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家庭实验 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合集下载

碳的化学性质新建MicrosoftPowerPoint演示文稿(2)

碳的化学性质新建MicrosoftPowerPoint演示文稿(2)
3、固定试管试管的高度根据什么调节? (酒精灯的外焰) 4、实验完毕,为什么先撤出导管,再停止加
热? (防止试管内的液体形成倒流,使试管破裂)
5、为什么要待试管冷却后才把粉末倒出? (防止灼热的铜被空气中的氧气再氧化
2Cu + O2 ====2 CuO) 6、由什么现象说明反应已开始? (导管口出现连续均匀的气泡) 7、由什么现象说明反应已停止?
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 (第二课时)
二、碳的化学性质
思考:
我国考古学家在挖掘出的古墓中发现,棺中一千年 的女尸不腐烂,肌肉有弹性,头上青丝依旧.保存如此 之好,使用了什么防腐剂呢?考古学家门发现棺木周 围埋了足有一米厚的木炭,这说明了碳的什么性质?
古代的字画
问题 & 讨论
(1)是什么决定 了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 活泼的呢? (2)元素的化学性质与什么有关呢?
碳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它要成为最稳定 的结构,得4个电子或失去4个电子都不容 易,所以化学性质不活泼。
二、碳的化学性质
碳的化学性质常温下不活泼 1、碳与氧气的反应----可燃性
燃烧条件 化学方程式
结论
启示
在氧气中充分 燃烧
点燃 C+O2====CO2
碳具有可燃
性;条件不
同,燃烧主
点燃
要产物可能
燃烧不充分 2C+O2====2CO 也不相同
• 二、碳的化学性质(受温度的影响)
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1可燃性: C+O2=点=燃==CO2
2C+O2=点==燃=2CO
2还原性: C + 2CuO =高=温= 2Cu + CO2 ↑
高温
Fe2O3 + 3 C=== Fe + 3CO2 ↑

新建 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新建 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化学的发展过程
人类认识化学并使之成为 一门独立的学科,经过了漫长的过程。 古代
近代 现代
中国古代化学工艺 陶 瓷
青铜器 商代 火药
造 纸
炼 铁
商代的 青铜器 唐三彩-马俑
元代的 瓷器 唐三彩骑马俑
中国古代文化艺术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指南针模型 活字印刷
“蔡侯纸”的发明 者 ——蔡伦
化学的发展过程
2、1869年门捷列夫(俄国)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
周期表,在元素周期律指导下,利用元素之间的一些规律性 知识来分类学习物质的性质,就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 律可循。
门捷列夫像
现代
化学的发展过程 到20世纪末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超过3000万种,
使人类得以享用更先进的科技成果,极大地丰富了人类 的物质生活。 料玻 制璃 造纤 的维 破增 冰强 斧塑
火药—— 万户飞天模型
化学的发展过程
近代
1、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意大利
阿伏加德罗 化学家
英国
道尔顿
科学家
物理学家
化学的发展过程
原子论和分子学说:
物质由原子和分子构成,分子的破裂和原子 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这就是说: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会破裂,而原子不会破裂, 但可以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原子论和分 近代化学 子说的创立
2、
排放;
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
3、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实现“零排放”; 4、生产有利于环境和人体健康的产品。 其核心:就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消除污染。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 走向社会,学好化学、用 好化学、为人类造福,使 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常见化学反应及基本类型PowerPoint演示文稿

常见化学反应及基本类型PowerPoint演示文稿
=
CH4 +2O +Ca(OH)2 = CaCO3 ↓+H2O
SO2 +2NaOH = Na2SO3+H2O
四、实战演练:
(08南充)氢氟酸可用于在玻璃上雕刻各种精美图案,雕刻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 4HF+SiO2=SiF4+2H2O该反应属于(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复分解反应:(互换成分)
1、盐酸中和氢氧化钠: 2、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 3、盐酸与氢氧化铝反应: 4、盐酸与硝酸银反应: 5、碳酸钙与盐酸反应:
6、氯化铵与氢氧化钠反应: 7、小苏打与盐酸反应: 8、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 9、硫酸铜与氢氧化铜反应: 10、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
HCl +NaOH=NaCl+H2O
3Fe+2O2 Fe3O4
=
4P+5O2 2P2O5
=
2Mg+O2 2MgO
=
C+O2 CO2
=
2CO+O2 2CO2
7、制取澄清石灰水: 8、二氧化碳溶于水:
CaO+H2O = Ca(OH)2
CO2+H2O = H2CO3
1、大多数的单质和无机物的燃烧都是化合反应。 2、大多数酸碱性氧化物与水的反应都是化合反应。
复分解
置换
锌、氢氧化钠
Zn +2HCl = ZnCl2+H2 ↑
H2SO4 +2NaOH=Na2SO4+H2O
四、实战演练:
一个密闭的容器内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该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 )

常见碳酸盐的性质及用途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常见碳酸盐的性质及用途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常见碳酸盐的性质和用途
物质 物理 性质
化学性质
用途
常见碳酸盐的性质和用途
物质 物理 性质
化学性质
用途
Na2CO3
(苏打、纯 碱)
1、与酸反应
白色,固 体,易溶
于水
2、与碱溶液反应 3、与盐溶液反应
4、溶液呈碱性
用于玻璃、造纸、 纺织和洗涤剂的 生产,工业上制 (少量)烧碱等。
白色,固 1、与酸反应
A.生成沉淀的质量
B.溶液中溶剂的质量
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D.溶液的pH
碳酸钠粉末的质量/克
杂质不参与反应)放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50g稀盐酸,
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结束后称量烧杯中剩余物质的
总质量为58.1g(不包括烧杯的质量,且气体的溶解忽
略不计)。试计算石灰石中杂质的质量分数。
练习巩固
(2014杭州21题)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中逐渐加入碳酸
钠粉末(不考虑溶液体积变化),直至过量。如图横坐标 表示加入碳酸钠粉末的质量,根据图像判断,纵坐标可能 表示()
CaCO3
体,难溶 于水
2、高温条件下能分解
NaHCO3
白色,固 体,易溶
(小苏打) 于水
1、与酸反应 2、受热能分解
补钙剂;实验 室、工业上制
CO2等。
发酵粉的主要成分 之一;治疗胃酸过
多,灭火剂等。
直击中考
[2009 20 ⑶]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反应的原理:工业上用碳酸
钠溶液和石灰水制取烧碱。
药可治疗胃酸过多症,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㈡碳酸钠溶液与盐溶液反应生成沉淀
[2013年21题⑶]“粗盐提纯”指除去NaCl中的泥沙和MgCl2、

实验报告5演示文稿制作

实验报告5演示文稿制作

实验报告5演示文稿制作演示文稿制作实验报告引言:演示文稿是一种通过图像、文字和声音等方式来传递信息和表达观点的工具。

在现代工作和学习中,演示文稿已经成为一个常见的沟通和展示方式。

本实验旨在探索如何制作一份有效的演示文稿,以便能够通过简洁明了的方式向观众传递信息。

材料和方法:本实验使用以下材料和方法进行演示文稿制作:1. 演示软件:从市场上选择一款功能齐全且易于操作的演示软件,如Microsoft PowerPoint或Google Slides。

2.主题和内容选择:选择一个主题,并确定要在演示文稿中传达的内容。

确保内容简洁明了,重点突出。

3.图像和图表:收集合适的图片和图表来支持演示文稿的内容。

确保图片清晰,并符合主题。

4.文字和标题:选择合适的字体和字号,并编写简明扼要的文字和标题。

使用简洁的语言,避免使用复杂的句子和术语。

5.动画和转换:考虑在演示文稿中使用适当的动画和转换效果,以增加观众的兴趣和吸引力。

结果:在制作演示文稿的过程中,根据上述方法,我们成功地制作了一份有效的演示文稿。

主题选择为“环保”,内容主要包括环境问题的影响、环保的重要性以及每个人可以采取的环保行动。

以下是制作过程中的一些关键结果:1.图像和图表:通过在演示文稿中插入清晰的图像和有关环保的图表,我们成功地传达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

观众能够更直观地理解问题的规模和影响。

2.文字和标题:选择了简单易懂的字体和字号,并使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编写了标题和内容。

这样做可以确保观众能够轻松阅读和理解演示文稿的内容。

3.动画和转换:在演示文稿中使用适量的动画和转换效果,以增加观众的兴趣和吸引力。

过多的动画和转换可能会分散观众的注意力,因此我们确保使用适量的动画和转换来突出重点。

讨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掌握了制作一份有效演示文稿的基本技巧。

1.内容关键:演示文稿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选择合适的主题和内容。

关注当前的社会问题和观众的兴趣点,是制作一个有吸引力的演示文稿的关键。

注射剂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2)

注射剂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2)

– 除气:在阳柱后附加脱气塔 (除去经陽柱后产生的CO2,减轻陰柱负担) 3.电渗析法净化处理 原理:原水在外加电场下通过离子交换膜去除离子而净化 应用:同去离子水 4.蒸餾法制备注射用水 蒸餾器的要求:具脱气及隔沫装置 (去除挥发气体及热原进入) 5.反渗透法制备注射用水 (半透膜具有渗透及反渗透作用) 反渗透法制备注射用水: 加压下原水透过(φ :0.5~10nm)半透膜而纯化
〈二〉容器、用具器皿的热原去除 (物理、化学法) 1.高温破坏:180+℃/2+h 2.酸碱及氧化剂破坏法 热原的检查 1.家兔法(C.P.:热原检查法) 动物:家免三只、体重:1.7~3.0Kg/只 给药及判断:耳静脉给药;按CP檢查法判定 2.鲎试验法(C.P.: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判断内毒素限量法) 检查原理:0.0001ug/m1热原+鲎试剂→凝胶反应 特点:简单、迅速、灵敏 可靠性差(假阳性、革陰菌热原敏感) (仅为生产过程的控制,不能代替家兔法)
• 【不溶性微粒】
• 【无菌】照“无菌检查法”(附录Ⅺ
• 三注射剂在生产与贮藏期间应符合下 列有关规定
• 1、溶液型注射液应澄明;除另有规定外,混悬型注射液药物粒度应 控制在15μ m以下,含15~20μ m(间有个别20~50μ m)者,不应超 过10%,若有可见沉淀,振摇时应容易分散均匀,不得用于静脉注射 或椎管注射;乳液型注射液应稳定,不得有相分离现象,不得用于椎 管注射,静脉用乳液型注射液分散相球粒的粒度90%应在1μ m以下, 不得有大于5μ m的球粒。静脉输液应尽可能与血液等渗。 • 2、注射剂所用溶剂必须安全无害,并不得影响疗效和质量。一般分 为水性溶剂和非水性溶剂。 • (1)水性溶剂最常用的水性溶剂为注射用水,也可用0.9%氯化钠溶 液或其他适宜的水溶液。 • (2)非水性溶剂常用的非水性溶剂为植物油,主要为供注射用大豆 油,其质量应符合“大豆油(供注射用)”标准;其他还有乙醇、丙 二醇、聚乙二醇等的水溶液。 • 3、配制注射剂时,可根据药物的性质加入适宜的附加剂,如渗透压 调节剂、pH值调节剂、增溶剂、抗氧剂、抑菌剂、乳化剂、助悬剂等。

药剂实验3-散剂的基本操作(二) 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药剂实验3-散剂的基本操作(二) 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散剂制备的工艺流程:物料的预处理 、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包装、质 量检查。 2.学会“等量递加法”的操作。 3.掌握散剂的质量检查方法、分剂量方法.
(二)实验器材


试剂:薄荷脑、樟脑、水杨酸、硼酸、氧 化锌、滑石粉。 器材:托盘天平(载重100g)、乳钵(4 个/组)、药筛(120目,1个/药,5个/班) 、烧杯(1个/人)、药匙、称量纸、分装 纸。
• 【制法】先将樟脑和薄荷脑研磨液化后, 加少量滑石粉,研匀,再分次将已过筛的 水杨酸、硼酸及氧化锌加入乳钵中,研匀 ,最后逐次加入滑石粉至100g,过筛,混 匀既得。 • 【质量要求】本品为白色粉末。
(五)注意事项


1.制备时,要先使共熔成分共熔,再与其 他物料混合。 2.粉末混合时,要按等量递加法操作。
• •
4.根据要求选择筛目或筛号,观察其不同。过筛操作应 注意不要挤压、以免筛线变形;振摇速度适宜。 5.观察脚气粉制备时的共熔现象及采取的混合方法。
(四)实验内容
• • • • • • • • 脚气粉 【处方】 樟脑 薄荷脑 水杨酸 硼酸 氧化锌 滑石粉
2.0g 1.0g 5.0g 10.0g 10.0g 72.0g
(六)实验思考和讨论
• 什么是等量递加法?什么情况下用等量递 加法?
(三)实验指导
• • • 1.确选择天平,掌握各种状态试剂的称重方法。 2.根据散剂中药物性质,选择适宜的包装材料和包装方 法,试用容量法分装散剂。实验室也可用四角包或五角 包。 3.混合均匀度是散剂质量的重要指标,特别是含
少量毒性药物等特殊试剂及贵重试剂的散剂, 为保证混合均匀,应采用等量递加法(配研法 ),对有颜色的药物,应采用打底套色法,对 含有少量挥发油及共熔成分的散剂,可用处方 中其他成分吸收,再与其他成分混合。

Powerpoint文件-PowerPoint演示文稿

Powerpoint文件-PowerPoint演示文稿

3.在实验室中制取气体时,经常需要随开随用、 随关随停的反应装置(简易启普发生器)。请你利 用实验室中的常用仪器,设计出这样的装置。
玻璃丝
4.在用水吸收HCl气体时,为防止倒吸要使用 倒扣漏斗。如果不使用漏斗,可以采用其它装置或 其它方法吗?请提出你的设计方案。
H2O CCl4
5、利用图中所示装置可进行哪些实验?
三、物质的检验和鉴别
1、在5支编号的试管里分别装有K2CO3, KNO3,K2SO4,KOH和Ba(OH)2溶液,现 需用最少种类的试剂将它们一一区别开来,
则所需试剂的种类是( )。
A. 不用任何试剂 B. 用一种物质的检验和鉴别 2、用一种试剂鉴别下列各溶液: NaBr NaI NaOH Na2CO3 H2S AgNO3 C6H5OH NaSCN
化学实验的设计与创新
大连育明高中
姜峰 高级教师
一、对反应原理的探索
1.将湿润的淀粉—KI试纸伸入盛Cl2的集气瓶中, 有何现象?为什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将氯水逐滴加入到 少量淀粉—KI溶液中直 至褪色
2.取褪色的溶液少许置于 试管中,再加入少许淀粉溶 液
3.另取褪色的溶液少许置 于另一试管中,再加入少许 碘水
A
何操作:______。


B
7、某课外活动小组在实验室用下面的装置进行实验, 验证氨的某些性质并收集少量纯净氮气。
浓氨水
CuO
碱石灰
无水硫酸铜
生石灰
浓硫酸
请回答:实验前先将仪器按上图连接好,然后检查
装置的气密性。方法是向洗气装置中的广口瓶加水,浸 没进气导管口,用酒精灯在烧瓶下稍稍加热,若导管口 有少量气泡冒出,停止加热后,导管内水面上升形成一 段小水柱,就可以说明装置不漏气了,这个操作错漏之 处是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