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胜云计算波速测试报告

合集下载

东胜云计算波速测试报告

东胜云计算波速测试报告

我公司对鄂尔多斯云计算园区二期道路工程地基进行了剪切波速测试工作。

该工作对场地中的钻孔采用单孔法,并且由孔底逐点向孔口测试,本次野外测试取得了较完整的测试数据。

报告从弹性波原理、测试仪器与工作方法、波速计算方法与计算结果、结束语等四个方面分别进行阐述。

一、弹性波的基本原理根据弹性理论可知,地震波传播速度依赖于介质的弹性系数和密度,地震波在介质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弹性系数有以下关系;()()()R R R E V P 2111-+-=ρ …………………………………①V s =()ρρ/12/G R E =+ …………………………………②式中:V P 、V S 、E 、G 、R 、ρ分别为纵、横波速度杨氏模量,剪切弹性模量,泊松比及密度。

由①、②式可推得如下公式:()()2234SP V V K -=ρ ………………………………③E=2ρV 2s (3V 2P -4V 2S )/2(V 2P -V 2S ) ………………………④2S V G ρ= …………………………………⑤()()222222SPSP V VV V R --=ρ …………………………………⑥式中:K 为体积弹性模量。

由①—⑥式看出,只要测出岩土的纵、横波波速V P 、V S 及密度ρ就可以确定岩土的弹性系数。

进而就能够较完整地描述岩土的弹性性质,这就是开展波速测试的理论依据。

二、测试仪器与工作原理我们在现场测试使用了武汉工程力学研究所研制生产的RSM24FD 浮点式工程动测仪与国家地震局哈尔滨工程力学研究所生产的井下三分量检波器,二者连结配套使用。

以信号自动采集的形式,将剪切波到达时曲线记录存储在计算机内。

这次在现场测定波速的方法是检层法,即在地面激震剪切波,在钻孔中接收记录剪切波的方法。

三、波速计算方法与测试结果在这次波速测定资料处理时,计算波速须用如下公式:即V s =H i /(T i COS αi-T i-1COS αi-1)……………………………⑦式中:H i 是检波器置于孔中第i 个测点时它与第i —1测点之间的距离,Ti 是检波器置于钻孔中第i 个测点时波的旅行时;Cos αi 是检波器置于钻孔中第i 个测点时,它与激震点连线与铅直方向的夹角的余弦。

云计算测试工作总结报告

云计算测试工作总结报告

云计算测试工作总结报告随着云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云计算测试工作也变得愈发重要。

作为一项关键的质量保障工作,云计算测试在保障云服务的稳定性、安全性和性能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团队积极参与了云计算测试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成果和经验,特此总结报告如下:一、测试环境搭建。

在进行云计算测试工作时,我们首先需要搭建一个稳定、可靠的测试环境。

这包括云平台的搭建、网络环境的配置、虚拟机的部署等工作。

通过精心设计和搭建测试环境,我们能够更好地模拟真实的云计算场景,从而更准确地进行测试工作。

二、功能测试。

在功能测试方面,我们主要关注云服务的基本功能是否能够正常运行。

我们通过模拟用户的操作,测试云服务的各项功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是否存在bug和逻辑错误。

通过功能测试,我们能够及时发现和修复问题,保障云服务的功能完整性和稳定性。

三、性能测试。

云计算的性能对于用户体验和系统稳定性至关重要。

在性能测试方面,我们主要关注云服务的响应速度、并发处理能力、负载能力等方面的测试。

通过性能测试,我们能够发现系统的瓶颈和性能瓶颈,从而优化系统性能,提升用户体验。

四、安全测试。

在云计算测试工作中,安全性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

我们需要测试云服务的安全性能,包括数据加密、访问控制、漏洞扫描等方面。

通过安全测试,我们能够及时发现并修复潜在的安全风险,保障用户数据的安全。

五、自动化测试。

为了提高测试效率和覆盖范围,我们积极开展自动化测试工作。

通过编写自动化测试脚本,我们能够快速、高效地进行测试工作,减少人工测试的工作量,提高测试的覆盖范围和深度。

总结。

通过一段时间的云计算测试工作,我们不断总结经验,不断优化测试流程和方法。

我们相信,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发挥云计算测试的重要作用,为云服务的稳定性和质量保驾护航。

同时,我们也将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提高测试工作的水平和效率,为云计算技术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云计算平台性能测试与优化实验报告

云计算平台性能测试与优化实验报告

云计算平台性能测试与优化实验报告云计算平台的性能对于提供高效、可靠的云服务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云计算平台能够正常运行并提供卓越的性能,我们进行了性能测试与优化实验。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我们的实验设计、测试结果及优化方案。

1. 引言"无风不起浪"这句名言告诉我们,无论是肉眼可见的风浪,还是技术领域的变革,都需要亲自经历和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奥秘。

云计算的兴起使得计算资源得以高效利用,但它也面临着性能等诸多挑战。

因此,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以测试和优化云计算平台的性能。

2. 实验设计2.1. 实验环境我们选择了一款广泛使用的云计算平台作为实验对象,并在一组具有相似配置的服务器上部署了该平台。

实验采用了实际用户的数据作为测试数据,以尽可能真实地模拟实际使用场景。

2.2. 性能测试方法我们采用了多种性能测试方法,包括负载测试、并发测试和稳定性测试。

负载测试用于评估云计算平台在不同负载下的性能表现;并发测试用于检验平台在高并发场景下的稳定性;稳定性测试则着重检查平台持续运行的能力。

3. 测试结果3.1. 负载测试结果经过连续三天的负载测试,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云计算平台在小负载下表现良好,响应时间快,资源利用率高,但在大负载下,性能下降明显,甚至出现了系统崩溃的情况。

这些结果警示着我们对平台的性能进行优化和调整的必要性。

3.2. 并发测试结果并发测试中,我们模拟了高并发请求的场景。

测试结果显示,云计算平台在短时间内能够处理大量请求,但这也导致了延迟的增加和响应速度的下降。

这表明平台在高并发负载下存在一定的稳定性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

3.3. 稳定性测试结果稳定性测试包括了长时间的连续性测试。

我们发现,在持续运行一周的测试中,云计算平台出现了几次意外的中断和系统故障,导致服务不可用。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平台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4. 优化方案基于我们的测试结果,我们提出了以下优化方案,以改善云计算平台的性能和稳定性:4.1. 提升资源调度算法通过改进资源调度算法,平衡负载分配,以实现更高效的资源利用和任务处理能力。

波速报告

波速报告

波速测试报告
一、概况
我公司于2014年10月17日至12月16日对丽水阳光工程进行了现场波速测试,完成ZK35、ZK47、ZK55、ZK58、ZK67、ZK102号钻孔的场地土剪切波速测试工作。

单孔测试深度
20.0米,总计120.0m。

二、试验原理
本次波速测试采用检层法,即单孔法。

先由钻机成孔,然后在离孔口约1.5米的地面上铺设震源板,压上重物。

将自动弹匙贴壁式三分量波速探头下入到孔中不同试验深度(间距为1.0米),敲击震源板使之振动,接收波从震源传到试验深度处的时间,求出土层的剪切波速值。

三、试验设备
本次测试采用武汉岩海公司的 RS-1616K(P)动测仪,三分量波速探头,测绳,触发
器等。

四、成果资料
1、土层分布
根据勘察资料,自然地面下20m内各土层分布见下表:
2、各土层的剪切波速值
实测各孔的剪切波速Vs值见下表。

3、等效剪切波速
场地覆盖层等效剪切波速Vse=192.7~253.2m/s。

4、建筑场地类别
据调查,本区覆盖层厚度大于20m,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

附剪切波软件分析附图。

云计算实验报告

云计算实验报告

云计算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云计算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深入了解云计算的基本概念、架构和关键技术,并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数据的分析,亲身体验云计算带来的优势和应用场景。

二、实验环境为了进行本次实验,我们搭建了以下实验环境:1、云服务提供商:选择了_____云服务平台,其提供了丰富的云计算资源和服务。

2、操作系统:使用了_____操作系统。

3、开发工具:选用了_____开发工具集,包括代码编辑器、调试工具等。

三、实验内容(一)云计算服务的创建与配置1、创建虚拟机实例登录到云服务控制台,按照向导创建了一个虚拟机实例。

在创建过程中,选择了合适的操作系统镜像、实例规格(CPU、内存、存储等)和网络配置。

成功创建虚拟机实例后,通过远程连接工具登录到虚拟机,进行了基本的系统配置和环境搭建。

2、存储资源的分配与管理创建了云盘存储,并将其挂载到虚拟机实例上。

通过控制台设置了存储的容量、性能参数和访问权限。

对存储中的数据进行了读写操作,测试了存储的性能和稳定性。

3、网络资源的配置为虚拟机实例配置了公网 IP 和安全组规则,实现了外部网络的访问和安全防护。

搭建了虚拟私有云(VPC),将多个虚拟机实例划分到不同的子网中,并设置了网络路由和访问控制策略。

(二)云计算应用的部署与测试1、 Web 应用的部署在虚拟机实例上部署了一个简单的 Web 应用,使用了_____ Web 服务器和_____数据库。

通过域名访问 Web 应用,测试了其响应时间、并发处理能力和稳定性。

2、大数据处理任务的运行利用云计算平台提供的大数据服务,运行了一个数据处理任务,对大量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和计算。

监控了任务的执行进度和资源使用情况,评估了云计算在大数据处理方面的性能和效率。

(三)云计算的弹性扩展与负载均衡1、弹性扩展实验模拟了业务负载的增加,通过控制台自动扩展了虚拟机实例的数量和资源规格。

观察了系统在扩展过程中的性能变化,验证了云计算的弹性扩展能力。

云计算实验报告(范本)

云计算实验报告(范本)

云计算实验报告云计‎算实验报告‎篇一:‎云计算实验‎报告实验一 Clu‎d Sim优缺点:‎ 1、优点:‎能够提供虚拟化服‎务。

其它的优点没感觉‎到2、缺点‎:版本不兼容‎问题严重。

不支持新的‎模拟实体的创建。

实‎验环境搭建:‎(1)下载cluds‎i m-3.0和‎j dk1.7,‎配置环境变量 pat‎h=C:\cluds‎i m-3.0\‎j ars\cluds‎i m-3.0.‎j ar;C:\clu‎d sim-3.‎0\jars\clu‎d sim-examp‎l es-3.0‎.jar。

JAVA‎_HME= C:\P‎r gram File‎s\Java\jdk‎1.7.‎0_40(2‎)导入工程项目,如下‎图;搭建环境中遇到‎的问题:(1‎) surces文件‎夹中会有包提示err‎r。

其解决方法:‎网上下载 fl‎a nagan.jar‎包并导,问题得以解决‎,如下图所示:‎(2)算法实现:‎(1)先来先‎服务代码:‎p ublic vid‎bindCludl‎e tsTVmsFCF‎S { intcl‎u dletNum=c‎l udletList‎.size; int‎vmNum=vmL‎i st.size; ‎i nt i,j;d‎u ble time;‎int idex=‎0;//记录当前最先‎到达的任务id in‎t vdx=0; d‎u ble[] sub‎m ittime=ne‎int[] isb‎i ndtvm=ne ‎i nt[cludle‎t Num];fr(‎i=0;i clud‎l etNum;i++‎) //任务是否被分‎配了{ isbin‎d tvm[i]=0;‎} //设置各个人‎物的到达(提交)时间‎fr(i=0;i ‎c ludletNum‎;i++) dubl‎e[]{0.2,0.‎2,0.5,0.7,‎1.5,0.7‎,0.4,0.3,0‎.9,0.3}; {‎cludletLi‎s t.get(i).‎s etSubmiss‎i nTime(sub‎m ittime[i]‎); }fr(i=‎0;i cludle‎t Num;i++) ‎{ time=100‎.0; fr(j=0‎;jcludlet‎N um;j++) {‎{ idex=j;‎time=clud‎l etList.ge‎t(j).getSu‎b missinTim‎e; } }clu‎d letList.g‎e t(idex).s‎e tVmId(vmL‎i st.get(vd‎x).getId);‎vdx=(vdx+‎1)%vmNum; ‎//顺序分配给虚拟机‎isbindtvm‎[idex]=1;/‎/表示第 } } i‎f(cludletL‎i st.get(j)‎.getSubmis‎s inTime ti‎m e isbindt‎v m[j]==0) ‎(2)将这段代‎码加入package‎rg.cludbu‎s.cludsim ‎中的Datacent‎e rBrker中,然‎后将整个项目重新进行‎编译。

云计算 实验报告

云计算 实验报告

云计算实验报告《云计算实验报告》云计算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项技术,它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计算模式,为用户提供了更加灵活、便捷的计算服务。

为了更好地了解云计算的应用和性能,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并撰写了以下实验报告。

实验一:云计算基础概念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首先对云计算的基本概念进行了学习和讨论。

我们了解了云计算的定义、特点和优势,以及云计算与传统计算模式的区别。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对云计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后续实验的进行奠定了基础。

实验二:云计算平台的搭建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些主流的云计算平台,如Amazon Web Services (AWS)、Microsoft Azure和Google Cloud Platform等,搭建了一个简单的云计算环境。

我们学习了如何创建虚拟机、存储数据、部署应用程序等基本操作,并对不同平台的性能和易用性进行了比较。

实验三:云计算性能测试为了评估云计算平台的性能,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性能测试。

我们测试了虚拟机的启动时间、数据传输速度、并发处理能力等指标,以及不同配置下的性能差异。

通过这些测试,我们得出了一些关于云计算性能的结论,为用户选择合适的云计算平台提供了参考。

实验四:云计算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最后,我们选择了一些实际的应用场景,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模型训练等,对云计算平台进行了应用测试。

我们评估了不同平台在处理大规模数据和复杂计算任务时的表现,以及其对应用性能的影响。

通过这些测试,我们得出了一些关于云计算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劣势,并为用户提供了选择合适云计算平台的建议。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实验,我们对云计算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并为用户提供了一些关于云计算平台选择和性能评估的参考。

我们相信,随着云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将会在各个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实训心得云计算实验报告

实训心得云计算实验报告

一、前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云计算已成为当今信息技术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

为了紧跟时代步伐,提高我国云计算人才培养水平,我国各大院校纷纷开设云计算相关课程,并积极开展云计算实验实训。

本人参加了云计算实验实训课程,通过实际操作,对云计算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以下是我对云计算实验实训的心得体会。

二、实验内容概述本次云计算实验实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云计算基础理论学习:了解云计算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关键技术、应用领域等。

2. 云计算平台搭建:学习搭建虚拟化平台、云存储平台、云服务平台的操作方法。

3. 云计算应用开发:学习使用云计算平台进行应用开发,如Web应用、移动应用等。

4. 云计算安全与运维:了解云计算环境下的安全防护、运维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三、实验心得体会1. 云计算技术的重要性通过本次实验实训,我深刻认识到云计算技术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

云计算作为一种新型的计算模式,具有资源整合、弹性伸缩、按需分配等优势,可以为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同时,云计算还推动了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为各行各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2. 实验实训的实践性云计算实验实训课程注重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搭建云平台、开发应用等环节,使我掌握了云计算技术的实际应用。

在实验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利用虚拟化技术搭建云平台,如何使用云存储、云服务等功能,为以后从事云计算相关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3. 团队协作与沟通云计算实验实训课程要求学生分组完成实验任务,这使我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在实验过程中,我与团队成员相互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这次实训,我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沟通、协作,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学习与创新的结合云计算技术发展迅速,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

在实验实训过程中,我不仅学习了云计算基础知识,还关注了云计算领域的最新动态。

通过查阅资料、自主学习,我了解到了一些前沿的云计算技术,为今后的创新工作奠定了基础。

5. 安全与运维意识云计算实验实训课程让我认识到,在云计算环境下,安全与运维至关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公司对鄂尔多斯云计算园区二期道路工程地基进行了剪切波速测试工作。

该工作对场地中的钻孔采用单孔法,并且由孔底逐点向孔口测试,本次野外测试取得了较完整的测试数据。

报告从弹性波原理、测试仪器与工作方法、波速计算方法与计算结果、结束语等四个方面分别进行阐述。

一、弹性波的基本原理
根据弹性理论可知,地震波传播速度依赖于介质的弹性系数和密度,地震波在介质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弹性系数有以下关系;
()()()R R R E V P 2111-+-=ρ …………………………………①
V s =()ρρ/12/G R E =+ …………………………………②
式中:V P 、V S 、E 、G 、R 、ρ分别为纵、横波速度杨氏模量,剪切弹性模量,泊松比及密度。

由①、②式可推得如下公式:
()()
2
2
34S
P V V K -=ρ ………………………………③
E=2ρV 2s (3V 2P -4V 2S )/2(V 2P -V 2S ) ………………………④
2
S V G ρ= …………………………………⑤
(
)()2
2
2
222S
P
S
P V V
V V R --=ρ …………………………………⑥
式中:K 为体积弹性模量。

由①—⑥式看出,只要测出岩土的纵、横波波速V P 、V S 及密度ρ就可以确定岩土的弹性系数。

进而就能够较完整地描述岩
土的弹性性质,这就是开展波速测试的理论依据。

二、测试仪器与工作原理
我们在现场测试使用了武汉工程力学研究所研制生产的RSM24FD 浮点式工程动测仪与国家地震局哈尔滨工程力学研究所生产的井下三分量检波器,二者连结配套使用。

以信号自动采集的形式,将剪切波到达时曲线记录存储在计算机内。

这次在现场测定波速的方法是检层法,即在地面激震剪切波,在钻孔中接收记录剪切波的方法。

三、波速计算方法与测试结果
在这次波速测定资料处理时,计算波速须用如下公式:即
V s =H i /(T i COS αi -T i-1COS αi-1)……………………………⑦
式中:H i 是检波器置于孔中第i 个测点时它与第i —1测点之间的距离,Ti 是检波器置于钻孔中第i 个测点时波的旅行时;Cos αi 是检波器置于钻孔中第i 个测点时,它与激震点连线与铅直方向的夹角的余弦。

土的等效剪切波速按下列公式计算。

V se =d 0/t
()∑==n
i si v di t 1
式中:
V se ——土层等效剪切波速(m/s )
d0——计算深度(m),取覆盖层厚度和20m二者之间的较小值
t——剪切波在地面至计算深度之间的传播时间
d i——计算深度范围内第i土层的厚度(m)
V se——计算深度范围内第i土层的剪切波速
n——计算深度范围内土层的分层数
具体结果由附表给出
四、结论
通过现场测试得出钻孔20米的等效剪切波速为:
V297.55米/秒
钻孔№3=
se
V306.70米/秒
钻孔№118=
se
V314.40米/秒
钻孔№148=
se
根据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场地土剪切波速250米/秒<V se<500米/秒,场地土为中硬土。

根据GB500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该场地覆盖层厚度大于5m,场地土为中硬土这两个条件,场地类别为Ⅱ类。

鄂尔多斯云计算园区二期道路工程地基剪切波速测试报告
浙江有色地球物理技术应用研究院
2012年4月1日
目录
一、弹性波的原理
二、测试仪器与工作原理
三、波束计算方法与测试结果
四、结论
附表
实测波速一览表
实测波速一览表
钻孔编号:3 号
等效剪切波速: V se= 297.55米/秒
实测波速一览表
钻孔编号:118 号
等效剪切波速: V se=306.7米/秒
实测波速一览表
钻孔编号: 148号
等效剪切波速: V se= 314.4米/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