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黄河流域地图简洁版电子教案
最新长江黄河流域地图简洁版

长江是世界第三大河,亚洲第一大(长)河,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干流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上海市崇明岛注入东海。
长江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公里,干流长6397公里,仅次于尼罗河和亚马孙河,居世界第三位。
长江支流中以汉江为最长。
干流以北的支流有雅砻江、岷江、嘉陵江和汉江,干流以南的有乌江、湘江、沅江、赣江和黄浦江。
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北麓约古宗列盆地的玛曲,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市、自治区,最后在山东流入渤海,呈“几”字形,故有“几字黄河”之称。
黄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²,是世界第五大长河,中国第二长河。
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
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黄河中下游水体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每年都会生产将近16亿吨泥沙,其中有12亿吨流入大海,剩下4亿吨长年留在黄河下游,形成“悬河”,并形成冲积平原,有利于种植。
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三字经小学生行为三字经1.守纪律循秩序爱集体摒私欲讲文明有情趣2.排路队紧跟随快静齐守交规保平安把家回3.讲卫生防病症勿乱扔桌椅整勤保洁体质增4.广播操很重要天天练身体好雏鹰飞长空翱5.眼保健莫等闲坐姿正内心恬穴位准不可偏6.绿化带人人爱多呵护别踩摘草青青花常开小学生文明礼仪三字经新世纪,好儿童。
懂礼仪,讲文明。
见老师,要鞠躬。
先问好,口齿清。
体端正,貌真诚。
面带笑,声含情。
尊师长,爱园丁。
为子弟,获先生。
如父母,岂敢轻。
升国旗,要庄重。
穿校服,要洁整。
昂起头,挺起胸。
齐肃立,怀崇敬。
须知道,旗色红。
是烈士,血染成。
好传统,经继承。
唱国歌,气势雄。
声刚健,血沸腾。
爱国心,油然生。
初中地理长江黄河流域教案

初中地理长江黄河流域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长江和黄河的地理位置、流经省份和流域特点。
2. 掌握长江和黄河的水文特征,如水源、流量、流域面积等。
3. 了解长江和黄河流域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
4.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长江和黄河的地理位置和流经省份。
2. 长江和黄河的水文特征。
3. 长江和黄河流域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
教学难点:1. 长江和黄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和流经省份的记忆。
2. 长江和黄河的水文特征的理解。
教学准备:1. 教材《初中地理》相关章节。
2. 长江和黄河的地图、图片和视频资料。
3. 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课件展示长江和黄河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两条河流的地理位置和流经省份。
2. 提问学生对长江和黄河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解长江和黄河的地理位置和流经省份(10分钟)1. 利用PPT课件讲解长江和黄河的地理位置,流经省份和流域特点。
2. 强调长江和黄河在中国地理中的重要地位。
三、讲解长江和黄河的水文特征(10分钟)1. 利用PPT课件讲解长江和黄河的水文特征,如水源、流量、流域面积等。
2. 对比两条河流的水文特征,引导学生理解长江和黄河的差异。
四、讲解长江和黄河流域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10分钟)1. 利用PPT课件讲解长江和黄河流域的自然资源,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
2. 讲解长江和黄河流域的人文景观,如历史文化、旅游景点等。
3. 引导学生了解长江和黄河流域在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五、课堂讨论和练习(10分钟)1.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对长江和黄河流域的了解和感受。
2. 发放练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总结和拓展(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长江和黄河在中国地理中的重要地位。
2. 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长江和黄河流域的保护和利用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长江和黄河的地理位置、水文特征和流域资源,使学生了解了长江和黄河的基本情况。
长江黄河流域地图简洁版-长江的流线图之欧阳语创编

长江是世界第三大河,亚洲第一大(长)河,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干流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上海市崇明岛注入东海。
长江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公里,干流长6397公里,仅次于尼罗河和亚马孙河,居世界第三位。
长江支流中以汉江为最长。
干流以北的支流有雅砻江、岷江、嘉陵江和汉江,干流以南的有乌江、湘江、
沅江、赣江和黄浦江。
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北麓约古宗列盆地的玛曲,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市、自治区,最后在山东流入渤海,呈“几”字形,故有“几字黄河”之称。
黄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²,是世界第五大长河,中国第二长河。
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
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黄河中下游水体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每年都会生产将近16亿吨泥沙,其中有12亿吨流入大海,剩下4亿吨长年留在黄河下游,形成“悬河”,并形成冲积平原,有利于种植。
长江黄河教案

长江黄河教案教案:长江黄河教学目标:1. 知道长江和黄河是中国两大主要河流,并了解其地理位置和特点。
2. 了解长江黄河对中国的重要意义。
3. 了解长江黄河的发展和保护措施。
教学准备:地图、图片、小黑板、教材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用图片或地图展示长江黄河的位置,引导学生猜测和讨论这两大河流对中国的重要意义。
二、讲解(10分钟)1. 介绍长江和黄河的位置和特点,包括全长、流经地区、水量等。
2. 讲解长江黄河对中国的重要意义,包括经济、交通、农业、文化等方面。
三、讨论(15分钟)1. 引导学生讨论长江黄河对中国的具体贡献和作用。
2. 分组讨论,给出一些问题如:长江黄河流经的省份有哪些?这些省份有什么特色?四、小组活动(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河流进行深入研究。
2. 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网络搜索等方式,了解选定河流的特点、河岸发展、生态环境等相关信息。
3. 小组讨论并做一个简要的展示,介绍他们所研究的河流。
五、总结(10分钟)1. 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长江黄河对中国的重要意义。
2. 学生进行互评,评选出最好的总结。
六、拓展延伸(10分钟)1. 谈论长江黄河的保护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这两大河流。
2. 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在课后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对长江黄河有基本的了解,知道它们对中国的重要意义,并了解到一些相关的发展和保护措施。
同时,通过小组活动和讨论,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得到了锻炼。
在拓展延伸环节,学生也有机会进一步思考和讨论。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实地考察和调查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长江黄河。
2023地理黄河教案

2023地理黄河教案2023地理黄河教案1【教具】:有关图片。
【教学过程】:[引入]: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第一大河--长江,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我国的第二长河。
[讲授新课]首先我们来了解的基本情况。
[板书]一、的基本概况[活动]请学生读"流域水系略图",并依次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找出的发源地和入海口:巴颜喀拉山脉和渤海;2、读课本及地图,明确干流的长度和形状:5500多千米、"几"字形;3、找出干流流经的省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共九个省区;4、结合中国地形图,看看流经了哪些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5、在图上明确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内蒙古自治区河口镇和河南旧孟津;6、找到的主要支流:汾河和渭河,并请学生注意,这两条支流分别位于的哪一个河段。
[教师过渡]:源于雪域高原,曲折东流,注入渤海湾,那么,它有哪些主要特征?[板书]二、的水文特征[教师提问]:大家注意看,课本上说是中国第二长河,为什么不能说它是中国的第二大河呢?[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可以将长江、和珠江的流量列成表)因为水量不大。
[板书]1、水量不大[提问]提起,你的第一印象如何?(水特别浑浊)这说明什么?(泥沙多)结合流经的地形区,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学生讨论、回答]略[教师小结]黄土覆盖且疏松、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缺乏植物保护是导致中游含沙量特大的主要原因。
(如有条件可以播放录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板书]2、中游含沙量大[补充]:每年输入下游的泥沙达16亿吨。
如果把这些泥沙筑成高宽各一米的长堤,其长度是地球与月球距离的3倍,可绕赤道27圈。
每年带走的氮、磷、钾肥约4000万吨,相当于全国每公顷耕地被冲走375千克肥料。
所以,一位外国朋友惊讶地说:流走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不是微血管出血,而是主动脉破裂。
[转折提问]:中游大量的泥沙流到哪里去了?[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形成"地上河"的原因(出孟津后,水流平稳,大量泥沙淤积而成)[板图讲解]地上河的形成过程。
地理《长江黄河》教案

地理《长江黄河》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长江、黄河的概况;2.学会分析河流的开发与治理。
二、课时安排:1课时。
三、课型:新授课。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长江、黄河的概况。
教学难点:学会分析河流的开发与治理。
五、教学方法:读图法、比较法。
六、教学过程:1.长江(1)概况: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最终注入东海。
长度:全长6300千米,仅次于尼罗河、亚马孙河。
水量:年径流量近1万亿立方米,仅次于亚马孙河、刚果河。
流域面积:流域面积约180万平方千米,占我国国土面积的20%。
干流流经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四川省、云南省、重庆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上海市共11个省级行政区(八省二市一区)。
流经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地形区。
上游:源头——宜昌,落差大,多峡谷,水能丰富;中游:宜昌——湖口,多曲流,多支流,多湖泊;下游:湖口——入海口,江阔水深,水流缓,少支流,江海相连,航运便利。
(2)长江的开发与治理巨大的水能:长江是我国巨大的水能宝库,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其中可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占全国的一半。
长江的能蕰藏量在世界仅次于刚果河、亚马孙河。
水能丰富的原因:地形起伏大、落差大,降水丰沛、流量大。
长江干流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
其中自源头至宜宾,长江从青藏高原奔腾而下,经横断山区的高山峡谷,陡然降落到四川盆地,是长江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段(长江上游段落差达6000米以上,占长江总落差90%)(地势第一、二阶梯交界处)。
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东到湖北宜昌,依次由瞿塘峡(最短、最险峻)、巫峡(以曲折、秀丽闻名)、西陵峡(以滩多水急著称)组成,全长204千米。
河谷特征是峡谷与宽谷相间排列。
长江干流横贯东西,江阔水深,终年不冻干支流通航里程达7万多千米,占全国内河通航总里程的2/3,形成一个纵横广阔的水运网。
如此优越的天然航道,在世界大河中也是不多见的。
《第五单元母亲河活动黄河与长江》教案

-利用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地理信息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对母亲河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培养环保意识。
-体会我国大江大河的壮丽景观,激发对自然美的热爱。
4.教材内容:
-黄河与长江的地理位置、流域范围、主要支流、流经省份等基本信息。
-黄河与长江在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举例:
-在讲解空间观念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地图,指出黄河与长江流经的省份,并通过比较两条河流的流域范围,让学生理解其空间分布特点。
-在讲解河流保护与开发措施时,教师可以举例说明如三峡工程、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等实际项目,使学生了解工程背后的意义和目的。
-在提升对比分析能力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生态保护等方面,比较黄河与长江的异同,帮助学生总结规律,提高分析能力。
-黄河与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和生பைடு நூலகம்特点。
-黄河与长江的保护与开发措施。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提升地理空间观念,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使学生能够从空间角度认识和理解黄河与长江的地理位置、流域范围及其与周边环境的关系。
-培养地理探究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对比分析等方法,探究黄河与长江的自然环境、生态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第五单元母亲河活动黄河与长江》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身边的水系,比如小溪、河流?”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黄河与长江的奥秘。
长江与黄河的教案

长江与黄河的教案教案标题:长江与黄河的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两大主要河流——长江和黄河的地理位置、特点和重要性。
2. 掌握长江和黄河的流域面积、流经省份和主要支流。
3. 了解长江和黄河对中国历史、经济和文化的重要影响。
4. 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长江的地理位置和特点a. 地理位置:中国东部,流经11个省市区。
b. 特点:流域面积大,水量丰富,是中国最长的河流。
2. 黄河的地理位置和特点a. 地理位置:中国北部,流经9个省区。
b. 特点:流域面积广,水量较少,是中国第二长的河流。
3. 长江的主要支流a. 长江干流b. 淮河c. 汉江d. 澜沧江4. 黄河的主要支流a. 黄河干流b. 延河c. 河南河d. 渭河5. 长江和黄河的重要性a. 历史影响:长江和黄河是中国两大文明的发源地,对中国历史有重要影响。
b. 经济影响:长江和黄河流域是中国农业和工业的重要基地。
c. 文化影响:长江和黄河流域孕育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民俗传统。
教学活动:1. 导入活动:通过展示长江和黄河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小组合作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利用教材、地图和互联网资源,调查长江和黄河的地理位置、特点和主要支流。
3.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调查结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讨论和比较。
4.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讨论长江和黄河对中国的重要性,并与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5. 观看视频:播放相关视频,展示长江和黄河的风景和历史文化,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
6. 制作海报:让学生分组制作关于长江和黄河的海报,展示他们对这两条河流的理解和感受。
7. 地理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到附近的江河或河流进行观察和实地调查,加深对长江和黄河的认识。
教学评估:1. 小组展示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展示中的表现,包括调查和分析能力、合作与沟通能力等。
2. 测试评估:设计一份关于长江和黄河的测试,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江黄河流域地图简
洁版
长江是世界第三大河,亚洲第一大(长)河,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干流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上海市崇明岛注入东海。
长江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公里,干流长6397公里,仅次于尼罗河和亚马孙河,居世界第三位。
长江支流中以汉江为最长。
干流以北的支流有雅砻江、岷江、嘉陵江和汉江,干流以南的有乌江、湘江、沅江、赣江和黄浦江。
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北麓约古宗列盆地的玛曲,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市、自治区,最后在山东流入渤海,呈“几”字形,故有“几字黄河”之称。
黄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²,是世界第五大长河,中国第二长河。
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
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黄河中下游水体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每年都会生产将近16亿吨泥沙,其中有12亿吨流入大海,剩下4亿吨长年留在黄河下游,形成“悬河”,并形成冲积平原,有利于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