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安全问卷调查汇总分析报告学生

合集下载

学生对网络隐私保护的意识调查报告

学生对网络隐私保护的意识调查报告

学生对网络隐私保护的意识调查报告1. 背景介绍网络已经成为了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对于学生来说,网络已经成为了他们学习、交流和娱乐的主要渠道之一。

然而,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学生的个人隐私保护问题也日益凸显。

为了解学生对网络隐私保护的意识和态度,本文进行了一次调查。

2.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了100份问卷,涵盖了不同年级和专业的学生。

问卷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的问题:2.1 个人背景信息调查问卷首先询问了学生的年级、性别、专业等背景信息,以便对样本进行分类。

2.2 网络使用习惯在这个部分,我们探讨了学生每天使用网络的时间、主要使用网络的目的以及常用的网络应用和平台,以了解他们对网络的依赖程度。

2.3 对网络隐私的认知和意识在这个部分,我们关注了学生对网络隐私保护的认知程度以及他们是否意识到个人隐私信息的重要性。

同时,我们还了解他们是否存在意识模糊、虚拟身份认知不足和对个人隐私泄露后果的理解程度。

2.4 网络安全行为通过有关网络安全行为的问题,我们探讨了学生在网络使用中的自我保护行为和习惯,包括对个人账号和密码的保护、对可疑信息的警惕程度以及对未知链接和附件的谨慎认知。

3. 调查结果与分析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我们综合分析了学生对网络隐私保护的意识和行为,并得出以下结论:3.1 对网络隐私保护的认知较低大部分学生对网络隐私保护的重要性认知不足,甚至存在一定的误区。

其中,有68%的学生不了解网络隐私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65%的学生认为个人隐私信息不会被滥用或泄露。

3.2 意识模糊导致个人信息泄露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意识模糊,对自己的个人隐私泄露后果认识不足。

此外,有42%的学生在社交网络平台上公开了自己的个人信息,存在信息泄露的风险。

3.3 缺乏网络安全意识大多数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较弱,存在对网络账号和密码保护不够严密、对可疑链接和附件缺乏警惕等问题。

有37%的学生使用弱密码,易被破解,同时有28%的学生曾点击过不明链接或下载过不明附件。

大学生自我安全防范意识调查报告.doc

大学生自我安全防范意识调查报告.doc

大学生自我安全防范意识调查报告.doc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大学生的安全问题也日益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自我安全防范意识,本文对某大学的2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根据问卷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与总结,以期加深大家对大学生安全问题的认识和提高大学生的自我安全防范意识。

一、调查背景本次问卷调查选取了某大学的200名学生,涉及范围广,涵盖了该校不同学院和年级的学生,其中男女比例大致相当。

问卷共分为四个部分,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安全意识与行为、安全风险与应对策略、安全教育需求等内容。

二、调查结果1、学生安全意识与行为状况分析问卷结果显示,该校大学生对于安全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有70%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安全意识尚需加强,只有30%的学生认为自己安全意识较高。

此外,有30%的学生表示平时在学校里不太需要考虑很多安全问题,只有10%的学生表示平时时刻都留意周围的安全状况,并采取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2、学生安全风险和应对策略分析在调查过程中,我们还了解到了一些学生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应对策略。

其中,有近50%的学生表示曾在校园内或者周围遇到过可疑人员或行为,但仅有30%的学生表示会主动报警或者采取其他防范措施;有15%的学生表示家庭住址、身份证号码等个人信息被泄露过,仅有10%的学生会及时更换密码或者向有关部门报告。

3、学生安全教育需求分析本次调查还涉及到了学生对于安全教育的需求和反馈。

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学生表现出了对于校内安全教育和防范指南的需求,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技能。

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呼吁能够通过学校和社会机构等方式,提供更为全面和深入的安全宣传和教育,包括个人安全知识、心理健康等方面。

三、问题分析1、自我安全防范意识较低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虽然学生大致对于安全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较高,但实际行动中的自我安全防范意识却显得较低。

这可能是因为大学生在学校环境下相对安全,没有经历过过多的危险和风险,因此对于实际应对措施存在一定程度的薄弱。

个人信息防护调研报告范文

个人信息防护调研报告范文

个人信息防护调研报告范文个人信息防护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方法本次调研旨在了解个人信息在互联网时代的重要性,并探索个人信息保护的方法与意识。

通过问卷调查、文献研究和专家访谈的方式进行调研。

问卷调查主要关注大众对个人信息泄露的认知程度、个人信息保护意识的存在和日常生活中的个人信息保护行为等方面的问题。

二、调研结果1. 个人信息泄露的认知程度通过对200名被调查者的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人对个人信息泄露的认知程度较低。

仅有30%的人表示有一定的了解,知道个人信息被泄露会有哪些风险。

而70%的人对此问题不够了解,对个人信息泄露带来的潜在危害缺乏必要的认知。

2. 个人信息保护意识的存在调查发现,近80%的被调查者表示对保护个人信息的重要性有一定认识,认为个人信息的泄露可能会对自身产生一定的风险。

而另外20%的人对此并没有足够的认知,认为个人信息的保护并不重要。

3. 日常生活中的个人信息保护行为对于个人信息保护行为,大部分被调查者表示在日常生活中能够采取一些措施来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比如设置强密码、定期更换密码、不随意将个人信息透露给陌生人等。

但仍有少部分被调查者在日常生活中存在轻视个人信息保护的问题,如登录未知网站、在公共场合使用无线网络等行为。

三、问题分析与改进建议1. 个人信息泄露认知不足问题分析个人信息泄露认知不足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各个媒体对于个人信息泄露问题的报道不够深入和引起公众关注程度不够所致。

此外,个人信息泄露的危害不直接可见,也增加了公众对于此问题的疏漏。

因此,需要加强相关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于个人信息泄露的认知程度。

2. 个人信息保护意识的存在问题分析个人信息保护意识的存在问题主要是由于公众对于个人信息利用价值的认识不足和有些人对于个人信息保护的期望过高所致。

个人信息在互联网时代有着巨大的利用价值,因此,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性不应被忽视。

同时,需要加强对于个人信息保护意识的宣传,让公众真正意识到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性。

关于大学生信息安全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信息安全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个人信息安全问题的调查报告学院班级: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计算机类1604班调查小组成员:李孔泉(学号20168657;班级序列号160417)王妍(学号20167059;班级序列号160425)苏畅(学号20167417;班级序列号160426)王颖(学号20169146;班级序列号160432)魏鑫泉(学号20168732;班级序列号160418)柏天琦(学号20167749;班级序列号160408)郑芳慧(学号20168385;班级序列号160429)调查原因及目的:当今社会,我们经常需要填写许多报表、办理业务、注册信息等,在这其中我们的个人信息时刻面临着泄露、被盗用的风险。

这些年,个人信息安全已经形成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最近我校发生了多起腾讯QQ账号被盗事件,导致当事人及其亲朋好友上当受骗蒙受财产损失者不在少数。

已经过去几个月的迎新季中,诈骗短信电话等也令人不胜其烦。

因此,我们决定就在与大学生密切相关的这个问题上展开了调查,调查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大学生个人信息泄露的方向,另一方面是大学生对于自己的个人信息安全的重视程度及保护方式。

经过此次调查,我们希望得出大学生个人信息的主要泄露渠道并得出相应的处理方案,并在调查过程中使受调查人自省,敲响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警钟。

调查时间:2016年11月调查对象:全体大学生(以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学生为主,且其中又以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大一学生为主)调查过程记录:确立调查主题后,经过小组内讨论,我们紧扣主题设计了一份包含九个问题(主要问题七个)的问卷,制作成电子问卷后通过多种方式在线上传播扩散。

本次调查主要面向大一新生,对大二、大三、大四的学生同样有所涉及,且不仅局限于本校。

由于采用线上调查的方式,数据难免有所不实,我们经过仔细对比筛选(以答题时间和个别问题的选择作为综合筛选标准)后,共留下相对真实有效的264份有效问卷进行数据汇总制表。

调查问卷数据表及数据分析:关于大学生个人信息安全问题的调查第1题您所在的年级 [单选题]84.09%12.88%1.52%1.52%第2题您可能会通过哪些途径留下个人信息 [多选题]81.06%81.44%78.79%85.23%46.21%34.85%3.03%种报名信息的填写、银行、通讯、网络等业务办理这四个原因留下个人信息。

调查报告青少年对网络隐私保护的认知调查

调查报告青少年对网络隐私保护的认知调查

调查报告青少年对网络隐私保护的认知调查调查报告:青少年对网络隐私保护的认知调查摘要:本调查旨在了解青少年对网络隐私保护的认知程度和相关行为。

通过对500名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我们总结了他们对网络隐私的了解和实际操作行为,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提高青少年的网络隐私保护意识。

1. 研究背景与目的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隐私保护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话题。

特别是对于青少年来说,他们是网络时代的主要参与者。

然而,青少年对于网络隐私的认知和保护意识却相对较低,容易受到网络安全风险的侵害。

因此,本调查旨在了解青少年对网络隐私保护的认知程度和相关行为,以提供相关教育和指导。

2. 调查问题与方法我们设计了一份包含以下问题的问卷:2.1 青少年对于网络隐私的定义和理解;2.2 青少年在使用互联网时采取的隐私保护措施;2.3 青少年是否愿意分享个人信息以换取网络使用权;2.4 青少年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个人信息内容和频率;2.5 青少年是否了解隐私政策和数据权限。

该问卷被发送给了500名青少年,并通过电子邮件、社交媒体和学校进行了广泛宣传。

数据收集后,我们进行了统计分析和结果展示。

3. 调查结果和讨论3.1 青少年对网络隐私的认知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约有60%的青少年对网络隐私有一定的认知,能够对其进行定义和解释。

但令人担忧的是,还有40%的青少年对于网络隐私概念模糊,甚至完全不了解。

3.2 青少年的隐私保护行为调查显示,大部分青少年(80%)在使用互联网时通过设置密码来保护个人信息。

然而,仅有约30%的青少年会定期更改密码,以增加账号的安全性。

此外,只有少数青少年(10%)会定期检查应用程序的隐私设置,并对其进行调整。

3.3 个人信息的分享与社交媒体让人担忧的是,65%的青少年表示愿意分享个人信息以换取特定的网络使用权,包括个人照片、联系方式和地址等。

此外,他们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个人信息的频率也相当高,平均每周发布2-3次。

大学生对个人隐私保护与信息安全的意识与实践调查研究报告

大学生对个人隐私保护与信息安全的意识与实践调查研究报告

大学生对个人隐私保护与信息安全的意识与实践调查研究报告一、引言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个人隐私保护与信息安全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大学生作为网络使用的主要群体之一,他们的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意识与实践情况,对于整个社会的网络安全建设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调查报告旨在探究大学生对个人隐私保护与信息安全的意识与实践现状,为进一步加强网络安全建设提供参考。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大学生为对象,使用随机抽样方式选取了2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

问卷涵盖了个人信息泄露、密码设置习惯、网络支付安全等多个方面,并以多项选择题和主观评定题为主。

三、调查结果1. 大学生对个人隐私保护的意识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个人隐私保护的意识较为普遍,有84%的受访者表示重视个人隐私保护。

但是,仍有一定比例的受访者对个人隐私保护缺乏足够的认知,他们对于个人隐私的重要性及隐私泄露的风险认知不足。

2. 大学生在个人信息泄露方面的行为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在个人信息泄露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有近70%的受访者承认在使用社交媒体平台时经常或偶尔泄露过个人信息。

且有近40%的受访者在网上购物时,并不对网站的安全性进行评估,从而导致个人信息的泄露。

3. 大学生在密码设置习惯方面的行为大部分大学生对于密码设置习惯有所警觉,他们倾向于设置相对复杂的密码,且有65%的受访者会定期更换密码。

然而,也有一部分受访者存在密码过于简单或者重复使用密码的问题,这使他们的个人信息更容易受到攻击。

4. 大学生对网络支付安全的认知与实践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对网络支付安全的认知整体较为明确,94%的受访者了解如何保护自己在网络支付过程中的个人信息。

大部分受访者会选择使用双重验证、选择安全可信赖的支付平台等方式来确保支付过程中的信息安全。

四、调查结论综合调查结果,大学生对个人隐私保护与信息安全的意识与实践整体较为积极。

然而,仍存在个别大学生在个人信息泄露、密码设置习惯等方面存在不足。

大学生网上个人信息保护意识问题调查与分析

大学生网上个人信息保护意识问题调查与分析

大学生网上个人信息保护意识问题调查与分析[摘要]个人信息安全一直以来就是备受人们关注的问题。

随着网络的普及,人们更快捷地共享信息和利用信息,但随之而来的网络个人信息安全问题亦引起人们的担忧和重视。

网上个人信息泄露给大学生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甚至威胁,增强网上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对于网上个人信息保护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鉴于此,我们小组进行了旨在了解大学生网上个人信息保护意识现状的调研,通过调研对大学生网上个人信息保护意识的相关问题有了一些基本认识。

[关键词]大学生网上个人信息保护意识调查一、研究背景网络的普及,可以使人们更快捷地共享信息和利用信息,但是,随之而来的网络个人信息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担忧和重视。

通过网络侵害隐私权,利用个人信息泄露进行的不道德行为和计算机犯罪逐年攀升。

近年来,骚扰电话、骚扰短信以及垃圾邮件对人们来说已经屡见不鲜,利用网上个人信息泄漏进行诈骗的案例亦不在少数,轻则骗取钱财,更有甚者利用他人个人信息进行刑事犯罪。

事实上,在许多行业,个人信息倒卖甚至形成了“黑金产业链”。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在电信、银行、保险、互联网等诸多行业,都有不少专门收集和出售个人信息的机构。

在这里,个人信息成了这些人明码标价的“摇钱树”。

只要肯掏钱,就能得到相关人员的姓名、年龄、住址、联系方式、银行账号等信息。

①大学生是网络使用重要主体之一,网上个人信息泄露给大学生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甚至威胁。

2007年6月,沪上某高校数千名学生和老师的电子学籍管理系统账号和密码外泄,用这些账号,不仅可以查看在校学生的学籍、个人和家庭信息,部分权限大的账号甚至还可以对学生的个人信息进行修改。

②另外,西安某大学共有一万多学生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校方冒用个人信息办理了信用卡。

高校大学生通过网络求职,将个人资料在互联网上公开,并将手机、寝室电话同时公布,被骗的案例也时常发生。

增强网上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对于网上个人信息保护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解大学生网上个人信息保护意识的现状,我们小组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对长春十所高校大学生进行了调研,并凭借网络对全国其他地方的大学生进行了网上调研。

调查报告青少年对网络信息安全的意识调查

调查报告青少年对网络信息安全的意识调查

调查报告青少年对网络信息安全的意识调查调查报告:青少年对网络信息安全的意识调查引言: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尤其是对于青少年来说,网络已经成为他们学习、娱乐和社交的主要平台。

然而,青少年对于网络信息安全的意识却较为薄弱。

为了了解他们对网络信息安全的认知程度和应对能力,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

本报告旨在总结调查结果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调查方法与样本选择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87份。

问卷主要包括关于网络使用习惯、信息安全风险认知、信息保护措施等方面的问题。

参与调查的样本为都市地区的青少年,年龄范围为15-18岁。

二、调查结果分析1. 网络使用习惯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青少年(83%)每天使用网络的时间超过2小时,且多数在晚上10点后才断开连接。

同时,仅有18%的受访者坚持定期更改网络登录密码,说明他们对保护个人信息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2. 信息安全风险认知在对于网络信息安全风险的认知方面,调查发现仍有许多青少年存在认知偏差。

虽然82%的受访者意识到在公共Wi-Fi下进行网上银行或支付行为存在风险,但只有26%的受访者认为未经验证的链接可能携带恶意软件。

这表明他们对于网络钓鱼和恶意软件的认知程度有待提高。

3. 信息保护措施调查结果显示,大约60%的受访者使用了屏幕锁定功能来保护手机信息,但仅有30%的受访者安装了杀毒软件。

此外,只有13%的受访者对于使用公共设备时的账号安全性持有警惕态度。

这说明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对于信息保护的重视程度不够。

三、讨论与建议1. 教育与宣传对于青少年来说,提高其网络信息安全意识的关键在于教育与宣传。

学校应该加强网络安全教育,为学生提供有关信息安全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社会各界也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提高他们的风险意识。

2. 家庭监督与引导家庭在青少年网络安全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家长们应该加强对孩子的网络使用监督,教育他们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和识别网络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SIA
大连软件行业协会
个人信息安全问卷调查汇总分析报告(学生)
一、调查背景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个人信息的安全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公众的关注,为了满足企业 对个人信息保护人才的需求,大连三所大学先后开设了个人信息保护普选课程,在课程结束 后,我们对首批参加个人信息保护课程的学生进行了个人信息安全问题的问卷调查,共有 65 个专业 114 名学生回答了问卷,下面是该次问卷调查情况的汇总分析报告。 1、调查目的:通过本次调查,了解学生群体的个人信息使用情况和个人信息安全意识; 2、调查范围:参加个人信息保护课程的学生群体; 3、调查内容:学生个人信息的使用情况,对个人信息的敏感度,个人信息被不正确使用 情况,因个人信息泄漏而给个人造成骚扰和损失的情况,对我国目前个人信息保护状况的认 识,对政府应采取措施的认识情况等。 二、问卷调查汇总分析 (一)个人信息收集、使用与提供情况 1、关于个人信息提供范围的调查 每个人的个人信息都将在社会活动和政府、商家提供的各项服务中提供,在关于个人信 息提供范围的调查中,学生信息的提供范围从高到低分别是:学校 96.49%、银行 89.47%、医 院 68.42%、政府 62.28%、宾馆酒店 42.98%,商场 32.46%,旅行社 26.32%,企业 14.04%,人 才市场 13.16%。可以看出学生个人信息提供范围比较窄,主要集中在一些必要的服务中。
55.26电话ຫໍສະໝຸດ 71.93银行卡号
46.49
身份证号
64.04
犯罪情况
38.60
姓名
63.16
疾病情况
36.84
电子邮箱
63.16
宗教信仰
35.09
个人照片
61.40
家庭情况
32.46
家庭地址
60.53
家庭地址
21.93
学历
57.02
个人照片
7.89
专业
56.14
身份证号
7.02
家庭情况
56.14
电话
息敏感度,和对敏感信息的保密意识。
个人信息种类 性别
爱好与兴趣 年龄 学历 专业 姓名
电子邮箱 宗教信仰 犯罪情况
简历 电话 个人照片 疾病情况 家庭地址 身份证号 家庭情况 银行卡号 个人密码
个人信息敏感度调查排序表(%)
随意提供 个人信息种类 谨慎提供 个人信息种类
77.19
简历
78.95
个人密码
个人信息提供范围的调查(%)
120.00
100.00 89.47 96.49
80.00
62.28
68.42
60.00
42.98
40.00
32.46
20.00
13.16 14.04
26.32
0.00
1
DSIA
大连软件行业协会
2、网络个人信息使用情况 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给人们提供了越来越多精彩的服务,学生是网络用户的主要群体,
3
DSIA
大连软件行业协会
个人信息保护敏感情况调查(%) 不提供 谨慎提供 随意提供
宗教信仰 犯罪情况 疾病情况 个人密码 银行卡号 爱好与兴趣 个人照片 家庭情况 电子邮箱 身份证号 家庭地址
电话 专业 简历 学历 年龄 性别 姓名
7.89 3.51
45.61 32.46 21.93
34.21
57.89
群体;另有 36.84%学生在使用游戏网站的服务,就是玩网络游戏,这个比例在年轻人当中也 是比较合适的,在招聘网站提供个人信息的学生占 26.32,这个数据是学生群体的一个普遍使 用网络招聘的比例,因为在本次调查的学生中包括了 1——4 年级的学生,其中一、二年级的 学生可能还没有考虑到就业的问题,如果在 4 年级学生中调查,可能比例就会高一些,。社交 网在学生中的使用率并不算太高,只有 14.91%,其它网络使用主要包括一些会员服务等。
网络个人信息使用情况调查(%)
80.00 70.00 60.00
73.68
63.16
56.14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26.32
36.84
14.91 4.39
0.00
3、对个人信息的敏感度 国际上将个人信息划分为敏感的个人信息和非敏感的个人信息,并对敏感个人信息采取 更严格的保护措施,敏感的个人信息关系到个人的私生活和个人尊严、个人财产等。每个人 对自身个人信息的敏感是不一样的,本次对常用个人信息的敏感情况进行调查,从下面的排 序表中可以看出,在 18 类个人信息中,最为谨慎提供的是:个人密码,不提供的比例占 88.6%, 谨慎提供的占 11.4%,没有愿意随意提供个人密码的;第二位是银行卡号,不提供的占 72.81%, 谨慎提供的占 27.19%;第三位是犯罪情况,不提供的占 57.89%,谨慎提供的 34.21%,还有 7.89%愿意随意提供;以下依次高度敏感的信息还有疾病情况、宗教情况、家庭情况、家庭地
本次调查了学生在网络服务中的个人信息使用情况,从调查结果看,网上注册用户及邮箱注 册的比例最高,为 73.68%,聊天工具注册的占 63.16%,第三位是网上购物,占 56.14%,这 说明有一半以上的学生都参与过网上购物,可见网上购物已经成为未来购物的一种非常普遍
的方式了,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了网上购物的方便与便宜,特别是年轻人是网上购物的主要
2
DSIA
大连软件行业协会
址、个人照片。中度敏感的个人信息按谨慎提供的排序看,前几位是:简历 78.95%、电话 71.93%、 身份证号 64.04%、姓名 63.16%、电子邮箱 63.16%、个人照片 61.40%、家庭住址 60.53%、学 历 57.02%、专业 56.14%、年龄 44.74%。非敏感个人信息按随意提供的排序看,前几位的是: 性别 77.19、爱好与兴趣 55.26、年龄 46.49%。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自身个人信
7.02
疾病情况
47.37
简历
3.51
年龄
44.74
年龄
3.51
爱好与兴趣
39.47
专业
2.63
犯罪情况
34.21
爱好与兴趣
2.63
宗教信仰
32.46
学历
1.75
银行卡号
27.19
电子邮箱
0.00
性别
21.05
姓名
0.00
个人密码
11.40
性别
不提供 88.60 72.81 57.89 49.12 45.61 42.11 36.84 35.09 33.33 21.05 14.04 8.77 7.02 5.26 4.39 4.39 1.75 1.75
49.12 47.3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