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第十七讲)11_1、2、3
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第十六讲)10-2(二)、3、4

二、水蒸气的p-v 图和T-s 图在不同压力下对水进行定压加热汽化过程,可在p-v 图和T-s 图上得到一系列定压加热线。
它们全都经历上述五种状态和三个阶段。
如图10-3所示。
图10-3中标有饱和水线、干饱和蒸汽线和临界点。
(1)饱和水线:是各个压力下饱和水状态点的连线,又称下界线,沿此线干度x=0;(2)干饱和蒸汽线:是各个压力下饱和蒸汽状态点的连线,又称上界线,沿此线干度x=1;(3)临界点C :是饱和水线和干饱和蒸汽线的交点。
图中,饱和水线和干饱和蒸汽线把水和水蒸气分为三个区: (1)未饱和水区:位于饱和水线左侧的一个较狭窄的范围内; (2)湿蒸汽区:位于饱和水线和干饱和蒸汽线之间; (3)过热蒸汽区:位于干饱和蒸汽线的右侧。
由p-v 图看出 ,随着压力升高,由于饱和水比容随压力的升高而略有增加,故饱和水线向右上方倾斜,而干饱和蒸汽比容则随压力的升高而明显减小,故干饱和蒸汽线向左上方倾斜。
即饱和水线比干饱和蒸汽线陡。
由T-s 图看出,随着压力升高,饱和温度升高,比液体热增加,而比汽化潜热随压力的升高而减小。
饱和水的比熵随压力的升高而增加,故饱和水线也向右上方倾斜。
而干饱和蒸汽线的比熵随压力的升高而减小,,故干饱和蒸汽线也向左上方倾斜。
这样随着压力的升高,同压或同温下的饱和水和饱和蒸汽的状态点越来越接p2p 1p pTa b 图和水蒸气的图s T v p ---310近,当压力达到22.115Mpa时,它们重合为一点,即临界点C。
在临界点上汽液两相差异完全消失,汽化过程不再存在,汽液相变将在瞬间完成,比汽化潜热为零。
临界参数:临界点的状态参数称为临界参数。
每种物质有不同的临界点和临界参数。
水的临界参数为:p c=22.115MPa t c=374.120C v c=0.003147m3/kg临界温度是最高的饱和温度,高于临界温度时,液态水是不可能存在的,只能是过热的水蒸气。
当t> t c时,无论压力多大,都不能用单纯压缩的方法使蒸汽液化。
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湿空气

水蒸气的扩散
水蒸气在湿空气中的扩散系数较小, 扩散速度较慢,但水蒸气分子间的相 互作用较强。
湿空气的化学反应传质
化学反应传质
01
当湿空气中的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物质会发生转
移和变化。
化学反应速率
02
化学反应速率取决于反应物质的浓度、温度和催化剂等因素。
化学反应传质的控制因素
03
化学反应传质通常受到反应动力学和传递过程的控制,需要综
04
湿空气的传热过程
传热的基本概念
热传导
通过物体内部微观粒子的相互作用,将热量从高温区 域传递到低温区域的过程。
对流传热
由于流体运动产生的热量传递现象,包括自然对流和 强制对流。
辐射传热
通过电磁波传递能量的过程,不受物体间相对位置的 影响。
湿空气的传导传热
湿空气的导热系数
湿空气的导热系数随温度 和湿度的变化而变化,是 影响湿空气传导传热的重
目的
热力学的目的是为了揭示热现象的本 质和规律,为能源利用、工程设计和 环境保护等领域提供理论基础和应用 指导。
热力学第一定律
定义
热力学第一定律即能量守恒定律,它 指出能量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 失,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 式。
应用
在工程领域中,热力学第一定律用于 分析能量转换和传递过程,如燃烧、 热传导、对流和辐射等,以及评估设 备的效率。
合考虑化学反应和物质传递两个方面的因素。
06
湿空气在工程中的应用
空调系统中的湿空气处理
湿空气调节
在空调系统中,湿空气的处理是至关重要的,需要控制湿度以提 供舒适的室内环境。
除湿和加湿
空调系统中的湿空气处理还包括除湿和加湿,以适应不同的湿度 需求。
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11-4 辐射换热的计算方法

X 1, 2
12
A1Eb1
1
A1
A1
A2
cos1 cos2 r2
dA1dA2
1
A2
A1
A2
cos1 cos2 r2
dA1dA2
可以看出,在上述假设条件下,角系数是几何量,只取
决于两个物体表面的几何形状、大小和相对位置。
(2)角系数的性质
1)相对性(互换性)
2)完整性:
2)代数法: 利用角系数的定义及性质, 通过
代数运算确定角系数。
图(a)、(b): X1,2 1
A1 X1,2 A2 X 2,1
X 2,1
图(c)
: X1,2
X1,2a
A2a A1
A1 A2
图(d) :X1,2 X 2,1 1
三个非凹表面构成的封闭空腔
6
§11-4 辐射换热的计算方法
对于黑体表面,=1,表面辐射热阻
为零, J Eb 。
表面辐射热阻网络单元
(2)两个漫灰表面构成的封闭空腔中的辐射换热
若两个漫灰表面1、2构成封闭空腔,
T1>T2,则表面1净损失、表面2净获得的
热量分别为
1
Eb1 J1
1 1
2
J2 Eb2
12
A11
A2 2
11
§11-4 辐射换热的计算方法
A11 A1 X1,2 A2 2
两表面封闭空腔的 辐射网络 :
12
§11-4 辐射换热的计算方法
对于两块平行壁面构成的封闭空腔:
A1 A2 A
X1,2 X 2,1 1
12
《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试题及答案知识讲解

《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试题及答案《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一、填空题(每题2分,计20分)1.如果热力系统与外界之间没有任何形式的能量交换,那么这个热力系统一定是( )2.理想气体的比热容只与( )参数有关。
3.若组成热力系统的各部分之间没有热量传递,热力系统将处于热平衡状态。
此时热力系统内部一定不存在( )。
4.若组成热力系统的各部分之间没有相对位移,热力系统将处于力平衡状态。
此时热力系统内部一定不存在( )。
5.干饱和蒸汽被定熵压缩,将变为:( )。
6.湿空气压力一定时,其中水蒸气的分压力取决于( )。
7. 再热循环的目的是( )。
8. 回热循环的主要目的是( )。
9.热辐射可以不依靠( ),在真空中传播。
10. 流动功的改变量仅取决于系统进出口状态,而与( )的过程无关。
二. 判断题(每题1分,计20分)1.孤立系统的热力状态不能发生变化;()2.孤立系统就是绝热闭口系统;()3.气体吸热后热力学能一定升高;()4.只有加热,才能使气体的温度升高;()5.气体被压缩时一定消耗外功;()6.封闭热力系内发生可逆定容过程,系统一定不对外作容积变化功;()7.流动功的改变量仅取决于系统进出口状态,而与工质经历的过程无关;()8.在闭口热力系中,焓h是由热力学能u和推动功pv两部分组成。
()9.理想气体绝热自由膨胀过程是等热力学能的过程。
()10.对于确定的理想气体,其定压比热容与定容比热容之比cp/cv的大小与气体的温度无关。
()11.一切可逆热机的热效率均相同;()12.不可逆热机的热效率一定小于可逆热机的热效率;()13.如果从同一状态到同一终态有两条途径:一为可逆过程,一为不可逆过程,则不可逆过程的熵变等于可逆过程的熵变;()14.如果从同一状态到同一终态有两条途径:一为可逆过程,一为不可逆过程,则不可逆过程的熵变大于可逆过程的熵变;()15.不可逆过程的熵变无法计算;()16.工质被加热熵一定增大,工质放热熵一定减小;()17.封闭热力系统发生放热过程,系统的熵必然减少。
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11)蒸汽压缩制冷循环

(11-13)
qv
h1' h5 v1'
qv
?
(3)理论比功
w0 h2' h1' (4)单位冷凝热 qk qk h2' h4
(5)制冷系数
1'
w0
增加
(11-14)
增加
(h2' h2 ) (h2 h4 )
(11-14)
h h h h
(7)压缩机
在理论循环中,假设压缩过程为等熵过程。 而实际上,整个过程是一个压缩指数 在不断 变化的多方过程。另外,由于压缩机气缸中有 余隙容积的存在,气体经过吸、排气阀及通道 出有热量交换及流动阻力,这些因素都会使压 缩机的输气量减少,制冷量下降,消耗的功率 增大。
p
4
pk
3 0
2 2 s
5
p0
(11-11)
在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相同的条 件下:
制冷系数愈大 (6)压缩终温 经济性愈好
t2
影响到制冷剂的分解和润滑油结炭。
(7)热力完善度
单级压缩蒸气制冷机理论循环的热 力完善度按定义可表示为
0 h1 h4 1 h1 h4 Tk T0 c h2 h1 Tk 1 h2 h1 T0
q0
单位制冷量可按式(11-5)计算。单位制 冷量也可以表示成汽化潜热r0和节流后的干度 x5的关系:
q0 r0 (1 x5 )
(11-6)
由式(11-6)可知,制冷剂的汽化潜热越 大,或节流所形成的蒸气越少(x5越小)则单 位制冷量就越大。
(2)单位容积制冷量
qv
(11-7)
q0 h1 h4 qv v1 v1
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第十一章

在温度T2=627℃时,其辐射力
T2 627 273 2 Eb2 C0 5.67 37.2 W / m 100 100
T Eb C0 100
4
(11 6)
【例11-2】把一黑体表面置于室温为27℃的房间中,
问在热平衡条件下黑体表面的辐射力是多少?若将
黑体加热到627℃,其辐射力又为多少?
解:在热平稳条件下黑体温度与室温相同。此 时其辐射力为
T 27 273 2 Eb1 C0 1 5.67 459 W / m 100 100
max T为6000K时,
热辐射的基本定律
2.斯蒂芬——玻耳兹曼定律 在计算辐射换热时,我们更关心的是黑体的辐 射力 Eb 与温度 T 的关系,即 Eb=f(T) ,由式 (11-2) 和 式 (11-3) 及图 11-3 可见, Eb 即为能量分布曲线与横 坐标所包围的面积,即
Eb
0
物体对热辐射能的吸收、反射和穿透
由此可见:若物体的吸收能力大,则其反射本领 就小,由于此类物体的吸收和反射均系在其表面 进行,故其表面状况对它们的有关特性影响甚大。 气体的情况则有别于此,因气体对辐射能几乎 没有反射能力,可认为ρ=0,此时 α+τ=1 显然,吸收性好的气体,其透射性就差,同时, 气体的辐射和吸收是在整个气体容积中进行的, 这一点和固、液体也不相同。
E C1 5 e
C2 T
(W / m 2 )
(11 3)
1
式中:
λ——波长,m T——黑体的热力学温度,K C1——常数,其值为3.743×10-16W· m2 C2——常数,其值为1.4387×10-2W· K
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11-2 黑体辐射的基本定律

E 0 E d
对黑体辐射: Eb Eb
2. 普朗特定律 1900年,普朗特确定黑体辐射的光谱分布规律。
Eb
C15
C2
e T 1
Eb f (,T )
不同温度下黑体的光谱辐射力随波长的变化:
T一定时, : 0 ~ m ~
11-2-2 维恩位移定律
光谱辐射力为 Ebλ,max时,λm和 T 之间的关系。
推导
可得: 并且:
当温度不变时:
dEb 0
d
mT 2.8976 103 2.9103 m K
Eb,max 1.106105T 5 W / m3
举例 计算温度分别为2000K 和5800K的黑体 与Ebλ,max对应的λm。
E d 2
1
b
F F b(02 )
b(01 )
其中: Fb(0) 为黑体辐射函数(表11-1)
则波段内黑体辐射力:
Eb(1 2 ) [Fb(02 ) Fb(01 ) ]Eb
11-2-4 兰贝特定律
1. 立体角
A r2
sr 球面度
对整个半球:
A 2r 2 2 sr
对微元立体角:
d
dA r2
s in dd
sr
n θ
dΩ r dA1
立体角定义
dθ dA2
φ dφ
r sind
rd
dA2
2. 定向辐射强度(辐射强度) 物体单位时间单位可见辐射面积单位立体角
内发出的辐射能量。
L( ,) d
n
W /(m2 sr)
dф
dAcosd
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第十五讲)10-1、2(一)

第十章水蒸气热力工程中使用的气体工质包括:气体和蒸汽两类。
蒸汽:是指刚刚脱离液态,或比较接近液态的气体工质,在被冷却或压缩时很容易回到液态。
特点:蒸汽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和分子本身的体积不能忽略,不能作为理想气体处理。
工业上常用的蒸汽:水蒸气、制冷剂蒸汽等。
水蒸气的特点:①具有良好的热力性质;如比热容大、传热性好。
②价格低廉,对环境无污染。
③适用范围广。
制冷剂蒸汽主要有低沸点的氨和氟利昂,它们的性质与水蒸气类似。
本章以水蒸气为例,分析蒸汽的产生过程和性质,研究对其进行热工计算的方法,同时了解其它物质蒸汽的共性。
第一节基本概念一、汽化物质的液态与气态在一定条件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与沸腾。
蒸发:在液体的自由表面上进行气化过程称为蒸发。
如杯中的水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减少了;湿衣服晾干了等。
蒸发过程:液面附近动能较大的分子克服液体的表面张力,离开页面,并上升到空气中。
由于能量较大的分子的离开,会使液体内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少,表现为液体温度降低,只有不断加热,才能维持液体的温度不变。
温度越高,蒸发越剧烈。
二、饱和温度、饱和压力在蒸发过程中,液面上方空间里的蒸汽分子总有可能碰液面而返回液体中,即凝结过程与蒸发过程是同时存在的。
一般的蒸发都是在自由空间中进行的,液面上除蒸汽分子外还有大量空气等其他气体,因而蒸汽分子的浓度很小,分压较低,其凝结速度小于蒸发速度,总的来看表现为蒸发过程。
若蒸发发生在封闭的容器中,随着蒸发的进行,液面上方的蒸汽分子越来越多,碰撞液面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使凝结速度加快。
当蒸发和凝结的速度相等时,气液两相将达到平衡,这时空间的蒸汽分子浓度不再改变,这种处于两相平的状态称为饱和状态。
饱和温度(t s):饱和状态时所对应的温度称为饱和温度。
饱和压力(p s):饱和状态时液体表面上方蒸汽产生的压力称为饱和压力。
对应于某一饱和温度,必有一个饱和压力与之对应,饱和温度越高,对应的饱和压力就越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蒸汽压缩制冷循环
制冷:对物体进行冷却,使其温度低于周围环境温度,并维持这个低温,称为制冷。
制冷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科研、生活中。
制冷循环的目的:是将低温热源的热量转移到高温热源。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必须提供机械能或热能作为代价。
根据所消耗的能量形式不同,一般可将逆循环分为两大类:
①消耗机械能的压缩式制冷循环。
包括:空气压缩制冷循环和蒸汽压缩制冷循环。
②消耗热能的制冷循环。
包括:蒸汽喷射式制冷循环和吸收式制冷循环。
本章介绍最常用的蒸汽压缩制冷循环,并分析提高其经济性的途径。
第一节制冷剂及p-h图
制冷剂是制冷装置的工质,主要是低沸点物质。
蒸汽压缩制冷装置中的制冷剂主要是氟里昂和液氨。
常用的氟利昂有:氟利昂12(CF2Cl2)、氟利昂22(CHF2Cl)、氟利昂134a (C2H2F4)、氨等。
物理性质见表11-1。
制冷剂在制冷循环中存在汽-液相变,为了计算制冷循环中个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状态参数,需要查找制冷剂的饱和蒸汽表和过热蒸汽表。
但是,工程上更多的是应用制冷剂的压-焓图(p-h图)进行分析。
p-h图是根据制冷剂蒸汽性质表绘制的。
p-h图是以logp为纵坐标、以h为横坐标建立的半对数坐标图。
如图11-1所示。
说明:①采用logp为坐标,可以使压力从0.001~0.01Mpa,从0.01~0.1Mpa,从0.1~1Mpa所占的坐标高度相同,使低压区图线面积增大,读数更准确。
②因为实际蒸汽压缩制冷循环常用的工作压力围都远低于临界压力,所以工程上使用的p-h图都没有绘制较高压力部分。
p-h图分析:全图共有六条线、三个区(未饱和液体区、湿蒸汽区、过热蒸汽区)和一个点临界点C)。
(1)等压线:垂直于纵坐标的直线;
(2)等焓线:垂直于横坐标的直线;
(3)等温线:① 在未饱和液体区为垂直线。
原因是对饱和液体进行绝热压缩时,耗能极少,焓值基本不变;压力升高,温度也基本不变。
② 在湿蒸汽区就是饱和温度的等压线(水平线)。
③ 在过热蒸汽区,对应饱和压力的等温线略向焓值增大的方向倾斜,并很快趋于垂直。
原因是过热蒸汽的性质接近于理想气体,焓值也接近于是温度的单值函数。
总之,p-h 图上某一温度的等温线为一条折线。
(4)等干度线:是湿蒸汽区相同干度点的连线,是一簇向下发散的曲线。
(5)等熵线:等熵线及可逆绝热压缩(或膨胀)过程线。
因为制冷剂可逆绝热压缩时温度升高,焓值增大,所以p-h 图上等温线为向右上方伸展的曲线。
(6)等比容线:p-h 图上的等比容线,斜率也为正值,随压力的升,等熵线在图上的弯曲程度小,而比容线的弯曲大。
对各种制冷剂均可会出相应的p-h 图。
书末附有氟利昂12、和氟利昂22和氟利昂134a 的p-h 图。
图
制冷剂的图h p --1
11lg
第二节蒸汽压缩制冷循环
蒸汽压缩制冷循环采用低沸点工质(大气压力下,t s<00C),利用工质在定温定压下吸热和放热的相变特性,实现定温吸热和放热,从而获得较大的制冷量和较高的经济性,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制冷循环。
一、蒸汽压缩制冷循环
组成:压缩机、冷凝器、热力膨胀阀(节流阀)、蒸发器(冷库)。
装置示意图如图11-2所示。
工作原理:
①制冷剂的干饱和蒸汽在压缩机中绝热压缩,压力和温度升高,成为过饱和蒸汽;
②进入冷凝器后在定压下被冷却为干饱和蒸汽,然后在定温定压条件下,凝结为饱和液体;
③经节流阀,进行绝热节流,压力和温度都降低,并有少量液体汽化;
④进入蒸发器,在定压定温下吸热,制冷剂液体全部变为干饱和蒸汽,同时达到制冷的目的;
⑤最后,干饱和蒸汽再进入压缩机,开始下一轮的循环。
蒸汽压缩制冷理想循环:当不考虑压缩机、冷凝器和蒸发器中实际过程的不可逆性时,蒸汽压缩制冷循环称为蒸汽压缩制冷理想循环。
注意:①实际制冷循环中,由于存在传热温差,制冷剂在蒸发器中的蒸发吸热温度总是低于冷却对象的温度,制冷剂在冷凝器凝结放热的温度总是高于冷却介质的温度;
②为了提高循环经济和安全性,膨胀阀前的制冷剂通常为过冷液体,温度低于冷凝温度;进入压缩机的通常为过热蒸汽,温度高于蒸发温度。
③实际制冷装置通常还包括储液器、回热器、干燥器等辅助设备。
二、蒸汽压缩制冷理想循环的T-s图和p-h图
蒸汽压缩制冷理想循环的T-s 图和p-h 图如图11-3所示。
分析:
1-2过程为制冷剂在压缩机中的可逆绝热压缩过程。
压缩机压缩1kg 工质时消耗环境的比轴功为 W c =h 2-h 1
2-3过程为制冷剂在冷凝器(冷凝介质为水或空气)中的定压冷却过程。
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的过热蒸汽先被定压冷却成饱和蒸汽,再被进一步定压冷凝为饱和液体。
1kg 制冷剂流经冷凝器时放出的热量为
q 1=h 2-h 3
3-4过程为制冷剂在热力膨胀阀中的绝热节流过程。
在p-h 图上,节流前后焓值相等,但不是定焓过程。
因为制冷剂部为非准静态过程,所以绝热节流不可逆,节流后熵值增大(在p-h 图和T-s 图上用虚线表示)。
4-1过程为制冷剂在蒸发器中的定压、定温汽化过程。
由于湿蒸汽区的定压过程同时又是定温过程,所以在p-h 图上为水平线。
1kg 制冷剂吸收的热量(单位质量制冷量)为
q 2=h 1-h 4
图上的表示
图和在蒸汽压缩制冷理想循环图h p s T ---3
11
T
注意:① 由于绝热节流不可逆,T-s 图上过程中态的熵值s 4大于s 4/,熵值增大会使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吸收的热量减少,减少量相当于T-s 图上面积4/4cd4/。
② 蒸汽压缩制冷循环的功量和热量都可以用p-h 图上横坐标焓的差值来表示,所以用p-h 图分析比T-s 图更方便。
三、制冷系数ε
蒸汽压缩制冷理想循环的制冷系数为
第三节 提高制冷循环经济性的途径
一、影响制冷系数的因素分析
制冷系数:是制冷循环的经济性指标,是效果(制冷量)与代价(耗功)的比值。
提高制冷系数的方法:
(1)增大制冷量q 2和降低耗功w 可以增大制冷系数。
由图11-3可知,降低制冷剂的冷凝温度或提高制冷剂的蒸发温度,可以提高制冷系数。
应注意:①冷凝温度取决与冷却介质(空气或水)的温度,不能随意降低。
一般而言,在允许选择冷却介质的情况下,尽量选择较低的介质温度。
如,冰箱应尽量放在温度较低的地方。
冷凝温度应高于冷却介质50C ~70C 。
② 蒸发温度受冷却对象温度要求的限制,也不能随意升高。
在制冷对象允许的前提下,取较高的蒸发温度有利于提高制冷系数,一般蒸发温度比冷库温度低50C ~70C 。
(2)使冷凝器出口、状态为3的饱和液体继续在定压下冷却放热,使饱和液体过冷。
如图11-4所示。
将状态点3的饱和液体冷却到未饱和液体点3/,然后进行绝热节流过程3/-4/。
这样循环消耗净功不变仍为h 2-h 1,但制冷量q 2=h 1-h 4/比原来增大了,既提高了制冷系数。
结论:过冷温度越低,过冷度越大,制冷系数就越大。
1
2412h h h h w q --==ε
但是,过冷温度也受冷却介质温度的限制,不可能随意降低。
实际中多数制冷装置都设有回热器,使冷凝器出来的液体与经蒸发器汽化后的制冷剂蒸汽进行热量交换,从而使前者增大过冷度以提高制冷系数,后者增大过热度以保证干压。
二、降低循环不可逆因素及提高制冷系数的途径
(1)尽量使实际循环接近逆向卡诺循环;
(2)尽量减小冷剂在冷库和冷凝器中的传热温差;
(3)按实际要求调节冷剂的蒸发温度而不使其过低;
(4)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选择较低的冷凝温度和冷却介质温度;
(5)使冷凝后的饱和液体过冷成为饱和液体。
讲解P111-例11-1和例11-2.。
练习对附图2和附图3的使用
小结:理解制冷剂的p-h 图和T-s 图,掌握提高制冷系数的方法和途径。
习题:P113-1、
3 的影响过冷度对图ε411-p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