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针疗法的临床应用概况

合集下载

中医毕业论文 火针作用机理及临床应用概况

中医毕业论文 火针作用机理及临床应用概况

中医毕业论文火针作用机理及临床应用概况火针作用机理及临床应用概况中医毕业论文中医毕业论文火针,作为中医学中的一种特殊疗法,具有独特的治疗效果和临床应用。

本文旨在探讨火针的作用机理以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概况。

通过对相关文献和实践的综合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火针的原理和优势,为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指导依据。

一、火针的基本原理火针是中医学中的一种特殊疗法,它是利用灼热感刺激患者体表特定穴位以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

具体而言,火针的作用机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释:1. 温热刺激作用:火针通过高温刺激,使治疗部位产生一定的温热刺激,进而刺激神经末梢,改变局部组织的状况。

2. 穴位刺激作用:火针针灸的原理与传统的针灸有相似之处,都是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人体的生理、病理功能。

火针通过灼热感的刺激作用,使穴位受到刺激,从而改变病理状态。

3. 气血调节作用:火针的治疗也可以通过调节气血运行来实现。

通过刺激穴位,火针可以促进气血的流通,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二、火针的临床应用概况火针作为一种特殊的针灸疗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下面我们将从不同疾病类型的角度来介绍火针的临床应用概况:1. 神经系统疾病:火针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广泛。

例如,火针可以用于中风后遗症、面瘫、周围神经炎等疾病的治疗。

通过刺激相应的穴位,火针可以改善神经功能,促进神经再生和修复。

2. 骨骼肌肉系统疾病:火针在骨骼肌肉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也非常普遍。

例如,火针可以用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骨科疾病的治疗。

通过刺激相应的穴位,火针可以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促进组织修复。

3. 内科疾病:火针在内科疾病中的应用也有一定的效果。

例如,火针可以用于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的治疗。

通过刺激相应的穴位,火针可以调节身体的内分泌系统,促进器官功能的恢复。

总的来说,火针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涵盖了多个疾病类型。

它的作用机理独特,治疗效果显著,备受医生和患者的青睐。

火针疗法在皮肤科应用概况

火针疗法在皮肤科应用概况
5 . 9 总有 效 率 为 6 .7 6 1%, 8 5 %。马 一 兵等 【 火 针 治 疗跖 疣 , l 0 佣
囊肿用火针刺破后用棉 签轻 压, 使哝 弓 流完全 . I 完毕后再
次 消 毒 , 再 用 中药 敷 面 每 周 1 , 为 1 疗 3~5 d后 次 4次 个
程, 结果 : 总愈显率为 9 . 48 %. 1 火针治疗皮 脂腺囊肿 赵学 义等【 . 2 I 针打孔法治疗 用火
率为 7 .8 3 %。肖红丽等1 6 9 1 用火针治疗寻常疣 , 方法 : 将患者随 机分为治疗组(2 10例) 和对照组( 5 。治疗组根据疣体大 1 例) 0
小选用 多头火针或单头火针 , 局部常规 消毒 , 将火针迅速刺 入疣体 , 迅速出针。 进针深度以刺到疣体基底部 、 破坏疣体的 血管组织为限。 对照组采用液氮直接涂抹法。 结果 : 治疗组治 愈 率 为 8. 3 8 3 %,总有 效率 为 9 . 7 4 1 %;对照 组治愈 率为
愈率 1.%, 1 9 总有 效率 3 .%。 木平 等…用 火 针结 合 穴 位注 81 祝 }
射治愈 巨大 型尖锐湿疣 1 , 例 方法 : 以多头火针迅速而准确 地刺人疣体 , 剌人后立即出针 , 在同一点上反复 3次直至剌 入疣体基底部 。 再用火针在疣体周周散剌。再取肝炎灵注射 液在双侧曲泉穴注射。结果 : 临床治愈 。可见, 火针治疗疣有
后遗神经痛 , 方法 : 将患者随机分为火针组与对照组 , 火针组
用火 针快 速 点刺 原 有 皮损 周 嗣 部 位 . 直进 针 , 速 出针 : 垂 快 对
照组 给予 口服卡 马 两 平 两 组均 于治疗 3 观 察疗 效 一 0 d后 结
1 火针治疗湿疹 . 5

火针疗法在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

火针疗法在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

火针疗法在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火针可通过温热刺激相应的穴位或部位发挥温阳补虚、祛痛止瘁、除麻止痉、消癥散结、清热解毒等诸多作用,进而治疗多种疾病。

目前,火针疗法在皮肤病中的应用得到迅速发展,其操作简便,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随着针灸学的日渐发展进步,现代火针逐渐被广泛应用皮肤科疾病的治疗中,本文对火针在皮肤科疾病治疗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总结。

标签:火针疗法;皮肤病;临床应用火针疗法,古称为“粹刺”、“燔针”法,是将特制的金属针烧红,迅速刺入一定部位、腧穴,并快速退出以达到治病防病目的的方法。

火针疗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科等,尤其在皮肤病治疗中疗效确切,能起到止痛、止痒、止麻、去腐生肌的作用,操作简便,疗效肯定。

笔者于2016年4月至6月将火针疗法应用于皮肤病的临床治疗,获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1基本操作方法选用0.34mm×25mm的毫针,根据皮损部位选取舒适体位,将针刺部位常规消毒后,点燃酒精灯,一手持灯,一手持针,先烧针身,后烧针尖,烧至通红,迅速刺入皮损部位,快进快出。

2具体临床应用2.1在带状疱疹神经痛治疗中的应用带状疱疹神经痛可发生于皮疹之前或与皮疹同时出现,临床治疗中即便皮疹消退后,仍遗留神经痛症状,这通常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尤其是后遗神经痛可持续数月或数年,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治疗神经痛的方法虽然不少,但疗效都尚不满意,应用火针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10例,其中后遗神经痛6例,均取得满意疗效。

操作方法:将针烧至通红,快速点刺疼痛区域,间隔3~5mm,1周2次或1周1次。

作用机理:火针点刺不仅起到镇痛作用,而且促进局部淤血和炎性物质排出、增强机体免疫力,是治疗带状疱疹及其后遗神经痛行之有效的方法。

2.2在痤疮治疗中的应用痤疮好发于青年人,尤其中重度痤疮严重影响外观,给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造成很大影响,采用火针疗法治疗中重度痤疮20例,疗效满意。

火针疗法的临床应用概况

火针疗法的临床应用概况

火针疗法的临床应用概况发表时间:2017-06-13T11:53:03.627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4月上第7期作者:田国刚[导读] 火针疗法还需要广大从事针灸研究的学者和临床医者的再次重视起来,使这种有独特优势的针灸治疗方法为人民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成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610041摘要:综述火针疗法的临床应用概况。

火针疗法是用火将针尖烧红,迅速剌入机体穴位或一定病变部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针刺方法。

火针疗法有机结合了针刺与艾灸疗法,具有见效快,适应症广的特点,疗效卓著。

本文从火针源流、作用机制、分类、具体操作、临床应用、禁忌症,前景及展位等方面概述了古今对火针的认识,以及火针的临床应用。

关键词:火针针灸临床应用1.火针的源流《内经》中称火针为燔针、焠刺,《灵枢·官针》云:“凡刺有九,以应九变···九曰焠刺”,《灵枢·筋经》也云:“治在燔针劫刺也”;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中称其为“烧针”,用火针治疗伤寒表证。

而经过历代医家的论述,认为“火针者,即古之燔针也。

凡周身淫邪,或风或水,溢于机体,留而不能过关节,壅滞为病者以此刺之”。

2. 火针的作用机制火针疗法具有针和灸的双重作用,既有针的刺激又有温热刺激。

病邪通过经络由表入里,则出现脏腑病变,气血是脏腑功能活动的基础,气血不和则出现脏腑病变。

脏腑病变反映在相应的经络上就表现为经络中的气血运行不利。

《素问·调经论》中说: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气血,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是故守经隧焉。

3. 火针的分类火针在现代临床应用[1]上已有几十种针具,可分为如下几类:按针具粗细分类,有粗火针、中粗火针、细火针和毫火针(纤细火针)。

贺普仁[2]老先生倡导的五针,粗火针的主要针刺病灶部位,如窦道、囊肿等;中粗火针应用范围比较广泛,除面部穴位及肌肉菲薄的部位外,均可用中粗火针施术;细火针适用于肢体肌肉较薄的部位、老人、儿童及体质虚弱的患者;近几年,还有毫针替代临床常规火针作为火针点刺针具[3]。

火针治疗瘙痒性皮肤病的机理及临床应用1

火针治疗瘙痒性皮肤病的机理及临床应用1

火针治疗瘙痒性皮肤病的机理及临床应用摘要:瘙痒性皮肤病是皮肤科常见的一类疾病,常见的病种主要有慢性湿疹、结节性痒疹、神经性皮炎等,这些疾病常发展为慢性病程。

因其瘙痒剧烈,患者经常搔抓,病久之后皮损呈浸润肥厚或苔藓样变,因而外涂药物难以渗入皮肤深层,临床疗效较差。

祖国中医应用火针治疗瘙痒性皮肤病,可以明显减轻瘙痒症状,改善皮损状态,临床疗效较为显著。

关键词:瘙痒性皮肤病,慢性病程,火针1.火针的发展火针疗法始源于先秦时期,早在《黄帝内经》中,对火针的适应症及禁忌症就有初步的描述,称火针为“燔针”“焠刺”,但对火针的整体认识却不够全面,如《灵枢·经筋》记载:“焠刺者,刺寒急也,热则筋纵不收,无用燔针。

”说明当时运用火针仅限于治疗寒证,而热证则不能用。

唐宋时期,经过古代医家的整理,火针疗法不断趋于系统化,适应症已从痹症、经筋、骨病,扩大到内科、外科、眼科、五官科等的治疗。

如唐·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首先将火针应用于外科,治疗疮疡、瘰疬痰核等。

至明清时期,火针已进入成熟阶段,如明代医家高武首次提出火针治疗的机理,认为“火针亦行气,火针惟借火力,无补虚泄实之害。

”新中国成立后,针灸得到了普及和提高,由此,火针也重新得到了重视,治疗范围远远超出了古籍所记载的相关内容。

在治疗传统疾病痈疽、痹痛的基础上,不断扩展应用于临床上各科疾病。

贺氏火针疗法指出:“凡属寒热虚实,病灶轻重远近,无所不宜。

”2.火针的作用及临床应用概况2.1慢性湿疹湿疹患者多由于禀赋不足,饮食失节或过食辛辣刺激之品,导致脾胃受损,失其健运,从而湿热内蕴,又外感风邪,内外两邪相搏,风热湿邪阻于肌肤而发病。

且湿性黏滞留恋难去,故病程易致慢性,迁延不愈。

应用火针治疗湿疹,可开启腧穴腠理,点刺后针孔不会很快闭合,能使体内郁结的风热湿毒之邪有所出路,从而减轻瘙痒。

“久病入络”,“若风寒湿之气在于经络不出者,宜用火针以外发其邪。

”慢性湿疹因病久邪气侵入血络后,经脉瘀滞失于濡养而发瘙痒。

火针疗法在皮肤科的临床应用

火针疗法在皮肤科的临床应用

火针疗法在皮肤科的临床应用火针疗法在皮肤科的临床应用1、引言火针疗法作为传统中医的一种疗法,在皮肤科临床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该疗法通过使用燃烧的灯芯寸寸侵袭病患体表部位进行治疗,具有独特的疗效和优势。

本文将详细介绍火针疗法在皮肤科的临床应用。

2、火针疗法的原理2.1 火针疗法的起源2.2 火针疗法的基本原理2.3 火针疗法的作用机制3、火针疗法治疗常见皮肤疾病3.1 火针疗法治疗湿疹3.1.1 湿疹的病因与发病机制3.1.2 火针疗法治疗湿疹的适应症与禁忌症3.1.3 火针疗法治疗湿疹的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3.1.4 火针疗法治疗湿疹的疗效评价3.2 火针疗法治疗痤疮3.2.1 痤疮的病因与发病机制3.2.2 火针疗法治疗痤疮的适应症与禁忌症3.2.3 火针疗法治疗痤疮的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3.2.4 火针疗法治疗痤疮的疗效评价4、火针疗法在其他皮肤疾病中的应用4.1 火针疗法治疗银屑病4.2 火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4.3 火针疗法治疗荨麻疹5、火针疗法的优势与不足5.1 火针疗法的优势5.2 火针疗法的不足与限制6、结论火针疗法作为传统中医的一种疗法,在皮肤科的临床应用中具有一定的疗效与优势,但其不足与限制也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改进。

相信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中医的发展,火针疗法在皮肤科的应用会有更广阔的前景。

1、本文档涉及附件:[可以在这里附上相关附件的文件名或]2、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 火针疗法:一种中医疗法,通过使用燃烧的灯芯寸寸侵袭病患体表部位进行治疗的方法。

- 皮肤科:医学的一个专业领域,研究和治疗与皮肤相关的疾病。

- 湿疹:一种常见的皮肤炎症性疾病,常表现为皮肤潮湿、红肿、瘙痒等症状。

- 痤疮: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主要表现为毛囊和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形成疹子或脓包。

- 银屑病:一种慢性皮肤疾病,特征为皮肤脱屑,多发生在头皮、膝盖和腰部等部位。

- 带状疱疹:由带状疱疹引起的一种疾病,主要表现为带状的皮疹和疼痛。

火针作用机理及临床应用概况

火针作用机理及临床应用概况

火针作用机理及临床应用概况前言随着中医学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受到普及,激光、微波等现代科技手段的中医治疗亦日渐流行。

其中,火针作为一种较为特殊的中医疗法,其作用机理及临床应用,备受关注和探讨。

本文将针对火针的作用机理及临床应用进行详细的论述分析。

一、火针作用机理火针,它是一种利用显微外科手术技术将针线及药物插入人体组织中的特殊疗法。

火针在临床中起到的作用可能是多方面的。

1、刺激神经火针的方法比较特殊,是将火刺针与医学针具结合在一起使用。

因此,火针疗法可以通过夹杂在火针中的绝缘导线进行电流的通透和穿透,产生一定程度的电生理和电生物学效应,对人体表面神经造成刺激,进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2、促进血液循环由于火针的制作材料是具有导电性能的材料,在触及病灶区域时,火针头部所产生的热量既可以刺激神经又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从而达到消肿止痛、温肝胃气、活血化瘀等多种治疗效果。

3、局部止痛火针在疗效的过程中,此种疗法可以与洛卡因等局部麻醉剂合并运用,使得药量需求量降低,缓解患者身体遭受的副作用和不适。

4、神经调节由于火针可以在处理疼痛的同时在机体神经系统中起到调节的作用。

针对一些神经系统方面的疾病,暴露在火针作用下的组织,其产生的化学、电学反应会激发多种突触后电位,进而产生多种神经调节因子。

可以“提醒”与调节神经系统,从而达到调节治疗的作用。

5、产生微电流效应火针治疗中,通过火针刺激产生的微电流效应,可以影响微循环的调节、改善局部氧合状况,增加组织细胞的代谢能力等多种作用机理,进而改善局部组织缺血、缺氧、萎缩状况。

二、火针的临床应用火针作为古老而神奇的中医治疗方法,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

其具体应用领域,如下:1、颈、腰椎病颈椎病、腰椎病是常见疾患,火针疗法对于这两种疾病的治疗有着显著的效果。

火针通过针刺治疗的方式使病人的脊柱得到了充分的舒展,达到改善脊柱通透度的作用。

2、关节炎骨关节炎会对人体产生大量的痛感,而火针则可以针对这些痛点进行刺激,减轻患者痛感。

火针疗法及其临床应用

火针疗法及其临床应用

火针疗法及其临床应用本文在临床二十余年,应用火针疗法治疗范围广,屡用屡效,应用为常,颇有体会。

标签:火针临床应用1历代记述:火针疗法到汉代应用已相当普遍,张仲景的《伤寒论》中称火针为“烧针”和“温针”。

他肯定了火针疗法的治疗作用,认为火针可以助阳发汗以散除外邪,用于治疗伤寒表证。

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提出了火针疗法的禁忌穴位。

宋以后火针疗法有了很大发展,当时的代表著作《针灸大成》、《针灸聚英》等书中均提到了火针,奠定了火针治病的理论体系,到清代火针疗法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2火针疗法的功效及适应症:2.1壮阳补肾、升阳举陷:因火针具有增强人体阳气、激发经气、调节脏腑的功能,所以能壮阳补肾、升阳举陷。

肾阳虚则临床上可出现肾虚腰痛、阳痿、遗精等;脾胃阳虚则可出现胃脘痛、胃下垂等疾病;临床上过敏性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都属于顽固性疾患,中药治疗效果较慢,火针疗法则有特殊的效果。

火针可通过温热作用刺激大杼、风门、肺俞、定喘等穴,温化肺之寒邪,疏通肺之经气,经气宣通则可驱除邪气,邪气出则肺气得以宣发、肃降,而喘息止。

2.2助阳化气、消癥散结:癥结即肿物或包块在体内或体表的积留,一方面火针有温热助阳、激发经气的作用,故可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消除癥结;另一方面火针又能助阳化气,使气机疏利,津液运行,凝滞之痰邪湿邪因而化解。

临床多治疗腱鞘囊肿、脂肪瘤、纤维瘤、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病症。

2.3攻散痰结、消除瘰疬:此病的发生多与痰有关。

而火针可温通阳气,攻散痰结,疏通气血,消积化瘀,故可治疗瘰疬。

再配合体针,调节脏腑,舒肝解郁则疗效更好。

在治疗时一般用中粗火针,用点刺法。

2.4祛寒除湿、通经止痛:疼痛的发生多由于邪阻经络,使血气发生郁滞、瘀结等病理变化,引起局部或全身疼痛。

引起疼痛的邪气主要为寒邪,火针可以温其经脉,鼓动人体的阳热之气,因而可以驱散寒邪,使脉络调和,疼痛自止。

如为风邪所引起的,也可以利用火针治疗,因火针能温通经络、行气活血,故可促进体表的气血流动,营养加强,驱动风邪无处存留,使疼痛缓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火针疗法的临床应用概况
发表时间:2017-06-13T11:53:03.627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4月上第7期作者:田国刚
[导读] 火针疗法还需要广大从事针灸研究的学者和临床医者的再次重视起来,使这种有独特优势的针灸治疗方法为人民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成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610041
摘要:综述火针疗法的临床应用概况。

火针疗法是用火将针尖烧红,迅速剌入机体穴位或一定病变部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针刺方法。

火针疗法有机结合了针刺与艾灸疗法,具有见效快,适应症广的特点,疗效卓著。

本文从火针源流、作用机制、分类、具体操作、临床应用、禁忌症,前景及展位等方面概述了古今对火针的认识,以及火针的临床应用。

关键词:火针针灸临床应用
1.火针的源流
《内经》中称火针为燔针、焠刺,《灵枢·官针》云:“凡刺有九,以应九变···九曰焠刺”,《灵枢·筋经》也云:“治在燔针劫刺也”;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中称其为“烧针”,用火针治疗伤寒表证。

而经过历代医家的论述,认为“火针者,即古之燔针也。

凡周身淫邪,或风或水,溢于机体,留而不能过关节,壅滞为病者以此刺之”。

2. 火针的作用机制
火针疗法具有针和灸的双重作用,既有针的刺激又有温热刺激。

病邪通过经络由表入里,则出现脏腑病变,气血是脏腑功能活动的基础,气血不和则出现脏腑病变。

脏腑病变反映在相应的经络上就表现为经络中的气血运行不利。

《素问·调经论》中说: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气血,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是故守经隧焉。

3. 火针的分类
火针在现代临床应用[1]上已有几十种针具,可分为如下几类:按针具粗细分类,有粗火针、中粗火针、细火针和毫火针(纤细火针)。

贺普仁[2]老先生倡导的五针,粗火针的主要针刺病灶部位,如窦道、囊肿等;中粗火针应用范围比较广泛,除面部穴位及肌肉菲薄的部位外,均可用中粗火针施术;细火针适用于肢体肌肉较薄的部位、老人、儿童及体质虚弱的患者;近几年,还有毫针替代临床常规火针作为火针点刺针具[3]。

4. 火针的操作
火针的针刺方法[2]可分为4种,点刺法、散刺法、密刺法和围刺法。

从进针快慢角度分类,又分为快针和慢针法[4],火针疗法以快针法为主,进针后迅捷出针,整个过程仅需要0.1s时间。

慢针法是火针刺入后,逗留一段时间然后再出针,留针时间多在1 ~ 5min之间。

针刺深浅与疗效也很有关系,《针灸大成·火针》中说:刺针“切忌太深,恐伤经络,太浅不能去病,惟消息取中耳”。

5. 火针的临床应用
当代火针疗法在多种疾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骨科方面:谭立明[5]采用火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45 例,总有效率为91.1%;胡美心[6]用火针治疗肩周炎40例,对照组40例采用普通针刺,结果有效;谷新远[7]采用火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30例,总有效率93.2%。

外科方面:李明[8]等采用火针排脓治疗体表脓肿139例,结果117例创面愈合,22例创面仍有少量渗液;袁训林[9]采用火针治疗下肢静脉曲张24例,结果:24例中,治愈9例,好转14例,无效1例。

皮肤科应用:任建兰[10]采用火针治疗带状疱疹113例,治疗结果患者全部治愈,治疗时间最短1个疗程,最长为两个疗程;神经科:李群[11]等采用火针治疗顽固性面肌痉挛,一般初发者1~2次即可痊愈,久病者以6次为一疗程,一般1个疗程即可见效;徐泽君[12]采用火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4例,火针组总有效率92.3%,对照组总有效率69.8%,提示火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较毫针更有显著的疗效。

妇科方面:赵秀敏[13]等采用火针治疗外阴白斑;徐德厚[14]采用火针加中药穴位贴敷治疗乳腺增生65例,总有效率 100%。

6.针灸的禁忌症
历代医家在论述火针应用的同时也从不同方面提到了火针的禁忌,而程海英[15]认为,火针的临床应用与它的作用机理是分不开的,只要临证中把握病机,禁忌是可以突破的。

比如:热证用火针,临床治疗缠腰火丹(即带状疱疹)已经广泛应用;火针以热引热,消肿解毒对乳痈各个阶段均适用,尤其是后期可使患者免受手术引流之苦。

7. 火针治疗的现状及展望
针疗法具有针和灸的双重作用,既有针的刺激又有温热刺激。

气血喜温而恶寒,寒则凝,温则通。

使用火针通过温热作用振奋人体的阳气,驱除阴寒之气,寒去凝散,血脉经络畅达,气血调和,诸疾自愈。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有医生精通火针的运用,所以很少有针灸医生选择火针疗法来治疗疾病。

像火针这种传统的针灸疗法都被医生们给忽视了,从而导致当今针灸的适应病种变得越来越局限的这一现象。

为了解决这一现状,必须掌握火针疗法的运用及其适应症。

针对火针的适应症,针灸医生就应该果断的采取火针疗法,如此方能扩大针灸的适应病种,提高临床疗效。

另外,火针的临床应用方面虽然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临床研究方面尚显不足,主要表现在:①资料报道以临床观察居多,科研设计不严谨,②对于一些慢性病的远期疗效观察不够,③各种疾病的火针治疗操作不规范,缺乏量化标准,④对于火针疗法的效应机制研究较少。

所以火针的研究工作应着重于以下几方面:①加强火针操作标准的研究,②加强科研设计的严谨性,③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深入研究火针的效应机制。

火针疗法还需要广大从事针灸研究的学者和临床医者的再次重视起来,使这种有独特优势的针灸治疗方法为人民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庆茹,胡秋生,任永红.火针针具的发展和应用方法的改良[J].中国针灸杂志,2011, 31(5):459-461.
[2] 贺普仁.火针的机理及临床应用[J].中国中医药,2004,10(2):20-24.
[3] 黄石玺,毛湄,等.毫针替代火针的烧针试验[J].中国针灸杂志,2009,29(12):1021-1022.
[4] 耿志国.火针疗法初探[J].中国医疗前沿杂志,2010,5(4):9.
[5] 谭立明.火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45例[J].中医药导报,2010,16(4):68.
[6] 胡美心.火针治疗肩周炎40例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1,46(1):46.
[7] 谷新远.火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30例[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0,31(3): 47.
[8] 李明,胡承晓.火针排脓治疗体表脓肿 139例临床观察[J].吉林中医药,2009,29(4) : 315.
[9] 袁训林.火针治疗下肢静脉曲张24例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药杂志,2010,31(3): 40.
[10] 任建兰.火针治疗缠腰火丹113例[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1,32(1): 46.
[11] 李群,张丽玲,常虹.火针为主治疗顽固性面肌痉挛[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7( 4) : 266.
[12] 徐泽君.火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4例分析[J].中医中药杂志,2011,18(14):96.
[13] 赵秀敏,孙彩卿.火针围刺治疗外阴白色病变[J].中医实用医药杂志,2007,2( 19) : 98.
[14] 徐德厚.火针加中药穴位贴敷治疗乳腺增生65例[J].中国民间疗法杂志,2009,17(1) : 21.
[15] 程海英.火针禁忌之我见[J].中医杂志,2007,48(4):303-3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