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毒物鉴定发展及其质量控制ppt课件

合集下载

毒物检测技术ppt课件

毒物检测技术ppt课件

最高容许浓度 (mg/m3)
0.3 0.5 100 0.5 10 1 1 -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 浓度(mg/m3)
1000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 度(mg/m3)
1500
20 15
20 -
30 -
14
应用
1.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8小时平均浓度) 为主体性限值
当工作场所中只存在一种化学物质时或存在两种或两种 以上化学物质时,若缺乏联合作用的毒理学资料,应分别测 定个化学物质浓度: CTWA=(C1T1+C2T2+•••+CnTn)/8 Cn:第n个时间段的平均浓度
苯乙烯
丙烯腈 二硝基甲苯 酚 甲醇 三氯乙烯 正己烷
-
50
1 0.2 10 25 30 100
100
2 50 100
13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容许浓度mg/m3 GBZ 2.1-2007
序号 33 109 121 138 163 177 218 293 296 中文名称 臭氧 光气 己二醇 甲醛 硫化氢 氯 氰化氢 液化石油气 一氧化碳 *非高原 *高原 海拔2000-3000公尺~ 海拔>3000公尺以
= 31.25 mg/m3 (> 30 mg/m3)
TWA =
20 x 2 + 45 x 2 + 40 x 2 + 40 x 1 8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TWA
范例: 甲醇的TWA值为25mg/m3(STEL 50mg/m3), 某工人一天接触记录为: 08:00 – 10:00 10:00 – 12:00 13:00 – 15:00 15:00 – 17:00 10 mg/m3 10 mg/m3 55 mg/m3 20 mg/m3

毒物测定学习课件ppt

毒物测定学习课件ppt

呼出气中正己烷 尿中2, 5-己二酮
2021年6月29日
样品采集方法同丙酮
53
呼出气中正己烷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活性炭管采样 苯解吸 样品中可挥发有机物被氮气吹扫到捕集管中(内置吸附剂,可选择性吸附待测物)。
立即盖紧密封,分析。
五氯酚的生物监测指标试样最好选择?
产物从呼出气和尿排出。
样品中可挥发有机物被氮气吹扫到捕集管中(内置吸附剂,可选择性吸附待测物)。
和皮肤吸收。
2021年6月29日
22
甲醇摄入途径
致死量120-240g 勾兑假酒
车间空气中 含有甲醇
2021年6月29日
23
甲醇——工业、医药及化妆品行业 的原材料
2021年6月29日
24
甲醇的代谢、毒性和诊断指标
甲醇主要经肝脏代谢,甲酸为中间产物,可 导致酸中毒,损害视神经。代谢速度比乙醇 慢,蓄积作用导致毒性大于乙醇。
加热条件下顶空气体压力太大时,会在注射器拔出顶空瓶的瞬间造成挥发性成分的损失,因此在定量分析上存在一定不足。
急性中毒主要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和刺激作用。
当这一过程结束后,加热捕集管,被吸附的有机物释放出来进行气相色谱分析。
如甲醇、苯系物等有机溶剂类。
仅杀虫,每年喷洒量约6000吨。
加入铁氰化钾、4-氨 正己烷接触者呼出气中正己烷含量显著增高,尿液中2,5-己二酮(代谢产物)含量也明显增高。 二甲苯提取 基安替比林显色 PCP蒸汽压低,难气化,故将其衍生后GC分析。
产物从呼出气和尿排出。常以尿做试样。尿 甲醇和甲酸含量均可作为中毒诊断的参考指 标。
2021年6月29日
25
样品采集与测定
用塑料瓶采集班末尿或晨尿,尽快分 析。4℃冰箱可保存3天。

法医毒物鉴定

法医毒物鉴定
➢ (六)检材 血、胃内容(口服)、肝。
➢ (七)意义 氰化物中毒颇常见,无色无味,毒性剧,用途广,易得,故多被
凶犯使用于杀人。氰化物系挥发性毒物,在尸体上易分解、挥发。有时检 验不出。
四、砷中毒
➢ (一)来源 砷中毒主要是三氧化二砷(AS2O3),又叫砒霜,纯砒
为白色无臭 无味,杂质多的三氧化二砷为红色,有红砒 之称,常为块状, 正常人体内也有砷元素存在。每 100克组织约有20微克。
六、杀鼠药中毒
➢ 为除鼠害,城市、农村大量使用杀鼠药,药源丰富、易得, 毒性大,人、畜意外中毒很常见,用于自杀、他杀亦很普 遍,本世纪以来,呈明显上升态势,已超过有机磷农药。
➢ 常见杀鼠药分类 1、有机磷杀鼠药:主要的有除鼠磷、毒鼠磷、溴代鼠磷、
马拉硫磷等。 2、有机氟杀鼠药:常用的有氟乙酰氨、氟乐灵、氟乙酸钠
➢ (四)主要症状: 轻度(血中HbCO浓度20-30%)头痛、头晕、恶心、
呕吐、共济失调; 重度(HbCO浓度40-45%)心悸,四肢 无力、昏迷,45%以上可致死。
➢ (五)尸体征象: 尸斑砖红色,唇粘膜、各内脏、肌肉、血液均鲜红色。
肺水肿。心肺、胃肠外膜可有出血小点。
➢ (六)检材: 血,取心内血50—100ml
➢ (四))致死量 阿片胶状物约2~5克可致死。 吗啡:成人中毒量0.06g,致死量0.2~0.3g。 海洛因:成人致死量0.2g,耐受量大的可致2.8g。 可待因:成人致死量0.8g
➢ (五)尸体征象 无特殊征象。慢性中毒死亡者,营养不良,皮肤干燥,四 肢、
臀部等处常有针眼,甚至感染发炎后成疤。尸解见各内脏淤血,肺水 肿, 脑水肿,全身缺氧现象明显。
➢ (六)检材 口服者取血、胃及其内容。若经肌肉、皮下、静脉注射、皮肤接触,

法医学-法医物证检验(课件资料)

法医学-法医物证检验(课件资料)
结论形成
在各种技术和专家意见的指导下,形成对物 证的结论和鉴定报告。
常见的法医物证检验技术
DNA检测
通过分析DNA序列,确定个体的 基因信息,用于身份验证和亲属 关系鉴定。
痕迹分析
通过对犯罪现场和物证的痕迹进 行分析,还原犯罪过程和行为特 征。
毒物检测
通过对尸体、组织或体液中的毒 物进行分析,确定死因和药物成 分。
法医学-法医物证检验(课 件资料)
探索法医学的奥秘,了解法医物证检验的关键步骤和技术,以及在犯罪侦查 中的重要性。
法医学的定义
法医学是研究如何利用自然科学与医学知识,通过对犯罪案件中的物证进行 检验和解读,为司法机关提供科学依据的学科。
法医物证检验的重要性
1 破案关键
法医物证检验是破案的重要手段,通过科学的方法分析物证,为犯罪侦查提供不可撼动 的证据。
法医物证检验的局限性
• 可能由于技术限制而无法准确鉴定某些物证。 • 物证的获取和处理不当可能导致结果的失真。 • 法医物证检验结果的解读和证据的价值需要专业的法医专家来判定。
结论和展望
法医物证检验是一项关键技术,为犯罪侦查和司法判决提供科学依据。通过不断的发展和创新,我们将进一步提升 法医物证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公正的司法系统贡献更多。
法医物证检验在犯罪侦查中的应用
指纹鉴定
通过比对指纹数据库,确定嫌疑人与现场指纹的匹 配程度,建立案件线索。
尸检鉴定
通过对尸体进行解剖鉴定和组织病理学检验,确定 死亡原因和伤害程度。
火灾鉴定
通过火灾物证分析,确定火灾的起火原因和燃烧过 程,帮助查清火灾责任。
病理解剖
通过对病人尸体的解剖和组织学检查,辅助临床诊 断和疾病研究。

毒物分析的方法PPT课件

毒物分析的方法PPT课件
5
初步检验
1.外观检验:核对检材、包装及封签状况,有 无防腐剂
2.形态、颜色、气味等检验 3.预实验或筛选实验
6
毒物的分离、提纯
近代毒物分离方法--微量、快速仪器化 挥发性毒物--微量扩散及顶空分离法 不挥发性毒物--沉淀蛋白、酶消化、酸水解
7
毒物的定性、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薄层色谱、气相色谱等 定量分析
8
对分析结果的判断
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1.是否发生中毒? 2.如系中毒何种毒物中毒? 3.进入体内毒物的量是否足以引起中毒或死亡? 4.毒物是何时、以何种途径进入体内? 5.死亡方式(自杀、他杀、意外或其它)?
9
鉴定书的基本要求
鉴定书应当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 1.序言 2.检验 3.结论
昏睡期:脑干受到抑制,呼吸循环受抑制。最终死 于呼吸衰竭。
24
2. 实践中甲醇和乙醇多见。 一、甲醇中毒 (一)中毒原因
1.接触甲醇蒸气 2.制作假酒 3.自杀和他杀少见
13
(二)毒理作用
1.甲醇的氧化产物(甲醛、甲酸)比其本身的 毒性大,故潜伏期长,约12小时。
2.甲醛的毒性:比甲醇的毒性大30倍,选择性 作用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和视神经,引起视觉障 碍。
注弱射阳—性—或血痕液迹及反局应78部..有—化注—毒学射不气物组能体质织确中泄认毒漏引起的中毒
阴阴道性————阴不道能分排泌除89物..现其、场它阴周道围粘的膜勘和察血液 2
中毒案件检材的采集
中毒案件的检材可分为体外检材和 体内检材两大类。这两类检材有不同 的性质,其检验方法和检验结果的意 义也不尽相同。
(五)尸检所见
1.皮肤青紫(紫绀) 2.胃肠道、膀胱粘膜充血及点状出血 3.脑、肺淤血水肿,肝、肾细胞变性或坏死 4.视神经细胞变性、萎缩、坏死

法医毒理学ppt(可编辑)

法医毒理学ppt(可编辑)

法医毒理学ppt(可编辑)法医毒理学遵义医学院附院余舰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概述一毒理学及法医毒理学的概念毒理学toxicology 是一门研究外源化学物对生物体损伤作用规律及其机制的综合性学科外源化学物xenobiotic 泛指自然界存在着或人工合成的各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生物体Living organism 包括人动物植物以及各种其他生物法医毒理学forensic toxicology 是主要应用毒理学及有关学科的理论和技术研究与法律有关的自杀他杀和意外或灾害事故引起中毒的一门学科药物滥用环境污染和医源性药物中毒等涉及个体或群体人身伤亡的也常是其研究的内容法医毒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常见法医毒物的性状中毒原因毒理作用中毒量和致死量中毒血浓度和致死血浓度中毒所致病变毒物化验检材采取保存送检中毒或中毒死亡方式的法医学鉴定等法医毒理学除着重揭露以毒物作为暴力手段对人体造成的危害为侦破和审理中毒案件提供线索和证据外同时也能给临床医学实践提供诊断和治疗的依据还能对有关职能部门的毒物管理和中毒防治问题提出建议和咨询并有助于有关毒物管理和中毒防范的立法管理毒理学regulatory toxicology 毒鼠强铊中毒二法医毒理学与其它毒理学分支学科的关系法医毒理学与环境毒理学食品毒理学工业毒理学军事毒理学细胞毒理学免疫毒理学及遗传毒理学等一样同属毒理学的分支学科它在工作中需要广泛应用毒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术但它在理论和实践上又有别于基础毒理学及其它分支学科三法医毒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一法医毒理学的任务1 (确定是否发生了中毒2 (确定何种毒物引起中毒3 (确定进入体内毒物的量并判断是否足以引起中毒或死亡4 (分析毒物进入机体的时间途径和形式5 (推断中毒或中毒死亡方式鉴定人员必须进行下列工作 1 中毒的案情调查2 中毒的现场勘查 3 中毒者的检验4 结合毒物分析的结果综合进行评价或说明并最终作出是否中毒或中毒死亡的结论二法医毒理学的研究方法法医毒理学研究方法包括法医病理学检查和法医毒物分析化学检查目前尚无满意化学分析方法或对其主要毒性成分还不清楚的毒物尤其是有毒中草药中毒时也可采用动物实验研究的方法对比观察中毒动物与实际中毒案例的症状体液生物化学和器官组织的病理变化来进行鉴定四法医毒理学的发展简史及趋势一法医毒理学的发展简史案例1 案例2 二法医毒理学的发展趋势1 毒物种类的急速增加2 常见毒物中毒致死血浓度的确定3 药物滥用和吸毒4 酒精中毒与犯罪交通事故的关系二法医毒理学的发展趋势5 有毒动植物中毒的鉴定6 环境污染及其引起的公害7 毒理病理学研究的新探索8 法医昆虫毒理学的研究9 医源性药物中毒第一章绪论第二节毒物与中毒一毒物与中毒的概念一毒物poison toxicant 毒物poison 是指在日常接触条件下以较小剂量进人机体后能与生物体之间发生化学或物理化学作用导致机体组织细胞代谢功能和或形态结构损害的化学物质毒物与非毒物之间并无绝对的界限所有物质都是毒物没有物质不是毒物唯一的区别是它们的剂量The dose makes thepoison 世上没有无毒的物质只有无毒的使用方法二中毒poisoning intoxication 机体由于毒物的作用器官组织细胞代谢功能和或形态结构遭受损害而出现的疾病状态称为中毒因中毒而导致的死亡称中毒死death from poisoning 鉴别或区分自然疾病和中毒十分重要许多智能化犯罪手段中用小剂量多次投毒或胃肠外途径投毒是较常用的手段二毒物的分类一混合分类法主要是按毒物的毒作用方式来源和用途进行分类 1 腐蚀性毒物 2 金属毒物 3 脑脊髓功能障碍性毒物4 呼吸功能障碍性毒物一混合分类法 5 农药 6杀鼠剂 7 有毒动物 8 有毒植物 9 细菌和真菌毒素二按毒物的化学性质分类1 挥发性毒物2 非挥发性毒物3 金属毒物4 阴离子毒物5 其它毒物三按毒物的毒理作用分类 1 腐蚀性毒物 2 实质性毒物 3 酶系统毒物 4 血液毒 5 神经毒四按毒物的应用范围分类 1 工业性毒物 2 农业性毒物农药 3 环境污染物 4 食用化学物和食品毒素 5 日用品及嗜好品 6 药物和医疗用品 7 生物毒素 8 军事毒物 9 放射性元素三我国法医毒物种类的特点农药最多见其中绝大多数为有机磷农药其次为一氧化碳再以后依次为催眠镇静安定药杀鼠剂氰化物有毒动植物金属毒物等四毒物的毒作用一毒物毒性反应效应的类型 1 局部和全身毒性效应 2 速发性和迟发性毒性效应 3 致敏和自体免疫反应 4 特异质反应 5 可逆性与不可逆性毒性效应 6 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二毒物的毒作用机制吸收Absorption 分布distribution 生物转化或代谢metabolism 排泄excretion 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 毒动学是研究机体对毒物的作用毒效学是研究毒物对机体的作用大部分外源性化学物经过代谢毒性降低易于排泄此为解毒反应称为代谢解毒但有的外源性化学物经过代谢其反应活性反而高于原型其代谢物与细胞的DNA RNA 蛋白质和脂质反应就会造成细胞毒性致癌致突变和致畸等影响经过生物转化其毒性增强的现象称为代谢活化终毒物ultimate toxicant 是指毒物可直接与内源性靶分子反应并造成机体损害时的化学形态终毒物有三种情况一是外源性化学物本身就是终毒物如腐蚀性酸碱重金属离子氰化物一氧化碳蛇毒等二是外源性化学物本身相对无毒性经过体内代谢活化后毒性增强转为终毒物三是外源性化学物经过某种代谢过程激发了内源性毒物的产生如氧自由基爆发脂质过氧化物大量蓄积等终毒物的类型有亲电子剂自由基亲核剂及氧化还原反应物三毒物毒作用的靶器官靶组织效应器官毒物可以直接发挥毒作用的器官或组织就称为该毒物的靶器官target organ 靶组织target tissue 肾脏是镉的靶器官脑是甲基汞的靶器官出现毒性效应的器官称为效应器官效应器官可以是靶器官也可以不是靶器官例如番木鳖碱中毒可引起抽搐和惊厥靶器官是中枢神经系统效应器官是肌肉某个特定器官成为毒物的靶器官的原因可能有?该器官的血液供应关系?特殊的酶或生化途径的存在?器官的功能和在体内的解剖位置?对特异性损伤的易感性?对损伤的修复能力?具有特殊的摄人系统?代谢毒物的能力和活化,解毒系统的平衡?毒物与特殊的生物大分子结合等四影响毒物毒作用的因素1 (毒物本身的因素1 进人体内的毒物量2 毒物的理化特性3 毒物的相互作用?独立作用?相加作用?协同作用?增毒作用拮抗作用4 毒物在环境中的相互作用2(机体的因素1 年龄2 体重3 性别4 健康状态5 营养状况6 习惯性或耐受性7 过敏性8 体内蓄积五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中毒1 (急性中毒acute poisoning 一般指24 小时内生物机体一次或多次摄入或接触毒物导致的中毒在法医鉴定实践中所遇到的中毒案件无论是自杀他杀或意外灾害绝大多数是急性中毒常因毒物一次大量进入机体而发生其中毒死亡亦快其死因多为生命器官的急性机能障碍2(慢性中毒chronic poisoning 通常指少量多次接触或摄入毒物在3个月以上而导致的中毒在法医工作实践中很少见多为职业中毒但药物滥用包括吸毒和环境污染所致中毒多表现为慢性中毒今后将会成为法医鉴定的重要对象之一慢性中毒很少单纯因中毒而死亡除非在慢性中毒的基础上发生急性中毒但慢性中毒者可因器官组织长期受累而发生不同程度的病变和机能障碍导致残废或因继发疾病而死亡3(亚急性中毒subacute poisoning 指介于急性与慢性中毒之间的中毒在法医工作实践中较少见多为蓄积中毒以意外多见但要警惕有的犯罪分子采用小剂量多次投毒的方式此时可表现为亚急性中毒中毒症状一般较轻但迁延时间较长死亡也较慢病程迁延的中毒也见于急性中毒抢救治疗不彻底时六毒物的毒性及其分级七毒物的中毒量中毒浓度致死量和致死血浓度一毒物的中毒量中毒浓度与致死量致死浓度凡能使机体发生中毒症状的毒物的最小剂量或浓度称为该毒物的中毒量toxic dose 或中毒浓度toxic concentration 凡能致机体中毒死亡的毒物的最小剂量或最低浓度则称为该毒物的致死量lethal dose 或致死浓度lethal concentration 半数致死量LD50 指能引起一组受试实验动物半数中毒死亡的剂量绝对致死量LD100 指能引起一组受试实验动物全部中毒死亡的最低剂量最小致死量minimum lethal dose MLD 指能引起一组受试实验动物个别中毒死亡的最小剂量最大耐受剂量mammal tolerance dose MTD 指一组受试实验动物中不引起动物死亡的最大剂量二毒物的中毒和致死血浓度引起中毒反应的血中最低浓度称为该毒物的中毒血浓度toxic blood level 引起中毒死亡的血中的最低浓度则称为该毒物的致死血浓度lethal blood level 八毒物在体内的转运转化及其法医学意义一毒物的吸收和分布1 毒物的吸收1 经消化道吸收2 经呼吸道吸收3 经皮肤或腔孔粘膜吸收4 经注射吸收2 毒物的分布肝中含量较高的为有机磷杀虫脒巴比妥类敌鼠钠盐砷汞等金属肾中为巴比妥类氟乙酰胺敌鼠钠盐杀虫脒砷汞铅等重金属脑中为巴比妥类和非巴比妥类催眠镇静安定药麻醉剂等肺中为甲醇氰化物有机磷农药等脂肪组织中为杀虫脒有机氯农药等骨骼毛发中为铅钡砷等金属类二毒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1 氧化oxidation 是最常见和有效的一种解毒方式2 还原reduction 多。

法医毒物鉴定发展及其质量控制简课件

法医毒物鉴定发展及其质量控制简课件
问题:方法灵敏度、空间分辨率、离子化抑制、定量准确性等尚 存在不足。
3 手性分析技术
对映体之间存在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等的不同,必须要考虑手性 因素,而不能仅以总的浓度来推断其药理、毒理作用。
GC-MS和LC-MS是手性分析的有效手段。分为直接法(手性柱)和 间接法(手性衍生化),GC-MS分析以手性衍生化分离为主,LCMS则以手性柱分离为多。
选取原则
毒物含量高 采集方便 符合分析目的 检测结果有判断价值
胃内容物
特点: 口服者毒物含量大 毒物未分解、代谢
注意点:理容易 —药物浓度高(代谢物) —检出时限长
注意点:尿浓和血浓不呈相关性(饮水量、pH)
血液
特点:—适用范围广 —判断意义大 —毒物含量低 —检出时限短
法医毒物鉴定任务三
毒品鉴定:通过对可疑物品的定性、定量分析,确定所疑物品是否为国 家管制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等毒品,为涉毒案件的处置提供科学证据。
毒品种类数量 毒品来源推断
毒品来源推断—海洛因
一般检查: 颜色、形状、质地 有机成分比例:主成分、掺假剂、稀释剂 (LC/MS,GC/MS,CE/UV) 痕量有机杂质:副产物、有机溶剂 微量无机元素:元素的种类和产地(毒品产地签字)(NAA,ICP/MS ) 稳定同位素比例:13C/12C,15N/14N(同位素签字) GC/C/IRMS
四、结果解释备受关注
组学方法
(基因组学、代谢组学、蛋白组学)
基因组学
法医毒物学的发展方向、研究前沿和国际新热点 2019年-2019年国际法医毒物学年会设专场 科学性
—提供多种信息 —延长检出时限 —信息互补印证
三、分析技术迅猛发展
气相色谱法 GC 液相色谱法 HPLC 气-质联用法 GC/MSn 液-质联用法 LC/MSn 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 LC/HRMS 毛细管电泳-质谱法 CE/MS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ICP/MS 同位素质谱法 IRMS 质谱成像技术 MALDI/MSI

法学法医物证司法鉴定PPT课件

法学法医物证司法鉴定PPT课件

三、唾液(斑)鉴定
组成 检测
定性 个体识别(DNA鉴定)
第13页/共46页
四、尿液(斑)检验
预试验 确证试验 个人识别 成份分析
第14页/共46页
五、毛发鉴定
形态 一般检查
人还是动物 哪个部位的毛发 毛发的损伤情况 染发的检查(NaOH 、亚硫酸钠)、双氧水
第15页/共46页
六、骨骼、牙齿鉴定
唯一性 遗传特点 不同组织DNA相同 线粒体母体遗传
稳定性
第26页/共46页
三、DNA多态性
概念: DNA序列上碱基的变异 种类:序列多态性、长度多态性
序列多态性:不同个体DNA其碱基的排列顺序不同。 Analyze Analyse
长度多态性:重复序列的重复次数的不同。车厢串联(头 尾相同,而车厢的重复次数不同)。分为小卫星DNA,微卫
一、DNA分析的基本理论
染色体:DNA组成 DNA的分子结构:核苷酸 杂交:外来的DNA与模板DNA结合形成新
的双链。 基因: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位点、等位基因
第22页/共46页
人体23对染色体
第23页/共46页
第24页//共46页
二、DNA分析技术用于法医的依据
第41页/共46页
第42页/共46页
第四节
法医物证司法鉴定 证据意义的评估
第43页/共46页
概述:似然率 个体识别结论的表述
排除同一个体来源 不排除同一个体来源
亲权鉴定结论的表述
排除亲权关系 不排除亲权关系
第44页/共46页
法医物证检验结果的评估与鉴定结论的证 据价值
个体识别案件中DNA检测结果的评估 个体识别鉴定结论的证据价值 亲权鉴定结论出具原则 亲权鉴定结论的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司法鉴定
Judicial Expertise
法医毒物鉴定发展及其质量控制
4
历史沿革
1932年 司法行政部法医研究所
1951年 华东军政委员会司法部法医研究所
1953年 最高人民法院华东分院法医研究所
1955年 司法部法医研究所
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研究所
1958年 公安部三局刑事技术研究所
1960年 因故撤销 1979年 复建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
法医毒物鉴定发展及其质量控制
5
司法鉴定
鉴定人运用科学技术和专门知识对诉讼涉及的专门性 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意见的活动。
基本属性: 科学性 ;法律性
法医毒物鉴定发展及其质量控制
6
科学性
鉴定方法的科学性 鉴定过程的科学性 鉴定结果的客观性、可溯源性、可重复性
法医毒物鉴定发展及其质量控制
25
信息的充分性:
—提供多种信息 —延长检出时限 —信息互补印证
法医毒物鉴定发展及其质量控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6
三、分析技术迅猛发展
气相色谱法 GC 液相色谱法 HPLC 气-质联用法 GC/MSn 液-质联用法 LC/MSn 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 LC/HRMS 毛细管电泳-质谱法 CE/MS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ICP/MS 同位素质谱法 IRMS 质谱成像技术 MALDI/MSI
乙醇及其标志物 新型安眠镇静类、抗忧郁和抗精神病类 阿片类、苯丙胺类、大麻类、氯胺酮、致幻剂 抗凝血类溴敌隆、大隆、毒鼠强 氯硝西泮、唑吡坦、GHB 百草枯、酰胺类除草剂对等 河豚毒素、乌头碱、马钱子碱 铊、砷 N-二甲基亚硝胺、氯化四甲基胺 策划药物、毒品类似物、合法兴奋剂等,如大麻素类、卡 西酮类、苯乙胺类、哌嗪类等
法医毒物鉴定发展及其质量控制
10
法医毒物鉴定任务二
体内滥用物质鉴定:通过对涉案者体内滥用物质的定性定量分析,判明 其是否滥用、滥用程度和滥用史,以及评价对其行为能力的影响程度。
摄毒鉴定 —体内毒品分析,判断其是否摄入违禁毒品以及摄毒史 乙醇鉴定 —体内乙醇及其代谢物含量测定,判断其是否违规驾驶或有酗酒史 兴奋剂检测 —体内合成类固醇等运动兴奋剂测定,提供兴奋剂滥用的证据 精神活性物质鉴定 —体内精神活性物质分析,判断其对行为能力的影响
特点:—适用范围广 —判断意义大(文献比对,反映用药强度) —毒物含量较高 —检出时限较长
法医毒物鉴定发展及其质量控制
23
毛发、指甲
特点:—采集、保存方便 —可重复采样验证 —消除检材污染 —检出时限长 —反映摄毒或用药史(毛发)
法医毒物鉴定发展及其质量控制
24
其它
胆汁、玻璃体液、唾液、汗液
法医毒物鉴定发展及其质量控制
长程信息检材:富角蛋白类,如头发,指甲 —反映、记录较长时间内的摄毒药史
法医毒物鉴定发展及其质量控制
18
选取原则
毒物含量高 采集方便 符合分析目的 检测结果有判断价值
法医毒物鉴定发展及其质量控制
19
胃内容物
特点: 口服者毒物含量大 毒物未分解、代谢
注意点:考虑毒物进入体内的途径和时间
法医毒物鉴定发展及其质量控制
法医毒物鉴定发展及其质量控制
16
二、生物检材广泛应用
Hours
血尿 液液
胃 内
Days

信 息 Weeks 反 映 时 间 Months
组 织
指 甲
汗 液
玻 璃 体
唾 液

头 发
Years
法医毒物鉴定发展及其质量控制
17
生物检材提供的信息特点
即时信息检材:体液组织类,如血液、尿液、唾液、肝脏 —反映检材采集时体内毒药物存在情况
法医毒物鉴定发展及其质量控制
法医毒物鉴定发展及其质量控制
1
主题
一、法医毒物鉴定概述 二、法医毒物鉴定发展趋势 三、法医毒物鉴定的质量控制 四、法医毒物鉴定结果评价
法医毒物鉴定发展及其质量控制
2
法医毒物鉴定概述
充分性
法医毒物鉴定发展及其质量控制
3
刑事技术
检察技术
法庭科学
Forensic Science
9
法医毒物鉴定任务一
法医中毒鉴定: 通过对生物检材中毒物的定性定量分析来确定是否存 在毒物以及评价毒物中毒程度或对死亡的影响程度。
判定有无毒物 确定中毒物质 估计中毒程度 推断中毒性质
——系统的未知物筛选分析 ——定性分析鉴别、确认毒物 ——定量分析确定毒物的含量 ——体内毒物分布、毒物原体及代谢物状况
法医毒物鉴定发展及其质量控制
7
法律性
鉴定主体的法定性 鉴定客体的法律性 鉴定过程的法定性 鉴定结论的证据属性
法医毒物鉴定发展及其质量控制
8
法医毒物鉴定
对各类案(事)件中可能涉及的毒物进行分析鉴定, 判明有无毒物、毒物性质、毒物含量及毒物与事件的关 系等,为涉及毒物的案(事)件的侦察和审理提供线索或 证据。
法医毒物鉴定发展及其质量控制
统计分析:因子分析法,选择比对参数,建立数学模型
法医毒物鉴定发展及其质量控制
13
法医毒物鉴定的特点
分析目标物的不确定性 检验材料的复杂性 鉴定方法的综合性 鉴定工作的严谨性
法医毒物鉴定发展及其质量控制
14
法医毒物鉴定发展趋势
充分性
法医毒物鉴定发展及其质量控制
15
一、毒物种类快速增加
乙醇 治疗药物 滥用物质 杀鼠剂 犯罪辅助药物 新型除草剂 生物碱、毒素 金属元素 化学毒物 新精神活性物质
20
尿液
特点:—取样方便 —检材处理容易 —药物浓度高(代谢物) —检出时限长
注意点:尿浓和血浓不呈相关性(饮水量、pH)
法医毒物鉴定发展及其质量控制
21
血液
特点:—适用范围广 —判断意义大 —毒物含量低 —检出时限短
注意点:首选外周血(尸体心血存在死后再分布)
法医毒物鉴定发展及其质量控制
22
组织(肝、肾)
法医毒物鉴定发展及其质量控制
11
法医毒物鉴定任务三
毒品鉴定:通过对可疑物品的定性、定量分析,确定所疑物品是否为国 家管制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等毒品,为涉毒案件的处置提供科学证据。
毒品种类数量 毒品来源推断
法医毒物鉴定发展及其质量控制
12
毒品来源推断—海洛因
一般检查: 颜色、形状、质地 有机成分比例:主成分、掺假剂、稀释剂 (LC/MS,GC/MS,CE/UV) 痕量有机杂质:副产物、有机溶剂 微量无机元素:元素的种类和产地(毒品产地签字)(NAA,ICP/MS ) 稳定同位素比例:13C/12C,15N/14N(同位素签字) GC/C/IRM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