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18题)七年级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和参考答案

七年级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一)王子猷见戴安道王子猷①居山阴②,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
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③诗。
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④,即便夜乘小船就之。
经宿方至,迭门不前而返。
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何必见戴[注释] ①王子猷:书法家王羲之之子。
②山阴:今浙江绍兴。
③《招隐》:左思的一首田园诗。
④剡:读shàn,今浙江嵊县。
1、解释加点的词。
①人问其故.②兴尽而返.2、翻译划线的句子。
①经宿方至,迭门不前而返译:3、试举例说出王子猷的性格特点。
4、给下列句子断句。
王曰吾本乘兴而行何必见戴(二)司马光逸事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
父池,天章阁待制。
光生七岁,凛然①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②。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其后京、洛③间画以为图。
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
年甫冠④性不喜华靡⑤闻喜宴⑥独不戴花,同列⑦语之曰:“君赐不可违。
”乃簪一枝。
(选自《宋史•列传第九十五》)【注释】①凛然:稳重的样子。
②指:同“旨”,主要意思。
③京、洛:指北宋时的开封和洛阳。
④甫冠:指刚满二十岁。
⑤华靡:奢华。
⑥闻喜宴:朝廷赐宴新科进士及诸科及第的人。
⑦同列:这里指同年考中进士的人。
1.写出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 退.为家人讲() (2) 光持石击瓮破.之() (3) 同列语.之曰()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3.从文中看,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4. 给下列句子断句。
年甫冠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三)王安石待客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之饭。
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③。
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④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酒三行⑤,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⑥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
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⑦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旁。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含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衰玩焉。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赐也日损。
”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②不若己者。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③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④,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选自《孔子家语》)【注释】①“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弟子。
②说:谈论。
③化:融为一体。
④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
(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香远益清则商也日益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自钱孔入,而钱不湿C.水陆草木之花一老河兵闻之D.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陈康肃公善射(2)用“/”给乙段中的画线文字断句。
(限断两处)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
(4)人生在世,应该如何修炼自身,让自己不断进步发展?请联系甲乙两文的内容,阐述你的看法。
【答案】(1)B(2)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3)①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中洗涤过,却不显得妖艳。
②商喜爱同比自己贤明的人在一起,赐喜欢谈论才质比不上自己的人。
(4)示例:人成长与他外在环境有关系,我们要与优秀的人交朋友,增加自己的学识,提高自己的修养,正如乙文所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另外,要坚守本心,不忘初心,即便外在环境不如意,也应如周敦颐笔下的莲一般,保持独立高洁的人格,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言之有理即可。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 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Word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Word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文言文阅读。
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魏学洢《核舟记》)乙一乐工能刻木为舟。
大可二寸,篷桅橹舵咸具。
二人对酌于中,壶觞①饾饤②满案,一人挽篷索,一人握橹,一人运舵,皆有机能动,放在水中,能随风而行,略无欹③侧。
一舟必需白金一两,好事者竞趋焉。
(周辉《刻木巧匠》)【注释】①壶觞:酒器。
②饾饤:dòu dìnɡ,供陈设的食品。
③欹:qī,斜。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
①绝类弥勒________②诎右臂支船________③二人对酌于中________④皆有机能动________(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②一舟必需白金一两,好事者竞趋焉。
(3)两文在表现雕刻家精湛技艺时写法上有何不同?从技艺的角度比较,你觉得是木舟精巧,还是核舟精巧?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1)像;同“屈”弯曲;相对饮酒;机关(2)①都能就着(根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及答案(精选)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及答案(精选)一)愚人食盐从前有一个愚人,到朋友家吃饭。
他觉得菜太淡了,没有味道。
主人听到后,就加了更多的盐。
吃起来很美味,愚人就想:“这么好吃,一定是因为加了盐。
” 晚上回家,母亲已经准备好饭菜了。
他问:“有盐吗?”母亲拿出盐来,但奇怪儿子只吃盐不吃菜。
母亲说:“这样可不行啊。
” 愚人回答说:“我知道世界上所有美味都在盐里。
” 然而,他吃了太多盐,反而让味道变得不好,变成了他的困扰。
这说明,过度的东西不仅没有好处,反而有害。
1.(1)但XXX惟食盐不食菜:只看到儿子只吃盐不吃菜。
2)愚人食盐不已:愚人一直吃盐,没有停下来。
2.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3.“所以美味的原因是因为加了盐。
”4.过度追求某些东西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要适度而为。
二)释盗遗布XXX,XXX,是XXX的长官。
有人被发现在XXX上行窃,XXX看到了,就叫他的儿子教育他说:“并不是不喜欢工作的人就一定是坏人,也许是因为生活贫困。
” 然后那个人自己承认了罪行。
XXX说:“从他的外表看,他不像是坏人,应该是因为贫困而做了这件事。
” 于是,他送给那个人两个布匹,让他改过自新。
从此以后,那个人再也没有行窃了。
1.夫不喜之人/未必本恶/以性成/梁上君子/是矣。
2.C.乃遗布二端(赠送)3.因为他认为那个人并不是坏人,只是因为生活贫困所迫。
4.XXX是一个宽容和善良的人,他不会轻易地对别人下判断,而是愿意给别人改过的机会。
剔除下面文章的格式错误,删除明显有问题的段落,然后再小幅度的改写每段话。
从前有个庸医,他只会开一味药,叫做“驼背”。
他认为,只要人喝了这个药,就能治好所有病痛。
有一天,一个人来看病,庸医照例开了“驼背”药。
这个人却问:“我是腿疼,怎么能用驼背药治呢?”庸医回答:“你不懂,这个药能治好所有病,包括腿疼。
”那人只好喝下了药。
结果,他的腿疼更加严重了。
他气愤地找到庸医,质问他为什么会这样。
七年级下学期文言文语文试卷含答案

七年级下学期文言文语文试卷含答案一、文言文1.文言文阅读【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乙】奴子傅显,喜读书,颇知文义。
亦稍知医药,性情迂缓①,望之如偃蹇②老儒。
一日,雅步行市上,逢人辄问:“见魏三兄否?”或指所在复雅步以往比相见喘息良久。
魏问相见何意。
曰:“适在枯水井前,遇见三嫂在树下作针黹③,倦而假寐。
小儿嬉戏井旁,相距三五尺耳,似乎可虑。
男女有别,不便呼三嫂使醒,故走觅兄。
”魏大骇,奔往,则妇已俯井哭子矣。
夫僮仆读书,可示佳事。
然读书以明理,明理以致用也。
食而不化,至昏聩僻谬④,贻害无穷,亦何贵此儒者哉!(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注释】①迂缓:迂腐迟缓。
②惬赛:高耸,引申傲慢。
③针黹(zhǐ):针线活。
④昏聩僻谬:糊里糊涂,怪癖荒谬。
(1)用“/”给乙文中画线处断句(限断三处)。
或指所在复雅步以往比相见喘息良久。
(2)下列甲、乙两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老河兵闻之”的“闻”与成语“闻风丧胆”的“闻”意思想同。
B.“适在枯水井前”中的“适”与成语“适可而止”的“适”意思不同。
C.两只落入水中的石兽,过了十多年,未被河水冲到下游,反而到了上游数里外处。
D.傅显知书达理,他看到小孩子有险情,急忙去找小孩子的父亲,小孩子才平安无事。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Word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Word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②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③大兄何见事之晚乎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学习的必要性,又现身说法地指出学习的可能性,易于让人接受。
B.从鲁肃的由衷赞叹和结友举动,可见他坦诚、率直、敬才爱才。
C.写鲁肃与吕蒙的对话,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正面表现吕蒙学有所成。
D.孙权劝学的成功告诉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别人;劝说别人要讲究方式方法。
【答案】(1)经过;擦拭;对朋友辈的敬称(2)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推托。
②只是应该广泛(粗略)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3)C【解析】【分析】(1)本题中的“过”是“经过”;“刮”这里是“擦拭”的意思。
(2)本题①句中的“辞(推托,托辞)、以(用)”两个词是赋分点;②句中的“但(只)、涉猎(粗略地阅读)、见(了解)、耳(罢了)”几个词是赋分点。
(3)文章叙写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是从侧面表现吕蒙学有所成,不是正面描写。
故答案为C。
故答案为:⑴① 经过;② 擦拭;③ 对朋友辈的敬称⑵ 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推托。
②只是应该广泛(粗略)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⑶ C【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题一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共4小题)1.(2017•福建)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俯瞰其下,亦有危壁,泉从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
然业已上登,不及返顾.,遂从三姑①又上半里,抵换骨岩,岩即.幔亭峰②后崖也。
岩前有庵。
从岩后悬梯两层,更登一岩。
岩不甚深,而环绕山巅如叠嶂。
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注】①三姑:地名。
②幔亭峰:山峰名。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沿溯.阻绝溯:②属引.凄异引:③不及返顾.顾:④岩即.幔亭峰后崖也即:(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B、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C、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D、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②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
译文:(4)甲文写“水”,各写了三峡“四时之水”的什么特点?乙文写“山”,作者前往“换骨岩”途中俯瞰到什么“佳致”?请简要概括。
2.(2016•黄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回答问题。
【甲】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人教版七年级 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含答案(Word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含答案(Word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文言文阅读(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黄杨每岁长一寸,不溢分毫,至闰年反缩一寸,是天限之木也。
植此宜生怜悯之心。
予新授一名曰“知命树”。
天不使高强争无益故守困厄为当然。
冬不改柯,夏不易叶,其素行原如是也。
……困于天而能自全于天,非知命君子能若是哉?最可悯者,岁长一寸是已。
至闰年反缩一寸,其义何居?岁闰而我不闰,人闰而己不闰,已见天地之私;乃非止不闰,又复从而刻之。
是天地之待黄杨,可谓不仁之至,不义之甚者矣。
乃黄杨不憾天地,枝叶较他木加荣,反似德之者,是知命之中又知命焉。
莲为花之君子,此树当为木之君子。
莲为花之君子,茂叔知之;黄杨为木之君子,非稍能格物①之笠翁②孰知之哉?(选自李渔《闲情偶寄》)【注释】①格物:穷究事物的道理。
②笠翁:李渔,字谪凡,号笠翁。
(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天不使高强争无益故守困厄为当然。
(2)根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加下划线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①其素行原如是也(________) A.朴素,质朴 B.向来,平素②乃黄杨不憾天地(________) A.遗憾,心感不足,不满意 B.怨恨(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②是天地之待黄杨,可谓不仁之至,不义之甚者矣。
(4)(甲)(乙)两文都提到了“君子”,但各有所侧重。
请结合两文内容,写出你对“君子”形象的理解。
【答案】(1)天不使高/强争无益/故守困厄为当然。
(2)B;B(3)①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当很多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一)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二)卢庄道,范阳人也,天下称为名家。
聪慧而敏悟,冠于今古。
父彦与高士廉有旧。
庄道少孤,年十二,访士廉。
廉以故人子,引令坐。
会上有上书者,庄道窃窥览,谓士廉曰:“此文庄道所作。
”士廉怪谓曰:“后生勿妄言,为轻薄之行。
”请诵之,果通。
复请倒诵,又通。
乃跪谢曰:“此文实非庄道所作,向傍窥而记耳。
”士廉取他文及案牍,命读之,一览而倒诵。
士廉称叹久之。
(节选自《大唐新语》,有删改)(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思。
①释担而立________②康肃忿然曰________③尔安敢轻吾射________④徐以杓酌油沥之________⑤引令坐________⑥复请倒诵________(2)根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的相关注释,为下列句子中划线字选择正确义项。
①乃跪谢曰________ A.道歉 B.推辞 C.感谢 D.辞别②向傍窥而记耳________ A.朝向 B.先前 C.假如 D.窗户(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士廉怪谓曰:“后生勿妄言,为轻薄之行。
”(4)两文末,陈尧咨“笑而遣之”与高士廉“称叹久之”分别体现了二人对卖油翁、卢庄道怎样的态度?请简要概括。
【答案】(1)放下;气愤的样子;怎么;慢慢地;拉;再,又(2)A;B(3)①(卖油翁)见陈尧咨射十箭中八九箭,只是对他微微点头。
②高士廉责怪他说:“小孩不要说大话、做轻浮的事情。
”(4)陈尧咨的“笑而遣之”体现了对卖油翁的熟能生巧观点的认同;高士廉“称叹久之”体现了对卢庄道天赋极高、能力出众的称赞和惊叹。
【解析】【分析】⑴解释文言文实词意义包括:重点动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同时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① 释:动词,放下;② 忿然:形容词,气愤的样子;③ 安:疑问代词,怎么;④徐:形容词,慢慢地;⑤ 引:动词,拉;⑥ 复:副词,再,又。
⑵辨析一词多义,要确定词语在本题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明确每组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再作比较。
① 谢:道歉,古今异义词,句意是:于是就跪下道歉说。
② 向:先前。
句意是:而是我先前在旁边偷看时记住的。
⑶遵循“一一对应,字字落实”的原则,做到字字准确,忠于原文,通顺规范。
① 颔:点头。
句意是:(卖油翁)见陈尧咨射十箭中八九箭,只是对他微微点头。
②怪谓曰:责怪他说。
句意是:高士廉责怪他说:“小孩不要说大话、做轻浮的事情。
”⑷陈尧咨的“笑而遣之”,表现卖油翁的绝技征服了大家,证明他“ 但微颔之”不是没有根据的,体现了陈尧咨对卖油翁的熟能生巧观点的认同,同时也对他的高超的“ 酌油”技艺的赞同;高士廉“称叹久之”体现了对卢庄道记忆力出众、天赋极高、能力出众的称赞和惊叹。
故答案为:⑴①放下;②气愤的样子;③怎么;④慢慢地;⑤ 拉;⑥再,又。
⑵A;B⑶①(卖油翁)见陈尧咨射十箭中八九箭,只是对他微微点头。
②高士廉责怪他说:“小孩不要说大话、做轻浮的事情。
”⑷陈尧咨的“笑而遣之”体现了对卖油翁的熟能生巧观点的认同;高士廉“称叹久之”体现了对卢庄道天赋极高、能力出众的称赞和惊叹。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
答题时应注意,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
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尽量做到解释准确、恰当。
⑵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
答题时应注意,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
明确题目中这个词所有的解释或用法,探究每一项中正确解释或用法,最后与之比较,得出正确选项。
⑶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
答题时应注意,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
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⑷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概括文章信息。
答题时应注意,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概括作答。
【参考译文】(一)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世上没有人能和他相比,他也以此自夸。
他曾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园圃外,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不离开。
这个老翁见到陈尧咨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也不过是微微地点点头。
康肃公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我射箭的技术难道不精湛吗?”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康肃公听后十分生气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技术?”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你射箭也是凭手熟的)这个道理。
”于是老翁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不沾湿铜钱。
接着老翁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陈肃公笑着将老翁送走了。
(二)卢庄道是范阳人,被天下公认为有学问的人,他的聪明才智超过了古今所有的人,他的父亲卢彦和高士廉的关系很好。
卢庄道从小丧父,十二岁的时候去拜见高士廉,高士廉因为他是故人的儿子,让他坐下。
恰巧有人送来文章向高士廉请教,卢庄道偷着观看,然后对高士廉说:"这篇文章是我写的。
"高士林责怪他说:"小孩子不要说大话!"认为他轻薄,让他背诵,卢庄道果然背下来了。
又让他倒着背诵,他又背下来了。
卢庄道跪下请罪说:"这篇文章实在不是我作的,而是在旁边偷看时记住的。
"高士廉取来其他文章和官府文书叫他读,卢庄道全都能看一遍以后就能倒背下来。
高士廉称赞感叹不已。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划线的字词。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________②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③卿今者才略________④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________(2)翻译句子。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孙权劝学时,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法推辞。
B. 孙权要求吕蒙不仅要涉猎广泛,而且要钻研经书。
C. 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D. 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去”,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和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答案】(1)推托;到,等到;才干和谋略;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2)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
(3)B【解析】【分析】⑴注意重点动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同时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①辞:动词,推托;② 及:动词,到,等到;③ 才略:名词,才干和谋略;④ 博士:名词,古今异义词,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⑵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
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今:当今。
当涂:当道,当权。
掌事:掌管政事。
句意是: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
⑶B项有误,孙权要求吕蒙多读书,要涉猎广泛,文章没有涉及“而且要钻研经书”。
故答案为:⑴① 推托;② 到,等到;③ 才干和谋略;④ 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⑵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
⑶B【点评】⑴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
答题时应注意,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答题时应注意,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
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⑶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筛选信息。
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提取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比照辨析正误。
【附参考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事务,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军务繁多,谁像我?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鲁肃就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慎其所处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赐②也日损。
”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也好与贤已者处,赐也好不若已者。
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知其地视其草木。
故日与善人居,如入兰芝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与不善者居,如入鲍鱼之肆③,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丹之所藏者赤,漆④之所藏者黑。
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选自《孔子家谱》)【注】①商:卜商,字子夏。
②赐:端木赐,字子贡。
③鲍鱼之肆:指代污浊的环境,也比喻恶人聚集的地方。
鲍鱼,咸鱼;肆,店铺。
④漆:墨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①则商也日益________②赐也好不若已者________③即与之化矣化________(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3)孔子认为“不知其人,视其友”,而刘禹锡的陋室中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自丁”,从中我们能看出刘禹锡是个怎样的人?(4)从文中总结出一个八字成语,来概括君子要“慎处”的原因。
这个成语是________。
【答案】(1)每天,一天天也;比得上;同化,与……趋向一致(2)因此君子一定要小心谨慎地选择与自己交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