吐泛酸,常与人参、生姜等同用,如吴茱萸汤。

治外寒内侵、胃失和降的呕吐,可与半夏、生姜等同用。

3.助阳止泻,用于虚寒泄泻证。

本品能温脾益肾、助阳止泻,为治脾肾阳虚,五更泄泻之常用药,多与补骨脂、肉豆蔻、五味子等同用,如四神丸。

此外,以本品为末醋调敷足心(涌泉穴),可治口疮、高血压病等。

【用法用量】煎服,1~4.5g。

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辛热燥烈,易耗气动火,故不宜多用、久服。

【现代研究】本品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吴茱萸烯、罗勒烯、吴茱萸内酯等。

此外尚含吴茱萸胺、吴茱萸碱等多种生物碱。

具有抗溃疡、保肝、镇痛、抗缺氧、抗菌、抗凝和抗血栓形成等作用。

细辛《本经》为马兜铃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北细辛Asarum heterotropoides Fr. Schmidt var. mandshuricum(Maxim.) Kitag.、汉城细辛Asarum sieboldii Miq. Var. seoulense Nakai或华细辛Asarum sieboldii Miq.的全草。

【性味归经】辛,温。

归心、肺、肾经。

【功效与应用】1.祛风散寒,用于风寒表证及阳虚外感。

本品祛风散寒,达表达里。

入肺经能散在表风寒,常与羌活、防风、白芷等同用,治疗一般的风寒表证,如九味羌活汤。

入肾经又除在里寒邪,治疗阳虚外感,如麻黄附子细辛汤2.止痛,用于头痛、牙痛、痹痛。

细辛芳香气浓,性善走窜,有较好的祛风散寒、止痛作用。

治风寒偏正头痛,可与川芎、白芷、羌活等同用,如川芎茶调散。

治胃火牙痛,可配石膏、黄芩等泻火药。

治风湿痹痛,可与羌活、防风等配伍。

3.温肺化饮,用于寒饮伏肺,见咳嗽气喘,痰多清稀。

本品能温散肺寒而化痰饮。

常与麻黄、干姜、五味子等同用,如小青龙汤。

4.通窍,细辛辛香走窜,善于通窍。

其一,通鼻窍,治鼻渊,对鼻窍闭塞不畅,时流清涕者,可配辛夷、白芷等同用。

其二,研末吹鼻取嚏,有通窍醒神之功。

通并散治中风卒倒,不省人事者,取其粉末吹鼻,以醒神开窍。

【用法用量】煎服,1~3g。

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阴虚阳亢头痛、肺燥阴伤干咳忌用。

不宜与藜芦同用。

【现代研究】本品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甲基丁香油酚。

此外尚含黄樟醚、消旋去甲乌药碱等。

具有镇静、镇痛、解热、抗炎、抗组织胺及抗变态反应、免疫抑制、局部麻醉、强心、抗肾炎、抗菌等作用。

部分温里药简表【复习思考题】*1.试述温里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证及性能特点。

*2.比较附子与干姜,附子与肉桂,肉桂与桂枝,干姜与生姜性能、功效与应用之异同点。

3.附子配麻黄、细辛,附子配干姜各有什么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