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企业标准

合集下载

茶叶企业标准

茶叶企业标准

ICS 备案号Q/乌 龙 茶发布前言本标准编写按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本标准由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乌龙茶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乌龙茶的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保质期。

本标准适用于以茶树的嫩叶为原料,经传统工艺加工而成的茶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2762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3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T 5009.20 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方法GB/T 5009.57 茶叶卫生标准分析方法GB/T 5009.94 植物性食品中稀土的测定GB/T 5009.103 植物性食品中甲胺磷和乙酰甲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GB/T 5009.146 植物性食品中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多种残留的测定GB 7718 食品安全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8302 茶取样GB 8304 茶水分测定GB 8305 茶水浸出物测定GB 8306 茶总灰分测定GB 8310 茶粗纤维测定GB 8311 茶粉未和碎茶含量测定GB 11680 食品包装用原纸卫生标准GB 14881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SB/T 10035 茶叶销售包装通用技术技术条件NY/T 787 茶叶感官审评通用方法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3 技术要求3.1 原辅料要求3.1.1 茶叶应符合GB 2762、GB2763的要求。

3.2 感官要求感官要求见表1。

表1 感官要求3.2 理化指标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规定。

表2 理化指标3.3 安全卫生指标安全卫生指标应符合GB 2762、GB 2763的规定。

茶叶包装车间标准

茶叶包装车间标准

茶叶包装车间标准引言概述:茶叶包装车间是茶叶生产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为了确保茶叶的质量和卫生安全,茶叶包装车间需要符合一定的标准。

本文将详细介绍茶叶包装车间标准的五个方面,包括车间环境、设备设施、生产流程、卫生要求和安全措施。

一、车间环境:1.1 温度和湿度控制:茶叶包装车间的温度应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普通为20-25摄氏度。

湿度应控制在50-70%之间,以保持茶叶的质量和口感。

1.2 通风系统:车间应配备良好的通风系统,以确保空气流通,并排除异味和有害气体,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

1.3 光照条件:车间应保持适宜的光照条件,以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操作和检查茶叶的质量。

二、设备设施:2.1 包装机械:茶叶包装车间应配备高效、稳定的包装机械,以提高包装效率和包装质量。

2.2 秤重设备:车间应配备精确可靠的秤重设备,以确保茶叶包装的准确度。

2.3 包装材料存放区:车间应设立专门的包装材料存放区,保持包装材料的干燥、清洁和防潮。

三、生产流程:3.1 茶叶包装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清洗茶叶、筛选、去杂等工作,确保茶叶的质量和干净度。

3.2 包装工艺控制:包括茶叶包装的方式、包装规格和包装容量的控制,确保包装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3.3 包装后的检验和质量控制:对包装后的茶叶进行外观、质量和分量等方面的检验,确保茶叶包装的质量符合标准。

四、卫生要求:4.1 人员卫生:工作人员应穿戴干净的工作服和手套,保持个人卫生,避免对茶叶造成污染。

4.2 车间清洁:定期清洁车间地面、墙壁和设备,保持车间的清洁卫生,防止茶叶受到污染。

4.3 废弃物处理:茶叶包装车间应设立垃圾分类区,将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防止环境污染。

五、安全措施:5.1 安全培训:对茶叶包装车间的工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5.2 设备安全:确保包装机械和其他设备的安全性能,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5.3 防火措施:车间应配备灭火器等消防设备,并设置明确的防火通道,确保茶叶包装车间的火灾安全。

桑叶茶(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桑叶茶(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桑叶茶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桑叶茶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桑叶为原料,经采叶、清洗、切叶、杀青、揉捻、速包、松块、筛渣、烘焙、包装等工序制成的茶叶。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 500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灰分的测定GB 5009.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 5009.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镉的测定GB 5009.3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二氧化硫的测定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9683 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GB 1488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 2805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23号《食品标识管理规定》3 技术要求3.1 原料要求桑叶:适时采收,无腐烂、无劣变、无霉变、无虫蛀,不含有夹杂物的天然原料。

3.2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3.3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3.4 有害物质限量应符合表3的规定。

3.5 净含量应符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要求,按JJF 1070规定的方法测定。

4 食品添加剂4.1食品添加剂质量应符合相应的标准和有关规定。

4.2 食品添加剂的品种和使用量应符合GB 2760有关规定。

中国茶叶标准内容综述

中国茶叶标准内容综述

我国现行有关茶叶标准内容包括产品标准、检验方法标准和包装、贮运标识、标准。

其中有国际标准,出口商品茶标准、国内商品茶标准。

国内商品茶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大类。

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又有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之分。

商品茶现行的国际标准有产品标准和检验方法标准两类。

安溪铁观音茶叶例如ISO6079-90《固态速溶茶规格》、ISO1839-80《茶取样》。

国家鼓励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并可按规定使用采标标志和享受有关优惠政策。

我国出口商品茶的有关标准为外贸行业标准。

例如由国家外贸部进出口商检局批准发布的ZBX50012-86《出口茶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WMB48(1)-81《茶叶品质规格》。

国内市场商品茶现行标准:第一类是国家标准。

其中国家强制性标准包括卫生标准和检验方法标准、包装标识标准。

安溪铁观音茶叶卫生标准例如GB9679-88《茶叶卫生标准》(见附录三)、GB8321.1-3、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一)、(二)、(三)。

检验方法标准如GB8313-87《茶多酚测定》;包装标识标准即GB7718-94《食品标签通用标准》(见附录二)。

国家推荐性标准如GB/T14456-93《绿茶》、GB/T10157-93《茶叶感官审评方法》。

第二类是行业标准。

现行的行业标准,都是推荐性标准,例如SB/T10167-93《祁门红茶》。

第三类是地方标准。

例如浙标DB33/159-92《眉茶》、DB33/160-92《珠茶》、DB33/161-91《茉莉花茶》、DB33/162-92《西湖龙井茶》,闽标FDBT/NY32.18《乌龙茶成品茶》、FDBT/GH1549.19-88《茉莉花茶》,皖标D/GX06-87《黄山毛峰》,预标DB/41000×55001《河南毛尖》等。

第四类是企业标准。

国家规定企业生产的茶叶品种在没有国家和行业强制性标准或者只有推荐性标准的情况下,企业可根据生产实际情况制订产品执行的企业标准。

茶叶标准

茶叶标准
GB/T32742-2016眉茶生产加工技术规范
GB/T32743-2016白茶加工技术规范‘
GB/T32744-2016茶叶加工良好规范
GB/T34778-2017抹茶
GB/T34779-2017茉莉花茶加工技术规范
供销合作行业标准(17项)
GH/T1070-2011茶叶包装通则
GH/T1071-2011茶叶贮存通则
GB/T9833.4-2013紧压茶第4部分:康砖茶
GB/T9833.5-2013紧压茶第5部分:沱茶
GB/T9833.6-2013紧压茶第6部分:紧茶
GB/T9833.7-2013紧压茶第7部分:金尖茶
GB/T9833.8-2013紧压茶第8部分:米砖茶
GB/T9833.9-2013紧压茶第9部分:青砖茶
ISO3720:2011红茶定义和基本要求
ISO6078:1982红茶术语
ISO6079:1990固态速溶茶规范
ISO6770:1982固态速溶茶??松散容重与压紧容重的测定
ISO7513:1990固态速溶茶??水分测定
ISO7514:1990固态速溶茶??总灰分测定
ISO7516:1984固态速溶茶??取样
GB/T20014.12-2008良好农业规范第12部分:茶叶控制点与符合性规范
GB/T20354-2006地理标志产品安吉白茶
GB/T20360-2006地理标志产品乌牛早茶
GB/T20605-2006地理标志产品雨花茶
GB/T21003-2007地理标志产品庐山云雾茶
GB/Z21722-2008出口茶叶质量安全控制规范
GB/T14456.3-2016?绿茶第3部分:中小叶种绿茶
GB/T14456.4-2016绿茶第4部分:珠茶

狮峰龙井茶 团体标准

狮峰龙井茶 团体标准

狮峰龙井茶团体标准
狮峰龙井茶是一种著名的中国绿茶,产自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狮峰山。

它以其独特的外形、清香的香气和鲜爽的口感而闻名于世。

狮峰龙井茶的团体标准是指对该茶的生产和质量进行统一规范的标准体系。

首先,狮峰龙井茶的团体标准对其原料的要求十分严格。

只有选用狮峰山区的高山茶树嫩叶作为原料才能制作狮峰龙井茶。

这些嫩叶应该呈现出嫩绿、鲜嫩、匀称的外观,叶片完整无损,有光泽。

其次,制茶工艺是狮峰龙井茶团体标准中的重要内容。

狮峰龙井茶的制作过程主要包括摘叶、杀青、揉捻、干燥等环节。

其中,杀青工艺是关键步骤之一,需要掌握温度和时间的把握,以保持茶叶的鲜绿色。

揉捻工艺则要求揉制出扁平、匀整的茶叶形状,这也是狮峰龙井茶独特外形的保证。

另外,狮峰龙井茶的团体标准还包括茶叶质量的评判标准。

一般来说,狮峰龙井茶的质量评判主要从外观、香气、口感、汤色及茶叶底沉等方面进行。

好的狮峰龙井茶应该看起来条索肥壮,色泽鲜亮;香气清幽持久,有兰花香、豆香等特点;口感醇厚爽滑,且留有回甘;汤色黄绿明亮;茶叶底沉纹理均匀。

总的来说,狮峰龙井茶的团体标准旨在保证茶叶的质量和口感的一致性。

通过统一的品质规范和制作工艺,狮峰龙井茶在全国乃至国际范围内都能保持其独特的风味和口碑。

以上就是对狮峰龙井茶团体标准的描述。

狮峰龙井茶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精湛的制作工艺而备受喜爱。

无论是茶叶的外观、香气还是口感,都彰显了中国绿茶的精华。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满足您的要求。

华夏茶企业标准

华夏茶企业标准

Q/HSWD黄山市汪满田茶场企业标准Q/HSWMD华夏茶2004-12-01发布2005-01-01实施黄山市汪满田茶场发布Q/HSWMD前言本标准按照国家茶叶卫生标准要求,参照国家有关茶叶产品标准和安徽省茶叶食品地方标准的要求,根据消费者的传统习惯,各消费层次的要求和本公司加工的汪满田牌华夏茶礼品产品质量指定而成。

根据国家《产品质量法》、《标准化法》的规定,本标准作为本公司华夏茶产品加工、包装的依据。

本标准按GB/T1.1-2000《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规定进行编制。

本标准由黄山市汪满田茶场提出并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汪智利吕存才姜东风本标准于2004年12月首次发布。

Q/HSWMD华夏茶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华夏茶的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黄山市歙县汪满田茶场生产和组装的华夏茶,是本企业组织生产、销售和在流通中进行质量监督的依据。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的协议的个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7718 食品标签通用标准GB/9679茶茶叶卫生标准GB/14876 食品中甲氨磷和乙酰甲氨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方法GB/T191 包装储运图始标志GB/T5009 12 食品中铅的测定方法GB/T5009 13 食品中铜的测定方法GB/T5009 19 食品中六六六,滴滴涕残留量的测定方法GB/T5009 20 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方法GB/T8302茶取样GB/T8303茶磨碎试样的制备及其干物质含量测定GB/T8304茶水分测定GB/T8305茶水浸出物测定GB/T8306茶粗纤维测定GB/T8310茶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GB/14456 绿茶GB/14487 茶叶感官审评术语SB/T10037 红茶、绿茶、花茶运输包装SB/T10157 茶叶感官审评方法SB/T17332 食品中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多种残留的测定3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茶叶的国家新标准

茶叶的国家新标准

茶叶的国家新标准我们国家对于茶叶有着一整套相对完善并与时俱进的系统。

不仅如此,我们国家也是茶叶国际标准的成员国,主持制定乌龙茶国际标准、茶叶化学分类法等ISO标准。

茶叶标准有哪些我们国家的茶叶标准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和团体标准等。

从指标限定来看企业标准严于地方标准,地方标准严于国家标准。

国家标准之所以并不是最严格要求是为了让全国范围内的大部分企业能够达标,而企业标准如果没有比国家标准或者地方标准更加严格也就失去了制定的意义。

从规定的范围来看,茶叶标准又有产品标准、术语、分类、检测方法、包装标准、冲泡和加工技术类的基础标准等涵盖涉及茶产业体系的各个方面。

从执行程度来看,茶叶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涉及到污染物限量等安全性问题的都是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

比如《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和《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等,毕竟这与民生息息相关。

产品标准、技术标准、术语等则属于推荐性标准,可参照执行。

GB是国家标准的代号。

国家标准代码简称国标码,国家标准强制标准冠以“GB”。

推荐标准冠以“GB/T”。

国家标准的编号由国家标准的代号、国家标准发布的顺序号和国家标准发布的年号(发布年份)构成。

GB代号国家标准含有强制性条文及推荐性条文,当全文强制时不含有推荐性条文,GB/T代号国家标准为全文推荐性。

去当地的技术质量监督局备案,申请使用国标,质监局会发一本国标使用证书。

去当地的技术质量情报所,申请国标有效性查证,情报所会发一本标准有效性查证证书。

销售的产品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只需办理产品执行标准登记,这是不收费的。

只有产品没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就需要编制产品企业标准(自己编制也不收费),并申报备案(也不收费),但在备案前,需要产品检验、专家评审,这就需要一定的费用开支了。

茶叶生产许可证办理方法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茶叶产品包括所有以茶树鲜叶为原料加工制作的绿茶、红茶、乌龙茶、黄茶、白茶、黑茶,及经再加工制成的花茶、袋泡茶、紧压茶,共9类产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CS 备案号
Q/
乌 龙 茶
发布
前言
本标准编写按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本标准由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乌龙茶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乌龙茶的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保质期。

本标准适用于以茶树的嫩叶为原料,经传统工艺加工而成的茶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2762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2763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T 5009.20 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方法
GB/T 5009.57 茶叶卫生标准分析方法
GB/T 5009.94 植物性食品中稀土的测定
GB/T 5009.103 植物性食品中甲胺磷和乙酰甲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GB/T 5009.146 植物性食品中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多种残留的测定
GB 7718 食品安全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 8302 茶取样
GB 8304 茶水分测定
GB 8305 茶水浸出物测定
GB 8306 茶总灰分测定
GB 8310 茶粗纤维测定
GB 8311 茶粉未和碎茶含量测定
GB 11680 食品包装用原纸卫生标准
GB 14881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
SB/T 10035 茶叶销售包装通用技术技术条件
NY/T 787 茶叶感官审评通用方法
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3 技术要求
3.1 原辅料要求
3.1.1 茶叶
应符合GB 2762、GB2763的要求。

3.2 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见表1。

表1 感官要求
3.2 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规定。

表2 理化指标
3.3 安全卫生指标
安全卫生指标应符合GB 2762、GB 2763的规定。

具体指标见表3。

表3 安全卫生指标
3.4 净含量允差
净含量允差应符合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5号(2005)《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规定。

4 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要求
应符合GB 14881的规定。

5 检验方法
4.1感官要求
按NY/T 787规定执行。

4.2水分
按GB/T 8304规定执行。

4.3水浸出物
按GB/T 8305规定执行。

4.4粗纤维
按GB/T 8310规定执行。

4.5总灰分
按GB/T 8306规定执行。

4.6粉未和碎茶
按GB/T 8311规定执行。

4.7净含量允差
按JJF 1070规定执行。

4.8砷、铅、铜、六六六、滴滴滴
按GB/T 5009.57规定执行。

4.9 乙酰甲铵磷
按GB/T 5009.103规定执行。

4.10 氯氰菊酯、氟氰戊菊酯、氯菊酯、溴氰菊酯、顺式氰戊菊酯
按GB/T 5009.146规定执行。

4.11 杀螟硫磷
按GB/T 5009.20规定执行。

4.12 稀土总量
按GB/T 5009.94规定执行。

5 检验规则
5.1 组批
以同一投料、同一班次包装、同一品种的产品为一批。

5.2 抽样
按GB/T 8302规定。

5.3 检验分类
5.3.1 出厂检验
每批产品出厂前均应进行出厂检验,出厂检验由企业质量检验部门执行,检验项目为:感官要求、水分、水浸出物、粉末、碎茶、净含量允差。

检验合格发放合格证,产品凭合格证入库或出厂。

5.3.2 型式检验
型式检验为本标准要求中所规定的全部项目,正常生产每年至少进行一次。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a)新品种试制定型鉴定时;
b)原料、工艺发生重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时;
c)产品停产半年以上,恢复生产时;
d)国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提出型式检验要求时。

5.4 判定规则
5.4.1 检验结果都符合标准的要求时,判定该批产品为合格。

5.4.2 检验结果卫生指标外有不合格项时,允许加倍抽样复检不合格项目,按复检结果对该批产品进行判定。

5.4.3 检验结果中卫生指标不合格时,不得复检,判定该批产品为不合格。

6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保质期
6.1 标志
标签内容应符合GB 7718的规定,并标明相应的等级。

6.2 包装
包装要牢固、防潮、整洁、美观、无异味,包装规格应符合SB/T 10035要求,包装材料应符合GB 11680要求。

并标明注意防潮等图示、文字标志。

标志应符合GB/T 191的规定。

6.3 运输
运输车辆应符合食品卫生要求,不得与有毒、易污染、有异味、潮湿的物品混装、混运。

运输过程中要防止日晒、雨淋、受潮,装卸时应防止碰撞、轻搬、轻放。

6.4 贮存
产品应存放在通风、清洁、阴凉、干燥的仓库中,不得露天堆放。

不得与有毒、易污染、有异味、潮湿的物品同仓贮存。

6.5 保质期
在符合贮存的条件下保质期限为24个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