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种植技术学习资料

合集下载

玉米栽培技术要点

玉米栽培技术要点

玉米栽培技术要点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国际上种植面积最广、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之一。

玉米因其耐贮性强,适应性广,产量高等特点,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玉米种植技术的掌握,不仅影响着玉米的产量和品质,也关系着农民的经济收益。

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一下玉米栽培技术的要点。

一、土壤条件玉米对土壤的要求比较宽松,不太挑剔,但是对土壤的肥力要求较高。

玉米生长的最佳土壤PH值在6.0-7.5之间,适宜的土壤肥力以及排水性都是玉米生长的关键因素。

玉米生长旺盛期需要较高的养分供应,因此在种植玉米前要进行充分施肥,并保持土壤的湿润度。

二、种子选择玉米的种子选择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非常大。

优质的种子,不仅能够提高玉米的抗逆性,还能够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在种植玉米前,请务必选用优质的种子,并且确保种子的质量,以保证后期的玉米产量。

三、密植与适时播种玉米的密植程度对产量和品质有着直接的影响。

一般来说,合理的密植程度能够使得玉米植株的光照充足,利于玉米的生长,进而提高产量和品质。

适时的播种也是玉米生长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春季气温回升至10℃左右时,即可进行玉米的播种。

此时土壤湿度较大,有利于玉米的生长。

四、科学施肥肥料的施用是玉米栽培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在施肥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合理搭配氮、磷、钾等元素,使得玉米能够充分吸收养分,从而提高产量和品质。

通常来说,玉米在播种后两周内需施基肥,随后每隔十多天施一次追肥,确保玉米生长中的充足的养分供应。

五、适时灌溉适时的灌溉对玉米的生长至关重要。

旱情对玉米的生长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在玉米生长期间要保证土壤的湿润度,并确保玉米的生长所需的充足的水分供应。

通常来说,玉米的生长期间一般需要定时进行玉米的灌溉,确保玉米的生长需求。

六、病虫害防治玉米在生长期间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因此在栽培过程中要注意及时的病虫害防治。

一般来说,选用病虫害防治剂对玉米进行喷洒处理,以保证玉米的生长和产量。

农校玉米培训资料

农校玉米培训资料

农校玉米培训资料一、培训内容1. 玉米种植技术2. 玉米病虫害防治3. 玉米生长管理4. 玉米收获加工二、培训目标1. 提高学员对玉米种植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能力2. 提高学员对玉米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能力3. 培养学员对玉米生长管理的实际操作能力4. 增强学员对玉米收获加工的理论和实践认识三、培训时间本次培训为期15天,每天上午9点至下午5点,周末休息四、培训地点教学楼一楼大教室五、培训人员1. 农校专业教师2. 玉米种植专家3. 农民种植户六、培训大纲第一天:玉米种植技术1. 玉米种植前的土壤准备和处理2. 玉米种子的选育和处理3. 玉米的播种技术和密度控制第二天:玉米生长管理1. 玉米生长期间的施肥和浇水技术2. 玉米间茬作物的管理3. 病虫害的防治和管理第三天:玉米收获加工1. 玉米收获前的准备工作2. 玉米收获后的加工和保存技术第四天:玉米种植技术实践1. 实地操作玉米种植技术2. 实地操作玉米生长管理技术第五天:玉米病虫害防治实践1. 实地操作病虫害的防治技术2. 实地观察和识别玉米病虫害第六天:玉米收获加工实践1. 实地操作玉米收获技术2. 实地操作玉米加工技术第七至十五天:师生互动、问题解答、总结分享七、培训效果1. 学员通过培训,掌握了玉米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和生长管理技术。

2. 学员在实践中能够准确识别玉米病虫害,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3. 学员在实践中掌握了玉米收获和加工的技术,提高了玉米产量和产品质量。

八、培训收费本次培训收费500元/人,包含培训教材和实践材料费用。

以上是农校玉米培训的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培训实施为了使农校玉米培训更加深入和实际,我们将采取一系列针对性教学方法。

培训中,专业教师将结合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进行培训,同时邀请玉米种植专家进行授课和指导。

学员将深入到田间地头进行实地操作,亲身体验玉米种植的全过程,从而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和实用性。

在培训实施过程中,我们将组织各项实际操作的练习,让学员亲自动手操作,通过实践提高技能。

玉米苗期种植知识点总结

玉米苗期种植知识点总结

玉米苗期种植知识点总结一、玉米苗期种植前的准备工作1. 土壤改良玉米对土壤的要求比较高,要求土壤肥沃、疏松、排水良好。

因此在播种前需对土壤进行改良,可使用有机肥、沙土、腐熟的畜禽粪等进行调理,提高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

2. 种子处理选择健康的玉米种子是玉米苗期种植的关键,要选择外观完整、色泽饱满、籽粒饱满、无霉变等优质玉米种子。

在播种前可对玉米种子进行浸种处理,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成活率。

3. 地面准备在播种前需要对土地进行耕地、平整,以利于播种后的管理工作。

同时要做好排水工作,防止因为过多的积水导致玉米幼苗病虫害发生。

4. 种植时间选择玉米苗期种植的时间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和温度进行选择,一般来说在土壤温度达到10-12摄氏度,空气温度稳定在15摄氏度以上时适合进行播种。

二、玉米苗期种植技术1. 播种密度玉米的播种密度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来说在平原地区每亩播种量为18-20kg左右,而在山区地区可适当增加到20-22kg。

2. 播种深度玉米的播种深度一般为2-3厘米,播种后要及时进行覆土,以防止种子枯死或被鸟类等动物吃掉。

3. 播种方式玉米的播种方式主要有直播和穴播两种,直播是将种子均匀的播撒在整个地块上,而穴播是将玉米种子在一定距离上进行撒播。

4. 施肥在播种前要根据土壤肥力情况进行适当的施肥,可以使用化肥或有机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促进玉米的生长和发育。

5. 灌溉在播种后要及时进行灌溉工作,保持土壤的湿润和供应足够的水分,有利于玉米幼苗生长和根系的扎实生长。

6. 病虫害防治在玉米苗期播种后要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定期巡查田间,及时发现并处理病害,减少病害对玉米苗期生长的影响。

7. 杂草防治杂草对玉米的生长影响较大,因此要及时进行除草工作,保持田间整洁,避免杂草对玉米幼苗的竞争。

三、玉米苗期种植管理1. 管理密度在玉米苗期种植前需确定适宜的玉米植株密度,一般来说在播种时随机划定好每个单株的生长空间,以促进玉米的生长和发育。

玉米的种植技术及注意事项

玉米的种植技术及注意事项

玉米的种植技术及注意事项
以下是玉米的种植技术及注意事项:
一、玉米的种植技术1
地块选择:选择肥沃、通风、排水良好的土地,避免在过于阴暗潮湿的地方种植。

施肥:在种植前适当施入有机肥或复合肥,保证土壤肥力和营养。

播种:在最佳播种时间进行播种,一般在4-5月左右,播种前在地面上进行直线犁沟,根据地面情况和播种数量进行合理犁沟距离和行距。

播种量:一般适宜每亩播种量为14-15千克,根据不同地区和品种进行调整。

覆土和压实:将种子均匀撒在沟内,用土轻覆盖,覆土深度一般以种子的深度为准,不要过浅或过深,覆土后需用脚压实,加固土壤与种子接触紧密。

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在播种后开始适量浇水,保证玉米坚强成长。

二、玉米种植的注意事项
土壤pH值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玉米的生长,一般需要控
制在6.0-7.5之间。

如果地面地势较低,很容易积水,需要进行排水调整。

在生长期间适量施用氮、磷、钾三大元素,增加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玉米在生长过程中需要注意防治病虫害,适时喷洒杀虫剂、杀菌剂控制发病。

在玉米成熟期,需要及时收获,不能拖延时间,以避免影响品质。

总之,玉米种植需要注意土壤和气候条件,适时施肥、浇水和防治病虫害,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同时注意适当的收获时间,保证玉米的食用价值。

玉米生长知识点归纳总结

玉米生长知识点归纳总结

玉米生长知识点归纳总结一、种子培育1. 选择种子:选择健康、无病无虫害的种子,种子的品质直接关系到未来玉米的产量和质量;2. 种子处理:对种子进行消毒和浸种处理,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存活率;3. 种植密度:根据土壤肥力和水分状况,合理确定种植密度,以保证每株玉米都能得到充足的养分和光照。

二、土壤准备1. 土壤选择:选择疏松、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以利于玉米的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2. 施肥:在播种前进行基肥施用,根据土壤检测结果和作物需求,合理施用氮磷钾等肥料;3. 翻耕:在播种前进行深翻耕,翻耕深度要达到20-25厘米,有利于改善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

三、播种管理1. 播种时间:根据当地气象条件和土壤温度,选择合适的播种时间,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宜;2. 播种深度:播种深度一般为3-5厘米,土壤湿润时播种深度适当较浅,干旱时则播种深度适当较深;3. 行距控制:行距宽度根据地块大小和玉米品种的生长特性来确定,一般为60-75厘米,适当的行距可以保证玉米植株的营养供给和光照充足。

四、生长管理1. 中耕除草:在苗期和壮苗期进行适时的中耕除草,可以保持土壤湿润和提高光照条件,避免杂草对玉米的竞争;2. 施肥管理:根据玉米生长期和作物需求,进行追肥和叶面喷肥,保证玉米的养分供应;3. 病虫害防治:根据气象条件和作物生长情况,及时进行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减少病害对玉米的损害;4. 灌溉管理:根据土壤干湿程度和气候情况,进行适时的灌溉,保证玉米生长期间的水分供应。

五、丰收管理1. 玉米拔节期的管理:拔节期是玉米生长的关键时期,要适时进行追肥和灌溉,以保证玉米的高产和质量;2. 玉米灌浆期的管理:灌浆期是玉米籽粒充实的时期,要保证光照充足和水分供应充足,利于玉米籽粒的充分发育;3. 玉米成熟期的管理:根据玉米品种的成熟期,确定适时的收获时间,以保证玉米籽粒的成熟和质量。

通过对玉米生长的归纳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玉米的生长特点和管理方法,为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NONG玉米栽培技术培训资料

NONG玉米栽培技术培训资料

玉米的多用途和饲料之王地位,使玉米
的需求量逐年增加,人均占有玉米的数量是
衡量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指标之一。因此必
须促使玉米总产量保持稳定增长,所以有望
成为我国第一大作物。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四:二十二点 十九分。
玉米生产潜力
作物干物重的90%以上来自光合作用, 玉米籽粒产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光能利用率 的高低,即光合产物中储存的能量占光合有 效辐射能或占太阳总辐射能比例的高低。
从叶尖沿着中脉向叶片基部枯黄,枯黄部 分呈V型,叶缘仍保持绿色而略卷曲,最 后呈焦灼状而死亡。
第二十三页,编辑于星期四:二十二点 十九分。
第二十四页,编辑于星期四:二十二点 十九分。
第二十五页,编辑于星期四:二十二点 十九分。
玉米氮素供应过多时,营养生长旺盛,营养 体徒长,出现贪青现象,不利于籽粒的灌浆, 降低了茎秆的抗倒伏与抗病虫害的的能力。
追肥:定苗后追施农大复合肥40%(28-5-7) 每亩40-50斤做追肥。在背阴面开沟追施。
追肥种类:40%(28-5-7)44%(26-99),40%(24-11-5)等。
第四十四页,编辑于星期四:二十二点 十九分。
优点:保证肥料充足供应。后期不脱肥。 缺点:增加工作量。 注意事项: 种、肥左右隔离5-10cm。播种后2-3天内浇水。 追肥要沟施或穴施,在背阴面。
二、玉米的生育期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四:二十二点 十九分。
概念:玉米的种子播种后,到新的种子成熟这一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
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以及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就使其外部形态 和内部生理发生阶段性变化,这些阶段性变化——生育时期
通常,人们为了便于观察和记载,将玉米的一生划分为以下六个时期:
1.出苗期:播种后种子发芽出土高约2㎝,称为出苗。 2.拔节期:基部茎节伸长,离地面约2—3㎝,靠近地面用手摸有棱感,

种植苞米知识点总结

种植苞米知识点总结

种植苞米知识点总结引言苞谷,又称苞米,是一种冬季作物。

苞谷是一种小麦,它的一根小麦苗上结有小穗,这个小穗就是苞谷。

苞谷最早起源于欧洲大陆,后传入东亚诸国。

苞谷的主要原产地有法国、英国、德国、捷克、南斯拉夫、匈牙利等欧洲国家,南斯拉夫和匈牙利西部地区是苞谷的原产地,中国苞谷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如吉林、黑龙江、辽宁等省。

一、选地选种(一)选地:1.土壤条件:苞谷喜欢生长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中,土壤适宜PH值为6-8。

2.光照条件:苞谷对阳光的要求很高,所以需要选择有充足阳光的地块。

3.气候条件:苞谷耐寒性较强,生长适宜温度为10-20℃,所以要选择在气温较为适宜的地区种植。

(二)选种:1.选用优质种子,种子颗粒饱满,完整无损。

2.选择抗逆性强、产量高的品种,如高产抗寒品种。

3.根据种植区域的不同,选择适宜当地气候条件的品种。

二、播种栽培(一)整地:1.犁地:在播种前需要进行犁地,将土壤翻松,松软,为种植提供良好的土壤条件。

2.耙地:犁地后需进行耙地,去除土壤中的杂草,保持土壤的肥力。

(二)施肥:1.基肥:在整地后施入底肥,在施入肥料后需进行翻耕,将肥料与土壤混合均匀。

2.追肥:在苞谷生长的过程中,需追施适量的复合肥,促进苞谷的生长发育。

(三)播种:1.间距:播种时,需根据不同品种的要求,保持适宜的种植间距。

2.深度:播种的深度一般为3-5厘米,根据土壤的湿度来确定具体的播种深度。

(四)灌溉:1.播种后需及时进行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促进苞谷的发芽生长。

2.灌溉频率:苞谷生长期需要充足的水分,根据天气气温和土壤湿度来确定灌溉的频率和水量。

三、病虫害防治(一)病害防治:1.苞谷早病:喷施己醛、丙环唑等杀菌剂进行预防和治疗。

2.苞谷锈病:多喷施三唑酮等杀菌剂进行防治。

(二)虫害防治:1.苞谷芽发虫:可喷施气雾剂进行防治。

2.苞谷蚜虫:可喷施阿维菌素类杀虫剂进行防治。

四、收获加工(一)收获:1.收获时机:一般在苞谷颜色变黄,籽粒变硬的时候进行收获。

玉米养殖知识点总结

玉米养殖知识点总结

玉米养殖知识点总结一、土壤准备1. 选择土壤:由于玉米的根系范围较大,对土壤的要求比较高,一般来说,适宜的土壤为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土壤pH值在6.5-7.5之间的壤土。

避免选择盐碱地或者重金属超标的土壤种植玉米。

2. 土壤翻耕:在播种前,要进行土壤的耕翻,以松土、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性,有利于种子的发芽生长。

3. 土壤调理:在耕翻过后,要及时施入有机肥、氮磷钾肥,以及其他微肥,以提供充足的养分供给作物生长发育。

同时,适度增加土壤里的有机质,提高土壤的肥力,对于菌肥、复合肥、腐植酸肥、有机底肥等肥料的使用量应适当加大。

二、品种选择1. 早熟种玉米:早熟种玉米的生长周期较短,通常在85-90天内即可成熟,适合于气温较低或者生长季节较短的地区种植。

2. 中熟种玉米:中熟种玉米的生长周期一般在90-100天左右,适宜于气候适中的地区种植。

3. 晚熟种玉米:晚熟种玉米的生长周期较长,需要110天以上才能成熟,适合于气温较高或者生长季节较长的地区种植。

三、播种时间1. 暖季播种:一般在气温升高到15摄氏度以上时,就可以进行春季的早熟玉米、中熟玉米的播种,而且要在夏季播种晚熟种玉米。

2. 冷季播种:如果在寒冷地区进行玉米的种植,可以选择耐寒性比较强的早熟种玉米进行播种。

四、施肥技术1. 合理施肥:在播种前,要根据土壤的肥力状况和养分需求,合理施入基肥,并且要根据玉米的生长阶段,进行追肥,合理施用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以保证玉米正常的生长发育。

2. 氮肥的应用:氮肥对玉米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一般在玉米的生长期内,氮肥要进行分期施用,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进行合理的氮肥管理,以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3. 磷钾肥的施用:磷钾肥对植物的生长、抗病性有着重要的影响,适当施用磷钾肥,可以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同时还可以提高玉米的抗逆性。

五、病虫害防治1. 病害防治:玉米的病害主要有玉米大斑病、玉米褐斑病、玉米赤霉病等,对于这些病害,要采取防治措施,包括轮作种植、合理施肥、喷施杀菌剂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米
一、玉米的一生
玉米的一生要经过种子萌发、出苗、拔节、雌雄穗分化形成、抽穗开花、灌
浆成熟。

按生育特点分为三个阶段:
(一)苗期阶段。

播种至拔节(主要是营养生长)。

(二)穗期阶段。

拔节至抽雄穗(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

(三)花粒期阶段。

抽雄穗至成熟(营养生长停止,以生殖生长为主)。

二、玉米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一)温度。

要求温度在10℃以上,属喜温作物。

(二)光照。

早熟品种对光照反应迟钝,迟熟品种对光照反应敏感,属喜温短日
照作物。

(三)水分。

对水分消耗量大,一株玉米一生耗水150—200公斤。

(四)土壤与养分。

玉米适应性强,对土壤酸碱度不严格。

1、要求土壤深厚。

2、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3、土壤结构好。

4、pH值6—7之间。

三、玉米各生育期对肥料三要素吸收量:
玉米类型生育时期
肥料要素吸收量
N P K
春玉米苗期10% 1.0% 3% 中期78% 64% 97% 后期12% 35% 0
夏玉米苗期10% 10% 中期80% 90% 后期10% 0
(一)玉米缺素表现
1、苗期缺磷。

(1)根系发育不良,影响肥料吸收。

(2)叶出现紫红色,叶缘卷曲,茎呈紫色。

(3)中期缺磷,雌穗叶丝延迟,受精不良,形成畸形果穗。

(4)后期缺磷,果穗成熟延迟,籽粒不饱满。

2、苗期缺钾。

(1)叶呈黄色或黄褐色,叶尖边缘干枯。

(2)植株生长缓慢,茎秆矮小,节间变短。

(3)严重缺钾时,叶尖呈灼伤状,渐为暗棕红色。

(4)老植株生长停滞,叶脉变黄,节间缩短,根细小,易倒伏。

(5)果穗出现秃顶,籽粒小,淀粉含量低,品质差。

3、苗期缺锌。

(1)幼苗产生白苗,叶脉产生白斑,植株矮化,节间变短,叶片干枯甚至死亡。

(2)中期缺锌,植株中下部叶片出现黄绿相间条纹,似花叶。

(3)后期叶片自下而上呈花叶状,发育受阻,果穗缺粒秃顶。

(二)玉米的空秆、缺粒、秃顶和倒伏的原因及其防止
1、原因
○1选用品种不当
○2栽培密度过大
○3不良气候条件影响
○4病虫害
○5三要素肥料不足及不协调
○6缺钾、锌等微量元素
○7授粉条件差
2、主要措施
○1搞好肥料的综合防治
○2苗期磷、钾肥要充足
○3补施锌肥
○4选用良种,合理密植
○5叶面喷施健壮素
四、地膜玉米栽培技术要点
(一)地膜玉米增产的原因
1、增温。

2、保墒。

3、保肥。

4、提早播期。

5、抵御不良气候影响。

(二)主要栽培技术要点
1、选好地块,精细整地。

(1)土层深厚,土壤疏松,排灌方便。

(2)有机质含量较丰富,肥力中上等。

2、适时、适墒、定距播种。

(1)宽窄行种植:一般采用1.33—1.83cm一厢,每厢种两行,窄行距30—33cm。

(2)播期:3月上中旬播种。

(3)种植密度:早熟品种穴距20cm,亩植4000株。

中熟品种穴距23—26cm,亩植3500株。

迟熟品种穴距26—30cm,亩植3000株。

3、化学除草,严密盖膜。

(1)播种后用金都尔2两或禾耐斯4包兑水120斤均匀喷雾。

(2)施药后用地膜覆盖,膜边用细土压实,做到膜口不外露,发现破口用细土
封严。

4、破膜放苗,查苗补苗。

(1)2片叶展开后,在晴天上午破膜放苗,孔口不超过1—2cm,用细湿土封严孔口。

(2)定距打孔,追施穗肥。

开大喇叭口期,在窄行内4株玉米中间,用施肥器施入孔口12cm深处,一般亩用尿素20斤左右。

(3)查苗补苗。

备一定数量的营养钵苗,在缺苗时补栽。

5、施足底肥,合理追肥。

(1)施足底肥。

要求底肥施有机肥占60%,化肥占40%。

亩产800—1000斤产量施氮素肥料50斤,有机肥2000斤,磷肥60斤,钾肥15斤或45%含硫三元复合肥80斤,播前施入沟内。

(2)合理追肥。

a、轻施苗肥:苗肥占总施肥量的10%,一般亩追尿素6斤,兑人粪尿或水开穴施入。

b、稳施拔节肥:可见叶达到7—9片时,亩施尿素10斤开穴深施。

c、猛攻穗肥:玉米在大喇叭口期,抽雄穗前10—15天,亩施尿素25斤。

用0.2%硫酸锌水溶液喷雾,以植株挂雾为宜。

d、补施粒肥。

玉米开花授粉前后追肥。

用2%尿素加0.2%磷酸二氢钾在抽穗开花期亩喷300斤溶液。

(三)田间管理
1、苗期管理
(1)防旱、防渍、防板结,助苗出土
(2)查苗补苗
(3)间苗定苗
(4)肥水管理
(5)防治地下害虫
2、穗期管理
(1)中耕除草与施肥
(2)去蘖
(3)灌溉
(4)病虫防治
3、花粒期管理
(1)补施粒肥
(2)灌水与排涝
(3)隔行去雄(抽雄时,隔一行去两行,隔一株去两株,全田去雄三分之二。

)(4)辅助授粉:在开花吐丝的晴天上午9—11点进行。

选用采粉盘收集50—100株花粉混合,然后用授粉器逐株授在雌穗的花丝上,隔一天一次,连续3—4次。

去雄和人工授粉同时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