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
课件6:3.1 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

1.举例说明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预测、 课程标准 灾情监测和评估中的作用。
2.展望人类利用高科技趋利避害的远景。 1.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预测、灾情 学习目标 监测和评估中的应用。 2.掌握防御自然灾害的主要措施。
一、自然灾害监测系统
1.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概念、内涵及作用
途 环境,防 变形土体,防止滑坡、泥石流
径 止或减轻 生物工程措施防风固沙,防止土地沙化、
自然灾害 水土流失
修建大堤防洪防潮,保护堤内人口
阻隔或控制灾害 与人口、财产等
和财产安全
途 的直接相遇
建立护坡、挡墙等阻拦物,避免泥物 特 性 , 兴修水库、排灌站、电机井等工程
四、自然灾害的防御
1.概念
2.措施 (1)非工程性防御措施: ①概念:通过国际组织和各个国家的 减灾规划 和防灾 法律、各级行政部门的 减灾管理 以及 公众减灾 教 育等途径,控制和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②成就
国际 第44届联大通过“国际减轻自然灾害_十__年__决__议_ 案_” 成就 和“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国际行动纲领”
改变_地__表__环__境___,防止或减轻自然灾害的强度; ③途径: 阻隔或控制灾害与_人__口__、__财__产___等的直接相遇;
改变___财__物__等__的__特__性____,提高__抗__灾__性__能__。
主题一 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活动与探究 材料:中新社北京2011年7月9日电,曼谷当地时间9日下午, 中国首次出口泰国的环境减灾卫星地面站工程——“朱拉 蓬公主卫星接收站”投入正式运营。环境减灾卫星泰国接 收站工程今年4月1日正式交付泰方,系统试运行期间,正值 泰国南部发生严重的洪涝灾情,该地面站每天实时接收中国 “环境1A”卫星过境时下传的洪涝灾害遥感图像,经过实时 处理、解译、分析,为泰国了解灾情、发出泥石流预警提供 了及时有力的支撑。
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PPT教学课件

高考题型总结:
1、以备考期间某种特大自然灾害为背景材料,考查 灾害发生原因、地区分布、危害及防御措施,特别是 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 2、以某区域图为背景材料,考查本区内自然灾害的 类型、分布、危害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构建知识结构:
1、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自然灾害 与防治:
2、中国的自然灾害
(1)分析影响地面沉降的主要人为原因有哪些?北京地区地 面沉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地面沉降作为一种自然灾害,主要产生的危害有哪些?
(3)简述防止大城市地面沉降的主要措施。
答案
(1)分析影响地面沉降的主要人为原因有哪些?北 京地区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导致地面沉降现象的主要人为原因:过度开采石油、 天然气、固体矿产、地下水等。 北京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过度开采地下水。 (2)地面沉降作为一种自然灾害,主要产生的危害 有哪些? 地面沉降直接破坏房屋、桥梁、道路等工程设施,同 时还会引起洪水、风暴潮、海水入侵、盐渍化等灾害 (3)简述防止大城市地面沉降的主要措施。 节约用水、压缩地下水开采量、开展地下水人工回灌、 调整地下水开采层次、进行地面沉降监测与研究等措 施。
第5段:指出母爱的本质是无条件的,因此无论是儿 童还是成人都深深渴求母爱。
第6段: 概述母爱和父爱的本质区别。对孩子来说, 母亲代表自然世界,父亲则代表思想世界。
第7段: 阐释父爱的本质:顺从是最大的道德。
第二部分(4—7段):阐述父爱的性质,以及父 爱和母爱的根本区别。
第8段:提出对母爱和父爱的不同要求。
第一部分(第1~3段): 创造爱 第二部分(第段 被人爱—爱别人—
爱的原则 幼稚和成熟 情感对象 现象:先理解母爱,再认识父爱 原因:母爱无条件,父爱有条件
《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 讲义

《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讲义一、引言自然灾害是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它给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我们需要加强对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防御工作。
本讲义将介绍自然灾害监测与防御的重要性、主要方法和技术,以及相关的应对策略。
二、自然灾害的类型和特点(一)气象灾害气象灾害包括暴雨、洪涝、干旱、台风、寒潮等。
这些灾害通常具有发生频率高、影响范围广、突发性强等特点。
(二)地质灾害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地质灾害往往具有破坏性大、成灾速度快、预测难度高等特点。
(三)海洋灾害海洋灾害包含风暴潮、海啸、海冰等。
海洋灾害的特点是影响区域广泛,对沿海地区的威胁较大。
(四)生物灾害生物灾害例如蝗灾、病虫害等,其特点是传播速度快,容易造成大面积的农作物受损。
三、自然灾害监测的重要性(一)提前预警及时准确的监测能够提前发现自然灾害的迹象,为发布预警信息争取宝贵的时间,让人们有足够的时间采取防范措施,减少生命和财产损失。
(二)科学决策为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科学依据,以便制定合理的应急救援和灾后重建方案。
(三)风险评估有助于评估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为制定长期的防灾减灾规划提供数据支持。
四、自然灾害监测的方法和技术(一)气象监测1、气象卫星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获取大范围的气象数据,包括云层分布、温度、湿度等。
2、地面气象站在各地设立的气象观测点,实时监测当地的气象要素,如气温、气压、风速、风向等。
(二)地质监测1、地震监测利用地震仪监测地震波,确定地震的发生时间、地点和震级。
2、滑坡和泥石流监测采用位移监测仪器、雨量监测设备等,对潜在的滑坡和泥石流区域进行监测。
(三)海洋监测1、海洋浮标安装在海面上的监测设备,能够测量海浪、海温、海流等海洋参数。
2、海洋卫星从太空对海洋进行观测,获取海洋表面温度、海冰分布等信息。
(四)生物监测1、病虫害监测通过设置监测点,观察病虫害的发生发展情况,利用无人机等技术进行大面积监测。
学案8:3.1 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

第一节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学习目标】1、掌握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含义,说明世界和我国灾害监测系统发展概况。
2、了解遥感的特点及在监测自然灾害过程中的作用。
3、了解GIS的特点及在监测自然灾害过程中的作用。
4、了解自然灾害防御的内涵及我国非工程性防御的发展状况。
【重点、难点】掌握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含义,说明世界和我国灾害监测系统发展概况。
〖知识点1〗防灾与减灾【课堂导学】1、减轻自然灾害是认识自然灾害形成规律的首要目的2、防灾减灾工程的组成:借助现代观测技术在内的现代化手段,对自然灾害进行动态监测和综合评价,采取防御措施,灾前准备;灾中应急;灾后恢复,自救和互救等。
3、我国“减灾战略”、“国际减灾战略”:我国“减灾战略”是“以防为主,防、抗、救结合”;联合国从二十一世纪初开始实施了“国际减灾战略”的行动计划。
〖知识点2〗自然灾害监测系统【课堂导学】1、自然灾害监测系统:(1)概念:(2)主要作用:(3)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三个核心内容及监测系统在灾前、灾中、灾后的不同作用:谁来测、怎么测、测什么,以及监测系统在灾前、灾中、灾后的不同作用。
(4)自然灾害监测系统图:三维坐标示意图直观地再现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概念。
“各级组织”维度解释了“谁来测”的问题,从范围的级别来说有世界级的、国家级的、地方一级的,小至县、乡、镇等各级监测机构;“监测手段”维度解释“怎么测”的问题,从不同平台(地球外的各种卫星、大气层中的飞机、地面上的雷达、船只、观测站等)监视(这一环节属于遥感),再将数据通过各种接收站传送至专门机构进行汇总、分析并提出预测预报(这一环节属于地理信息系统);“自然灾害”维度解释了“测什么”的问题,如对洪水灾情的监测,植被盖度及病虫害的严重程度的监测等。
2、世界和我国灾情监测系统的发展情况[跟踪练习]1、人类对自然灾害进行监测的防御,主要依靠()A、先进的科学手段B、各级政府行政机构C、宣传和教育D、增加林草植被2、自然灾害监测系统不包括()A、各级组织B、监测手段C、自然灾害D、社会经济〖知识点3〗遥感技术有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课堂导学】1、遥感(RS)的概念:2、遥感技术的特点:(1)基本特点:遥感(RS)技术具有观测范围广、信息获取量大、获取速度快、实时性好和动态性强等特点。
自然灾害的监控与防御

3.1 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教学目标】1.从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构成和建立,体会随着技术进步,自然灾害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以逐步为人们所监测。
2.基于遥感和GIS监测、分析技术的特点,理解灾前、灾中和灾后监测的重要性.3.树立客观面对灾害的基本观点,说明灾害防御的可能性和减灾效果。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虽然自然灾害的发生是不可避免、不可抗拒的,但充满智慧的人类通过各种先进的科技手段(如RS、GIS、工程和非工程防御等)对灾害进行监测和防御,是可以起到防灾、减灾作用的。
难点:地理信息系统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基本知识】(一)自然灾害监测系统1.概念:自然灾害监测系统是由国家、区域及地方等各级组织,通过不同平台对自然灾害进行监测和分析的网络系统。
2.作用:灾前预警、灾中跟踪、灾后评估以及提出减灾决策方案3.世界和我国灾害监测系统的发展情况①已经形成了遍布世界各地、相互交织的灾害监测和预警网络。
②我国已经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起各种自然灾害监测系统(二)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1.遥感(RS)技术的特点:观测范围广、信息获取量大、获取速度快、实时性好和动态性强等。
从空间尺度看,遥感具有全球观测能力,可从多波段、多时相和全天候角度获得全球自然灾害的观测数据;从时间尺度看,在遥感平台上能够对地球进行同步观测,可获得地球表层及其瞬间变化的灾害信息。
2.应用范围:广泛应用于政治、经济、军事、生活等各个方面,重点用于水灾、火灾及台风灾害等监测。
(三)地理信息系统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1.信息集成与分析:主要是对各种监测系统提供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空间数据分析,具有空间定位、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功能。
2.灾害评估与预报:对自然灾害进行预报预警、动态监测、灾害发生成因与规律分析、灾害损失调查、灾情评估等,还可以为制定减灾预案和指导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依据。
3.RS与GIS结合为减灾救灾提供可靠、高效的服务RS是数据获取手段(搜集、获取原材料——海量信息),GIS是数据分析手段(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处理并得出结论,指导防灾减灾工作),这两个工具有机结合,可实施动态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强大功能,从而为减灾救灾提供可靠、高效的服务。
学案5:3.1 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

第一节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一、自然灾害的监测系统1、主要作用:灾前预警、灾中跟踪、灾后评估及提出减灾决策方案等2、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概况3、我国的自然灾害监测系统:已经建立起各种自然灾害监测系统二、遥感技术(RS)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1、遥感技术的特点:观测范围广、信息获取量大、获取速度快、实时性好、动态性强2、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重要性:⑴空间看——遥感具有全球观测能力,可从多波段、多时相和全天候角度获得全球自然灾害的观测数据。
时间上看——在遥感平台上能够对地球进行同步观测,可获得地球表层及瞬间变化的灾害信息。
在灾害研究中,遥感是其它方法和技术无可替代的⑵可迅速发现人眼难以察觉的突发性灾害,如森林火灾、赤潮等⑶在交通不便、人迹罕至的地区可展现“千里眼”的优越性⑷在灾害发展过程中和消除后,灾害发生的规模、速度及是否复发都可用遥感进行监测。
三、地理信息系统(GIS)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1、地理信息系统(GIS)主要是对各种监测系统提供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空间数据分析,具有空间定位、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功能2、可以对自然灾害进行预报预警、动态监测、灾害发生成因与规律分析、灾害损失调查、灾情评估等3、为制定减灾预案和指导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依据4、与RS结合:可以实现在灾害发生前,能事先圈定危险区,并对危险程度做出平价,指导防灾活动;在灾害发生过程中,能对灾情实况监测,指导抗灾活动;在成灾后,能对灾害损失做出快速评价,指导救灾活动,从而对减灾作出贡献。
遥感技术(RS)——前台(搜集、获取原材料:海量信息)地理信息系统(GIS) —后台(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处理并得出结论,指导防灾减灾工作)四、自然灾害的防御1、非工程措施——通过国际组织和各个国家的减灾规划和防灾法律、各级行政部门的减灾管理及公众减灾教育等途径,控制和减少自然灾害的损失。
2、工程措施——通过建设防灾工程,改变自然灾害系统,最终达到减灾目的⑴改变地表环境,防止或减轻自然灾害的强度。
《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防御》课件

3 建立自然灾害监测系统能避免发生自然灾害。
探究点 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
通过“三北”四期工程建设,黑龙江省森林资源和生态总量持续 扩大。全省有林地面积达2 097.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46.14%,活立 木总蓄积达到18.29亿立方米。土地沙化得到有效遏制。黑龙江省累计 完成治沙造林193.5万亩,杜绝了“风剥地、撸籽粒”的现象。防护林 体系不断完善,松嫩、三江两大平原区农田防护林面积达634.3万亩, 农田庇护率达到75%以上。营造水保林面积达1 185万亩,治理侵蚀沟 2.3万条,治理水土流失地面积6 946.5万亩,基本构建了乔灌草、带网 片结合的防护林体系。
(2)非工程性防御措施
【特别提醒】 工程性防御与非工程性防御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凡是通过规划、法律、管理及教育等途径达到减灾、防 灾目的的防御,就是非工程性防御。工程性防御措施的关键是 修建防灾工程。故二者的区别就是“硬件”和“软件”的差别。
联系:二者在防灾、减灾中地位同等重要,只有相辅相成,才 能起到较好的防灾效果。
【答案】A 【解析】用法律的手段来规范全社会的减灾行动,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属于 非工程性措施的范畴。
(2)下列哪一措施能起到改变地表环境,减轻灾害强度( ) A.加固房屋,提高抗震度 B.修建防洪大堤 C.植树造林 D.修建格栅坝
【答案】C 【解析】植树造林能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改善地表 环境,减轻灾害强度;加固房屋属于改变财物特征;修建防洪大堤、 格栅坝属于阻隔灾害与人口、财产的直接相遇。
P109第2题
莱特岛灭顶的原因:
乱砍滥伐,造成植被破坏;放松警惕,返回家园等。
减轻灾害带来的人员伤亡的措施:
原创3:3.1 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

(2)限制或分导灾害载体,阻隔或控制致灾因子与承灾体 的直接相遇。 例如,修建大堤防洪防潮,保护堤内的人口和财产安全; 建立护坡、挡墙等支挡物,避免泥石流冲击村庄和耕地。
(3)改变承灾体特性,提高抗灾性能,减少灾害损失。 例如,兴建水库、排பைடு நூலகம்站、电机井等工程及配套设施,保证 人畜、作物的正常需水,防洪抗旱;加固房屋,使之达到抗 震要求。
二、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遥感基本原理示意图
(一)相关概念 遥感技术 卫星遥感技术是防灾减灾的强有力手段,主要是采用卫星 提供的图像监测灾害事件的动态过程。
(二)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遥感具有宏观性、客观性、综合性、动态性、数字化特性, 可用于多种灾害的监测。比如通过以气象卫星云图数据的 处理分析为主要技术手段,有可能做到监测沙尘暴的形成、 预警及其发展并评估它的危害程度。
3.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遥感具有宏观性、客观性、综合性、动态性、数字化特性, 可用于多种灾害的监测。 4.地理信息系统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地理信息系统在收集信息、统计分析、结果评价和预报预 测等方面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5.自然灾害的防御可以采取工程性或非工程性防御措施。 工程性防御措施是通过修建防灾工程,从改变地表环境;从 可以阻隔或控制灾害与人口、财产等的直接相遇;改变财物 等的特性三方面改变自然灾害系统,最终达到减灾的目的。
灾前预测,对潜在灾害,包括发生时间、范围、规模等进 行预测,为有效防灾做准备; 灾中监测,随时监测各种灾害,快速准确提供如洪水、干 旱、地震等重大灾害灾情信息,为紧急救援提供帮助。 灾后评估,准确的灾情评估是灾后重建最主要的依据之一。
自然灾害监测系统
(三)世界灾害监测系统的发展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合作探究
KEQIAN YUXI DAOXUE KETANG HEZUO TANJIU
2.自然灾害的防御 (1)非工程性防御:
含义 通过国际组织和各个国家的减灾规划和防灾法律、各级行政部 门的减灾管理以及公众减灾教育等途径,控制和减少自然灾害造 成的损失 规划 减灾 途 径 法律 防灾 公众 减灾 教育 1989 年 12 月,第 44 届联大通过了“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决议 案”和“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行动纲领”;1998 年,我国颁布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减灾规划(1998~2010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中 华人民共和国森林防火条例》 我国利用多种媒体通过多种方式,分别针对民众、军队、政府官 员进行防灾减灾的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以增强全民社会的防灾 意识和能力
课前预习导学
问题导学 当堂检测
课堂合作探究
KEQIAN YUXI DAOXUE KETANG HEZUO TANJIU
(1)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主要应用于哪些领域? 提示: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主要应用于旱情、 水灾、 沙尘暴、 台风、暴雨、滑坡、泥石流、地震、农林病虫害、森林火灾等方面的 监测。 (2)利用遥感技术监测自然灾害有何优点? 提示:从空间尺度看,遥感具有全球观测能力,可从多波段、多时相 和全天候角度获得全球自然灾害的观测数据;从时间尺度看,遥感能够 对地球进行同步观测,可获得地球表层及其瞬间变化的灾害信息。 (3)地理信息系统在自然灾害监测评估中有何作用? 提示: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对自然灾害进行预报预警、动态监测、灾 害发生成因与规律分析、灾害损失调查、灾情评估以及为制定减灾预 案和指导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依据。
课前预习导学
问题导学 当堂检测
课堂合作探究
KEQIAN YUXI DAOXUE KETANG HEZUO TANJIU
迁移与应用 在遥感技术中,可以根据植物的反射波谱特征判断植物的生长状 况,有助于防灾减灾。完成下列问题。 (1)遥感技术用于防灾减灾的具体监测内容包括( ①旱情 A.①②③ ②水灾 ③滑坡 ④农林病虫害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 ③区分落叶与常 ②监测植物病害情况 C.①②③ D.①③ B.①②④ )。
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对自然灾害进行预报预警、动态监测、灾 害发生成因与规律分析、灾害损失调查、 灾情评估等,还可以为制定减灾预案和指 导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依据 灾前:圈定危险区,对危险程度作出评价,指 导防灾活动 灾中:实况监测并作出评价,指导抗灾活动 灾后:评价损失,指导救灾活动
课前预习导学
问题导学 当堂检测
课堂合作探究
KEQIAN YUXI DAOXUE KETANG HEZUO TANJIU
答案:(1)C (2)B
(3)C
解析:遥感技术用于防灾减灾的具体监测内容很广泛 ,旱情、水灾、 滑坡、农林病虫害都是其工作范围。可用遥感技术直接区分阔叶林与 针叶林、监测植物病害情况、区分落叶与常绿树和监测草场退化情况 等。 利用同一城市不同时期的多幅遥感影像,分析土地利用的变化,只能 够为城市规划提供资料。
课前预习导学
目标导航 预习引导
课堂合作探究
KEQIAN YUXI DAOXUE KET然灾害的防御
1.概念
2.措施 (1)非工程性防御措施: ①概念:通过国际组织和各个国家的减灾规划和防灾法律、各级行 政部门的减灾管理以及公众减灾教育等途径,控制和减少自然灾害造 成的损失。
课前预习导学
目标导航 预习引导
课堂合作探究
KEQIAN YUXI DAOXUE KETANG HEZUO TANJIU
三、地理信息系统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1.主要功能:对各种监测系统提供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空间数据 分析,具有空间定位、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功能。 2.作用:预报预警、动态监测、灾害发生成因与规律分析、灾害损 失调查、灾情评估等,还可以为制定减灾预案和指导灾后重建工作提供 依据。
课前预习导学
问题导学 当堂检测
课堂合作探究
KEQIAN YUXI DAOXUE KETANG HEZUO TANJIU
1.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或评估中的作用 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在自然灾害监测 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下表所示:
地理信息 技术 主要功能或特点 观测范围广、信息获 取量大,速度快,实时 性好和动态性强等 遥感技术 (RS) 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①除了能看到电视屏幕上的常规大气云 图,还可以看到沙尘、台风、暴雨等灾害性 天气的形成过程。②利用遥感影像可以迅 速地发现一些初发时人眼难以察觉的突发 性灾害,如森林火灾、赤潮等。③在交通不 便、人迹罕至的地区可展现遥感作为灾害 监测“千里眼”的优越性。④在灾害发展过 程中和消除后,对灾害发生的规模、 速度以 及是否复发进行监测
(2)根据上述原理,可用遥感技术直接( ①区分阔叶林与针叶林 绿树 ④监测草场退化情况 A.①②④ 能够( )。 B.①②③④
(3)利用同一城市不同时期的多幅遥感影像,分析土地利用的变化, A.计算交通流量的变化 C.为城市规划提供资料 B.预测城市降水的变化 D.预测洪涝灾害的变化
课前预习导学
问题导学 当堂检测
课前预习导学
目标导航 预习引导
课堂合作探究
KEQIAN YUXI DAOXUE KETANG HEZUO TANJIU
一、自然灾害监测系统
1.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概念、内涵及作用
2.发展情况 世界各国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灾害监测系统。我国已经运用现代科 学技术建立起各种自然灾害监测系统。
课前预习导学
目标导航 预习引导
第三章
防灾与减灾
第一节
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
课前预习导学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课堂合作探究
KEQIAN YUXI DAOXUE KETANG HEZUO TANJIU
1.举例说明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预测、灾情监测和评估中的作用。 2.展望人类利用高科技趋利避害的远景。
1.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预测、灾情监测和评估中的应用。 2.掌握防御自然灾害的主要措施。
(2)工程性防御措施: ①措施:修建防灾工程。 ②目的:改变自然灾害系统,达到减灾目的。 改变地表环境,防止或减轻自然灾害强度 ③途径 阻隔或控制灾害与人口、财产等的直接相遇 改变财物特性,提高抗灾性能
课前预习导学
问题导学 当堂检测
课堂合作探究
KEQIAN YUXI DAOXUE KETANG HEZUO TANJIU
课前预习导学
目标导航 预习引导
课堂合作探究
KEQIAN YUXI DAOXUE KETANG HEZUO TANJIU
3.应用举例 (1)提供常规大气云图,观测沙尘、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的形 成过程。 (2)迅速发现一些初发时人眼难以察觉的突发性灾害, 如森林火灾、 赤潮等。 (3)监测灾害发展过程中和消除后,灾害发生的规模、速度以及是 否复发。
主题一 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活动与探究 材料:中新社北京 2011 年 7 月 9 日电,曼谷当地时间 9 日下午,中国 首次出口泰国的环境减灾卫星地面站工程——“朱拉蓬公主卫星接收 站”投入正式运营。 环境减灾卫星泰国接收站工程今年 4 月 1 日正式交 付泰方,系统试运行期间,正值泰国南部发生严重的洪涝灾情,该地面站 每天实时接收中国“环境 1A”卫星过境时下传的洪涝灾害遥感图像,经 过实时处理、解译、分析,为泰国了解灾情、发出泥石流预警提供了及 时有力的支撑。
课前预习导学
目标导航 预习引导
课堂合作探究
KEQIAN YUXI DAOXUE KETANG HEZUO TANJIU
②成就:
国际 成就 我国 成就 第 44 届联大通过“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决议案”和“国际减轻自 然灾害十年国际行动纲领” 制定法律法规:以法律手段来规范全社会的减灾行动 颁布减灾规划:把减灾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整体中去 进行防灾减灾的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
课前预习导学
问题导学 当堂检测
课堂合作探究
KEQIAN YUXI DAOXUE KETANG HEZUO TANJIU
(4)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两者结合在灾前、灾中、灾后有何作 用? 提示:遥感技术在信息获取方面的优势与地理信息系统在空间分 析方面的优势结合,可以灾前圈定危险区,对危险程度作出评价,指导防 灾活动;灾中实况监测并作出评价,指导抗灾活动;灾后评价损失,指导救 灾活动。
课堂合作探究
KEQIAN YUXI DAOXUE KETANG HEZUO TANJIU
二、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1.基本特点:观测范围广、信息获取量大、获取速度快、实时性好、 动态性强等。 2.时空特点 (1)空间上:具有全球观测能力,可从多波段、多时相、全天候角度 获得观测数据。 (2)时间上:能够对地球进行同步观测,可获得地球表层及其瞬间变 化的灾害信息。
课前预习导学
问题导学 当堂检测
课堂合作探究
KEQIAN YUXI DAOXUE KETANG HEZUO TANJIU
(2)工程性防御:
含义 就是通过修建防灾工程,从三个方面改变自 然灾害系统,最终达到减灾的目的 岩土体改造工程、 疏排水工程,加固稳定变形 改变地表环境,防止或减轻 自然灾害 土体,防止滑坡、泥石流 生物工程措施防风固沙,防止土地沙化、 水土 流失 途 径 阻隔或控制灾害与人口、 财产等的直接相遇 修建大堤防洪防潮,保护堤内人口和财产安 全 建立护坡、 挡墙等阻拦物,避免泥石流冲击村 庄、耕地 改变财物特性,提高抗灾性 能,减少灾害损失 兴修水库、 排灌站、 电机井等工程配套设施, 防洪抗旱 加固房屋,增强抗震性能
空间上:多波段、 多时 相和全天候
课前预习导学
问题导学 当堂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