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今墨对药节选
施今墨对药,升麻柴胡,柴胡升麻

施今墨对药,升麻柴胡,柴胡升麻(二)升麻柴胡【单味功用】升麻(见第036页)。
柴胡(见第044页)。
【伍用功能】升麻辛甘微寒,能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柴胡苦辛微寒,透表泄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升麻以引阳明清气上行为主,柴胡以升少阳清气上行为要。
升麻行气于右。
柴胡行气于左。
二药参合,一左一右,升提之力倍增。
现代研究表明,二药伍用,有协同增效作用,可使肠蠕动增强,若单味用之,尚无此效应。
【主治】①中气不足,气虚下陷所引起的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以及崩中带下诸症;②清阳下陷所引起的泄泻。
【常用量】升麻3-6克:柴胡6-10克。
【经验】升麻、柴胡伍用,出自《脾胃论》补中益气汤、《医学衷中参西录》升陷汤。
张锡纯创升陷汤,“治胸中大气下陷,气短不足以息。
或努力呼吸,有似呼喘。
或气息将停,危在顷刻。
其兼证,或寒热往来,或咽干作渴,或满闷征仲,或神昏健忘。
种种病状,诚难悉数。
其脉象沉迟微弱,关前尤甚。
其剧者,或六脉不全,或参伍不调。
”柴胡、升麻伍用之理,张锡纯说:“柴胡为少阳之药,能引大气之陷者自左上升。
升麻为阳明之药,能引大气之陷者自右上升。
”祝湛予老师亦常用于治疗肺癌手术后,或施用放疗、化疗之后,证属气虚下陷,整体功能衰弱者,也有良效,但宜与白花蛇舌草、半边莲、半枝莲、藤梨根配伍使用才好。
汪昂云:“升麻升阳明清气,柴胡升少阳清气,阳升则万物生,清升则浊阴降。
”《名医方论》云:“补中之剂,得发表之品而中自安,益气之剂赖清气之品而气益倍增,此用药有相须之妙也。
”。
施今墨对药之一 -

施今墨经验
远志芳香清冽,辛温行散,宁心安神,散 郁化痰 菖蒲辛散温通,利气通窍,辟浊化湿,理 气化痰,活血止痛 远志通于肾交于心,菖蒲开窍启闭宁神 二药伍用,开心窍,通心络,交心肾,益 肾健脑聪智,开窍启闭凝神之力增强。
施今墨经验
石菖蒲一药,与焦远志相配,名日远志汤 ,出自《圣济总录》,治疗久心痛; 加入龟板、龙骨,名孔圣枕中丹,出自《 千金要方》,治疗失眠、健忘、神志恍惚 不安; 弟子:体会,凡属神经衰弱,眠差,记忆 力减退者确有实效。
药理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石菖蒲有镇静作用.煎剂或挥发油均能使 小鼠自发活动减少, 解除单笼饲养小鼠的 攻击行为;亦能延长戊巴比妥钠所致的睡 眠时间,对阈下催眠剂量的戊巴比妥钠有 协同作用.此外, 尚能显著延长戊巴比妥 钠的麻醉时间.研究表明:挥发油中的细 辛醚是镇静的有效成分,但除去挥发油后 仍有镇静作用, 提示其镇静成分不只一种 。
《施金墨对药》节选
内容简介
施金墨,浙江萧山县人,生于1881年,是 近现代中国中医学术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施 老先生处方时常双药并书,寓意双药之配伍应 用。其间有起到协同作用者,有互消其副作用 专取所长者,有相互作用产生特殊效果者,皆 称之为对药。吕景山教授对施老先生中药药对 应用经验整理成册《施金墨对药》。本节主要 介绍心病科常见病中药配对应用经验。
【别名】苦远志,棘菀,棘苑,小草根皮 ,细草根皮,小鸡腿皮,细叶远志(又名山 茶叶根皮、光棍茶根皮、小鸡棵根皮、线 茶根皮、山胡麻根皮、米儿茶根皮、燕子 草根皮,草远志、十二月花根皮),线茶根 皮,小鸡根,卵叶远志,宽叶远志,西伯 利亚远志,醒心杖。
药理:
一、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1.镇静、抗惊厥作用:动物实验结果表明远志皂苷在体 外具有多巴胺和复合胺受体拮抗性质,提示其作为安定剂 的可能。 2.促进体力和智力的作用 给大鼠口服远志提取物0.28 g/kg,研究对穿梭行为及脑区 域性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服药后5-9天,条件反射和 非条件反射次数均增多,间脑中辅酶I(NAD)浓度显著增高 ,海马、尾纹核和脑干内的辅酶I和还原型辅酶I(NADH)浓 度均增高,表明远志具有强身益智和增强脑区域性代谢的 功能。 3.抗痴呆和脑保护活性表明远志脑保护作用出现的部分原因 与酞基糖有关。此外,远志的水提液还对基底前脑核损伤 造成的大鼠记忆和行为失调具有一定的修复作用。
施今墨对药,白术茯苓,慢性泄泻,每日大便3-5次

施今墨对药,白术茯苓,慢性泄泻,每日大便3-5次施今墨对药(六)白术茯苓【单味功用】白术(见第114页)。
茯苓又名云苓。
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的菌核。
味甘,性平。
入心、肺、脾、胃、肾经。
本品甘淡而平,甘则能补、淡则能渗,既能扶正,又能祛邪,功专益心脾、利水湿,且补而不峻、利而不猛,故为健脾渗湿之要药。
用于治疗脾虚运化失常、水湿内蕴,症见食少脘闷、便溏泄泻,或痰饮停滞、咳逆胸闷,或小便不利、水肿等症;还能宁心安神,用于治疗心悸、失眠等症。
《本草纲目》:“茯苓气味淡而渗,其性上行,生津液,开腠理,滋水源而下降,利水便,故张洁古谓阳,浮而升,言其性也;李东垣谓其阳中之阴,降而之,言其功也…观此,则知淡渗之药,皆上行而后下降,下行也”盖李时珍之说,茯苓职是水气转输之要药,水气在体内之运行多先上行滋水之上源,而后才能下降通调水道,下输筋跳,才有利小怎之功。
【伍用功能】白术甘温补中补脾化湿,益气生血,和中消滑,固表止汗,甘淡渗利,健脾补中,利水渗湿,宁心安神。
白术以健脾燥湿为主:茯苓以利水渗湿为要。
二药伍用,一健一渗,水湿则有出路,故脾可健、湿可除、肿可消,饮可化、诸恙悉除。
【主治】①脾虚不运,痰饮内停,水湿为患,饮停心下,振振有声,头晕目感,痞满吐泻,食欲不振,以及脾虚小便不利,水肿等症;②眩晕(梅尼埃综合征),③中风后遗症,症见偏瘫肢体肿胀者;④盗汗,证属脾虚为患者:⑤高血压病,证属水饮为患者;⑥子肿(妊娠身肿)。
【常用量】白术10-15克;茯苓10-15克。
【经验】茯苓、白术伍用,名曰茯苓汤。
出自《景岳全书》。
治湿热泄泻,或饮食泄泻。
金·张元素《医学启源以茯苓、白术为君治疗水泻。
盖治水泻之理,乃利小便实大便是也。
茯苓、白术伍以桂枝、甘草,名日苓桂术甘汤。
用于治疗痰饮病,胸胁支满,心悸目眩,或短气而咳,大便溏,口不渴,舌苔白滑,脉弦滑等症。
【病案举例】尝治一妇人,久罹慢性泄泻,每日大便3-5次,近半年来,又罹眩晕(梅尼埃综合征),治之不愈,投以茯苓30克,白术15克,桂枝10克,甘草6克为治,药服3剂,病去一半,又进5剂,眩晕未再发作,大便恢复正常,观察半年余,几如常人。
施今墨对药

施今墨对药(四) 赤小豆、赤茯苓【单味功用】赤小豆为豆科一年生半缠绕草本植物赤小豆Vigna umbellata Ohwi et Ohashi或赤豆V.angularis Ohwi et Ohashi的干燥成熟种子。
味甘、酸,性平,入脾、心、小肠经。
本品性善下行,既能清热利湿、行血消肿、通利小便,令湿热从小便而出,用于治疗水肿胀满、小便不利(类似肾炎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等)、脚气水肿、轻症湿热黄疸,如发热、无汗、身发黄(类似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又能行血降火、清血热之毒,用于治疗糖尿病、痈肿、泻痢。
赤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的干燥菌核近外皮部的淡红色部分。
味甘,性平。
入心、脾、胃、肺、肾经。
本品长于宁心安神、利窍行水、清利湿热,专泻心、小肠、膀胱之湿热,用于治疗心烦不宁、小便短赤、淋漓不畅、泻痢。
【伍用功能】赤小豆甘平,下行走小肠,行津液,利小便,治下半身有形之水为主;赤茯苓甘平,色赤,入走血分,行血通脉,去水气,利小便为要。
二药伍用,相互促进,小便、消水肿之力益彰。
【主治】①湿热为患,水肿腹满,下肢水肿,小便不利,甚或尿血等症:②急性肾炎,急性膀胱炎诸症;③乳痈(乳腺炎):④泻痢。
【常用量】赤小豆10-30克;赤茯苓10-15克。
【经验】赤小豆、赤茯苓为对,为施老所习用。
《纲目》:赤小豆,其性下行,通乎小肠,能入阴分,治有形之病。
故行津液,利小便,消肿除胀。
赤茯苓色淡红,入心脾膀胱经,泻心小肠膀胱之湿热,利窍行水。
二药参合,利尿行水消肿之力倍增。
《辨证录》臌胀门(七则)人有两足跗上人体部位名。
即脚背之上先肿,渐渐肿胀至腹,按胀上如泥之可抟摶tuán把东西揉弄成球形:~泥球。
~纸团,小便不利,大便反结,此由土气之郁,非水肿也。
人生脾胃之气健旺,则土能克水,而水自灌注于经络,两不相碍也。
惟脾胃气虚,则土不能转输水精于上,而胃中之水积而不流,于是浸淫于表里、皮毛而无所不到也。
施今墨对药施今墨对药下载

施今墨对药施今墨对药下载施今墨对药篇一:施今墨对药精选施师精于辨证,善于用药。
在处方时,经常双药并书,寓意两药的配伍应用,其间有起协同作用者,有相互作用产生特殊效果者,有相抵副作用制其偏胜者,皆称为“对药”。
祝谌予先生曾侍诊施师案前,积累有百余个对药,日后经总结整理,讲授于北京中医学院。
吕景山在此基础上,又予增修整理,撰成《施今墨对药临床经验集》等书,在中医药界广为流传。
兹以施师用药之配伍,选择若干,予以阐介评述,或可为祝、吕二氏之补遗。
若与本书医案相互参阅,尤可深刻体会施师用药规律。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中医科)徐立群1鹿角胶性味:甘,温。
(鹿角:咸,温)功用:益精生血,温补肝肾。
施师临证经验:1.鹿角胶、阿胶:补肾益精,养血.生血。
用治肾虚血亏之月经过多,崩漏,习惯性流产,白带,经闭,不孕症,据证可分别参以胶艾四物汤、左归丸等。
且可治疗血虚之头痛、眩晕、健忘,以鹿角胶填精通髓,阿胶养血生血。
2.鹿角胶、紫河车:补肾益精,大补先天。
①治肾虚之遗精、阳痿、早泄、男子发育不症,常合五子衍宗丸等方用。
②治虚劳肾亏诸证,用治阿狄森氏病、小儿早老症、一氧化碳后遗症、脱发重症,可合八珍汤、肾气丸等。
还曾用治腰椎结核、糖尿病等。
3.鹿角胶、龟板胶、阿胶:通补任督,温阳滋阴。
龟鹿二仙胶,通补任脉、督脉,填精益髓;阿胶养血生血,润燥复脉,血充则冲脉血海自足。
冲、任、督一源而三歧,其源即肾之天一真水。
可见三胶之配伍,实为肾经虚损发。
三胶合用,治高血压病(虚证)、动脉硬化症、神经衰弱、贫血、血小板减少症、尿病、溃疡病等慢性病,常作善后补虚时用。
虚热加白薇、石斛、茯神、生地、麦冬,虚寒加参、芪、桂、附、杜仲、巴戟,气足合八珍、十全大补汤、当归补血汤等。
4.鹿角片、山甲片:散结化瘀,消肿止痛。
用于乳房硬结(纤维瘤、小叶增生症),甲状腺瘤,颈淋巴瘤,子宫肌瘤等。
5.鹿角胶、虎骨胶:强壮筋骨,治久痹、久痿属肝肾不足者。
施今墨对药,苍术白术,白术守而不...

施今墨对药,苍术白术,白术守而不...施今墨对药第十一章健脾和胃降逆止呕类(一)苍术白术【单味功用】苍术(见第102页)。
白术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根茎,以浙江于潜所产品质最佳,故又名于术。
本品味甘、苦、微辛,性温。
入脾、胃经。
临床运用,有生、炒之别。
生品入药,取其健脾之功而少燥气;炒后入药,是为增强燥湿之力。
本品甘温补中,苦温燥湿。
既能补脾益气,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食少吐泻、体倦无力等症;又能燥湿利水,治脾不健运、水湿内停、痰饮水肿、脘腹胀满等症;还能固表止汗,治脾胃虚弱、表虚自汗等症。
张石顽云:白术“生用则除湿益燥,消痰,利水,治湿痹死肌,制熟则和中补气,止渴止津,止汗,除热进食”。
《药性赋》云:“白术,味甘气温,无毒。
可升可降,阳也。
其用有四:利水道,除湿之功;强脾胃,增食之效;佐黄芩安胎之能;臣枳实有消痞之妙。
”【伍用功能】苍术辛温苦甘,健脾平胃,燥湿化浊,升阳散郁,祛风除湿:白术甘苦辛温,补脾燥湿,益气生血,和中安胎。
苍术气味雄厚,苦温辛烈,燥湿力胜,散多于补,偏于平胃燥湿;白术甘温性缓,补脾力强,补多于散,善于补脾益气,止汗。
白术以补脾为主,苍术以醒脾为要。
二药伍用,一散一补,一胃一脾,则中焦得健,脾胃纳运如常,水湿得以运化,不能聚而为患,人则康复无恙。
【主治】①脾胃不健,纳运无常,以致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②湿阻中焦,气机不利,胸脘满闷,呼吸不畅诸症;③湿气下注,水走肠间,症见腹胀、肠鸣、泄泻等症;④着痹为患,症见痛处重着,肌肤不仁者;⑤慢性肝炎,证属脾胃虚弱者。
【常用量】苍术6-10克;白术10-15克。
【经验】苍术、白术伍用,出自《张氏医通》。
用于治疗脾虚痰食不运。
笔者尝治慢性肝炎,表现为脾胃虚弱、纳运失职、脘腹胀满、恶心呕吐,甚或下肢微肿者,屡用每收良效,若午后腹胀较甚者,参合小乌附汤(乌药、香附),则行气消胀之力益彰,尚无耗散正气之弊。
施今墨对药之一 -

体内外实验表明,远志具有较强的子宫 兴奋作用 。远志流浸膏可使离体及在位豚 鼠、兔、猫、犬的己孕和未孕子宫强烈收 缩,肌张力增加。
五、利尿作用 远志皂苷有消除水肿和利尿作用 。
六、抗氧化、抗衰老作用 提示远志水煎剂对衰老小鼠具有抗衰老作
用,且最佳用药时间为30天。
SUCCESS
汉武帝刚听完老者的话就突然不见了人,心中顿 时大悟,他对左右侍臣说:“这个老者并不是自己想采食 菖蒲,而是特意来告诉朕的
《神仙传》中的这段记载虽然纯属传说,但服食石菖蒲确 实可以耳聪目明、益智宽胸,去湿解毒。
药理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石菖蒲有镇静作用.煎剂或挥发油均能使 小鼠自发活动减少, 解除单笼饲养小鼠的 攻击行为;亦能延长戊巴比妥钠所致的睡 眠时间,对阈下催眠剂量的戊巴比妥钠有 协同作用.此外, 尚能显著延长戊巴比妥 钠的麻醉时间.研究表明:挥发油中的细 辛醚是镇静的有效成分,但除去挥发油后 仍有镇静作用, 提示其镇静成分不只一种 。
远志、石菖蒲
远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远志
远志为常用中药,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 经》,列为上品,并被视为养命要药,来 源于远志科植物远志和宽叶远志的干燥根 。
性温,味苦、辛,具有安神益智、祛痰、 消肿的功能,用于心肾不交引起的失眠多 梦、健忘惊悸,神志恍惚,咳痰不爽,疮 疡肿毒,乳房肿痛。临床应用生远志、制 远志和蜜远志三种饮片规格,但以制远志 为主。
2.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石菖蒲挥发油(β-细辛醚)在一定浓 度下有使豚鼠冠状血管扩张的作用.临床 常用于冠心病、肺心病等属于痰浊气滞之 胸痹者的治疗,其机制可能与其能增加冠 脉流量有关。
3. 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施今墨对药施今墨对药下载

施今墨对药施今墨对药下载施今墨对药篇一:施今墨对药精选施师精于辨证,善于用药。
在处方时,经常双药并书,寓意两药的配伍应用,其间有起协同作用者,有相互作用产生特殊效果者,有相抵副作用制其偏胜者,皆称为“对药”。
祝谌予先生曾侍诊施师案前,积累有百余个对药,日后经总结整理,讲授于北京中医学院。
吕景山在此基础上,又予增修整理,撰成《施今墨对药临床经验集》等书,在中医药界广为流传。
兹以施师用药之配伍,选择若干,予以阐介评述,或可为祝、吕二氏之补遗。
若与本书医案相互参阅,尤可深刻体会施师用药规律。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中医科)徐立群1鹿角胶性味:甘,温。
(鹿角:咸,温)功用:益精生血,温补肝肾。
施师临证经验:1.鹿角胶、阿胶:补肾益精,养血.生血。
用治肾虚血亏之月经过多,崩漏,习惯性流产,白带,经闭,不孕症,据证可分别参以胶艾四物汤、左归丸等。
且可治疗血虚之头痛、眩晕、健忘,以鹿角胶填精通髓,阿胶养血生血。
2.鹿角胶、紫河车:补肾益精,大补先天。
①治肾虚之遗精、阳痿、早泄、男子发育不症,常合五子衍宗丸等方用。
②治虚劳肾亏诸证,用治阿狄森氏病、小儿早老症、一氧化碳后遗症、脱发重症,可合八珍汤、肾气丸等。
还曾用治腰椎结核、糖尿病等。
3.鹿角胶、龟板胶、阿胶:通补任督,温阳滋阴。
龟鹿二仙胶,通补任脉、督脉,填精益髓;阿胶养血生血,润燥复脉,血充则冲脉血海自足。
冲、任、督一源而三歧,其源即肾之天一真水。
可见三胶之配伍,实为肾经虚损发。
三胶合用,治高血压病(虚证)、动脉硬化症、神经衰弱、贫血、血小板减少症、尿病、溃疡病等慢性病,常作善后补虚时用。
虚热加白薇、石斛、茯神、生地、麦冬,虚寒加参、芪、桂、附、杜仲、巴戟,气足合八珍、十全大补汤、当归补血汤等。
4.鹿角片、山甲片:散结化瘀,消肿止痛。
用于乳房硬结(纤维瘤、小叶增生症),甲状腺瘤,颈淋巴瘤,子宫肌瘤等。
5.鹿角胶、虎骨胶:强壮筋骨,治久痹、久痿属肝肾不足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施今墨对药节选施师精于辨证,善于用药。
在处方时,经常双药并书,寓意两药的配伍应用,其间有起协同作用者,有相互作用产生特殊效果者,有相抵副作用制其偏胜者,皆称为“对药”。
祝谌予先生曾侍诊施师案前,积累有百余个对药,日后经总结整理,讲授于北京中医学院。
吕景山在此基础上,又予增修整理,撰成《施今墨对药临床经验集》等书,在中医药界广为流传。
兹以施师用药之配伍,选择若干,予以阐介评述,或可为祝、吕二氏之补遗。
若与本书医案相互参阅,尤可深刻体会施师用药规律。
1鹿角胶性味:甘,温。
(鹿角:咸,温)功用:益精生血,温补肝肾。
施师临证经验:1.鹿角胶、阿胶:补肾益精,养血.生血。
用治肾虚血亏之月经过多,崩漏,习惯性流产,白带,经闭,不孕症,据证可分别参以胶艾四物汤、左归丸等。
且可治疗血虚之头痛、眩晕、健忘,以鹿角胶填精通髓,阿胶养血生血。
2.鹿角胶、紫河车:补肾益精,大补先天。
①治肾虚之遗精、阳痿、早泄、男子发育不症,常合五子衍宗丸等方用。
②治虚劳肾亏诸证,用治阿狄森氏病、小儿早老症、一氧化碳后遗症、脱发重症,可合八珍汤、肾气丸等。
还曾用治腰椎结核、糖尿病等。
3.鹿角胶、龟板胶、阿胶:通补任督,温阳滋阴。
龟鹿二仙胶,通补任脉、督脉,填精益髓;阿胶养血生血,润燥复脉,血充则冲脉血海自足。
冲、任、督一源而三歧,其源即肾之天一真水。
可见三胶之配伍,实为肾经虚损发。
三胶合用,治高血压病(虚证)、动脉硬化症、神经衰弱、贫血、血小板减少症、尿病、溃疡病等慢性病,常作善后补虚时用。
虚热加白薇、石斛、茯神、生地、麦冬,虚寒加参、芪、桂、附、杜仲、巴戟,气足合八珍、十全大补汤、当归补血汤等。
4.鹿角片、山甲片:散结化瘀,消肿止痛。
用于乳房硬结(纤维瘤、小叶增生症),甲状腺瘤,颈淋巴瘤,子宫肌瘤等。
5.鹿角胶、虎骨胶:强壮筋骨,治久痹、久痿属肝肾不足者。
仿虎潜丸,用时可加龟板、苁蓉、巴戟、杜仲、牛膝、生熟地等。
【评按】李中梓云:'鹿得天地之阳气最全,善通督脉,足于精者。
'龟得天地之阴气最全,善通任脉,足于气者。
'龟板胶、鹿角胶配伍,称龟鹿二仙胶。
'二物气血之属,味最纯厚,又得造化之玄微,异类有情......'韩懋拟异类有情丸,用鹿茸、鹿角霜、龟板、虎胫骨、猪脊髓、猪胆汁,治奇经虚损诸症,即是其例。
鹿角人药通督脉,鹿茸壮阳气,鹿胶补精血,鹿角片又可助阳活血,散瘀消肿。
施师在临床上,用鹿角胶者居多。
鹿茸仅作壮阳用,若用鹿角(或鹿角霜),则以治疗久疡不敛或各种肿瘤为主。
在治疗神经衰弱丸方中,以鹿茸补阳气虚,鹿胶治阴血虚,并配以河车、人参、阿胶及八珍汤,气血并调,阴阳分治,缓调补虚,益精养脑。
鹿角胶益精生血,通督养脑。
施师用治内分泌疾病及精神症状。
如阿狄森氏病、小儿早老症,河车与鹿角胶相配,合附桂八味丸、十全大补汤。
治神经症时,加白薇、龙骨、牡蛎、小麦、甘草等,安神镇静。
三胶并用,冲、任、督同调,治疗男、妇科虚损病症,如遗精、阳痿、早泄、不育、不孕、经闭、崩漏,或精血亏虚,或精血漏失,用以补养、充填、固摄,常合六味地黄、五子衍宗、胶艾四物诸方。
凡血虚、失血引起之眩晕、失眠、健忘重症,断为脑髓空虚者,施师常用河车、鹿角胶、阿胶三味,补肾充髓,养脑生血。
而久痿、久痹,肝肾亏虚者则参虎潜丸意,鹿角胶、龟板胶、虎骨、苁蓉、巴戟同用。
值得注意的是,应用胶类滋补药物时,施师常配合理气和血或健脾和胃之品,如内金、陈皮、枳壳、砂仁、山楂、玫瑰花、白芍、当归等,动静相济,以助吸收。
2生地黄性味:甘,寒。
功用:凉血清热,养阴补肾。
施师临证经验:1.生地黄、白茅根:清热凉血,解毒退热。
①各种急性传染病,如麻疹、猩红热、白喉、伤寒、流行性感冒。
见高热,烦渴,或身现斑、疹、痘,舌红脉数者。
②各种原因引起之衄血、咳血、紫癜、便血、尿血,见血热妄行之证者。
③风湿热,发热,关节红肿,口渴,舌红者。
上述各证若热甚不退时,可加鲜生地、鲜茅根大剂同用。
2.生地、石斛、麦冬:养阴生津,清热除烦。
①治糖尿病口渴思饮,消谷善饥,配大剂参、芪用。
如渴甚则以鲜石斛、金石斛、生熟地、麦冬同用,其清热养阴作用更佳。
亦可加绿豆衣、山药、五味子、花粉等。
②神经官能症,烦躁不安,情绪易激动,口苦,口干,脉数。
是景岳服蛮煎法。
合千金温胆汤去生姜用。
③热病后期,口干舌燥,烦渴欲饮,纳呆津少,或有低热不退。
用鲜生地、鲜石斛。
3.生地黄、细辛:生地甘寒,养阴清热;细辛辛温,通络止痛,为少阴引经药。
两味配对,寒温相须,无燥热、滋腻之弊。
施师处方两药同捣,寓有是理。
治各种口腔炎、牙龈炎、咽炎、腮腺炎,有清热消炎作用。
治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腰痛、睾丸肿痛,且用治关节痛非热证者。
评按地黄用法有三,即鲜地黄、干地黄、熟地黄。
施师用以清热凉血,常鲜生地、干地黄同用;若用以补肾养阴,则生、熟地黄同用。
除生地、细辛相配之外,尚有熟地、砂仁同捣,以免甘寒滋腻的用法。
3丹参性味:苦,微寒。
功用:活血化瘀,和血通脉。
施师临证经验:1.丹参、丹皮:丹参活血化瘀,祛瘀生新;丹皮清热凉血,透邪泄热。
①急性风湿热、风心病发作期、低热心悸合青蒿鳖甲散,关节红肿热痛加防己、秦艽、忍冬、生地、紫草等。
②糖尿病阴虚血热,见消渴烦热,口渴喜饮,舌红,加生地、石斛、麦冬、玄参。
③妇女经闭,经期发热,痛经,月经不通,产后小腹痛,有血热瘀滞者,合四物汤、泽兰叶汤、失笑散等。
④皮下出血,吐血,衄血等,加生地、茅根、仙鹤草、阿胶、芥穗炭等。
⑤慢性炎症,腹部包块,发热者。
腹膜炎合青囊丸、小柴胡汤等,阑尾炎合千金苇茎汤、大黄牡丹皮汤等。
⑥疟疾,肝脾肿大,寒热往来,合小柴胡汤、达原饮。
2.丹参、檀香、砂仁:即丹参饮,理气活血止痛。
①治冠心病、风心病,合瓜蒌薤白半夏汤用。
②食道病(炎症、肿瘤),合旋覆花汤、枳实薤白半夏汤等。
③急慢性胃炎、溃疡病,见胃痛、黑便有气滞血瘀者。
3.丹参、三七:丹参活血通脉,祛瘀生血,三七散瘀定痛,为治心绞痛主药。
痰湿合菖蒲、远志,气滞加木香、香附、苏梗,胸闷合瓜蒌、薤白,心悸怔忡气阴虚亏者可合生脉散用之。
4.丹参、乳香、没药:各种疼痛,如胃痛、痛经、胁痛等,以瘀血阻滞者效。
出张锡纯活络效灵丹。
评按李时珍:'丹参能破宿血,补新血,安生胎,落死胎,止崩中带下,调经脉,其功大类当归、地黄、芎劳、芍药。
'故有'丹参一味,功同四物'之说。
4香附性味:辛、微苦,平。
功用:行气活血施师临证经验:1.香附、乌药:出《韩氏医通》青囊丸。
行气除胀,凡气滞所致之脘腹胀满、少腹胀痛均可用之。
合平胃、二陈、金铃子散等方,治脘腹胀满疼痛。
合胶艾四物汤等,治妇女痛经,子宫附件炎,经闭等。
2.香附、苏梗:即香苏散,和胃止呕,宽胸理气。
治急性胃炎,呕吐恶心,脘腹痞痛,合藿朴夏苓汤、左金丸、平胃散。
治胸痹气滞者,合瓜蒌薤白汤、丹参饮。
治妊娠胎动不安,肚腹微痛,加芩、术、砂仁、白芍、阿胶等。
3.香附、五灵脂:出《赤水玄珠》。
施师用时常加二二丑研细末,米醋泛丸,称为五香脱敏散,治哮喘、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
评按王好古云:'香附,阳中之阴,血中之气药,凡气郁、血气必用之。
'李时珍称本品'乃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
'在临床上,常用于胸、胁、脘、腹各部疼痛,见气滞血瘀者。
5知母性味:苦,寒。
功用:清热降火,泻肺滋肾。
施师临证经验:1.知母、黄柏:清下焦湿热,泻龙雷相火。
①男子梦遗,女子梦交,属相火妄动者,合丹皮、五倍子、金樱子、桑螵蛸、龙骨、牡蛎、生地、龟板等,泻火涩精。
②男子强中,阳举不倒,用大辛}阴丸台增液汤。
③肾炎、肾盂炎、肾结核之血尿,用大补阴丸、猪苓汤、二草丹(旱莲草、车前草)等合方。
④糖尿病烦渴尿多,知母、黄柏参增液汤、党参、黄芪等用。
⑤癃闭,小便不利,用黄柏、知母、肉桂,即滋肾丸。
2.知母、贝母:清热化痰,即二母丸。
治支气管扩张、肺炎、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痰多色黄质稠,胸闷,脉数。
可与黛蛤散、泻自散、麻杏石甘、三子养亲汤等合用,据证选方。
3.知母、石膏:清泻阳明之火。
治热病,高热烦渴汗出,用于伤寒、副伤寒、肺炎、疟疾等病。
若用于糖尿病烦渴欲饮,可取三黄石膏汤、自虎加人参汤之义。
评按李时珍:'知母之辛苦寒凉,下则润肾燥而滋阴,上则清肺金而泻火,乃二经气分药。
'临床用治肺、肾病多,而以火热者为宜。
6诃子性味:苦,酸,温。
功用:涩肠止泻,敛肺下气。
施师临证经验:1.诃子、血余炭:涩肠止血。
用治急性菌痢、慢性阿米巴痢及肠结核,大便脓血者。
湿热证加银花炭、赤白芍、苡仁、左金丸等。
脾虚证加入参苓白术散、附子理中丸用。
2.诃子、桔梗、甘草:名诃子亮音丸,治声音嘶哑。
治急性咽炎,合僵蚕、花粉、金果榄、锦灯笼;治肺结核之失音,加凤凰衣、沙参、麦冬。
声带结节、息肉亦可用之。
评按诃子对各种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施师于20世纪30年代时即用于急慢性痢疾,未必以'涩'字为拘泥,但其配伍又据证而施,可见于'消化系统疾患'相应医案。
7紫草性味:苦,寒。
功用:活血化瘀,凉血解毒。
施师临证经验:1.紫草、浮萍:凉血透疹,用于风疹、麻疹、猩红热,水痘初起,可合荆芥、蝉衣退热。
2.紫草、仙鹤草:凉血止血,治血热所致的月经过多、子宫出血,紫癜等。
3.紫草、紫花地丁:凉血清热解毒,用于热痹、皮肤血毒,亦有用于血友病的。
4.紫草、苏木、木蝴蝶、威灵仙:解毒攻瘀,散结化瘤,用于妇女肿瘤(包括子宫颈癌、子宫肌瘤)。
评按李时珍:本品'人心包络及肝经血分,其功长于凉血活血。
利大小肠。
故痘疹欲出未出,血热毒盛,大便闭涩者,宜用之。
'8仙鹤草性味:苦,涩,平。
功用:收敛止血,强壮,补虚。
施师临证经验:1.仙鹤草、阿胶:广泛应用于各种出血,如紫癜、尿血、便血、久痢脓血、咯血、子宫出血等。
月经淋漓不净,用仙鹤草、鸡冠花、伏龙肝、荷叶,大剂量煎汤代水,煎煮辨证方药(见月经过多),其止血作用较好。
且能用于各种心脏病,补血强可调整心律,治疗心律不齐,以心阴(血)不足者为宜。
2.仙鹤草、卧蛋草:养血强心,治疗心悸怔忡、心动过速。
可与龙眼肉、远志、茯神等同用。
评按仙鹤草为常用止血药,且有养血、强心作用,故有补虚作用。
民间称为脱力草,用治疲乏无力者。
施师除用于血证之外,还常用于各种心脏病,仍以心血不足、心阴亏损者为佳。
9茺蔚子性味:甘,辛,微寒。
功用:活血调经,泄肝平目,通脑化瘀。
施师临证经验:1.茺蔚子、夏枯草:清泄肝热,乎降血压。
治头重脚轻,头晕目眩,身痛肢麻,耳呜,心悸,失眠,脉虚数之虚性高血压,或脑动脉硬化,或脑供血不足等,是'静通'之要药。
2.茺蔚子、泽兰:活血通经,治疗妇女闭经,常与胶艾四物汤、失笑散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