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神阙

合集下载

中医医疗技术手册(第十一篇)

中医医疗技术手册(第十一篇)

第十一篇其他类技术第一章脐疗法脐疗法,是以肚脐(即神阙穴)为用药或刺激部位,以激发经气,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调节人体阴阳与脏腑功能,从而防治全身疾病的一种疗法,属中医外治疗法的一种。

可广泛用于内、外、妇、儿等临床各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尤其对胃肠病、妇科病、男性病、衰老病症、小儿科病症等疗效显著。

2、基本技术(一)特色隔药熏脐技术1.灸脐粉的制备根据病情配制中药处方,其用药特点主要为:在辨证论治基础上,添加生、香、猛、温药物。

将药物用超微粉碎机粉碎(部分中药可经烘烤后粉碎),装瓶密封备用。

2.面圈的制作以自来水或井水调小麦面粉(重量比例为1:1),面质软硬及面圈大小适中,制成圆钵状(直径约8cm,高约3cm,底厚约2cm),面圈的底部中间孔与患者脐孔大小一致(直径约1.5cm)。

(见图1)图1 面圈示意图3.艾炷的制备取纯净的艾绒制成上尖下平的圆锥形小体,炷高约2cm,炷底直径约2cm,要求紧实。

有条件的可用艾炷器制作。

4.操作步骤患者仰卧位,暴露脐部,用75%乙醇在局部常规消毒后,将面圈置于脐周,取如小米粒大的人工麝香(也可用冰片代替)置于脐内,然后取配制好的药末约8~10g,填满脐孔,用艾炷置于药末上,连续施灸约10壮,约2小时。

在脐灸操作过程中,需把握火候,患者宜感到温热深透,且不烫为宜。

若患者在脐灸过程中感觉过热,可以在面圈内周、灸火外围加水,但不要把灸火熄灭。

如果患者还感觉过热,可采取在面圈下垫棉花等措施。

(见图2)图2 隔药熏脐示意图5.脐灸后的处理脐灸后,将艾柱完全熄灭,擦净残留面粉及艾灰,保留药粉于脐内,用敷料覆盖并胶布固定。

24小时后去除,进行清洗。

(二)部分脐疗技术1.脐部药物贴敷技术(1)填脐法将药物填于脐内。

多用散剂或丸丹剂,用药部位一般局限于脐孔(神阙穴)内,以敷料覆盖并胶布固定。

(2)敷脐法将鲜药(一般用植物药或虫类药)捣烂敷于脐部;或用干的药末用水(或用蜜、酒、唾液等)调和成膏状敷于脐部。

(完整版)针灸学速记歌诀

(完整版)针灸学速记歌诀

(四)八脉交会穴歌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外关阳维目锐逢,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列缺任脉行肺系,照海阴跷膈喉咙。

(五)八会穴歌:脏会章门腑中脘,筋会阳陵髓绝骨,骨会大杼脉太渊,血会膈俞气膻中第四部分经络腧穴各论一、手太阴肺经【歌诀】LU十一是肺经,起于中府少商停。

胸肺疾患咳嗽喘,咳血发热咽喉痛。

(1)中府(2)云门(3)天府(4)侠白(5)尺泽(6)孔最(7)列缺(8)经渠(9)太渊(10)鱼际(11)少商手太阴肺经(LU)【歌诀】中府云门下一寸,云门锁骨下窝寻,二穴相差隔一肋,距胸中线六寸平。

天府腋下三寸取,侠白府下一寸擒,尺泽肘中肌腱外,孔最腕上七寸凭。

列缺交叉食指尽,经渠一寸突脉中,太渊掌后横纹跳,鱼际大鱼骨边中。

少商拇指根外角,经穴十一左右同。

二、手阳明大肠经(LI)【歌诀】LI二十手大肠,起于商阳止迎香,头面眼鼻口齿喉,皮肤身热与胃肠。

1、商阳2、二间3、三间4、合谷5、阳溪6、偏历7、温溜8、下廉9、上廉10、手三里11、曲池12、肘髎13、手五里14、臂臑15、肩髃16、巨骨17、天鼎18、扶突19、口和髎20、迎香手阳明大肠经(LI)【歌诀】商阳食指外侧取,二间握拳节前方,三间握拳节后取,合谷虎口歧骨当,阳溪腕上两筋陷,偏历腕上三寸良,温溜腕后上五寸,池前四寸下廉乡,池下三寸上廉穴,三里池下二寸长,曲池尺泽髁中央,肘髎肱骨外廉旁,池上三寸寻五里,臂臑三角肌下方,肩髃肩峰举臂起,巨骨肩尖骨陷当,天鼎扶下一寸取,扶突肌中结喉旁,禾髎孔外平水沟,鼻旁唇沟取迎香。

三、足阳明胃经(ST)【歌诀】ST四五是胃经,起于承泣厉兑停,胃肠血病与神志,头面热病皮肤病。

1、承泣2、四白3、巨髎4、地仓5、大迎6、颊车7、下关8、头维9、人迎10、水突11、气舍12、缺盆13、气户14、库房15、屋翳16、膺窗17、乳中18、乳根19、不容20、承满21、梁门22、关门23、太乙24、滑肉门25、天枢(大肠募)26、外陵27、大巨28、水道29、归来30、气冲31、髀关32、伏兔33、阴市34、梁丘35、犊鼻36、足三里(合)37、上巨虚(大肠下合)38、条口39、下巨虚(小肠下合)40、丰隆(络)41、解溪(经)42、冲阳(原)43、陷谷(输)44、内庭(荥)45、历兑(井)承泣下眶边缘上,四白穴在眶下孔,巨髎鼻旁直瞳子,地仓吻旁四分灵,大迎颌前寸三陷,颊车咬肌高处迎,下关张口骨支起,头维四五旁神庭,人迎结喉旁动脉,水突人迎气舍中,肌间气舍平天突,缺盆锁骨上窝中,气户锁下一肋上,相去中线四寸平,库房屋翳膺窗接,都隔一肋乳中停,乳根乳下一肋处,胸部诸穴要记清,不容巨阙旁二寸,其下承满与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脐旁二寸平,外陵大巨水道穴,归来气冲曲骨邻,髀关髂下平会阴,伏兔膝上六寸中,阴市膝上方三寸,梁丘膝上二寸呈,膝外下陷是犊鼻,膝下三寸三里迎,膝下六寸上巨虚,膝下八寸条口行,再下一寸下巨虚,条外一寸是丰隆,解溪跗上系鞋处,冲阳跗上动脉凭,陷谷跖趾关节后,次中指缝寻内庭,厉兑次趾外甲角,四十五穴要记清。

天罡三十六绝穴

天罡三十六绝穴

天罡三十六绝穴作者:大侠来源:《少林与太极》2009年第10期点穴术,其攻击目标就是穴位,所以首先要详知绝穴真位,方能依其定时,举手投足而伤之,否则无的放矢,枉费工夫。

点穴术主攻之穴有36处,称之为天罡三十六绝穴。

绝穴即致命绝杀之穴,也叫死穴,一旦点准,立可令敌伤亡,学者非在极端困厄之时不能出手。

一、天罡三十六绝穴秘谱武林穴法自古秘,传抄流转错讹偏。

悉知绝穴在何处,人身经络仔细寻。

道家天罡三十六,勘破玄机刻心间。

子午流注明道理,灵龟八法时辰分。

致命穴位六六定,阴阳协理机其变。

数术妙法多精邃,武当真谱传于君。

头乃六阳诸首领,重击震髓皆要命。

一指取效八卦位,百会神庭印堂连。

人中耳门太阳穴,脑后风池并哑门。

颈部咽喉夹人迎,前胸四穴要认真。

膻中穴下连鸠尾,两旁乳中膺窗平。

脘腹胁肋共五行,巨阙商曲期章京。

小腹聚精要穴六,神阙气海元宫轮。

中极曲骨腹结跟,督脉一线需留神。

灵台命门尾闾并,下寻直进海底源。

腧穴有四仔细听,肺肾厥阴气海并。

臀部两旁乃环跳,志室穴连两腰肾。

涌泉穴注两足心,记之纯熟千万遍。

只学穴法不练技,徒费心机枉费神。

移身换影圆中圆,多习一技不压身。

死手活法皆需研,岐黄之术出圣人。

武技首当德为先,济世活人留美名。

二、三十六绝穴真位详解认穴不仅仅是记住绝穴名字,重要的是把位置搞清楚、记清楚,认准在人身什么地方,练到一触可及,不差分毫,方算功成,否则差之毫厘,谬之千里!1百会穴:百会穴为奇经八脉中督脉的腧穴,又是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交会之穴,又名泥丸宫,位置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系的交点,顶中央旋毛处。

2神庭穴:神庭穴属足厥阴肝经腧穴,也是督脉与足太阳、足阳明经的交会穴,位置在头前额正中线,入发际五分处。

3?郾印堂穴:印堂穴属于经外奇穴之一,其部位在两眉间正中线与人体正中直线交叉点的凹陷处,又称为眉心穴。

4人中穴:人中穴是任督之会穴,在鼻下二分处,又名唇沟。

5?郾耳门穴:耳门穴属手少阳三焦经穴,位置在耳前,耳屏前方,耳屏与下颌小头后缘之间凹陷处,左右各一穴。

神阙穴

神阙穴

神阙穴文章目录*一、神阙穴的概述*二、神阙穴的取穴方法*三、神阙穴的解剖位置*四、神阙穴的疗法*五、神阙穴的配伍*六、神阙穴的功效与作用*七、文献摘要神阙穴的概述1、定义神阙(shén què),经穴名。

出《外台秘要》。

别称脐中、气舍、气合。

属任脉。

在脐中部,脐中央。

穴下为皮肤、结缔组织、壁腹膜。

浅层主要有第十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和腹壁脐周静脉网。

深层有第十一胸神经前支的分支。

主治泄痢,绕脐腹痛,脱肛,五淋,妇人血冷不受胎,中风脱证等。

2、别名脐中、气舍、气合3、出处《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脐一穴。

《外台秘要》:脐中,神阙穴也,一名气舍。

4、主治疾病泄痢,绕脐腹痛,脱肛,五淋,妇人血冷不受胎,中风脱证,尸厥,角弓反张,风痫,水肿鼓胀,肠炎,痢疾,产后尿潴留。

5、穴位解析变化莫测为神,阙指要处,穴当脐孔,是处胎生之时,连系脐带以供胎儿之营养,故又命蒂。

名之神阙,是因胎儿赖此宫阙,输送营养,灌注全身,遂使胎体逐渐发育,变化莫测,因名神阙。

神阙穴的取穴方法仰卧,于脐窝中点取穴。

神阙穴位于脐区,脐中央。

仰卧取穴。

仰卧位,于肚脐正中取穴。

快速取穴:在脐区,肚脐中央即是神阙穴。

神阙穴的解剖位置在脐窝正中,深部为小肠;有腹壁下动、静脉;布有第十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神阙穴下为皮肤、结缔组织、壁腹膜。

浅层主要有第十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和腹壁脐周静脉网。

深层有第十一胸神经前支的分支。

层次解剖:皮肤→结缔组织→壁腹膜。

神阙穴的疗法针刺方法《证治准绳》:“按脐为神阙穴,禁针之所。

”禁刺。

艾灸方法用温灸或隔盐灸。

神阙穴的配伍神阙穴配关元穴 (均灸)治泄泻 (《针灸资生经》;神阙穴配百会穴、膀胱俞穴治脱肛 (《针灸集成》;神阙穴配石门穴 (灸)治水肿、小便不利 (《腧穴学》)。

神阙穴配关元穴,有温补肾阳的作用,主治久泄不止,肠鸣腹痛。

神阙穴配百会穴、膀胱俞穴,有升阳举陷,回阳固脱的作用,主治脱肛。

聂啰武觯(血迹斑斑生锈的铁钩)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

聂啰武觯(血迹斑斑生锈的铁钩)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

聂啰武觯(血迹斑斑生锈的铁钩)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第一章的模样,手腕和脚腕被铁链磨得血迹斑斑,生锈的铁钩硬生生穿过我的两胛,每一次呼吸都能体会到拉扯带来的极致疼痛。

换做常人早已疼痛难忍,无论对方问什么都招了。

但是我面无表情地闭上眼,一声不吭地忍下了。

因为我已经完全失去了触感,只在开始时发觉到有凉意穿过身体,其余再无感觉。

魔尊来了,他新奇地绕着我走了一圈,啧啧称奇地拍掌称叹,“我还是第一次见战神如此狼狈,不过即便落到如此地步,也仍是面不改色,可敬,可敬。

”我依旧闭着眼,把他当作空气一般直接无视了他的阴阳怪气。

他突然出手,操纵魔气在我的身上游走一圈,随即嗤笑一声。

“有趣,实在是有趣。

堂堂天界战神,竟然缺了半个神格。

居然有人能神不知鬼不觉地偷袭战神,还是说,是战神主动分裂了自己的神格。

你说呢,长留?”我失神一瞬,睫毛不安地颤抖了两下,心下祈祷他千万不要发现封阳复生的真相。

然事不遂人愿,他继续恶劣地开口,打破了我的幻想。

“我发现自己体内似乎多了些东西,使得我与封阳的转世之间有了联系,不过这联系时有时无,否则,那日封阳早该死在我手中。

”“这样吧,你把封阳的下落告诉我,我就放了你,怎么样?”我冷淡地睁开眼,冷笑着冲他吐出一口血沫。

“你妄想。

”随后我继续闭上眼,多看他一眼都让我觉得恶心。

魔尊并不恼,反而悠闲地在我面前来回踱步,有意无意地开口,仿佛数十口人命还比不上他败坏的心情,“那日我本想除去封阳的转世,可惜了,他恰好不在,害得我只好勉为其难地灭了封府满门,你猜他为什么不在家?”他没期待我的回应,直接自言自语道,“他是出门给他的妻子买安胎药。

不过我后来派人去看过,他那死去的妻子体内,并无人类婴孩。

你再猜猜,这个孩子去哪了?”我死死咬住牙关,不让他从脸上发现一丝破绽。

他褪去了漫不经心的笑容,不耐烦地直接掰开我的眼睛,让我睁大眼睛好好看看,看看现在的人间是什么样子。

魔力幻化出的水镜里,战火纷飞,城镇沦为废墟,无尽的痛苦和哀嚎在我的眼前回荡。

针灸各家学说PPT课件

针灸各家学说PPT课件
族传授方式再传24人,如弋阳县徐凤《席弘赋》,南丰县李梴《医学 入门》; 重视八法针;补泻手法;灸法防病学说:李梴的炼脐法;龚廷贤《万 病回春》用乳香、没药、川续断、麝香等药末填脐中,置艾施灸;
.
33
5. 工作对象因素 孙思邈对考订统一经穴位置的重要意义体会较深,绘成了彩色的正人、
伏人、侧人针灸图各一幅。 针灸歌赋派,高武《针灸聚英》:世俗喜歌赋,以其便于记诵也; 喉科针灸派夏春农;热病针灸派庞安时,从事《伤寒论》的研究为主;
治劳灸派的龚居中,以治疗虚劳病而擅名等。
.
34
6. 特定环境和条件因素 张子和主张攻泻,与他接受治疗的患者多为体质壮实的农民有关,多
用放血攻邪一法; 罗天益多用灸法温补脾胃,与他所处时代正值蒙古攻金,连年战争频
仍,他的家乡河北一带惨遭兵祸,饮食劳倦疾病较为常见有关。
.
35
7. 疗效因素 许希喜用针,著《神应针经要诀》,与他用针治愈了宋仁宗的病受到
.
37
第十一章 庞安时
1. 概述: 1042至1099年,湖北浠水县人,字安常,号蕲水道人,名盛江淮; 《伤寒总病论》:针灸药并重、针术精妙。 2.学说: (1) 伤寒六经辨证说:强调经络病机。 (2) 阐发张仲景针灸理论:阳证针刺,阴证用灸;重灸气海、中极治阴毒;太 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3) 不宜针灸说:微数之脉,慎不可灸;火邪证”、“火劫证” 。
.
6
(一)《黄帝内经》
1. 概述: 30万字,主要阐述中医基础理论和针灸医学; 针灸史上第一个里程碑; 《素问·八正神明论》:“法往古者,先知针经”; 形成了系统的针灸理论,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
7
2. 经络学

道德经-经典名句

道德经-经典名句

道德经-经典名句第1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是万物的起源;有名,是万物的母亲。

第2章:在无为的状态下,用行动而不是言语来教导人。

第4章:消除矛盾,解决纷争,和谐光明,同尘共存。

第5章:天地没有感情,把万物当成草芥一样;圣人没有感情,把百姓当成草芥一样。

第7章:在身后却领先,不显露自己而自己存在。

第8章:最高的善就像水一样。

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争斗,处在人们所憎恶的地方。

住处要选择好的地方,心灵要像深渊一样善良,待人要有仁慈之心,说话要有诚信之言,治理国家要善于治理,做事要善于能力,行动要善于时机。

第9章:财宝满堂,无人能保全;富贵而骄傲,自取其祸。

完成了功业就要离开,这是天道。

第10章:生生之物,养育之物,生而不占有,为而不依赖,成长而不控制,这就是XXX。

第11章:有的东西拿来当作利益,有的东西不拿来当作用处。

第14章:坚持古时的道路,来驾驭现在的事物。

第17章:最高的统治者不知道他的存在;其次的统治者亲近他并赞美他;再次的统治者畏惧他;最下层的统治者侮辱他。

第18章:当国家陷入混乱时,需要忠诚的臣子。

第22章:不争斗,所以天下没有人能与之争斗。

第23章:最好的话是自然而然的。

所以风吹不终日,雨下不终天,这是谁的功劳?是天地的功劳。

天地都不能长久,何况人呢?如果没有足够的信任,就会有人不相信!第29章:天下的神器,不能拥有,不能抓住。

拥有了就会失败,抓住了就会失去。

第30章:用道来辅佐国君,不用兵器来强制统治天下,这样的事情是好的。

士兵所到之处,会有荆棘生长。

大军之后,必然有凶年。

只有善良的人才能有所收获,不敢用强制手段。

第31章:兵器是不祥之物,有些物品会让人讨厌,所以有道的人不会去使用它。

君子的位置在左边,用兵器时在右边。

兵器是不祥之物,不是君子的物品,只有万不得已才会使用。

平静是最好的,胜利并不美好,因为胜利的代价是杀人。

吉事在左边,凶事在右边。

偏将军在左边,上将军在右边。

中医养生与亚健康防治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暨南大学

中医养生与亚健康防治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暨南大学

绪论单元测试1.中医学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_____A:血B:阳C:气D:阴答案:D第一章测试1.金元四大家属于脾胃派的是_____ 。

A:朱丹溪B:刘完素C:张从正D:李东垣答案:D2._____ 是气血运行的通道。

A:经络B:刘完素C:张从正D:朱丹溪答案:A3.生命存在的基本特征是 _____ 。

A:协调脏腑B:动静统一C:形神合一D:天人合一答案:C4.运动和静养是中国传统养生防病的重要原则,静以养______ ,动以养_______ 。

A:血、气B:阴、阳C:神、形D:津、液答案:C第二章测试1.七情太过,超过人体自身调节的范围,使脏腑气血功能紊乱,而导致疾病,怒则伤 ____ 。

A:肝B:心C:肾D:脾答案:A2.《灵枢·行针》指出:“多阳者多 _____,多阴者多____”。

A: 喜、怒B: 喜、恐C: 怒、思D: 思、恐答案:A3.儿童脏腑娇嫩、气血未充,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备,多为 _____ 、______情志致病。

A: 动静B: 惊恐C: 养心养神D: 竞争暴躁答案:B4.情志转移法的具体方法不包括_______ 。

A:升华超脱B:移情易性C:疏导宣散D: 运动移情答案:C第三章测试1.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医饮食养生所提倡 _______ 。

A:提倡饮食有节B:过分强调高营养饮食C:药膳保健D:克服饮食偏嗜答案:B2.《素问·脏气法时论》指出“五____ 为养,五_____为助,五_____为益,五_____ 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全面概述了饮食的主要组成内容。

A:菜、果、谷、畜B:谷、果、畜、菜C:果、畜、菜、谷D:畜、谷、果、菜答案:B3.关于进食保健中错误的是_____。

A:进食宜缓B:进食宜快C:情绪舒畅D:食宜专致答案:B4.食后养生包括食后摩腹、____、食后漱口。

A:食后散步B:食后看书C:食后跑步D:食后静坐答案:A5.哪个季节是进补的最佳时机,是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神阙探密一、神阙的解剖结构神阙,俗名肚脐或称脐孔,是每个人生来就有的生理标志。

脐的最深处称脐底,一部份人的脐底中心有一处小的突起称为脐蕊,脐蕊周围与脐壁之间的凹陷部份称为脐沟;脐的周围部份称为脐壁,脐壁上有许多深浅不等的皱襞,称为脐襞;脐与腹部平面的交界处称为脐缘。

脐的大小深浅个体差异甚大,一般来说脐孔大的人体质较好,但也有例外的。

脐是新生儿脐带脱落后在前腹壁形成的一个环状的凹陷瘢痕,由致密的瘢痕组织构成,上皮的深层即与脐筋膜和腹膜相连,称为脐环。

由于脐部没有皮下组织,也没有腹膜外脂肪组织,因此,脐和脐环是前腹壁上的薄弱点,同时也为药物的渗入提供了一条较好的途径。

胚胎时期通过脐环的结构有:卵黄柄、尿囊、脐尿管以及两条脐动脉和一条脐静脉,随着胚胎的发育,卵黄柄、尿囊和脐尿管逐渐萎缩成纤维束,脐环逐渐缩成一个小口。

出生后,结扎剪断脐带,形成小脐痂,迅速愈合上皮形成,从而使脐环处形成内陷的疤痕。

在疤痕形成过程中脐动脉和脐尿管残余及其周围纤维化程度高,充填以致密的纤维性组织;而脐静脉纤维化较差,有时甚至没有闭锁,因此脐环上缘组织融合较差。

脐为圆形之凹陷,但很少有正圆形,大多为椭圆形或偏圆形,尤其是成年人,由于身体各方面功能和结构的变化,神阙的外形也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脐孔变小、变浅,皱襞增多,有的因腹部脂肪的增加而使脐孔下陷,到中老年后,由于精气的衰退,脐孔逐渐闭锁,这在女性更为明显。

二、神阙的古典理论脐孔,别名气合穴、气舍穴、气寺穴、维会穴、命蒂穴等,是人体生来俱有的先天性标记。

脐孔何谓叫神阙?神即神气、元神,尊长、父母或先天之意;阙原指君王居城之阙门,神阙意即为元神通行之门户。

气合:气,气态也,合,会合也,气合意指任脉气血在此会合。

本穴为人体体表重力场的中心,对人体中的外表物质有强大的收引作用,任脉之气行至此后皆缩合而降,故名气合。

气舍:气,气态也,舍,来源也,气舍意指本穴为任脉上部经脉气血的来源之处。

由于人体引力场的作用,体表的气血物质在此皆为缩合变化后深聚,但本经气血并非全部在此缩合聚集,而是仍有小部分气血循任脉上行,这小部分上行之气为任脉上部经脉气血的重要来源,故名气舍穴。

命蒂:命,性命也,蒂,蒂结也。

命蒂其意指神阙为胎儿未出生时与母体相连的生命纽带。

神阙不仅是人体唯一目能所见手可所及的最大穴位,同时还包括中枢脉、膻中、丹田等在内的一个微观系统即“神阙系统”。

在了解神阙时我们要从有形的局部认识升华到无形的系统层次认识,那样才能对神阙有更为全面的了解,找到太极六合针法的重要理论依据。

神阙是中国传统养生学、传统哲学和传统修炼学(禅修、丹道)的研究实践的总结。

她虽然没有披戴神秘的外衣,却在医学上有着神奇的效用。

神阙为神之中舍,上为天部,下为地部,神阙居中为人部;神阙之周围上有水分下脘、中脘,下有阴交、气海、中极,两旁为盲俞、天枢、大横,脐居正中如门之阙,神通先天,广大无边。

父母相交始成胎时,先天脐带如荷茎,系母之命门,天一生水而生肾,状如未敷莲花,顺五行以相生,赖母气以相转。

十月胎满,则神气注于脐中而成人,故名神阙。

人自出生以后,心灵之神与生命之神分离,心灵之神上升于脑中,生命之神仍留于脐内。

因此,神阙不仅是一个先天生命系统,同时也是后天生命系统,对整个生命体起着宏观调控作用。

鉴于神阙在人体中的特殊作用,早在上古时期,古人在与自然和疾病作斗争中即用原始的针灸、热熨、敷贴、按摩等手段进行脐疗。

春秋战国时期,在帛书《五十二病方》中计收方283张,其中包括肚脐填药、敷药及角灸脐法。

《黄帝内经》将脐疗上升到了理论上的探索。

如《灵枢·营卫六腑”》曰:“足厥阴肝脉……其别支循脊入骶属督脉,上过毛中,上行入脐中”。

《黄帝内经》之后的《难经》对脐周部位与五脏六腑的对应关系进行了论述,指出脐下肾间动气者为:“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源”、“主通行三气,经历于五脏”,这是对脐疗理论的一大贡献。

晋代的针灸名家皇甫谧在《针灸甲乙经》中载述:“脐中,神阙穴也,一名气舍”。

神阙位于任脉,而任脉属阴脉之海,与督脉相通,脐又为冲任循行之所,且任、督、冲为“一源三岐”,故三脉经气相通。

由于奇经八脉纵横交错,贯穿于十二经脉之中,联系全身经脉,都与脐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灵枢·海论》载:“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

《医学始源》“人之始生于脐与命门,故为十二经脉始生,五脏六腑之形成故也”。

说明脐为十二经之发源地。

彭祖小续命蒸脐法指出:“脐者,肾间之动气也,气通百脉,布五脏六腑,内走脏腑经络,使百脉和畅,毛窍通达,上达泥丸,下至涌泉……”。

脐不仅与经脉相通,还与五脏六腑关系密切。

《会元针灸学》:“神阙者,神之舍也,心藏神,脐为神之舍”;《灵枢·经别》:“脐通过带脉与肾相通;脐为心肾相交之门户”。

《幼科大全》:“脐之窍通大肠”。

《医学秘旨》:“脐带与母之真气相连……母之真气何如?胞宫是也”。

脐不仅内通脏俯,还与脑相通,任脉与督脉同起于胞中,任脉过脐,督脉行脊背,贯脊入脑,故脐络于脑。

现代医学还提出人除了大脑外,在腹部还有一个大脑--肠脑。

肠脑是指肠神经系统,位于食管、胃、小肠与结肠之中,是一个结构非常复杂的神经网络。

祖国医学认为,脐为五脏六腑之根,神元归藏之本,经络之总枢,经气之总汇。

三、神阙是全身经络枢纽中心神阙属任脉穴,与诸经百脉相通,首先是任脉之别络会阴与督脉、冲脉相交会;接着足厥阴肝经与任脉交会于曲骨;足三阴之脉交会于中极、关元。

足少阴、冲脉又交会于阴交。

足太阴之脉交会于下脘。

手太阳、手少阳、足阳明之脉又交会于中脘、上脘。

阴维脉交会于天突、廉泉。

足阳明之脉还交会于承浆。

任、督、冲、“一源三歧”。

督脉的分支与任脉并行,冲脉与阳明、少阴之脉并行,督脉“总督诸阳”,任脉“总任诸阴”,三脉经气相通,更由于手足三阴三阳和奇经八脉均与任脉相交会和联系,使神阙能联通全身之经脉。

通过经气循行,交接于五脏六腑、四肢八骸,故有神阙通八脉之称,亦为全身经络的枢纽中心。

四、神阙是全身最大能量储存库人体有大大小小的无数个穴位,就如无数个能量聚集点。

从外界摄入的水谷精微,通过脏腑的运转化成营卫气血储存于体内。

营卫气血既是人体维系生命的能量,也是人体抵御外邪的防卫力量。

这些能量都分布于全身,也分布于全身的穴位,所以我们可以将穴位看作是能量聚集点。

穴位本无大小之分,但其所储存的能量却相差甚大,就如我们储存粮食的仓库一样,一些小仓库只储存了少数的粮食,而一些大仓库却储藏了很多的粮食和其他物资。

如人体上的神阙、百会、大椎、长强、命门、中脘、气海、关元等,这些都是人体较大的能量聚集点,而所有这些穴位中,神阙所聚集的能量为最多,因此神阙是全身最大的能量储存库。

穴位既是能量的聚集点,同时亦为能量的激发点,人体一旦发生疾病后,根据罹患病灶的脏腑经络,针刺相关穴位后激发其能量的释放,被激发出来的能量迅速转换成治疗信息向病灶部位输送,达到治愈疾病之目的。

神阙是全身最大的能量库,因此也就是全身最大的能量激发点,针刺神阙后所起的治疗作用也就最大。

五、神阙是全身最大全息元全息生物学是我国著名生物学家张颖清教授创立的,是研究全息胚生命现象的科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从胚胎学观点看,由于在受精卵通过有丝分裂分化为体细胞的过程中,DNA经历了半保留复制过程,所以体细胞也获得了与受精卵相同的一套基因,它也有发育成一个新机体的潜能。

全息学说认为,每一个机体包括成体都是由若干全息胚组成的。

任何一个全息胚都是机体的一个独立的功能和结构单位;或者说,机体的一个相对完整而独立的部分,就是一个全息胚。

在每个全息胚内部镶嵌着机体各种器官或部位的对应点,或者全息胚上可以勾画出机体各器官或部位的定位图谱。

全息胚犹如整体的缩影。

这些对应点分别代表着相应的器官或部位,甚至可以把它们看做是处于滞育状态的器官或部位。

在全息内,各个对应点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但是每一个对应点的特性都与其对应器官或部位的生物学特性相似。

也可以把全息胚看做是处于某种滞育阶段的胚胎。

因此,其内不仅含有全身的遗传信息和生理信息,而且在病理条件下,全身或局部的病理信息,也相应地出现在全息胚或其对应点内。

人体之中究竟有多少全息元是难以计算的,大到一个整体,小至一个细胞,都可看作为一个独立的全息元,而神阙为全身最大的全息元之一,同时神阙也是全身最大的信息处理器。

六、神阙布气学说神阙布气学说是太极六合针法的重要理论基础。

内经气化点穴法、脏腑图点穴法、腹针疗法、脐针疗法、腹部推拿术、内丹修炼以及各种脐疗法等都是以神阙布气学说为核心形成的一个宏观调控系统。

《腹针疗法》发明者薄智云先生认为:人之先天,从无形的精气到胚胎的形成完全依赖于神阙系统。

神阙系统可能是形成于胚胎期的调控系统,也是经络系统的母系统,因此,具有向全身输布气血的功能与对机体宏观调控的作用。

整体观念是中医学的一大特色,也是中医学的精髓所在。

而整体观念的核心思想便是“脏腑学说”。

中医的基础理论便是以脏腑学说为核心展开,十二经脉也是构架在脏腑功能系统上的功能系统。

神阙位处五脏六腑的中心,与五脏六腑的关系也就最为密切,脏腑的功能失调或阴阳不和时,都会在神阙有不同程度的反应,因此在神阙治疗时对五脏六腑所起的作用也来得最快。

经络是运行气血的通道,经络的形成可以追溯到胚胎期。

人体的最初形成是在母体内通过脐带从母体汲取营养逐渐形成的。

因此神阙通向全身运行气血的通道在先天即已形成,这些通道便是经络系统。

因此,经络是先于脏腑与肢体的全身最早的系统,这个系统便是神阙经络系统,奇经八脉隶属于这一系统。

人的生命活动是以人的先天元气为基础,中医将人体的先天元气称为“命门之气”。

人体未出生之前,元气居脐下,与母体的呼吸息息相通,并在母息的作用下,使元气鼓运推动着体内奇经八脉的运动,奇经八脉支撑脏腑机体的活动,这便是人的先天气机状态。

当人体一出生,随着脐带的剪断,切断了母体的动力之源,婴儿迫不得已一声啼叫,实现了体内外气的交换,进入到外呼吸的后天气机状态,人在此时也从先天进入到了后天。

这时脐下元气移居肾间,在元神支配下,以奇经为支撑和通道,直接与人的脏腑连接,驱动着生理活动,再通过脏腑的功能,与人体十二正经相连,把谷气、氧气通过经络融贯全身,默默地供养着生命的需要。

因此先天元气及其气机状态(神阙布气学说)是生命活动的基础,是生命的原动力。

其它的脏气、经气、营气、卫气等都是在元气推动下的功能和产物,是后天之气,只是加强了运化代谢系统的宣通,它不能代替元气及其先天气机状态,更不能创生元气,这便是人体先天和后天不同的生命过程。

七、神阙与疾病的关系神阙有培元固本、回阳救逆、健运脾胃、和胃理肠等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