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科学六年级上册建高塔

合集下载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建高塔》课件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建高塔》课件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建高塔》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形状与结构》中的第一课时《建高塔》。

本节课主要通过探究不同形状和结构的物体在承重方面的特点,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在稳定结构中的作用,以及如何运用这一特点来设计和建造高塔。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探究不同形状和结构的物体在承重方面的特点,发现三角形在稳定结构中的作用。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三角形在稳定结构中的作用。

难点:如何运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设计和高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演示高塔模型、承重测试器材。

学具:学生分组工作,每组准备纸杯、牙签、剪刀等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些著名的高塔建筑,如埃菲尔铁塔、广州塔等,引导学生思考高塔是如何稳定站立起来的。

2. 探究活动:学生分组进行承重实验,观察不同形状和结构的物体在承重方面的特点,探讨三角形在稳定结构中的作用。

3. 讲解演示:教师通过课件和演示高塔模型,讲解三角形在稳定结构中的原理。

4. 设计高塔:学生根据三角形稳定性的原理,设计并建造自己的高塔,比一比哪组的高塔更高、更稳定。

5. 成果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高塔作品,分享设计和建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6. 随堂练习: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稳定结构,如自行车、桥梁等。

六、板书设计三角形稳定性七、作业设计2. 设计一个三角形稳定性的应用实例,如自行车、桥梁等,并说明其稳定性原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三角形稳定性应用的比赛,如设计三角形稳定性的实用物品,或者调查现实生活中三角形稳定性应用的例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形状与结构》中的第一课时《建高塔》。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2.6建高塔-搭建吸管高塔|教科版(共26张PPT)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2.6建高塔-搭建吸管高塔|教科版(共26张PPT)

奥斯坦金诺电视塔
高度:540米 位置:俄罗斯莫斯科 保持世界最高建筑时间:8年
广州塔
建成时间:2009年9月 高度:610米 位置:中国广州
保持世界最高建筑时间:3个月
东京晴空塔
建成时间:2012年2月 高度:610米 位置:日本东京
世界第二高塔
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要先动脑设计塔的构建形状、方法以及预计所用吸管的数量,然后按照设计的图纸进行创作。
天气越来越暖和啦,你知道在这样的 日子里我心中的最爱吗?
我们的发现
观察了解三角形的特点时,同时要与其他 的形状进行比较,这样我们的发现认识吗? 保持世界最高建筑时间:41年 我们能想办法改变一下让它变稳定吗? 怎样做能使塑料饮料瓶更加稳定立在桌面
位置:阿联酋迪拜
保持世界最高建筑时间: 2010至今 小组制作“高塔” 材料只能使用规定数目(20根)以内的吸管和纸粘土,其他材料一概不允许加入。
保持世界最高建筑时间:3个月 保持世界最高建筑时间: 2010至今(2014.
(2014.5月) 小组制作“高塔” 材料只能使用规定数目(20根)以内的吸管和纸粘土,其他材料一概不允许加入。
• 小组制作“高塔” 材料只能使用规定数目(20根)以内的吸管和纸粘土, 其他材料一概不允许加入。
• 吸管高塔“塔身”必须悬挂一钩码,钩码所在位置须离开桌面高度20厘米 以上。
• 所建“高塔”必须稳定、独立支撑在桌面上。 • “高塔”制作时间为15分钟,在规定时间内“塔”离桌面垂直高度最高为
胜,若为同一高度则以悬挂钩码位置高度高者为胜,若仍相同则以所用吸 管和纸粘土数量少者为胜。
“高塔”制作时间为15分钟,在规定时间内“塔”离桌面垂直高度最高为胜,若为同一高度则以悬挂钩码位置高度高者为胜,若仍相同则以所用吸管和纸粘土数量少者为胜。

教科版科学《建高塔》课件

教科版科学《建高塔》课件

实验问题 怎样放容易倒?怎样放不容易倒 ?怎样做最不容易倒?
实验步骤
1.在塑料瓶中放入沙子;2.和空塑料 瓶比较,二者因放置方式的不同,会 出现什么情况?
4
科学探究
放置方式
瓶口向上立着放
瓶口向下立着放
瓶口向上装 入一些沙子
5
科学探究
发现: 把物体下面做大些、重些,上面
做小些、轻些,物体就不容易倒了。
6
科学探究
建造不容易倒的“高塔”
实验内容 建造一座不容易倒的“高塔” 实验材料 塑料瓶、吸管、胶带、水或沙
大瓶在下、小瓶在上,用吸管、胶 实验步骤 带给塑料瓶做一个大些的底座,在
大瓶中装一些水或沙;要用扇风的 方式试试高塔的抗风能力。
7
制作过程
8
成果展示
9
科学探究
检验:高塔的抗风能力如何?
10
教科版 六年级上册
建高塔
1
情境导入
头戴尖尖铁帽,
谜 身穿八角龙袍,
语 :
四面无依无靠,
狂风吹它不倒。
谜底:塔
2
情境导入 这些高塔结实不变形,而且直立不倒。
埃菲尔铁塔
钻井铁架
高压输电线铁塔
从形状和结构上来看,哪些特点使它们不容易倒呢?
3
科学探究
研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体不容易倒的秘密
实验内容 高塔为什么不倒? 实验材料 空塑料瓶、沙子
科学探究 发现: 开放的框架结构物体抗风能 力比封闭的物体强。
11
科学探究
铁塔不容易倒的再思考 猜测比较
12
科学探究
结论: 框架铁塔上小下大、上轻下重,
空气阻力小使它不容易倒。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6《建高塔》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6《建高塔》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6《建高塔》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建高塔》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探究不同材料和结构对高塔稳定性的影响。

教材以实际操作为主线,引导学生从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一些基本的科学原理,例如三角形的稳定性、重心的概念等。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对科学知识有较高的兴趣。

他们在之前的学习过程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关于力学和建筑学的基本知识,对于本节课的内容,他们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实践探究,理解并掌握相关原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原理,掌握重心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实践探究,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稳定性原理和重心的概念。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如为什么三角形的结构更稳定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究,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视频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的高塔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问:“你们知道为什么这些高塔能够站立得这么稳定吗?”学生思考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知识,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探究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探究,教师提供各种材料和工具,如积木、纸张、绳子等,学生通过搭建高塔,观察和分析不同材料和结构对高塔稳定性的影响。

3.讨论与交流:学生将各自的探究结果进行分享,讨论不同组之间的差异和原因,教师引导学生从三角形的稳定性、重心的概念等方面进行解释。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建高塔精品课件模板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建高塔精品课件模板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建高塔精品课件模板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建高塔”章节的内容。

具体包括:塔的结构与稳定性,影响塔稳定性的因素,以及如何运用科学知识设计并搭建一个稳定的高塔。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塔的结构特点,掌握影响塔稳定性的因素。

2. 学会运用科学原理设计稳定的高塔,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科学原理设计稳定的高塔。

教学重点:塔的结构与稳定性,影响塔稳定性的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建高塔课件模板、教学投影仪。

学具:A4纸、剪刀、胶水、直尺、三角板、橡皮泥。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课件展示各种高塔图片,引导学生观察高塔的结构特点,讨论影响高塔稳定性的因素。

2. 知识讲解讲解塔的结构与稳定性,引导学生了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并掌握影响塔稳定性的因素。

3. 例题讲解演示如何运用科学原理设计稳定的高塔,并展示一个具体的例子。

4. 随堂练习分组让学生尝试设计并搭建一个稳定的高塔,要求记录设计过程和搭建方法。

5. 课堂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高塔作品,分享设计心得和搭建技巧。

对学生的设计作品进行评价,强调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塔的结构与稳定性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影响稳定性的因素:底座大小、重心位置、材料强度等2. 建高塔方法科学原理:三角形稳定性设计要点:底座稳固、重心低、结构合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并搭建一个稳定的高塔,要求至少两层,高度不低于50厘米。

2. 答案学生根据课堂所学知识,自行设计并搭建高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高塔建筑,了解其设计原理和文化背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科学原理设计稳定的高塔。

2.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各种高塔图片,引导学生观察高塔的结构特点。

2024年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建高塔课件模板

2024年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建高塔课件模板

2024年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建高塔课件模板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简单机械与建筑》中的第三节“建高塔”。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不同材料的承重特性,掌握三角形稳定性原理,运用科学原理设计并搭建高塔。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高塔建筑中涉及的科学原理,如稳定性、材料选择等。

2. 掌握使用简单工具和材料进行高塔搭建的方法,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三角形稳定性原理,进行高塔搭建。

教学重点:掌握高塔建筑的基本原理,学会使用简单工具和材料搭建高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建筑模型、实验器材、评价表等。

学生准备:A4纸、剪刀、胶水、直尺、三角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不同地区的高塔建筑,引导学生关注高塔的形状、结构等特点。

2. 知识讲解(10分钟)介绍高塔建筑的基本原理,如稳定性、材料选择等,重点讲解三角形稳定性原理。

3.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一道关于高塔搭建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三角形稳定性原理进行分析和解答。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个高塔搭建方案,要求使用三角形稳定性原理。

5. 动手实践(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高塔搭建实验,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6. 成果展示与评价(5分钟)各组展示搭建的高塔,师生共同评价,填写评价表。

六、板书设计1. 高塔建筑的基本原理稳定性材料选择2. 三角形稳定性原理3. 高塔搭建方法与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高塔搭建方案,要求使用三角形稳定性原理。

2. 答案示例:方案名称:X高塔设计理念:运用三角形稳定性原理,实现高塔的稳定与美观。

搭建材料:A4纸、剪刀、胶水、直尺、三角板等。

搭建步骤:(1)裁剪三个等腰三角形,作为高塔的底部支撑。

(2)在三角形的顶部,分别剪出三个小三角形,作为中间层。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6 建高塔《搭建吸管塔》教科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6 建高塔《搭建吸管塔》教科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6 建高塔《搭建吸管塔》教科版一. 教材分析《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六单元的主题是“建高塔”,旨在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搭建稳定高塔的方法和技巧。

本课《搭建吸管塔》是该单元的第二课,通过使用吸管这一材料,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感受并理解稳定性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搭建和制作活动充满兴趣。

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关于结构稳定性的知识,但对于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来搭建稳定的高塔,还需要进一步的实践和探索。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稳定性的概念,学会使用吸管搭建稳定的高塔。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培养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稳定性的概念,学会使用吸管搭建稳定的高塔。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搭建出稳定且高度较高的高塔。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践操作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通过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交流和合作。

六. 教学准备1.材料准备:吸管、剪刀、胶带等。

2.场地准备:宽敞的教室,每个学生有一张桌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稳定性?为什么有些结构能够稳定站立,而有些则不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吸管塔的搭建方法和技巧,并通过示范,让学生初步了解如何搭建稳定的高塔。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尝试使用吸管搭建高塔。

教师在过程中给予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搭建过程中的经验和心得,总结搭建稳定高塔的规律和方法。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更高的挑战,引导学生尝试搭建更高、更稳定的吸管塔。

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尝试完成挑战。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6建高塔课件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6建高塔课件
优点:建筑材料成本低,易于制作。
学生作品展示
改进建议:可尝试使用不同材料来增强稳定性。 作品二:高耸的塔
特点:高度出众,外观独特。
学生作品展示
优点
设计新颖,空间利用充分。
改进建议
考虑增加稳固性,防止风力影响。
学习反馈
知识掌握情况
01
部分学生在材料选择和结构设计上表现出 色。
03
02
大部分学生掌握了高塔建设的原理,如重心 、稳定性等。
安全问题
确保高塔建设过程中,所有工作人员 都经过安全培训,熟悉安全操作规程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定期检查高塔结构,确保其稳定性和 安全性,防止因结构问题引发安全事 故。
在高塔建设现场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确保施工安全。
质量保证
选用优质材料,确保 高塔结构的强度和稳 定性。
在高塔建设过程中, 加强质量监督和检测 ,及时发现并处理质 量隐患。
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 行施工,确保高塔的 建设质量。
环境保护
在高塔建设过程中,尽量减少对 周围环境的影响,保持生态平衡

对施工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分类处 理,合理利用资源,减少对环境
的污染。
在高塔周围种植绿植,美化环境 ,减少水土流失。
05
课程总结
学生作品展示
作品一:稳固的塔 特点:结构简单,重心低,稳定性强。
输电塔
用于支持高压输电线路,传输电力能 源。
观光塔
作为观景台,供人们欣赏城市或风景 区的景色。
高塔的结构
钢架结构
由钢架和焊接的钢板组成 ,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稳定 性。
混凝土结构
由混凝土浇筑而成,具有 较大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
混合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3、上轻下重的物体肯定不容易倒。( × ) • 4、塑料瓶瓶口向下最容易倒。( √ )
• 5、框架结构铁塔的抗风能力比较强。
(√ )
• 6、建造高大的铁塔,关键要做到稳定不倒。
(√ )
• 二、选择题
• 1、底部( C )的物体,不容易倒。

A、越大越轻 B、越小越轻C、越大越重
• 2、容易倒塌的结构是( A )。
你说对吗?
• 瓶口向下最 容易倒,
• 瓶口向上不 容易倒,
• 瓶口向上瓶 子里再装一 些沙子最不 容易倒。
要想使物体不容易倒,我们可以用 些什么方法?
• 把物体下面 做大些、重 些;
• 上面做小些、 轻些,物体 就不容易倒 了。
• 用下面的材料做 一个“高塔”, 比比哪个组做的 塔又高又稳定。
• 2、框架铁塔上 小下大、上轻下 重,空气阻力小 使它不容易倒。
高塔集锦
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
广州电视塔
诸 城 电 视 塔
西湖雷峰塔
石油井井架
高压输电铁塔
当堂检测题
•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 1、风阻力小的不容易倒。( √ )
• 2、一个物体只要上小下大就不容易倒。
我们利用框架结构 可以用较少的钢材 建造很高的铁塔。
法国的埃菲尔铁塔
• 建造这样高大的铁 塔,不但要做到结 实不变形,还要保 持直立不倒。
• 这些高大的铁塔会 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 观察它们的形状和 结构,是哪些特点 使高塔不容易倒, 把我们的猜想写下 来。
塑料瓶怎样放最容易倒? 塑料瓶怎样放不容易倒? 怎样做, 塑料瓶最不容易倒?

A 、上重下轻B、上轻下重 C 、上小下大
• 3、(B )的物体最容易倒。

A、上小下大 B、上大下小 C、上下一样重
• 4、(A )的物体放的稳。

A、上小下大 B、上重下轻C、上下一样重• 5、(A )的物体最不容易倒。•
A、上小、轻,下大重 B、上大、轻,下小重
• C、上大、轻,下小重
婺州共青希望小学
• 准备:几个大小 不同的塑料瓶、 沙、吸管、胶带、 水。
这些材料有什么特点,要想使我们建造的 “高塔”不容易倒,可以采用哪些方法?
•大瓶在下、小瓶在上, •用吸管、胶带给塑料瓶 做一个大些的底座, •在大瓶中装一些水或沙 的方法。 •要学生用扇风的方法 检验建造的“高塔” 的抗风能力 。
想一想:我们采取了哪些方法使 “高塔”不容易倒?
• 大瓶在下、小瓶在上, • 用吸管、胶带给塑料瓶
做一个大些的底座, • 在大瓶中装一些水或沙
的方法。 • 要学生用扇风的方法
检验建造的“高塔” 的抗风能力 。
哪些特点使框架铁塔不容易倒?
框架铁塔上小下大、 上轻下重, 空气阻力小 使它不容易倒。
课堂小结
• 1、 上小下大、 上轻下重的物体 稳定性好。
欢迎您的光临指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