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程度对GDP的影响

合集下载

市场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效用

市场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效用

市场经济对中国经济的效用金融学付玉峰一.引言1.市场经济(又称为自由市场经济或自由企业经济)是一种经济体系,在这种体系下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及销售完全由自由市场的自由价格机制所引导,而不是像计划经济一般由国家所引导。

市场经济也被用作资本主义的同义词。

在市场经济里并没有一个中央协调的体制来指引其运作,但是在理论上,市场将会透过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和需求产生复杂的相互作用,进而达成自我组织的效果。

市场经济的支持者通常主张,人们所追求的私利其实是一个社会最好的利益。

2.计划经济,或计划经济体制,又称指令型经济,是一种经济体制,而这种体系下,国家在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各方面,都是由政府或财团事先进行计划。

用计划来解决资源配置和利用问题,产品的数量、品种、价格、消费和投资的比例、投资方向、就业及工资水平、经济增长速度等等均由中央当局的指令性计划来决定.自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日起,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 都始终贯彻着计划经济的思想,全部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都是在计划经济的模式下取得的。

效仿着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经济建设的方法,确立了高度集中和高度计划的建设办法。

但显然 这个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发展模式是不符合我国国情的, 它在创造了一定经济成就的同时也造成了很多的失误并因此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3.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市场经济。

中国特色是指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资本主义是以私有制为基础。

市场经济本身没有阶级性但我国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公有制、中共的领导、共同富裕相联系就成了中国特色。

4. 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的现实意义(一)有利于合理配置资源。

市场机制对经济的调节虽然是自发的,但却是有秩序的,它是到目前为止人类社会实现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和合理配置资源的最有效的手段。

在市场经济中参与活动的人,都力图追求个人的利益,但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促进社会利益。

因此,市场机制尽管存在着种种缺陷,但在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有着别的机制不可代替的功能。

中国GDP增长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GDP增长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GDP增长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随着中国的经济实力逐步增强,GDP增长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GDP 增长率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价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因此,了解和分析中国GDP增长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意义重大。

本文将就中国GDP增长率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政策因素经济政策是国家对经济的调控手段,也是影响GDP增长率的重要因素。

中国政府通过财政、金融、货币政策等手段,来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

例如,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时,中国政府实行了积极的宏观调控政策,推出了4万亿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适当增加货币供应量等,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因此,政府的经济政策对中国GDP增长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拉动GDP增长的关键因素。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消费习惯的改变,市场需求的结构和规模在不断变化。

近年来,中国发展建立了全球最大的中等收入人群,消费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消费市场呈现出大众化、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发展趋势。

因此,满足市场需求,开拓消费市场,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对中国GDP增长率的提升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关系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也是影响中国GDP增长率的重要因素。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外开放程度逐年提高,国际贸易的规模和质量也在持续提升。

中国的出口劳动力成本低、产品竞争力强,对海外市场的主导地位已经达到了历史性的高度,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与此同时,中国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也面临着国际贸易保护主义、贸易摩擦、市场准入壁垒等挑战,因此,中国的国际贸易关系对中国GDP增长率的影响具有双向性。

四、金融体系金融是经济发展的核心,也对中国GDP增长率产生重要影响。

中国在金融领域的改革力度不断加大,资本市场不断健全,货币体系不断完善,在推动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经济增长与中国地区间人均GDP的相对趋势

经济增长与中国地区间人均GDP的相对趋势

经济增长与中国地区间人均GDP的相对趋势【摘要】中国不同地区间人均GDP差距的现状较大,各地区的经济增长趋势也存在明显差异。

本文通过对影响人均GDP差距的因素进行探讨,提出了相关政府应对措施和未来发展建议。

建议政府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投入,促进经济发展和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未来发展应注重环境保护和科技创新,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

文章总结了中国地区间人均GDP差距的现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并为相关政府决策提供了参考意见。

通过研究人均GDP相对趋势,可以为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供有益启示。

【关键词】经济增长,中国地区,人均GDP,差距,趋势,分析,因素,政府应对,发展建议,结论,展望未来,研究意义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达,人均GDP较高,而西部地区的经济落后,人均GDP相对较低。

这种地区间的不平衡发展,不仅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影响了国家整体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

研究中国地区间人均GDP的相对趋势,探讨其差距现状及影响因素,对于加快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中国不同地区间人均GDP的相对趋势,分析其背后的经济增长情况和影响因素。

通过对各地区人均GDP差距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具体导致这一差距的原因及其可能的解决方案。

本文还将对各地区的经济增长趋势进行深入剖析,以揭示其中的规律和特点。

通过研究政府应对措施的探讨,指出国家在促进不同地区间人均GDP均衡发展方面的政策建议。

对未来发展提出一些建议,并对本研究的意义进行总结和展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分析,旨在为了解中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提供参考,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2. 正文2.1 中国地区间人均GDP差距的现状中国地区间人均GDP差距是一个长期存在且较为显著的现象。

中国名义gdp和实际gdp变化规律

中国名义gdp和实际gdp变化规律

中国名义gdp和实际gdp变化规律摘要:一、GDP 的概念与计算方法1.GDP 的定义2.名义GDP 与实际GDP 的区别与联系二、中国GDP 的变化规律1.改革开放以来的GDP 变化2.21 世纪初至今的GDP 变化3.GDP 变化的趋势与特点三、影响中国GDP 变化的因素1.国内经济政策的影响2.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3.人口与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四、GDP 变化的启示与意义1.GDP 变化反映了国家经济发展水平2.GDP 变化对人民生活与福利的影响3.GDP 变化对国家政策与发展的启示正文:一、GDP 的概念与计算方法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即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之和。

名义GDP 是以当前市场价格计算的GDP,而实际GDP 则是以基准年份的价格计算的GDP,消除了价格因素的影响。

二、中国GDP 的变化规律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GDP 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

21 世纪初至今,中国的GDP 增长速度依然保持在较高水平,但相较于改革开放初期,增速略有放缓。

这一时期,中国GDP 变化的趋势与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从GDP 总量上看,中国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

2.GDP 增速逐渐放缓,但仍保持在较高水平。

3.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中国GDP 的变化受到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越来越大。

三、影响中国GDP 变化的因素1.国内经济政策的影响:国家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GDP 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如设立经济特区、引进外资、鼓励民间投资等,这些政策有力地推动了我国GDP 的增长。

2.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深,国际经济形势对我国GDP 的影响越来越大。

例如,2008 年金融危机对我国GDP 的增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3.人口与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人口红利对我国GDP 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

影响GDP增长的经济因素分析共3篇

影响GDP增长的经济因素分析共3篇

影响GDP增长的经济因素分析共3篇影响GDP增长的经济因素分析1随着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对GDP这个指标也越来越关注。

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即国内生产总值)是评估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情况的重要指标,它代表在一定时间内,该国或地区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那么,究竟哪些因素会影响GDP的增长呢?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1. 投资投资是GDP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GDP水平与其投资水平高度相关。

投资不仅仅指在生产和建设方面的投资,还包括了科技、教育和环境等方面的投资。

比如,一些国家将高科技产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提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2. 出口对于出口型国家而言,出口对于GDP增长的影响可能更加明显。

出口的增长会带动内需增长,形成产业链的效应。

当然,毫无疑问地是,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波动,世界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日益增强,滞留货船、堵口岸也是现实,这无疑对出口型国家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3. 消费消费作为国内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GDP增长。

消费的增长可以缓解经济压力,同时也会引导企业增加现有产能,增加生产,提高利润,形成新的市场和就业机会。

4. 政策政策对于GDP的影响也相当大。

政策的制定、调整和配套政策的落实对于经济的举步维艰或井喷式增长是至关重要的。

政策决策的正确性,决定了一个国家或地区未来经济的走向,政策的落实程度,决定了政策的有效性和效果。

5. 外部环境除了以上几点因素,一个国家的GDP增长还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

例如:国际市场环境、气候情况和自然灾害等。

这些因素虽然不是人为因素,但它们对于经济的影响同样不能忽视。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GDP增长不仅意味着经济上的进步,更意味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通过对GDP增长影响因素的认真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我们国家或者地区的经济运行情况,并适当的适应经济环境,更好的上升综上所述,GDP的增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投资、出口、消费、政策和外部环境等方面。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成为世界上最具活力和前景的经济体之一。

而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国内生产总值(GDP)。

因此,中国的GDP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分析其中的原因。

一、GDP与经济增长的关系GDP是指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是衡量国家经济总量的重要指标。

而经济增长,是指国家经济总量在一定时期内的增加,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表现。

中国的经济增长与GDP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密。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GDP从当时的3648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99.1万亿元,年均增长率约为9.5%。

而在同期内,中国的人均GDP也从当时的约200美元增长到2019年的约10000美元。

这一系列数据表明,中国的经济增长与GDP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二、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1.重新调整产业结构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是以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为主导的,这一制度让中国成为了经济世界的工厂。

但是随着全球竞争的加剧,中国为了保持竞争力,逐渐转型成以高科技为主导的国家。

研发、电子、计算机和高科技装备等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2.城镇化进程中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从一个农业国家逐渐变成了制造业和服务业主导的国家,这也促进了中国的城镇化进程。

城镇化不仅改善了人口就业状况,同时也消费了大量的房地产资源,从而推动了经济水平的提高。

3.大量引进外资中国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引进大量外资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

这种方式通常采用国际知名企业前来合作、落户、甚至建厂,通过带来技术、管理经验等方式,来推动中国的经济快速增长。

4.开放型经济中国的政策开放和合作发展也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

凭借着国际化和市场化的推动,中国通过被纳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形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吸收了来自外部经济的影响和带动。

5.政府投资力度大中国政府在发展经济方面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政府对于市场经济和市场化的导向和定位,推动了很多的投资,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增长。

金融市场发展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研究

金融市场发展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研究

金融市场发展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研究引言:金融市场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本文旨在探讨金融市场发展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可能影响,并对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和分析。

文章将从多个角度,如资本市场、信贷市场等方面来剖析金融市场与GDP之间的关系。

1. 金融市场对资本市场的影响:资本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和经济发展。

首先,资本市场的发展可以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使得企业能够更便利地筹措到资金。

这有助于企业的扩张与发展,促进实体经济的增长。

其次,资本市场可以改善经济的资源配置效率,吸引国内外的投资者,提高市场的流动性,为企业融资提供更多选择,从而为经济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2. 信贷市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除了资本市场,信贷市场也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不可忽视。

信贷市场的发展可以提高金融服务的普及率和效率,为企业和个人提供更为便利和灵活的融资渠道。

通过信贷市场,企业能够更加方便地获取所需的资金,投资扩大生产等,从而推动经济发展。

同时,信贷市场的繁荣也会带动消费需求的增长,进而刺激GDP的增长。

3. 金融市场对经济稳定的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发展不仅对经济增长有积极影响,还对经济的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

金融市场的发展可以提高风险管理和资源配置的能力,减少金融风险,增强经济稳定性。

通过监管机构的有效运作,金融市场的发展可以提高金融制度的安全性和信用度,减少金融危机的发生概率,从而稳定整个经济体系。

4. 金融市场发展的挑战与机遇:尽管金融市场的发展对GDP有着积极的影响,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例如,金融市场过度发展可能导致金融风险的集聚,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离不开有效的监管体系和制度环境。

加强金融市场监管,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对于推动金融市场健康发展和提高GDP的贡献至关重要。

结论:综上所述,金融市场发展对国内生产总值有着积极的影响。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有生产单位(包括企业、政府、个人)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它是评价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研究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影响因素对于了解经济发展趋势、指导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为主题,从宏观经济层面对我国GDP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探讨。

一、回归模型的建立回归分析是一种统计方法,用来研究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的关系。

在研究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影响因素时,通常可以建立如下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Y = β0 + β1X1 + β2X2 + β3X3 + εY表示国内生产总值,X1、X2、X3分别表示各种影响国内生产总值的因素,如投资、消费、出口等。

β0表示截距,β1、β2、β3表示回归系数,ε表示误差项。

通过对各种影响因素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可以得到各个影响因素对GDP的影响程度及方向,从而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二、投资对GDP的影响投资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影响国内生产总值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对我国历年来投资与GDP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可以发现投资对GDP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正向关系。

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投资对GDP的回归系数为正值,且具有显著性,说明投资的增加对GDP的增长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投资的结构和质量也会对GDP的增长产生影响。

基础设施投资、科技创新投资等对GDP的拉动作用更为显著,而房地产等非生产性投资对GDP的增长影响较小。

在制定投资政策时,需要引导资金流向高效率、高附加值的领域,以提高投资对GDP的促进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消费的增长速度和结构对GDP的影响并非一成不变。

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消费的拉动作用也会有所差异。

在经济增速较快时,居民消费对GDP的拉动作用较为明显;而在经济增速放缓时,需要通过调整消费结构,引导消费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领域发展,以提高消费对GDP的拉动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程度对GDP的影响研究07数理实验1班073518152 陈丹凝一、引言:2009年5月31日,全球经济自由度指数发布,香港连续15年为世界经济最自由地区。

而中国也在近几年内持续地提高其自由度,但是水平仍在世界平均水平之下。

中国大陆今年经济自由度的综合评分排名111位,仍然属于“较不自由”的经济体类别。

虽然通胀率较低,但是其税率和对外国投资的限制仍然很高,主要银行仍然为国有。

全球经济自由度指数主要依照商业自由度、贸易自由度、财政自由度、政府规模、货币自由度、投资自由度、金融自由度、产权、腐败影响以及劳工自由度等十大指标,对纳入考察的全球经济体进行打分,将各大领域得分进行平均,得分越高,则说明经济自由度越高。

是由《华尔街日报》与美国的传统基金会每年发布的,涵盖世界大部分国家地区,是全球权威的世界经济自由度衡量指标之一(还有加拿大弗雷泽研究所的指数)。

根据对176个国家横截面数据(包括人均GDP与经济自由度)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具体分析结果如下:(FC为自由度得分Freedom Score)GDP=-45117.94+ 953.7969*FC20.4708R=12.44t=(数据来源:美国传统基金会网站)由此可见,从世界范围来看,一个国家的经济自由度是与其人均GDP有十分显著的正向关系。

其中,自由度得分每提高一分就会使得国家的人均GDP提高约为953美元。

市场经济是一种组织生产与消费的最有效方式,若一个国家过多地干涉其贸易自由,很大程度上会对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到削减的负向作用。

2009年这项经济自由度指数研究的结果再次明显说明,一个国家的经济自由度与该国的经济繁荣密切相关。

高度自由的经济体系不但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提高国民收入和GDP增长率,促进国家繁荣富裕,而且稳定社会发展,带动政治改革,为人民取得成就和实现理想创造了条件。

但是我们也不难从以下的散点图中发现回归方程中没有解释的现象:图1如图1中所示,仍然有部分国家不能被解释,人均GDP最高的两个国家(卡塔尔与卢森堡)并未拥有最高的经济自由度,而且若讨论的是GDP与经济自由度之间的关系我们还能发现中国作为一个经济自由度排名十分靠后的国家,其GDP却是在世界上排名第四的大国,这也是一个无法用以上回归的公式解释的问题。

适度的政府干预是能够起到有效规范市场的作用,而如今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各个国家的政府都会越来越多地插手到市场之中,这也对未来的世界市场经济格局产生了一定的猜想。

1998年4月,中国被欧盟认定为“特殊市场经济国家”,介于“市场经济国家”与“非市场经济国家”之间。

在这样的境地之中,中国自由度的提高最多的还是缘于对市场经济原则的采用。

中国坚定地进行着市场经济改革,促进了经济在更大范围内的自由,而直接干预只存在于极个别关键领域,企业与个人在经济活动过程中享有越来越大的自主权,对外交往程度明显提高,市场经济所要求的法律与制度体系逐步完善。

中国的经济自由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无疑会进一步带动国家竞争力的提升。

自由化指数在相当程度上可以用来进行市场经济的测度,因为其所依据的因素指标或变量指标与市场经济紧密相关。

就总体指标来看市场经济程度越高,自由化程度越高。

另一方面,自由化指数还不能完全替代市场经济标准,二者在功能上和设计上还有一些差别。

在现实世界中,同样市场经济程度的国家自由度很可能不同,就单项指标而言,还有很多不同之处。

本文将继续从这个方向进一步探究与市场经济相关的因素对国家经济发展,尤其是人均GDP 的影响作用。

使用数量分析的方法,采用:政府消费支出所占比重,股票市值占GDP比重,进出口额度三因子来对GDP的影响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二、选取因子分析解释:市场经济可以从政府、企业、市场三大因素入手分析,或不强调市场经济的完整性而突出分类标志的针对性从五个方面针对我国现状进行衡量,这与学术界的分类有所不同,但是也可以借鉴,这五方面为:1.政府作用问题:政府对国民经济运行的控制和管理权限问题,政府在社会经济投资中所占地位或比重问题,政府是否尊重和保护企业的自主权利,政府对贸易的控制问题等等。

归结起来可以称为“政府行为规范化”。

2.企业权利与行为问题:美国商务部关心企业的产出数量和价格决策是否有政府介入,企业是否具有自主经营与出口权,国有企业改制情况等等。

可概括为“经济主体自由化”。

3.投入要素成本与价格问题:市场是否能够决定要素价格问题,企业成本是否真实,归结起来可称为“生产要素市场化”。

4.贸易问题:关心的问题包括有,交易活动是自由的或是被压制的,市场设施或制度是否健全,关注有贸易环境与条件。

5.金融参数问题:特别关注反倾销的被调查国利率和汇率是否由市场形成的问题,企业金融状况是否不受非市场经济体制的扭曲,可以归纳为“金融参数合理化”。

而在对其中要素的提取中,最终选取了:●政府支出占GDP的比重:政府单位是指在一国境内通过政治程序建立的,在一特定区域对其他单位拥有立法、司法和行政权的法律实体及其附属单位。

政府支出主要通过为全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消费支出和免费或以较低的价格向住户提供用于消费的货物和服务的净支出。

政府支出占GDP的比重可以反映一定时期内政府消费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程度,体现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影响。

●资本形成中外资、自筹以及其他资金所占比重:资本形成是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与存货增加之和,其中固定资本形成包括国家预算内资金、国内贷款、利用外资、自筹和其他资金。

在资本形成总额中,利用外资、自筹和其他(如上市融资)等方式进行筹资是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获取资金的方式,以以上三种方式获取的投资资金占资本形成总额中的比重可以很好地反映市场化的程度。

●进出口额度:近年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在经济贸易方面不断对外开放,同时,我国的经济的发展状态呈效好的趋势。

对外贸易的适度增长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因为对外贸易的增长,为我国带来了大量的外汇的收入,从而促进了我国GDP的增长,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进出口的发展趋势能够有效地对市场经济中的对外贸易部分进行一定的度量。

但是据预测,在经济形势不被看好的全球背景下,进出口对中国GDP的负面影响也正在加大,究竟影响如何还需要经过数据分析结论的判断。

三、数据及其来源: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按当年价格计算的政府支出占总支出比重(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3. 资本形成中外资、自筹以及其他资金所占比重(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4. 以人民币为计价单位的进出口总额(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四、 数据分析1. 变量设置2. 初步模型估计据估计,可以写出以下等式来说明三因素对人均GDP 的影响 0012gdppc cwp centre ftrade αβββ=+++ 回归结果:F( 3, 9) = 387.67 R-squared= 0.9923 Adj R-squared = 0.9898由于使用的是时间序列,总体拟合度较高,R-squared 高达0.9923。

此时cpw 与ftrade 变量都是在95%的置信区间内显著的,即非政府资金筹措的比重对人均GDP 有负向的影响,从而推出的:市场金融化比重变高反而对GDP 水平有抑制的作用的结论与常理不符。

而外贸水平对人均GDP 有正向的影响,由于中国GDP 是被普遍认为是“外贸拉动”型的,这与一般认识相符合。

但是也不难发现人均GDP 和进出口总额都具有一定的时间趋势,所以单纯OLS 回归并不能解决问题。

所以需要进行去趋势,即”Detrending ”。

估计新方程:00123gdppc cwp centre ftrade t αββββ=++++回归结果:F( 3, 9) = 783.85 R-squared= 0.9975 Adj R-squared = 0.9962 从以上结果发现,在去趋势之后,原本显著的cpw 反而变得不够显著,而ftrade,time 以及截距项都在95%的置信区间内显著,但是截距项前的符号居然是负的,这个现象无法用常理解释。

R-squared 值有了小范围的提高。

3. 单位根检验对gdppc 、cpw 、centre 、ftrade 作迪基-富勒检验之后发现,|t|值都较小,表明每个变量都具有单位根。

于是我们对每个时间变量序列作差,重新估计以下方程:012gdppc cwp centre ftrade βββ∆=∆+∆+∆所得结果如下:Adj R-squared = 0.8909 R-squared = 0.9207 其他变量的情况保持不变,但是dcentre 的参数估计的t 值接近显著。

4. 不同形式方程的尝试由于在已有的研究中,对GDP 的估计常常使用LOG 模式,而且根据以下散点图显示,gdppc 与ftrade 都具有近似平均增长率恒定的现象,所以很有可能服从指数趋势。

于是重新尝试新的方程形式:00123log()log()gdppc cwp centre ftrade t αββββ=++++估计的结果再次出现偏差:R-squared = 0.9995 Adj R-squared = 0.9993------------------------------------------------------------------------------lgdppc | Coef. Std. Err. t P>|t| [95% Conf. Interval] -------------+----------------------------------------------------------------cpw | 2.835456 .4860382 5.83 0.0001.71465 3.956262 centre | .0041768 .0036174 1.15 0.282 -.004165 .0125186 lftrade | -.0116813 .0317659 -0.37 0.723 -.0849335 .061571 time | .0998807.005414 18.45 0.000 .0873959 .1123654 _cons | 6.258127 .4584249 13.65 0.000 5.200997 7.315257 R-squared 值仍然继续上升。

但是此时lftrade 变量出现了不显著现象,而cpw 、time 、100000150000200000f t r a d e常数项则为显著。

在对这样的等式的解释中,我们可以说,非政府融资水平的提高会有效地促进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从而推动GDP的进一步提升。

而人均GDP对外贸水平的弹性效应却是不显著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