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紫花苜蓿、青贮玉米种植技术要点

合集下载

紫花苜蓿种植技术

紫花苜蓿种植技术

紫花苜蓿种植技术1、整地。

播前应进行精细整地,前茬作物收获后要及时进行伏、秋深耕,蓄水保墒,灭除杂草;播前除浅耕耱地外,使土壤表层绵软,地面平整。

2、施肥。

播前每亩施农家肥2000-3000kg,过磷酸钙10kg以上作基肥,对有机质含量甚低的土壤和施农肥不足的地块,在播种时还应增施2.5-5kg尿素(或相应的其他氮肥)。

3、选种。

选种国家或省级牧草标准一、二、三级种子播种。

自繁种子应取籽粒饱满,无腐烂变质的。

4、种子处理。

一是播种前可用小型碾米机或石碾子,碾至种皮稍发毛即可;二是在阳光下暴晒4小时以上;三是播前按种根瘤菌或取2倍以上老苜蓿地土壤碾细充分混合,以便增加根瘤菌固氮能力。

5、播种量。

种子田0.4-0.8kg/亩;收草1.0-1.5kg/亩.6、播种期。

春、夏、秋季均可播种,尽量抢墒播种。

7、播种方法。

应尽量条播,条播(耧播)行距15-20cm。

种子田要宽行播种,行距33-40cm。

播后及时耱平,播种深度1-2cm。

如撒播,可把种子摻合细干土均匀撒于地表,然后耙、耱,以利覆土、保墒。

要防治覆土过深,影响出苗。

8、种植形式。

单播、混播、间种均可。

9、田间管理。

播种后如遇雨板结应及时破除;幼苗期要结合清除杂草,进行中耕松土1-2次;生长期间滋生的杂草,在割鲜草时应一并除掉。

10、刈割期。

当年夏、秋种植的苜蓿不刈割;春节播种的可于秋季刈割。

夏、秋种植的苜蓿,若生长细达不到利用程度时,可留过冬第二年刈割。

供制干草用苜蓿,应于初花期刈割。

秋季最后一次应在降霜前30-0天刈割,过迟刈割影响营养物质积累,不利于越冬和来年生长,收获种子的应在植株上有1/3~2/3的荚果成熟时收获。

11、留茬高度。

一般留茬高度5cm左右即可,切记齐地面刈割、甚至带根铲出。

12、苜蓿的种植年限。

旱作苜蓿的产草量以种后的2-8年最高,为丰产期,灌溉2-4年为丰产期,轮作田一般6年后可翻耕种植其它作物,6-8年生长后如继续利用,根茎逐渐衰老,土壤中磷素含量也逐渐减少,产草量明显下降。

苜蓿种植管理技术

苜蓿种植管理技术

优质牧草——紫花苜蓿栽培技术一、紫花苜蓿栽培技术1、选择适宜地块尽管苜蓿的适应性很广,适合在各类土壤中种植,但要想优质高产,就应按苜蓿的生长习性和适应性去选择理想地块。

要选择在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有机质含量高、杂草少、土壤酸碱度为中性或微碱性、含盐分不超过0.3%、集中连片适合机械化生产的地块上种植。

要旱能浇,涝能排,特别是要防止积水,因苜蓿连续浸泡24小时将成片死亡。

不能重茬种植。

2、精细整地紫花苜蓿种子细小,幼苗较弱,早期生长缓慢,整地要精细,要做到深耕细耙,上松下实,以利出苗。

针对我县南部洼地土壤特点,上茬作物收获后要进行深耕、旋耕,深度20-25厘米,耕后要进行晾晒,然后耥平无土垡,再用钉耙耙平地面,播前要进行一次镇压,以便播种时能够控制播深。

在播种之前还要镇压,以便在播种之后容易控制覆土深度。

3、选择适宜品种在土壤条件好,9月上中旬播种的水浇地上,建议选择金皇后、皇冠、爱菲尼特、牧歌等美国品种,这几个品种生长快,一年可以割四到五茬,但是对水肥要求都比较高;水肥条件较差,播期较晚的地块建议选择阿尔冈金等加拿大品种。

建议选用进口种子,进口种子纯度高、成熟度好,经过检疫,没有检疫性病虫害。

4、搞好种子处理为了提高种子发芽率,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处理,最简单的办法是白天摊开暴晒,夜间再将种子转到阴凉处,并经常加一些水使种子保持湿润,2~3天后种皮开裂就可以种植了。

另一种方法是变温处理,将苜蓿种子置于60℃的温水中浸泡半小时后捞出,晒干备用。

一般豆科作物根系中有一些棕黑色的瘤状物,这是它们同根瘤菌共生而形成的根瘤,能够将空气中的氮素转化为植物可利用的物质,但在没种过苜蓿的土地上往往数量很少,需要接种,接种后苜蓿产草量明显提高,并可以提高苜蓿的质量,增产效果可持续两年。

接种方法很简单,每公斤苜蓿种子用10克根瘤菌剂充分混合,尽可能使每粒种子都均匀粘到菌剂就行。

应当注意的是根瘤菌因为是活菌,不能同杀菌剂同用,存放时避免阳光直射。

紫花苜蓿栽培技术

紫花苜蓿栽培技术

紫花苜蓿栽培技术紫花苜蓿栽培技术紫花苜蓿是一种有着较高草本植物,其适应力非常强,可以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生长繁殖。

紫花苜蓿因其绿色而健康有益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畜牧业、环境保护、药用等方面,因此,紫花苜蓿的种植技术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一、土壤处理紫花苜蓿不仅适应能力强,而且能够适应各种类型的土壤。

但是,如果你想在短时间内获得丰收,那就要对土壤进行适当的处理。

一般情况下,当你准备种植紫花苜蓿之前,需要进行以下步骤:1.在清理和处理前,需要检查土壤性质。

确定土壤质量和适宜的pH值。

2.清除杂草并使土壤完全干燥。

3.将土壤粉碎成最小粒度,这样可以加速种植物根系的扩展。

4.使用复合肥料,特别是针对苜蓿的肥料。

5.将种子撒在表面,轻轻覆盖一层土壤。

二、种植方法紫花苜蓿的种植方法有多种,根据所需种植的面积和目地而定。

直接播种:深度约为1厘米,每亩使用种子5-7公斤。

移栽:将已经生长的苜蓿分割成一定长度,在几天之后再埋到土壤中,这样可以使苜蓿生长更加健康。

三、生长管理1.苜蓿要保持充足的水分,并且在生长初期每周要进行一次浇灌。

2.通风是苜蓿生长的重要条件,尤其要留意雨季,当叶子受到雾气、露水等的湿度影响时,要注意植物的通风。

3.在生长过程中要及时施肥,使其能够获得足够的营养物质。

通常需要在生长初期施用钾肥、生长中期施用磷肥、生长后期施用氮肥和钾肥混合肥料。

4.对杂草进行清理,控制杂草数量,可以保持苜蓿的健康、产量和质量。

五、收获与贮藏1.在苜蓿花朵黄色变暗时收割。

割下的苜蓿应当摊散晒至干燥的草堆,并及时进行压缩垫。

2.获得苜蓿制成药物,必须确保干燥的程度达到30%左右。

3.在干燥的环境中贮存苜蓿可以保证其质量持续稳定。

推荐筒仓式贮存,可以使苜蓿长久地保存。

4.在贮存苜蓿时要注意储存条件,确保质量不会受到湿度和雨水的影响。

结论综上所述,紫花苜蓿作为可持续农业中的重要部分,在现代农业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紫花苜蓿种植技术基本上是不会出错的,只要按照正确的方法定期进行必要的管理和收获,基本上可以达到丰收的目的,并且可以手创一片绿色财富。

紫花苜蓿的种植方法

紫花苜蓿的种植方法

紫花苜蓿的种植方法
紫花苜蓿的种植方法如下:
1. 土壤准备:选择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pH值为6.0-7.5。

清除杂草和石头,并耕翻土壤。

2. 播种时间:春季或秋季是最佳的播种时间。

在春季播种,当土壤温度达到10时开始;在秋季播种,选择比首次冻土的时间早2-3个月。

3. 播种方式:苜蓿种子可以直接播种或稀疏播种。

直接播种时,将种子均匀散布在土壤表面,稍微覆盖一些土壤即可。

稀疏播种时,将种子与沙子混合,然后在土壤表面均匀撒播。

4. 灌溉管理: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要过度浇水,以避免苜蓿种子发霉。

开始发芽后,适量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5. 施肥:紫花苜蓿生长迅速,对养分需求较高。

在播种前在土壤中施入适量的有机肥料,也可在生长期间进行补充施肥。

6. 浇水与修剪:根据土壤湿度和天气情况,及时浇水以保持土壤湿润。

当苜蓿茎长到15-20厘米时,可以进行修剪,保持苜蓿的生长均匀。

7. 病虫害防治:定期巡视田地,及时发现并处理植物病虫害。

可以采用有机农药进行喷洒防治。

8. 收获与储存:当紫花苜蓿开始开花时,可以收获。

将收获的苜蓿晾干,然后储存。

请注意,以上步骤仅为一般性的种植方法,根据不同的地区和气候条件,可能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种植紫花苜蓿高产,就得这样种,记住这几点,割都割不完

种植紫花苜蓿高产,就得这样种,记住这几点,割都割不完

种植紫花苜蓿高产,就得这样种,记住这几点,割都割不完紫花苜蓿是具有世界栽培意义的多年生优质豆科牧草,具有营养丰富、饲用价值高、适应范围广等优点,成为世界上人工种植面积最大、分布最广、栽培历史最为悠久的多年生豆科牧草,有“牧草之王”美称。

据统计,我国2013年末,紫花苜蓿种植面积累计保留497万h m2。

苜蓿的生产效益较好,一般亩产鲜草 1 500~2 500 kg,晒成干草 375~625 kg,鲜草以1元/kg计价,亩产值为1 500~2 500元;干草以5元/kg计价,亩产值在1 875~3 125元,高于小麦、玉米亩产值,是调节产业结构的优选作物。

一、播种地准备1.1 选地建立大面积高产、优质苜蓿田时,首先要考虑在撂荒地、盐碱地或旱地种植,并对土地进行合理规划。

苜蓿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但以土层深厚、土质疏松、保水保肥性能强、通透性好、肥沃的壤土或砂质壤土为最佳。

苜蓿喜中性至微碱性土壤,pH值6.5~8.0。

酸性土壤不利于根瘤菌形成,如需种植则需要施入适量的石灰,加以调节土壤酸碱性。

苜蓿有较强的耐盐碱性,在轻度盐碱地上可以种植,如果土壤含盐量超过0.3%时,播前需要灌水洗盐,以降低土壤中的含盐量。

苜蓿苗期生长缓慢,易受杂草危害,应尽量选择在杂草较少的地块上种植。

不宜重茬种植,最好隔5年倒茬一次或更长一点时间(7~9年)。

以禾谷类前茬作物且无病虫害的地块最理想。

大面积种植苜蓿应尽可能选择旱平开阔土地。

在山坡地上种植时,坡度最好小于15°。

1.2 整地整地是苜蓿栽培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基础工作,整地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苜蓿的发芽率、出苗率、全苗及整齐度,特别是盐碱地尤为重要。

播种前一年的秋季进行深耕,杂草及根系翻入地下经冻消作用腐烂,翌年春季或夏初地表水渗后进行翻耕,或旋耕后耙磨镇压保墒待播。

结合机械化耕作,每亩施腐熟有机粪肥3~6 m3;对于有机质含量较低的土壤,每亩增施氮肥10 kg、磷肥20 kg、钾肥15 kg。

紫花苜蓿的栽培技术

紫花苜蓿的栽培技术

紫花苜蓿的栽培技术
紫花苜蓿是一种常见的牧草,也可用作绿肥、缓释肥料等。

苜蓿
的种植技术十分重要,以下是紫花苜蓿的栽培技术:
一、选址
紫花苜蓿比较适合在阳光充足、土壤疏松、排水良好的平地或丘
陵地带种植。

避免在潮湿、易涝、土质重、酸性土壤中种植。

二、改良土壤
在播种前,应进行基础施肥,使土壤养分足够,pH值在6.0-8.0
之间。

如土壤酸性则要进行石灰化处理,通常用石灰粉每亩100公斤。

进口氮、磷、钾肥60公斤、30公斤、15公斤配合有机肥并进行充分
混合。

三、播种
在适当的时间,选择正午时分,天气转晴,湿度适中。

种子数量
一般在10-15公斤/亩。

播种后,需要用土壤覆盖种子,覆盖厚度应约
为种子的2倍左右。

四、管理
播种后,要对苜蓿进行及时浇水,以保持土壤湿润。

若土壤较干燥,可能会影响苜蓿的生长,同时也会导致未种子萌发。

苜蓿萌发后,应及时进行追肥施肥,以保证其生长快速。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
苜蓿成熟期前,要经常割草,割草后的草可以用作饲料或是垫料。

以上是紫花苜蓿的栽培技术,只要认真按照上述步骤进行,就可
以保证苜蓿生长的茁壮健康。

同时,要注意不要过分施肥,给苜蓿生
长带来负面影响。

紫花苜蓿草的栽培技术要点

紫花苜蓿草的栽培技术要点
12 整 地 .
分秋 整地和春 整地两种 。采用 春整地 ,效果较好 。在 弃荒地种 植 ,首先 翻地 ,其 次重耙 、轻耙 ,最后镇压 ,播
种 之 后 再镇 压一 次 。
2 种 植 品 种
根据绿 色草原牧场 地理位 置和气候 条件 ,多年来 一直 种植 “ 肇东苜 蓿” ,通 过多年 的种植结果 看 ,“ 肇东 苜蓿” 具
有 抗 寒 性 强 、产 量 稳 定 的 特 点 ,牧 场 种 植 的 “ 东 苜 蓿 ” 肇 产
量高 ,同时改善牧场草原沙化程度 ;下一 年返青效果 良好 , 如果在正 常的天气情况下 ,9 %以上都能返青 。 5
3 播种 时期 、方 法 、施肥 和播 种 量
紫花苜蓿播种时间在 6 叶下 旬~ 月 I 7门 中旬 ,易抓全苗 , 并且有利于灭除杂草 。全部采用条播 ,行距 为 1 m,播深 5c 度 为 2e m。播种当年施底肥可起到催苗作用 ,促进生长 ,提 高 当年苜蓿 的生物产量 ,一般施肥量为 10 2 5k ・ 顷 , 5 ~ 2 g 公 其 中尿素 占 13 /,二铵 占 23 / ,播种量在 1 ・ 5k 公顷~ 。
( 龙 江 省绿 色草 原 牧 场 ,周 立 民 于化 英 黑 王丽华)
46 饲料博览・ 术版 2 l年第9 技 OO 期
蓿含粗蛋 白质高达 2 %,一般情 况下含 1%~ 0 2 6 2 %,含有大 量 的胡萝 b 。同时含有一种类 似鱼粉 中含 有 的未 知促生 素
长因子( G ) U F ,对 动 物 的 生长 有 积 极 的 促 进 作用 。 绿 色 草 原 牧 场 自 20 年 开 始 种 植 紫 花 苜 蓿 ,截 止 到 目 01 前 ,累 计 种植 面 积 达 01 公 顷 ,年 产 草 量 近 70 0t . 5万 0 ,是

紫花苜蓿栽培技术

紫花苜蓿栽培技术

紫花苜蓿栽培技术紫花苜蓿是一种常见的牧草植物,广泛应用于畜牧业生产中。

在紫花苜蓿的栽培过程中,合理的技术操作不仅能够提高产量,还能够提高其质量,提高畜牧业的生产效益。

本文将从选址、土壤处理、种子选用、播种、施肥和管理等方面详细介绍紫花苜蓿的栽培技术。

一、选址紫花苜蓿的选址应该选择光照充足、土地平坦、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地方。

同时,应该避免低洼地区,以免发生积水,影响紫花苜蓿的生长发育。

在选择种植地点时,还应该考虑到土壤的肥力和水分,以便在后期的管理中更好地控制紫花苜蓿的生长。

二、土壤处理对于紫花苜蓿来说,土壤的肥力和水分是影响其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因此,在种植前需要对土壤进行处理。

首先,需要对土壤进行深翻,以便将土壤中的杂草和残根清除干净。

其次,需要施加适量的有机肥料,以提高土壤的肥力。

此外,还需要施加适量的磷、钾等营养元素,以促进紫花苜蓿的生长。

三、种子选用种子的选用是影响紫花苜蓿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选用种子时,需要选择品种优良、繁殖力强、抗病性好的品种。

同时,还需要注意种子的质量,选择无病虫害、无杂质的种子。

此外,在种子的保存和运输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保持种子的质量,以确保种子的发芽率和存活率。

四、播种在播种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需要选择适当的播种时间。

通常情况下,最佳的播种时间为春季和秋季。

其次,需要控制好播种的密度。

一般来说,每亩播种量为20-25公斤。

此外,在播种时需要注意均匀撒播,以免造成浪费和影响紫花苜蓿的生长。

五、施肥在紫花苜蓿的生长过程中,施肥是非常重要的。

在施肥时,需要根据土壤的肥力和紫花苜蓿的生长状况进行适当的施肥。

一般来说,需要在春季和秋季分别进行一次基础施肥,施用复合肥或有机肥料。

在紫花苜蓿生长期间,还需要根据其生长状况进行适量的追肥,以保证其生长发育和产量。

六、管理在紫花苜蓿的生长过程中,管理也是非常关键的。

首先,需要定期进行除草和松土,以保证紫花苜蓿的生长。

其次,需要注意灌溉和排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紫花苜蓿种植技术要点 一、国内外紫花苜蓿生产利用现状 紫花苜蓿产量高、营养丰富、适口性好,是世界上栽培面积最广、商品率最高的优质牧草,有“牧草之王”之美誉。同时,紫花苜蓿适应性强,对土壤条件要求较低,而且本身能够进行生物固氮,在草粮轮作、改良盐碱地和中低产田、保持水土中被广泛应用。全世界种植面积大约5亿亩,主要分布在美国、阿根廷、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家,美国是世界上苜蓿栽培面积最大的国家,约占世界总种植面积的33%。我国是世界上第五大苜蓿种植国家,截止2012年底,我国苜蓿种植面积约5400万亩,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等主产区。 随着奶业等现代畜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苜蓿草需求旺盛,2008年以来,苜蓿干草的进口量连年增长(表1),美国是我国的苜蓿进口大国。据有关资料介绍,2015年我国苜蓿干草进口量达到120万吨,国产商品苜蓿干草约80万吨。我国奶牛存量1400万头,泌乳牛在800万头左右,按每头泌乳牛每天1公斤苜蓿干草计算,仅奶业1项每年就需要800万吨苜蓿干草,肉牛和肉羊目前还消费不起苜蓿干草,由此可见苜蓿干草市场缺口距大。 为促进国内奶业健康快速发展,2012年我国启动了“振兴奶业苜蓿示范行动项目”,每年连片种植苜蓿50万亩,每亩补贴600元。2015年1号文件明确提出“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草牧业,支持青贮玉米和苜蓿等饲草料种植,开展粮改饲和种养结合模式试点,促进粮食、经济作物、饲草料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 ”,2016年1号文件提出“扩大粮改饲试点,加快建设现代饲草料产业体系”,给牧草产业带来新机遇。 表1 2008年-2015年我国干草进口量 单位:万吨、万美元 、美元/吨 年份 苜蓿进口量 进口额 苜蓿平均到岸价

2015 121.34 46875.13 386.32 2014 88.40 34232.07 387.24 2013 75.56 28059.96 371.36 2012 44.22 17394.27 385.33 2011 27.56 10361.25 332.67 2010 22.72 6147.68 270.61 2009 7.66 2043.41 266.71 2008 1.96 308.16 280.08

二、适宜山西省中部平川区推广的苜蓿品种 选择抗旱、耐寒、高产品种。据我们多年的试验研究和实践,适宜当地推广种植的苜蓿品种有:三得利、阿尔冈金、金皇后、陇东苜蓿、甘农系列苜蓿、公农系列苜蓿。 三、苜蓿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1.选地整地 选择交通方便、地势平坦、灌溉及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地块。苜蓿种子小,对整地要求比较严格,宜深耕、细耙、耱平、压实。结合整地施足底肥,底肥应以磷肥为主,应多施有机肥(牛、羊粪等)。 2.播种 播种时间:春播或秋播。春播4月中旬至4月下旬,秋播8月下旬至9月中旬。 播种量:1-1.5公斤/亩。 播种方法:条播、撒播。条播行距一般在20-30cm。 播种深度:一般情况下条播深度为2cm 左右。沙土不超过3cm,黏土不超过2cm 播种后适时镇压保墒 3.田间管理 苗前及苗期管理:播种后出苗前如遇大雨造成土壤板结,应及时破除板结。苗期注意及时人工除草。 施肥:苜蓿幼苗期固氮能力还未形成,仍需施一定量的氮肥。苜蓿生长过程中对磷肥和钾肥需求较多,应注意追施磷肥和钾肥。 灌溉:苜蓿耗水量较大,有灌溉条件的地方应进行灌溉,越冬水和返青水至关重要。 病虫害防治:常见的虫害有蚜虫、盲椿象、潜叶蝇、蓟马。常见的病害有霜霉病、锈病、褐斑病、白粉病。病虫害防治时应向植保技术人员咨询,选用高效低毒农药。 病虫害严重发生后可采取提前收割,减少牧草损失 四、收割及其草产品加工贮藏技术 1.收割 收割时间:苜蓿最佳收割时期一般在现蕾期至初花期,此时养分含量和产草量较高,单位面积收获到的可消化营养物质产量最高。越冬前最后一次收割时间应控制在苜蓿停止生长或霜冻来临前的30 - 40天,有利于越冬和第二年高产。 收割方法:大面积种植宜采用小型或大型压扁收割机收割,小面积种植宜采用人工收割。 收割次数:春播当年可收割1-2次。从第二年开始每年可收割3-4次。留茬高度:刈割留茬4㎝~5㎝。越冬前最后一次刈割留茬7㎝~8㎝。 2.干燥打捆贮藏 晾晒干燥:应选晴好天气收割,收割后就地晾晒,每24小时翻动一次,待水分减至50%左右时集成小堆,晾晒2-3天后,苜蓿含水量在18%-20%时,可在晚间或早晨进行打捆。 贮藏:苜蓿干草捆应及时运回草库,集中堆垛。贮藏分露天贮存、仓库贮存和简易草棚贮存。草捆堆垛时草垛中间要留有过道,利于通风。露天堆放时,应用塑料布或防雨布遮盖,防雨淋。同时应注意防火、防鼠害。 五、苜蓿饲喂利用技术

苜蓿草可以作为青饲料直接饲喂牛、羊、马、驴、兔、猪、鸡、鸭、鹅等畜禽。最主要的是加工成干草、草粉、草颗粒和青贮饲料,目前最常见的有干草捆、包裹青贮。青饲是苜蓿刈割后即运回、切碎、舍饲。青饲应随割随用,防止发霉腐烂。干草饲喂之前应进行切短、揉碎、软化处理。饲喂前最好与青贮饲料、多汁饲料、精饲料搭配制作成全混合日粮(TMR)。 青贮玉米种植技术要点 一、国内外青贮玉米生产利用现状 玉米是饲料之王,是全世界总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和重要的饲料来源。青贮玉米与普通籽实玉米的主要区别:收获目的不同:青贮玉米以生产青绿饲料目的,而籽实玉米则以产籽实为的。植株高大,产量高:青贮玉米品种植株高达2.5~3.5m,最高可达4m,亩产青饲料4.5~6.3吨。收获期不同:青贮玉米的最佳收获期为乳熟末期至蜡熟期,籽实玉米的收获期完熟期以后。 全株青贮玉米是世界上公认的优质饲草,属于青粗饲料之首,现已成为反刍家畜的主要日粮,是奶牛、肉牛和肉羊生产不可缺少的优质青粗饲料。美国青贮玉米种植面积达5325万亩,占玉米种植面积的12%,法国青贮玉米种植面积达2160万亩,占玉米种植面积的80.5%。国外玉米主产区都是畜牧业发达地区,专用青贮玉米育种、生产技术、青贮调制、质量指标等非常成熟,专业化生产程度很高。截止2013年,我国青贮玉米种植面积为1035万亩,产量约3504万吨。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青贮玉米产业才刚刚起步,在专用青贮玉米品种选育、种植面积、产量和质量方面换比较落后。 二、我国青贮玉米发展的机遇

2015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

草牧业,支持青贮玉米和苜蓿等饲草料种植,开展粮改饲和种养结合模式试点,促进粮食、经济作物、饲草料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 ”。农业部发布了《关于“镰刀湾”地区玉米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到2020年,“镰刀弯”地区玉米种植面积比目前减少5000万亩。重点发展青贮玉米、饲草、杂粮杂豆、经济林果和生态功能植物。2016年1号文件提出:“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明确提出进一步扩大粮改饲试点,加快建设现代饲草料产业体系。 山西省地处华北农牧交错带边缘,处于“镰刀湾”范围,2015年国家把山西省(朔州市)列入粮改饲和草牧业试点省(区)。 三、适宜山西省中部平川区推广的青贮玉米品种 选择耐旱、抗倒伏、高产品种。适宜当地推广种植的青贮玉米品种有:雅玉8号、豫青23号、晋单42号、屯玉50、中北410、奥玉5102、强盛30、新青1号等。 四、青贮玉米质量标准 美国全株玉米青贮干物质、粗蛋白、NDF、ADF、淀粉含量分别为30%-38%、7.0%-8.5%、40%-45%、25%-30%、28%-35%,产奶净能1.45-1.6Mcal/㎏。我国全株玉米青贮干物质、粗蛋白、NDF、ADF、淀粉含量分别为24%-30%、8.0%-9.5%、40%-60%、38%-40%、10%-28%,产奶净能1.1-1.4Mcal/㎏。我国青贮玉米的营养品质还有待提高。 五、青贮玉米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1.选地与整地 与普通籽实用玉米相同,选择土质疏松肥沃,有机质含量高的地块。播前耕翻、耙地,施足底肥肥。 2.播种 播种期:与大田作物播种期相同,气温稳定在7-8℃时播种。一般在4月中旬至5月上旬播种。 播种量:合理密植有利于高产,若采用精量点播机播种,播种量为2~2.5kg/亩。 播种方法:宽行条播,行距60cm,株距15~20cm。一般亩留苗数为5000~6000株。 3.田间管理 与大田作物管理方法相同,需要进行除草、间苗、施肥及中耕等。大喇叭口期应追施氮肥20~25kg/亩(尿素)。 六、收割及青贮技术 1.收割 收割时期:青贮玉米的最适收割期为玉米籽实的乳熟末期至腊熟前期,此时收获可获得产量和营养价值的最佳值,最迟应在早霜来临之前收割。 收获方法:大面积种植时采取机械收获(收割切短装窖一条龙生产,最好用带有籽粒破碎装置的收割机收割。小面积种植可用人工收割,收割后运回青贮窖附近后,切短装窖。切碎长度1-2㎝。 2.装窖青贮 青贮时含水量掌握在65%左右。装窖前对青贮窖进行清扫,并用 50%的石灰水消毒。一边切草一边裝窖,每装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