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历史系明清史研习入门的参考书目
北大历史学系各专业考研参考书目汇总

北大历史学系各专业考研参考书目汇总北京大学没有指定历史学考研参考书目,凯程老师根据多年的辅导经验及学员反馈,推荐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研究生参考教材如下:中国史专业:中国古代史上册晁福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古代史下册宁欣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近代史郑师渠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现代史王桧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当代史郭大钧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世界史专业:世界上古史周启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世界中古史孔祥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世界近代史刘宗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世界现代史张建华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以上参考书实际复习的时候,请按照凯程老师指导的重点进行复习,有些内容是不考的,帮助你减轻复习压力,提高复习效率;本文系统介绍北大历史学系考研难度,北大历史学系就业,北大历史学系学费,北大历史学系考研辅导,北大历史学系考研参考书五大方面的问题,凯程北大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凯程就是王牌的北大考研机构一、北大历史学系考研难不难,跨专业的学生多不多最近几年北大历史学系考研很火,特别是北大这样的名校;北京大学2015年历史学系研究生共招收42人,招生人数还是比较多的,北大历史学系考研专业课623历史学基础复习较为容易,考研难度不大;在考研复试的时候,老师更看重跨专业学生的能力,而不是本科背景;其次,考试科目里,历史学基础本身知识点难度并不大,跨专业的学生完全能够学得懂;即使本科学历史的同学,专业课也不见得比你强多少大学学的内容本身就非常浅;所以记住重要的不是你之前学得如何,而是从决定考研起就要抓紧时间完成自己的计划,下定决心,就全身心投入,要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在凯程辅导班里很多这样三凯程生,都考的不错,主要是看你努力与否;二、北大历史学系硕士毕业生就业怎么样作为名牌院校的北京大学,本身的学术氛围好,有良好的师资力量,人脉资源也不错,出国机会也不少,硕士毕业生社会认可度高,自然就业就没有问题;2014年北京大学硕士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7.86%;北大历史学系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主要就业方向分别为:政府机关,新闻出版,公司,高校任教,读博,出国;三、北大历史学系各招收专业介绍北大历史学系共有两个专业招生,即中国史和世界史;学术型硕士学费总额2.4万元;北京大学2015年历史学系研究生共招收42人,其中中国史25人,世界史17人;拟接收推荐免试生50%-70%;应试生差额复试比例为200%;复试权重为50%;其考试科目如下: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202俄、203日、253法、254德任选一门623历史学基础中国史或世界史考北京大学的历史学研究生是分专业分科目考试的,也就是说考中国史专业的研究生,在专业课方面只考中国史,不再考是世界史;同样,考世界史的研究生不考中国史;世界史专业研究方向如下:01.史学理论及史学史02.国际关系史03.世界历史中国史专业研究方向如下:01.中国历史地理02.历史文献学03.礼学与经学04.中国少数民族史05.敦煌吐鲁番文书06.古代中外关系史07.先秦史08.秦汉史09.魏晋南北朝史10.隋唐史11.宋辽金史12.元史13.明史14.清史15.古代中西交通史16.中国古代社会史17.中国近代史18.中国现代史19.近现代中外关系史20.中国近现代社会史21.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22.中华民国史23.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四、北大考研辅导班有哪些对于北大考研辅导班,业内最有名气的就是凯程;很多辅导班说自己辅导北大考研,您直接问一句,北大历史学系考研参考书有哪些,大多数机构瞬间就傻眼了,或者推脱说我们有专门的专业课老师给学生推荐参考书,为什么当场答不上来,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辅导过北大考研,更谈不上有北大的考研辅导资料、考上北大的学生了;在业内,凯程的北大考研辅导非常权威,基本是考北大的同学们都了解凯程,尤其是业内赫赫有名的五道口金融学院,50%以上的学员都来自凯程教育的辅导;凯程有系统的辅导讲义和应试题库与解析,也有系统的考研辅导班,及对北大北大深入的理解,在北大有深厚的人脉,及时的考研信息;不妨同学们实地考察一下;六、北大历史学系各专业复试分数线是多少2015年北京大学历史系系考研复试分数线总分不低于345分,政治、英语不低于50分,专业课不低于180分;世界史:复试所占权重为总成绩的50%;复试成绩由专业外语笔试、考生资格审查、面试三部分组成,其中笔试占20%,考生资格审查占10%,面试占20%;中国史:复试所占权重为总成绩的50%;复试成绩由考生资格审查和面试两部分组成,其中考生资格审查占20%,面试占30%;最终录取成绩为初试50%+复试50%+英语听力成绩的总和;具体计算方式为:总成绩=初试权重×初试各门总成绩+复试成绩换算成百分制×复试权重+外语听力成绩换算成3分制考研复试面试不用担心,凯程考研有系统的专业课内容培训,日常问题培训,还要进行三次以上的模拟面试,还有对应的复试面试题库,你提前准备好里面的问题答案,确保你能够在面试上游刃有余,很多老师问题都是我们在模拟面试准备过的;七、北大历史学系考研623历史学基础复习建议很多同学对于623历史学基础不清楚怎么复习,在这里凯程老师系统介绍一下如何高效率复习历史学基础,供同学们参考;第一,关于教材的问题;考研历史学教材有所谓的“十一本”说法,比较好的组合是:朱绍侯编的中国古代史上、下福建人民出版社,李侃、李时岳编的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王桧林编的中国现代史上、下高等教育出版社,吴于廑、齐世荣编的六卷本世界史高等教育出版社;当然,北师大版本的书也是不错的;凯程老师建议大家,选择什么样的教材无所谓,因为基本史实就那些,不同的教材只不过会有不同的叙述而已;把知识点记牢、把握好是最重要的;第二,关于各高校历史学真题;凯程老师辅导学生特别注重真题的训练;这些真题真的是非常非常重要,其重要性不亚于英语复习中的近10年真题;凯程老师教授学生在复习完参考书的每个部分后,就把相应的真题拿来复习;比如在复习完中国古代史之后,就把这本书上的几套真题拿来仔细研究一番,对于一些重要的题目,要求同学们能把答案背出来;第三,历史学复习没有捷径可循;历史学复习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经历,因为参考书的内容很多,而一张真题试卷上考到的知识点则相对很少,所以有人会在复习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种“侥幸”、“逃懒”的心理,总会认为一些看似不重要的知识点不会考;凯程老师强烈说明这种心理是不能有的,要尽量全面的复习,不留死角,绝对不能留有很明显的空白点;比如说,关于“拿破仑三世和法兰西第二帝国”的论述题,教材上和辅导书上都没有直接明确提到关于拿破仑三世和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地方;所有,这就需要在平时全面复习的基础上,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最后完成回答;第四,基础知识要扎实;凯程老师严格要求学生对于教材上提到的基本史实要能够熟练、扎实的掌握;要求学生把教材和辅导书一遍又一遍的看,一遍又一遍的加深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再配合凯程的辅导讲义和解析,效果更好;你要正视下面一个事实,历史学考试时间是3个小时,20道单选每题2分,8道名词解释每题10分,2道材料分析题每题30分,3道论述题每道40分;在真正的考试过程中,最多能有90分钟如果前面做的不顺的话,只能有70分钟来完成,而且每题都要写满一页A4纸那么大的空间,还有语言组织、思路逻辑之类的答题要求;在这种种要求下,如果你的基础知识不熟练、不能迅速提取出与题目相关的答题要点的话,要在90分钟内完成3道论述题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所以,切记要把基础知识复习好;八、北大历史学院考研复习方法解读一参考书的阅读方法1目录法:先通读各本参考书的目录,对于知识体系有着初步了解,了解书的内在逻辑结构,然后再去深入研读书的内容;2体系法:为自己所学的知识建立起框架,否则知识内容浩繁,容易遗忘,最好能够闭上眼睛的时候,眼前出现完整的知识体系;3问题法: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总结成问题写出来,每章的主标题和副标题都是很好的出题素材;尽可能把所有的知识要点都能够整理成问题;二学习笔记的整理方法1第一遍学习教材的时候,做笔记主要是归纳主要内容,最好可以整理出知识框架记到笔记本上,同时记下重要知识点,如假设条件,公式,结论,缺陷等;记笔记的过程可以强迫自己对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有效地加深印象;第一遍学习记笔记的工作量较大可能影响复习进度,但是切记第一遍学习要夯实基础,不能一味地追求速度;第一遍要以稳、细为主,而记笔记能够帮助考生有效地达到以上两个要求;并且在后期逐步脱离教材以后,笔记是一个很方便携带的知识宝典,可以方便随时查阅相关的知识点;2第一遍的学习笔记和书本知识比较相近,且以基本知识点为主;第二遍学习的时候可以结合第一遍的笔记查漏补缺,记下自己生疏的或者是任何觉得重要的知识点;再到后期做题的时候注意记下典型题目和错题;3做笔记要注意分类和编排,便于查询;可以在不同的阶段使用大小合适的不同的笔记本;也可以使用统一的笔记本但是要注意各项内容不要混杂在以前,不利于以后的查阅;同时注意编好页码等序号;另外注意每隔一定时间对于在此期间自己所做的笔记进行相应的复印备份,以防原件丢失;统一的参考书书店可以买到,但是笔记是独一无二的,笔记是整个复习过程的心血所得,一定要好好保管;最后,无论以何种方法复习,考生都要全身心投入,这样才能取得好成绩;相信广大考生对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考研都有自己的理解,也希望以上内容能够给考生带来帮助;凯程考研祝大家考研顺利小提示:目前本科生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就业主体是研究生,在如今考研竞争日渐激烈的情况下,我们想要不在考研大军中变成分母,我们需要:早开始+好计划+正确的复习思路+好的辅导班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2017考研开始准备复习啦,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加油。
明清史专题明清史参考书目

明清史参考书目1、孟森《明清史讲义》,中华书局。
2、瞿同祖《清代地方政府》,法律出版社,2005年。
5、戴逸《简明清史》,人民出版社,1984年8、王其榘《明代内阁制度史》,中华书局,1989年。
10、南京大学历史系:《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研究论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
F129.48/511、陈宝良《明代社会生活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D691.9/612、栾成显《明代黄册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F812.948/313、粱方仲《明代粮长制度》。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1956]。
F812.948/117、傅衣凌《明代江南市民经济试探》,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
F129.48/118、傅衣凌《明清时代商人及商业资本》,人民出版社,1956年。
F729.49/119、傅衣凌《明清社会经济史论文集》,人民出版社,1982年。
F129.4/2 21、Elvin, Mark. The Pattern of the Chinese Past.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3.22、黄宗智《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中华书局,2000年。
F327.2/126、常建华《明代宗族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K820.9/34 28、沟口雄三《中国前近代思想的演变》,索介然、龚颖译。
中华书局,1997年。
B248.05/430、黄仁宇《万历十五年》,中华书局,1982年。
31、粱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B249/1132、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东方出版社,1996年。
B249.05/133、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商务印书馆,1997年。
C092/1/134、艾尔曼(Benjamin Elman):《从理学到朴学:中华帝国晚期思想与社会变化面面观》,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
北大历史学系各专业考研参考书目

北大历史学系各专业考研参考书目推荐北京大学没有指定历史学考研参考书目,凯程老师根据多年的辅导经验及学员反馈,推荐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研究生参考教材如下:中国史专业:《中国古代史》(上册)晁福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古代史》(下册)宁欣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近代史》郑师渠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现代史》王桧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当代史》郭大钧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世界史专业:《世界上古史》周启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世界中古史》孔祥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世界近代史》刘宗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世界现代史》张建华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以上参考书实际复习的时候,请按照凯程老师指导的重点进行复习,有些内容是不考的,帮助你减轻复习压力,提高复习效率。
本文系统介绍北大历史学系考研难度,北大历史学系就业,北大历史学系学费,北大历史学系考研辅导,北大历史学系考研参考书五大方面的问题,凯程北大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
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凯程就是王牌的北大考研机构!一、北大历史学系考研难不难,跨专业的学生多不多?最近几年北大历史学系考研很火,特别是北大这样的名校。
北京大学2015年历史学系研究生共招收42人,招生人数还是比较多的,北大历史学系考研专业课623历史学基础复习较为容易,考研难度不大。
在考研复试的时候,老师更看重跨专业学生的能力,而不是本科背景。
其次,考试科目里,历史学基础本身知识点难度并不大,跨专业的学生完全能够学得懂。
即使本科学历史的同学,专业课也不见得比你强多少(大学学的内容本身就非常浅)。
所以记住重要的不是你之前学得如何,而是从决定考研起就要抓紧时间完成自己的计划,下定决心,就全身心投入,要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
在凯程辅导班里很多这样三凯程生,都考的不错,主要是看你努力与否。
二、北大历史学系硕士毕业生就业怎么样?作为名牌院校的北京大学,本身的学术氛围好,有良好的师资力量,人脉资源也不错,出国机会也不少,硕士毕业生社会认可度高,自然就业就没有问题。
强基计划北大历史参考书目

强基计划北大历史参考书目强基计划作为我国高校基础学科招生改革的重要试点,旨在培养有志于从事基础学科研究、具备创新潜质的人才。
北京大学作为国内顶级高校,其强基计划也在积极探索和实施中。
本文将为您推荐一些北大强基计划历史参考书目,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1.《中国古代史》:钱穆著,这本书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的历史演变,对于了解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2.《中国近现代史》:陈振江著,该书从鸦片战争开始,详细讲述了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有助于考生了解近现代中国的历史变迁。
3.《世界史》:刘增锴著,这是一本广泛涉及世界各地区历史事件的著作,对于拓展考生的全球视野具有积极作用。
4.《西方文明史》:马克·波林斯基著,该书从古希腊文明开始,讲述了西方文明的发展历程,对于了解西方文化、政治、社会等方面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5.《历史地理学》:欧阳永著,这本书介绍了历史地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有助于考生了解地理因素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6.《历史心理学》:罗伯特·库珀著,该书探讨了历史与心理学的交叉领域,分析了历史事件背后的心理因素,对于考生深入了解历史现象具有启发性。
7.《史记》:司马迁著,这是一部千古传颂的史学名著,详细记载了上古至汉代的历史,是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8.《资治通鉴》:司马光著,该书为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公元前403年到公元959年间的史实,对于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具有很高的价值。
以上书目涵盖了从中国古代史到世界史、历史地理学到历史心理学的广泛领域,有助于考生全面了解历史知识。
在备考北大强基计划历史科目时,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阅读,相信会对考试产生积极的帮助。
同时,考生还可以关注历年的北大强基计划真题,通过模拟练习,了解考试题型和难度,从而更好地备战北大强基计划。
北大历史系考研报考书推荐

北大历史系考研报考书推荐
北大历史系考研报考书推荐:
1. 《中国古代史纲要》:该书是考研必备的基础教材,涵盖了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对于备考历史综合科目有很大帮助。
2. 《中国现代史纲要》:该书介绍了从清朝末年至近现代中国的历史事件、政治运动等重要内容,对于备考历史综合科目中的近现代史部分有着较全面的覆盖。
3. 《中国古代史论丛》:该丛书由北大历史学系编写,涵盖了中国古代历史的各个时期和领域,在备考中可以作为参考书籍,帮助加深对古代历史的理解。
4. 《当代世界史教程》:该教材包括了世界近代史的重要内容和事件,有助于备考历史综合科目中的世界史部分。
5. 《史学理论与方法》:该书系统介绍了史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于备考历史学专业科目中的史学理论部分有很大帮助。
6. 《历史学名著导读》:该书对历史学的经典著作进行了导读和解析,对于备考历史学专业科目中的名著阅读和理解有辅助作用。
以上书籍都是备考北大历史系考研时的参考书目,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备考需要进行选择和学习。
北大历史系推荐书目

北大历史系推荐书目北大历史系推荐书目历史是发现真的过去,在于用材料说话。
看史书,明真实。
对此小编就为各位整理了北大历史系推荐书目的相关优秀内容,欢迎各位参阅。
北大历史系推荐书目(一)《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王明珂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这是一部对中文世界的人类学、民族学和历史学研究都产生了重要影响的著作。
作者从族群边缘的形成与变迁这个特殊的角度,来探讨华夏民族生长和扩张的历史,从而以十分新鲜并充满魅力的论证,为推进中国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范例。
当然,在汶川地震之后的这个夏天,我们读了《华夏边缘》之后,还应当紧接着读同一作者的另外一部名著《羌在汉藏之间:川西羌族的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华书局,2008)。
正如封面上已经揭明的,《羌在汉藏之间》就是要研究“汶川、北川、茂县、松潘、理县羌族之社会历史与文化”。
5月中旬以来关注汶川地震的中国人,对地震灾区的了解是相当有限的,很少人能够从电视画面上辨认出许多受灾村民都属于这个地区最重要的族群之一羌族。
王明珂无数次在这一地区从事田野调查,结交了许许多多羌族朋友,因此他对地震灾害的关切可想而知。
他在刚刚出版的内地简体字版卷尾写了一个“追记”,提到“此时本书在大陆出版,更加剧了我的悲痛”,情真意切。
作者曾经发出豪语“要让全世界都知道羌族”,现在他的研究正在达成这一目标。
与王明珂近年出版的《英雄祖先与弟兄民族:根基历史的文本与情境》(内地版也即将面世)合起来,王明珂的“历史人类学三部曲”(这是我自己随意命名的),已经在人类学一般理论与中国的民族学与历史学实践之间,架设了一座桥梁。
他从羌族个案研究出发丰富了人类学,而不是搬用现成的人类学理论套在中国民族与历史的细节上。
他的贡献已经超越了个案研究,而具有了普遍的和一般的意义。
《拓跋史探》,田余庆著,三联书店,2003熟读过田余庆先生《东晋门阀政治》和《秦汉魏晋史探微》的朋友,很多都容易对《拓跋史探》持一点保留,认为无论在选题上还是在具体的考证上,甚至是在文字表达上,都没有能够超越《东晋门阀政治》。
【免费下载】北大历史系参考书目

北京大学历史系参考书目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参考书目【教材】1《中国史纲要》,翦伯赞主编,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2《中国古代简史》,张帆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3《历史学》(大学文科指导书目),李玉、吴宗国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4《中国历史文选》(修订本)张衍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通史参考书】5《国史大纲》,钱穆,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6《中国文化史导论》,钱穆,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7《吕著中国通史》,吕思勉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8《中国通史》,白寿彝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9《中华二千年史》,邓之诚,中华书局1983年版10《简明中国古代史》,张传玺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3版11《中国古代史研究概述》,《中国史研究》编辑部,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12《中国历史研究专题述评》,胡凡等主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13《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讨论集》,《历史研究》编辑部,三联书店1957年版14《中国古代史分期讨论五十年》,林甘泉等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15《中国大历史》,黄仁宇著,三联书店1997年【阅读杂志】《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文献索引】16《中国古代史论文资料索引》,复旦大学历史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7《中国史研究入门》(上、下),山根幸夫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
18《先秦史研究概要》,朱凤瀚、徐勇编,天津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19《战国秦汉史论文索引》,张传玺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20《魏晋南北朝史书目论文索引》,武汉大学图书馆1982年版。
21《魏晋南北朝研究论文书目引得》(1912-1969),邝利安编,台湾中华书局。
22《东洋学文献类目》,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
【先秦篇参考书】23《中国文明起源新探》,苏秉琦,三联书店1999年版24《中国早期国家》,谢维扬,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25《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研究》,李学勤主编,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26《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郭沫若,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27《夏商史稿》,孙淼,文物出版社1987年版28《西周史》,杨宽,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29《西周史》,许倬云,三联书店1994年版30《先秦史论稿》,徐中舒,巴蜀书社1992年版31《中国奴隶社会史》,金景芳,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32《春秋史》,童书业,山东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33《战国史》,杨宽,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34《古史新探》,杨宽,中华书局1965年版35《先秦两汉史研究》,吴荣曾,中华书局1995年版36《十批判书》,郭沫若,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37《中国古代思想史》第1卷,侯外庐主编,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38《士与中国社会》,余英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39《中国青铜时代》,张光直三联书店1999年版【秦汉篇参考书】40《秦汉史》,吕思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41《秦汉史》,林剑鸣,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42《秦汉史》,翦伯赞,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43《剑桥中国秦汉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44《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阎步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45《先秦两汉史论丛》,韩连琪,齐鲁书社1986年版46《先秦两汉史研究》,吴荣曾,中华书局1995年版47《秦汉问题研究》,张传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48《秦汉史论集》,高敏,中州书画社1982年版49《秦汉魏晋史探微》,田余庆,中华书局,1993年版50《中国政治制度通史》(10卷)秦汉卷,白刚主编,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51《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祝总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1998年版52《察举制度变迁史稿》,阎步克,辽宁大学出版社1989、1996年版53《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南北朝官阶制度研究》,阎步克,中华书局2002年版【魏晋南北朝篇参考书】54《魏晋南北朝史》(上下册),王仲荦,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55《两晋南北朝史》(上下册),吕思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56《魏晋南北朝史纲》,韩国磐,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57《金明馆丛稿初编》,陈寅恪,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58《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陈寅恪,三联书店1954年版59《魏晋南北朝史论集》,周一良,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60《魏晋南北朝史札记》,周一良,中华书局1985年版61《魏晋南北朝论丛》,唐长孺,三联书店1955年版62《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唐长孺,三联书店1959年版63《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唐长孺,中华书局1983年版64《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唐长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65《读史集》,何兹全,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66《秦汉魏晋史探微》,田余庆,中华书局1993年版67《东晋门阀政治》,田余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68《魏晋南北朝经济史》,高敏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秦汉官制史稿》(上下册),安作璋、熊铁基,齐鲁书社1984年版69《中国政治制度通史》(10卷本)魏晋南北朝卷,白刚主编,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70《中古文人生活》,王瑶,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71《理学•佛学•玄学》,汤用彤,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72《魏晋南北朝文化史》,罗宏曾,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隋唐篇参考书】《隋书》:《高祖纪》、《炀帝纪》、《百官志》、《食货志》,及相关列传。
北大教授所列中国古代史参考文献资料

北大教授所列中国古代史参考文献资料“中国古代史”(上)参考文献资料这是北大历史系阎步克老师为本系本科生开设《中国古代史》(上)所列的参考文献:【教材】《中国史纲要》,翦伯赞主编,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中国古代简史》,张帆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历史学》(大学文科指导书目),李玉、吴宗国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通史参考书】《国史大纲》,钱穆,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中国文化史导论》,钱穆,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吕著中国通史》,吕思勉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中国通史》,白寿彝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中华二千年史》,邓之诚,中华书局1983年版《简明中国古代史》,张传玺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3版《中国古代史研究概述》,《中国史研究》编辑部,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中国历史研究专题述评》,胡凡等主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讨论集》,《历史研究》编辑部,三联书店1957年版《中国古代史分期讨论五十年》,林甘泉等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中国大历史》,黄仁宇著,三联书店1997年【阅读杂志】《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台)《新史学》(台)《汉学研究通讯》(台)【文献索引】《中国古代史论文资料索引》,复旦大学历史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中国史研究入门》(上、下),山根幸夫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
《先秦史研究概要》,朱凤瀚、徐勇编,天津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战国秦汉史论文索引》,张传玺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魏晋南北朝史书目论文索引》,武汉大学图书馆1982年版。
《魏晋南北朝研究论文书目引得》(1912-1969),邝利安编,台湾中华书局。
《东洋学文献类目》,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
【先秦篇参考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苏秉琦,三联书店1999年版《中国早期国家》,谢维扬,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研究》,李学勤主编,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郭沫若,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夏商史稿》,孙淼,文物出版社1987年版《西周史》,杨宽,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西周史》,许倬云,三联书店1994年版《先秦史论稿》,徐中舒,巴蜀书社1992年版《中国奴隶社会史》,金景芳,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春秋史》,童书业,山东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战国史》,杨宽,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古史新探》,杨宽,中华书局1965年版《先秦两汉史研究》,吴荣曾,中华书局1995年版《十批判书》,郭沫若,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中国古代思想史》第1卷,侯外庐主编,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士与中国社会》,余英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中国青铜时代》,张光直三联书店1999年版【秦汉篇参考书】《秦汉史》,吕思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秦汉史》,林剑鸣,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秦汉史》,翦伯赞,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剑桥中国秦汉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阎步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先秦两汉史论丛》,韩连琪,齐鲁书社1986年版《先秦两汉史研究》,吴荣曾,中华书局1995年版《秦汉问题研究》,张传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秦汉史论集》,高敏,中州书画社1982年版《秦汉魏晋史探微》,田余庆,中华书局,1993年版《中国政治制度通史》(10卷)秦汉卷,白刚主编,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祝总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1998年版《察举制度变迁史稿》,阎步克,辽宁大学出版社1989、1996年版《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南北朝官阶制度研究》,阎步克,中华书局2002年版【魏晋南北朝篇参考书】《魏晋南北朝史》(上下册),王仲荦,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两晋南北朝史》(上下册),吕思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魏晋南北朝史纲》,韩国磐,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金明馆丛稿初编》,陈寅恪,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陈寅恪,三联书店1954年版《魏晋南北朝史论集》,周一良,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魏晋南北朝史札记》,周一良,中华书局1985年版《魏晋南北朝论丛》,唐长孺,三联书店1955年版《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唐长孺,三联书店1959年版《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唐长孺,中华书局1983年版《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唐长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读史集》,何兹全,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秦汉魏晋史探微》,田余庆,中华书局1993年版《东晋门阀政治》,田余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魏晋南北朝经济史》,高敏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秦汉官制史稿》(上下册),安作璋、熊铁基,齐鲁书社1984年版《中国政治制度通史》(10卷本)魏晋南北朝卷,白刚主编,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中古文人生活》,王瑶,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理学·佛学·玄学》,汤用彤,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魏晋南北朝文化史》,罗宏曾,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中国古代史”(下)参考文献资料这是北大历史系徐凯老师为本系本科生开设《中国古代史》(下)所列的参考文献:1、《隋书》:《高祖纪》、《炀帝纪》、《百官志》、《食货志》,及相关列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大学历史系明清史研习入门的参考书目今天在北京大学历史系网站上找着的,希望对于有益于想查找资料的吧友。
我准备有时间看看这里的推荐书目。
(也不知道国内北大是不是清史领域的NO.ONE,书目的入门参考价值还是有的。
)明清史研习入门课程号:02132400课程名称:明清史研习入门周学时:2 学分:2先修课程:中国通史(古代史)基本目的本课讲授明清史的基本线索、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结合七个专题,使高年级学生学生阅读部分基础文献,进行科研基本训练,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由基础课学习向断代史研习转变,提高分析能力,为撰写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打下基础。
二、内容提要及学时分配(共32学时)第1-2周:一、研习明清史初步1、认真阅读明清史名著,掌握明清史的基本框架――精读孟森《明清史讲义》等。
2、阅读明清史的主干文献,熟悉基本史料――《明史》、《明史记事本末》,《清史稿》、《圣武记》等。
3、学习作专题研究的学术史,关注中外学术前沿动态。
4、史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第3-4周:二、明清史的基本线索1、政治与政治制度2、赋役制度与商品货币经济3、社会动荡与转型4、“心学”、理学与汉学、宋学5、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巩固6、“封贡”外交体制与中西文化交融实践活动:任选《明史》或《清史稿》中的一篇“本纪”,与相应一朝的《明实录》或《清实录》对照,编写一份某帝王简表。
第5-6周:三、如何利用明清史研究的工具书1、纸本工具书的种类。
2、纸本工具书的利用。
3、网络信息的查找。
实践活动:选择一部自己家乡所在县(或府)明清时期的一部方志,概述该方志的主要内容和纂修特点。
第7-9周(8周运动会):四、明清制度史研习什么是制度?内容包括政治制度(中央至地方机构、军事、法律)、经济制度(包括赋役、水利、钱法、商税、海关等),以及民族、宗教、边疆、宫廷、外交等。
制度研究的基本文献,以具体制度说研究方法。
实践活动:任选《大明会典》(万历)或《大清会典》(乾隆)中之一种,与《明史·职官志》或《清史稿·职官志》的一部分对比,条陈其异同。
第11-12周(10周为黄金周):五、明清政治事件研习研习政治事件的主要资料(明清《实录》、《起居注》、《方略》等官书,《上谕》、《朱批奏折》、题本等档案,文集、笔记等)政治事件的分类(宫廷、军事、民族、民变、外交),以事例谈研究方法(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始末、影响)。
实践活动:选择某一政治事件叙述其始末,注明资料出处。
第13-14周:六、明清时期人物研习研究人物的基本资料(传记、文集、年谱、家谱、相关文献等)。
研究人物内容(生卒年月、学业、事功、品格、作用等),举例分析方法。
实践活动:利用工具书查找某人事迹与著述,编写人物简要年谱,注明史料依据。
四、推荐教材或参考书/参考资料孟森:《明清史讲义》、《明清史论著集刊》、《续编》等,中华书局2005年版。
商鸿逵:《明清史论著合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郑天挺:《清史探微》,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王钟翰:《清史杂考》、《清史新考》、《清史续考》,中华书局1963年版等。
韦庆远:《明清史新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谢国祯:《明清史丛谈》,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增订晚明史籍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陈高华等:《中国古代史料学》第九章《明代史料》、第十章《清代史料》,北京出版社,1992年版。
冯尔康:《清史史料学》,沈阳出版社,2004年版。
1、孟森:《明清史讲义》2、吴晗:《胡惟庸党案考》3、黄彰健:《律例辨疑大明律直解及明律集解所附三书所载明律之比较研究》4、王世华:《朱元璋惩贪“剥皮实草”质疑》5、罗元信:《也谈“剥皮实草”的真实性》6、黄彰健:《论明史所记四辅官事》7、王毓铨:《明朝的配户当差制》8、王毓铨:《明代的军户明代配户当差制之一例》9、何炳棣:《明清土地数字的性质》10、梁方仲:《一条鞭法》11、刘志伟:《在国家与社会之间——明清广东里甲赋役制度研究》12、王钟翰:《关于满族形成中的几个问题》13、郭润涛:《帝国终结时期的官僚政治体制与运作系统(清)》14、瞿同祖:《清代地方政府》15、吴承明:《论清代前期我国国内市场》16、陈春声:《清代经济运作的两个特点》17、傅衣凌:《中国传统社会—多元的结构》18、余英时:《清代思想史的一种解释》19、Faure, David. Emperor and Ancestor第二部分:选读1、王天有:《明代国家机构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
2、南炳文、汤纲.《明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3、戴逸:《简明清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4、张显清、林金树:《明代政治史》,桂林:广西师大出版社,2003年。
5、李治亭:《清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
6、杜婉言、方志远:《中国政治制度通史(明代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
7、关文发、颜广文:《明代政治制度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
8、王其榘:《明代内阁制度史》,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
9、李龙潜:《明清经济史》,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
10、王毓铨:《中国经济通史(明代经济卷)》.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0年。
11、南京大学历史系:《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研究论文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
12、陈宝良:《明代社会生活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13、韦庆远:《明代黄册制度》。
北京:中华书局,1961年。
14、栾成显:《明代黄册研究》。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15、粱方仲:《明代粮长制度》。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1956]。
16、栗林宣夫:《里甲制の研究》。
东京:文理书院,1971年。
17、刘志伟:《在国家与社会之间——明清广东里甲赋役制度研究》。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7年。
18、何炳棣:“南宋至今土地数字的考释和评价”,《中国社会科学》1985年第2-3期。
19、郑振满:“明清福建里社考”。
《家庭、社区、大众心态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黄山书社,1998年,第255-267页。
20、邱仲麟:“敬老适所以贱老──明代乡饮酒礼的变迁及其与地方社会的互动”。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76本第1分(2005年3月)。
21、刘志伟编:《粱方仲文集》,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年。
22、王业键:“清雍正时期(1723-1735)的财政改革”,《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32册(1961年),第47-75页。
23、郭松义:“论‘摊丁入亩’”,《清史论丛》第三辑,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24、何炳棣:《明初以降人口及其相关问题,1368-1953》,葛兆光译,北京:三联书店,2000年。
25、马丁.海德拉(Martin Heijdra):“明代中国农村的社会经济发展”,崔瑞德、牟复礼编:《剑桥中国明代史》下卷,第401-553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
26、傅衣凌:《明代江南市民经济试探》,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
27、傅衣凌:《明清时代商人及商业资本》,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
28、傅衣凌:《明清社会经济史论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
29、藤井宏:“新安商人研究”,傅衣凌译,《徽商研究论文集》,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5年。
30、寺田隆信:《山西商人研究》,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
31、张彬村:“美洲白银与妇女贞节:1603年马尼拉大屠杀的前因与后果”,《台湾学者中国史研究论丛.经济脉动》,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6年。
32、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刘北成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
33、Elvin, Mark. The Pattern of the Chinese Past.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3.34、黄宗智:《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
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
35、黄宗智:《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1350-1988》。
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
36、黄宗智:“中国研究的规范认识危机——社会经济史中的悖论现象”,黄宗智:《中国研究的规范认识危机:论社会经济史中的悖论现象》,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1-37页。
37、彭慕兰:《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
38、罗伯特.布伦纳(Robert Brenner)、艾仁民(Christopher Isert):“英格兰与中国长江三角洲的分岔:财产关系、微观经济学与发展模式”。
《中国乡村研究》第二辑(2003年)。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第219-282页。
39、弗里德曼:《中国东南的宗族组织》,刘晓春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1958]。
40、Pasternak, Burton. “The Role of the Frontier in Chinese Lineage Development.”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28 (1969): 551-561.41、Ebrey, Patricia B. and James L. Watson, eds. Kinship Organization in Late Imperial China, 1000-1940. Berkeley and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5.42、郑振满:《明清福建的家族组织与社会变迁》,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
43、科大卫、刘志伟:“宗族与地方社会的国家认同——明清华南地区宗族发展的意识形态基础”。
《历史研究》2000年第3期,第3-14页。
44、常建华:《明代宗族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45、井上彻:《中国の宗族と国家の礼制:宗法主义の视点かろの分析》,东京:研文,2000年。
46、陈柯云:“略论明清徽州的乡约”。
《中国史研究》1990年第4期。
47、朱鸿林:《中国近世儒学实质的思辨与习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第十章。
48、Faure, David. Emperor and Ancestor: State and Lineage in South China.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7.49、宋怡民(Michael Szo nyi).“胡田宝与清中叶同性恋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