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热力学 第十章 制冷循环

合集下载

制冷循环介绍

制冷循环介绍

制 冷 循 环 介 绍
制 冷 循 环 介 绍
压缩机

低温系统
冷凝蒸发器
冷 循 环 介 绍
节流阀
蒸发器 制冷剂 R13
制 冷 循 环 介 绍
低温级R13制冷循环:蒸发温度-80度,蒸发冷凝器中冷 凝温度-25度(冷凝器); 高温级R22制冷循环:蒸发冷凝器中蒸发温度-30度(蒸发 器),冷凝温度30度;
(2-17)
在过热区,过热度越大,其等熵线的斜率 越大,根据式(2-1),得
w0 0
(2-18)
措施: 1、增加蒸发器的传热面积(有效过热) 制冷系数、制冷量变化?
制 冷 循 环 介 绍
2、压缩机吸气管道保温不好(无效过热)
制冷系数、制冷量变化?
3.回热循环 利用回热使节流前的制冷剂液体与压缩 机吸入前的制冷剂蒸气进行热交换,使 液体过冷、蒸气过热,称之为回热。
回热循环的性能指标如下: 单位制冷量
制 冷 循 环 介 绍
q' 0 h1 h4 h1 h4
单位功
(2-21)
w' h2 h1
制冷系数
(2-22)
q' 0 h1 h4 ' w' h2 h1
(2-23)
由图(2-5)可知,与无回热循环1-23-4-5-1相比较,回热循环的单位制冷 量增大了
(2-5)
q0=h1-h5=h1-h4(2-6)制 冷 循 环 介 绍
为了说明单级压缩蒸气制冷机理论循环的 性能,采用下列一些性能指标,这些性能 指标均可通过循环各点的状态参数计算出 来。 (1)单位质量制冷量q0
q0称为单位质量制冷量,习惯上取为正 值,在T-s图上用面积1-5-b-a-1代表, 而在lg p-h图上则用线段5-1表示。

工程热力学制冷循环课件

工程热力学制冷循环课件
价其性能优劣。
影响性能因素分析
蒸发温度与冷凝温度
蒸发温度越低、冷凝温度越高,制冷系数越 低,性能下降。
制冷剂性质
不同制冷剂的热力性质不同,对制冷循环性 能产生显著影响。
过冷度与过热度
适当的过冷度和过热度有利于提高制冷系数, 但过度增加会导致性能下降。
压缩机效率
压缩机效率越高,输入功越小,制冷循环性 能越好。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优化设计策略探讨
优化蒸发器和冷凝器设计
提高传热效率,降低传热温差,有利 于提高制冷系数。
采用高效压缩机
选用高性能压缩机,降低输入功,提 高制冷循环经济性。
优化制冷剂选择
选用环保、高效制冷剂,提高制冷循 环性能。
系统集成与优化
通过系统集成和优化设计,降低系统 能耗和成本,提高整体性能。
06 工程应用案例分析
螺杆式压缩机
利用螺杆的旋转运动,使 制冷剂在压缩腔内受到挤 压和输送。具有高效、低 噪音等特点。
离心式压缩机
通过叶轮的高速旋转,使 制冷剂在离心力作用下获 得动能并压缩。适用于大 型制冷系统。
冷凝器、蒸发器及节流装置
冷凝器
节流装置
将高温高压的制冷剂蒸气冷却为饱和 液体,释放热量给冷却介质。通常采 用风冷或水冷方式。
04 热电偶合式制冷循环
热电偶合式制冷原理
塞贝克效应
利用两种不同材料之间的 温差产生电压。
帕尔贴效应
当有电流通过由两种不同 材料组成的回路时,在结 点处会吸收或放出热量。
汤姆逊效应
当电流通过有温度梯度的 导体时,导体将吸收或放 出热量。
热电偶材料选择与性能
材料选择
选择具有高热电势、低电阻率、高导 热率、良好机械性能和化学稳定性的 材料。

工程热力学课件11 制冷循环

工程热力学课件11 制冷循环

理想气体
p 2‘
T
2‘
绝热膨胀,温度降低
1 6 1 2 4 3 v 2 s
5
T
转回温度曲线
实际气体
TH
冷效应区
N
热效应区
TL p pN
p
经济性指标最高的逆向循环是同温限 间的逆向卡诺循环。通常制冷循环以环境 为高温热源(T1=T0),因此在以T0为高 温热源、Tc为低温热源间的逆向卡诺循环 的制冷系数:
膨 胀 阀
压缩机
w
4
q2
1
蒸发器
1-2: 2-3: 3-4: 4-1:
制冷剂在压缩机中的绝热压缩过程 制冷剂在冷凝器中的定压放热过程 制冷剂在膨胀阀中的绝热节流过程 制冷剂在蒸发器中的定压定温气化过程
4 1 3 2
q2 wnet
单位质量制冷剂在冷凝器中放热量:
T
2
q1= h2-h3
单位质量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吸热量:
1 h
过冷度愈大,制冷系数增加愈多。制冷剂液体离开冷凝 器的温度取决于冷却介质的温度,过冷度一般很小。多数制冷
装置专设一回热器,使从冷凝器出来的制冷剂液体通过回热器 进一步冷却,增大过冷度。回热器的冷却介质通常为离开蒸发 器的低温低压蒸气。
3 4 1
2
热泵供热原理
在所有制冷装置的工作过程中,热从冷藏室取 出并传给较高温度的环境。因此,实现制冷循环的 结果不仅使放出热量的物体被冷却,而且使吸收热 量的物体被加热。根据这个原理,可利用逆循环实 现将热从低温冷源向高源热源的输送。这种目的在 于输送热量给被加热对象(如室内供暖)的装置称为 热泵。向高温热源输送的热量qH,等于取自低温冷 源(如大气环境)的热量qL与实现逆循环从外界输入 功量wnet 之和,即qH=qL+wnet 。热泵就其实质来看, 和制冷装置完全一样,只是两者工作的温度范围不 同。制冷装置工作的上限温度为大气环境温度,其 目的系从冷藏室吸热,以保持冷藏室低温(下限温度) 恒冷;热泵工作的下限温度为大气环境温度,其目 的是向暖室放热,以保持暖室温度(上限温度)恒暖。

理论制冷循环资料

理论制冷循环资料
o 1 4
o v 1 O R o
过冷循环
h1=401.6(kJ/kg) h2=439.5(kJ/kg) h3 =249.7(kJ/kg) h3’=h4’=243.5(kJ/kg) v1=0.06534(m3/kg) q h h 158.1 (kJ/kg ) 单位质量制冷量: q q 2419 .651 (kJ/m3) 单位容积制冷量: 质量流量: M Q 0.348 (kg/s) q 体积流量: V M 0.023 (m3/s) 单位冷凝热负荷 (冷凝器过冷):q h h 196.0 (kJ/kg) (设过冷器):q h h 189.8 (kJ/kg) 冷凝器热负荷 (冷凝器过冷):Q M q 68.208 (kW) (设过冷器): Q M q 66.050 (kW) 过冷器热负荷:Qgl MR h3 h3 2.158 (kW) 单位理论功: (kJ/kg) w h h 37.9 N M w 13.189 压缩机理论耗功率: (kW) q 4.17 理论制冷系数: w
• 制冷系统中设置回热器,采用回热循环。
过冷循环热力计算
冷藏库需制冷量55kW,用氟利昂22,蒸发温度to=-10℃, 冷凝温度tk=40℃。设计时采用两种方案:一单级蒸气压 缩式制冷理论循环;一种过冷循环,过冷度5℃。比较两 个制冷循环的性能。
理论循环 过冷循环
理论循环
h1=401.6(kJ/kg) h2=439.5(kJ/kg) h3=h4=249.7(kJ/kg) v1=0.06534(m3/kg) q h h 151.9(kJ/kg ) 单位质量制冷量: q q 2324 .763 (kJ/m3) 单位容积制冷量: Q 质量流量:M q 0.362 (kg/s) 体积流量:V M 0.024 (m3/s) q h h 189.8 单位冷凝热负荷: (kJ/kg) Q M q 68.708 (kW) 冷凝器热负荷: w h h 37.9 单位理论功: (kJ/kg) N M w 13.720 压缩机理论功耗: (kW) q 理论制冷系数: w 4.0

制冷循环PPT课件

制冷循环PPT课件
返回 压缩空气制冷循环中定压吸、排热偏离定温吸、排热甚远1。5
11-2 压缩蒸气制冷循环
(The vapor-compression cycle)
一、压缩蒸气制冷循环设备流程
16
二、循环T-s 图和制冷系数 ε
qC h1 h5 h1 h4
q1 h2 h4
wnet h2 h1
? qC h1 h4 T1 T4 wnet h2 h1 T2 T1
制冷系数及1kg空气的制冷量;(2)若 保持不变而采用回热,
理想情况下压缩比是多少? 解 (1) 无回热
T1 TC 253.15K T3 T0 293.15K
p2 0.5MPa 5
p1 0.1MPa
1/
T2 T1
p2 p1
T3 T4
1
1.41
T2 T1 253.15K 5 1.4 401.13K
藏库的温度为-10℃,而周围环境温度为30 ℃。试计算: 1)吸收式制冷装置的COPmax
2)如果实际的热量利用系数为0.4 COPmax,而要达到制冷能 力为2.8105kJ/h,求需提供湿饱和蒸汽的质量流率qm是多少。
解 据压力p = 0.2MPa,从饱和水蒸气表中查得饱和温度 ts=120.23℃120 ℃,汽化潜热
总循环
1 kg蒸汽制冷量
q2 = q7-3 = h3-h7 1 kg蒸汽冷凝器放出热量
q冷= q5-6= h6-h5 1 kg工作蒸汽吸热量
q1= q8-1= h1-h8
29
2. 能量利用系数
Q2 Q
m1h3 h7 m2 h1 h8
工作蒸汽能量及输入功最终均以热量形式在冷凝器中向环 境散失,构成能质下降以弥补制冷蒸汽循环中蒸汽能质提高 的过程。

工程热力学制冷循环课件页PPT文档

工程热力学制冷循环课件页PPT文档

1
p2 p1
k1
k
k1
1 k
1
2 1
s
空气压缩制冷循环特点
优点:工质无毒,无味,不怕泄漏。
缺点:
1. 无法实现 T , < C
2. q2=cp(T1-T4),空气cp很小, (T1-T4)不 能太大, q2 很小。
若(T1-T4)
3. 活塞式流量m小,制冷量Q2=m q2小,
• 制冷Refrigeration循环
输入功量(或其他代价),从低温 热源取热
• 热泵Heat Pump循环
输入功量(或其他代价),向高温 热用户供热
高温环境 QH WN
QL 低温冷冻室 (a)冰箱
高温房间 QL WN
QH 低温环境 (b)热泵
制冷循环和制冷系数
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
T
q2h1h5h1h4
4
冷凝器中放热量
2 3
q1 h2 h4
1
制冷系数
5
q 2 h 1 h 4
h 1 h 4 q 2 s
q 1 q 2 (h 2 h 4 ) (h 1 h 4 ) h 2 h 1 w
两个等压,热与功均与焓有关 lnp-h图
lnp-h图及计算
lnp
制冷能力:制冷设备单位时间内从冷库取 走的热量(kJ/s)。
1冷吨:1吨0°C饱和水在24小时内被冷冻 到0°C的冰所需冷量。
水的凝结(熔化)热 r =334 kJ/kg
1冷吨=3.86 kJ/s
制冷循环种类
Refrigeration空C气y压cl缩e 制冷 压缩制冷 Gas compression
• 压缩空气制冷想提高制冷能力,空气的 流量就要很大,如应用活塞式压气机和 膨胀机,不经济。

工程热力学第10章答案

工程热力学第10章答案

第10章 制冷循环第10章 制冷循环10-1 在商业上还用“冷吨”表示制冷量的大小,1“冷吨”表示1吨0℃的水在24小时冷冻到0℃冰所需要的制冷量。

证明1冷吨=3.86kJ/s 。

已知在1标准大气压下冰的融化热为333.4kJ/kg 。

解:1冷吨=333.4 kJ/kg ×1吨/24小时=333.4×1000/(24×3600) kJ/s=3.86kJ/s压气机入口T 1= 263.15K 压气机出口 K T T kk 773.416515.2634.114.1112=×==−−π冷却器出口T 3=293.15K 膨胀机出口 K T T kk 069.185515.2934.114.1134===−−π制冷量 ()()kg kJ T T c q p c /393.78069.18515.263004.141=−×=−= 制冷系数第10章 制冷循环()()()()71.1069.18515.26315.293773.416069.18515.263413241=−−−−=−−−−==T T T T T T w q net c ε10-4 压缩空气制冷循环中,压气机和膨胀机的绝热效率均为0.85。

若放热过程的终温为20℃,吸热过程的终温为0℃,增压比π=3,空气可视为定比热容的理想气体,c p =1.004kJ/(kg·K ),k =1.4。

求:(1)画出此制冷循环的T-s 图;(2)循环的平均吸热温度、平均放热温度和制冷系数。

433'4循环的平均吸热温度 ()K T T T T s q T cc 887.248986.22515.273ln 986.22515.273ln 414114=−=−=∆=′′′ 循环的平均放热温度 ()K T T T T s q T 965.33915.293638.391ln 15.293638.391ln32322300=−=−=∆=′′′第10章 制冷循环循环的制冷系数921.0)896.22515.293()15.273638.391(986.22515.273)()(/431/2/41=−−−−=−−−−=T T T T T T ε10-5 某压缩蒸气制冷循环用氨作制冷剂。

制冷循环方案的热力学分析ppt课件

制冷循环方案的热力学分析ppt课件

⑵8AS-12.5型压缩机理论排汽量Vp: 可从《制冷设备手册》直接查取,也可通过计
算而得:
Vp=566m3/h ⑶求取压缩机的输汽系统λ: 可查表,也可用计算法:
λ=0.6629
⑷通过压缩机的氨循环量G:
G
V

P
566 0.6629
737.42kg
/h
v1
0.5088
⑸压缩机的产冷量Qc:
QC
而采用双级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在压力 比大到一定程度时,由于制冷循环,却 能提高每KW电机功率的产冷量,并且保 证排汽温度在允许的范围之内。
102.73KW。因此应配置8AS-12.5压缩机的台
数:
n 328.87 3.2台
102.73
⒋分析比较:
●如果两种蒸发温度的制冷循环回路都各自单独 配置压缩机时,本来只需要两台8AS-12.5压缩 机即可满足需要。而采用了一组压缩机带两种 蒸发温度,其结果必须增配一台压缩机才能接 近所需要的产冷量。
在相同工况下,采用单级压缩机8AS-12.5进行运转时, 由前计算得: 产冷量Qc=92.85KW 电机功率N=60KW 每KW电机功率产冷量=1.55KW/KW 排汽温度t2=155℃
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在压力比大到一定 程度时,由于排汽温度超过允许的范围, 产冷量下降,单级压缩制冷循环已不能 采用。
三、一台(组)压缩机承担两种蒸发 温度的单级压缩机制冷循环方案
设有两种蒸发温度,分别为-15℃和-28℃,采用 35℃的冷凝温度和30℃的过冷温度;
-15℃制冷循环回路的机械负荷为:226.05KW,-
28℃制冷循环回路的机械负荷为102.73KW。
蒸发压力 调节阀
装置图及循环压焓图如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5
制冷剂其他性质
❖对环境友善 ❖安全无毒 ❖ 溶油性好,化学稳定性好
36
制冷剂种类
(1)无机化合物:氨R717、水R718、二氧 化碳R744、二氧化硫R764等。
(2)氟里昂:氟里昂是饱和碳氢化合物(饱 和烃类)的卤族衍生物的总称,最常用的 有R12、R22、R14和R134a等。
(3)混合溶液: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制 冷剂按一定比例相互溶解而成的混合物。 主要有R502(R22和R115)、R407C (R32/R125/R134a)。
2-3 为过 热 蒸 气 在 冷 凝 器 中定压放热被冷凝的过程;
3-4 为饱 和 液 体 在 节 流 阀 中节流、降压、降温的过 程;
4-1 为湿 饱 和 蒸 气 在 蒸 发
器中定压吸热、汽化的过
程。
22
制冷系数
c
qo wnet
qo h1-h3 qk-qo h2-h1
T1 T4 T2 T1
20
压缩蒸气制冷循环
用低沸点物质(大气压 下的沸点低于0℃)作为工 质(制冷剂),利用其在 定压下汽化和凝结时温度 不变的特性实现定温放热 和定温吸热,可以大大提 高制冷系数;制冷剂的汽 化潜热较大,因此制冷量 大。
21
压缩蒸气制冷循环
1-2 为从 蒸 发 器 中 出 来 的 蒸气在压缩机中被可逆绝 热压缩的过程;
(4)碳氢化合物:碳氢化合物制冷剂有甲烷、
乙烷、丙烷、乙烯、丙烯和异丁烷R600a
等。
37
课后思考题
❖压缩蒸气制冷循环采用节流阀来代替膨胀 机,压缩空气制冷循环是否也可以采用这 种方法?为什么?
❖对逆向卡诺循环而言,冷、热源温差越大, 制冷系数是越大还是越小?为什么?
❖压缩空气制冷循环采用回热措施后是否提 高其理论制冷系数?能否提高其实际制冷 系数?为什么?
qk h2 h3
单位质量工质从冷藏室中吸收的热量为:
qo h1 h4
压缩空气制冷循环系统所消耗的循环净功为:
wnet qk q0
15
制冷系数
cw qn o et qkq -oqoh2-hh 31 --h 4 h1-h4
空气视为理想气体,且比热容为定值,则:
c
T2
T1T4
T3T1T4
定义
p2 p1
10-6 制冷循环工质
12
原理
原理:利用空 气绝热膨胀时 温度降低来获 得低温。
13
循环各过程
1-2为空气在压气机中的绝热压缩过程;
2-3为热空气在冷却器中的定压放热过程;
3-4为空气在膨胀机中可逆绝热膨胀过程;
4-1为空气在冷藏室中定压吸热过程。
14
制冷系数
单位质量工质向高温热源排放的热量为:
28
热泵分类1
❖根据热泵的驱动方式,热泵可分为: ❖(1)电驱动热泵:以电能驱动压缩机工作
的蒸气压缩式或空气压缩式热泵。 ❖(2)燃料发动机驱动热泵:以燃料发动机,
如柴(汽)油机、燃气发动机及蒸汽透平 驱动压缩机工作的机械压缩式热泵。 ❖(3)热能驱动热泵:有第一类和第二类吸 收式热泵,以及蒸汽喷射式热泵。
18
第10章 制冷循环
10-1 概述 10-2 逆向卡诺循环 10-3 压缩空气制冷循环 10-4 压缩蒸气制冷循环 10-5 热泵
10-6 制冷循环工质
19
压缩空气制冷循环特点
压缩空气制冷循环的优点:工质容易获得、 成本低、无毒安全。
缺点:空气的比热容小,单位质量空气的制 冷量比较小;吸热、放热均在定压下进行,偏离 逆向卡诺循环较大,经济性差。
30
热泵工作原理
热泵装置与制冷装置的工作原理相同,只是 工作目的不同,前者为了供热,后者为了制用供热系数(或称为热泵系 数、供暖系数)来表示。
c ' 收 代 获 价 w q n k et qkq kqoh h2 2 h h1 31
32
热泵供暖
热泵使用限制:
1.ε'与TR-T0反比,所以北方ε'比较低。
10-6 制冷循环工质
3
制冷循环种类
4
太阳能沸石-水吸附制冷
5
半导体制冷原理
6
制冷(热泵)循环
• 动力循环 —正循环 输入热通过循环输出功
• 制冷循环 —逆循环 输入功量(或其他代价),从低
温热源取热
• 热泵循环 —逆循环 输入功量(或其他代价),向高温
热源供热
7
工质循环的两种方式
a)正向循环(动力循环) b)逆向循环(制冷或热泵循环)
为循环增压比,可得:
1
k 1 k
1
16
回热式压缩空气制冷循环
采用叶轮式压缩机和膨胀机以增大空气流 量,再辅以回热措施,制冷量得到改善, 它在深度冷冻、液化气体等方面获得了实 际的应用。
17
回热式压缩空气制冷循环
1-2为空气在回热器中的定压预热过程; 2-3为空气在压缩机中的可逆绝热压缩过程; 3-4为空气在冷却器中的定压放热过程; 4-5为空气在回热器中的定压放热过程; 5-6为空气在膨胀机中可逆绝热膨胀过程; 6-1为空气在冷藏室中的定压吸热过程。
23
状态参数确定:p-h图
c
qo wnet
qo qk -qo
h1-h3 h2-h1
24
25
第10章 制冷循环
10-1 概述 10-2 逆向卡诺循环 10-3 压缩空气制冷循环
10-4 压缩蒸气制冷循环 10-5 蒸汽吸收式制冷循环 10-6 蒸汽喷射式制冷循环 10-5 热泵
10-6 制冷循环工质
26
蒸汽吸收式制冷循环
❖ 常用工质对:氨(制冷剂)+水(吸收剂)

水(制冷剂)+溴化锂 (吸收剂)
27
蒸汽喷射式制冷循环
从锅炉引来的高温高压蒸汽(状态 1/)在喷管中膨胀至混合室,压力 降低而获得高速气流(状态2/), 在混合室里与从蒸发器引来的低压 蒸汽(状态1)混合,而形成一股速 度略低的汽流,进入扩压管减速升 压(过程2-3),然后在凝汽器中凝 结(过程3-4)。凝结后的液体分成 两路:一路通过膨胀阀降压降温 (过程4-5)后进入蒸发器,吸热气 化变成低温低压的蒸汽(状态1); 另一路通过水泵提高压力后(状态 5')返回锅炉重新加热,产生工作 蒸气1',完成循环。
8
第10章 制冷循环
10-1 概述 10-2 逆向卡诺循环 10-3 压缩空气制冷循环 10-4 压缩蒸气制冷循环 10-5 热泵
10-6 制冷循环工质
9
逆向卡诺循环
绝热压缩过程1-2,制冷剂温度由To升至Tk,外界输入功wc; 等温冷凝过程2-3,制冷剂等温向高温热源Tk放出热量qk; 绝热膨胀过程3-4,制冷剂温度由Tk降至To,膨胀机输出功we, 为压缩机所利用; 等温蒸发过程4-1,制冷剂等温从低温热源To吸收热量qo
10
制冷系数
❖制冷循环的性能指标——制冷系数εc
cw q n o et (T kT oT (s oa )( sa sb )sb)T kT oT o
逆向卡诺循环的制冷系数εc与制冷剂性质 无关,仅取决于高、低温热源温度。
11
第10章 制冷循环
10-1 概述 10-2 逆向卡诺循环 10-3 压缩空气制冷循环 10-4 压缩蒸气制冷循环 10-5 热泵
29
热泵分类2
❖(1)空气源热泵:低温热源为空气,热泵 从空气中吸取热量。
❖(2)水源热泵:低温热源为水,热泵从水 中吸取热量。水源可以是地表水、地下水、 生活与工业废水、中水等。
❖(3)土壤源热泵:低温热源为土壤,热泵 通过地埋管从土壤中吸取热量。
❖(4)太阳能热泵:以低温的太阳能作为低 温热源。
工程热力学 第十章 制冷循环
第10章 制冷循环
10-1 概述 10-2 逆向卡诺循环 10-3 压缩空气制冷循环 10-4 压缩蒸气制冷循环 10-5 热泵
10-6 制冷循环工质
2
第10章 制冷循环
10-1 概述 10-2 逆向卡诺循环 10-3 压缩空气制冷循环 10-4 压缩蒸气制冷循环 10-5 热泵
38
2.制冷,供暖联合运行工质性质要求苛刻。
3.环境热源土壤,水,空气分别存在λ小、
凝固、腐蚀等。
33
第10章 制冷循环
10-1 概述 10-2 逆向卡诺循环 10-3 压缩空气制冷循环 10-4 压缩蒸气制冷循环 10-5 热泵
10-6 制冷循环工质
34
制冷剂热力性质
❖制冷剂热力性质:
1.对应制冷装置工作温度的饱和压力适中; 2.汽化潜热大; 3.临界温度应高于环境温度; 4.蒸汽比体积小,导热系数大; 5.蒸发压力不低于环境压力,三相点低于制冷循 环下限温度。 6.上、下界限线(在T-s图)陡峭,使冷凝更接近 定温放热及减少节流引起制冷能力损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