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配系数的测定教学提纲
分配系数的测定

实验十一分配系数的测定一、实验目的掌握药物在互不相溶的两液相中的分配系数测定方法及应用二、实验原理在恒定温度下,将一种溶质(A)溶在两种不互溶的液体溶剂中;达到平衡时,此溶质在两种溶剂中的分配符合一定的规律性。
该定律(即分配定律)为:若溶质(A)在此两种溶剂中皆无缔合作用,A在1,2两种溶剂中浓度比(严格地说是活度比)将是一个常数,它,不随溶质加入量不同而变化,该常数称为分配系数K。
如下式:K=C1/C211-1式中C1和C2分别为A在溶剂1及2中的浓度。
若使K保持常数,除温度恒定外,尚需较小,可以用浓度代替活度;2.溶质在两种溶满足两个条件:1.溶液的浓度很稀,C1、C2都剂中分子形态相同,即不发生缔合、解离、络合等现象。
如果该溶质在溶液中发生化学变化,如缔合、解离、水解及络合反应等,则同种的分子或离子在两液相之间也仍遵守分配定律,但总平衡浓度比,则不一定是一个常数。
如果溶质在溶剂1和2中的分子形态不同,分配系数的形式也要做相应的改变。
例如溶质A在溶剂1中发生缔合现象,即A n=nA(溶剂1中)(溶剂2中)式中n是缔合度,表明缔合分子是由n个组成的。
则分配系数符合关系式:K=C2n/C1 11-2C1是A n分子在溶剂1中的浓度。
因此,可以计算出溶质在溶剂中的缔合情况。
上述例子也可看成A n分子在溶剂2中解离,故也可用以研究溶质的解离性质。
在许多情况下,特别是无机离子在有机相和水相中分布时,情况较为复杂。
其间不仅有络合效应,而且金属离子和有机溶剂还可能发生络合作用。
此外,溶质在两相中的分配还与有机溶剂的性质、溶质浓度,介质酸度、温度等因素有关。
分配系数是药物制剂中设计处方,开发新药以及临床应用时的重要参数之一。
如配置乳剂确定处方时应知药物、防腐剂等的分配系数才能决定正确用量,配置缓释制剂,软膏剂,栓剂以及贴片等,药物从基质释放到粘膜,皮肤或进入体内后的分配系数与其吸收等均有密切关系,知道有关的分配系数才能更正确地控制剂量。
实验四、分配系数的测定(ben-shui)

K=CA/CB
式中 : CA为溶质在溶剂A中的浓度, CB为溶质在溶 剂B中的浓度,K溶质在两相中的分配系数。
严格说,该溶质在两相中的活度比才是常数, 因此,上式只适用于稀溶液。
如果该溶质在溶剂A中不电离也不缔合, 而在B中缔合成双分子,那么分配系数又应 为: K=C2A/CB 所以,可以结合两个式子,确定苯甲酸 在苯和水中的分子形态。
数据记录与处理
滴定耗碱量(ml) 实验温度:
编号 水层 1
大气压:
2 3 4
苯层
数据记录பைடு நூலகம்处理
苯甲酸在两相中的浓度(mol/l) 实验温度: 大气压:
编号 1 2 3 4
C水层
C苯层
根据上面滴定结果,分别计算3种溶液的 苯相和水相中苯甲酸的浓度(以mol/l表 示),求C水层/C苯层值,看是否为常数, 并给予解释。再计算 及C水/C2三,看哪 一种是常数。由此我们将获得什么结论?
数据记录与处理
分配系数情况 实验温度:
编号 1
大气压:
2 3 4
C水层/C苯层 C 水/C苯 C水/C
2
苯
2
思考题
测定分配系数是否要求恒温?实验中如 何实现?
为什么摇动分液漏斗时,不要用手接触 分液漏斗的盛液部分? 为什么要准确称入苯甲酸?
实验仪器与试剂
分液漏斗:125 ml 4个/组 碱式滴定管:25ml 2支/组 移液管: 25ml 2支/组;5ml 2ml 各1支/组; 锥形瓶:2个/组 苯甲酸:分析纯 苯 NaOH标准溶液:0.05mol/L 酚酞指示剂
实验内容
分配系数的测定

实验操作
样品处理
进样
洗脱与分离
检测与记录
将待测化合物进行适当 处理,如溶解、稀释等,
以便于进样分析。
将处理后的样品注入色 谱柱,注意进样量和方 法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通过流动相的洗脱作用, 使待测化合物在固定相 和溶剂之间进行分离。
环境条件的影响
温度
温度会影响分子的热运动和相互 作用,从而影响分配系数。在较 高的温度下,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减弱,导致分配系数减小。
压力
压力对分配系数的影响较小,但 在高压条件下,可能会影响流动 相的粘度和密度,从而影响分配
系数。
流动相组成
流动相的组成对分配系数有显著 影响。改变流动相的极性、pH 值或盐浓度等参数可以显著改变 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
实验法
总结词
通过实验测定分配系数的方法,需要使用已知的实验设备和试剂,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记录来计算分配系数。
详细描述
实验法是测定分配系数最直接的方法,通过实验可以获得精确的数值结果。在实验中,需要选择适当的实验设备 和试剂,按照规定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并利用数据计算出分配系数。实验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和可靠性,但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和资源。
实例二:重金属在沉积物中的分配系数测定
总结词
重金属在沉积物中的分配系数是评估重金属 污染程度的重要参数,通过测定沉积物中重 金属的含量,可以了解重金属在沉积物中的 分布和迁移情况。
详细描述
在测定过程中,通常将沉积物样品分成可交 换态和残渣态两部分,分别测定其重金属含 量,并根据其在液相和固相中的分配关系计 算分配系数。该系数的值取决于沉积物的理 化性质和重金属的特性。
【精品】实验七十七化学平衡常数及分配系数的测定

【精品】实验七十七化学平衡常数及分配系数的测定实验目的:1. 测定化学平衡常数Kc 2. 测定分配系数Kd
实验原理:该实验利用固定体系的特点:在恒定的温度和压力下,浓度的发生可以被
描述为一个恒定的化学平衡常数Kc。
此外,如果物质之间由不同相中互相分配,则可以定义出分配系数Kd。
实验材料:1. 无水氯化钠溶液 2. 0.1M HCl溶液 3. 0.3M NaCl溶液
实验步骤:
(1)准备实验用液体:将50ml的无水氯化钠溶于50ml的蒸馏水后配制成0.1M的氯
化钠溶液,并分别配制出0.1M的HCl溶液、0.3M的NaCl溶液。
(2)进行反应:58ml的HCl溶液加入到50ml的NaCl溶液中,搅拌均匀,放置20分钟。
(3)测量溶液中的浓度:用分光光度计测量混合液中的浓度,记录。
(4)算出Kc:根据浓度得出Kc,即Kc=([HCl]^2-[NaCl]^2)/([NaCl]*[Cl-]^2) 。
(6)数据分析:计算得出的Kc和Kd的绝对值,并比较和理论值的差距,得出实验
结论。
实验结论:本次实验采用定容、定温及固定压力的场景,得出了搅拌前后溶液中浓度
的变化,从而算出Kc和Kd的绝对值,并与理论值比较,结果达到了理想的误差步骤,实
验完成了预期的任务。
梳理机分配系数测定

梳毛机分配系数的测定一﹑导言:梳理机各滚筒单位面积上纤维层的平均重量称为负荷。
负荷量的大小,反映纤维层的厚薄,而滚筒上纤维层的厚薄,直接关系梳理机梳理效能。
梳理效能好,毛网质量就好;反之,则差。
在生产中要求各滚筒针面上合理分配纤维数量,即负荷量的大小应该适当。
所以一般用分配系数来反映梳理效果的好坏。
分配系数表示有关负荷之间的比例关系。
分配系数有两种,一种是工作辊分配系数,另一种是道夫分配系数。
分配系数与毛网质量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在一般情况下,提高分配系数有利于提高毛网质量。
因为提高分配系数意味着锡林单位面积交给工作辊或道夫的纤维量增加。
工作辊携带的纤维量越大,纤维接受梳理的机会越多;道夫分配系数越大,返回负荷越小,锡林针布越清晰,越有利于梳理。
但是返回负荷小,不利于纤维的均匀混合作用,同时纤维在机内停留时间短,也影响纤维的重复梳理。
因此,分配系数选择要适当。
二﹑实验目的与要求1﹑测定并计算各种负荷及分配系数。
2﹑进一步了解各种负荷的关系及各工艺参数对分配系数的影响。
3﹑结合生产实际用二系数的概念解释生产质量问题。
三﹑实验设备与用具1、梳毛机一台;2、转数表﹑秒表﹑皮尺﹑钢板尺﹑剪刀、天平﹑拈棍﹑塑料袋等。
四﹑实验内容﹑方法和步骤(一) 内容测定工作辊和道夫分配系数,其公式如下:1﹑预梳锡林工作轴和大锡林工作辊分配系数31111αβαββαβ++=+=K K 或 式中:β — 交工作辊负荷(剥毛负荷) (g/㎡)1α— 喂入负荷 (g/㎡)3α— 返回负荷(g/㎡)2﹑道夫分配系数 3212ααα+=K式中:α 2 — 出机负荷(g/㎡)分配系数的测定实质上就是以上各种负荷的测定,各种负荷测出后,即可根据以上公式计算出各类分配系数。
(二)各种负荷的测定方法1﹑测定大锡林喂入负荷α1和出机负荷α2 (在梳毛机开车正常后,α2=α1,故一般只测定出机负荷α2)(1)取开车2min 内道夫所出的毛网称重,以Q (g )表示。
分配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

分配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分配系数的测定实验
实验目的:
1、了解液体与液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2、学习利用分配系数来进行有机物的提取和分离。
3、掌握测定物质分配系数(K值)的方法。
实验原理:
分配系数K值(K=浓度在有机相中的浓度/浓度在水相中的浓度)
是描述物质在两种液体中分配均相的程度的指标,该指标可以用来描
述两种液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在实验时,将待提取的物质溶于水中,然后加入有机相,经反复摇动后,使物质在两相之间分配均相,经离
心分离后,得到两相之间的分配系数K值。
实验器材:
滴定管、计量瓶、量筒、试管、取样瓶、离心机
实验步骤:
1、取一定量的石油醚加入试管中,加入待提取物溶液(如苯环)。
2、摇匀,均相分配后放置一段时间离心分离。
3、取上层有机相并装入烘干皿进行烘干。
4、称量所得有机相质量,计算分配系数K值。
实验结果:
在实验中,成功分离了异丙基苯磺酸盐和苯乙二酮。
测定结果如下:
样品溶剂 K值
苯环石油醚 0.36
苯石油醚 2.38
分析和讨论:
实验结果与文献数据表明,不同物质的分配系数具有很大差异,这主要是由于它们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差异所导致的。
对于大多数铁电物质而言,水相的生物活性更强,而有机相可以更好地溶解不极性物质,因此,利用分配系数提取和分离化合物的方法能够极大地增加实验的效率和准确性。
结论:
通过此次实验,我们学会了利用分配系数来进行有机物的提取和分离,并掌握了测定物质分配系数的方法,积累了实验经验,对学习后续实验和专业的学习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实验六化学平衡常数及分配系数的测定

实验六 化学平衡常数及分配系数的测定一、实验目的测定I 2在CCl 4和H 2O 中的分配系数k 以及反应I 2+KI=KI 3的平衡常数K C 。
二、实验原理在恒温、恒压下I 2和KI 在水溶液中建立如下平衡:I 2+KI=KI 3 (1)为了测定平衡常数,应在不扰动平衡状态的条件下,测定平衡组成。
当上述反应达到平衡时,若用Na 2S 2O 3标准溶液来滴定溶液中I 2的浓度,则随着I 2的消耗,平衡将向左移动,使KI 3继续分解,最终只能测得溶液中I 2和KI 3的总量。
为了测定I 2的单独浓度,可在上述溶液中加入CCl 4,然后充分摇匀。
由于KI 和KI 3均不溶于CCl 4,只有I 2既可溶于CCl 4也可溶于H 2O ,当温度和压力一定时,上述化学平衡及I 2在CCl 4层和H 2O 层中的分配平衡同时建立。
设a ——平衡时H 2O 层中的2I Ca ’——平衡时CCl 4层中2I Cb ——平衡时H 2O 层中32KI I C C +c ——KI 溶液初浓度实验测得分配系数k 及CCl 4层中I 2浓度a ’后,根据k=a ’/a 即可求得H 2O 层中I 2的单独浓度a 。
再从已知c 及测得的b ,即可计算(1)式的平衡常数。
][23)(a b c a a b C C C K KI I KI C ---== 三、仪器和试剂恒温槽一套;250ml 碘量瓶3个;50ml 移液管3支;10ml 移液管2支;250ml H 2O 层 (稀KI 层) CCl 4层 H 2O 层 (稀KI 层) CCl 4层II 、III 号样 I 号样三角锥瓶4个;碱式滴定管2支;10ml量筒1个,25ml量筒1个;5ml量杯2个;50ml小烧杯1个。
0.005M Na2S2O3标准溶液;0.1MKI标准溶液;0.04M I2的CCl4溶液;纯CCl4;1%淀粉溶液。
四、实验步骤1、按表列数据,将样品溶液配于碘量瓶中。
分配系数的测定

分配系数的测定
1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掌握药物在互不相容的两液相中的分配系数测定方法
2 实验原理:温度,压力一定时,在两种彼此接触而又互不相溶的溶剂之间,溶
质可按一定比例分别溶解。
当分配达到平衡时,两种溶液平衡浓度的比值是一个常数。
分配系数:代表药物在油相和水相中的比例。
是药物制剂中设计处方,开发新药以及临床应用时的重要参数之一。
P= C油相 =油相中药物的质量浓度
C水相水相中药物的质量浓度
3 实验内容
(1)试液的配制
精密称取供试品样品12.5mg,置100ml容量瓶溶解定容。
计算精确百分含量。
(2)标准曲线的绘制
精密称取供试品标准品0.015g,置100ml容量瓶中溶解定容,再分取 1.0,
2.0,
3.0,
4.0,
5.0,ml配制成50ml溶液,),蒸馏水为空白,在218nm波长处测其吸收度,将吸收度对浓度回归得标准曲线回归方程。
4分配系数的测定
精密吸取25ml供试品试液,置分液漏斗中,再精密加入等体积25ml的正辛醇,时时振摇30min,静置10min,如此反复两次,静置分层后弃去下层。
精密吸取上层溶液2.5ml配成25ml溶液(稀释10倍)。
取10ml溶液+2ml硫酸铁铵,218nm处测A,代入方程计算浓度,乘以稀释倍数,即得萃取后的C水,计算P值。
5实验结果及数据处理
标准曲线室温
样品编号 1 2 3 4 5 空白浓度(mg/ml)0
吸光度A 0
求出标准曲线回归方程
计算分配系数P=C氯/C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hat is the solution?
精密吸取25ml水杨酸试液,置分液漏斗中,
再精密加入等体积(25ml)的氯仿,时时振摇
30min,静置10min,如此反复两次,静置分
层后弃去下层。精密吸取上层溶液2.5ml配成
25ml溶液(稀释10倍)。取10ml溶液+2ml
硫酸铁铵,530nm处测A,代入方程计算浓度,
乘以稀释倍数,即得萃取后的C水,计算P值。
三、实验结果及数据处理 水杨酸标准曲线绘制
求出标准曲线回归方程 计算分配系数P=C氯/C水
C氯怎么得到?
四、讨论
五、思考题 1.准确测定水杨酸分配系数的关键是什么? 测定时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如何控制
2.分配系数在药剂上的应用实例。(可借 助查阅文献来回答此题)
精密称取约0.015g的水杨酸,置 100ml容量瓶中溶解定容,再分取2.0, 4.0,6.0,8.0,10.0ml配制成25ml溶 液,以硫酸铁铵为显色剂(10ml水杨酸 溶液+2ml显色剂),蒸馏水为空白,在 530nm波长处测其吸收度,将吸收度对 浓度回归得标准曲线回归方程
3.分配系数的测定
分配系数代表药物分配在油相和水相中的比例, 是药物制剂中设计处方、开发新药以及临床应用 时的重要参数之一。 。
影响分配系数的因素
1.组分 2.温度 3.压力
二、实验内容
配试液做什么?
1.水杨酸试液的配制
精密称取水杨酸标准品0.050g,置 50ml容量瓶溶解定容。计算出精确百分 含量。
2.标准曲线的绘制
[注意事项]
1、萃取时既要振摇充分,又要避免振摇过 猛,以免产生乳化,难以分层。
2、稀释步骤多,计算稀释倍数要准确。
3、实验中氯仿不能随意丢弃,要收集在老 师指定的瓶中
实验二 分配系数的测定
遵义医学院药剂学教研室源自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掌握药物在互不相溶的两液 相中的分配系数测定方法。
•[实验原理]
温度、压力一定时,在两种彼此接触 而又互不相溶的溶剂之间,溶质可按一定 比例分别溶解。
当分配达到平衡时,两种溶液平衡浓 度的比值是一个常数。
测定分配系数的意义
反映了溶质在两相中的迁移能力及分离效能,是 描述物质在两相中行为的重要物理化学特征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