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全套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单元主题阅读第七单元课件47张PPT.pptx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单元主题阅读第七单元课件47张PPT.pptx
2.《鸟的天堂(节选)》描写了早晨时鸟的天堂由___静__寂___到__热__闹____ 的过程。(用文中的词语来回答)
3.【训练要素】三个片段对景物进行了动态描写或静态描写,请你分别 从片段中找出一个对应的句子写下来。
夕阳斜照西山 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 匆地朝窠里飞去。
大的,小的,花 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 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1.把下面的词语填入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C )。
①自然、纯真、素雅
②纯洁善良、宽容厚道
③豁达、宽容、淡泊
A.②③①
B.③②①
C.①②③
D.②①③
2.下面对“春天住在我的村庄”这个标题理解不. 恰. 当. 的一项是( A )
。 A.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天和“我”的村庄的缘分 B.“住”字用得最巧妙,生动地描绘了“我”的村庄春天的美丽景色 C.写出了“我”的村庄与春天的亲近感 D.表现了“我”对村庄春天美景的喜爱之情
1.【提取信息】读材料一,我知道这是“__保__护__母__亲__河__行__动____”的标 志,标志中重叠的__手___构成了___山___的形状,中间是蜿蜒而出的一 条___河___。图案体现了众志成城保护母亲河、保护共同的家园的 愿望。(4分)
2.【解读信息】材料一中的徽标,整个标识由深浅不同洗后野外空旷、空气清新
的特点 B.雨后,空气洁净,诗人才能看到“郭门临渡头”的极目远眺之景 C.雨后水涨,晴日辉映,“白水明田外”的光亮之景更加夺目 D.“倾家事南亩”赞美了农民的勤劳,并感受到农忙劳动的气氛
6.【解决问题】借助注释,想象“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所描绘的 景象,并用语言表达出来。(3分) __示__例__:_银__白__色__的__河__水__闪__动__着__粼__粼__波__光__使__得__田__野__外__面__特__别__明__亮__,_青__翠__的__ __山__峰__突__兀__出__现__在__山__脊__背__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育部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七单元习作_即景第1课时 (共48张PPT)人教部编版

教育部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七单元习作_即景第1课时 (共48张PPT)人教部编版

写作对象 写作顺序 景物特点
草拟文题
3 谋篇布局
本单元是写景的习作,要选好所写 的景物,并把题目补充完整;你想重点 写景物的哪些方面,中心思想是什么; 注意写出景物的特点,理清文章的层次 ,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景物的,这 些要做到心中有数。
写景文章的顺序一般有:空间顺序,如从 上到下或从下到上、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由 远及近或由近及远等;观察的先后顺序,也包 括参观游览的顺序;时间推移的顺序,也就是 抓住各时间段的景物特点组织成文,如教材中 《四季之美》是按照时间推移的顺序,即春、 夏、秋、冬的顺序来写的。
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 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 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这里非常形 象,有画面感,读后仿佛已置身其中。
按照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描写景物。
①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来写,应当根据 需要,或按时间顺序,或按空间顺序,或 按观察的先后顺序来写。这样,会使文章 脉络清晰,主题突出,不至于杂乱无章。
寄情于景的句子
月上柳梢头,在身边洒下斑驳的投影, 或朦胧或清晰,串起那些美丽的曾经, 回味久久。
清灯孤伴,冷月浅照,依然孤单地行走。 冰冷地凝望,才发现,这孤独一直沉重地 背负,不舍离开。
精彩开篇(设置悬念) 有习作这样开篇:“许多美景就在我们的
身边,你们是否留意、是否发现、是否静 静欣赏并沉醉其中呢?清雅景致,就在身 边,我曾见过,令人久久难忘……”这个 开头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并通过设问 设置悬念,使读者产生探求的兴趣。到底 是什么景致让作者“久久难忘”呢?
板书:写这种自然现象或自然景观的原因。
示例:我的奶奶住在遥远的乡村,那里美得 像一幅画。
板书:按照文章的顺序先写一方面,做到重 点观察。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件(统编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件(统编版)

所闻
乌啼
钟声
因也还为是愁因眠为, 愁大 眠 诗诗 , 人人 王 张 苏李 杜 安 九 轼白 甫 石 龄 苏曾 东经 坡这 曾样经写这道样写:道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1、展开想象 再创意象——画面
第一幅画面: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初秋的傍晚,山雨初霁,万物一新, 树木繁茂, 空气清新,高山寂静,宛若世 外桃源。
第二幅画面:
“明月松间照” ——暮色苍茫,皎洁的明月升上了天空, 银色的月光透过松树的虬枝翠叶,星星 点点地洒落下来。
第三幅画面:
“清泉石上流” ——清清的泉水淙淙地流泻于山石之上, 在月光辉映之下,宛若一条洁白的绸布 闪闪发光、随风飘荡,这是多么幽美的 意境啊!

以“新”字展开境界:苍山如洗、草木如新 为全诗定下清新明朗、静谧安闲的基调,

体 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皎洁的月光透过茂密的松林倾洒下来(静景)
角 清澈的泉水沿着陡峭的石涧淙淙流去(动景)

动静相映,描绘山间傍晚的美好景色

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
幽深的竹林中传来浣纱女子的喧声笑语(听觉)
找出押韵的字, 读出韵味。
程、灯、更、 成、声——eng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 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 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 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 声。
返回
上阙: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山一程,水一程”的叠用,说明身离故乡 之远,行军之艰难。 “身向榆关那畔行”说明了行进的方向。 “千帐灯”点明了军帐很多,此行队伍的人 数之多。 【意思: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 发。夜里,每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部编版教材五年级上册语文教用第七单元PPT课件

部编版教材五年级上册语文教用第七单元PPT课件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用课件-第七单元 人教部编版 (8份打包)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用课件-第七单元 人教部编版 (8份打包)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用课件-第七单元 人教部编版 (8份打包)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用课件-第七单元 人教部编版 (8份打包)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用课件-第七单元 人教部编版 (8份打包)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用课件-第七单元 人教部编版 (8份打包)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用课件-第七单元 人教部编版 (8份打包)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用课件-第七单元 人教部编版 (8份打包)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用课件-第七单元 人教部编版 (8份打包)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用课件-第七单元 人教部编版 (8份打包)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用课件-第七单元 人教部编版 (8份打包)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用课件-第七单元 人教部编版 (8份打包)

部编版(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七单元第21课《古诗词三首》课件

部编版(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七单元第21课《古诗词三首》课件

21 古诗词三首
第 三 课时
助读 资料
初读 感知
品读 释疑
结构 主旨
课堂 拓展
当堂 检测
《长相思》 作者:纳兰性德
走近作者
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号楞 伽山人。清代词人,其词在中国词坛上享 有很高声誉。
主要作品 :《通志堂集》《纳兰词》。
写作背景
清康熙二十一年二月十五日,康熙因云南平定,出 关东巡,祭告奉天祖陵。纳兰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 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塞上风雪凄迷,苦寒的 天气引发了纳兰对京师中家的思念,写下了这首词。
我会写
提示:点击生字进入详细讲解。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诗意:山上刚刚下过一场雨,晚上天气凉爽带来了秋意。松林沐浴 着皎洁的月光,清清的泉水从河床的石头上流过。洗衣物的女子归 来,竹林里笑语喧哗,渔船顺流而下,搅动了一片片莲叶。任凭春 天的花凋谢,我自己却要居住在这风光秀丽的山中。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宋】苏轼《水调歌头》
这首绝句,写诗人在江南旅途中,路过苏 州枫桥停船过夜的情景。全诗围绕哪两个字展 开叙述?
把地点——“山”、时间——“晚”、季 节——“秋”、环境——“雨”全点出来了。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诗中明确写有浣女渔舟,诗人为什么下笔说是“空山”? 大概诗人来到山林,远离了嘈杂烦扰的市朝,山居给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复习课件(共45张PPT).ppt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复习课件(共45张PPT).ppt

月落 霜满天 所见所感 江枫 渔火 对愁眠
枫桥夜泊
所闻
乌啼 夜半钟声
夜泊姑苏怀愁思 客船寂寞听钟声
长相思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赏析:作者先叠用“一程”来写出路途的遥远。再交代行 旅的去向,“身向榆关”也暗示了作者心系故乡。“千帐灯” 所照应的是那万颗不眠的思乡之心。
榕树正在茂盛时期,好像把它全部生命力 展示给我们看。
赏析:总起句,总写了榕树茂盛、蓬勃的生长状 态。
我们陆续跳上一只船。一个朋友解开了绳,拿 起竹竿一拨,船缓缓地动了,向河中心移去。
赏析:动作描写,”跳“”解“”拿“”拨“”移 “等动词用的准确而生动,寥寥数语呈现动态画面。
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 支乐曲。
寻月过程
寻月所见
孩子的心理
镜中看月 长腿 圆 亏 消失
失望
月 院中望月 玉玉、银银、有桂树嫦娥 争执
童 心
杯中“饮月” 一人一月,月亮在心 人人拥有
升 华
迹 河中寻月
哪一处水里都有
处处都有
之 迹
眼瞳见月 哪个人眼瞳里都有
竟是这么多
沙滩议月
月亮是我们的印章
满足
《枫桥夜泊》写的是诗人夜间停船枫桥的所见所闻, 表达了诗人愁闷的心情。
《长相思》写景和叙事融为一体,体现了词人浓烈的 羁旅怀乡之情。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赏析:将“归”与“下”作使动用,使句子更为活 泼。反映了一种生活的真实: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 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 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可以产生“未见 其人,先闻其声”的艺术效果,更添情趣。

统编(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复习课件(22张)

统编(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复习课件(22张)

《月迹》记叙了一场饶有 情趣的寻月活动,展现了一派 美丽醉人的月色,赞扬了孩子 们美好纯洁的童心,表达了孩 子们追求美好事物的纯真愿望, 并由此启发人们:美属于每一 个人,人人都可以向往美、拥
根据课文内容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枫桥夜泊》写的是一位游子夜间把船停泊在枫桥的所见所闻, 勾画了一幅凄清、幽静的秋江夜泊图,表达了诗人愁闷的心情。
3.小狗在公园的草坪上玩耍。(把句子写得更具体)
写法汇总
1.静态描写和动态描 写如。: 《 山 居 秋 暝 》 中 对 清 泉 、 竹 子 、 莲 叶 等 景 致 进 行
了动态描写,衬托了山间傍晚的幽静; 《四季之美》描写了春天黎明天空颜色的变化、夏夜萤
火虫翩翩飞舞、秋天黄昏时归鸦回巢等景致,凸显了景 物的动态美;
写一写
lí mínɡ hónɡ yùn qī hēi méi shāo yè mù jiànɡ
lín
( )(
)( )(
)(

xián yì wèi miǎn jiū jié pāo qì yōu chóu zhǎnɡ
cháo
( )(
)( )(
)(
)(

ɡǔ sì bǎo tǎ yìnɡ jiē bù xiá xīn kuànɡ
五年级语文上册
内容回顾 字词通关 日积月累 学以致用
第七单元复习
内容回顾
《山居秋暝》
21 古诗词三首 《枫桥夜泊》 22 四季之美 《长相思》 23 鸟的天堂 24* 月迹
内容回顾
《四季之 美》描写了每 个季节最美的 时间和景物, 表达了作者热 爱大自然和那 种闲散宁静的
《山居秋暝》通过写山中的景物,写出了山中的自然美、人 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希望远离尘俗、继续归隐的愿 望。

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习作:_____即景》教学课件PPT

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习作:_____即景》教学课件PPT

如何把身边的 美景介绍给别 人呢?
要想让身边的美景介 绍给别人,就要发现 美的眼睛仔细去观察。
选材时注意抓住美景 的特点,按一定的顺 序去写,注意写出景 物的动态变化。
范例一
这一次是在早晨。阳光照耀在水面,在树梢,一切都显得更 加光明了。我们又把船在树下泊了片刻。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 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 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 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 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 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 圆便满盈了。我们都高兴起来,又都屏住气儿,生怕那是个尘影儿 变的,会一口气吹跑了呢。月亮还在竹帘儿上爬,那满圆儿却慢慢 儿又亏了,末了,便全没了踪迹,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奶 奶说:“它走了,它是匆匆的。你们快出去寻月吧。”
2.动静结合,互相映衬。
什么是静态描写 和动态描写?
说说本次习作对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 (1)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如,写窗外即景,可以按
空间顺序,由近及远地写一写窗外的景物。 (2)注意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使画面更加鲜活。如,写
日落即景,可以写一写太阳落下时形状的变化以及夕阳下景 物色彩的变化。
(3)会自己修改习作,并乐于和同学分享观察到的美景。
这段简短的话运用拟人的写法,介绍 了海上日落的过程。描写了日落时天空颜 色的变化。
春天,正是油菜花开得最灿烂的时节,一簇簇 比赛似的往上窜。在阳光的映衬下,光彩耀眼。一 眼望去,好似一片金色的海洋,使人顿感心旷神怡。 我拿着画笔,用心地描绘着这道春天的亮色。画着 画着,我仿佛已置身于油菜花的乐园,一簇簇油菜花张开了笑脸,一道 道金色的海浪般向我涌来,此起彼伏。我沉浸在花的海洋中,被它们优 美的舞姿所吸引了。油菜花的周围已经来了不请自来的“客人”。身着 黄、白两色礼服的蝴蝶来和油菜花“约会”来了。它们萦绕着油菜花翩 翩起舞,欢快的舞姿令人陶醉!好一幅“留连戏蝶时时舞”的优美画面! 我看得呆了。待小蝴蝶表演完毕,停落在油菜花上歇闲时,我飞快地拿 起画笔,快速画下这难得一见的场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文结构
山居秋暝
空山、明月、松间 流、喧、归、动、下 留
静态 动态 归隐
诗中有画
课文主旨
《山居秋暝》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 的绮丽风光和山中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 情山水田园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
课堂小结
《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 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 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 会美。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 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 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 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21 古诗词三首
第 二 课时
助读资料 初读感知 品读释疑 结构主旨
《枫桥夜泊》 作者:张继
走近作者
张继,字懿孙,汉族,襄州(今湖 北襄阳)人。唐代诗人。他的诗爽朗激 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 对后世颇有影响。
主要作品:《枫桥夜泊》。
写作背景
根据《唐才子传》卷三记载,张继于“天宝十二年(753)礼部侍郎 杨浚下及第”,也就是说考取了进士。而就在天宝十四年一月爆发了 安史之乱,天宝十五年六月,玄宗仓皇奔蜀。因为当时江南政局比较 安定,所以不少文士纷纷逃到今江苏、浙江一带避乱,其中也包括张 继。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 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客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 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
颔联一静一动,一光一声。先视觉后听觉,写出了山间自 然景物的幽静。明月的清辉从松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隙照射下来,林地上 洒满了斑驳的光点;清冽的山泉,在山石间淙淙流泻,诗 人以动写静,以有声写无声,巧妙地写出了山林的幽静。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这句话描绘了哪些景物?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是课后第2题哦!
明月、青松、泉水。其中明月、青松是静态的。清泉 是动态的。诗人以动写静,以有声写无声,巧妙地写出了 山林的幽静。
21 古诗词三首
第 一 课时
助读资料 初读感知 品读释疑 结构主旨
秋天
《山居秋暝》这首诗写初秋时节山居所见雨后黄昏的景 色,这么美的景色,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中去领略一下吧!
走近作者
王维(约701—761),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世称“王右丞”,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因笃 信佛教,又被称为“诗佛”。苏轼评价其: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 有诗。”他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主要作品:《竹里馆》《山居秋暝》等。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维晚年隐居辋川时所作,写秋晚山景, 借以表达作者对纯朴安静、放纵山林生活的热爱。诗人 描绘了山中秋雨过后清朗明净的月夜:松间的明月、石 上的清泉、竹林中的浣女、溪中的渔舟有机地构成了一 幅明丽的画图。
学习目标
1.会写“孙”字。(重点) 2.在读中感悟《山居秋暝》这首诗描绘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把地点——“山”、时间——“晚”、季 节——“秋”、环境——“雨”全点出来了。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诗中明确写有浣女渔舟,诗人为什么下笔说是“空山”? 大概诗人来到山林,远离了嘈杂烦扰的市朝,山居给
他的突出印象就是非常寂静;当然,山中林木茂盛,掩盖 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学习目标
1.会写“泊、愁、寺”3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知道诗句的 意思。
2.在读中感悟《枫桥夜泊》这首诗描绘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重点)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默写课文。通过对诗句
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重点) 4.通过诗句体会诗人孤寂忧愁之情并学会乐观看待生活中的不如意。
尾联写此景美好,是洁身自好的所在。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指导朗读: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认识动静结合的方法
概念:动静结合,就是构成画面的事物有的是动态的,有的是静态 的,二者有机地结合在同一个画面和情境之中。 作用: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相互映衬,使描写对象更加生动形象, 能更好地突出其特点。 运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中,“照”与“流”,一上一 下,一静一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把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 融为一体。
理解词语
【暝】 【空山】 【新】 【竹喧】 【浣女】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刚刚。 空旷,空寂的山野。 日落,天色将晚。 洗衣服的姑娘。浣:洗涤衣物。 竹林中笑语喧哗。喧:喧哗,这里指竹叶发 出沙沙声响。
理解词语
【随意】 【春芳】 【歇】 【王孙】 【留】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春天的花草。 原指贵族子弟,后来也泛指隐居的人。 居住。 任凭。 消散,消失。
(重点) 3.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
能,激发对秋天的美的欣赏,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难点)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诗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朗读视频
自读提示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 句子是否通顺。
竹林里传来一阵阵欢歌笑语,那是一群天真无邪的 姑娘们洗衣归来了;荷叶纷纷向两旁摆动,那是打 鱼人收起渔网,划着船穿过荷塘顺流而归了。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这句话描绘了哪些景物?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是课后第2题哦! 翠竹、青莲、渔舟。其中翠竹是静态的。青莲、渔舟
是动态的。作者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先听觉后视觉, 进一步突出了山间生活的幽静。
我会写
提示:点击生字进入详细讲解。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诗意:山上刚刚下过一场雨,晚上天气凉爽带来了秋意。松林沐浴 着皎洁的月光,清清的泉水从河床的石头上流过。洗衣物的女子归 来,竹林里笑语喧哗,渔船顺流而下,搅动了一片片莲叶。任凭春 天的花凋谢,我自己却要居住在这风光秀丽的山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