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实践报告

合集下载

暑期社会实践探访运河

暑期社会实践探访运河

夏日炎炎,蝉鸣声声,我国历史悠久的大运河再次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

为了深入了解运河文化,感受千年古韵,我们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踏上了探访运河的征程。

从南到北,我们一路行走,见证了运河的繁华与沧桑,体验了运河文化的深厚底蕴。

一、探访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全长约1800公里,北起北京,南至杭州,途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六省市。

我们首先来到了运河的北端——北京。

在这里,我们参观了通州古城,了解了运河对北京城市发展的重大影响。

走在古老的街道上,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运河繁荣的时期。

古老的石板路、古色古香的建筑,都让人感受到了运河文化的魅力。

在运河边,我们看到了许多正在修缮的古迹,如通州古塔、古桥等,它们见证了运河的沧桑岁月。

二、探访苏州古运河苏州古运河是京杭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江南水乡的代表。

我们来到了苏州,参观了古运河沿岸的平江路、山塘街等历史街区。

在平江路,我们看到了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群,仿佛回到了明清时期。

古街道两旁的商铺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

在这里,我们还参观了拙政园、留园等著名园林,领略了江南园林的精湛技艺。

在山塘街,我们感受到了古运河的繁华景象。

街道两旁的古建筑、古桥、古巷,都让人仿佛置身于古代。

在这里,我们还品尝了苏州特色美食,如松鼠桂鱼、白汁肉丝等,让人回味无穷。

三、探访扬州古运河扬州古运河位于江苏省扬州市,是京杭大运河的南端。

我们来到了扬州,参观了瘦西湖、个园等著名景点。

在瘦西湖,我们看到了烟雨朦胧的湖光山色,感受到了运河的婉约之美。

在个园,我们欣赏了扬州园林的精湛技艺,领略了江南园林的韵味。

四、探访运河文化传承在探访运河的过程中,我们深刻感受到了运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许多地方政府和文化机构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保护和修复运河古迹,让更多人了解和传承运河文化。

此外,我们还参加了运河文化节、民俗活动等,亲身体验了运河文化的魅力。

通过这些活动,我们深刻认识到,运河文化是我国宝贵的精神财富,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传承下去。

运河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运河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运河社会实践心得体会一、实践活动背景我们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去年暑假期间参加的一项运河社会实践活动。

运河是历史上我国水陆交通最为发达的古代运输要道,而且它代表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是我国水路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具有浓郁历史文化氛围的地方。

我们这次实践的地点是在江苏扬州市境内,主要是对当地运河的保护和利用进行调研,并且在实践活动中开展宣传和志愿者服务。

我们实践的主要内容包括运河文化的挖掘和传承、运河环境的改善和保护,以及宣传和志愿者服务等。

二、实践活动过程(一)运河文化的挖掘和传承我们实践团队主要是参与对运河文化的挖掘和传承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深入了解了扬州的运河历史、运河文化、运河建筑等相关知识,还观摩了当地历史悠久的古运河码头和运河古桥等。

我们在实践活动中,还进行了对当地运河文化的收集和整理工作,挖掘了一些珍贵的历史资料和文物,了解了运河文化对于当地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也参与了一些运河文化的传承活动,例如学习传统文化、插花、制作传统工艺品等。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我们更深刻的认识到了当地运河文化的重要性,并且增强了自己对于运河文化传承的重视和意识。

(二)运河环境的改善和保护在我们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们还参与了对当地运河环境的改善和保护工作。

我们对当地运河的环境进行了调研和分析,并就环境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例如清理垃圾、净化水源、绿化环境等。

我们还与当地环保部门和相关社会组织联合开展了一些环保宣传和教育活动,在宣传中我们通过宣传海报、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向社会公众展示了运河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通过这些活动,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运河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对我们整个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有所提升。

(三)宣传和志愿者服务在我们实践活动中,我们还参与了一些运河文化宣传和志愿者服务工作。

我们主要是通过宣传展览、社区活动等方式向社会公众宣传当地运河文化的悠久历史和重要意义,激发了大家对于运河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运河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运河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运河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我参加了运河社会实践活动,收获颇丰。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深刻体会到了运河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更加了解了运河的历史与意义。

首先,我参观了运河博物馆,了解了运河的起源、发展与工程技术。

我了解到,运河是人类在古代造福社会的伟大工程,不仅解决了水资源问题,还促进了经济交流与发展。

在博物馆中,我看到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和图片,这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运河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性。

其次,我参观了沿运河而建的古建筑群。

这些建筑严谨而精美,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风格。

我特别被古代运河上的桥梁深深吸引。

这些桥梁不仅起到连接的作用,更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在桥梁的上方,可以俯瞰整条运河的美丽风景,这让我感受到了运河给人们带来的美好体验。

我还参与了运河文化的展览与演出活动。

通过观看文化展览,我更加了解了运河丰富的文化内涵。

运河的文化不仅体现在物质方面,还体现在精神层面。

古代运河上的艺术表演更是引人入胜,我在演出中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与活力。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不仅学到了运河的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我懂得了历史的价值与意义。

运河文化是我们的宝贵遗产,我们应该保护与传承。

我也意识到了社会实践的重要性,通过实践活动,可以更好地理解课堂知识,增强对社会的认识,并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在这次实践活动中,我不仅见证了运河的壮丽与伟大,也深刻体会到了运河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将继续努力学习,通过实践探索更多的历史文化遗迹,为保护和传承优秀的中华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运河文化暑期社会实践

运河文化暑期社会实践

一、前言为了深入了解运河文化,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培养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我于今年暑假期间参加了运河文化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以实地考察、访谈、调研等方式展开,旨在通过对运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了解,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二、实践过程1. 实地考察在实践过程中,我首先对运河的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进行了实地考察。

我参观了运河沿岸的许多历史文化遗址,如杭州的西湖、扬州的瘦西湖、苏州的拙政园等。

这些地方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底蕴,还有着独特的运河文化特色。

在杭州,我游览了西湖,欣赏了苏堤春晓、断桥残雪等美景。

我了解到,西湖是古代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运河的开通使得杭州成为了江南水乡的代表。

在扬州,我参观了瘦西湖,领略了扬州园林的韵味。

瘦西湖是扬州的象征,也是运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访谈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运河文化,我还对一些专家学者进行了访谈。

在访谈中,我了解到运河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运河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其中,我采访了一位运河文化研究专家。

他告诉我,运河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瑰宝,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他还强调了运河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性,认为我们应该加大对运河文化的保护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传承运河文化。

3. 调研为了了解运河文化在当地的传承与发展现状,我还进行了一次调研。

我选择了运河沿岸的几个城市,如杭州、扬州、苏州等,对当地运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进行了调查。

在调研过程中,我发现许多地方都在努力保护和传承运河文化。

例如,杭州市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对运河进行整治,使得运河两岸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扬州市政府则积极推动运河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比如,一些运河文化遗址的保护工作做得不够,导致部分遗产面临损毁的风险;此外,运河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一些困难,如年轻人对运河文化的了解不够深入等。

运河文化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运河文化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运河文化社会实践心得体会运河文化社会实践心得体会一、引言近年来,运河文化旅游逐渐兴起,成为了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

运河文化不仅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而且代表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创造的成果。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运河文化,我参加了一次运河文化社会实践活动。

在活动中,我结合实践经验,进一步加深了对运河文化的认识,也收获了很多。

二、认识运河文化1.运河文化的概念运河文化是指以运河为载体,以沿线的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为核心,通过游览、参观、学习等形式,传达和弘扬中国古代运河文明的一种旅游文化。

2.运河文化的历史背景运河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就有了较为完善的运河系统,主要有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红旗渠等。

在很长的时间里,运河是我国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也是经济繁荣的象征之一。

因此,运河文化融入了丰富的历史传承和文化内涵。

3.运河文化的丰富内涵运河文化不仅包括了工程建设、航运技术等方面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融入了艺术、文学、建筑、美食等多个方面。

从乐舞、绘画到民俗活动、传统美食,都离不开运河文化的影响。

运河文化是我们研究和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入口之一。

三、参与运河文化社会实践1.选择参与社会实践的原因我选择参与运河文化社会实践是因为对运河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在学校期间,我学过一些运河文化的相关知识,但仅仅停留在书本上对运河文化的描述。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我希望能够亲身感受运河文化的魅力,并了解运河文化的多个方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2.实践的具体内容与行程社会实践的行程安排了参观多个运河文化景点和参与传统文化体验活动。

首先,我们参观了天津古文化街、运河博物馆等地,了解了运河文化的历史沿革和相关文物。

然后,我们参与了京杭大运河演艺表演,观赏了运河船工的劳动技艺和传统乐舞。

最后,我们还去了扬州古运河景区,参观了运河文化街、文化广场等景点,观摩了运河文化的特色建筑和民俗活动。

3.实践的收获和体会通过参与运河文化社会实践,我获得了很多收获和体会。

京杭大运河暑期社会实践

京杭大运河暑期社会实践

一、前言京杭大运河,又称大运河,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之一,全长约1800公里,北起北京,南至杭州,贯穿了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六个省市,是连接中国南北的重要水上通道。

为了深入了解大运河的历史文化、水利技术和现代保护状况,我们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于2023年7月对京杭大运河进行了实地考察。

以下是我们的实践报告。

二、实践背景与目的1. 背景介绍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历经隋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扩建和修缮,形成了今天规模宏大的水上交通网。

大运河不仅在经济上促进了南北地区的交流,还在文化、政治、社会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随着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大运河的运输功能逐渐减弱,面临着保护与开发的难题。

2. 实践目的(1)了解大运河的历史文化、水利技术和发展现状;(2)考察大运河沿线的旅游资源和文化遗产;(3)探讨大运河保护与开发的合理路径。

三、实践过程1. 准备阶段在出发前,我们团队查阅了大量关于大运河的资料,了解了大运河的历史背景、水利技术、文化价值等。

同时,我们还制定了详细的实践计划,包括行程安排、考察内容、访谈对象等。

2. 实践阶段(1)北京段我们首先来到了大运河的起点——北京。

在北京,我们参观了通州运河公园、大运河文化博物馆等地,了解了大运河在北京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此外,我们还对一些当地居民进行了访谈,了解了他们对大运河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2)天津段在天津,我们参观了海河沿岸的天津之眼、大沽口炮台等地,感受到了大运河在天津的繁华与沧桑。

同时,我们还考察了天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泥人张彩塑,了解了大运河文化在天津的传承。

(3)河北段在河北,我们重点考察了衡水湖、邢台古县等地。

衡水湖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也是大运河的重要水源地。

在邢台古县,我们参观了古县遗址,了解了大运河在河北的历史地位。

(4)山东段在山东,我们考察了济宁的太白湖、曲阜的孔庙等地。

太白湖是京杭大运河的北段重要水域,而曲阜的孔庙则是大运河沿线的重要文化遗产。

运河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运河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历史文化名城——扬州,以其独特的运河文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为了深入了解运河文化,弘扬传统文化,我们一行人在暑期组织了一次运河暑期社会实践。

以下是我们的实践报告。

二、实践背景及目的1.实践背景扬州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

其中,运河文化作为扬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经济价值。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运河文化,我们决定开展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2.实践目的(1)了解运河的历史、文化、经济价值,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2)实地考察运河沿线的旅游资源,为扬州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建议;(3)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三、实践过程1.前期准备(1)收集资料:查阅相关书籍、网络资料,了解运河的历史、文化、经济价值;(2)制定实践计划:确定实践时间、地点、内容、人员分工等;(3)联系实践单位:与扬州相关文化、旅游部门取得联系,争取得到他们的支持和指导。

2.实践实施(1)实地考察:我们一行人前往运河沿线,参观了瘦西湖、个园、何园等景点,了解了运河的历史、文化、经济价值;(2)访谈:我们与当地居民、专家学者进行了访谈,了解了他们对运河文化的看法和保护措施;(3)调研:我们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了游客对运河文化的认知度和满意度;(4)总结:对实践活动进行总结,撰写实践报告。

3.实践成果(1)深入了解运河文化:通过实践活动,我们掌握了运河的历史、文化、经济价值,提高了自身的文化素养;(2)为扬州旅游业发展提供有益建议:我们针对运河沿线的旅游资源进行了调研,提出了提高游客满意度的建议;(3)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在实践过程中,我们相互协作、共同进步,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四、实践总结1.实践收获(1)提高了自身的文化素养,对运河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2)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了社会实践能力;(3)为扬州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有益建议。

运河文化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运河文化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运河文化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在参与运河文化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文化的力量和运河文化的独特魅力。

这次实践让我对运河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感受到了它对于社会的积极影响。

首先,运河文化使我对中国古代的运输体系有了全新的认识。

通过参观运河博物馆和运河遗址,我了解到运河在古代是中国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

运河的建设与运营不仅解决了水陆交通的问题,也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

这使我深刻体会到了运河文化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性。

其次,运河文化让我感受到了中国传统价值观的深厚底蕴。

在参观运河沿线的古镇和文化街区时,我看到了许多古建筑、传统手工艺品和民间艺术。

这些都体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和精髓。

同时,我也了解到了运河文化传承至今的原因,即中国人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尊重。

这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和理解。

最后,运河文化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勤劳精神。

在参与实践活动时,我看到了很多人们通过手工艺和农业生产等方式保留和传承着运河文化。

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守护着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这让我深受感动,也意识到了每个人都可以为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贡献。

通过这次实践,我对运河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验。

我深深感受到了文化的力量和运河文化的独特价值。

从中我明白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不仅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自豪感和使命
感。

我将继续关注和参与到运河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为文化的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京杭大运河创始于春秋时期,公元前486 年(周敬王三十四年)吴王夫差开凿的从江都(今扬州)到末口(今淮安)的南北水道邗沟,距今已有2400 多年的历史。

从此以后不断地开凿整修,直至公元1293 年(元世祖至元三十年),完成了一条由杭州直达北京纵贯南北的人工大运河。

大运河全长1782 公里(东西走向的浙东运河及其她局部地区的小运河未计在内),跨越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二市,沟通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比巴拿马运河(1914 年竣工,全长81、3 公里) 长21 倍,比苏伊士运河(1869 年竣工,全长172、5 公里)长10 倍,比这两条运河开凿的时间早二千多年。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将京杭大运河列为重点发展的内河航运主干线之一。

尤其就是改革开放后,运河建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运河不仅承担了繁忙的运输重任,同时还发挥着巨大的防洪、灌溉、供水、旅游等多种综合效益。

历经沧桑,饱受风雨后的古运河,经过治理,必将重新焕发出青春的生机,对今后运河沿线的经济文化的发展继续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京杭大运河博物馆
京杭大运河博物馆,位于杭州市拱墅区运河文化广场,就是中国第二座以千年运河为主题的博物馆(第一座就是位于山东省聊城市的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

运河上漕运船、清代“苏州府”官斛、微缩运河、环形银幕……大运河肇始于春秋吴王夫差之凿邗沟,至隋代完成了以洛阳为中心的大运河,唐宋时极为繁盛,元代截弯取直,形成贯通南北的京杭大运河,就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里程最长的人工运河。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展览区共分五个展厅∶
即序厅;——《地球上的运河、中国大运河》
第一展厅——《运河的开凿与变迁》;
第二展厅——《大运河的利用》;
第三展厅——《大运河杭州段的综合保护》;
第四展厅——《运河文化》;
各展厅通过图片、实物、模型等形式,展示与解释大运河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不就是一座单纯的、普通意义上的博物馆。

它一方面就是一个全方位、多角度反映与展现运河自然特性、人文精华等各个方面的大型博物馆,另一方面又就是运河文物、文献资料等的征集、收藏中心与运河文化的研究与展示中心,同时结合运河文化广场功能又就是运河旅游的中心枢纽与游客综合服务中心。

可以说运河博物馆就是一座具有多样功能与多种特性的综合性运河文化中心。

“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则毗邻拱宸桥。

博物馆建筑面积一万余平方米,展览面积五千余平方米,分序厅与“大运河的开凿与变迁”、“大运河的利用”、“运河
畔的城市”、与“运河文化”四个展厅等。

目前收集、展出的上千件文物与史料,充分展示了大运河在中华民族发展历史中的地位与作用。

拱宸桥
拱宸桥,位于浙江杭州大关桥之北,东连丽水路、台州路,西接桥弄街,连小河路,就是杭城古桥中最高最长的石拱桥。

拱宸桥始建于明崇祯四年,当时举人祝华封,募集资金造桥。

清朝顺治八年,桥坍塌。

康熙五十三年,由布政使段志熙倡导
并率先捐款,林云寺的慧辂与尚竭力募捐款项相助,历时四年,建成现在的这座拱
宸桥。

该桥长98 米,高16 米,桥面中段略窄为5、9 米宽,而两端桥堍处有
12、2 米宽。

桥的东岸,就是运河文化广场。

广场上六幅浮雕,讲述着运河的古老历史,规
模宏大的钱运茶馆,就是一处仿古建筑。

每当夜幕降临,附近的居民便走出家门, 在广场上休憩,越剧迷则在广场的“曲艺杂坛”尽情展示才艺。

桥的西岸,就就是2
月14 日开始正式整治的拱宸桥桥西历史保护街区,北至杭州第一棉纺织厂保留仓库,南至登云路,西至小河路,东至京杭运河,规划用地面积7、83 公顷,建筑面积约5 万平方米。

拱宸桥东西横跨大运河,就是京杭大运河到杭州的终点标志。

始建于明崇祯四年(1631 年),清光绪十一年(1888 年)重建,中间几经兴废。

该桥全长92 米,桥
身用条石错缝砌筑,上贯穿长锁石,桥面呈柔与弧形,为三孔薄墩石拱桥,纵联分节
并列砌筑。

桥形巍峨高大,气魄雄伟,就是杭州城区最大的一座石拱桥,同时也就
是拱宸桥地区的标志性建筑物。

拱宸桥对于杭州的意义不一般。

很久以前,返乡的杭州人在瞧到这座古桥后, 总会不由自主地坦然与兴奋起来。

这座桥,便就是古运河杭州终点的标志了。

远走她乡的游子见到故乡熟悉的小桥迎面而来时,总就是会生出许多的欣慰与感慨。

如今,古桥在几经修整后依然就是行人往往来来。

走上高陡的桥面,望运河长去,拱宸桥就如同一个维系点,它将整条腾龙系于杭州这片土地,里面就是家、就
是根,外面则就是一片闯荡的世界。

现拱宸桥边有扇,刀,伞博物馆与运河博物馆。

为人们了解运河文化提供了便捷。

运河文化广场
全国有两个“运河文化广场”,一个坐落在京杭大运河的北终点北京市通州区。

另一个则位于京杭大运河的南终点杭州市拱墅区。

北京运河广场建在运河东侧, 迎面有一座坐北朝南的彩色牌楼,上悬欧阳中石书写的“运河文化广场”牌匾。


州运河广场同样建在运河东侧,其中最突出的即就是“京杭大运河博物馆”。

杭州“运河文化广场”属于大运河(杭州段)综合整治一期工程,广场占地面积5、2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 万平方米,集文化、商贸、观赏旅游与休闲娱乐等多
项功能于一体。

广场还设有大型灯光音乐喷泉、购物超市、3 万多平方米的绿化,及西侧的解愠、指津、曲尽人情等三座仿古楼台与有近四百年历史的拱宸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