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业科技创新现状及对策

建筑企业科技创新现状及对策
建筑企业科技创新现状及对策

方竞(中铁七局武汉工程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71)

摘要建筑企业要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就必须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完善科技创新与推广运用的组织架构,有效调动各方面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培养敢于突破、敢想敢干的精神,在进行技术创新时还应该恰当地选择技术创新模式。

关键词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创新模式

进入21世纪以来,科技创新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愈加显著,作为市场经济中最活跃、最富有活力的组成部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竞争力的加强具有根本性的重要意义。但是目前我国建筑企业由于劳动密集的原因,科技创新对企业发展的贡献远低于信息、机械、电子等其他行业,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与先进企业相比有较大差距,因此要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向知识密集型发展,就必须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1 科技创新与科技创新体系

科技创新是科学创新与技术创新的总称,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手段,技术是人类改造世界的手段,科学从事的工作是观察、表述和解释;技术从事定法则、下忠告和指导,由于现在科学与技术已经成为有机的整体,人类的创新活动既要在认识上推陈出新也要依靠技术上提供物质保障,因而科技创新一词被广泛采用。

科技创新体系中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除了科技创新,还应该包括:①观念创新。创新均有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概念转变为行动的过程。企业乃至社会的变革、发展无不遵循同样的规律:思想解放促进观念转变,观念转变促进制度创新,制度创新促进科技创新,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

②管理创新。人类的社会活动无不存在管理,当前创新活动已经不再是仅仅依靠个人能力就可以完成的个体行为,创新成功与否日益取决于组织的管理结构及组织整体活动的协调,因此科技创新往往伴随管理创新;③产品创新。企业生存发展的落脚点在于产品,企业科技创新的最终目标——企业利益最大化,也是通过产品创新才能实现的;④市场创新:企业是为市场存在的,市场需求是企业创新的指挥棒,也是企业创新的质检员,企业进行市场创新既是适应外部环境的需要,也是企业开发市场的需要。

2 科技创新的作用

2.1 科技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

一个国家没有创新就无法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企业、一个组织、一个人同样如此。任何企业的产品或技术均存在生命周期,该周期可划分为:研发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4个阶段,如果企业仅有一个产品或施工技术,是不可能长期生存,更谈不上持续发展的。但是,如果企业能够持续不断地进行科技创新,总能够为市场提供满足要求的产品或施工技术,那么就可以实现产品周期的叠加,“延展”产品或施工技术的生命周期,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2.2 科技创新是企业员工个人职业生涯的重要组成因素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规定:国家实行专业技术职称制度。科学技术工作者可以根据其学术水平、业务能力和工作实绩,取得相应的职称。职称往往采取评审与考试、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取得。而企业给予员工报酬的根据之一就是员工所取得的技术职称。

随着个人能力的提高与业绩的积累,员工在企业中将会有职务晋升、岗位交流等机遇,还会有诸如科技带头人选拔、科技专家评定等对个人发展有极大影响的机会,如果员工个人注意了科技创新对个人职业生涯的影响力,积极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并取得一定成果,将会在机遇到来时,有足够的业绩和能力获得命运的垂青。由此可知员工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存在紧密的正关联,科技创新将一直伴随着员工的个人职业生涯。

2.3 科技创新也是建筑企业资质升级的必要条件

2007年建设部发布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标准,对企业科技进步水平的规定如下:企业具有省部级(或相当于省部级水平)及以上的企业技术中心;企业近3年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平均达到

营业额的0.5%以上;企业具有国家级工法3项以上;近五年具有与工程建设相关的,能够推动企业技术进步的专利3项以上,累计有效专利8项以上,其中至少有一项发明专利。

3 建筑企业科技创新现状

3.1 科技创新能力不足,R&D投入比重过低

我国大中型建筑企业研发费用支出占企业营业额的比例不足2%,而世界500强企业一般为5%~10%以上,医药、电信、IT等行业甚至达到20%,且重型建筑设备、新型建筑材料、新的施工技术还没有形成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体系。

3.2 科技创新趋同现象严重

在大型建筑企业中,工程项目分布面广,同一个企业往往有多个项目从事多个类别、多个领域的工程建设,在科技创新方面彼此之间缺乏合理的分工与合作,导致在不同的项目部都进行类似的科技创新工作,使得企业的科技资源在同一个水平上面重复投入,停滞不前。项目部相互之间缺乏集成连动的机制,没有形成相互支援、相互依存的网络和集群。

3.3 人才结构不合理,高级技术人才短缺

建筑企业人员比例结构严重失调,高级工程技术人员特别是高素质管理人员比重严重缺乏。如我国高级技术工人仅占技术工人的3.5%,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40%。

3.4 科技创新的关联效应不明显

建筑企业的特点是实行项目管理制,在项目终结后项目部的人员会转而从事另一个新的项目,在本项目进行的科技创新活动取得一定成果后由于项目人员已经从事了新的工程项目,而且由于建筑项目单一性的特点,前后项目往往在技术上存在差异,所以会产生对科技成果的深度开发和外延开发不足,科技创新得到认可的级别难以提高的状况。

4 建筑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低下的原因

4.1 思想认识与科技进步的时代要求有较大差距

建筑企业与其他工业企业相比,在科技创新方面客观存在着技术升级换代速度相对缓慢,取得创新成果较难的行业性限制。但主要是对当前建筑业科技创新的状况和发展趋势缺乏了解,固有的思想认识束缚了企业的思维。

比如说,存在有的建筑企业仅仅照图施工,科研工作早由设计单位完成,研发工作轮不上我们;工程单位搞不了发明创造:或者说这样的工程别人早已经干过,没有什么新东西了等等认识。没有或者很少在科技进步方面主动地思考或利用自身优势进行研究,而恰恰在2007年11月第九次国家级工法评审中就有1项以钢筋绑扎为题的工法通过了评审。也有不愿意公开自己的创新技术,为自己留一手的思想存在。

4.2 科技创新管理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建筑企业对科技与科技创新的特性缺乏理论上的研究与探讨,在调动基层单位的科技创新积极性以及员工的科技创新自觉性的手段有待进一步完善,需按照当前发展形势的需要和国家陆续在企业资质、行业管理等方面提出的有关要求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管理机制,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服务。

4.3 科技创新的手段需要进一步强化

建筑企业在课题选择与立项、组织策划与实施、情报收集、数据采集和分析、研究成果整理和发布等方面与工业企业特别是与信息、电子、生物、医药、机械等行业的先进企业相比,存在着视野不宽、方式方法简单、质量不高的现象。

5 建筑企业开展科技创新的建议

5.1 解放思想,努力营造科技创新的氛围

要加强对科技创新工作的宣传、引导,使大家形成发散的思想方式,这样才能充分激发我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系统地对工程技术人员、高级技能人才和管理人员进行教育培训,使他们学习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了解技术进步发展态势,掌握科技创新的规范、工具和手段;要通过教育培训让各级管理者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树立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意识,努

力实现以跟踪模仿为主向以自主创新为主的深刻转变。

5.2 完善科技创新与推广运用的组织架构

一是进一步完善以企业总工程师领导的由各基层单位总工程师为主要负责人和课题组长的科技开发与管理体系,充分发挥项目部总工程师、工程部长的带头作用,明确项目部总工程师为基层科技活动实施第一责任人,对科研活动的数量、进度和成果的质量负责,组织科技活动,监督科技课题的研究,定期向公司总工程师汇报科技工作进展情况并按照各项科技进步计划提交科技成果报告。二是将科技创新工作纳入工作绩效考核体系。因为建筑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业绩在企业上等升级和招投标中是硬指标,而对基层单位来讲没有纳入工作绩效考核体系的工作就是软指标,这样就会出现对科技进步的关注和投入不足,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活动开展不够广泛,科技成果申报、参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现象。在工作绩效考核体系中对科技创新工作加以明确和量化,有利于企业的科技进步和长远发展。

5.3 完善激励机制,调动各方面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一是建筑企业应该组织有关部门对技术中心认定、国家财税优惠政策等方面进行学习、研究,形成整体的科技创新激励方案,使企业、项目部和个人都能够受益。二是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在有效激励的条件下强化内部资源积累。三是开展科技创新战略研究。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合理规划和布局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工作,提高科技投入的产出率,避免趋同现象发生。四是以工法的研究、整理和发表为突破口,抓好科技创新活动的推进工作。建筑企业在科技领域的成果表现形式主要有国家专利、各个级别的质量奖、科技进步奖、工法、QC成果、科技论文、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和技术中心认定。

5.5 树立“第一时间”的观念,培养敢于突破、敢想敢干的精神

在科技领域,永远“只有第一、没有第二”,要珍惜每一个工程项目为我们带来的机会,在项目进行之前和进行中有目的地开展科技活动,并相应地取得有关记录和某方面的认可,在取得成果后必须及时整理发布成果,否则知识产权就会旁落他人,这些工作是全员性的,仅由企业的某一个主管部门或者某一两个单位是难以完成的,必须形成科技开发的群体效应才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和全体员工的整体素质。

5.6 在进行技术创新时恰当地选择技术创新模式

我国建筑企业技术创新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率先创新,主要指企业自身作为创新主体,依靠自己的资源,研究开发出全新的产品或工艺,并推向市场的创新行为;二是合作创新,即不同企业、不同行为主体,共同努力进行某项技术创新;三是模仿创新,主要指创新主体吸收和消化率先创新的产品和先进工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再创新,进而开发出更优、更富于竞争力的产品或工艺的创新行为。

建筑企业由于行业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其创新模式一般以模仿创新为主,即以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运用为主导的技术升级换代,是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行再创新。模仿不是简单地照搬照抄,而是指引进首创者的新技术和新产品,通过充分消化和吸收,学习首创者的思路,掌握其技术要领,并在工艺、功能、材料甚至结构、技术、应用等方面加以改进和革新,生产出更加满足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当然我们进行模仿创新,并不是说率先创新就没有必要。实际上,模仿创新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实现率先创新。只有在模仿创新的基础上,企业逐渐消化吸收先进的技术,壮大和发展企业的实力,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拥有实力以后再进行率先创新。

6 结语

科技创新是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必须从战略的高度进行充分的认识和研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由于科技的报酬递增效应,企业将会因科技创新战略的有效实施而具有更广阔的生存空间和更美好的发展前景。

企业技术创新情况汇报

企业技术进步及创新发展情况 一、“十二五“创新能力发展回顾 十二五期间,我县共申请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8家,其中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2家;共完成省级及以上技术创新项目27个,申请授权发明专利47件;取得省市级科技创新进步奖项工11项;产学研合作企业95家。 二、存在问题 1)是开展产学研工作的企业面还不够广。部分企业经营者对开展产学研合作重要性认识不足,积极性不高。 2)是科技投入不足,突出表现在政府科技投入较少和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不足两个方面。受财政现状影响,政府实际科技投入受限。 3)是技术合作渠道不多,产学研结合的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形成。目前全县企业的技术来源特别是中小企业主要还是靠自主开发或以乡情、亲情为主要纽带的技术引进和合作开发,技术合作的渠道、范围和领域受到严重制约,产学研有机结合不够深入,新产品的开发受到影响。技术合作的平台还没有真正搭建起来,部分企业信息不灵,不了解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找不到与高校、科研单位技术结合点。 4)是创新人才匮乏,自主创新能力较弱。许多企业经营者缺乏相关的科技知识,在经营实践中对市场变化和技术发展缺乏敏锐感,全县专业技术人员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

三、发展思路和重点 推进企业创新体系建设。着力构建产学研合作机制,促进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科技与经济有机结合。鼓励企业以自主创新为动力,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条件的重点骨干企业都要成立技术研发中心,同时加强区域互动、内外联动,突出新型实用技术的研发和转化,联合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提升企业创新水平。力争到2020年: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2家以上,每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至少与一家高等院校建立产学研合作;新产品开发达60个以上,开发国家级新产品2-3个,省级新产品15个。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高,主导产业装备总体达到国内中等以上水平。 四、主要推进措施 1)是建立健全企业创新平台。积极落实《关于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意见》等相关政策,大力提倡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建立技术研发机构,鼓励支持企业在高校院所设立研发机构或重点实验室,支持高校院所在合作企业设立科研中试和成果转化基地。 2)是搭建校企交流平台。充分利用层次高、规模大的产学研展洽会等展会,动员组织企业参加,寻求合作机缘,让企业走出去。同时,在县域搭建科技合作平台,有针对性地把高校、科研院所请进来。 3)是加大科技投入。积极探索拓宽企业投融资渠道,寻求资金支持,通过吸收风险资金、社会资金、银行贷款等多元化多渠道融资引资,提高企业创新投入能力。 4)是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多途径多形式引进和培养

建筑施工企业技术创新

建筑施工企业的技术创新 建筑施工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主要围绕建筑业10项新技术(10大类)和“四新”技术(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来开展,研发项目主要包括立项、实施、结题等阶段。立项的重点工作是编制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就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调研,提出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案及预期目标,论述项目立项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这是项目立项的依据和初期策划,报国家、中冶和省市科技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严格要求。实施阶段是项目目标的实现过程,技术路线有可能有调整。项目结题是对项目的实施过程、目标实现及取得成果的总结,这是申请鉴定、推荐报奖的必要材料。 一研究开发项目的可行项研究报告(编写提纲) (一)总论 1、简述研究开发项目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创新点、主要技术内容、技术水平、技术指标,以及项目的主要用途及应用范围;(300字以内) 2、简述实施项目的优势和风险,目前的进展情况; 3、项目计划目标 (1)技术目标:项目完成时达到的主要技术与性能指标(需用定量的数据描述)、执行的质量标准、通过的国家相关行业许可证及企业通过的质量认证体系等; (2)经济目标:项目完成时可实现的年总产值、年销售收入、年

缴税总额、年净利、年创汇额等,或该技术应用、推广后可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 (3)阶段目标:在项目实施期内和完成时,每一年度或阶段应达到的具体目标,包括工作进度指标、技术指标、经费落实额等。每一阶段目标应进行比较详细的、可供考核的定性定量描述。 (二)项目技术可行性分析 1、简述项目国内外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近期发展趋势,并与国内外同类技术、产品等现行指标进行比较,描述项目实施前后技术和经济指标将发生的主要变化。 2、项目创新点的论述。须从产品所采用的关键技术、产品的基本原理、主要结构、产品生产工艺、产品的性能及使用效果等方面,在不泄露技术秘密的前提下,尽可能详细地说明本项目的技术创新点、创新难度、创新程度、创新范围,以及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3、项目知识产权情况介绍。其中合作开发项目,需说明技术依托单位或合作单位的基本情况,并附上相关的合作开发、成果转让协议书或技术合同书。 (三)项目实施方案 1、根据确定的研发内容、研发规模、经费投入、产品标准、原材料要求与单耗等,从研发与生产的技术参数等方面进行论述。 2、研发场所的选择,试验仪器及设备,研发团队及专业构成等,同时论述在生产场地、公用工程、辅助设施等方面已具备的条件和需新增加的基建内容。

技术创新经典案例讲解

产业技术创新经典案例 案例1:曼哈顿计划 主题:目标明确,集中财力物力,创新突破。 案例:1939-1940年,为掌握战争的主动权,德国、前苏联、日本、法国、英国等国都在研究核裂变,并想制造原子弹。 1941年12月6日,美国政府和军界正式大量拨款研制原子弹,并制定了“曼哈顿计划”。1942年费米(E.Fermi)在芝加哥的研究小组建造的反应堆取得成功,这是人类首次控制住了从原子核释放出来的能量,为制造原子弹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数据。 1942年,美国建造了研制原子弹的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并任命物理学家奥本海默(J.R.Oppenheimer)为实验室主任。计划先后解决了几个重要的工程技术问题: 1.燃料使用的效率问题—利用反射层提高效率; 2.起爆问题--采用内德迈耶的“内爆”法。 3.铀的提纯问题。铀235的天然含量很低,因此采用从铀238中分离的办法,成本很高。后来发现钚239也是一种良好的裂变材料,钚是铀238嬗变来的,因此,将分离铀235剩下的大量铀238制造钚。1943年8月,玻尔到了洛斯阿拉莫斯。1945年7月16日,美国“三一计划”――首次原子弹爆炸成功,威力巨大。 点评:美国在短短不到四年里,就成功试制了原子弹,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大批最优秀的欧洲科学家由于受到希特勒的迫害,逃亡美国,使美国拥有最强大的科学家阵容,二是美国政府迫于战争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和物力,“曼哈顿计划”耗资20亿美元;投入人力50多万人,其中科研人员15万;占用了全国近三分之一的电力。“曼哈顿计划”的目标明确——制造原子弹。对于带有应用目标的计划,必须目标明确。 案例2:化工工业的创新 主题:以科学为基础,以市场竞争为动力,产生重大创新。 案例:化学工业常常被称为是第一个以科学为基础的工业。从最初的与纺织行业结合紧密的无机化学的发展,到首先是煤焦油派生物到石油化工的有机化学工业的发展,再到20世纪30年代通过对大分子结构的基础研究而导致碳氢化合物化学的重大突破,大量的创新迅速出现了:聚苯乙烯、有机玻璃、PVC、聚乙烯、合成橡胶、尼龙和所有的人造纤维。化学工业的所有的重大创新几乎都是在大型化工企业的实验室内完成的。 杜邦公司发明的尼龙(nylon )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1930年杜邦研究实验室从严格合成的材料中第一次获得有使用价值的纤维,被称为人造丝,通过4年的反复试验,终于完全合成了实用的合成纤维,到1938年正式宣布这项发明,定名为“尼龙”,并与1939年开始投产。由于它强度大、耐摩擦和不易腐烂,在国内外市场大受欢迎,并在二次世界大战中广泛地应用到飞机和汽车轮胎用衬布、军用服装、降落伞和其他用途等。杜邦公司这个存在近两

浅谈建筑施工企业的技术创新

浅谈建筑施工企业的技术创新 【摘要】创新是行业进步的灵魂,创新是企业的战略核心。企业是会的经济细胞,也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的技术创新是全社会的需要。是行业发展的需要,是企业打造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建筑施工企业需要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增强自身技术创新能力,并辅以制度和措施,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以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技术创新;企业发展;核心竞争力 【abstract 】innovation is the soul of the industry improvement, innovation is the core enterprise strategy. Enterprise is the economy will cells, is also the subject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Enterprise’s technical innovation is the needs of the whole society. Is the need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is the enterprise competitive advantage decision factors.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need to constantly strengthen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strengthen its technical innovation ability, and with the system and measures, and build a good innovation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enhance their core competitiveness. 【key words 】technology innovation; Enterprise development; Core competitiveness 技术创新的实质是,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技术创新采用从后往前做的模式,即根据市场确定产品,根据产品确定技术和工艺,最后确定所采用的技术是自主开发、合作开发还是引进。 建筑施工企业技术创新是以产业化为目的的。施工企业的产品就是服务项目,就是“加工”某类建筑物的服务能力,服务品种多少、服务质量高低、服务能力大小就是其竞争制胜的决定因素,资质门类和等级、质量认证都是对综合服务能力的认定,相当于工业企业的产品许可证。建筑企业技术创新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提高服务能力,而不是仅仅着眼于建好某一个特定的建筑物。比如说攻克超高层房屋建筑技术就是意味着具备干这一类工程的服务能力,并不是说干好某一个特点的超高层建筑后这种能力就消失了,技术创新就中止了,相反应当在承建一个个有差异的同类工程的实践中得到加强。这也就是我们常讲的,业绩超多,技术创新的成果和施工经验就越多,施工能力就越强,就能承揽到更多的同类工程,实现规模化“生产”即产业化的目的。 项目施工管理只有在强有力的创新技术的支持下才能得以顺利实施,才能保

科技创新企业经典案例

案例一 柯达和富士的数字化生存道路 柯达的市场份额通过近乎垄断的“98协议”,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提升——2001年,柯达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达到了63%,超过富士近一倍。但从2000年起,数码相机市场连续高速增长,并呈现出集中爆发的趋势。在这个高速增长期,索尼、佳能、三星、尼康等数码企业纷纷杀入相机领域,其可替代的优势对传统胶片领域构成强烈冲击,当年,全球数码成像市场翻了差不多两倍,全球彩色胶卷的需求开始出现拐点,此后以每年10%的速度开始急速下滑。 柯达的决策者,此时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断,他们的重心,依旧放在传统胶片上。作为一个在传统胶片业占绝对份额的公司,柯达的决策者们并不希望看到数字业务太过迅猛的局面。“98协议”过后,柯达在中国范围展开了大量的投资,巨额的产能和规模还来不及消化,他们也不可能顾此失彼,下决心在数码领域投入过多的精力。对新一轮的数码变革,柯达的情境可用一句话来形容:一脚踩在油门上,一脚踩在刹车上,瞻前顾后,心态复杂。2000年,柯达的数码业务收入基本与1999年度持平,只占营业额的21%。 相比而言,没有太多选择的富士在数字业务转型上则心无旁骛。早在1995年,富士即在苏州成立了苏州富士胶片映像机器有限公司,着眼于高科技产业,1997年,富士即开始生产数码相机。以技术立身的富士公司在数码相机领域拥有许多核心技术。2000年,富士胶片与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共同出资成立了富士星光有限公司,结合中国本土实际情况,自主研发推出了一系列高质量PS版(预涂式感光版),在国内印刷业得到广泛应用。富士星光还与国内企业进行技术合作,推出了两款国际领先技术的高速激光照排机。富士的数码冲印设备开始风靡全球,对传统冲印造成了很大冲击。 这一时期,柯达一直是被动的。直到2001年3月,柯达才在上海推出了数码冲印业务。就在2003年10月23日,柯达还高调宣称,与乐凯达成了一项为期20年的合作协议,柯达以总额约为1亿美元的现金和其他资产换取乐凯胶片20%的股份——柯达还在费尽周折地与传统胶片行业对手纠结。 到了2002年,一则数据很能说明问题:柯达的数字化率只有25%左右,而富士已达到了60%。就在这年,据调查显示,2300万的美国家庭拥有了数码相机,比前一年增加了57%。同期富士公司数码相机的销售量比2001年又翻了一倍,占据了日本市场的30%,全球市场的20%。 此时,柯达才意识到,传统胶片的辉煌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市场是残酷的,2000~2003年柯达利润报告显示,柯达传统影像部门的销售利润从2000年的143亿美元锐减至2003 年的41.8亿美元,跌幅达到了71%。 目前,富士胶片在液晶显示屏材料中的TAC 膜、高像素拍照手机的镜头组件和彩色相纸三大块,都占世界市场排名第一的位置。这和富士一直高度重视技术开发有关,因为富士一直认为"技术创新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古森社长在给员工的2008 年新年致词中表示:富士胶片要在21 世纪成为“不断创新,持续发展的公司”。 反观柯达:09年6月底柯达胶卷的停产、柯达印店推广的受阻,及不断下滑的业绩(至2009年第三季度,柯达已经连续4个季度营收下降20%,且连续4个季度亏),致使人们不得不猜测柯达是否会被收购,柯达首先判断错了数码的前景,其次又没有快速抓住回调弥补的时机,结果只能够从影像业的霸主沦为末流,代价不可谓不刻骨铭心。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浙江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关于企业技术 创新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省委“八八战略”,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提高我省经济综合实力和产业竞争力,推动浙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现就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是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和决定性因素。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省形成了一批产业和区域明显的化纤及面料、皮革及制品、五金制品、品牌服装、化学原料药、高低压电器、电子材料、氟化工、汽摩零部件等特色产业,构成了制造业基地的产业基础,但这些产业大都是传统产业,产业层次和附加值较低,核心竞争力不强,同时,我省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这一特点决定了企业技术创新动力不足,急需开展技术创新,用高新技术提升我省产业水平。 (二)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浙江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途径。面对当前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技术飞速发展、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增强的局面,我省低、小、散的产业结构面临重大挑战。与此同时,我省人多地少,能源资源对外依存度很高,要素缺口对经济影响日益增大。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容量对经济发展已构成硬约束。这些矛盾和现实严重阻碍了企业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只有依靠企业技术创新,进一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实现企业进一步发展和经济社会的进一步繁荣。 二、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 (三)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为主要目标,坚持企业主体和政府推动相结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相结合,重点突破和一般提升相结合,以完善创新投入、运行和激励机制为重点,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四)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是以政府主导,企业为主体,由企业、政府、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科技工作者和技术中介机构等构成,以促进产业升级、产品结

公司技术创新工作总结【精选】

技术创新是科技创新中的其中一种表现方式。以下是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公司技术创新工作总结,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更多内容请关注。 XX公司一直以来全面贯彻和响应一冶技术创新的指示精神,努力推进企业科技进步和增强公司自主创新能力,建立企业持续发展的科技创新、科技进步长效机制,不断总结技术创新工作经验,努力推动公司科技创新并大力推动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换,为公司的持续健康发展增加动力。 一、组建公司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技术创新工作的领导 为了加强对技术创新工作的领导工作,XX公司在成立以党委书记、总经理梅国庆同志为组长的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与推进公司的科技创新工作。同时,健全和完善以公司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为核心,以各项目经理部和各经济实体为主体的技术创新管理体系。比如说青山搅拌站,以市场为导向抓好科技创新工作,不仅建立了自身的技术创新管理体系,同时也制定了技术创新的奖惩标准来激励广大员工积极投身技术创新管理工作。各基层单位纷纷建立和健全自身的科技创新工作体系,形成了良好的技术创新工作氛围。 二、大力推广专利意识,积极申报专利,努力打造XX公司知识产权 经过五十多年的市场闯荡,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通过申报专利形成自己的知识产权才能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JA公司领导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在20XX年年初及时召开了XX公司首次科技大会,这次会议上,我们认真地总结了公司的技术成果和技术优势,也客观地指出了我们技术创新工作的薄弱环节,分析了XX公司的技术创新形势,让公司上下明确了技术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任务,吹响了打造JA公司自主知识产权,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号角。在这次会上,我们把专利意识的推广作为重要的一项议程,邀请了专利工程师对公司的中层干部和技术负责人做了专利知识讲座,这对全公司上下进一步形成申报专利的氛围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在专利的选题和申报上面,我们积极面对,首先是发挥各经济实体和各项目部的技术优势,调动基层技术人员申报专利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二是工程项目管理部在课题的选择上,在各单位自身优势与专利技术的结合上加强指导,我们多次来到各基层单位,与技术人员进行座谈,深入挖掘创新点。三是积极加强与一冶技术中心、技术部和专利公司的沟通与联系,邀请专利工程师多次到我公司进行授课,为我们传道解惑。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公司20XX年申报并受理6项专利,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各3项,其中3项实用新型专利已获得授权。 三、下大力气做好省部级科技成果的申报工作 20XX年我公司在一冶技术部的精心指导下,积极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宜昌消化池科技成果资料的编制,多方面搜集相关的资料,加班加点,同时反复查新,深入挖掘创新点,把专利技术的应用穿插到该科技成果中去。该项科技成果在20XX年7月初顺利通过了中冶集团技术中心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鉴定结论为国内领先水平。同时,该项施工技术被认定为中国冶金建筑协会的专有技术。目前正在向中冶集团申报科技进步奖。

建筑施工企业的技术创新

建筑施工企业的技 术创新

建筑施工企业的技术创新 建筑施工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主要围绕建筑业10项新技术(10大类)和“四新”技术(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来开展,研发项目主要包括立项、实施、结题等阶段。立项的重点工作是编制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就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调研,提出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案及预期目标,论述项目立项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这是项目立项的依据和初期策划,报国家、中冶和省市科技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严格要求。实施阶段是项目目标的实现过程,技术路线有可能有调整。项目结题是对项目的实施过程、目标实现及取得成果的总结,这是申请鉴定、推荐报奖的必要材料。 一研究开发项目的可行项研究报告(编写提纲) (一)总论 1、简述研究开发项目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创新点、主要技术内容、技术水平、技术指标,以及项目的主要用途及应用范围;(300字以内) 2、简述实施项目的优势和风险,当前的进展情况; 3、项目计划目标 (1)技术目标:项目完成时达到的主要技术与性能指标(需用定量的数据描述)、执行的质量标准、经过的国家相关行业许可证及企业经过的质量认证体系等; (2)经济目标:项目完成时可实现的年总产值、年销售收入、

年缴税总额、年净利、年创汇额等,或该技术应用、推广后可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 (3)阶段目标:在项目实施期内和完成时,每一年度或阶段应达到的具体目标,包括工作进度指标、技术指标、经费落实额等。每一阶段目标应进行比较详细的、可供考核的定性定量描述。 (二)项目技术可行性分析 1、简述项目国内外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近期发展趋势,并与国内外同类技术、产品等现行指标进行比较,描述项目实施前后技术和经济指标将发生的主要变化。 2、项目创新点的论述。须从产品所采用的关键技术、产品的基本原理、主要结构、产品生产工艺、产品的性能及使用效果等方面,在不泄露技术秘密的前提下,尽可能详细地说明本项目的技术创新点、创新难度、创新程度、创新范围,以及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3、项目知识产权情况介绍。其中合作开发项目,需说明技术依托单位或合作单位的基本情况,并附上相关的合作开发、成果转让协议书或技术合同书。 (三)项目实施方案 1、根据确定的研发内容、研发规模、经费投入、产品标准、原材料要求与单耗等,从研发与生产的技术参数等方面进行论述。

3企业技术创新成功案例分析.doc

3企业技术创新成功案例分析1 3企业技术创新成功案例分析 本章通过国内企业技术创新成功案例的分析,分析其成功的经验和启示,为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方式提供有益的借鉴。 3.1海尔集团基于核心能力的技术创新 3.1.1海尔集团的技术创新网络 海尔集团公司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在企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及时地把企业技术创新作为企业核心创新,着手建立了企业技术创新网络系统,形成了海尔特色的企业创新网络系统,科研成果基本上与国际先进水平保持了同步,而且紧紧与市场相衔接,为海尔的持续高速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1)产品开发——企业技术创新的核心和基础 海尔技术创新系统由5部分构成:中央研究院、国际认证中心、工业设计中心测试检验中心、产品开发中心。中央研究院承担超前技术和产品的研发,产品开发中心承担短期产品的设计,工业设计中心为集团产品提供独具特色的外观设计,而国际认证中心、测试检验中心是海尔产品的保证体系。其中,工业设计中心包括海高公司、东京设计分部,洛杉矶设计分部、阿姆斯特丹设计分部,里昂设计分部、蒙特利尔设计分部、悉尼设计分部。国际认证中心包括国际认证室、环境参数测试室、电磁兼容测试室、电器安全测试室、声学测试室等。 海尔集团公司的技术创新系统的三个层次是:①海尔中央研

究院——体系核心机构。海尔中央研究院是技术创新体系的核心机构,是为实现其科技力量的整合和优势资源的优化而设立的集科研、开发、中试为一体的综合性技术研发机构。在国内外科研机构、知名企业大举进攻国内市场的情况下,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不败地位,就需要拥有自己的超前技术储备,需要研讨世界上各种先进的技术。1998年12月,海尔成立了中央研究院,研究开发相关领域的超前技术和超前项目,旨在针对行业及相关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进行跟踪和预测,并及时根据市场的最新发展及时调整集团科技开发整体战略部署,确保集团科技开发的超前性、国际性、整体性。②产品开发中心——中短期产品的设计基地。各事业部所属的产品开发中心,电冰箱研究所、空调器研究所、洗衣机研究所等14个新产品研究所,从事相应产品的应用技术的研究,同时研究开发相关产品,为 市场直接提供有竞争力的新产品。在这一层次上形成当前市场产品、未来2—3年的技术储备能力,同时承担降低成本的工作,各产品研究所同时还从事中短期相关产品的规划工作。即同销售、企划、制造、供应等部门协作编制中短期产品、技术规划。各产品开发中心均有自己下属的中试基地,使科研成果能够迅速的转化和完善。③具有海尔特色的生产一线技改小组。在海尔源头论的思想带动下,海尔生产一线还活跃着小发明小改革的创新小组,他们没有年龄、学历的限制。凭借自己的心灵手巧和实际工作经验,发明出小工具,小方法,使自己和同事的生产效率成倍的增长。有一些员工企业解决了许多生产难题,这些小发明被命名后,在集团内得到推广和肯定。比如,“孔涌刮板”、“强绪支架”、“杨明隔离器”等小发明都出自一线工人之手。海尔每年都对为企业在发明创造、革新改进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职工,

建筑企业技术创新规划与措施

技术创新规划与措施 一、公司目前现状: ********公司成立于*****年,注册资本****万元,固定资产近****万元,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三百余人。目前拥有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钢结构、机电设备安装、装饰装修及公路、桥梁等多项专业承包一、二级资质。 二、公司目前技术现状: 1、建成了一批技术复杂、质量要求高的市政、房建等工程项目。 2、出现了一批水平较高的新技术、新工艺、新工法。 2.1粗直径钢筋的直螺纹连接技术 凡梁、柱中直径22以上的粗钢筋,采用焊接接长时,不易保证质量,作为建设部大力推广应用的新工艺,采用直螺纹等机械连接新工艺,不仅可大大节约钢材,而且施工时,不受天气影响,有利于保证工期。 2.2胶合板大模板 模板使用胶合板大模板,采用适当厚度的防水胶合板代替钢制模板的板面,从而大大降低模板重量,增强模板刚度。由于该模板对原钢制模板的肋骨结构进行了改进:采用薄壁型钢为横肋,配以数量最少的(两股)成对槽钢为竖肋,使该模板的挠度控制在面板f/L≤1/500,横竖肋f/L≤1/500。该模板除了具有钢制模板的优点外,还具有重量轻,

用材少,组装灵活,通用性强,周转次数多的特点。 2.3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大体积砼工程浇筑、抹面完成后及时覆盖一层塑料薄膜,浇筑完成8小时候进行浇水养护。7天后检查砼表面颜色发青,且未发现裂纹,达到了有效控制内外温差,减小变形,防止有害裂缝的发生和发展的效果。混凝土控制的施工技术在工程施工中提高了经济效益、降低了工程成本,同时也保证了工程质量。 3、推广了一批节材、节能、经济效益显著的成果。 已申报完成并正在推广的QC小组活动成果有:***********质量控制。 已审批通过并正在推广的企业工法有:******施工工法。 三、2018年技术创新规划与措施 1、组织好在建工程的技术攻关,及时解决建设工程施工中的关键技术,保证在建项目的顺利实施。 2、努力提高工程质量、满足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要求。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必须达到一次验收交付使用。房建工程要积极改善使用功能,达到合格标准,并努力提高优良率。在技术上逐步解决渗漏、质量粗糙等影响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质量通病。 3、大力开发和推广节材、节能、提高功能和质量的新

建筑施工企业的技术创新doc资料

建筑施工企业的技术 创新

建筑施工企业的技术创新 建筑施工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主要围绕建筑业10项新技术(10大类)和“四新”技术(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来开展,研发项目主要包括立项、实施、结题等阶段。立项的重点工作是编制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就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调研,提出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案及预期目标,论述项目立项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这是项目立项的依据和初期策划,报国家、中冶和省市科技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严格要求。实施阶段是项目目标的实现过程,技术路线有可能有调整。项目结题是对项目的实施过程、目标实现及取得成果的总结,这是申请鉴定、推荐报奖的必要材料。 一研究开发项目的可行项研究报告(编写提纲) (一)总论 1、简述研究开发项目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创新点、主要技术内容、技术水平、技术指标,以及项目的主要用途及应用范围;(300字以内) 2、简述实施项目的优势和风险,目前的进展情况; 3、项目计划目标 (1)技术目标:项目完成时达到的主要技术与性能指标(需用定量的数据描述)、执行的质量标准、通过的国家相关行业许可证及企业通过的质量认证体系等;

(2)经济目标:项目完成时可实现的年总产值、年销售收入、年缴税总额、年净利、年创汇额等,或该技术应用、推广后可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 (3)阶段目标:在项目实施期内和完成时,每一年度或阶段应达到的具体目标,包括工作进度指标、技术指标、经费落实额等。每一阶段目标应进行比较详细的、可供考核的定性定量描述。(二)项目技术可行性分析 1、简述项目国内外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近期发展趋势,并与国内外同类技术、产品等现行指标进行比较,描述项目实施前后技术和经济指标将发生的主要变化。 2、项目创新点的论述。须从产品所采用的关键技术、产品的基本原理、主要结构、产品生产工艺、产品的性能及使用效果等方面,在不泄露技术秘密的前提下,尽可能详细地说明本项目的技术创新点、创新难度、创新程度、创新范围,以及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3、项目知识产权情况介绍。其中合作开发项目,需说明技术依托单位或合作单位的基本情况,并附上相关的合作开发、成果转让协议书或技术合同书。 (三)项目实施方案 1、根据确定的研发内容、研发规模、经费投入、产品标准、原材料要求与单耗等,从研发与生产的技术参数等方面进行论述。

建筑企业技术创新规划与措施

建筑企业技术创新规划 与措施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技术创新规划与措施 一、公司目前现状: ********公司成立于*****年,注册资本****万元,固定资产近****万元,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三百余人。目前拥有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钢结构、机电设备安装、装饰装修及公路、桥梁等多项专业承包一、二级资质。 二、公司目前技术现状: 1、建成了一批技术复杂、质量要求高的市政、房建等工程项目。 2、出现了一批水平较高的新技术、新工艺、新工法。粗直径钢筋的直螺纹连接技术 凡梁、柱中直径22以上的粗钢筋,采用焊接接长时,不易保证质量,作为建设部大力推广应用的新工艺,采用直螺纹等机械连接新工艺,不仅可大大节约钢材,而且施工时,不受天气影响,有利于保证工期。 胶合板大模板 模板使用胶合板大模板,采用适当厚度的防水胶合板代替钢制模板的板面,从而大大降低模板重量,增强模板刚度。由于该模板对原钢制模板的肋骨结构进行了改进:采用薄壁型钢为横肋,配以数量最少的(两股)成对槽钢

为竖肋,使该模板的挠度控制在面板f/L≤1/500,横竖肋f/L≤1/500。该模板除了具有钢制模板的优点外,还具有重量轻,用材少,组装灵活,通用性强,周转次数多的特点。 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大体积砼工程浇筑、抹面完成后及时覆盖一层塑料薄膜,浇筑完成8小时候进行浇水养护。7天后检查砼表面颜色发青,且未发现裂纹,达到了有效控制内外温差,减小变形,防止有害裂缝的发生和发展的效果。混凝土控制的施工技术在工程施工中提高了经济效益、降低了工程成本,同时也保证了工程质量。 3、推广了一批节材、节能、经济效益显着的成果。 已申报完成并正在推广的QC小组活动成果有: ***********质量控制。 已审批通过并正在推广的企业工法有:******施工工法。 三、2018年技术创新规划与措施 1、组织好在建工程的技术攻关,及时解决建设工程施工中的关键技术,保证在建项目的顺利实施。 2、努力提高工程质量、满足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要求。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必须达到一次验收交付使用。房建工程要积极改善使用功能,达到合格标准,并努力提高优

公司技术创新工作总结

公司技术创新工作总结 公司技术创新工作总结(一) XX公司一直以来全面贯彻和响应一冶技术创新的指示精神,努力推进企业科技进步和增强公司自主创新能力,建立企业持续发展的科技创新、科技进步长效机制,不断总结技术创新工作经验,努力推动公司科技创新并大力推动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换,为公司的持续健康发展增加动力。 一、组建公司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技术创新工作的领导 为了加强对技术创新工作的领导工作,XX公司在成立以党委书记、总经理梅国庆同志为组长的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与推进公司的科技创新工作。同时,健全和完善以公司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为核心,以各项目经理部和各经济实体为主体的技术创新管理体系。比如说青山搅拌站,以市场为导向抓好科技创新工作,不仅建立了自身的技术创新管理体系,同时也制定了技术创新的奖惩标准来激励广大员工积极投身技术创新管理工作。各基层单位纷纷建立和健全自身的科技创新工作体系,形成了良好的技术创新工作氛围。 二、大力推广专利意识,积极申报专利,努力打造XX公司知识产权

经过五十多年的市场闯荡,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通过申报专利形成自己的知识产权才能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JA公司领导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在20XX年年初及时召开了XX公司首次科技大会,这次会议上,我们认真地总结了公司的技术成果和技术优势,也客观地指出了我们技术创新工作的薄弱环节,分析了XX公司的技术创新形势,让公司上下明确了技术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任务,吹响了打造JA公司自主知识产权,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号角。在这次会上,我们把专利意识的推广作为重要的一项议程,邀请了专利工程师对公司的中层干部和技术负责人做了专利知识讲座,这对全公司上下进一步形成申报专利的氛围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在专利的选题和申报上面,我们积极面对,首先是发挥各经济实体和各项目部的技术优势,调动基层技术人员申报专利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二是工程项目管理部在课题的选择上,在各单位自身优势与专利技术的结合上加强指导,我们多次来到各基层单位,与技术人员进行座谈,深入挖掘创新点。三是积极加强与一冶技术中心、技术部和专利公司的沟通与联系,邀请专利工程师多次到我公司进行授课,为我们传道解惑。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公司20XX年申报并受理6项专利,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各3项,其中3项实用新型专利已获得授权。

建筑企业科技创新现状及对策

方竞(中铁七局武汉工程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71) 摘要建筑企业要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就必须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完善科技创新与推广运用的组织架构,有效调动各方面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培养敢于突破、敢想敢干的精神,在进行技术创新时还应该恰当地选择技术创新模式。 关键词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创新模式 进入21世纪以来,科技创新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愈加显著,作为市场经济中最活跃、最富有活力的组成部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竞争力的加强具有根本性的重要意义。但是目前我国建筑企业由于劳动密集的原因,科技创新对企业发展的贡献远低于信息、机械、电子等其他行业,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与先进企业相比有较大差距,因此要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向知识密集型发展,就必须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1 科技创新与科技创新体系 科技创新是科学创新与技术创新的总称,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手段,技术是人类改造世界的手段,科学从事的工作是观察、表述和解释;技术从事定法则、下忠告和指导,由于现在科学与技术已经成为有机的整体,人类的创新活动既要在认识上推陈出新也要依靠技术上提供物质保障,因而科技创新一词被广泛采用。 科技创新体系中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除了科技创新,还应该包括:①观念创新。创新均有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概念转变为行动的过程。企业乃至社会的变革、发展无不遵循同样的规律:思想解放促进观念转变,观念转变促进制度创新,制度创新促进科技创新,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 ②管理创新。人类的社会活动无不存在管理,当前创新活动已经不再是仅仅依靠个人能力就可以完成的个体行为,创新成功与否日益取决于组织的管理结构及组织整体活动的协调,因此科技创新往往伴随管理创新;③产品创新。企业生存发展的落脚点在于产品,企业科技创新的最终目标——企业利益最大化,也是通过产品创新才能实现的;④市场创新:企业是为市场存在的,市场需求是企业创新的指挥棒,也是企业创新的质检员,企业进行市场创新既是适应外部环境的需要,也是企业开发市场的需要。 2 科技创新的作用 2.1 科技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 一个国家没有创新就无法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企业、一个组织、一个人同样如此。任何企业的产品或技术均存在生命周期,该周期可划分为:研发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4个阶段,如果企业仅有一个产品或施工技术,是不可能长期生存,更谈不上持续发展的。但是,如果企业能够持续不断地进行科技创新,总能够为市场提供满足要求的产品或施工技术,那么就可以实现产品周期的叠加,“延展”产品或施工技术的生命周期,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2.2 科技创新是企业员工个人职业生涯的重要组成因素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规定:国家实行专业技术职称制度。科学技术工作者可以根据其学术水平、业务能力和工作实绩,取得相应的职称。职称往往采取评审与考试、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取得。而企业给予员工报酬的根据之一就是员工所取得的技术职称。 随着个人能力的提高与业绩的积累,员工在企业中将会有职务晋升、岗位交流等机遇,还会有诸如科技带头人选拔、科技专家评定等对个人发展有极大影响的机会,如果员工个人注意了科技创新对个人职业生涯的影响力,积极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并取得一定成果,将会在机遇到来时,有足够的业绩和能力获得命运的垂青。由此可知员工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存在紧密的正关联,科技创新将一直伴随着员工的个人职业生涯。 2.3 科技创新也是建筑企业资质升级的必要条件 2007年建设部发布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标准,对企业科技进步水平的规定如下:企业具有省部级(或相当于省部级水平)及以上的企业技术中心;企业近3年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平均达到

科技创新企业经典案例

~ 案例一 柯达和富士的数字化生存道路 柯达的市场份额通过近乎垄断的“98协议”,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提升——2001年,柯达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达到了63%,超过富士近一倍。但从2000年起,数码相机市场连续高速增长,并呈现出集中爆发的趋势。在这个高速增长期,索尼、佳能、三星、尼康等数码企业纷纷杀入相机领域,其可替代的优势对传统胶片领域构成强烈冲击,当年,全球数码成像市场翻了差不多两倍,全球彩色胶卷的需求开始出现拐点,此后以每年10%的速度开始急速下滑。 柯达的决策者,此时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断,他们的重心,依旧放在传统胶片上。作为一个在传统胶片业占绝对份额的公司,柯达的决策者们并不希望看到数字业务太过迅猛的局面。“98协议”过后,柯达在中国范围展开了大量的投资,巨额的产能和规模还来不及消化,他们也不可能顾此失彼,下决心在数码领域投入过多的精力。对新一轮的数码变革,柯达的情境可用一句话来形容:一脚踩在油门上,一脚踩在刹车上,瞻前顾后,心态复杂。2000年,柯达的数码业务收入基本与1999年度持平,只占营业额的21%。 相比而言,没有太多选择的富士在数字业务转型上则心无旁骛。早在1995年,富士即在苏州成立了苏州富士胶片映像机器有限公司,着眼于高科技产业,1997年,富士即开始生产数码相机。以技术立身的富士公司在数码相机领域拥有许多核心技术。2000年,富士胶片与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共同出资成立了富士星光有限公司,结合中国本土实际情况,自主研发推出了一系列高质量PS版(预涂式感光版),在国内印刷业得到广泛应用。富士星光还与国

内企业进行技术合作,推出了两款国际领先技术的高速激光照排机。富士的数码冲印设备开始风靡全球,对传统冲印造成了很大冲击。 这一时期,柯达一直是被动的。直到2001年3月,柯达才在上海推出了数码冲印业务。就在2003年10月23日,柯达还高调宣称,与乐凯达成了一项为期20年的合作协议,柯达以总额约为1亿美元的现金和其他资产换取乐凯胶片20%的股份——柯达还在费尽周折地与传统胶片行业对手纠结。 到了2002年,一则数据很能说明问题:柯达的数字化率只有25%左右,而富士已达到了60%。就在这年,据调查显示,2300万的美国家庭拥有了数码相机,比前一年增加了57%。同期富士公司数码相机的销售量比2001年又翻了一倍,占据了日本市场的30%,全球市场的20%。 此时,柯达才意识到,传统胶片的辉煌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市场是残酷的,2000~2003年柯达利润报告显示,柯达传统影像部门的销售利润从2000年的143亿美元锐减至2003年的亿美元,跌幅达到了71%。 < 目前,富士胶片在液晶显示屏材料中的TAC 膜、高像素拍照手机的镜头组件和彩色相纸三大块,都占世界市场排名第一的位置。这和富士一直高度重视技术开发有关,因为富士一直认为"技术创新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古森社长在给员工的2008 年新年致词中表示:富士胶片要在21 世纪成为“不断创新,持续发展的公司”。 反观柯达:09年6月底柯达胶卷的停产、柯达印店推广的受阻,及不断下滑的业绩(至2009年第三季度,柯达已经连续4个季度营收下降20%,且连续4个季度亏),致使人们不得不猜测柯达是否会被收购,柯达首先判断错了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经验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经验 中央企业是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积累时间最长、技术创新制度建设和基础设施最为完善、总体技术创新能力最强的一类企业,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年来,央企从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出发,坚持依靠技术创新支撑和引领业务发展,大力实施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取得了一系列如高速铁路、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西气东输等丰硕的成果,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认真归纳总结现有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对进一步加强央企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推进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1典型央企的成功做法 为充分掌握央企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实际情况,本文对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简称航天科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石油)、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石化)、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移动)、国家电网公司(简称国家电网)等10多家典型央企进行了现场调研和案例分析。依据对典型央企的实地调研情况,央企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成功做法可概括为以下六方面内容。 1.1把技术创新作为公司的核心战略,建立起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决策和规划体系一是把技术创新作为公司的核心战略

之一。按照国家“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结合公司实际,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驱动力为核心,制定公司科技发展战略、目标任务、战略重点,确定年度计划,并按照“探索一代—预研一代—研制一代—生产运用一代”的思路,制定有序接替的科研计划体系。二是设立科技决策规划与管理体系。设立了由主要领导牵头、各业务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科学技术委员会,负责公司重大技术创新战略问题决策。同时,为了落实公司科技战略规划、规范科技管理工作,央企集团层面大都设立了行使科技管理职能的相关部门,负责公司科研项目管理、科技规划计划、科技条件平台建设、科研成果管理、科技奖励、考核监督指导下属单位科技管理工作,以及对外科技交流等;在子公司层面,根据具体情况设立对口部门,配备专职科技管理人员,负责组织科技规划和项目建议计划编制,组织科技项目实施和新技术推广应用,开展技术需求分析等。三是组建辅助科技决策的专家咨询团队。部分央企设立了专门的技术咨询委员会,由内外部专家组成专家团队,对重大事项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咨询意见和建议。有的央企在技术咨询委员会的基础上,还按领域组建专业分委员会,为公司各类技术决策提供咨询意见,支撑公司科技决策。以航天科工为例,公司建立了以顶层战略为导向的技术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