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政治 4.2 民族精神 发扬光大教案 粤教版
粤教版九年级政治_4.2民族精神发扬光大.1

爱国主义的诗词格言
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2、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3、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4、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明· 顾炎武 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7、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宋· 李清照
爱国古诗词朗读比赛规则
1 .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到台前。 2. 内容正确 ,声音洪亮。
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
是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的具体表现
• 革命: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
(1921—1949)
神、西柏坡精神
• 建设:
• 改革
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 (1956—1978) 神
B)
A. 团结统一
B. 爱国主义
C.勤劳勇敢
D.自强不息
历史典故
林则徐 “虎门销烟”
郑成功收复台湾
民族精神 体现精神 核心 爱国主义 团结统一
张骞出使西域、 爱好和平 郑和下西洋
爱 国 主 义
愚公移山、 勤劳勇敢 大禹治水
红军长征
自强不息
中华民族精神的含义: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 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 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 不息的民族精神。 ---《十六大报告》
什么是民族精神?
什么是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指民族文化中维系、 协调、指导、推动民族生存和 发展的精粹思想,是一个民族 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
的核心和灵魂。
源远流长的伟大中华民族精神
名言名句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定于一,尚统一,一天下 和为贵,与人为善 四海之内皆兄弟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民族精神发扬光大教案

民族精神发扬光大教案第一章:民族精神的含义与重要性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民族精神的含义让学生认识到民族精神的重要性1.2 教学内容民族精神的定义与内涵民族精神在个人与国家发展中的作用1.3 教学方法讲解与讨论相结合案例分析1.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讨论的表现学生完成案例分析的情况第二章: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发扬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民族精神的传承方式培养学生发扬民族精神的能力2.2 教学内容民族精神的传承途径与方法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发扬民族精神2.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小组分享2.4 教学评估学生小组讨论的参与度学生小组分享的质量和深度第三章:民族精神的典型人物与事迹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民族精神的典型人物与事迹激发学生对民族精神的敬仰与学习3.2 教学内容介绍民族精神的典型人物与事迹分析人物事迹中所体现的民族精神3.3 教学方法故事讲述小组讨论3.4 教学评估学生对人物事迹的理解与感悟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第四章:民族精神在现代社会的实践4.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民族精神在现代社会的实践意义引导学生将民族精神融入到日常生活中4.2 教学内容民族精神在现代社会中的实践途径如何将民族精神融入到学习、工作与生活中4.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个别分享4.4 教学评估学生小组讨论的深度与广度学生个别分享的质量和思考第五章:弘扬民族精神,建设美好家园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白弘扬民族精神对建设美好家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5.2 教学内容弘扬民族精神与建设美好家园的关系学生如何参与到弘扬民族精神、建设美好家园的行动中5.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小组行动计划制定5.4 教学评估学生对弘扬民族精神与建设美好家园的理解和认识学生制定的小组行动计划的可行性和创新性第六章:民族精神的国际视野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民族精神在国际交往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6.2 教学内容民族精神在国际交流中的体现面对文化差异时的民族精神表现6.3 教学方法小组互动角色扮演6.4 教学评估学生小组互动的活跃度学生角色扮演的投入程度和对民族精神的理解第七章:民族精神与个人成长7.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民族精神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7.2 教学内容民族精神对个人品质的影响如何在个人成长中培养民族精神7.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个人反思报告7.4 教学评估学生小组讨论的深度和广度学生个人反思报告的质量和对民族精神的理解第八章:民族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8.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民族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坚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信仰8.2 教学内容民族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8.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案例分析8.4 教学评估学生对民族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联系的理解学生对案例分析的深度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第九章:民族精神在特定领域的体现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民族精神在特定领域的体现培养学生对特定领域的兴趣和热情9.2 教学内容民族精神在科技、体育、艺术等特定领域的具体体现分析这些领域内的典型人物和事迹9.3 教学方法小组研究成果展示9.4 教学评估学生小组研究的投入程度和研究成果的深度学果展示的创意和表达能力10.1 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继续发扬民族精神的动力10.2 教学内容回顾整个学期的学习内容展望未来,讨论如何在新的社会环境中继续发扬民族精神10.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个别反思10.4 教学评估学生对未来的展望和自我反思的深刻程度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民族精神的含义与重要性:理解民族精神的内涵和作用,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和发扬民族精神。
4.2民族精神 发扬光大教案

4.2民族精神发扬光大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理解中华民族精神支撑着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知道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对中华民族精神丰富和发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表达交流能力及合作探究能力。
具有感受民族精神巨大力量的能力;具有以实际行动弘扬民族精神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验中华民族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所具有的巨大作用,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重大作用。
【教学难点】:中华民族精神的重大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通过鲁迅关于“中国的脊梁”的话,引导学生思考探究问题。
1.小组讨论交流、汇报结果,教师点评并利用图表展示民族精神内涵。
2.学生列举体现民族精神的具体人物或事例。
教师点评并用幻灯片展示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和事例。
引入新课《民族精神发扬光大》二、设疑自探1、课件展示学习目标,依照学习目标,提出问题。
教师预设:(1)什么是民族精神?作用是什么?(2)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内涵是什么?(3)民族精神在当代的弘扬与发展是什么(4)如何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2、课件展示自探提示,学生自学。
三、解疑合探1、课件展示小组合作展示评价分工表及展示评价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合作探究,梳理归纳问题的答案。
2、教师讲解补充:(1)课件展示问题答案;分析: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有什么关系?(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探究园:1.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为什么能够创造历史奇迹?(从根本上讲,靠的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民族精神,靠的就是由这种精神所激发出的整个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探究园:2.抗日战争胜利留给我们哪些精神遗产?(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爱国主义精神;追求和平、民族自由、平等的民族奋斗精神;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民族坚韧精神;百折不挠、勇于胜利的民族战斗精神;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民族团结精神;英勇无畏、勇于献身的民族奉献精神;互援互助、共御敌寇的国际主义精神)因此,民族精神的作用是:是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粤教版九年级全册第四单元 情系中华 放眼未来4.2民族精神发扬光大第一课时

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 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 载人航天精神、北京奥运精神、 抗震救灾精神
改革开放 新时期 (1978-现在)
“热爱祖国、 无私奉献,自 力更生、艰苦 奋斗,大力协 同、勇于攀登 ”——“两弹 一星”精神
“临危不惧、沉着应对, 实事求是,尊重科学,无 私奉献,顽强拼搏,万众 一心,敢于胜利。”—— 抗非典精神
知识拓展
作为青年学生,我们如何传承民族精神?
(继承、发扬、学习、培养、参加、传播)
(1)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2)培养良好的道德素质与行为。 (3)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正确面 对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4)积极参加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活动 ,传播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第四单元
情系中华
放眼未来
4.2
民族精神
爱国主义
发扬光大
全面小康 中国梦
主题词:民族精神
你如何理解“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句话?
“中国的脊梁”就是指体现民族 精神和气节、为了国家和民族的 利益而不惜奉献自己一切的人们 。
一、民族精神,兴国之魂 1. 什么是民族精神?
2. 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万众一心、众志 成城,不怕困难、 顽强拼搏、坚韧不 拔、敢于胜利。” ——抗洪精神
抗震救灾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精神 支柱,支撑着中华民族历经艰难险阻,屹立于世界 民族之林。 中宣部、教育部决定, 将每年9月确定为“中 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 分四人小组思考讨论: ①你认为有必要这么做吗? 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何现实意义?
团结统一、勤劳勇敢
勤劳勇敢是中华 民族的优良品格,正 是这种勤劳勇敢精神 ,奠定了中华民族坚 不可摧的立业根基; 中国共产党人在自己 长期的奋斗历程中, 将勤劳勇敢精神发扬 光大,使艰苦奋斗成 为中国共产党的优良 传统和作风。
民族精神发扬光大教案

一、民族精神发扬光大教案二、课时:1课时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民族精神的含义,认识到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情感。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教学重点:1. 民族精神的含义及其在中华民族中的地位。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情感。
五、教学难点:1. 让学生深刻理解民族精神的时代意义。
2. 引导学生将民族精神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民族精神的含义、地位和作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事例,引导学生体验民族精神。
3. 讨论法:分组讨论,交流对民族精神的认识和体会。
4. 实践演练法:设计相关活动,让学生体验民族精神。
七、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民族精神的含义及其在中华民族中的地位。
2. 新课内容:讲解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自强不息等。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事例,如岳飞、杨靖宇等民族英雄的事迹,引导学生体验民族精神。
4. 讨论环节:分组讨论,交流对民族精神的认识和体会。
5. 实践演练:设计相关活动,如唱国歌、升国旗等,让学生体验民族精神。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民族精神的时代意义。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如何发扬民族精神。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以及如何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发扬民族精神。
九、评价方法: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作业的完成质量,看是否能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如何发扬民族精神。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看是否能积极交流、分享体会。
十、教学资源:1. 教材:关于民族精神的教材或相关章节。
2. 案例资料:关于民族英雄的事迹报道或传记。
3. 网络资源:查找相关视频、文章等,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素材。
推荐K12学习九年级政治全册第四单元情系中华放眼未来4.2民族精神发扬光大导学案无答案粤教版

4、2民族精神发扬光大第一课时【生活观察】●生活现象:材料一:2012年9月11日,日本罔顾中国政府的强烈反对,悍然宣布将钓鱼岛“国有化”。
这一举动激起了全球华人的反日示威抗议活动。
国内爆发大规模反日示威,西安、青岛、长沙等数十个城市,发起民众保钓游行示威行动。
9月26日纽约华人在日本驻纽约领事馆门前和联合国纽约总部门前进行保钓示威游行。
中国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坚决维护领土主权。
中方强烈敦促日方立即停止一切损害中国领土主权的行为,不折不扣地回到双方达成的共识和谅解上来,坚持外交途径解决争端,回到谈判解决争议的轨道上来。
材料二: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号,中国的航天事业正阔步迈向空间站时代。
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上世纪50年代,大批科学家隐姓埋名,“消失”在西北茫茫戈壁。
从青丝到白发,他们义无反顾。
1992年,当中国启动载人航天工程时,世界航天大国在载人航天领域已经行进了30年。
科学无国界,技术有专利。
“航天领域的高新技术谁也不会卖给你,是花多少钱也买不来的。
科技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尖端科技的取得,只有依靠自身的力量获得。
”这是所有航天人都明白的道理。
●问题探究:1.材料一中,是什么精神使全球华人都参与到抗议的行列中?其内涵是什么?这种精神除了在钓鱼岛问题上体现,你还能列举出哪些例子?2.材料二体现了怎样的精神?你还能举出哪些体现这一精神的例子?3.材料一与材料二所体现的精神有何联系?●学习要求:1.学习方式:学生先独立阅读教材,自主学习,然后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就自己不懂的问题向同组同学请教,或讨论完成。
2.学习内容:学习教材第74页“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和第75页“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3.学习重点:民族精神的内涵及其表现;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课堂体验】●知识体验:1.2008年,中国艰难与成功并存。
三次表彰大会,三种民族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北京奥运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的洗礼,挺立起中华民族的脊梁。
[精品课件]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四单元 情系中华 放眼未来 4.2 民族精神 发扬光大(第2课时)课件 粤教版
![[精品课件]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四单元 情系中华 放眼未来 4.2 民族精神 发扬光大(第2课时)课件 粤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b540a4f976eeaeaad1f330e2.png)
◆同步导练
◆名师导学
◎知识要点一 ★知识梳理 ★典例导思 ★跟踪训练
◎知识要点二 ★知识梳理 ★典例导思 ★跟踪训练
◆同步导练
◆名师导学
◎知识要点一 ★知识梳理 ★典例导思 ★跟踪训练
◎知识要点二 ★知识梳理 ★典例导思 ★跟踪训练
◆同步导练
◆名师导学
◆同步导练
◆名师导学
◎知识要点一 ★知识梳理 ★典例导思 ★跟踪训练
◎知识要点二 ★知识梳理 ★典例导思 ★跟踪训练
◆同步导练
◆名师导学
◎知识要点一 ★知识梳理 ★典例导思 ★跟踪训练
◎知识要点二 ★知识梳理 ★典例导思 ★跟踪训练
◆同步导练
◆名师导学
◎知识要点一 ★知识梳理 ★典例导思 ★跟踪训练
◎知识要点二 ★知识梳理 ★典例导思 ★跟踪训练
◆同步导练
◆名师导学
◎知识要点一 ★知识梳理 ★典例导思 ★跟踪训练
◎知识要点二 ★知识梳理 ★典例导思 ★跟踪训练
◆同步导练
◆名师导学
◎知识要点一 ★知识梳理 ★典例导思 ★跟踪训练
◎知识要点二 ★知识梳理 ★典例导思 ★跟踪训练
◆同步导练
◆名师导学
◎知识要点二 ★知识梳理 ★典例导思 ★跟踪训练
◆同步导练
◆名师导学
◎知识要点一 ★知识梳理 ★典例导思 ★跟踪训练
◎知识要点二 ★知识梳理 ★典例导思 ★跟踪训练
◆同步导练
◆名师导学
◎知识要点一 ★知识梳理 ★典例导思 ★跟踪训练
◎知识要点二 ★知识梳理 ★典例导思 ★跟踪训练
◆同步导练
◆名师导学
◆同步导练
【VIP专享】4.2 《民族精神 发扬光大》教学设计

1.教师播放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学生齐唱国歌。 2.设问:国歌反映了中华民族什么样的精神和英雄气概? 3.学生回答。 【自主探究 活动 2 】探究民族精神的内容及意义 设计意图:
列举能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名人名言、历史典故、历史人物及事迹……启 发学生思维、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知道伟大中华民族精神源远流长。
广东教育出版社
要加强责任感教育、培育民族精神。九年级学生已经开始懂得关心社会发展、国家大事, 因此,要尽可能地从具体事实入手,让学生能够在生活实例中去懂得道理,去感悟知识, 去体会变化和发展。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民族精神,兴国之魂;民族精神在当代的弘扬与发展 【情境体验 活动 1 】感受民族精神
广东教育出版社
4.2 《民族精神 发扬光大》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一)内容分析 4.2《民族精神 发扬光大》第 102~109 页。 (二)教情分析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在全面建小康的新阶段,我们必须高扬民族精神、才能振兴中华。知道全面小康社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 民族精神发扬光大
一、教学目标:
(1)在全面建小康的新阶段,我们必须高扬民族精神、才能振兴中华。
知道全面小康社会的表现和“三步走”战略;理解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区别;明确我国目前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2)增强阅读理解能力,能够阅读理解本课基本内容;提高收集、分析、研讨相关案例的能力;提高正确表达能力,特别是关于“民族精神”、“三步走”、“总体小康”、“全面小康”和“中国梦”等问题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对时事政治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
(3)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通过了解我国目前的总体小康状况,在保持高度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的同时能客观看待现实,保持清醒的头脑。
知道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阶段,认同社会主旋律,保持高度的爱国热情和主人翁意识,增强历史使命感。
三、教学难点: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民族精神,兴国之魂;民族精神在当代的弘扬与发展
【自主探究活动 2 】探究民族精神的内容及意义
活动过程:
1.教师课件展示:历史典故、名人名言。
2.学生结合课本74页“国情导读”,完成下面表格。
3.教师总结:民族精神的核心及内容。
(1)设问:美军在上甘岭的失败,“不是输给了中国军队”,那么它到底输给了什么呢?
(2)学生回答。
(3)教师分析:志愿军在上甘岭战役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胜利。
(4)总结:民族精神的意义——是我们民族的灵魂、我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1.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图片与文字素材,思考问题: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各个时期,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有哪些具体体现?请举例说明。
2.学生回答。
3.教师总结:
【体验思考活动4 】将民族精神发扬光大
活动过程:
1.课件展示:中国设计师孙明设计的含有“汉字书法元素”的奥运招贴画《更高、更快、更强》,并设问:
(1)对这一幅招贴画的风格你欣赏吗?为什么?
(2)结合这幅招贴画,谈谈你从奥运健儿身上感悟到了什么民族精神。
2.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并在全班交流。
3.教师总结:
(1)奥运招贴画《更高、更快、更强》既展现了中华民族传统书法艺术的魅力,又弘扬了“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是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完美结合。
(2)感悟到了自强不息、奋力拼搏、为国争光的民族精神。
4.教师用课件展示图片: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的举办理念。
北京奥运会:“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上海世博会的理念是“理解、沟通、欢聚、合作”;广州亚运会的理念:“激情盛会、和谐亚洲”。
总结:新时期,中国人民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以人为本、依法办事、面向世界的时代精神。
5.学生谈: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关系,青少年如何以实际行动弘扬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的基础和渊源,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在当代的继承和发展。
【课堂小结】学生总结本课的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
【课外拓展思考】(两个题目,任选其一)
1.面对来自国外的“文化侵略”,我们怎么办?
近年来,在国际化大潮的影响和部分商家的炒作下,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复活节、狂欢节等“洋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
元宵、端午、清明、七夕、重阳、中秋等中国传统节日则失去了原有的光彩。
为此,一些有识之士发出联合署名倡议书,号召人们“抵制洋节,驱除西方文化的不利影响”,维护和振兴我国的传统文化。
某班针对这种现象,以“有必要抵制洋节吗?”为主题,组织一次辩论会。
(1)假定你是正方的主辩手,你方的观点是什么?运用所学知识陈述你的理由。
(2)假定你是反方的主辩手,你方的观点是什么?运用所学知识陈述你的理由。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全面建小康,实现中国梦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本单元知识梳理,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2.教师板书:
(学生畅所欲言,老师总结并板书。
)
3.学生活动:讲讲历史上小康的定义;教师引出“我党对小康社会的提法”。
4.学生活动:根据第一课时后布置的作业:“我理解的小康社会”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和发言。
教师:通过用十八大报告内容引导学生。
学生获得启示:全面建小康,实现中国梦,要靠每一个人的努力。
6.课堂小结:
总结归纳主要知识点,加深理解。
(三)课外作业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