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流动人口对城市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号:************

景观生态概论结课论文

**:***

曾又名:张浩

学院:建筑学院

班级:建筑12-2班

****:***

2016年1月5日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古往今来,中华民族在经历各个不同的阶段变动后,分散在祖国大地上的每片角落里。有的是受到了古代帝王的贬谪,全家族开始南迁生活,而有的是为了完成帝王的政治抱负,管理少数民族,全家要搬迁到西域生活,更有的是因为自然条件的原因,本地已经没有足够的资源来满足家族的生活必须品,可能要举家搬迁。像走西口,闯关东,去找寻一块适宜的土地开垦,诸上种种原因,导致了人口大规模流动,有的人可能因此找到了一条谋生之道,也有的人会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一无是处,无论是那种情况,我们都不可否认,流动人口对当地经济、文化所带来的重大影响,下面,我就举例论证一下。

1.论文成公主对西域经济文化的影响

我国古代,不同民族间的通婚,往往有着比较复杂的背景和原因。从汉民族的角度来讲,和亲或是为了维护和巩固与少数民族的关系,或是为了剥削和控制少数民族政权,亦或是为了借兵以结军事联盟等;对于少数民族来说,和亲可能是为了恃大国以图存,或者是为了结成军事联盟,亦或者为了消除兵威等。而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联姻是唐蕃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对促进双方友好关系的建立,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文成公主在沿唐蕃古道入藏的途中,教藏民种植粮食作物和纺织技术。还有后人为怀念她修建的文成公主庙,更是寄托了汉藏人民对文成公主的尊敬和怀念。据不完全统计,自唐太宗贞观八年到唐武宗会昌六年的两百多年间,唐蕃间的人员往来就接近200 余次,平均

一年左右就有一次使臣往来,而每次派遣使者的人数,也由数人、数十人至数百人,甚至上千余人之多。在交通尚不便利的古代,如此频繁的往来,可想而知唐蕃关系的密切。使者往来的任务有和亲、朝贺、贡物、报丧、告祭、会盟、封赠等,唐蕃间这种礼节性的往来,也使得双方经济文化得到了交流和发展。文成公主从贞观十五年入藏到永隆元年去世,在吐蕃生活的这三十年间,为汉藏的长久友好关系以及藏族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随着文成公主的入藏,饮茶之风也传入了吐蕃,到中唐时,中原的各类茶叶,在吐蕃已是种类齐聚。由于吐蕃茶叶的种类之多,可见唐蕃间贸易往来的流行。在藏北草原,至今流传着文成公主将茶饼带入吐蕃,并教藏人碾茶煮茶的动人故事。在山南地区也流传着公主带来龙纹杯的故事,其中说道:“龙纹茶杯啊,是公主带来西藏,看见杯子啊,就想起公主慈祥的模样……”另外,吐蕃人原是“毡帐而居”、身着裘衣,自文成公主入藏后,不少蕃人“释毡裘,裘纨绮,渐慕华风”开始接受中原汉文化的影响。陈陶在《陇西行》中这样写道:“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正是体现了唐蕃和亲后,公主入藏对吐蕃社会文化、经济发展的赞颂和真实写照。

文成公主入藏,又带去了“医方百种,诊断法五种,医疗器械六种,医学论著四种”,技工及医师若干名。这批医学典籍到达逻些后,松赞干布便命人译成了藏文,总称为《医学大成》。当时,吐蕃王朝建立仅十二年,尚无浓厚的文化氛围和完备的医学理论体系,汉文化和中医学的传入,对藏民族的文明发展无疑是一种极大的推动力。另

载,松赞干布还召集了各方名医聚集逻些,讨论医学,编纂了具有青藏地区特色的医学论著———《无畏的武器》

在文成公主的影响下,汉族的制造、碾磨、纺织、陶器、造纸、酿酒、冶金等工艺陆续传到吐蕃,她带来的诗文、农书、佛经、史书、医典、历法等典籍,也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加强了汉藏人民的友好关系。

2.论闯关东对城市经济的影响

民国时期,关内北方人民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闯关东”移民运动, 成为二十世纪世界移民史上的“奇迹”。移民潮在调节民国时期人口分布, 解决灾民生存问题的同时, 也给东北三省的农业、工商业、文化、边防以及东北社会未来的发展变化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民国时期, 东北政府为了解决财政困难, 扩大税源, 摆脱困境, 积极开展清整土地工作, 对官庄、旗地继续丈放, 对官荒、蒙地进行全面放垦。而这一时期关内大批量流民的输入, 为这些土地的开发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在流民的作用下, 东北由先前的荒凉区变成为中国著名的粮仓和农业基地。民国时期辽河流域、三江平原都成为重要的农耕区, 大豆、小麦、玉米、高粱、谷子都得到广泛的种植。流民还从关内带来先进种植技术, 使粮食大幅增产增收, 除供关东居民食用外, 还大量出口, 促进农业贸易活动, 进一步提高了东北农业经济。民国时期, 东北已成为中国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关内流民的劳动, 是他们辛勤付出的结晶。

“闯关东”移民潮让无数因受灾而无地、少地、破产的流民背井

离乡, 流入城市, 他们一部分被农村吸收为农业劳动者, 另一部分被城市工矿业所雇佣, 成为生产者, 劳动力, 服务于东北工厂, 矿山机构, 其主观目的在于求生, 客观上满足了民族工业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在流民的推动下, 东北的工矿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与此同时,交通运输、商业、金融、邮电、建筑、服务等行业也得到了较快发展。

民国时期东北近代工商业的发展, 促进了近代城市的增加, 流民对此功不可没, 他们对推动中国城市近代化起了巨大的作用。可以说, 近代东北城市的兴起, 也是伴随着内地流民出关的浪潮同时完成的。大量流动人口流向城市, 对城市规模的扩大和新的城镇的出现起到了促进作用。

3.论现代农村进入城市后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进入新中国后,我国人口流动速度迅速增长,这些流动人口主要是由农村进入城市及城镇的,并且又以进入大城市为主。究其原因,是因为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使农业中大批潜在的剩余劳动力成为显性的剩余劳动力,他们迫切要求进人城市寻找职业。而恰恰由于这种发展趋势,使城市中一些“脏、累、重”而待遇不高的职位得到了流动人口的填充,这给自身劳动力本不充裕的城市提供了宝贵的劳动力资源。

改革开放以前, 城市经济几乎清一色是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80年代中期开始实行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大力鼓励城市个体经济的发展。10多年来,在城市个体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流动人口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本身就是个体经营者,他们为城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