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解析

合集下载

七年级 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Word版)

七年级 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Word版)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Word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留侯论(节选)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

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此其所挟持①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②,此子房教之也。

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选自《古文观止》)【注】①挟持:内心怀有。

②弊:疲弊。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必有过人之节及鲁肃过寻阳B. 匹夫见辱见往事耳C. 而轻用其锋尔安敢轻吾射D. 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择其善者而从之(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②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4)结合文意,说说本文的写作手法和观点。

【答案】(1)D(2)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3)①世界上有堪称“大勇”的人,当突然面临意外时不惊慌失措,当无故受到侮辱时,也不愤怒。

②当韩信攻破齐国想要自己称王时,高祖非常生气,怒气显露在言语和神色上。

(4)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通过匹夫和大勇者、高祖与项籍的对比,论述了成大业者自身应具备的素质是忍耐。

【解析】【分析】(1)A项的“过”解释为:超过/经过;B项的“见”解释为:被/了解;C项的“轻”解释为:随随便便/轻视;D项的“其”解释为:其中的,指示代词。

选D。

(2)翻译为:从此可看出,他还有刚强不能忍耐的气度,不是张良,谁能成全他?故可断句为: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3)本题重点字词:“卒然”突然;“加”,侮辱;“欲”,想要;“词色”,言语和神色,(4)结合“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专题10文言文阅读(专题部编版解析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专题10文言文阅读(专题部编版解析版)

文言文阅读(一)(河南周口·七年级统考阶段练习)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权谓吕蒙日:“卿今当涂掌事。

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卿今当.涂掌事____________②蒙辞.以军中多务____________③卿言多务,孰若.孤____________④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____2.有一个成语出自本文,它是___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任意一个句子。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4.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5.古今中外有许多表现劝学内容的诗歌或名言,请写出一句。

【答案】1.当权,掌管推辞比等到2.示例一:士别三日,刮目相待;指别人已有进步,当另眼相看。

示例二:吴下阿蒙;泛指缺少学识才干的人,比喻人学识尚浅。

3.①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②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4.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要多读书,开拓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见识;学习起步晚了,只要坚持不懈,仍能取得长足的进步。

5.示例: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你现在当权管理事务。

当,当权,掌管。

(2)句意:吕蒙拿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辞,推辞。

(3)句意:你说军务繁多,谁像我?若,比。

(4)句意:到了鲁肃到寻阳的时候。

及,等到。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专题10课内文言文阅读(解析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专题10课内文言文阅读(解析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期末专题练习——课内文言文阅读解析版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狐?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

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乙)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邓当,当为孙策将,数计山越。

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

归以告蒙母,母肃欲罚之,蒙曰:“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母哀而命之。

鲁肃代周瑜,过蒙屯下,肃意觉轻蒙,或说肃曰:“吕将罕功名日显,不可以做意待也,君宜顾①之。

”遂往谐蒙。

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②曰:“临时施宜。

”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

肃于是越席就之,拊③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节选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有改动)(注)①顾:探望,拜访②造次:鲁莽,轻率。

③拊(fǔ):抚摩。

1.请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蒙辞以.军中多务()(2)及.鲁肃过寻阳()(3)见.往事耳()(4)肃意尚轻.蒙()(5)以备不虞()(6)肃于是越席就.之()2.请给下面句子断句(2处)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不探虎穴,安得虎子?答:(2)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

答:4.下列关于文言句中称谓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卿”在这里指君对臣的爱称。

B.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卿”在这里指朋友之间的爱称。

C.陈康肃公善射。

——“公”表示对男子的尊称。

D.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阿蒙”在这里是对别人的鄙视,不尊敬。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含解析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含解析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含解析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束氏狸狌①宋濂卫人束氏,举世之物,咸无所好,唯好畜狸狌。

狸狌,捕鼠兽也,畜至百余,家东西之鼠捕且尽。

狸狌无所食,饥而嗥。

束氏日市肉啖之。

狸狌生子若孙,以啖肉故,竟不知世之有鼠。

但饥辄嗥,嗥辄得肉食,食已,与与如也。

、熙熙如也。

南郭有士病鼠,鼠群行,有堕甕②,急从束氏假狸狌以去。

狸狌见鼠,双耳耸,眼突露如漆,赤鬣又磔磔然,以为异物也。

沿鼠行不敢下。

士怒,推入之。

狸狌怖甚,对之大嗥。

久之,鼠度其无技,啮其足。

狸狌奋掷而出。

噫!武士世享重禄遇盗辄窜者,其亦狸狌哉!(《宋文献公集》)【注】①狸狌:野猫。

②甕(wèng):瓮,一种盛东两的陶器,腹部较大。

(1)下列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束氏日市肉啖之愿为市鞍马B.竟不知世之有鼠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C.沿鼠行不敢下求之下流,固颠D.鼠度其无技关山度若飞(2)参考词典解释,说说画波浪线句子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与与如也,熙熙如也。

《古代汉语词典》:①与与:威仪适度的样子。

②熙熙:和乐的样子。

③如也:古汉语形容词后缀,表示状态。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南郭有士病鼠,鼠群行,有堕甕,急从束氏假狸狌以去。

(4)根据文章内容,将下面对联补充完整。

上联:武士世享重禄遇盗辄窜下联:狎狌________【答案】(1)A(2)“与与如也,熙熙如也”是对狸狌养尊处优、不知有鼠显得威仪和乐状态的形象描写,与后文被鼠咬啮、仓皇出逃形成鲜明的对比。

(3)城南有个读书人家里发生鼠患,老鼠成群结队地走动,有的老鼠掉进瓮里,他急忙从束家借了猫回去(捕鼠)。

(4)每日啖肉见鼠而出【解析】【分析】⑴B:竟不知世之有鼠:竟然;竟不可得:最终,最后;C :沿鼠行不敢下:跳下,下去;求之下流:下方,下游;D:鼠度其无技:估计;关山度若飞:越过;A项相同意思是买,故选A。

【精品】部编七年级 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含解析

【精品】部编七年级 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含解析

【精品】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含解析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以下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乙)刘羽冲,沧州人。

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①,谓可将十万。

会有土寇,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

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

绘图列说②于州官。

州官也好事,使试于一村。

沟洫③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

何文勤公尝教昀曰:“满腹皆书能害事。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有删节)【注释】①[经年]一年左右。

②[列说]到处劝说。

③[沟洫(xù)]沟渠。

(1)根据文段意思填空。

①《说文解字》中“竟”是会意字,意思是“乐曲终尽”。

由此推断,甲文“竟不可得”一句中“竟”的意思应为 ________②《说文解字》中“角”是象形字,本义是“兽角也,与刀相似”。

由本义引申出以下义项:①像角一样的古代量器和盛酒器具;②较量,竞争;③演员,或指演员在戏剧中所扮演的的人物。

乙文中“练乡兵与之角”中“角”的义项应为________。

(填序号)(2)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尔辈不能究物理。

新部编七年级 语文下册 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含解析

新部编七年级 语文下册 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含解析

新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含解析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河中石兽》纪昀)(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下划线字词①阅十余岁________②竟不可得________③是非木柿________④据理臆断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①尔辈不能究物理。

②众服为确论。

(3)关于如何寻找石兽,从事情的结局来看,寺僧、讲学家都不及老河兵有见识。

你从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答案】(1)阅:经过,经历;竟:终了,最后;是:这;臆断:主观地判断(2)①你们这些人不能探究事物的道理。

②大家很信服,认为是正确的言论。

(3)寺僧和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

老河兵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综合考虑了各方面的因素,因此能提出正确的看法。

由此可知,实践出真知,实践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言之成理即可)【解析】【分析】(1)本题中的“阅”是“经过,经历”;“是”是古今异义词,“这”的意思。

(2)①句中的“尔辈(你们这些人)、究(研究、探求)、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几个词是赋分点;②“服(信服)、为(是)、确论(正确的言论)”几个词是赋分点。

(3)文章中,庙里的和尚和普通人一样,因为对外界事物的认识有限,按照常规思维划着几只小船,顺着河流去寻找石兽,当然是找不到;可是学者按照自己从书本上学来的知识进行推理也不正确,他的一套理论也许能让众人暂时信服,但是事实还是事实,按照学者的理论和方法向地下挖掘,也是找不到石兽的;老河兵因为常年与河流打交道,对河流的水、石、泥沙等习性有更细致的了解,因而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石头逆流而上了。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解析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解析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解析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卖油翁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碎金鱼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①。

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③叹服。

”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④,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⑤。

【注释】①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

②典郡:掌管郡务。

③罔不:无不。

④伎:同“技”。

⑤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限断2处)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 尔安敢轻吾射/安能辨我是雄雌B. 但微颔之/但当涉猎C. 睨之,久而不去/旦辞爷娘去D. 但手熟尔/尔安敢轻吾射(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岂汝先人志邪?(4)卖油翁为什么“但微颔之”?陈尧咨的母亲为什么“杖之”?(5)读完两文,你认为陈尧咨是一个怎样的人?【答案】(1)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

(2)D(3)①(卖油翁)看见他射出的箭十支有八九支中的,只是对此微微点头。

②难道是你死去的父亲的心意吗?(4)①因为卖油翁觉得陈尧咨射技高超,只不过是手熟而已。

②陈尧咨的母亲认为陈尧咨只图自己享受而荒废政事,辜负了父母对他忠君报国的期盼。

(5)射技纯熟;傲慢无礼;贪图享乐。

【解析】【分析】《卖油翁》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及答案(精选)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及答案(精选)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及答案(精选)一)愚人食盐从前有一个愚人,到朋友家吃饭。

他觉得菜太淡了,没有味道。

主人听到后,就加了更多的盐。

吃起来很美味,愚人就想:“这么好吃,一定是因为加了盐。

” 晚上回家,母亲已经准备好饭菜了。

他问:“有盐吗?”母亲拿出盐来,但奇怪儿子只吃盐不吃菜。

母亲说:“这样可不行啊。

” 愚人回答说:“我知道世界上所有美味都在盐里。

” 然而,他吃了太多盐,反而让味道变得不好,变成了他的困扰。

这说明,过度的东西不仅没有好处,反而有害。

1.(1)但XXX惟食盐不食菜:只看到儿子只吃盐不吃菜。

2)愚人食盐不已:愚人一直吃盐,没有停下来。

2.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3.“所以美味的原因是因为加了盐。

”4.过度追求某些东西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要适度而为。

二)释盗遗布XXX,XXX,是XXX的长官。

有人被发现在XXX上行窃,XXX看到了,就叫他的儿子教育他说:“并不是不喜欢工作的人就一定是坏人,也许是因为生活贫困。

” 然后那个人自己承认了罪行。

XXX说:“从他的外表看,他不像是坏人,应该是因为贫困而做了这件事。

” 于是,他送给那个人两个布匹,让他改过自新。

从此以后,那个人再也没有行窃了。

1.夫不喜之人/未必本恶/以性成/梁上君子/是矣。

2.C.乃遗布二端(赠送)3.因为他认为那个人并不是坏人,只是因为生活贫困所迫。

4.XXX是一个宽容和善良的人,他不会轻易地对别人下判断,而是愿意给别人改过的机会。

剔除下面文章的格式错误,删除明显有问题的段落,然后再小幅度的改写每段话。

从前有个庸医,他只会开一味药,叫做“驼背”。

他认为,只要人喝了这个药,就能治好所有病痛。

有一天,一个人来看病,庸医照例开了“驼背”药。

这个人却问:“我是腿疼,怎么能用驼背药治呢?”庸医回答:“你不懂,这个药能治好所有病,包括腿疼。

”那人只好喝下了药。

结果,他的腿疼更加严重了。

他气愤地找到庸医,质问他为什么会这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解析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以下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乙)刘羽冲,沧州人。

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①,谓可将十万。

会有土寇,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

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

绘图列说②于州官。

州官也好事,使试于一村。

沟洫③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

何文勤公尝教昀曰:“满腹皆书能害事。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有删节)【注释】①[经年]一年左右。

②[列说]到处劝说。

③[沟洫(xù)]沟渠。

(1)根据文段意思填空。

①《说文解字》中“竟”是会意字,意思是“乐曲终尽”。

由此推断,甲文“竟不可得”一句中“竟”的意思应为 ________②《说文解字》中“角”是象形字,本义是“兽角也,与刀相似”。

由本义引申出以下义项:①像角一样的古代量器和盛酒器具;②较量,竞争;③演员,或指演员在戏剧中所扮演的的人物。

乙文中“练乡兵与之角”中“角”的义项应为________。

(填序号)(2)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尔辈不能究物理。

翻译: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

理解:这句话表现出了讲学家因能正确探究事物的道理而拥有的谦虚和自信,所以被人们所信服。

B.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翻译:(石头)不停地翻转,于是反而逆流而上了。

理解:河中石兽最后被打捞成功的事实证明老河兵的实践经验是极其丰富的。

石头在水流的反冲击力下,终会被冲到河的上游。

C.古人岂欺我哉! 翻译:古人怎么会欺骗我呢!理解:刘翀只会死读书,不能结合实际进行变通,种种实践都失败了。

他却一直不悟,认为自己的失败都是写书的古人在欺骗他。

(3)从甲文中,我们可得出这样的结论:遇事不可“________”,老河兵依靠自己丰富的实际经验方才判断出沉石的正确打捞地点;乙文告诉我们“ ________”的道理,刘羽冲死读古兵书和古水利书,屡次失败。

甲乙两文给我们的共同启示是:________。

(①②空用原文问答,③空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案】(1)终了,最后;②(2)A(3)据理臆断(但知其一,不知其二);满腹皆书能害事;不能纸上谈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理论必须和实践进行结合才能成功……【解析】【分析】(1)①“竟不可得”翻译为“没有找到石兽的踪迹。

”,“竟”意思是“最终”。

②“练乡兵与之角”翻译为“他自己训练乡兵跟土匪强盗较量”,“角”意思是“较量”,故选②。

(2)A:“尔辈不能究物理” 刻画讲学家对寺僧的嘲讽,自己为是,自恃博才。

故选A。

(3)《河中石兽》是清代文学家纪昀创作的一篇散文。

此文讲述了一则非常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学者之类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之人的嘲讽,亦告诉了人物做事不能“据理臆断”这一道理。

乙文通过刘羽冲死读古兵书和古水利书,屡次失败的故事,告诉人们“满腹皆书能害事”的道理。

两篇文章都启示我们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应该根据情况的变化,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

据此作答。

故答案为:⑴终了,最后;②;⑵A;⑶据理臆断(但知其一,不知其二);满腹皆书能害事;不能纸上谈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理论必须和实践进行结合才能成功……【点评】⑴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学生一要注重平时的积累,结合所学课文语境积累常用的实词的意思和所运用的具体语境以及所属词性或语法功能;二要关注所做试题选文的语境,以及所给比较选项的语境,在具体语境下理解比较,即可得出答案;⑵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们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⑶本题考查短文所蕴含的道理,答题时应注意,在准确理解词义,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大局之间的联系,依据体感要求来概括重点作答。

【参考译文】(甲)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庙门倒塌在了河里,两只石兽一起沉没于此。

经过十多年,僧人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便在河中寻找石兽,最后也没找到。

僧人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

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最终没有找到石兽的踪迹。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中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

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洪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泥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在沙上,越沉越深罢了。

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显得)疯狂了吗?”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一位老河兵听说了讲学家的观点,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河的上游寻找它。

正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轻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水流反冲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

越激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中。

像这样再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像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

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显得)很疯狂;在石兽沉没的地方寻找它们,不是(显得)更疯狂了吗?”结果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乙)刘羽冲,他是沧州人。

有一回,他偶然得到一部古代的兵书,伏案读了整整一年,自己认为可以统领十万人马。

这时,恰逢有土匪强盗出没,他自己训练乡兵跟土匪强盗较量,结果全队溃败覆没,乡兵差不多被擒获。

有一次,刘羽冲又找到一部古代有关水利建设的书,伏案读了整整一年,自认为可以使千里之地变成沃土。

他绘了水利图依次向州官游说,州官也认为于国于民这是好事,就派人在一个村子试行。

沟渠才挖成,大水流到,顺着沟渠灌入村子,村民几乎都成了鱼。

.从此之后,他抑郁寡欢,很不自在,他常常独自在庭院散步,摇头自言自语说:“古人怎会骗我!”像这样一天就说千百遍,只说这六个字。

何文勤先生曾经教导我说:“满腹都是书会妨害做事,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束氏狸狌①宋濂卫人束氏,举世之物,咸无所好,唯好畜狸狌。

狸狌,捕鼠兽也,畜至百余,家东西之鼠捕且尽。

狸狌无所食,饥而嗥。

束氏日市肉啖之。

狸狌生子若孙,以啖肉故,竟不知世之有鼠。

但饥辄嗥,嗥辄得肉食,食已,与与如也。

、熙熙如也。

南郭有士病鼠,鼠群行,有堕甕②,急从束氏假狸狌以去。

狸狌见鼠,双耳耸,眼突露如漆,赤鬣又磔磔然,以为异物也。

沿鼠行不敢下。

士怒,推入之。

狸狌怖甚,对之大嗥。

久之,鼠度其无技,啮其足。

狸狌奋掷而出。

噫!武士世享重禄遇盗辄窜者,其亦狸狌哉!(《宋文献公集》)【注】①狸狌:野猫。

②甕(wèng):瓮,一种盛东两的陶器,腹部较大。

(1)下列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束氏日市肉啖之愿为市鞍马B.竟不知世之有鼠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C.沿鼠行不敢下求之下流,固颠D.鼠度其无技关山度若飞(2)参考词典解释,说说画波浪线句子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与与如也,熙熙如也。

《古代汉语词典》:①与与:威仪适度的样子。

②熙熙:和乐的样子。

③如也:古汉语形容词后缀,表示状态。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南郭有士病鼠,鼠群行,有堕甕,急从束氏假狸狌以去。

(4)根据文章内容,将下面对联补充完整。

上联:武士世享重禄遇盗辄窜下联:狎狌________【答案】(1)A(2)“与与如也,熙熙如也”是对狸狌养尊处优、不知有鼠显得威仪和乐状态的形象描写,与后文被鼠咬啮、仓皇出逃形成鲜明的对比。

(3)城南有个读书人家里发生鼠患,老鼠成群结队地走动,有的老鼠掉进瓮里,他急忙从束家借了猫回去(捕鼠)。

(4)每日啖肉见鼠而出【解析】【分析】⑴B:竟不知世之有鼠:竟然;竟不可得:最终,最后;C :沿鼠行不敢下:跳下,下去;求之下流:下方,下游;D:鼠度其无技:估计;关山度若飞:越过;A项相同意思是买,故选A。

⑵“食己,与与如也,熙熙如也”意思是饿了就叫,一叫就有肉吃,吃完了就是懒洋洋的,一副柔顺和乐的样子。

内容上写狸狌养尊处优、不知有鼠显得威仪和乐状态的形象,结构和写法上与后文被鼠咬啮、仓皇出逃形成鲜明的对比。

⑶南郭:城南。

士:读书人。

病鼠:家里发生鼠患。

堕甕:掉进瓮里。

句意是:城南有个读书人家里发生鼠患,老鼠成群结队地走动,有的老鼠掉进瓮里,他急忙从束家借了猫回去(捕鼠)。

⑷文章以老鼠的事例告诉人们:养尊处优的生活会让人连最基本的生活技能也失去的。

缺乏锻炼,长期不锻炼业务,必然丧失专业技能。

根据“ 束氏日市肉啖之”“ 狸狌怖甚,对之大嗥。

久之,鼠度其无技,啮其足。

狸狌奋掷而出”,对出下联:狎狌每日啖肉见鼠而出。

故答案为:⑴A⑵“与与如也,熙熙如也”是对狸狌养尊处优、不知有鼠显得威仪和乐状态的形象描写,与后文被鼠咬啮、仓皇出逃形成鲜明的对比。

⑶城南有个读书人家里发生鼠患,老鼠成群结队地走动,有的老鼠掉进瓮里,他急忙从束家借了猫回去(捕鼠)。

⑷每日啖肉见鼠而出【点评】⑴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

答题时应注意,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

明确题目中这个词所有的解释或用法,探究每一项中正确解释或用法得出正确选项。

⑵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答题时应注意,赏析句子根据句子的内容和语言表达,从修辞或写作手法、情境、情感几个方面来分析精彩巧妙之处。

⑶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

答题时应注意,翻译文言文句子要遵循“一一对应,字字落实”的原则,把文言文句子对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子,要做到字字准确,忠于原文,通顺规范。

⑷题考查拟写补写对联。

答题时应注意,明确对偶是指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思相近、相对或相反的两个句子,相同位置的词语的词性和词语结构必须相同,下句在意思上要与上句有一定的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