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逾淮为枳复习资料
橘逾淮为枳-复习笔记

橘逾淮为枳复习笔记《晏子春秋·内篇杂下》一、文学常识1、晏子:晏婴,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外交家2、《晏子春秋》:记载春秋末期齐相晏婴思想言行的著作,分《内篇》、《外篇》。
二、译文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说这个消息,对身边的大臣们说:“晏婴,是齐国最善于辞令的人,现在他将要来了,我想要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身边的大臣回答说:“在他来到之后,请允许我们捆绑一个人,从大王前面走过。
大王问:‘这个人是干什么的?’我们就回答说:‘是齐国人。
’大王再问:‘他犯了什么罪?’我们回答说:‘犯了偷盗罪。
’”晏子到了楚国,楚王赐给晏子酒喝。
喝酒喝得正高兴时,两个官吏捆绑着一个人来见楚王。
楚王问:“捆绑的这个人是干什么的?”官吏回答说:“是齐国人,犯了偷盗罪。
”楚王看着晏子说:“齐国人生来就善于偷盗吗?”晏子离开座位站起来回答说:“我听说过,橘树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树,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树,橘树和枳树只是叶子相似,它们果实的味道却不同。
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水土不同。
现在百姓生活在齐国不偷盗,可是到了楚国却偷盗,莫非是楚国的水土使人善于偷盗了吧?”楚王笑着说:“圣人是不可以随便戏弄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三、字词解释1、正音:橘jú逾yú枳zhĭ晏 yàn 酣hān缚fù吏lì诣yì曷hé熙xī2、释义:逾:越过。
将:要。
习辞:“习”,原意小鸟学飞,引申为熟练。
习辞,善于辞令,很会说话。
方来:将要来。
谓……曰:对……说。
左右:指在旁侍侯的近侍,近臣。
文中指身边的臣子。
何以:以何,用什么(办法)。
请:请允许(我)。
何坐:坐何;坐,犯……罪。
酒酣:酒喝得正高兴。
诣:拜访,谒见。
曷:同“何”。
固:本来、原来。
避席:离开座位。
徒:只,仅仅(家徒四壁)其实:橘树、枳树的果实。
然:这样,如此。
异:不同。
得无……耶:莫非……吗;难道……吗熙:同“嬉”,戏弄。
上海中考-掌握文言实词含义、句子翻译

辅导讲义授课类型T《橘逾淮为枳》 C 掌握文言实词的含义T 文言文阅读能力提升教学内容一、例题知识梳理知识点1:橘逾淮为枳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
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关注上面文中加下划线的词语,你是否在其他文言句子中见过这些词语呢?他们在其他句中分别又是什么意思?二、同步题型分析(一)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例1:(1)使:晏子将使.楚为一说,使.与书具(2)请:臣请.缚一人请.献千金(3)坐:齐人也,坐.盗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4)善:齐人固善.盗乎咨诹善.道(5)为:缚者曷为.者也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橘生淮南则为.橘(6)实:其实.味不同此皆良实.,志虑忠纯(7)异:水土异.也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渔人甚异.之(8)入:入.楚则盗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9)病:寡人反取病.焉未果,寻病.终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一、专题知识梳理关于文言文阅读能力,上海中考考纲规定“掌握145个文言实词的含义”,且除明确规定了需要掌握的文言实词的数量外,还详细列出了需要掌握的具体实词。
“文言实词”通常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数词和量词七类。
对于文言实词的考查,一般出现在课外文言文阅读的第一题,通常以填空题的形式来考查,两题四分,难度不大。
文言实词考查范围主要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偏义复词、通假字等。
但在初中阶段考查相对比较简单,一般涉及一词多义,对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考查相对较少。
《橘逾淮为枳》练习

《橘逾淮为枳》练习1.解释下面句子中指定的实词。
(1)晏子将使楚使:(2)楚王闻之,谓左右曰谓:(3)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习辞:(4)王曰:“何坐?”坐:(5)吏二缚一人诣王缚:(6)晏子避席对曰避席:(7)圣人非所与熙也熙:(8)吏二缚一人诣王诣:2.解释以下虚词意义用法。
(1)楚王闻之之:(2)何以也以:(3)缚者曷为者也曷:(4)齐人固善盗乎固:(5)人楚则盗则:3.翻译以下句子。
(1)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2)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3)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4)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4.楚王为什么想侮辱晏子?(用自己的话回答)5.楚国君臣是怎样安排计谋的?(用自己的话回答)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
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晏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耳。
”6.晏子,时期,国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
《晏子春秋》是一部记载晏子言行的著作。
7.针对楚国君臣的戏弄侮辱,晏子是怎么回击对方的?8.晏子的回答,可谓巧妙得体,体现了一个外交家的风范,请说说晏子外交的特点。
答案:1.(1)出使(2)对……说(3)善于辞令(4)犯罪(5)到……去(6)离开座位(7)戏弄(8)捆绑2.(1)代这件事(2)用(3)同“何”(4)本来(5)就3.(1)晏婴,是齐国很擅长辞令的人。
(2)酒喝得正畅快的时候,两个小官吏捆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
(3)橘树在淮河以南就成长为橘;在淮河以北就成了枳,两者只是叶子相似,它(果实)味道是不同的。
(4)莫非是楚国的水土能使百姓擅长偷盗吧?4、因为他知道晏子很会说话,很会外交,想找机会羞辱他,试探他。
5.先预设抓住齐人偷盗的情境,当晏子到来时,故意带到楚王面前,以此影射齐人都善偷,从而戏弄晏子。
橘逾淮为枳阅读答案

橘逾淮为枳阅读答案橘逾淮为枳阅读答案橘逾淮为枳阅读答案1【原文】橘逾淮为枳(节选)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问题】9、解释加点的字.(4分)⑴吏二缚一人诣王诣:()⑵寡人反取病焉取:()10、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11、“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现象给我们的启示是【】。
(2分)【参考答案】9.(4分,每空2分)⑴往,到……去⑵招致(获得)10.叶白白地相似,它的果实却不相同。
(2分)11.人的`成长受到环境的影响,在不同的环境里,就会成长为不同的人。
(2分)橘逾淮为枳阅读答案2橘逾淮为枳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yàn)婴,齐之习辞者也。
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
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⒀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解释下面加点词。
(2分)寡人反取病焉取:2、晏子以“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为喻,把_______比作“淮南”,_____比作“淮北”,不盗之民比作“橘”,______比作“枳”,从而推论出“楚之水土使民善盗”。
(3分)3、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A 晏子机智地应对楚王的刁难,成功地化解了困局。
文言文习题集之橘逾淮为枳

文言文习题集之橘逾淮为枳文言文习题集之橘逾淮为枳《橘逾淮为枳》加点字解释A卷1、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2、晏婴,齐之习辞者也()()3、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4、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5、王曰:“何为者也?”()()6、王曰:“何坐?”曰:“坐盗。
”()7、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8、缚者曷为者也?()()9、齐人固善盗乎?()()10、晏子避席对曰:()11、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12、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13、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14、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橘逾淮为枳》句子翻译测试卷(B卷)1、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2、吾欲辱之,何以也?3、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4、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5、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6、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7、圣人非所与熙也。
《橘逾淮为枳》阅读理解卷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本文选自。
晏子,名,字平仲,时期齐国的政治家,以著称。
2、本文记述了的故事。
课文共分两部分:第二部分(3-6节),3、课文最大的特点是通过来刻画人物性格。
《橘逾淮为枳》阅读及答案

《橘逾淮为枳》阅读及答案《橘逾淮为枳》阅读及答案《橘逾淮为枳》阅读及答案1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9、解释加点的字.(4分)⑴吏二缚一人诣王诣:()⑵寡人反取病焉取:()10、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11、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现象给我们的启示是参考答案:9. (4分,每空2分)⑴往,到…去⑵招致(获得)10.叶白白地相似,它的果实却不相同。
(2分11.人的成长受到环境的影响,在不同的环境里,就会成长为不同的人。
(2分)《橘逾淮为枳》阅读及答案2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
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盜,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8.本文选自《》,晏婴即该书的主人公。
(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10.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楚王君臣几次提到“齐”“齐人”,可见他们是想借羞辱晏子来羞辱齐国。
B.晏子“避席对曰”的行为,既不失礼节,又显得胸有成竹C.晏子一席话巧妙设喻,诙谐幽默又无可辩驳,充分体现了他的机智善辩D.楚王对晏子的评价从“习辞者”到“圣人”,说明他被齐国人彻底征服。
《橘逾淮为枳》历年模考试题荟萃

班级:学号:姓名:《橘逾淮为枳》模考试题2015年徐汇区二模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yàn)婴,齐之习辞者也。
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
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⒀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8、解释下面加点词。
(2分)寡人反取病焉取:9、晏子以“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为喻,把比作“淮南”,比作“淮北”,不盗之民比作“橘”,比作“枳”,从而推论出“楚之水土使民善盗”。
(3分)10、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A 晏子机智地应对楚王的刁难,成功地化解了困局。
B楚王不知道晏子是善辩之人,自以为可以设计羞辱晏子。
C 晏子,名婴,字平仲,是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
D 楚王狂妄自大地导演“齐人坐盗被缚”一幕,却自取其辱。
2015年闵行区二模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
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过王而行”中的“过”与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人恒过,然后能改B.过故人庄C.过目成诵D.以其境过清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橘逾淮为枳整理版ppt课件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原 名:晏婴
字
:仲平
所处时代:春秋时期
国 籍:齐国
职 业:政治家、外交家
特 点:身材矮小、其貌
不扬,但能言善辩,很有才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晏子将 使1 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 齐之习辞者也。
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说了这件事,对身边 的大臣们说:晏婴,是齐国的善于辞令的人。
今方来,吾欲辱 之,何以1也?
• 联系:蒙辞以1军中多务。
现在将要来了,我想要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
• 联系:以2告富者。
把(这件事)告诉富和尚。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左右对曰:“为1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王曰:‘何为2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 ‘何坐?’曰:‘坐盗。’”
身边的大臣们回答说:“于(在)他来的时候,我 请求(您)允许我们捆绑一个人,从大王的面前走过, 大王问:‘这人是做什么的?’回答说:‘是齐国 人。’大王说:‘犯了什么罪?’回答说:‘犯了偷 盗罪。’”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内文言复习题集】
《橘逾淮为枳》
一、课文相关文学常识
1.作者:晏子,名婴,春秋时期齐国人。
善辞令、善外交。
2.作品:选自《晏子春秋》。
二、课文分析
1.主要内容:
记述晏子出使楚国,凭着机智善辩,挫败了楚王诡计,维护个人和祖国尊严的故事。
2.晏子的人物形象特点:
①爱国
②机智(突然面对楚王预设的诡计,从容应对,巧妙反击)
③善于辞令(第一段“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为后文埋下伏笔;回击楚王的四句话运用比喻、设问、反问,巧妙而犀利)。
3.文章结构:
①第一部分(1—2段):晏子使楚前,楚王与其左右策划侮辱晏子的办法。
②第二部分(3—6段):晏子智挫楚王,使其自取其辱。
三、习题
A套
阅读《橘逾淮为枳》全文,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
1.本文作者是_________时期的齐国政治家_________(名字)。
(2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语的含义。
(3分)
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
..也?
3.下列对文意理解错误
..的一项是()(3分)
A.本文用楚王及其左右来衬托出晏子的机智和能言善辩。
B.楚王预谋策划的最终目的在于羞辱晏子所代表的齐国。
C.文末楚王的那句感叹表现出他是个胸怀坦荡的君王。
D.本文记述了晏子巧妙地维护个人和祖国尊严的故事。
【答案】
1.春秋;晏子。
2.现在他将要来访,我想要羞辱他,(你们说)用什么办法呢?(关键词:方、之、何以)3.C(这句话是在事实面前的自嘲和自知,但楚王预谋羞辱晏子,算不得胸怀坦荡。
)
B套
阅读《橘逾淮为枳》全文,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
1.本文选自___________,文中晏子是时期齐国政治家。
(2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语的含义。
(3分)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3.选出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
..的一项是()。
(3分)
A.针对楚王的诡计,晏子运用了比喻进行反驳,使楚王陷于尴尬的境地。
B.晏子面对突如其来的发难迅速作出反应,印证了前文“习辞者”的评价。
C.晏子的话含蓄地回答了楚王“齐人固善盗乎”的发问并暗暗将矛头指向楚国。
D.“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强调环境对人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答案】
1.《晏子春秋》;春秋。
2.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淮南淮北的)水土不一样啊。
(关键词:所以、然、何、异;注意判断句式的落实)
3.C (晏子的最后一句话非常直接地将矛头指向楚国,因此并非都是“含蓄”、“暗暗”。
)
C套
阅读《橘逾淮为枳》全文,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
1.本文选自。
(2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语的含义。
(3分)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3.下列理解不恰当
...的一项是()(3分)
A.“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是比喻的说法。
B.晏子的善辞令体现为成功地运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策略。
C.全文运用对比方法,以楚王的平庸愚昧衬托晏子的机智善辩。
D.文章主要通过动作描写刻画晏子这一人物形象。
【答案】
1.《晏子春秋》。
2.莫非是楚国的水土让老百姓变得善于偷盗了吗?(关键词:得无、之、使)
3.D(错在应是语言描写)
四、考题链接
2011届徐汇二模卷
阅读《橘逾淮为枳》全文,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
1.上文选自《》(2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
齐人固善盗乎?
3.晏子巧妙地反击了楚王的挑衅,用“枳”的形成来说明。
(3分)【答案】
1.《晏子春秋》
2.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盗吗?(关键词2分:固、善;句式1分)
3.楚国不良的风气会影响百姓的为人
2012届杨浦一模卷
阅读《橘逾淮为枳》全文,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
1. 本文选自《》,该书主要记载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晏子的言行。
(2分)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
(3分)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3.下列对晏子使楚成功的原因分析最.不恰当
...的一项是()(3分)A.晏子本以善于辞令出名,机智善辩,很有外交才干。
B.晏子拥有渊博的学识,“橘枳”之喻证明知识就是力量。
C.晏子面对强权能勇敢从容,毫不畏惧。
D.晏子是著名的政治家,拥有一颗拳拳爱国之心。
【答案】
1.《晏子春秋》;春秋。
2.(它们)仅仅是叶子相似,它们的果实味道却不一样。
(关键词:徒、其实)3.B(应是证明环境对人的成长起着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