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硬件结构概要

合集下载

SDH硬件介绍第二讲final概要

SDH硬件介绍第二讲final概要


应用:


SLE 板是 STM-1 的电接口,多用于 SDH 设备的局 内互连,可与OptiX155、OptiX622的支路或线路 连接,或与其它厂商的 SDH/ATM 设备的 STM-1电 接口连接。 75欧同轴电缆长度不大于70m(同轴缆为SYV-752-1)。
25
SL2板

SL2板
2路155520Kbit/s同步线路光接口板
7
插板区
交叉 单元
辅助 单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支路单元
线路 单元
8

1 2 3 4 5 6 7 8 9
线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T U
T U
T U
T U
T U
T U
T U
T U
X C
X C
L U
L U
L U
L U
33
SDH板常见告警及维护

MS-AIS、AU-AIS
AIS告警信号都是全“1”码 RLOS,RLOF,ROOF,告警都是最高级别的,说明业务已 中断,发现它们都会向下插入告警。 全“1”码,由高端危急告警下插。 AU-AIS还与业务配置错误有关。(红灯:2次/秒)

HP-TIM
由J1字节失配造成,通过网管登录看J1是否一致

与电源:由电源分配板PDU供电,自带电源模块
31
SDH板功能及应用

SL1/SLE/SL2/SL4板的应用:
西向:11、13# 槽位 东向:12、14# 槽位

第2章-AT89S51单片机的片内硬件结构

第2章-AT89S51单片机的片内硬件结构
30
(5)OV(PSW.2)溢出标志位:当执行算术指令时,OV用来 指示运算结果是否产生溢出。如果结果产生溢出,OV=1;否则, OV=0。
(6)PSW.1位:保留位,未用。 (7)P(PSW.0)奇偶标志位:该标志位表示指令执行完时, 累加器A中“1”的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P=1,表示A中“1”的个数为奇数。 P=0,表示A中“1”的个数为偶数。 该标志位对串行口通信中的数据传输有重要的意义。在串行通 信中,常用奇偶检验的方法来检验数据串行传输的可靠性。
RESET); (3)I/O口引脚—P0、P1、P2与P3,为4个8位并行I/O口的外
部引脚。 下面结合图2-2介绍各引脚的功能。
2.2.1 电源及时钟引脚
1.电源引脚 (1)VCC(40脚):接+5V电源。 (2)VSS(20脚):接数字地。
12
2.时钟引脚 (1)XTAL1(19脚):片内振荡器的反相放大器和外 部时钟发生器的输入端。使用片内的振荡器时,该引 脚外接石英晶体和微调电容。当采用外部的独立时钟 源时,本引脚接外部时钟振荡器的信号。 (2)XTAL2(18脚):片内振荡器反相放大器的输出 端。当使用片内振荡器时,该引脚连接外部石英晶体 和微调电容。当使用外部时钟源时,本引脚悬空。
负载。 P3口还可提供第二功能,其第二功能定义如表2-1
所示,8位)及数据总线使用时, 为双向口。作为通用的I/O口使用时,需加上拉电阻,这时为准双 向口。而P1口、P2口、P3口均为准双向口。
双向口P0与P1口、P2口、P3口这3个准双向口相比,多了一 个高阻输入的“悬浮”态。这是由于P0口作为数据总线使用时, 多个数据源都挂在数据总线上,当P0口不需与其他数据源打交道 时,需要与数据总线高阻“悬浮”隔离。而准双向I/O口则无高阻 的“悬浮”状态。另外,准双向口作通用I/O的输入口使用时,一 定要向该口先写入“1”。以上的准双向口与双向口的差别,在学 习本章2.5节的P0~P3口的内部结构后,将会有更深入的理解。

第二章 2 联合站自动化概要

第二章 2 联合站自动化概要

• 2、油水界面测控系统 • 调节油水界面、出水计量
11:06
19
三、三相分离器
三、运行参数
设备规格:φ3000×14600
操作压力:0.25MPa
处理液量:≤1500m3/d 出口原油含水:≤0.5% 出口污水含油:≤200mg/l
11:06 20
三相分离器
四、 工作特点
三相分离器将原油的脱气、脱水结合在一起综合处理, 工艺简单,投资少,管理和维护简单,有利于实现原油处理
DCS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期又发展了新的全开放、全 分散、可操作的系统——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已 开始应用于DCS的过程控制层。
11:06 12
• 4、联合站监控系统的技术特点
• 联合站监控系统充分体现信息化和集成化( Information & Integration)联合站监控系统可以采集整个联 合站和过程控制的信息数据,这些大量的数据能够以合适的 方式体现,并帮助决策过程。
即监控中心(SC—Supervision Center)、监控站(SS—
Supervision Station)、监控单元(SU—Supervision Unit)。 其中监控中心和监控站中监控主机为PC机或工控机,监控单 元通常由现场仪表构成。监控系统中的监控中心和监控站人员可 以通过本地中心监控主机,监视其监控范围内的所有被监控对象 的工作状态、运行参数。同时监控系统还提供生成规定的各种统 计资料、图表等功能。系统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如下:
• 监控系统的集成性则体现在两个方面:功能的集成和产品的 集成。过去,联合站应用的监控系统基本上是以厂商自主开 发为主所提供的系统。当今的联合站监控系统更强调系统本 身的集成性和解决方案能力,监控系统中除保留传统DCS所 实现的过程控制功能之外,还集成了PLC、RTU( Remote Terminal Unit,远程终端设备)、FCS、各种多回 路调节器、各种智能采集或控制单元等。

七年级第二课认识计算机硬件

七年级第二课认识计算机硬件

05
输出设备
输出设备的定义
输出设备
输出设备是指将计算机内部的信息以可视或可听的方式呈现给用户的设备。
输出设备的作用
输出设备的主要作用是将计算机处理后的数据以用户可理解的形式展示出来,如 显示器、打印机等。
常见的输出设备
显示器
显示器是计算机最重要的输出 设备之一,用于显示文字、图 像和视频等多媒体信息。
屏幕保护
使用屏幕保护膜或专业清洁剂擦拭 屏幕,避免屏幕刮花和损伤。
硬件的故障排查和维修
01
02
03
电源故障
检查电源插头是否插好, 电源线是否损坏,如有问 题及时更换。
内存故障
检查内存条是否松动,如 有需要重新插拔或更换内 存条。
硬盘故障
检查硬盘是否正常运转, 如有异常响声或读写速度 变慢,可能需要更换硬盘。
CPU的工作原理
总结词
CPU的工作原理可以概括为取指 令、解码、执行和回写四个步骤 ,它们循环执行以完成程序任务 。
详细描述
CPU的工作流程包括从内存中获 取指令、解码指令、执行指令和 将结果写回到内存中。这个过程 不断循环,直到程序执行完毕。
CPU的性能指标
总结词
CPU的性能指标主要包括主频、核心数、缓存大小和制程技术等,这些指标直 接影响CPU的处理速度和效率。
计算机硬件的组成
中央处理器(CPU)
负责执行计算机程序中的指令,控制计算机的运 算和逻辑处理。
输入/输出设备(I/O设备)
用于输入数据、命令和输出结果,如键盘、鼠标 、显示器、打印机等。
存储器(Memory)
用于存储数据和程序,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 (RAM)和只读存储器(ROM)。
总线(Bus)

k60介绍(中文)

k60介绍(中文)

第2章简介2.1 概要本章提供了Kinetis组合和K60系列产品的概述。

同时,本章提供了本文件所包涵设备的高水准的描述。

2.2 Kinetis组合Kinetis是低功耗可扩展和在工业上使用混合信号ARM®Cortex™-M4系列MCU的最好的组合。

第一部分介绍超过200引脚、外围设备和软件兼容性的5个MCU系列。

每个系列提供了优良的性能,与普通外设内存,内存映射,并提供内部和系列之间轻松迁移包和功能可扩展性。

Kinetis MCUs使用了飞思卡尔的新的90nm带有独特FlexMemory的薄膜存储器(TFS)闪存技术。

Kinetis系列MCU结合了最新的低功耗革新技术和高性能,高精密混合信号功能与连通,人机界面,安全及外设广泛。

Kinetis MCUs使用了飞思卡尔和ARM第三方合作伙伴的市场领先的捆绑模式。

表示低功耗混合信号USB 段LCD以太网加密和篡改检测DDR所有Kinetis系列都包涵强大的逻辑、通信和时序阵列和带有伴随着闪存大小和I/O数量的集成度等级的控制外围部件。

所有的kinetis系列包涵一下共同特征:· 内核:· ARM Cortex-M4内核提供1.25 DMIPS / MHz的DSP指令(浮点单元在kinetis系列可用)。

· 高达32位的DMA,同时尽可能减小CPU干预。

· 提供50MHz、72MHz和100MHz几种CPU频率(120MHz和150MHz在kinetis可用)。

· 超低功耗:· 10种低功耗操作模式通过优化外设执行和唤醒时间来延长电池寿命。

· 为了增加低功耗的灵活性,增加了低漏唤醒单元、低功耗定时器和低功耗RTC。

· 业界领先的快速换醒时间。

· 内存:· 从32 KB闪存/ 8 KB的RAM可扩展为1 MB闪存/128 KB的RAM。

同时使空白的独立闪存执行代码和固件更新。

上海大学《计算机组成原理》笔记概要总结

上海大学《计算机组成原理》笔记概要总结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一章—计算机系统概论1.1计算机系统的简介1. 计算机系统由硬件与软件两大部分组成2. 将高级程序语言翻译成机器语言的程序称为翻译程序,翻译程序有两种,一种是编译程序,一种是解释程序,编译与解释的区别在于,编译程序是将高级语言程序一次性翻译为机器语言程序,而解释程序是翻译一句,执行一句。

3. 高级语言经过编译程序翻译为汇编语言,汇编语言经汇编程序,翻译为机器语言程序1.2计算机的基本组成1.1945年冯诺依曼提出了"存储程序"的概念,冯诺依曼机特点:1. 计算机由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输入设备与输出设备组成2. 指令与数据以同等地位存放在存储器内,按地址寻访3. 指令与数据均按二进制数表示4. 指令由操作码与地址码组成,操作码用来表示操作的性质,地址码用来表示操作数在存储器中的位置5. 指令在存储器内按顺序存放6. 计算机以运算器为中心,输入设备与输出设备的数据传送通过运算器来完成2.冯诺依曼机是由运算器为中心的,现代计算机是以存储器为中心的3.计算机的工作过程(必考)涉及的元器件:MAR(地址寄存器),MDR(指令寄存器),ALU(算数逻辑单元),ACC(累加器),MQ(乘商寄存器),PC(程序计数器),IR(指令寄存器)(掌握执行指令的全过程)4.机器字长:机器字长是指CPU一次能处理数据的位数,通常与CPU的寄存器位数有关5.存储容量:存储容量存储单元个数存储字长6.运算速度(可能出计算):Vm = 1 / Tm 单位MIPS(百万指令每秒)CPI (执行每条指令所需要的时钟周期)= 1 / IPC(CPU每一周期执行指令的条数,一旦CPU设计完成,IPC的值不会变)第三章—系统总线3.1总线的基本概念总线是连接多个部件的信息传输线,是各部件共享的介质(总线的每条传输线可以传输1位二进制代码)3.2总线的分类总线按照数据传送方式可分为两类:1. 并行传输总线2. 串行传输总线按连接部件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类(掌握加粗部分):1. 片内总线(指芯片内部的总线)2. 系统总线3. 通信总线3.2.1片内总线概念:片内总线是指芯片内部的总线3.2.2系统总线系统总线是指CPU,I/O设备,主存各大部件的信息传输线按照系统总线的传输信息不同,可分为三类:1. 数据总线2. 地址总线3. 控制总线1.数据总线:双向传输总线,与机器字长与存储字长有关2.地址总线:单向传输总线,由CPU发出,主存的地址线位数与存储单元的个数有关3.控制总线:从单个来说传输是单向的,从总体来说传输的双向的3.2.3通信总线(了解即可)这类总线用于计算机系统之间或计算机系统与其他操作系统之间的通信3.3总线特征与性能指标3.3.2总线性能指标1.总线宽度:总线宽度可以数据总线的宽度,用位来表示,例如8位,16位,32位2.总线带宽(要求会计算,且掌握提高总线速率的方式):总线带宽可以理解为总线的传输速率,即单位时间上的传输数据的位数,通常用每秒传输的字节数来衡量,单位Mbps(兆字节每秒)例子:总线的频率为33Hz,总线宽度为32位,求总线带宽?33*(32/8)=132MBps3.总线复用:一条信号线上传输两种线号,例如,一条总线上即可传输地址信号,又可传输数据信号,此称之为总线复用3.3.3总线标准(掌握PCI,USB)1.PCI总线:为了提升总线性能,由Intel首先提出,PCI中文名称为外围部件互连,其最出名的特性为即插即用,即任何扩展卡插入系统便可直接工作,现在已推出了PCI-ExpressB总线:通用串行总线,真正的即插即用,这里的串行指的是串行通信,即使用一条数据线,将数据1位1位的进行传输,不可同时传输2位数据3.5总线控制1.为何使用总线控制?由于总线上连接着多个部件,什么时候由哪个部件发送信息,如何给信息传送定时,如何防止信息丢失,如何避免多个部件同时发送,如何规定接受信息的部件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由总线控制器统一管理。

计算机硬件组成

计算机硬件组成

输出设备
Output System
I/O设备
主机
控制器 运算器 存储器
输入设备
Input System
中央处理单元CPU
运算器
控制器
对二进制编码进行算 术(加减乘除)和逻 辑(与或非)运算
读取指令、翻译指令 代码并向计算机各部 分发出控制信号,以 便执行指令
存储器
主存 (内存)
辅存 (外存)
计算机组成原理
计算机硬件组成
(一)计算机硬件的概念
• 计算机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和计算机 软件组成的。
• 计算机硬件是指构成计算机的所有实 体部件的集合,通常这些部件由电路 (电子元件)、机械元件等物理部件 组成。它们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体。
计算机系统
硬件系统 软件系统
冯·诺依曼原理的基本思想
• 计算机由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五大基本部件组成
直接和运算器、控制器交换信息, 它的存取时间短但容量不够大; 由于主存储器通常与运算器、控 制器形成一体组成主机,所以也 称为内存储器
不直接和运算器储器常以外设的形式独 立于主机存在,所以也称 为外存储器,比如U盘,硬
盘等
运算器 控制器
存储器
输入设备 输出设备
CPU
内存
外存
I/O设备
主机
外部设备
系统硬件
运算
控制
存储器
输入设备 输出设备
CPU
内存
外存
I/O设备
主机
外部设备
系统硬件
作业:
• 1、回顾计算机的硬件是由哪些部件组成的?它 们各有哪些功能?
• 2、上网收集不同型号计算机硬件组成图片和视 频加深理解

计算机系统的硬件概要

计算机系统的硬件概要
(4)时序部件(TU) 在机器主频的触发下产生一定频率的时标信号,以控制一系列 微操作的执行顺序。如将上述的传送指令(MOV R2,R1)和加法指 令(ADD R2,R1)所需要的微操作安排在T1~T4的时间中,如下表所 示:
时标 MOV R2, R1 微操作 T1 T2 T3 R1→A MOV M3→DBU5 微命令 C15 C20 C23 ADD R2, R1 微操作 R1→A R2→B ADD M3→DBU5 微命令 C15 C17 C21 C23
这些标志可用作控制程序走向 的条件。 C7~C23:微操作控制信号。
(2) 运算器的工作原理 以两种操作为例,说明运算器的工作原理。 (1)传送操作:MOV R2 RI ;R2 ←(R1) 为实现该操作,控制器将通过控制总线(CBUS)发 出下列控制信号:
· C15,使R1中的数据通过M2到A
· C20,使A端输入的数据不经任何处理从ALU输出。 · C23,使R1的各位数据直送到数据总线DBUS的对应 位数据线上。 · C8,将数据总线DBUS上数据打入R2寄存器
设IR为16位,其中操作码占5位,则可编码的指令种类最 多为25 = 32种,剩下11位为地址码,其寻址范围为 211 = 2K。
(3)指令译码器(ID)
用来实现对指令操作码的译码,以识别本条指令所要执行的操 作是什么操作,并“告诉”操作控制部件,以便由该部件发出完成 该操作所需要的微操作控制信号。
2
80286
1982.5
20
16
24
3
80386
1985.10
40
2.1.3
序 号
中央处理器(CPU)结构举例
推出年 代
主频 (MHz ) 数据 线 (位) 地址 线 (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CPU:包括算术逻辑运算单元(ALU)、乘法器、累加器、移位 寄存器、各种专门用途的寄存器、地址生成器及内部总线。 (2)存储器系统:包括片内程序ROM、片内单访问的数据RAM 和双访问的数据RAM、外接存储器接口。 (3)片内外设与专用硬件电路:包括片内定时器、各种类型的串 口、主机接口、片内锁相环(PLL)、时钟发生器及各种控制电路。
CPL ——直接寻址编辑方式位 HM ——保持方式位 OVM ——溢出方式位 C16 ——双16位/双精度算术运算方式位 CMPT—— 修正方式位
第二章:TMS320C54x的硬件结构
(3)工作方式寄存器(PMST—Processor Mode Status) 功能:设定并控制处理器的工作方式,反映处理器工作状态;
器算术运算单元(ARAU)。
第二章:TMS320C54x的硬件结构
(2)存储器系统 • 192 K字可寻址存储空间:64 K字程序存储空间、64 K字数据
存储空间及64 K字I/O空间,对于C548、C549、C5402、C5410 和C5416等可将其程序空间扩展至8M。
• 片内双寻址 RAM(AM)。C54x中的DARAM被分成若干 块。在每个机器周期内,CPU可以对同一个DARAM块寻址(访 问)2次,即CPU可以在一个机器周期内对同一个DARAM块读出 1次和写入1次。DARAM可以映射到程序空间和数据空间。但一 般情况下,DARAM总是映射到数据空间,用于存放数据。
2.2 总 线 结 构
TMS320C54X总线结构是围绕8组16比特总线建立的。 ☉一组程序总线PB:传送从程序存储器来的指令代码和立 即数; ☉三组数据总线(CB、DB):传送从数据存储器读出的操作 数; ( EB):传送写入到数据存储器中的数据; ☉四组地址总线(PAB、CAB、DAB、EAB):传送执行指令所 需的地址;
15~ 7 6
5
4
3
2
1
0
IPTR M P/ M C O V LY AV IS D R O M C LK O FF① SM U L① SST①
① 这 些 位 置 在 C54x DSP 的 A 版 本 或 更 新 版 本 才 有 , 或 者 在 C548 或 更 高 的 系 列 器 件 才 有 。
含义: IPTR ——中断向量指针。 MP/ MC ——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工作方式位 OVLY ——RAM重复占位位。 AVIS ——地址可见位
第二章:TMS320C54x的硬件结构
第二章:TMS320C54x的硬件结构
2.1 TMS320C54x硬件结构框图 2.2 总 线 结 构 2.3 中央处理单元(CPU) 2.4 存储器和I/O空间 2.5 中 断 系 统
第二章:TMS320C54x的硬件结构
▪ 2.1 TMS320C54x硬件结构框图 ▪ 1. TMS320C54x内部结构(3大块)
第二章:TMS320C54x的硬件结构
2.3 中央处理单元(CPU)
C54X的CPU由运算部件、控制部件和各种寄存器组成。 1 . CPU状态和控制寄存器 C54x DSP有三个状态和控制寄存器: (1) 状态寄存器0(ST0); (2) 状态寄存器1(ST1); (3) 处理器工作模式状态寄存器(PMST)。
第二章:TMS320C54x的硬件结构
(4)指令系统 ▪ 单指令重复和块指令重复操作。 ▪ 用于程序和数据管理的块存储器传送指令。 ▪ 32位长操作数指令。 ▪ 同时读入2或3个操作数的指令。 ▪ 可以并行存储和并行加载的算术指令。 ▪ 条件存储指令。 ▪ 从中断快速返回的指令。
第二章:TMS320C54x的硬件结构
第二章:TMS320C54x的硬件结构
第二章:TMS320C54x的硬件结构
2. TMS320C54x主要特性
C54x是一款低功耗、高性能的定点DSP芯片 (1)CPU部分
• 先进的多总线结构(1条程序总线、3条数据总线和4条地址总 线)。
• 40位算术逻辑运算单元(ALU),包括1个40位桶形移位寄存器 和2个独立的40位累加器。
ST0和ST1中包含各种工作条件和工作方式的状态, PMST中包含存储器的设置状态及其他控制信息。
第二章:TMS320C54x的硬件结构
(1)状态寄存器(ST0)
功能:反映寻址要求和计算中的状态; ST0的结构图:
含义: ARP—— 辅助寄存器指针 TC—— 测试/控制标志位 C——进位位。 OVA /OVB ——累加器A/B的溢出标志位 DP——数据存储器页指针
• 片内单寻址RAM(SARAM)。如C548、C5402、C5416等。
第二章:TMS320C54x的硬件结构
(3)片内外设
• 软件可编程等待状态发生器。 • 可编程分区转换逻辑电路。 • 片内锁相环(PLL)和时钟发生器。 • 可编程串行接口(4种) • 可编程定时器16位(1~2个) • 8位或16位主机接口(HPI)。 • 多种节电模式:软件控制片外总线、CLKOUT、器件电压等。
第二章:TMS320C54x的硬件结构
(2)状态寄存器(ST1)
功能:反映寻址要求、计算初始状态、I/O终端控制
含义:
BRAF —— 块重复操作标志位。 XF ——XF引脚状态位。
INTM ——中断方式位 。 SXM ——符号位扩展方式位。
FRCT ——小数方式位。 ASM —— 累加器移位方式位
• 17位并行乘法器,与40位专用加法器相连,用于非流水线式 单周期乘法/累加(MAC)运算。
第二章:TMS320C54x的硬件结构
(1)CPU部分(续) • 比较、选择、存储单元(CSSU):用于加法/比较选择。 • 指数编码器:可以在单个周期内计算40位累加器中
数值的指数。 • 双地址生成器:包括8个辅助寄存器和2个辅助寄存
第二章:TMS320C54x的硬件结构
2.运算部件(6个) (1)算术逻辑单元(ALU)
功能:① C54X使用40bit的ALU和2个40bit累加器 (A、B)完成二进制补码的算术运算:
② ALU可完成布尔运算; ③ 同时完成两个16bit运算(具有两个16位的ALU) 组成:ALU组成框图见下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