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影评观后感
《八佰》观后感(15篇)

《八佰》观后感(15篇)《八佰》观后感1周末,我和家人一起观看了《八佰》这部电影,看后,我深有感触。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淞沪会战的最后一役,第88师262旅524团副谢晋元率四百二十余名战士(对外号称八百人),孤军坚守最后的防线,留守上海四行仓库的故事。
跃“卖报了!日本人说只用三个小时就能攻下四行仓库!”这次的报纸在租界轰动一时,很多外国人都在下注,看看究竟是中国人能坚守抵抗,还是日本人会强行攻占。
这边是天堂,那边却是地狱。
四行仓库的墙体正被敌军扒开,并被粗鲁地塞进了一个个炸药包,只要外面一炸,里面的人就必死无疑了。
但是,日本人还是小看了中国人民的精神,一个个战士,背着炸药包,一边喊着自己的名字,一边纵身一跃,在那些日本人惊讶的眼神前,绽放出自己生命中最后的光辉。
我看到这里,不禁热泪盈眶。
是啊,假如没有他们的跳跃,哪有今天中国的飞越呢!举在面临坚守两天的重任的同时,团副谢晋元在征得了大家的同意后,毅然决然地命令士兵第二天一早,就将军旗升起来,尽管这样会激起日本人的怒火,但他们不怕,因为他们是中国人。
军旗升起之后,果然激怒了日本人,敌人一次又一次地对军旗进行扫射。
我们的战士,第一批死了,第二批补上,第二批死了,第三批再补上。
这面军旗,不仅是国人不屈精神的凝聚,更是用战士的生命染成,高高地举起来的。
看到这里,我眼眶泛红,泪水滑落了下来。
送一根电话线,一座桥,一个狙击手。
一根电话线是连接两岸的工具,一座桥是连接两岸的通道,但是一个狙击手,他是阻断连接两岸的人。
租界里的人,任务是跨越桥,穿过狙击手的封堵,将电话线送进四行仓库去。
这谈何容易?但是仍有一大批中国人请愿,去完成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一枪,两枪,三枪,四枪……桥上躺满了尸体。
终于,有人爬到了最后一个桥墩,但是在他向外爬出的那一瞬间,子弹击中了他,他将手中的电话线,连同自己的生命,一起扔了出去。
我的嘴角忽然一热,满嘴咸苦。
我想,电影开头那只钻入洞中的白鼠,不正是对那些躲在租界里的中国人的臆像吗?但是,在中国士兵无惧生死、奋勇守卫的过程中,他们渐渐变了,变成了一匹匹白马,驮着像赵子龙一样的战士们护国杀敌。
八佰观后感心得体会6篇

八佰观后感心得体会6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工作计划、心得体会、讲话致辞、教育教学、书信文档、述职报告、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reflections, speeches, education and teaching, letter documents, job report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八佰观后感心得体会6篇一篇优质的观后感是可以增加我们的思想认知水平和写作能力的,为了及时记录自己的感悟,大家可以将观后感写好,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八佰观后感心得体会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八佰》电影观后感(精选20篇)

《八佰》电影观后感《八佰》电影观后感(精选20篇)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何不写一篇观后感记录下呢?观后感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八佰》电影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八佰》电影观后感篇1今天,我们全体人员观看了一部振奋人心,令人动容历史题材电影《八佰》。
我们生活在如此繁华昌盛今天,是多少革命人士不惧危险,不怕牺牲为我们后辈打下江山。
在观看电影中,给我带来震撼感想不是一点点,在电影中虽然刻画每个人性格不同,但是都是有血有肉,铁骨铮铮硬汉形象,为了保卫祖国最后一道防线,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留守上海四行仓库孤军奋战四天四夜,电影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有许多情节让人泪目。
在观影中,让我印象最深是河对岸爱国民众不畏惧生命危险,趁着夜色游过河对岸将国旗带到四行仓库,交到壮士们手中,在危险面前,在正义面前,团长选择升旗,他希望这样选择能够燃气中华人民斗志激情,也让中国人民燃气希望,不要隔江犹唱后庭花。
为了鲜红旗帜能在四行仓库平台上升旗,战士们奋力抵抗,以血肉之躯,前仆后继。
守住了战士们用生命献血凝固而成国旗,让它屹立不倒。
战士们用行动告诉全世界,中国不会倒下,中国不会亡。
在国难当头,外敌入侵之际,我们会前仆后继去战斗,维护国家民族尊严屹立不倒。
河对岸有爱国人士,也有麻木不仁一群人,随着镜头在浴血奋战坐以待毙间来回切换,让我感觉到民族悲剧,八佰壮士是个孤独存在,即使绝望死亡感,无力感,却丝毫为动摇战士们爱国之心,他们愿意舍生取义,唤醒对岸掩耳盗铃式自欺欺人。
当然,整部电影下来,那些用生命用血肉来守护国家战士们,是真正英雄,是名族之魂。
明知仓库是坟墓,甘愿舍命守护,明知前面是刀山火海,拼命也要遵守军令。
致敬那些舍生取义民族英雄,八佰壮士誓死不退血性中国人宁死不屈民族气节,这些都应该被平年代我们铭记。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
我们应该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八佰》电影观后感篇29月12日桃山街道组织的践行初心使命,永葆党员本色主题党日活动,做为一名快乐义工的党员志愿者,我参加了这次活动,活动内容是观看影片《八佰》。
八佰观后感优秀11篇

八佰观后感优秀11篇电影八佰观后感800字篇一最近很火的一部电影《八佰》,口碑爆裂,看电影之前特意去百度查了一下它的真实历史事件。
《八佰》是根据抗日战争时期的淞沪会战中的最后一战改编而来。
自从甲午战争之后,一直到二战结束前,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步步紧逼,甚至以“圣战”为名美化其侵略行径。
淞沪会战中日双方共有约100万军队投入战斗,战役本身持续了三个月,日军投入8个师团和2个旅20万余人,宣布死伤4万余人;中国军队投入最精锐的中央教导总队及八十七师、八十八师及148个师和62个旅80余万人,自己统计死伤30万人。
这场战役规模之大、时间之长、作战情况之复杂、战斗之悲壮惨烈,在中国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都十分罕见,中国军队和各界民众以同仇敌忾、浴血奋战的英勇气概,谱写了气壮山河的历史篇章。
《八佰》没有刻意渲染牺牲,没有升华善恶、人性救赎,只是直面生死,宏阔壮烈。
演员群戏精彩,其中有不具名的小人物,也有一代名将和历史名人,浑然一体。
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补上——上官志标为了我家那小子,我怎么死都成——老铁我不想死,但总会有人死——端午宁愿死,不退让;宁愿死,不投降——老葫芦家国破碎之际,以军人之身报效先人——谢晋元人各有命,军人有军人的命——羊拐流尽最后一滴血,与敌人拼到底——朱胜忠谁都有老婆孩子,谁都有家——老算盘我在看《八佰》全过程中,从窒息、压抑到窃笑,最后热泪盈眶。
当别人问我《八佰》怎么样时,我说:我现在才知道,真的打起仗来,一个人想不到自己生死的,这人脑子里可能只会想到得把这帮人打下去。
.。
.。
.于是我看到了影片最震撼的镜头:一个个士兵排着队,身上系着成捆的手榴弹,从几层楼上跳下去的同时引爆,好让敌军的铜盾土崩瓦解,个别人还能跟别人说上一句“绑紧点”!我想不到什么人能在这时完全不考虑自己。
英雄,只有英雄是这样的。
“杀身成仁,舍身取义”,这是我们文化的一部分。
再看八佰,何止“八佰”。
“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铭记历史,不忘国耻,吾辈当自强,才能得人尊重,才不会被外人欺!电影八佰观后感400字篇二“国家破碎之际,以军人之身报效先人”。
《八佰》观后感(精选15篇)

《八佰》观后感(精选15篇)《八佰》观后感1因为疫情的原因,我已经有半年多没有走进电影院看电影了。
听爸爸说最近有一部国产抗日片电影《八佰》很火,于是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观看了这部电影。
看完后心里对那些抗日牺牲的英雄们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敬意。
爸爸说这部影片是由1937年10月底“淞沪会战”的尾声战役改编而成的,主要讲了“八佰壮士”实际只有四百多人的一个临时组成的连队奉命坚守上海四行仓库,以少敌多顽强抵抗四天四夜,最后成功突围到租界的故事,场面非常的震撼。
影片中有很多让人感动的地方,触动我的泪点是一位位战士把炸弹绑在身上,拉开引线往楼下跳。
因为当时日军要用炸弹炸楼,如果一旦成功爆炸,那么四行仓库就全没了。
然而日军他们有盾牌举在上面,手榴弹根本扔不下去,所以战士们只能这样从高空跳下去。
一个、两个、三个……越来越多的战士牺牲,且在跳楼前还报了自己的名字,一句“娘,孩儿不孝了!”彻底让我忍不住眼泪流下来,他们也是有爸爸妈妈的孩子啊!但是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他们奋不顾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这部电影淋漓尽致地展示了中国军人的精神,我为生活在这样一个国家感到自豪,虽然我们现在已经是和平年代,但我们那份爱国的精神和那颗爱国心是一直不变。
同时,我们更不要忘记那些为国牺牲的英雄们,是他们用鲜血换来了现在繁荣昌盛的祖国!《八佰》观后感2今天学校组织我们看了一部电影《八佰》。
《八佰》主要讲了1937年的松沪会战末期四百二十多名战士以四行仓库为战地守卫上海,四行仓库正前方是一座桥,而桥另一边是灯火辉煌的租界,如果说四行仓库是地狱,那么租界就是天堂。
其中,最让我感动的画面是战士们为了不让日军把楼体挖掉,于是把炸药绑在自己身上,跳下去炸日本军,看到战士们的身体被炸开时,我心中不由得一酸,心想:中国正是因为有像他们一样视死如归的战士,才能有今天的平安与富饶啊!除了战士们跳楼炸日本鬼子令我感动,战士们用自己的身躯来支撑国旗也令我感动。
八佰电影观后感(必备十四篇)

八佰电影观后感(必备十四篇)八佰电影观后感篇1“桥那边是天堂,桥这边是地狱”谢晋元站在四行仓库的顶楼,看着对面灯红酒绿的法租界,很感慨的对小湖北他们说。
谢团长深邃的眼眸难掩内心的波澜,坚定的表情透漏出对胜利的渴望,桥这边的战士们浴血奋战,为的是能让桥那边国泰民安,虽然两军兵力悬殊,但誓死捍卫上海不被沦陷的决心却一直未变。
这部爱国题材的电影拍得真心很棒,影片中很多细节处理的都非常到位,每一个人的爱国情怀都通过不同的方式和细节来展现,让我们看到了相同的爱国主义却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
小女孩的突然敬礼、老教授天天拿着望眼镜观望对面的四行仓库、壮士过桥时,蓉姐拧着两箱吗啡奔跑相送、枪林弹雨中,老铁独自一人扛起旗杆,升旗、白马一次又一次独自往外奔跑。
许多类似且不同的场景都让人为之感动落泪。
影片中也不乏有些搞笑的片段,端午被子弹擦伤脖子时的胆小、老铁的唯唯诺诺、抵抗日军时,老算盘的懦弱无能。
张译塑造的老算盘一角,可谓是让人啼笑皆非,无论是整体造型还是面部神情,无不诠释了一个胆小怕事渴望生存下去的人物形象。
有一个场景,朱队长让老算盘他们用枪去打日本鬼子的时候,老算盘慌了,他不敢,他说家人在老家给自己找了一个圆圆胖胖的媳妇,等着他回家结婚,可是他到现在都没有见过“媳妇”,他不想死,他就是普普通通一算账的,他想活下来。
看着老算盘眼镜框下那双迷离的小眼睛,那个无辜微凉的眼神,真让人心疼。
没错,对于普通的中国人来说,他们只想活着,活着一切都才有意义。
单从活着这个角度来看待,其实大家都没有错。
虽然我不是很喜欢这种题材的电影,但是此刻安静的坐在电脑屏幕前,细细的回忆着影片中的情节,真得有很多很多画面能够触碰到我心底的泪点。
第二场战斗时,倭寇军强攻不成便在墙上凿孔,将炸药包塞进孔里爆破,此时四行仓库里的军人们一个又一个背上炸药包往楼下跳,每一名跳下去的战士都大声报出自己的名字、来自哪里、有什么话要说,其中陈树生第一个跳下去,喊了一声“我叫陈树生,这个给我妈”,然后就听到砰的一声炸裂声。
《八佰》电影观后感范文(通用30篇)

《八佰》电影观后感《八佰》电影观后感范文(通用30篇)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观后感吧。
观后感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佰》电影观后感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八佰》电影观后感篇1管虎导演的《八佰》上映后,我一直密切关注着,近日有幸参加了公司组织的观影活动,也算圆了观看《八佰》的心愿。
电影讲述的是淞沪会战末期,中日双方激战已持续三个月,上海濒临沦陷。
第88师262旅524团团附谢晋元率四百二十余人,孤军坚守最后的防线,留守在上海四行仓库。
“五人为伍,百人为卒”,于是影名《八佰》。
伴随着灯光的关闭,电影开始:一支保安团穿梭在杂草丛生的荒原,几个人嘴里念叨着湖北方言,“迅速打扫战场,秋收前回家收庄稼”。
怀着疑惑的想法随着镜头一拉,不远处便是黑烟滚滚、断壁残桓、满目苍夷的上海城,心里一窒,他们此去必凶多吉少。
镜头一转,保安团被日军发现,没有组织起有效的反击,不得以以逃兵的身份误打误撞被编入了四行仓库的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八师五二四团。
随着镜头一暗,一条苏州小河分隔了四行仓库与英法租界地,一面是天堂,一面是地狱,形成强烈对比,南岸灯红酒绿、车水马龙,北岸炮火连天、尸横遍野,给人印象深刻。
影片中战斗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我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尤其是日军组队扛着钢板阵冲到最薄弱的西墙下,爆破楼体,我方手榴弹又不起作用,在这最万分危急的时刻,一个从电影一开始就没出现的小角色却让我记住了他的名字—陈树生。
他脖子上挂上两捆手榴弹,冲向被日军炸开的墙口,拉开弦又身中数枪,毅然决然的纵身跳了下去。
嘭!接着一个又一个战士捆着手榴弹跳了下去,听到那声“娘,孩儿不孝了!”我已经控制不住眼泪,握紧的的拳头一直没松开过,正所谓“我以我血荐轩辕”。
国难当头之际,看赌场的小刀哥、台上的戏子、女童子军、没了工作的老师,都成为了英雄的化身。
恰恰是这样一群卑微的普通人克服了对死亡的恐惧顽强的抗战,宁死守护国旗不倒。
电影《八佰》观后感12篇

电影《八佰》观后感12篇当认真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一篇观后感了。
你想知道观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电影《八佰》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电影《八佰》观后感1看了《八佰》,电影结束,全场静默,黑白字幕徐徐地滚动,耳边残留碎碎的哽咽。
我们这个民族一路走来真的太不容易,那一段历史是一段沉痛的历史。
影片当中,有着任何一个观众都可以看到的对比。
那就是一条苏州河,一边是歌舞升平的租界,另一边却是残垣断壁,奋血御敌的战场。
影片塑造了一群看客,一群站在远方看着八百壮士奋战沙场的看客。
感谢导演和演职人员告诫我们:不能做看客,不论是过去还是将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应是中华民族的意志之魂。
电影《八佰》观后感2今天我和爸爸去电影院观看了刚上映的电影八佰,这部影片讲述的是抗日战争中发生于上海的四行仓库保卫战,此战为淞沪会战末期,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留守四行仓库,与租界一河之隔孤军奋战4昼夜,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的战争!这部电影最让我感动的是战士们背着炸药包往下跳的场景,再想一想他们也是有血有肉有父母有妻儿的人,那时候他们真的很让人敬佩!那时日本侵略我国,他们的武器装备都比我国先进,但今时不同往日,我国现在已经发展成为现代化强国,已经可以横扫任何来犯的敌人!电影《八佰》观后感3异国他乡周五晚上收拾完带领孩子们坐下来一起看《八佰》,看到胸前绑着炸弹跳下去的战士情不自禁难过的哽咽出声好像这是我看过的第一部反映国民党军抗日的电影。
看完之后内心真的是无味杂陈:郁闷、无助、热血、残酷,感动。
编剧老套,表现手段过于冗余,高潮节奏把握不是很到位,刚刚被代入就结束,开始进入温情部分,但这些并没有完全影响它视觉上和感情上的震撼和冲击,因为故事的真实性已经奠定了成功的基础。
在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确实在正面战场浴血奋战伤亡惨重。
但我不明白的是如果国民党军都如谢晋元所率部队一样的话怎么会节节败退最后差不多要退无可退?是不是因为上面抗日的决心和信心不足,或者是想着保存实力以备内战所需?所思所想拥堵心胸、、、没有国哪来的家!今天的中国已经可以告慰先辈,这样屈辱的孤立无援的日子再也不会有了!但我们仍然不能放松警惕群狼环视稍不留意就会落后挨打:革命尚未成功吾辈仍需努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佰》影评今天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纪念日。
缅怀英烈,不忘历史!就在此时,一部抗日题材的电影正在热映,引发全民热议。
时隔7个多月终于在电影院看到了第一部新片!《八佰》是我首次在影院观看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并反映国民党部队在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的国产战争片。
这也是我看过从撤档到再定档时隔最久的电影,等了一年多。
自从本片撤出去年7月5日的档期后,再次定档的传闻就没断过。
关于撤档的种种原因也众说纷纭没有定论,这里就不细说。
终于,《八佰》成为影院复工后上映的第一部重量级电影,不负救市众望,刚刚突破20亿。
本片作为一部大片只有在影院观看才是最佳效果,全国大量观众以及我很多朋友都选择本片回归分别许久的影院。
看着影院逐步恢复往常的热闹,身为影迷的我感觉真好哇!总体来说,《八佰》在战争场面上还原真实,爱国主义情绪渲染到位,士兵群像和百姓众生相各有特色,群星表演出众。
但由于删减导致虎头蛇尾,一些虚构的情节有待商榷,部分人物刻画也存在不少漏洞。
总体还是美中不足,优点和缺点都挺多,但仍是一部值得回味的好电影。
战争战争片是我比较喜欢的类型。
优秀的战争片不仅在主题上反思战争和人性,而且在电影工业上体现制作水准,近年的《血战钢锯岭》《敦刻尔克》《红海行动》都是不错的战争佳作。
至于国产历史战争片,上一部以战争场面为主的好片还是2007年的《集结号》。
过了这么多年,华谊兄弟再一次带来了一部有份量的战争片。
本片的战争场面符合目前战争片的主流,还原战争的残酷与无情,直面血腥和死亡,呈现效果沉浸感极强。
子弹不长眼,在战场上不能有片刻的害怕和犹豫,不然下一秒死的就是自己。
历史我在看片前了解了淞沪会战实为420人的“八百壮士”死守四行仓库的真实历史,根源上就是一场悲剧。
片中的特派员对谢团长道破真相,“这不过是给外国人看的一场表演战”“所有战争的背后都是政治”,更加反衬出将士们的一腔孤勇。
电影没有展现的是,这些将士在租界被关押,最后被日军卖到外国做苦力的悲惨结局更令人惋惜。
大多数国人包括我之前完全不知道这段历史。
虽说我们作为胜利者不会过多宣传对方,但每一个为国家和民族牺牲的英雄都值得被铭记,许多正面战场的惨烈战役也不应被遗忘。
如今的中华大地已再没有硝烟,希望这些英雄的在天之灵能够欣慰。
毛主席称赞“八百壮士”《八佰》的最后一幕是如今的四行仓库存在于繁华的大都市中,过去与现在的映照更让我们体会到和平的来之不易。
本片的上映吸引了不少人包括主演前往四行仓库纪念馆参观,这是本片最大的价值,我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去看一次。
幕后《八佰》从最初萌生拍摄想法到最终上映经过了十多年,无疑是导演管虎的心血之作。
1500多人的剧组经历了230天的拍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成本十分浩大。
本片是我除《妖猫传》外看过搭建实景最多的国产片,在苏州阳澄湖畔花了一年半时间,挖出一条200米长的仿真苏州河,还原了1937年四行仓库和租界的68栋建筑,占地20万平米。
摄影、灯光、美术等诸多幕后人员都费尽心力,力求完美。
为了拍电影做了个大工程,就冲这份匠心也要向《八佰》全体剧组致敬。
更多详细幕后,指路腾讯视频制作纪录片《虎·破》。
《八佰》大体遵照史实,讲述了“八百壮士”死守四行仓库四昼夜抵御日军的故事。
战斗中最令观众潸然泪下的是跳楼片段。
众将士一个接一个用手榴弹把自己绑成人肉炸弹炸死日军,一次又一次的爆炸都是一条条鲜活的人命啊。
第一个跳下的陈树生是真实人物,他留下的“舍生取义,儿所愿也”的家书永远让后人怀念。
饰演者郑恺虽只有这短短一场戏,但足以让观众记住。
由于真实历史中我方牺牲人数极少,本片为了突出戏剧性和可看性,放大了战争的烈度。
片头字幕“本片源于真实历史事件”,就表明做了改编。
虽说电影不是纪录片,合理的虚构是必要的,但有许多不符史实的情节不合逻辑。
本片除了“人肉炸弹”外,另两段煽情的段落是护旗和最后的过桥。
编剧希望用牺牲强化将士的无畏,但这都是无谓的牺牲,护旗和过桥的将士成了送死的活靶子。
桥边日军的火力点也不多,为啥不能先端掉再过桥?说到最后的过桥,这段高潮戏弊病很多,造成头重脚轻。
谢团长在接到命令后不得不让全体将士撤入租界,但突然日军开始袭击。
此时多处情节变得十分混乱,许多角色根本没有结局,肯定有删减的原因。
羊拐、山东兵等人作为敢死队,前往日军地界掩护大部队撤退,被日军发现后,没了。
老铁唱着《定军山》来到天台,手持高射炮准备大干一场,没了。
众将士拼死过桥,对岸民众伸出双手迎接,全片没了。
还有,这场战斗发生在10月底到11月初,明明是秋天。
导演为了烘托过桥的悲壮气氛,硬是违背常识地下了一场大雪,这入冬也忒早了。
最后的字幕非常正能量(国产片过审基操),完全没提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牺牲以及“八百壮士”的结局,如此草草收场让全片积蓄的爱国情怀泄了气。
说完了情节,再细致谈谈人物。
本片没有特别突出的主角,有几位戏份偏多,重点展现小人物士兵群像。
而且,片中没有刻意提许多角色的名字,大多数都是外号没有真名,这样的处理体现了“八百壮士”的无名英雄身份。
另外,这是我看过方言最多的电影,广东话、湖北话、山东话、陕西话(还有北岸的上海话)等等,很真实。
天南海北的士兵因为各种原因来到四行仓库,无意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
(题外话,去年管虎拍的《我的我的祖国》之《前夜》也是各种方言,而且拉了不少《八佰》的演员。
)本片集结了内地一大半常演硬汉的男演员,不论镜头多少,演员们都演绎地挺出彩。
由于造型和灰头土脸的原因,许多演员都没被观众认出,也是好事,让观众更加关注角色。
谢晋元团长作为“八百壮士”的领袖,尽忠职守。
片中有一幕是他留给妻子的家书,反映了他视死如归的决心。
当他从特派员口中得知真相后愤怒不已,“你们就这么定义这场战斗?”,但也只能服从军令。
撤入租界前他对全体将士的讲话慷慨激昂,反思了战争的失败。
杜淳学的广东普通话有点别扭。
难得在战争片看到对逃兵和胆小士兵这种负面形象的刻画,反映出真实的人性,也体现对某些怯懦国军的批判。
端午、老算盘和老铁无疑是杂牌军“怂包三人组”。
端午是中心人物,从想做逃兵转变为勇士,有全片最完整的人物弧光,但仍有问题。
电影前半段一直拍他想方设法逃走,导致影片情绪一直提不上气,处理地不好。
当老算盘跟着端午游到苏州河时被发现不让上岸,端午却说老算盘是日本人,是想害死他吗,老算盘不会记仇吗?当我军与日军交战时民众欢呼,端午突然就醒悟过来想回去,转变过于突然。
接着在与山东兵的相处中逐渐成长,最后不知道怎么就中弹牺牲了。
说句题外话,曾经的“快男”欧豪转型演员后资源太好,近年连续主演多部主旋律电影,从《建军大业》《烈火英雄》《中国机长》《我和我的祖国》到本片,演技还过得去。
老算盘这个角色是最懦弱的。
他是打算盘的文职,说自己打不了枪,家里还有许好的媳妇没见过。
最后被端午放走,没交代怎么逃出去。
在将士过桥时他突然出现在对岸,还以为会有所感慨,结果啥表情也没有。
最贪生怕死的角色反而活了下来,挺讽刺的。
不得不说,张译真的厉害,又贡献了颠覆的演技,演得太欠揍了。
他是我除黄渤外最喜欢的内地男演员,一人千面演啥是啥,这个角色也是完全看不到本人的影子。
老铁是羊拐口中的“瓜怂”。
他应该和老算盘一样没杀过一人(处决日本人质唯一一次打枪还歪了),只是想着女人。
不过这个角色塑造的没有老算盘丰满,显得重复,最后也不知道为什么要上天台。
演惯了硬汉的姜武也突破了。
不过,怂包还是少数,大多数德械师正规军的士兵都不惧牺牲英勇杀敌。
羊拐是个“兵油子”,充满血性,敢于杀死日本人质,不惧敌机扫射,冲出去扶起倒下的国旗。
可铁汉也有柔情,他多次提醒记者把照片寄给他老娘,母亲是他唯一的牵挂。
饰演者王千源延续了他一贯的硬朗糙汉子形象。
山东兵齐家铭自愿做“人肉炸弹”,差一点也牺牲了。
他与端午结下战友情,鼓励他成长为真男人,他随身携带“护着国”的赵子龙皮影成为端午牺牲后的化身。
我第一次看李晨主演的电影,也演过不少军人,好好演戏还是不错的。
上官志标和朱胜忠都硬气十足,当年合作过偶像剧的“快男”俞灏明和魏晨如今演技脱胎换骨。
我也是第一次看俞灏明演戏,魏晨之前在《我和我的祖国》之《前夜》客串过。
至于跟着端午的小孩小湖北,这角色存在感不强。
他最大的作用就是在端午牺牲后看着对岸的京剧,想象出赵子龙在长坂坡单枪匹马对抗千军的场景,象征着“八百壮士”这支孤军。
但最后正面一看赵子龙是欧豪的脸略显出戏。
还有那匹从仓库逃出的白马,跑来跑去没受伤最后还回来了,也是赵子龙的坐骑,代表了希望。
另外,那个《申报》方记者的身份也很奇怪。
最初他通过向日军泄露我军情报挣钱,以为是个汉奸。
然后他又和美国人打赌,说三个小时内日军能拿下仓库。
最后发现他是个记者,进仓库记录战况。
所以,他到底是个什么立场?应该想表达他一开始为了个人私利,后来被将士们的英勇感染而转变,但呈现的不好。
四行仓库保卫战的特殊之处正如导演拍此片的初衷,“这是唯一一场有观众的战斗”。
四行仓库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一河之隔两个世界,一边是灯红酒绿的天堂,另一边却是生灵涂炭的地狱。
苏州河南岸租界的民众时刻关注着仓库的战况,这在世界战争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
在本片中,各国民众一开始漠不关心,自从发现还有军队驻守仓库后加油鼓舞,接着捐助物资,最后伸出双手迎接将士。
片中谢晋元说:“靠我们这区区四百来人是扛不住的,得靠身后这四万万来扛。
”“我们这四百人让民众看到了,我们中国还有希望。
”“八百壮士”的确让对岸的百姓看到中国军队的意志,唤醒国人的抗日斗志。
本片还原了民国30年代华洋混杂的上海,不同国家的人操着各色的语言,展现了百姓众生相。
杨慧敏是历史人物,身为童子军积极号召百姓捐款捐物,不惧危险泅渡苏州河捐献国旗。
全片最催泪的角色除了陈树生就是刀子,都是舍生取义的好汉。
刀子是个赌场的打手,看上去像个混混。
当许多人因向仓库送电话线倒下之时,刀子二话不说自告奋勇,成功将其送到将士手中,自己也英勇献身,这才是真男人。
赌场女老板蓉姐气场强大不露声色,在关键时刻捐助国旗和吗啡(可最后吗啡送哪去了也没交代)。
大学教授一直拿着望远镜看被老婆骂,最后也被激怒忍不住打了两枪,但他的镜头少一点会更好。
在捐助物资时,一位外国妓女说自己父亲是中国人,不论身份高低贵贱,她也被将士们感动。
最后,用片头出现的一句话结尾,致敬“八百壮士”,致敬所有以身许国的英雄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