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的急性毒性试验
鲤鱼氨态氮急性毒性试验

养 殖水体 中 含适 量 的 氮 对养 鱼是 有 利 的 ( 国
外 鱼类 水质标 准 铵 氮 规 定 不能 超 过 1 5mg L , . / 国内非 离 子 氨不 超 过 0 0 / 1 , . 2mg L l ) 但其 含 量 ]
一
】 4 —
《 河北 渔业) 0 2年 第 1 ( ) 1 2 期 总第 2 7期 ) 1
配。
氮等含 氮有 害 物 质 。在 养 殖 水 体 中 , 以分子 态 氮
氮 ( ) 无机 态氮 ( N: 、 NH。 NH )及 有机 物 ( 、 、 如尿 素 、 基酸 、 白质) 氨 蛋 等形 式存在 。在 生物 、 生物 非 及人 为 因素 的影 响 下 , 们 在 水 体 中 , 断地 转 他 不 化 、 移 , 断地进 行着 动态循 环 。水体 中氨 氮可 迁 不 以通 过硝化 及硝 化作用 转化 为 NH。 一N, 以 N 或 :
实际应 用提供 一定依 据 。
1 研究 目的和意义
众 所周知 , 、 鱼 虾等水 产动物 都是在 生活在 水 体 中的 , 那么 , 如何 管理水 体 的水 质 以便 适合其 生 长、 生存 、 健康 就成 了重要 的问题 。尤其 是现代集
2 研 究方法
2 1 研 究 内容 .
在水族 箱 中研究 试验鲤 幼鱼 的氨 氮半致死 浓
鱼 。观察实验 鱼 的游 泳 动作 , 外 界 刺 激 的反 射 对 能力 、 吸频率等 , 记 录情况 。每 日测定 3次水 呼 并
族箱 内 的 p 值 、 氮 、 H 氨 温度 等 。氨氮 的浓 度 以每 日实 际测定 的平均值 为准 。 ②不换 水 的情况 下 , 观察 正 常投 喂 下 水族 箱
《 河北 渔业 )0 2年 第 1期 ( ) 1 2 总第 2 7期 ) 1
鱼类急性毒性实验

实验前24 h停止喂饲,每天清除粪便及食物残渣。驯养期间 死亡率不得超过10%,如果超过10%,则该批鱼不得用作实 验。
实验鱼应无明显的疾病和肉眼可见的畸形。
实验前两周内不应对其做疾病处理。
八、讨论与思考
1. 干扰鱼类LC50正常测定的因素有哪些?
2. 对一化学性质稳定的物质而言,试推测用
静态法、半静态法或动态法测定其对鱼类
(3) pH:6.0~8.0。
(4) 为避免对实验鱼不必要的扰动,实验液中溶解氧 > 4 mg/L。 (5) 水量:每克鱼0.5 L水以上。
2. 选自同一驯养池中规格大小一致的幼鱼。
实验前该鱼群应在与实验时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在连续曝气
的水中至少驯养两周。驯养期间每天投饵1次,每天换水1~
2次。
(2) 至少取6个容器,均加入标准稀释水。
其中一个为空白实验即对照实验, 以得到所要求的浓度范围。
表1 实验设计
浓度对数 1.00 0.80 0.60 0.40 0.20
其余容器中加入不同量的储备溶液, 浓度系列(mg/L) (3) 向每个容器中放入10尾或更多的实 验鱼。每个容器设3个平行样。
害的危险性;
阐明受试化合物急性毒性的剂量-反应关 系与中毒特征。
二、实验内容
根据静态测定法,用鲤鱼为试验生物测定
毒物在48 h后引起受试鲤鱼群体中50%鱼致
死的浓度。
在24 h,48 h记录试验鱼的死亡率,确定鱼 类死亡50%的受试物浓度,用LC50表示。
三、实验原理
急性毒性是指机体(人或实验动物)一次(或24 h内多次)接触 外来化合物之后所引起的中毒效应,甚至引起死亡。
斑马鱼LD50鱼类(斑马鱼)急性毒性(重铬酸钾)实验报告

斑马鱼LD50鱼类(斑马鱼)急性毒性(重铬酸钾)实验报告鱼类(斑马鱼)急性毒性(重铬酸钾)实验报告⼀、实验⽬的与实验要求1、通过本实验,熟悉和掌握急性毒性试验的设计、条件、操作步骤,以及试验结果的计算、分析和报告等全过程。
2、掌握常⽤的动物染毒途径和⽅法。
掌握急性毒性实验设计,操作⽅法,结果判定。
3、了解⼀次或24⼩时内多次给予受试化学物后,动物所产⽣的急性毒性反应及其严重程度,中毒死亡的特征以及可能的死亡原因,观察受试物毒性反应与剂量的关系,求出半数致死量。
能较熟练地计算出LC50及毒性判定。
4、对⽐观察毒物对斑马鱼的作⽤。
5、体验开放式实验教学,培养⽣物实验意识,提⾼学习的主动性、获取实验知识的能⼒和撰写实验报告⽔平。
⼆、实验⽅案1、实验仪器天平、⼿套、50mL烧杯、量筒、培养⽫、鱼缸、曝⽓装置2、实验药品斑马鱼100条、重铬酸钾、鱼⾷3、实验原理(1)⽅法的设置鱼类毒性实验⽅法可以分为静态法和动态法两⼤类。
本实验采⽤静态法,以96⼩时为⼀试验周期,在24、48、72、96⼩时记录斑马鱼的死亡率,确定斑马鱼死亡50%时的受试物浓度。
半数致死浓度⽤24h LC50、48h LC50、72h LC50和96h LC50表⽰,并记录⽆死亡的最⼤浓度和导致鱼类全部死亡的最⼩实验浓度。
(2)受试药物受试毒物要为常见毒物,并在⽔体中会存在,对鱼类养殖的影响较为严重。
另外受试毒物在⽔中应要稳定,不易分解,易溶解等。
(3)受试鱼类实验鱼类⼀般选择对污染物敏感,在⽣态类群中具有代表性,经济价值⽐较⾼,来源丰富、取材⽅便、遗传稳定,⽣物学背景资料丰富,⼤⼩适中,在室内条件下易于饲养和繁殖的种类。
斑马鱼是国际上通⽤的鱼类急性毒性实验鱼种。
建议的实验温度21-25℃,建议实验鱼的全长2.0?1cm。
(4)研究意义鱼类是⽔⽣⾷物链的顶级⽣物,也是⽔体中最为重要的经济动物。
在污染⽔体中,当污染物达到⼀定浓度时,就会引起鱼类各种中毒反应,例如⾏为失常,组织器官病变,⽣理功能紊乱乃⾄死亡。
高效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对草鱼幼鱼的急性毒性研究

个 浓度组 随机放入 草鱼 幼鱼 2 0 尾 ,实验期 间每天 测
水温 、p H 值和溶氧 。
药的积累 ,同时这类 农药可通过钠 离子通道干扰非靶 生物的神经传导功能 ,因此,拟 除虫菊酯类农药对水 生动 物有 很强 的毒性 。我 们 以草鱼 幼鱼作 为 实验对
菊酯 浓度 ( 毫 克/ 升) 2 小时 4 小 时 8 小 时 l 2 小 时 2 4 小 时 4 8 小时
O
0 . O 01
实验水温 为 ( 2 2 ±1 . 5 ) ℃,实验用 水为湄潭 县龙
泉 山 山泉 水 , 溶 氧 为 5 . 5毫 克/ 升,p H 值为6 . 9 ~
表1 高效 氯氟 氰菊酯 对草 鱼幼 鱼 的毒性 实验
高效 氯氟 氰 试 验鱼 死亡 率 ( % )
生影 响,实验 前暂养于水族箱 中 5 天 ,每天换水 、投
饵各 1 次 ,并 及时清 除粪便及 残饵 。选择规格 均匀 、 体格健壮 、无伤的健康鱼进 行实验 。
3 . 实验 器材
水 族箱 ( 5 O 厘米 ×3 2 厘米 ×3 3 厘 米) 、量 筒 ( 5 毫
升 、1 0 毫升 、1 0 0 毫 升 、1 0 0 0 毫升) 、玻璃 棒 、温 度 计 、溶 氧 仪 、 精密 p H试纸 、移 液 枪 、烧 杯 、试 管
刷、充氧泵 、毛 巾、口罩、科学计算器 。 4 . 实验条件
拟 除虫菊 酯类 农药 是一 类含 有苯 氧基 的环 丙烷
酯 ,近年来大量使用 拟除虫菊酯类农 药直接或 间接地
存活 的最高质量浓度和全部死亡的最低质量 浓度之 间
进行毒性实验 ,高效氯氟氰菊酯、高效氯氰菊 酯各 设 置4 个浓度梯 度,1 组平行,2 个对照组。草 鱼实验 每
2种新型药物对金鱼的急性毒性试验

金 鱼 急 性 毒 性 试
表 1 各 种药 物试 验 浓度 ( gL m / )
注: 锐劲特试液浓度按悬浮液中实际有效含量计算.
计算方法
根 据 金 鱼 的 死 亡 数 及 死 亡 时 间 . 用 利
寇 氏法 ( ab rt 算半 致死 浓 度 (C 安 全浓 度 利 用 K re) 计  ̄ L ,
1 材 料 与 方 法
2 h 4 h 7h 9 h ( g ) 4 8 2 6 m / L
从 表 2可 见 , 效 菌毒 杀 星 溶 液浓 度 1 00 gL 强 5 . m / 0 时 , 鱼 放 入 盆 里 后 明 显 不 安 , 着 盆 壁 集 群 不 停 地 金 沿 游 动 ,0mi 3 n后 有 1尾 沉 入 盆 底 不 动 , 2h后 出 现 死
2 种新型药物对金鱼的急性毒性试验
● 文祝 友 刘 小 燕
摘要 在 温度 1~ 3 8 2 ℃条件 下 , 茵毒 杀 星 、 劲 特 锐
黎
力
各种 药物 按 等对 数 间距 设 置 5个 浓度 组及 1 对 照组 个 ( 见表 1。 ) 试验 药 液现 配现 用 , 验 鱼放 入 各组 药 液 , 试 从
公 式 9 C001 得 。 6hL 5 . 求 ×
2 试 验 结 果
强 效 菌 毒 杀 星 、 劲特 对 金 鱼 的毒 性 试 验 结 果 见 锐 金 鱼 是 我 国 重要 的 观 赏 性 鱼 类 , 誉 为 ” 中皇 被 水
表 2 。
表 2 金鱼对 强效 菌 毒 杀星 、 劲特 的 半致 死浓 度 和安 全浓 度 锐
药 品 水 温
( ℃)
后 ” 以其 质 朴 无华 的 自然 美 , 绚 丽 多彩 的热 带 鱼 称 , 与
4种药物对泥鳅的急性毒性试验

鱼 的0 . 7 5 mg / L、田荣 ( 2 0 0 9) 鲮 鱼 鱼 苗 的0 . 6 1 mg / L ,略 高 于
吕业坚 等 ( 2 0 0 8 )光 倒剌 的0 . 2 7 mg / L 。高锰酸钾在水 产养 殖 中常规泼 洒浓度为2  ̄ 3 m g / L ,凌浴浓度为 1 O  ̄ 2 0 mg / L ,而扼
1材 料 与方 法
I . I 材料 及 试 剂 1 . 1 . 1 试 验 动 物
参考相关数据统计方法文献 ,运用s P s s 1 7 . O  ̄r o b i t
模 块 分 析 计 算得 出 2 4 h、4 8 h、7 2 h 和9 6 h 半 数 致 死 浓度
( L C 5 0 );安全浓度 ( S C)= 9 6 h L C x 0 . 1 ,甩
将试验药 品按照试 验浓度 所需 ,在 使 用前先配 置成母 液 ,液体 药品直接 添
加 。按设 置浓度 用移液器定 量吸取 母 液稀释成 所需浓度 ,进行预 实验 ,在
预实验得 到的浓度 范 围内各试验药物
泥鳅 ( M i s g u r n u s a n g u i l l i c a u d a t u s)又称鳅 、蝤 、
验组 泥鳅 表现 出躁动 不安 ,快速游动 ,出现 侧翻 、打 转 ,游 泳 的平 衡能 力明显 受影响 ,游泳速度 也逐渐缓 慢 ,反应逐渐 迟钝 ,直至死 亡 ;同种药物 不同浓度 实验组 的泥鳅 ,随着浓
度增 大 ,泥 鳅表现 也越强 烈 ,低浓度 组 的泥 鳅中毒症 状不 明
原 虫类 、 锚 头蚤等寄 生虫病和对 生产工具消毒 。本 试验 中对 泥鳅 苗种的安全 质量浓度 ( S C )为0 . 2 8 m g / L ,低于李 代金等
恩诺沙星对鲟鱼的急性毒性研究

恩诺沙星对鲟鱼的急性毒性研究摘要将鲟鱼暂养于室内玻璃水族箱内7 d后进行试验,分别用恩诺沙星800、1 000、1 300、1 690、2 200和2 860 mg/kg体重对鲟鱼进行口灌给药,给药后连续10 d观察试验鱼的行为及死亡情况。
用改进寇氏法计算鲟鱼口灌恩诺沙星LD50为1 590.36 mg/kg体重,95%可信区间范围为1 172.20~1 803.02 mg/kg体重。
关键词恩诺沙星;鲟鱼;急性毒性StudyonAcuteToxicityofEnrofloxacininSturgeonGUO Jiao-jiao 1YANG Hu 1PAN Hong-yan 1GONG Zhi-yong 1 *LI Gu 2(1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Wuh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Wuhan Hubei 430023; 2 Yangtze River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Chinese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AbstractSturgeon were kept in indoor glass tanks for seven days,the fish were given enrofloxacin by oral administration,and the dosages of enrofloxacin were 800,1 000,1 300,1 690,2 200,2 860 mg/kg·BW,after being given enrofloxacin 10 days,the behavior and death of sturgeon were abserv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D50 and 95% confidence of LD50 of enrofloxacin in sturgeon by oral administration were 1 590.36 mg/kg·BW and 1 172.20~1 803.02 mg/kg·BW by Kaorber’s separately.Key wordsenrofloxacin;sturgeon;acute toxicity鲟鱼是世界上现有鱼类中最古老的一种鱼类。
金鱼毒性试验

环境毒理学实验报告指导老师:XXXX姓名:XXXX班级:XXXX学号:XXXX实验一金鱼毒性试验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熟悉和掌握鱼类急性毒性试验的设计、条件、操作步骤,以及试验结果的计算、分析和报告等全过程。
二、实验原理:鱼类对水环境的变化反应十分灵敏,当水体中的污染物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起一系列中毒反应,例如行为异常、生理功能紊乱、组织细胞病变、直至死亡。
在规定的条件下,使鱼接触含不同浓度受试物的水溶液,实验至少进行24h,最好以96 h为一个实验周期,在24h、48h、72h、96h时记录实验鱼的死亡率,确定鱼类死亡50%时的受试物浓度。
鱼类毒性试验在研究水污染及水环境质量中占重要地位。
通过鱼类急性毒性试验可以评价受试物对水生生物可能产生的影响,以短期暴露效应表明受试物的毒害性。
鱼类急性毒性试验不仅用于测定化学物质毒性强度、测定水体污染程度、检查废水处理的有效程度,也为制定水质标准、评价环境质量和管理废水排放提供环境依据。
三、实验材料:1、实验鱼:小型金鱼幼苗100尾2、实验试剂:CdCl溶液四、实验步骤:1.饲养管理本实验采用2000mL大烧杯对受试鱼进行饲养。
水源为进过曝气后的自来水,PH值6.2-6.7,溶解氧6-10mg/L。
水温12摄氏度。
空气压缩机24小时增氧,实验期间受试鱼不喂食。
2.急性实验按照急性毒性实验方法,在包括使鱼全部死亡的最低浓度和96 h 鱼类全部存活的最好浓度之间设置4个浓度组,分别是1mg/L、4mg/L、12mg/L、16mg/L。
每个试验浓度组设2个平行,每一系列设一个空白对照。
试验溶液调节至相应温度后,从驯养鱼群中随即取出鱼并随机迅速放入各试验容器中,每个容器投放受试鱼10尾。
同一试验,所有试验用鱼应30min内分组完毕。
在24h、48h、72h、96h后检查受试鱼的状况。
观察并记录死鱼数目后,将死鱼从容器中取出。
应在试验开始后3h观察各处理组鱼的状况,并记录试验鱼的异常行为(如鱼体侧翻、失去平衡,游泳能力和呼吸能力减弱,色素沉积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的急性毒性试验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试验,熟悉和掌握鱼类急性毒性试验的设计、条件、操作步骤,以及试验结果的计算、分析和报告等全过程。
二、实验原理:
鱼类对水环境的变化反应十分灵敏,当水体中的污染物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起一系列中毒反应,例如行为异常、生理功能紊乱、组织细胞病变直至死亡。
在规定的条件下,使鱼接触含不同浓度受试物的水溶液,实验至少进行24h,最好以96h为一个实验周期,在24h、48h、72h、96h时记录实验鱼的死亡率,确定鱼类死亡50%时的受试物浓度。
鱼类毒性试验在研究水污染及水环境质量中占重要地位。
通过鱼类急性毒性试验可以评价受试物仅用于测定化学物质毒性强度、测定水体污染程度、检查废水处理的有效成都,也为制定水质标准、评价环境质量和管理废水排放提供环境依据。
三、实验材料:
1.实验鱼的选择和驯养
12×6 小锦鲤鱼体长7-12cm 体宽3-5cm 体重 7-12g
不同浓度的苯酚(mg/L)0、24、48、96、192、384
2、实验仪器设备
(1)实验容器
实验容器一般用玻璃或其他化学惰性材质制成的水槽。
容器体积可以根据试验鱼的体重确定,通常以每升水中鱼的负荷不得超过2g(最好为1g)。
一些小型鱼类幼鱼可选择500ml 或1000ml烧杯为实验容器。
容器的深度必须超过16cm,水体表面积越大越好。
同一实验应采用相同规格和质量的容器。
为防止鱼类跳出容器,可在容器上加上网罩。
实验容器使用后,必须彻底洗净,以除去所有毒性残留物。
(2)其他
吸光光度计
3、实验用水:曝气水
四、操作步骤:
1、设置5个浓度组,1个空白对照组,选择不同浓度的苯酚(mg/L)0、24、48、96、
192、384。
每个浓度放入12条小锦鲤鱼。
采用直接投毒方式,将配制的苯酚溶液直接倒入水槽中,搅拌均匀。
分别分为1、2、3、4、5、6组。
染毒后观察其活动状况,并
每隔两个小时观察其生长活动、记录鱼死亡数量。
在72h 后检查受试鱼的状况。
如果没有任何肉眼可见的运动,如鳃的山东、碰撞尾柄后无反应等,即可判断该鱼已死亡。
观察各处理组鱼的状况,并记录试验鱼的异常行为(如鱼体侧翻、失去平衡,游泳能力和呼吸能力减弱,色素沉积等)试验结束时,对照组的死亡率不得超过10%。
2、在连续观察72h 后,对鱼进行解剖实验,观察鱼身体内部染毒状况,将肝脏、肾、胆分离,计算肝脏与鱼体重之比
3、提取肝脏酶液、,肝脏称重,放入研钵,加入少量石英砂,加3mlPBS 缓冲液匀浆,转移至离心管,然后用2mlPBS 洗研钵2次,清晰并转入离心管,上清液即为酶的粗提
根据解剖后的肾重和肝重计算出脏体系数(脏体系数=肝脏/体重×100%);根据测出的吸光值计算:CAT 酶的活性=(Am+Ash-As)/ (0.1×0.3×m 7)
五、实验报告
1、 数据处理
以暴露浓度为横坐标,死亡率为纵坐标,在计算机或书概率纸上,绘制暴露浓度对死亡率的曲线。
用直线内插法或常用统计程度计算出72h 的半致死浓度(LC50)的近似值,即这两个浓度的几何平均值。
2、 化学物质急性毒性分级
依据LC50值的大小,可以将化学物质的急性毒性分为剧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和微毒五级,如表1-1所示
实验结果与分析:
(1)试验中鱼的情况
投毒时间:2015年11月11日9:40am
1组,对照组,无投毒,集聚于池底角落。
没有死亡
2组,投毒,刚开始大多浮于水面,运动性加强,过了一会后开始加速运动,然后见偶有剧烈运动现象,最后持续剧烈运动。
没有死亡
3组,投毒,先是剧烈运动,然后开始侧游,之后速度持续下降,最终沉于出池底,偶尔有运动现象。
死亡一条,其他大致恢复正常,聚集在箱底
4组,投毒,2~3min开始剧烈运动,然后开始侧游,8~10min后停下来,然后沉于池底。
死亡一条,濒死一条,其他的大致正常。
三点四十,濒死的鱼恢复正常。
5组,投毒,马上开始剧烈运动,然后开始侧游,大概5min后静止,沉于池底。
一条濒死,其他鱼偶有发生侧翻现象,大体正常。
三点四十,濒死鱼恢复正常。
6组,投毒,不到1min开始剧烈运动,然后速度减缓,开始侧游,5min接近静止,沉于池底。
死亡七条,其他濒死侧翻的鱼有三条大致恢复正常,两点五十五,再次死亡两条,三条能够正常缓慢游动并聚集在一起。
苯酚浓度对鱼的生命活动影响较大,在加入高浓度苯酚溶液的水中,鱼死亡较多,低浓度苯酚溶液水中没有出现鱼的死亡
(2)鱼的体表特征、脏体系数及肝脏酶活性影响
注:因第6组鱼缺少,所以没有第6组的实验结果
1、各组鱼解剖前体表特征
注:第5组样本经过冷冻保存,无法观察出水2、鱼肝、胆、肾称重记录(单位:g)
3、肝脏系数
4、吸光值(365mn)以及CAT酶的活性(CAT酶的活性=(Am+Ash-As)/ (0.1
×0.3×m
7 ))
Welcome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