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的急性毒性试验

鱼的急性毒性试验
鱼的急性毒性试验

鱼的急性毒性试验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试验,熟悉和掌握鱼类急性毒性试验的设计、条件、操作步骤,以及试验结果的计算、分析和报告等全过程。

二、实验原理:

鱼类对水环境的变化反应十分灵敏,当水体中的污染物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起一系列中毒反应,例如行为异常、生理功能紊乱、组织细胞病变直至死亡。在规定的条件下,使鱼接触含不同浓度受试物的水溶液,实验至少进行24h,最好以96h为一个实验周期,在24h、48h、72h、96h时记录实验鱼的死亡率,确定鱼类死亡50%时的受试物浓度。鱼类毒性试验在研究水污染及水环境质量中占重要地位。通过鱼类急性毒性试验可以评价受试物仅用于测定化学物质毒性强度、测定水体污染程度、检查废水处理的有效成都,也为制定水质标准、评价环境质量和管理废水排放提供环境依据。

三、实验材料:

1.实验鱼的选择和驯养

12×6 小锦鲤鱼体长7-12cm 体宽3-5cm 体重 7-12g

不同浓度的苯酚(mg/L)0、24、48、96、192、384

2、实验仪器设备

(1)实验容器

实验容器一般用玻璃或其他化学惰性材质制成的水槽。容器体积可以根据试验鱼的体重确定,通常以每升水中鱼的负荷不得超过2g(最好为1g)。一些小型鱼类幼鱼可选择500ml 或1000ml烧杯为实验容器。容器的深度必须超过16cm,水体表面积越大越好。同一实验应采用相同规格和质量的容器。为防止鱼类跳出容器,可在容器上加上网罩。实验容器使用后,必须彻底洗净,以除去所有毒性残留物。

(2)其他

吸光光度计

3、实验用水:曝气水

四、操作步骤:

1、设置5个浓度组,1个空白对照组,选择不同浓度的苯酚(mg/L)0、24、48、96、

192、384。每个浓度放入12条小锦鲤鱼。采用直接投毒方式,将配制的苯酚溶液直接倒入水槽中,搅拌均匀。分别分为1、2、3、4、5、6组。染毒后观察其活动状况,并

每隔两个小时观察其生长活动、记录鱼死亡数量。

在72h 后检查受试鱼的状况。如果没有任何肉眼可见的运动,如鳃的山东、碰撞尾柄后无反应等,即可判断该鱼已死亡。观察各处理组鱼的状况,并记录试验鱼的异常行为(如鱼体侧翻、失去平衡,游泳能力和呼吸能力减弱,色素沉积等)试验结束时,对照组的死亡率不得超过10%。

2、在连续观察72h 后,对鱼进行解剖实验,观察鱼身体内部染毒状况,将肝脏、肾、胆分离,计算肝脏与鱼体重之比

3、提取肝脏酶液、,肝脏称重,放入研钵,加入少量石英砂,加3mlPBS 缓冲液匀浆,转移至离心管,然后用2mlPBS 洗研钵2次,清晰并转入离心管,上清液即为酶的粗提

根据解剖后的肾重和肝重计算出脏体系数(脏体系数=肝脏/体重×100%);根据测出的吸光值计算:CAT 酶的活性=(Am+Ash-As)/ (0.1×0.3×m 7)

五、实验报告

1、 数据处理

以暴露浓度为横坐标,死亡率为纵坐标,在计算机或书概率纸上,绘制暴露浓度对死亡率的曲线。用直线内插法或常用统计程度计算出72h 的半致死浓度(LC50)的近似值,即这两个浓度的几何平均值。

2、 化学物质急性毒性分级

依据LC50值的大小,可以将化学物质的急性毒性分为剧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和微毒五级,如表1-1所示

实验结果与分析:

(1)试验中鱼的情况

投毒时间:2015年11月11日9:40am

1组,对照组,无投毒,集聚于池底角落。没有死亡

2组,投毒,刚开始大多浮于水面,运动性加强,过了一会后开始加速运动,然后见偶有剧烈运动现象,最后持续剧烈运动。没有死亡

3组,投毒,先是剧烈运动,然后开始侧游,之后速度持续下降,最终沉于出池底,偶尔有运动现象。死亡一条,其他大致恢复正常,聚集在箱底

4组,投毒,2~3min开始剧烈运动,然后开始侧游,8~10min后停下来,然后沉于池底。

死亡一条,濒死一条,其他的大致正常。三点四十,濒死的鱼恢复正常。

5组,投毒,马上开始剧烈运动,然后开始侧游,大概5min后静止,沉于池底。一条濒死,其他鱼偶有发生侧翻现象,大体正常。三点四十,濒死鱼恢复正常。

6组,投毒,不到1min开始剧烈运动,然后速度减缓,开始侧游,5min接近静止,沉于池底。死亡七条,其他濒死侧翻的鱼有三条大致恢复正常,两点五十五,再次死亡两条,三条能够正常缓慢游动并聚集在一起。

苯酚浓度对鱼的生命活动影响较大,在加入高浓度苯酚溶液的水中,鱼死亡较多,低浓度苯酚溶液水中没有出现鱼的死亡

(2)鱼的体表特征、脏体系数及肝脏酶活性影响

注:因第6组鱼缺少,所以没有第6组的实验结果

1、各组鱼解剖前体表特征

注:第5组样本经过冷冻保存,无法观察出水2、鱼肝、胆、肾称重记录(单位:g)

3、肝脏系数

4、吸光值(365mn)以及CAT酶的活性(CAT酶的活性=(Am+Ash-As)/ (0.1

×0.3×m

7 ))

Welcome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鱼的急性毒性试验

鱼的急性毒性试验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试验,熟悉和掌握鱼类急性毒性试验的设计、条件、操作步骤,以及试验结果的计算、分析和报告等全过程。 二、实验原理: 鱼类对水环境的变化反应十分灵敏,当水体中的污染物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起一系列中毒反应,例如行为异常、生理功能紊乱、组织细胞病变直至死亡。在规定的条件下,使鱼接触含不同浓度受试物的水溶液,实验至少进行24h,最好以96h为一个实验周期,在24h、48h、72h、96h时记录实验鱼的死亡率,确定鱼类死亡50%时的受试物浓度。鱼类毒性试验在研究水污染及水环境质量中占重要地位。通过鱼类急性毒性试验可以评价受试物仅用于测定化学物质毒性强度、测定水体污染程度、检查废水处理的有效成都,也为制定水质标准、评价环境质量和管理废水排放提供环境依据。 三、实验材料: 1.实验鱼的选择和驯养 12×6 小锦鲤鱼体长7-12cm 体宽3-5cm 体重 7-12g 不同浓度的苯酚(mg/L)0、24、48、96、192、384 2、实验仪器设备 (1)实验容器 实验容器一般用玻璃或其他化学惰性材质制成的水槽。容器体积可以根据试验鱼的体重确定,通常以每升水中鱼的负荷不得超过2g(最好为1g)。一些小型鱼类幼鱼可选择500ml 或1000ml烧杯为实验容器。容器的深度必须超过16cm,水体表面积越大越好。同一实验应采用相同规格和质量的容器。为防止鱼类跳出容器,可在容器上加上网罩。实验容器使用后,必须彻底洗净,以除去所有毒性残留物。 (2)其他 吸光光度计 3、实验用水:曝气水 四、操作步骤: 1、设置5个浓度组,1个空白对照组,选择不同浓度的苯酚(mg/L)0、24、48、96、 192、384。每个浓度放入12条小锦鲤鱼。采用直接投毒方式,将配制的苯酚溶液直接倒入水槽中,搅拌均匀。分别分为1、2、3、4、5、6组。染毒后观察其活动状况,并

鱼类的急性毒性实验

鱼类的急性毒性实验 鱼类急性毒性试验,是水生生态毒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并广泛应用于水域环境污染监测工作中,对控制工业废水的排放、保护水域环境、发展渔业生产,制定渔业水质标准,具有重要意义。 一、实验原理 鱼类对水环境的变化反应十分灵敏,当水体中的污染物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起一系列中毒反应,例如行为异常、生理功能紊乱、组织细胞病变、直至死亡。在规定的条件下,使鱼接触含不同浓度受试物的水溶液,实验至少进行24h,最好以96h为一个实验周期,在24h、48h、72h、96h时记录实验鱼的死亡率,确定鱼类死亡50%时的受试物浓度。鱼类毒性试验在研究水污染及水环境质量中占重要地位。通过鱼类急性毒性试验可以评价受试物对水生生物可能产生的影响,以短期暴露效应表明受试物的毒害性。鱼类急性毒性试验不仅用于测定化学物质毒性强度、测定水体污染程度、检查废水处理的有效程度,也为制定水质标准、评价环境质量和管理废水排放提供环境依据。 二、实验材料 1、试验用鱼的选择与驯养 试验用的鱼必须对毒物敏感,应具有代表性,便于在实验条件下饲养,来源丰富,个体健康。我国可采用的试验鱼有四大养殖淡水鱼(青鱼、草鱼、鲢鱼和鳙鱼)、金鱼、鲫鱼等。 在同一实验中要求试验鱼必须同属、同种、同龄,最好是当年生。鱼的平均体长以7cm 以下为宜。金鱼体短、身宽,一般以3cm以下较为合适。同组鱼中最大的体长不应超过最小的体长的1.5倍。 选用的试验鱼在试验前必须在实验室内经过驯养,使之适应实验室条件的生活环境和进行健康选择。驯养鱼应该与试验相同水质水温的水体中至少驯养7天,使其适应试验环境,不应长期养殖(<2个月)。驯养期间,应每天换水,可每天喂食1~2次,但在试验前一天应停止喂食,以免试验时,剩余饵料及粪便影响水质。驯养期间试验鱼死亡率不得超过5%,否则,可以认为这批鱼不符合试验鱼的要求,应该继续驯养或者重新更换试验鱼进行驯养。 试验前必须挑选健康的鱼,即选择行动活泼、体色光泽、鱼鳍舒展完整、逆水性强、大小无太大悬殊、无任何疾病的鱼作为试验鱼。任何畸形鱼、外观上反常态的鱼都不得作试验鱼。 2、实验仪器设备 (1)实验容器 实验容器一般用玻璃或其他化学惰性材质制成的水族箱或水槽。容器体积可根据试验鱼的体重确定,通常以每升水中鱼的负荷不得超过2g(最好为1g),或者其盛水量以每条鱼2~3L为宜。一些小型鱼类幼鱼可选择500mL或1000mL烧杯为实验容器。容器的深度必须超过16cm,水体表面积越大越好。同一实验应采用相同规格和质量的容器。为防止鱼类跳出容器,可在容器上加上网罩。实验容器使用后,必须彻底洗净,以除去所有毒性残留物。 (2)其他 溶解氧测定仪、水硬度计、温度控制仪、pH计、分析天平。 3、实验用水(稀释水)及水质条件 用来驯养和配制实验液的水,必须是未受污染的清洁水。一般可采用天然河水、湖水或

实验二 鱼类急性毒性实验

实验二鱼类急性毒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鱼类急性毒性实验的原理和操作 (2)掌握半致死浓度的计算方法 二、实验原理 鱼类对水环境的变化十分灵敏,运用毒理实验方法,观察鱼类在含有化学污染物的水环境中的反应,可以比较不同化学物质的毒性高低。鱼类毒性实验方法可分为静态方法和动态方法两大类。静态实验方法操作简单,不需要特殊设备,适宜于受试化学物在水中相对稳定,在实验过程中耗氧量较低的短期实验。动态实验方法要求具备一定的设备,对于在水中不稳定、耗氧量较高的化学物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实验观察时,可采用动态实验方法。本实验介绍静态实验方法。三、实验器材 玻璃缸或搪瓷桶、重金属盐、金鱼 四、实验步骤 (1)预备实验:预备实验的方法,可参考有关资料初步估计3~4个浓度,每个浓度用3~4尾鱼,观察24~48h。进行预备实验的目的是确定实验浓度的范围(找出引起实验鱼全部死亡和不引起实验鱼死亡的浓度);观察鱼中毒的表现和出现中毒的时间,为正式实验选择观察指标提供依据。同时还要做一些化学测定,以了解实验液的稳定性、pH值、溶解氧的变化情况,以便在正式实验时采取措施。 (2)正式实验: 1、根据在预备实验中得到的浓度范围,其间距按等比级数插入3~5个中间浓度 实验中至少选择5个不同浓度,一般以7个浓度较常用,但所选择的浓度应包括有使实验鱼在24h内死亡的浓度,以及96h内不发生中毒的浓度。表中第1纵行包括的浓度最常用。 实验中无论采用何种分组方法,都必须同时设对照组。 配制实验液时应先配制少量高浓度的储备液,实验时临时稀释所需浓度的实验液。先把药液与水均匀混合后,再放入实验鱼,禁止先放入实验鱼后往实验缸中加受试药液,以免实验鱼接触到不均匀的高浓度的药液而提前死亡。

金鱼毒性试验

环境毒理学实验报告 指导老师:XXXX 姓名:XXXX 班级:XXXX 学号:XXXX

实验一金鱼毒性试验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熟悉和掌握鱼类急性毒性试验的设计、条件、操作步骤,以及试验结果的计算、分析和报告等全过程。 二、实验原理: 鱼类对水环境的变化反应十分灵敏,当水体中的污染物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起一系列中毒反应,例如行为异常、生理功能紊乱、组织细胞病变、直至死亡。在规定的条件下,使鱼接触含不同浓度受试物的水溶液,实验至少进行24h,最好以96 h为一个实验周期,在24h、48h、72h、96h时记录实验鱼的死亡率,确定鱼类死亡50%时的受试物浓度。鱼类毒性试验在研究水污染及水环境质量中占重要地位。通过鱼类急性毒性试验可以评价受试物对水生生物可能产生的影响,以短期暴露效应表明受试物的毒害性。鱼类急性毒性试验不仅用于测定化学物质毒性强度、测定水体污染程度、检查废水处理的有效程度,也为制定水质标准、评价环境质量和管理废水排放提供环境依据。 三、实验材料: 1、实验鱼:小型金鱼幼苗100尾 2、实验试剂:CdCl溶液 四、实验步骤:

1.饲养管理 本实验采用2000mL大烧杯对受试鱼进行饲养。水源为进过曝气后的自来水,PH值6.2-6.7,溶解氧6-10mg/L。水温12摄氏度。空气压缩机24小时增氧,实验期间受试鱼不喂食。 2.急性实验 按照急性毒性实验方法,在包括使鱼全部死亡的最低浓度和96 h 鱼类全部存活的最好浓度之间设置4个浓度组,分别是1mg/L、4mg/L、12mg/L、16mg/L。 每个试验浓度组设2个平行,每一系列设一个空白对照。试验溶液调节至相应温度后,从驯养鱼群中随即取出鱼并随机迅速放入各试验容器中,每个容器投放受试鱼10尾。同一试验,所有试验用鱼应30min内分组完毕。 在24h、48h、72h、96h后检查受试鱼的状况。观察并记录死鱼数目后,将死鱼从容器中取出。应在试验开始后3h观察各处理组鱼的状况,并记录试验鱼的异常行为(如鱼体侧翻、失去平衡,游泳能力和呼吸能力减弱,色素沉积等)。 以暴露浓度为横坐标,死亡率为纵坐标,在计算机或对数概率纸上,绘制暴露浓度对死亡率的曲线。用直线内插法或常用统计程序计算出24h、48h、72h、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值,并计算95%的置信限。 2.化学物质急性毒性分级 依据LC50值的大小,可以将化学物质的急性毒性分为剧毒、高

鱼的急性毒性实验设计

鱼类急性毒性实验设计 一实验目的及意义本实验通过观察在不同受试物浓度处理下,鱼的急性中毒表现和经过,了解和基本掌握测定毒物的半数致死剂量/ 浓度(LD50/LC50)的方法,了解受试物剂量和生物反应的关系及计算表示方法。 通过鱼类急性毒性试验可以评价受试物对水生生物可能产生的影响,以短期暴露效应表 明受试物的毒害性。鱼类急性毒性试验不仅用于测定化学物质毒性强度、测定水体污染程度、检查废水处理的有效程度,也为制定水质标准、评价环境质量和管理废水排放提供环境依据。 二实验原理鱼类对水环境的变化反应十分灵敏,鱼类毒性试验在研究水污染及水环境质量中占重要地位。当水体中的污染物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起一系列中毒反应,例如行为异常、生理功能紊乱、组织细胞病变、直至死亡。在规定的条件下,使鱼接触含不同浓度受试物的水溶液,实验至少进行24h,最好以96h 为一个实验周期,在24 h、48 h .72h、96 h 时记录实验鱼的死亡率,确定鱼类死亡50%时的受试物浓度,半数致死浓度用24h LC50、48h LC50、72h LC50和96h LC50表示,并记录无死亡的最大浓度和导致鱼类全部死亡的最小实验浓度。 本实验将经过曝气驯化的鱼(保证其初始状态一致),放入不同浓度的重铬酸钾溶液中进行96hr 的观察,记录不同浓度组6、24、48、72和96hr 的鱼的死亡率,得出剂量- 死亡率曲线,求出不同时间的LC50。 三实验材料 1)待测化学物:使用实验室剂--- 重铬酸钾溶液K2Cr2O7(Cr6+, 2000mg/L)溶液、曝气自来水)以及助溶剂(丙酮)。 2)实验动物:斑马鱼(从鱼市购买):用曝气后的自来水驯养 3 天,补充氧气以保证溶解氧的浓度。 3)实验常用仪器设备:温度控制仪分光光度计玻璃水槽抄网(尼龙制,对照和实验容 器分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pH 计(PHS-3B)溶解氧测定仪(JYD-1A)水硬度计温度计电子分析天平烧杯(25,50ml)移液管(1,10ml)量筒等。 四实验步骤 1、实验动物的选择。 鱼是水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人类主要的食物来源, 所以, 鱼类的急性毒理资料是常用的评价有毒化学物质和工业废水对水生生物危害的资料. 实验鱼类一般选择对污染物敏感,在生态类群中具有代表性,经济价值比较高,来源丰富、取材方便、遗传稳定,生物学背景资料丰富,大小适中,在室内条件下易于饲养和繁殖

鱼的急性毒性实验设计

鱼类急性毒性实验设计 一实验目的及意义 本实验通过观察在不同受试物浓度处理下,鱼的急性中毒表现和经过,了解和基本掌握 测定毒物的半数致死剂量/浓度(LD 50/LC 50 )的方法,了解受试物剂量和生物反应的关系及计 算表示方法。 通过鱼类急性毒性试验可以评价受试物对水生生物可能产生的影响,以短期暴露效应表明受试物的毒害性。鱼类急性毒性试验不仅用于测定化学物质毒性强度、测定水体污染程度、检查废水处理的有效程度,也为制定水质标准、评价环境质量和管理废水排放提供环境依据。 二实验原理 鱼类对水环境的变化反应十分灵敏,鱼类毒性试验在研究水污染及水环境质量中占重要地位。当水体中的污染物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起一系列中毒反应,例如行为异常、生理功能紊乱、组织细胞病变、直至死亡。在规定的条件下,使鱼接触含不同浓度受试物的水溶液,实验至少进行24h,最好以96h为一个实验周期,在24 h、48 h.72h、96 h时记录实验鱼的死亡率,确定鱼类死亡50%时的受试物浓度,半数致死浓度用24h LC50、48h LC50、72h LC50和96h LC50表示,并记录无死亡的最大浓度和导致鱼类全部死亡的最小实验浓度。 本实验将经过曝气驯化的鱼(保证其初始状态一致),放入不同浓度的重铬酸钾溶液中进行96hr的观察,记录不同浓度组6、24、48、72和96hr的鱼的死亡率,得出剂量-死亡率曲线,求出不同时间的LC 50 。 三实验材料 1)待测化学物:使用实验室剂---重铬酸钾溶液K 2Cr 2 O 7 (Cr6+, 2000mg/L)溶液、曝气自来 水)以及助溶剂(丙酮)。 2) 实验动物:斑马鱼(从鱼市购买):用曝气后的自来水驯养3天,补充氧气以保证溶解氧的浓度。 3)实验常用仪器设备:温度控制仪分光光度计玻璃水槽抄网(尼龙制,对照和实验容器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pH计(PHS-3B) 溶解氧测定仪(JYD-1A) 水硬度计温度计电子分析天平烧杯(25,50ml)移液管(1,10ml)量筒等。 四实验步骤 1、实验动物的选择。 鱼是水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主要的食物来源,所以,鱼类的急性毒理资料是常用的评价有毒化学物质和工业废水对水生生物危害的资料. 实验鱼类一般选择对污染物敏感,在生态类群中具有代表性,经济价值比较高,来源丰富、取材方便、遗传稳定,生物学背景资料丰富,大小适中,在室内条件下易于饲养和繁殖的种类。 而斑马鱼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推荐的实验鱼种,其个体较小,性成熟期短,繁殖能力强,价格便宜。被广泛的应用于生命科学的研究,也是实验室标准毒理学检验最常用的实验

海洋鱼类水生态毒性试验方法与设计方案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海洋鱼类水生态毒性试验方法,包括:选择虾虎鱼作为试验的鱼类生物,在与测试水样水质条件相同的标准水中进行驯养,准备待测水样储备液,先通过虾虎鱼的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预试验分别筛选浓度梯度范围,设置差距小的浓度梯度,以海水作为对照组,待测水样作为试验组,同时进行虾虎鱼的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试验,记录虾虎鱼和环境的变化,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绘制虾虎鱼死亡率曲线,结合虾虎鱼的体征情况和水体指标变化判断水质毒性;克服目前国内对于鱼类毒性试验研究较为单一,没有适用于含盐条件下的水生生态毒性测试方法的问题。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海洋鱼类水生态毒性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在与待测水样水质条件相同的标准水中驯养海鱼; (2)以海水作为对照组、待测水样作为试验组,在不同毒物浓度梯度条件下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和慢性毒性试验,试验过程中海鱼禁止喂食,并保持对照组和试验组水质条件不变、鱼体大小相同,光照充足;其中: 所述急性毒性试验包括:将驯养后的海鱼装入1.5升海水的容器中,每组海鱼数量为10尾,每个毒物浓度梯度设置两组平行,采用流水式,水流流速为20mL/min,试验时间为96小时,保持温度为22-25℃、pH为7.6-8.0、溶解氧大于60%,并分别在0、24、48、72和96小时观察

并记录急性毒性试验过程中水质指标和海鱼生长指标的变化; 所述慢性毒性试验包括:将驯养后的海鱼装入800毫升海水的容器中,每组海鱼数量为10尾,每个毒物浓度梯度设置四组平行,采用半静态式,试验时间为7天,每间隔24小时分别从每个容器中取出150毫升溶液,再加入150毫升与试验开始设置浓度梯度相同浓度的溶液,分别在0、1、2、3、4、5、6和7天观察并记录所述慢性毒性试验过程中水质指标和海鱼生长指标的变化; (3)对步骤(2)中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判断水质毒性; 其中,所述海鱼包括虾虎鱼; 所述水质指标包括pH、溶解氧和温度; 所述海鱼生长指标包括存活数量、体重和体长; 所述毒物包括硫酸钠和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洋鱼类水生态毒性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标准水是盐度在25‰-30‰浓度的海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洋鱼类水生态毒性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驯养的周期为七天,期间喂食,定期清理水中杂物,每1-2天换一次水,每次换水量控制在容器容量的1/3,试验开始前一天禁食。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洋鱼类水生态毒性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急性毒性试验中,萘的浓度梯度为0μg/L、20μg/L、3 5.6μg/L、63.37μg/L、112.8μg/L、200μg/L,硫酸钠的浓度梯度为0g/L、3g/L、4.23g/L、5.96g/L、8.41g/L、12g/L。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洋鱼类水生态毒性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慢性毒性试验中,萘的浓度梯度为0μg/L、20μg/L、40μg/L、60μg/L、80μg/L、100μg/L,硫酸钠的浓

毒理学实验一 鱼的急性毒性试验

08100049 毒理学实验一、鱼的急性毒性实验 背景知识 急性毒性实验的主要目的是确定化学物质的毒性程度、剂量―反应关系,根据待测化学物质与其它已知毒性化学物质的相对毒性,推定具体的理化性质,测定其急性毒作用,以及提供毒作用模型方面的资料。此外,这种研究也能指出化学物质可能的靶器官及其特异性毒作用,并对亚慢性毒性试验研究中所用剂量提供指南。外源化合物的毒作用往往通过某一染毒 持续时间的半致死量/浓度 (LD 50/LC 50 ), 或化学物质在空气中某一染毒浓度的半致死时间 (LT 50),或用半数效应量 (ED 50 或 (EC 50 ) 来估计表示(注:化学物质在水中浓度对水生生 物如无脊椎动物、鱼虾的死亡不易鉴别时使用)。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试验广泛应用于水域环境污染监测工作中, 对控制工业废水的排放,保护水域环境,制定水质标准,发展水产品的生产,具有重大意义。 受试生物的急性实验有下列四种方式进行暴露试验即静态、循环、更新、动态, 但最常用的方法是静态与动态方法。可提供下列的观测指标:①估计产生毒性作用的上限浓度,②估计不同种的水生生物对受试物的相对敏感性,③估计大量受试物的相对毒性,④估计水质对受试物毒性的影响(pH、溶解氧、盐度、硬度、悬浮物)。⑤得出浓度―反应关系曲线及暴露时间的意义,动态实验可提高保持令人满意的实验条件的能力, 而且没有时间的限制。因此它能给出暴露时间―反应关系比较完美的估计。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的实验应当设计成为能得到计数标准的反应(有或无,生与死),受试污染物浓度与暴露生物中受影响生物的百分比之间的关系,可画出浓度―死亡率曲线。急性实验结果可表示每一实验浓度中死亡或不 动生物的百分比; 从观察内插法或计算中得出 LC 50,或 EC 50 及相应的 95% 的置信区间。 实验目的 本实验通过观察在不同受试物浓度处理下,鱼的急性中毒表现和经过,了解和基本掌握 测定毒物的半数致死剂量/浓度(LD 50/LC 50 )的方法,了解受试物剂量和生物反应的关系及 计算表示方法。 实验原理 鱼类对水环境的变化反应十分灵敏,鱼类毒性试验在研究水污染及水环境质量中占重要地位。当水体中的污染物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起一系列中毒反应,例如行为异常、生理功能紊乱、组织细胞病变、直至死亡。在规定的条件下,使鱼接触含不同浓度受试物的水溶液,实验至少进行24h,最好以96h为一个实验周期,在24 h、48 h.72h、96 h时记录实验鱼的死亡率,确定鱼类死亡50%时的受试物浓度。本实验将经过曝气驯化的鱼(保证其初始状态一致),放入不同浓度的重铬酸钾溶液中进行96hr的观察,记录不同浓度组6、24、48、72和96hr的鱼的死亡率,得出剂量-死亡率曲线,求出不同时间的LC 50 。 通过鱼类急性毒性试验可以评价受试物对水生生物可能产生的影响,以短期暴露效应表明受试物的毒害性。鱼类急性毒性试验不仅用于测定化学物质毒性强度、测定水体污染程度、检查废水处理的有效程度,也为制定水质标准、评价环境质量和管理废水排放提供环境依据。 实验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 1)待测化学物:使用实验室剂---重铬酸钾溶液K 2Cr 2 O 7 (Cr6+, 2000mg/L)溶液。配制一

26种农药对鱼类的急性毒性研究

26种农药对鱼类的急性毒性研究 黄勤清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福州 350007) 摘要:以金鱼(Carassius auratus)为实验材料,研究了26种常用农药(包括18种杀虫剂、4种杀菌剂和4种除草剂)在推荐使用浓度下对金鱼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简称Bt)、吡虫啉、甲胺磷和多菌灵这4种农药在正常使用浓度下对金鱼无毒,而其余的22种农药则在不同程度上对金鱼产生药害,不宜在金鱼养殖厂附近农田施用或用于鱼病防治。 关键词:农药;金鱼;急性毒性 Acute toxicity of 26 pesticides to Carassius auratus HUANG Qin-qing (Fuji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Agriculture, Fuzhou, Fujian 350002, China)Abstract:The acute toxicity of recommended dosages of 26 kinds of pesticides, including 18 insecticides, 4 bactericides and 4 herbicides, on Carassius auratus was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acillus thuringiensis(Bt), imidacloprid, methamidophos and carbendazim were nontoxic while other kinds of pesticides showed toxicity to C. auratus, which indicated that they should not be applied in farmlands near fish ponds or for fish disease control. Key words: pesticide;Carassius auratus;acute toxicity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药的生产和施用量均位于世界前列,但由于施用技术相对落后,农药的有效利用率极低[1]。施用于农田中的农药通过雨水淋溶或其他途径进入水环境中,经食物链逐级浓缩后对水生生态系统构成了严重威胁,甚至最终危害到人类健康[2-3]。农药对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和生物富集性与农药的合理施用密切相关,是农药环境安全评价的重要参数[4]。而鱼类急性毒性资料是评价有毒化学物质和工业废水对水生生物的危害最常用的依据之一。金鱼(Carassius auratus)是我国重要的观赏性鱼类,被誉为“水中皇后”,与热带鱼并称为世界两大著名观赏鱼。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其需求量呈日益提升的趋势[5]。鉴于以上原因,本文研究了26种常用的农药在正常使用浓度下对金鱼的急性毒性,对农药在农业上使用的安全性提出建议,并为我国渔业水质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