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蒸腾作用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教案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教案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的概念及其意义。

2. 让学生掌握蒸腾作用的过程和原理。

3. 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自然界中植物蒸腾作用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绿色植物蒸腾作用的概念。

2. 蒸腾作用的过程和原理。

三、教学难点:1. 蒸腾作用过程中水分的运输和转化。

2. 环境因素对蒸腾作用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使用图文并茂的PPT,直观地展示蒸腾作用的过程。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4. 进行课堂演示实验,增强学生对蒸腾作用的理解。

五、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绿色植物样本或图片。

3. 实验器材:透明塑料袋、尺子、笔记本等。

4. 教学视频或动画资料。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绿色植物,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植物是如何生长的吗?它们是如何将水分和养分输送到各个部分的?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引入蒸腾作用的概念。

二、讲解蒸腾作用(15分钟)1. 讲解蒸腾作用的定义:绿色植物通过根部吸收水分,将水分和养分输送到叶片,叶片中的水分蒸发到空气中,形成水循环的过程。

2. 讲解蒸腾作用的过程:水分从根部吸收,经过茎、叶柄、叶片,最终蒸发到空气中。

3. 讲解蒸腾作用的意义:参与水循环、为植物提供向上的动力、增加大气湿度、降低气温等。

三、小组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绿色植物,观察并讨论该植物的蒸腾作用现象。

2. 各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演示实验(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进行一次课堂演示实验,观察植物的蒸腾作用。

2.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提醒注意事项。

3. 各组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 提问:同学们还能想到哪些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吗?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光照、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都会影响蒸腾作用。

生物蒸腾作用教案

生物蒸腾作用教案

生物蒸腾作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及其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探究植物蒸腾作用的兴趣和能力。

3.提高学生合作学习、观察分析、表达交流等综合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2.难点:蒸腾作用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具体作用。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植物叶片、水、酒精、剪刀、滴管、显微镜等实验器材3.相关资料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植物是如何吸收水分和养分吗?(2)引导学生回顾:植物通过根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

(3)引出蒸腾作用:那么,植物吸收的水分是如何运输到全身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蒸腾作用。

2.讲解蒸腾作用的概念和过程(1)讲解蒸腾作用的概念: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在光照条件下,通过叶片气孔的开闭,将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释放到大气中的过程。

(2)讲解蒸腾作用的过程:水分从土壤中通过根毛细胞进入根内部,然后经过根、茎、叶的输导组织,到达叶片的气孔,水分通过气孔的开闭释放到大气中。

3.实验探究(1)分组实验: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准备植物叶片、水、酒精、剪刀、滴管等实验器材。

(2)实验步骤:a.将叶片放入盛有水的容器中,观察叶片的变化。

b.用剪刀剪下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容器中,观察叶片的变化。

c.将叶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了解叶片的结构。

(3)实验现象:叶片在水中会膨胀,在酒精中会收缩。

(4)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叶片在水中膨胀是因为吸收了水分,而在酒精中收缩是因为失去了水分。

这说明蒸腾作用与叶片的吸水、失水有关。

4.讲解蒸腾作用的影响因素(1)环境因素:光照、温度、湿度等。

(2)植物自身因素:叶片的结构、气孔的开闭等。

5.讲解蒸腾作用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1)促进水分和养分的吸收与运输。

(2)调节植物体内的水分平衡。

(3)降低植物体的温度。

(2)拓展:同学们,你们知道蒸腾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具体应用吗?请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如何在农业生产中利用蒸腾作用提高作物产量。

《蒸腾作用》教案

《蒸腾作用》教案

第二节蒸腾作用一、设计理念:本节课教学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学生活动为主线,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结合现代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勤于动手,主动参与,合作交流,体验和领悟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冀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植物的生活》第四章第二节《蒸腾作用》。

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植物的三大主要生理功能即植物光合作用、植物呼吸作用、植物蒸腾作用之一,它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关系非常密切。

而且还对周围环境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学习本节课对与学生更全面的把握和了解植物体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为学习下一章《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铺垫了必要的知识。

本节教材的内容包括:蒸腾作用的概念、调节、过程、意义、植树造林意义等。

对于蒸腾作用的概念来说,学生通过探究叶的蒸腾作用实验得出,并不难理解,但是对于蒸腾作用的调节、蒸腾作用的过程以及蒸腾作用对植物生活的意义等问题,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1、描述绿色植物蒸腾作用。

2、说明蒸腾作用对植物生长发育的意义3、举例说明蒸腾作用对自然界的作用。

4、举例说明蒸腾作用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5、尝试植物的蒸腾作用实验6、运用蒸腾作用原理指导植树造林。

四、教学重难点:依据课标和教材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为:教学重点: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意义;蒸腾作用对自然界的影响。

教学难点:气孔是如何调节蒸腾作用。

五、教学策略:根据以上教材特点、学生特点和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我在本节课教学中采用了以下教学策略:1、以奇问激奇想,从而提出“蒸腾作用“一词:首先用凭空飞出的问题,吸引学生注意力,启动学生思维的车轮。

2、设计探究实验证明蒸腾作用的存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坚持有意无意的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探究方法,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我把教材中给出的植物蒸腾作用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在学生推测出水分的散失主要由于植物叶片的蒸腾作用后,让学生设计方法进行验证。

初中生物教案蒸腾作用教案

初中生物教案蒸腾作用教案

初中生物教案蒸腾作用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植物根、茎和叶内水分通过蒸发而排出植物体外的过程。

2. 理解植物蒸腾作用对植物生长和环境的重要性。

3. 掌握蒸腾作用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教学重点】1. 了解蒸腾作用的定义和过程。

2. 掌握蒸腾作用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1. 理解植物蒸腾作用对植物生长和环境的重要性。

2. 掌握蒸腾作用的影响因素。

【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实验器材:植物、水、透明袋子、吸水纸巾3. 教学素材: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入蒸腾作用的概念,让学生猜测这是什么过程,并引发学生的思考。

二、讲解蒸腾作用(10分钟)1. 解释蒸腾作用的定义和过程。

2. 讲解蒸腾作用对植物生长和环境的重要性。

3. 分析蒸腾作用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三、实验展示(15分钟)1. 准备实验器材,让学生观察植物的蒸腾作用实验。

2. 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结果,了解植物蒸腾作用的过程和原理。

四、讨论与总结(10分钟)1. 引导学生讨论植物蒸腾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总结蒸腾作用的影响因素及其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加深学生对蒸腾作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初步了解植物蒸腾作用的概念和重要性,培养学生对植物生长的兴趣,同时增强学生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讨论和作业的学习方式,进一步深化对蒸腾作用的理解和记忆。

初中生物初一生物上册《蒸腾作用》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初一生物上册《蒸腾作用》教案、教学设计
(4)巩固拓展:通过练习题、小组讨论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5)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梳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4.教学评价设想:
(1)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评价其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通过实验报告、练习题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关注知识掌握情况。
作业要求:
1.作业内容需独立完成,不得抄袭。
2.作业提交时间:一周后。
3.教师将对作业进行批改,给予评价和反馈。
4.学生应认真对待作业,通过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身能力。
(3)开展小组评价,评价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促进团队合作能力的提升。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一颗植物,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状态,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植物体内的水分是如何运输的吗?”
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蒸腾作用。
3.通过展示植物蒸腾作用的动画,让学生初步了解蒸腾作用的概念,激发学习兴趣。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课本内容,总结蒸腾作用的定义、过程和作用,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要求不少于200字。
2.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一天内不同时间段植物蒸腾作用的现象,并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将观察结果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展现,要求内容真实、观察细致。
(2)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体会蒸腾作用在植物生长中的重要性,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
(3)通过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蒸腾作用的相关问题,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
2.针对难点内容,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1)设计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过程,从而理解蒸腾作用与水分运输的关系。

蒸腾作用生物教案

蒸腾作用生物教案

蒸腾作用生物教案蒸腾作用生物教案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蒸腾作用生物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蒸腾作用生物教案1教学目的知识方面观察绿色植物的呼吸现象,探究植物呼吸作用的发生部位能力方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总结能力。

思想教育在科学实验过程中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重点植物的呼吸现象;难点植物细胞都进行呼吸作用关键植物细胞都进行呼吸作用教法演示实验法,观察法,分析法教具玻璃瓶,种子等。

教学过程师生互动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组织教学课前综艺引入新课:植物体从土壤里不断吸收的水分,只有一小部分保留在植物体内,被植物体利用。

哪么,植物吸收的大部分水分又到哪里去了呢?植物的'蒸腾现象:演示:植物的蒸腾失水从一株阔叶植物上,剪下大体相同的两个枝条。

一个枝条上剪除全部叶片,另一个枝条上剪掉下部叶片。

在两个相同的小试管中加入等量清水,将两个枝条分别插在两个试管中,管内水面上再滴上少量的植物油。

然后,用透明塑料袋分别套在两个枝条上,结扎塑料袋口,使其不漏气(如图5—18)。

将上述实验装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学生回答教师设问引入新课教师演示植物的蒸腾失水的现象学生进行观察本节课的导入以植物的吐水、伤流等水分散失的生理现象为切入点,进而导入植物主要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的主题。

在演示“植物的蒸腾现象”时,向学生质疑:为什么两个装置中发生的实验现象不同?罩在带叶枝条上的塑料袋中的水珠是从哪里来的?这些问题有利于引导学生认识到植物叶子能够散失水分。

演示“植物的蒸腾失水”的实验目的,首先在于使学生观察到植物的蒸腾现象。

然后,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这教学过程师生互动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置放在有阳光、温暖的地方。

数小时后,观察发生的实验现象。

讨论:1.两个试管内的水面上为什么要滴些植物油?2.为什么要将实验装置放在温暖、有阳光的地方?3.描述两个塑料袋上出现的实验现象。

植物蒸腾作用初中生物教案

植物蒸腾作用初中生物教案

植物蒸腾作用初中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蒸腾作用的定义和意义,掌握植物蒸腾作用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和实验展示,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科学推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植物生长和生态系统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植物蒸腾作用的定义和意义。

2. 植物蒸腾作用的过程和影响因素三、教学难点:1. 植物蒸腾作用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2. 学生能够通过实例和实验来理解和解释植物蒸腾作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植物蒸腾作用的过程,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讲解:讲解植物蒸腾作用的定义和概念,以及其在植物生长和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因素,并列举可能的例子。

4. 实验展示: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植物蒸腾的情况,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理解。

5. 总结与评价:对学生的讨论和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强调植物蒸腾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6. 拓展延伸:可以要求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探究植物蒸腾作用的其他影响因素。

五、作业布置:1. 请学生撰写小结,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2. 设计并完成一个关于植物蒸腾作用的实验。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植物蒸腾作用的原理和影响因素,通过实验展示和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观察和实验的习惯,培养其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同时,在教学结束后需要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对未达标的学生进行及时辅导和帮助。

植物的蒸腾作用教学设计

植物的蒸腾作用教学设计

课题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1课时主备人徐修森连云港市赣榆外国语初级中学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描述气孔的组成及开闭原理,描述蒸腾作用的概念及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测定植物的蒸腾作用和观察叶表皮气孔的实验,培养分析和综合的能力、画图能力以及实验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认同绿色植物对于维持生物圈中水循环的重要意义,自觉形成爱护绿色植物的情感意识。

教学重点学会叶表皮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制作并观察叶表皮的临时装片。

教学难点描述气孔的组成及开闭原理,蒸腾作用的概念及意义,形成保护森林,保护环境的情感意识。

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倡导探究性学习,指导学生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模拟体验等活动,积极主动去探索、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实验材料用具选取三枝粗细相近的枝条,分为叶多、叶少、无叶,分别插入三个锥形瓶内,并用塑料袋罩住露出瓶外的部分,口袋扎紧。

三瓶内水的液面高度一样,并做上标记,置于阳光下一段时间,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和玉树的叶片等。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一)、实验探究及分析: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山水风景如画”和“水分缺乏的非洲大陆”,比较出水对生命非常重要,要想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必须保持水的良性循环。

在水的循环中,绿色植物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多叶:试管中水位下降明显,袋内壁水珠多。

无叶:试管中水位下降不明显,袋内壁水珠极少学生活动请大家看一组漫画(多媒体展示学生观看大树底下好乘凉)学生就此图开展讨论:为什么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学生仔细观察自制的实验装置中所产生的现象,接着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1)在塑料袋的内壁上有什么物质生成?(2)塑料袋内壁上的水珠是从哪里来的?(3)水珠是从叶片的什么地方散发出来的?(4)塑料袋内壁上植物的蒸腾作用主要是由叶片来完成,蒸腾作用的强弱与叶片的多少成正比关系,即叶片越多,蒸腾作用越强,散失的水分越多。

(二)、组织学生开展“观察植物叶表皮的气孔”实验:当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较薄的外侧细胞壁容易伸长,引起整个保卫细胞向外侧弯曲,于是气孔就开放了;当保卫细胞失水时,整个细胞的体积缩小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的蒸腾作用教学设计 Revised by Liu Jing on January 12, 2021
课题:植物的蒸腾作用
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学生活动为主线,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实验、动脑观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亲手制作模型的“体验式”、“探究式”教学,使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的相互渗透中,最终达到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提高。

教材分析:
本课的内容是冀少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章第二节《植物的蒸腾作用》。

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植物的三大主要生理功能(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之一,它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关系非常密切,对周围生态环境也产生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因此学习本课对于学生更全面的把握和了解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也为学习第五章《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做铺垫。

本课主要内容是通过探究实验、观察活动、亲手制作模型,引导学生了解植物的蒸腾作用过程以及植物与蒸腾作用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

教学重点:
1.蒸腾作用的概念和对植物生活的意义
2.气孔的调节与蒸腾作用的关系
3.蒸腾作用的过程
教学难点:保卫细胞如何调节气孔的开闭
学生分析:
对于蒸腾作用的概念来说,学生通过探究叶的蒸腾作用实验得出,并不难理解,但是对于蒸腾作用的调节、蒸腾作用的过程以及蒸腾作用对植物生活的意义等问题,理解起来就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教学中可利用图片、视频、自制气孔模型和多媒体动画来帮助学生理解,此外,学生对植物蒸腾作用散失大量水分也可能产生误解,甚至会误认为这种现象对于植物体本身是有害的,所以教师要注意适时引导。

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描述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2.说明蒸腾作用对植物生长发育的意义。

3.举例说明蒸腾作用对自然界的作用。

4.举例说明蒸腾作用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应用。

技能性目标:
1.尝试植物蒸腾作用的实验。

2.运用蒸腾作用的原理指导植树造林。

情感性目标:
1.关注植物蒸腾作用对环境的影响。

2.确立“植树造林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的观念。

教学方法:观察、实验、讨论、体验、探究相结合
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准备长势较好的天竺葵、塑料袋、细线等学生:对全班同学进行分组,4人一组;课下完成植物蒸腾作用实验,准备气球、胶布、细线等制作气孔模型的材料。

收集查阅蒸腾作用对自然界、对人类生产、生活的作用的资料。

通过自主实验,制作气孔结构模型的探究活动,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体验了知识的产生过程,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勤于思考、乐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利用多媒体动画让学生对植物蒸腾作用的过程有了感性认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很好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学生通过展示自己阅读和收集的关于植物蒸腾作用好处的资料,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而且唤起了学生关注环境,热爱自
然的意识,自觉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并能运用蒸腾作用的原理指导植树造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