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850芯片原理及使用方法总结

AD9850芯片原理及使用方法总结
AD9850芯片原理及使用方法总结

AD9850芯片原理及使用方法总结

DDS专用芯片电路广泛的应用于各个领域,其中以AD公司的产品比较有代表性。如AD7008、AD9850、AD9851、AD9852、AD9854、AD9858等。其系统时钟频率从30MHz到300MHz不等,其中的AD9858系统时钟更是达到了1GHz。这些芯片还具有调制功能,如AD7008可以产生正交调制信号,AD9852可以产生FSK(频移键控)、PSK(相移键控)、线性调频以及幅度调制的信号。这些芯片集成度高,内部都集成了D/A转换器,精度最高可达12bit,同时都采用了一些优化设计来提高性能。如这些芯片中大多采用了流水技术,通过流水技术的使用,提高了相位累加器的工作频率,从而使得DDS芯片的输出频率可以进一步提高。

一、AD9850简介

AD9850是美国AD公司采用先进的DDS技术,1996年推出的高集成度DDS频率合成器,采用CMOS工艺,其功耗在3. 3V供电时仅为155mW,扩展工业级温度范围为- 40~80℃,采用28脚SSOP表面封装形式。它内部包括可编程DDS系统、高性能DAC及高速比较器,能实现全数字编程控制的频率合成器和时钟发生器。接上精密时钟源,AD9850可产生一个频谱纯净、频率和相位都可编程控制的模拟正弦波输出。此正弦波可以直接作为信号源输出或者送入AD9850的高速比较器从而得到方波输出。AD9850接口控制简单,可以用8位并行口或串行口直接输入频率、相位等控制数据。32位频率控制字,在125MHz时钟下,输出频率分辨率为0.029Hz,频率范围为0.1Hz~40MHz,幅值范围为0.2~1V。其引脚排列如图1所示,各引脚定义如下:

D0~D7(4-1,28-25):控制字并行输入,给内部寄存器装入 40 位控制数据,其中D7可做串行输入

DGND(5、24):数字地

DVDD(6、23):为内部数字电路提供电源(3.3V或5V)

W-CLK(7):控制字装入时钟,用于加载并行/串行的频率/相位控制字,上升沿有效

FQ-UD(8):频率更新控制信号,时钟上升沿确认输入数据有效

FREFCLOCK(9):外部参考时钟(有源晶振)输入,

最高125MHz

AGND(10、19):模拟地

AVDD(11、18):为内部模拟电路提供电源(5V),

可与数字电源共用

Rset(12):外接电阻,决定器件输出电流大小,

典型值为3.9K

QOUT(13):内部比较器正向输出端(方波)

QOUT(14):内部比较器反向输出端(方波)

VINN(15):内部比较器的负向输入端

VINP(16):内部比较器的正向输入端

DACBL(17):内部DAC外接参考电压端,可悬空

IOUTB(20):“互补”DAC 输出

IOUT(21):内部 DAC 输出,争先电流输出端,一般用电阻接地以转换为正弦电压

RESET(22):复位端

可编程DDS系统的核心是相位累加器,它由一个加法器和一个N位相位寄存器组成,N一般位24~32。每来一个外部参考时钟,相位寄存器便以步长M递加。相位寄存器的输出与相位控制字相加后可输入到正弦查询表地址上。正弦查询表包含一个正弦波周期的数字幅度信息,每一个地址对应正弦波中0°~ 360°范围的一个相位点。查询表把输入地址的相位信息映射成正弦波幅度信号,然后驱动数模转换器(DAC)以输出模拟量,如图2所示。其内部原理结构如图3所示。

图2AD9850组成框图

图 3 AD9850结构

可见,AD9850主要组成有三部分:一是高度DDS内核,是AD9850的核心,包括相位寄存器、频率寄存器、相位累加器、波形ROM;二是接口电路,即输入寄存器,用于接收单片机送来的40bit数据;三是模拟电路部分,即DA转换器及比较器。

二、芯片工作方式介绍

1、控制字的加载表1 AD9850的40位控制字/数据字

AD9850有40位控制字,32位用于频率控制,

5位用于相位控制,1位用于电源休眠,2位用于

选择工作方式,详见表1。这40位控制字可通过

并行或串行方式输入到AD9850,图4是控制字并

行输入的时序图。在并行装入方式中,通过8位总

线D0-D7可将数据输入到寄存器。在W-CLK的上升

沿装入8位数据,并把指针指向下一个输入寄存器,

在重复5次之后,再在FQ-UD上升沿把40位数据从

输入寄存器装入到频率/相位数据寄存器(更新DDS

输出频率和相位),同时把地址指针复位到第一个输

入寄存器。连续5个W-CLK上升沿后, W-CLK的边沿就不再起作用,直到复位信号或FQ-UD上升沿把地址指针复位到第一个寄存器。

图4 控制字并行输入的时序图

图5 控制字串行输入时序图

在串行输入方式,W-CLK上升沿把25(D7)引脚的一位数据串行移入,当移动40位后,用一个

FQ_UD脉冲即可更新输出频率和相位。图5是相应的控制字串行输入的控制时序图。AD9850的复位(RESET)信号为高电平有效,且脉冲宽度不小于5个参考时钟周期。AD9850的参考时钟频率一般远高于单片机的时钟频率, 因此复位端(22)可与单片机的复位端直接相连。

2、相位控制字的计算

AD9850中有5bit用于相位控制,相位控制的精度为360°/25=11.25°,用二进制表示为00001,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不同的相位控制字就可以实现精确的相位控制。表2给出了相移与相位控制字之间的对应关系,允许相位按增量11.25°、22.5°、45°、90°、180°移动或者这些值进行组合。

表2 相移与相位控制字之间的关系

3、频率控制字的计算

输出信号的频率由频率控制字内的相位增加量来决定。设相位累加器的位数为N,频率控制字内的相位增量为K,参考时钟频率为CLKIN,AD9850的频率控制字为△Freq,则DDS系统输出信号的频率f OUT为:f OUT=(CLKIN×K)/2N,输出信号的频率分辨率为△f OUT=CLKIN/2N,对于一个相位累加器的位数N=32,参考时钟频率为CLKIN=125MHz,当相位增量K=1时,输出信号频率,f OUT最低,其值约为0.03Hz,这个值也是输出信号的频率分辨率△f OUT;K的值不能太大,否则会出现失真波形。f OUT的最大值理论上至少应少于CLKIN/2,当相位增量K=231时,输出信号频率f OUT 最高,其值可达62.5MHz。所以要向提高输出频率的最大值,就得靠提高系统的外部时钟CLKIN。

当给定DDS系统输出信号的频率为f OUT,AD9850的频率控制字为:△Freq=K=(f OUT×2N)/CLKIN。AD9850的频率控制字位数N为32位,当参考时钟频率CLKIN=20MHz,输出信号频率位1kHz,则向AD9850写入的频率控制字为:△Freq=K=(1×103×232)/(20×106)≈214748=0X000346DC。

三、硬件电路设计

1、DDS模块与单片机接口电路

AD9850默认复位为并行置入方式,所以要采用串行配置必须先进行切换。即在并行方式下写入一个字节的控制字W0后,利用FQ_UD脉冲更新使其生效即可。AD9850并串配置切换硬件连接方法是:使D2=0,D1=D0=1,这样在AD9850每次上电或系统复位时的配置方式皆为串行方式。

注意:串行连接时,先送频率字最低字节,再送频率最高字节,最后送相位控制字(每个字节中先低位后高位);并行连接时,先送相位控制字,再送频率最高字节,最后送频率最低字节。

I OUTB引脚是I OUT引脚的互补输出端,它可输出与I OUT引脚相同的电流,在电路设计是,应在I OUT引脚外接电阻,一边输出正弦波电压。该电压可作为AD9850内部告诉比较器同相端的输入信号,并通过其外围电路的设计,将比较器的阈值电压取为信号幅度的一半,从而使得AD9850输出占空比为50%的方波信号。

图6 串行连接方式接口电路

AD9850采用32位的相位累加器将信号截断成14位输入到正弦查询表,查询表的输出再被截断成10位后输入到DAC,DAC再输出两个互补的电流。DAC满量程输出电流通过一个外接电阻RSET调节,调节关系为ISET =32 ×(1. 148V /RSET),RSET的典型值是3. 9kΩ。将DAC的输出经低通滤波后接到AD9850内部的高速比较器上即可直接输出一个抖动很小的方波。

AD9850对输入的标准正弦波,进行直接数字合成。输入信号频率最高为fclk = 125MHz,可

生成0 - fclk /2范围内的任意频率正弦波和方波。AD9850在接上精密时钟源和写入频率相位控制字之间后就可产生一个频率和相位都可编程控制的模拟正弦波输出,此正弦波可直接用作频率信号源或经内部的高速比较器转换为方波输出。在125MHz 的时钟下,32 位的频率控制字可使AD9850的输出频率分辨率达0. 0291Hz;并具有5位相位控制位,而且允许相位按增量180°、90°、45°、22. 5°、11.25°或这些值的组合进行调整。

使用中注意:RESET决定了器件输出端的电流大小,推荐连3. 9K电阻到地;V INP、V INN 分别是片内比较器的正向输入端和反相输入端,V INP接IOUT输出的正弦信号,可用于将输出的正弦波转换为方波;IOUT通常接200欧电阻到地以转换为正弦电压输出,IOUTB为互补输出;QOUT为方波输出,QOUTB为方波反相输出,悬空。

图7 并行连接方式接口电路

2、滤波模块

(1)DDS的全数字型导致其存在一定缺陷,即杂波分布广泛。当杂波落入输入频带内时,则无法滤除。杂波主要是由数字器件的非理想特性而产生的幅度量化误差和相位截断误差等因素造成的。其主要撒播分量遵循Nyquist采样订立,杂波分量出现在参考频率与输出频率的组合出,即

12(n0,1,2,)

nf f

+=±±处。

图8 3阶椭圆滤波器电路图

为了使输出的频率不受外界和一些杂波的干扰,需用一个低通滤波器(LPF)滤除高次谐波。常用的滤波器的频率响应有三种:巴特沃斯型(Butterworth),切比雪夫型 (Chebyshev)和椭圆型(Cauer)。其中巴特沃斯滤波器通带最平坦,它的通带内没有纹波,在靠近零频处,有最平坦通带,趋向阻带时衰减单调增大,缺点是从通带到阻带的过渡带最宽,对于带外干扰信号的衰减作用最弱,过渡带不够陡峭,因此它适用于对通带要求较高,而去除的频率离通带较远的情况;切比雪夫滤波器在通带内衰减在零值和一个上限值之间做等起伏变化,阻带内衰减单调增大,带内有起伏,但过渡带比较陡峭;椭圆滤波器不仅通带内有起伏,阻带内也有起伏,而且过渡带陡峭。比较起来,椭圆滤波器性能更好,本设计中采的是椭圆滤波器。具体电路图如图8所示。

(2)假定截至频率为25MHz的低通滤波器。AD公司AD9851的数据手册上提供了一个截至频率为70MHz的椭圆低通滤波器,在该电路图上运用归一化的方法更改就可以得到所需的电路,并且省却了查表计算的麻烦。该滤波器的3dB截至频率为f1=70MHz,与要求的3dB截至频率f0=25MHz相比,频率标定系数FSF为:FSF=f0/f1=25/70=0.36。将70MHz截至频率的滤波器的电感、电容值同时除以FSF、即可得到25MHz截至频率的椭圆低通滤波器的参数。

图9 25MHz截至频率的椭圆低通滤波器电路图

该滤波器对元件值要求不高,可使用10%误差的电感和5%误差的电容。

四、基于单片机控制的DDS信号源设计

图10 PC机控制软件面板图11 信号发生器硬件结构图DDS信号源应具有如下功能:(1)电路板上设计有串口,板上单片机可以通过串口升级片内程序;(2)系统可以从USB取电,或者从扩展口外接5V电源;(3)如要对输出信号幅值控制,系统输出端P3和P5可以外扩幅值控制模块;(4)系统人机界面设计采用菜单选择模式,包含了定频、扫频和跳频模式,能够满足实际工作对信号源的需求。

可分为四个模块:基于AD9850的DDS模块,键盘输入、显示电路及控制模块,滤波模块和PC机通信电路模块。

1、5l单片机为控制核心,一方面,上电后,单片机复位,对AD9850初始化并使其输出预先设置的定频频率,AD9850输出的信号经滤波模块过滤后输出,来产生所需要的正弦波形;另一方面,对液晶LCDl2864进行控制,通过菜单的模式,选择所需要的输出频率方式。键盘输入相应的操作命令(功能分别为模式按键、数据加按键、数据减按键和确定按键),使得整个设计变得更加直观明了。

单片机软件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分别为初始化配置程序、主循环程序、按键中断程序和串行通信中断程序。其中初始化配置程序主要负责初始化键盘控制芯片7279A和初始化DDS;按键中断程序主要实现输出波形选择、频率和相位选择;串行中断程序实现了和PC机通信并调节频率、相位以及输出波形的选择。

2、PC机和信号发生器板采用串口RS232通信,在PC机上使用VB软件进行设计,依据单片机的软件通信协议进行编程。控制对话框如图7所示,提供了串口通信测试按钮,用于判断物理连接是否正常。可以控制输出通道1、2的频率和相位(确认为方波输出时,两个通道的相位控制部分灰化),在按确定之后,信息将会送到单片机,单片机再根据PC送的信息进行分析,并控制DDS 芯片,从而输出相应的波形。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与方法论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58个) (一)、唯物论(三观两原理一方法论)10个原理 1、三观:物质观、意识观和实践观 ①物质观: 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运动的物质与时间、空间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时空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②意识观:意识的能动性原理: 第一,在认识世界过程中,意识不仅可以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可以通过抽象思维反映事物 的本质和规律。 第二,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意识具有指导性。意识可以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 东西。意识的这一能动作用具有两种不同的性质:其一,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获得成功;其二,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遭到失败。 意识的这一作用是意识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 第三,意识能够反作用于主体,影响人的生理过程。人的精神是否愉悦,对于其身体健康状 况有重要影响。 ③实践观: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自在世界与人化世界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2、两原理: ①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从属) 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辩证唯物主义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是指统一于所有物质形态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客观实在性;世界的统一是无限多样的统一,是包含着质的差别的统 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运动和发展的充满联系的统一。 3、一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二)、辩证法(一个一,两个二,三个三,四个四)23个原理 1、一个一是指一个核心——矛盾 ①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③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 系原理(并列,都有)。 ④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的原理: 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使每一方在相互统一中得以存在和发展。 第二,矛盾双方相互包含,使任何一方都从对方那里吸收到了有利于自身的因素,从而在相互利用、相互促进中共同地得到发展。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期终试卷(A)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一﹑填空题(将正确答案填在题干的空白处。1分×35=35分) 1、十进制数-47用8位二进制补码表示为:11010001B。 2、89C51含4KB Flash ROM,128B的RAM,在物理上有4个独立的存储器 空间。 3、若8031单片机的晶振频率fosc=12MHz,则振荡周期为1/12us ,状态周期为1/6us ,机器周期为1us ,执行MUL AB指令需要时间为4us 。 4、假定A=85H,R0=20H,(20H)=0AFH。执行指令:ADD A,@R0后,累加器 A的内容34H ,CY的内容1 ,AC的内容1 ,OV的内容1 。 5、假定DPTR的内容为8100H,累加器A的内容为40H,执行下列指令: MOVC A,@A+DPTR 后,送入A的是程序存储器8140H 单元的内容。 6、PSW中RS1 RS0=10H时,R2的地址为12H 。 7、ROM在物理上分为片内ROM 和片外ROM ,在逻辑上两者统一编址。 8、MCS-51单片机当EA=1时,首先使用的是片内程序存储器,存储容量超过4KB时开始使用外部程序存储器;EA=0时,则仅仅使用片外程序存储器。 9、MCS—51单片机访问片外存储器时,利用ALE 信号锁存来自P0 口的低8位地址信号。 10、欲使P1口的高4位输出1,而低4位不变,应执行一条ORL P1,#0F0H指令。 11、12根地址线可选4KB个存储单元,32KB存储单元需要15 根地址线。 12、设80C51 fosc=12MHz,定时器工作在方式0,则最大定时时间为8192μs。 13、异步串行数据通讯有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共三种传送方式。 14、51单片机的中断系统最多可以有 2 个嵌套。 15、8031单片机指令MOV是访问内RAM ,最大范围为256B ,MOVX是访问外RAM ,最大范围为64KB,MOVC是访问ROM ,最大范围为64KB 。 二、单项选择(1分×15=15分) 1、MCS-51上电复位后,SP的内容是(B) (A)00H (B)07H (C)60H (D)70H 2、80C51是(C)

OFDM基础理论的数学表达和解析(end)汇总

OFDM基础理论的数学表达与解析 王海舟 10/10/2016

目录 摘要 (3) 第一章、概述 (4) 第二章、OFDM技术基础理论 (4) 2.1芝诺悖论的哲学来源与泰勒级数 (4) 2.2三角级数和三角函数的正交性 (5) 2.3周期函数的傅里叶级数的表达 (6) 2.4欧拉公式 (8) 2.5非周期连续函数的傅里叶积分变换 (10) 2.6傅里叶变换的时移特性 (11) 2.7单位脉冲函数及其筛选特性 (12) 2.8卷积积分和卷积定理 (14) 2.9奈奎斯特准则和数字滤波初步 (15) 2.10OFDM技术的实现 (17) 第三章、OFDM技术基础理论学习的意义 (18)

摘要 以OFDM技术为基础的LTE通信网络,经过近3年来的高速发展,网络的建设规模方面已经超过GSM网络。4G的Volte语音业务替代2G的步伐也正在加快,而移动数据业务的发展更是一日千里,成为各个运营商竞争的最重要的战场。更何况OFDM技术仍将在未来的5G网络中起着技术基石的作用。 我们知道,2G网络历经了10年以上的发展,大批现场工程师得到了充足的培训,同时又拥有长期的实战经验,因而在网络优化工作中得心应手。相比而言,LTE网络在短时间的发展,致使我们面临短缺具备一定深度基础理论知识的网络优化工程师的情况;尽管工程师能够从多个方面能够取得一些培训,但由于缺少连贯的理论知识对接,这些培训远远不能支持专业的工程师走的更远、走的更深入。面对这样的困境,本人对OFDM技术要点进行理论梳理,从浩瀚的高等数学、工程数学、通信理论的知识海洋中,颉取最简理论线路,创新进行理论关联和演进的串接,不仅令工程师能够夯实最基础的理论,而且用最简捷的数学理论途径,达到深入理解OFDM技术。 关键词: OFDM、泰勒级数、欧拉公式、傅里叶变换、单位脉冲函数、卷积积分、数字滤波。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总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总结 一、唯物论(辩证唯物论) 1.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1)原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 (2)方法论:这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反对从主观出发,反对“上帝创世说”。 2.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 (1)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它的产生、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2)方法论: ①人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应当尊重、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②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我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3.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1)原理: ①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 能被消灭。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但是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无力的,人 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2)方法论: ①人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②人还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 ③要把尊重客观规律性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 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 ②意识具有能动性,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2)方法论: ①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 ②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5.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

①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具 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的存在与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 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是不可违抗的; ②人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 和利用客观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 ③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 也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2)方法论: ①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即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 ③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我们既要反对片面夸大主观能动性的唯意志主义和唯心主义;又要反对 片面强调客观规律的机械唯物主义和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 循守旧、无所作为的宿命论思想。 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 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 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 归宿。 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真理和科学理论能指导人们有效 地开展实践活动,推动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会阻碍实践的发展。(2)方法论: ①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自觉参与实践活动; ②重视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重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2.真理观 (1)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还有条件性和具体性,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这就要求我们热爱真理,坚持真理一元论,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同时,我们还要正确对待谬误。 (2)人类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因此,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人类的认识需要不断深化。 (3)人类的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因此,人类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机械设计知识点(经典)总结..

机械设计知识点总结(一) 1.螺纹联接的防松的原因和措施是什么? 答:原因——是螺纹联接在冲击,振动和变载的作用下,预紧力可能在某一瞬间消失,联接有可能松脱,高温的螺纹联接,由于温度变形差异等原因,也可能发生松脱现象,因此在设计时必须考虑防松。措施——利用附加摩擦力防松,如用槽型螺母和开口销,止动垫片等,其他方法防松,如冲点法防松,粘合法防松。 2.提高螺栓联接强度的措施 答:(1)降低螺栓总拉伸载荷Fa的变化范围:a,为了减小螺栓刚度,可减螺栓光杆部分直径或采用空心螺杆,也可增加螺杆长度,b,被联接件本身的刚度较大,但被链接间的接合面因需要密封而采用软垫片时将降低其刚度,采用金属薄垫片或采用O形密封圈作为密封元件,则仍可保持被连接件原来的刚度值。(2)改善螺纹牙间的载荷分布,(3)减小应力集中,(4)避免或减小附加应力。 3.轮齿的失效形式 答:(1)轮齿折断,一般发生在齿根部分,因为轮齿受力时齿根弯曲应力最大,而且有应力集中,可分为过载折断和疲劳折断。(2)齿面点蚀,(3)齿面胶合,(4)齿面磨损,(5)齿面塑性变形。 4.齿轮传动的润滑。 答:开式齿轮传动通常采用人工定期加油润滑,可采用润滑油或润滑脂,一般闭式齿轮传动的润滑方式根据齿轮的圆周速度V的大小而定,当V<=12时多采用油池润滑,当V>12时,不宜采用油池润滑,这是因为(1)圆周速度过高,齿轮上的油大多被甩出去而达不到啮合区,(2)搅由过于激烈使油的温升增高,降低润滑性能,(3)会搅起箱底沉淀的杂质,加速齿轮的磨损,常采用喷油润滑。 5.为什么蜗杆传动要进行热平衡计算及冷却措施 答:由于蜗杆传动效率低,发热量大,若不及时散热,会引起箱体内油温升高,润滑失效,导致齿轮磨损加剧,甚至出现胶合,因此对连续工作的闭式蜗杆传动要进行热平衡计算。措施——1),增加散热面积,合理设计箱体结构,铸出或焊上散热片,2)提高表面传热系数,在蜗杆轴上装置风扇,或在箱体油池内装设蛇形冷却水管。

OFDM技术的基本原理1

OFDM技术的基本原理1 OFDM技术的基本原理 在传统的多载波通信系统中,整个系统频带被划分为若干个互相分离的子信道(载波)。载波之间有一定的保护间隔,接收端通过滤波器把各个子信道分离之后接收所需信息。这样虽然可以避免不同信道互相干扰,但却以牺牲频率利用率为代价。而且当子信道数量很大的时候,大量分离各子信道信号的滤波器的设置就成了几乎不可能的事情。 上个世纪中期,人们提出了频带混叠的多载波通信方案,选择相互之间正交的载波频率作子载波,也就是我们所说的OFDM。这种“正交”表示的是载波频率间精确的数学关系。按照这种设想,OFDM既能充分利用信道带宽,也可以避免使用高速均衡和抗突发噪声差错。OFDM是一种特殊的多载波通信方案,单个用户的信息流被串/并变换为多个低速率码流,每个码流都用一个子载波发送。OFDM不用带通滤波器来分隔子载波,而是通过快速傅立叶变换(FFT)来选用那些即便混叠也能够保持正交的波形。 OFDM是一种无线环境下的高速传输技术。无线信道的频率响应曲线大多是非平坦的,而OFDM技术的主要思想就是在频域内将给定信道分成许多正交子信道,在每个子信道上使用一个子载波进行调制,并且各子载波并行传输。这样,尽管总的信道是非平坦的,具有频率选择性,但是每个子信道是相对平坦的,在每个子信道上进行的是窄带传输,信号带宽小于信道的相应带宽,因此就可以大大消除信号波形间的干扰。由于在OFDM系统中各个子信道的载波相互正交,它们的频谱是相互重叠的,这样不但减小了子载波间的相互干扰,同时又提高了频谱利用率。 OFDM技术的推出其实是为了提高载波的频谱利用率,或者是为了改进对多载波的调制,它的特点是各子载波相互正交,使扩频调制后的频谱可以相互重叠,从而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及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第一部分辩证唯物主义 一、辩证唯物论 1、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3、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二、认识论 1、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2、真理的客观性 3、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 4、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三、唯物辩证法 (一)联系观 1、联系的普遍性 2、联系的客观性 3、联系的多样性(联系的条件性、具体性) 4、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5、系统与要素的辩证关系(系统优化) (二)发展观 1、发展的普遍性 2、发展的趋势(发展的途径) 3、发展的状态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质量互变关系原理)

4、发展的原因(内外因辩证关系) (三)矛盾观 1、矛盾的客观性 2、矛盾的普遍性 3、矛盾的特殊性 4、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5、主次矛盾关系 6、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 7、发展的原因(内外因辩证关系) (四)创新观 1、辩证的否定观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3、创新的作用 第二部分历史唯物主义 一、历史观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二、人生价值观 1、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2、人生价值观 第一部分辩证唯物主义一、辩证唯物论

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1)原理内容: ①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②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2)方法论: 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我们就能够体会到规律对于我们的意义。一旦违背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人不能改变规律,但人能够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 2、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1)原理内容: ①物质的作用: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②意识的能动作用: A、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反映)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b、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c、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B、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反作用)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

(精校版)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完整word版)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word版)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word版)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的全部内容。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期末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____(卷面共有100题,总分100分,各大题标有题量和总分,每小题标号后有小分) 一、单项选择题(33小题,共33分) [1分](1)要MCS—51系统中,若晶振频率屡8MHz,一个机器周期等于( A )μs A 1。5 B 3 C 1 D 0.5 [1分](2)MCS—51的时钟最高频率是 ( A )。 A 12MHz B 6 MHz C 8 MHz D 10 MHz [1分](3)下列不是单片机总线是( D ) A 地址总线 B 控制总线 C 数据总线 D 输出总线 [1分](4)十进制29的二进制表示为原码( C ) A 11100010 B 10101111 C 00011101 D 00001111 [1分](5)电子计算机技术在半个世纪中虽有很大进步,但至今其运行仍遵循着一位科学家提出的基本原理。这位科学家是:( D ) (A)牛顿(B)爱国斯坦(C)爱迪生(D)冯·诺伊曼 [1分](6)在CPU中,控制器的功能是:( C ) (A)进行逻辑运算(B)进行算术运算 (C)分析指令并发出相应的控制信号(D)只控制CPU的工作 [1分](7)下列数据中有可能是八进制数的是:( A) (A)764 (B)238 (C)396 (D)789 [1分](8)MCS—51的时钟最高频率是 (D ) A、6MHz B、8MHz C、10MHz D、12MHz [1分](9)-49D的二进制补码为.( B) A、 11101111 B、11101101 C、0001000 D、11101100 [1分](10)要用传送指令访问MCS—51片外RAM,它的指令操作码助记符应是( B) A、 MOV B、 MOVX C、 MOVC D、以上都行 [1分](11)若某存储芯片地址线为12根,那么它的存储容量为(C ) A、1KB B、2KB C、 4KB D、 8KB [1分](12)PSW=18H时,则当前工作寄存器是(D ) A、 0组成 B、 1组成 C、2组成 D、3组成 [1分](13)所谓CPU是指( B) A、运算器与存储器 B、运算器与控制器 C、输入输出设备 D、控制器与存储器 [1分](14)PSW=18H时,则当前工作寄存器是(D ) (A)0组(B)1组(C)2组(D)3组 [1分](15)P1口的每一位能驱动( B ) (A)2个TTL低电平负载有(B)4个TTL低电平负载 (C)8个TTL低电平负载有(D)10个TTL低电平负载 [1分](16)二进制数110010010对应的十六进制数可表示为( A) A、192H B、C90H C、1A2H D、CA0H [1分](17)一3的补码是( D ) A、10000011 B、11111100 C、11111110 D、11111101 [1分](18)对于8031来说,脚总是( A ) A、接地 B、接电源 C、悬空 D、不用 [1分](19)进位标志CY在( C)中 A、累加器 B、算逻运算部件ALU C、程序状态字寄存器PSW D、DPOR

OFDM的基本原理和简单应用

OFDM 的基本原理及其简单应用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OFDM 的一些基本原理,并对OFDM 的一些优缺点进行了说明。正交频分复用(OFDM )是一种特殊的多载波数字调制技术,OFDM 技术不像常规的单载波技术,而是在经过特别计算的正交频率上同时发送多路高速信号。介绍了OFDM 的基本原理的同时展望了OFDM 标准化和在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应用。 关键词:OFDM ,DFT/IDFT ,多载波调制,数字通信 中图分类号:TN911 文献标致码:A Basic Principles and Simple Applications Of OFDM (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Institute shanxi xi ’an 710054) Abstract :In this article ,the principle of OFDM are introduced and OFDM are described some of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is a special digital modulation technology of multi-carriers. Unlike normal single carrier technology , OFDM can transmit a number of data streams simultaneously through its sub- carriers which are orthogonal. In the end, highlighted the standardization of OFDM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4G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Key W ords :OFDM ,DFT/IDFT ,Multi-carrier modulation ,Digital communications 0.引言 随着移动通信和数据通信的飞速发展,移动用户对业务种类和通信速率的要求不断提高,正交频分复用(OFDM )具有高的频谱利用率、良好的抗多径干扰能力和抗短时间突发噪声(称为脉冲噪声)的能力,它可以增加系统容量,同时能更好地满足多媒体通信的要求。OFDM 是多载波调制(MCM )或离散多音频(DMT )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类多载波并行调制的体制,一种带宽有效性较高的调制技术,并可以对抗时延扩展多径和脉冲噪声等信道干扰。它的一些主要特点是: (1)为了提高频率利用率和增大传输速率,各路子载波的已调信号频谱有部分重叠。 (2)各路已调信号是严格正交的,以便接收端能完全的分离各路信号。 (3)每路子载波的调制是多进制调制。 (4)每路子载波的调制制度可以不同,根据各个子载波处信道特性的优劣不同采用不同的体制。 1.OFDM 的基本原理 1.1 多载波的基本原理 多载波就是把传输的宽带分成许多窄带子载波来并行传输,多载波可以在有限的无线传播带宽中获得更高的传输速率。在单载波体制的情况下,码元持续时间T 很短,但占用带宽B 很大,由于信道特性不理想,产生码间串扰。采用多载波后码元持续时间S T N T ,码间串扰将得到改善。

马哲原理总结

(一)唯物论(三观两原理一方法论) 1、三观:物质观、意识观和实践观 (1)物质观. 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它包括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 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凡物质都是运动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基础和承担者,凡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没有无物质的运动,运动是物质的主体。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例子:小孩空中走钢丝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具有相对性,是指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和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 第一,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这就是说,事物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处于运动之中。 第二,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的状态。 第三,运动和静止相互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运动的物质与时间,空间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例子:自习室占座时间是指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顺序性。空间是指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伸张性。时间,空间同运动着的物质是不可分的。 第一,运动着的物质不能离开时间和空间。任何事物,无论其过程怎样短暂,总要经历一定的时间;任何事物,无论其体积怎样微小,总要占据一定的空间。 第二,时间和空间也不能离开运动着的物质。离开了具体事物的抽象空间和抽象时间都是不可思议的,也是毫无意义的。 第三,时间和空间二者之间也是不可分割的,世界上既不存在着只有空间而没有时间的事物,也不存在着只有时间而没有空间的事物。 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时空的绝对性是指时间,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它是客观的。时间、空间在客观性上是不变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否认时空的绝对性必然导致唯心主义。 时空的相对性是指时间,空间的具体特性受到物质运动的具体特性的制约,时空的具体特性是可变的,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否认时空的相对性是形而上学观点。 时空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第一,时间的无限性是指整个物质世界发展的总过程是无始无终的,它既没有开端,也没有终结;时间的有限性是指具体事物发展的过程是有始有终的,事物的存 在具有暂时性。 第二,空间的无限性是指整个物质世界的存在范围无边无际;空间的有限性是指具体事物的存在范围是有边际的。 第三,无限的物质世界是由无数有限的具体事物构成的,这就是说,无限存在于有限之中,有限包含着无限。我们要善于通过有限把握无限。 (2)意识观 意识的能动性原理: 第一,在认识世界过程中,意识不仅可以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可以通过抽象思维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第二,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意识具有指导性。意识可以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期末考试试题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期末考试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相对寻址是以PC的当前值为基准,加上指令中给出的相对偏移量形成目标地址的方式。 2.AT89S51单片机的1个机器周期含有12 个晶振周期或 6 状态周期。 3.AT89S51单片机进行扩展时,用P0 口作为地址/数据总线,用P2口作为地址总线高8位。 4.假定累加器A的容30H,执行指令:1000H:MOVC A,A+PC后,把程序存储器1031H单元的容送累加器A中 5.指令格式是由操作码和操作数部分组成。 6. AT89S51单片机的串行口控制寄存器中有2个中断标志位,它们是TI和RI 7.在进行BCD码加法运算时,紧跟ADD 或 ADDC 指令后的指令必须是DA A 指令 8. JNC rel指令执行时,当CY位为0时程序发生跳转。 9.单片机位寻址区的单元地址是从20H单元到2FH单元,若某位地址是10H,它所在单元 的地址应该是22H 。 10.外部中断0的中断入口地址为0003H,定时/记数器T1的中断入口地址为001BH。 11.串行口工作方式2为9位异步通信,若SMOD=0,f OSC = 6 MH Z,则其相应波特率为6×106/64 b/s 12.堆栈应遵循先进后出规律,堆栈指针的符号为SP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AT89S51单片机的( d )口的引脚,还具有外中断、串行通信等第二功能。 a)P0 b)P1 c)P2 d)P3 2.单片机应用程序一般存放在(b) a)RAM b)ROM c)寄存器 d)CPU 3.已知某数的BCD码为00010 则其表示的十进制数值为(b) a) 7542H b) 7542 c) 75.42H d) 75.42

OFDM的基本原理

OFDM 的基本原理 杜岩 (山东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济南 250100) 1. 引言 现代社会对通信的依赖和要求越来越高,于是设计和开发效率更高的通信系统就成了通信工程界不断追求的目标。通信系统的效率,说到底就是频谱利用率和功率利用率。特别是在无线通信的情况下,对这两个指标的要求往往更高,尤其是频谱利用率。由于空间可用频谱资源是有限的,而无线应用却越来越多,使得无线频谱的使用受到各国政府的严格管理并统一规划。于是,各种各样的具有较高频谱效率的通信技术不断被开发出来,OFDM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是目前已知的频谱利用率最高的一种通信系统,它将数字调制、数字信号处理、多载波传输等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得它在系统的频谱利用率、功率利用率、系统复杂性方面综合起来有很强的竞争力,是支持未来移动通信特别是移动多媒体通信的主要技术之一。 OFDM是一种多载波传输技术,N个子载波把整个信道分割成N个子信道,N个子信道并行传输信息。OFDM系统有许多非常引人注目的优点。第一,OFDM具有非常高的频谱利用率。普通的FDM系统为了分离开各子信道的信号,需要在相邻的信道间设置一定的保护间隔(频带),以便接收端能用带通滤波器分离出相应子信道的信号,造成了频谱资源的浪费。OFDM系统各子信道间不但没有保护频带,而且相邻信道间信号的频谱的主瓣还相互重叠(见图1.5),但各子信道信号的频谱在频域上是相互正交的,各子载波在时域上是正交的,OFDM系统的各子信道信号的分离(解调)是靠这种正交性来完成的。另外,OFDM 的个子信道上还可以采用多进制调制(如频谱效率很高的QAM),进一步提高了OFDM系统的频谱效率。第二,实现比较简单。当子信道上采用QAM或MPSK调制方式时,调制过程可以用IFFT完成,解调过程可以用FFT完成,既不用多组振荡源,又不用带通滤波器组分离信号。第三,抗多径干扰能力强,抗衰落能力强。由于一般的OFDM系统均采用循环前缀(Cyclic Prefix,CP)方式,使得它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完全消除信号的多径传播造成的码间干扰,完全消除多径传播对载波间正交性的破坏,因此OFDM系统具有很好的抗多径干扰能力。OFDM的子载波把整个信道划分成许多窄信道,尽管整个信道是有可能是极不平坦的衰落信道,但在各子信道上的衰落却是近似平坦的(见图1.6),这使得OFDM系统子信道的均衡特别简单,往往只需一个抽头的均衡器即可。 当然,与单载波系统比,OFDM也有一些困难问题需要解决。这些问题主要是:第一,同步问题。理论分析和实践都表明,OFDM系统对同步系统的精度要求更高,大的同步误差不仅造成输出信噪比的下降,还会破坏子载波间的正交性,造成载波间干扰,从而大大影响系统的性能,甚至使系统无法正常工作。第二,OFDM信号的峰值平均功率比(Peak-to-Average Power Ratio,PAPR)往往很大,使它对放大器的线性范围要求大,同时也降低了放大器的效率。OFDM在未来通信系统中的应用,特别是在未来移动多媒体通信中的应用,将取决于上述问题的解决程度。 OFDM技术已经或正在获得一些应用。例如,在广播应用中欧洲的ETSI(European Telecommunication Standard Institute,欧洲电信标准学会)已经制定了采用OFDM技术的数

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

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 导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其中,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三个组成部分。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历史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组成部分。学习时应把握以下范畴:物质、运动、静止、规律、意识、认识、实践、真理、联系、发展、矛盾、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人民群众、价值及价值观、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创造与实现。 一、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8、唯物辩证法19、认识论3)(共30条原理) 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物质和意识、规律和主观能动性)(共8条原理) 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的派生。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3、【反对】:反对实际工作中,违背世界物质性原理的表现是主观主义。 ☆☆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二、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2、【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3、【反对】: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三、意识能动作用原理(或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原理) 1、【原理内容】:(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意识具有计划性、目的性、主动创造性与自觉选择性。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2、【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反对】:反对否对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四、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反对】: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和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期末考试试题汇总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期末考试试题汇总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期末考试试题汇总 1、单片机是将微处理器、一定容量的 RAM 和ROM 以及 器等电路集成在一块芯片上而构成的微型计算机 2、 单片机89C51片内集成了 有 5 个中断 源。 3、 两位十六进制数最多可以表示 4、 89C51是以下哪个公司的产 品? 4 KB 的 FLASH RO ,共 256 个存储单元。 C ) A 、INTEL B 、AMD C 、ATMEL D 、PHILIPS 8、当CPU 访问片外的存储器时,其低八位地址由 P0 口提供,高八位 地址由 P2 口提供,8位数据由 P0 口提供。 9、在I/O 口中, P0 口在接LED 时,必须提供上拉电 阻, P3 口具有第二功能。 10、是非题:MCS-51系列单片机直接读端口和读端口锁存器的结果永远是相同 的。F 11、 是非题:是读端口还是读锁存器是用指令来区别的。 T 12、 是非题:在89C51的片内RAM 区中,位地址和部分字节地址是冲突的。 F 13、 是非题:中断的矢量地址位于 RAM 区中。F 14、 M CS-51系列单片机是属于( B )体系结构。 A 、冯诺依曼 B 、普林斯顿 C 、哈佛 D 、图 灵 15、 89C51具有 64 KB 的字节寻址能力。 16、 是非题:在89C51中,当CPU 访问片内、夕卜ROM 区时用MOV 指令,访问片 外RAM 区时用MOV 指令,访问片内 RAM 区时用MOV 旨令。T I/O 口、定时 5、在89C51中,只有当EA 引脚接 Flash ROM 。 高 电平时,CPU 才访问片内的 6、是非题:当89C51的EA 引脚接低电平时, 内是否有程序存储器。T CPL 只能访问片外ROM 而不管片 7、是非题:当89C51的EA 引脚接高电平时, CPU 只能访问片内的4KB 空间。F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及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及方法论 一.唯物论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错误倾向]: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1)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错误倾向]: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方法论]: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另一方面,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 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错误倾向]: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和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错误倾向]:反对否认规律的客观性和企图创造规律或消灭规律的唯心主义观点,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冒险盲干的主观主义。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期末考试试题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期末考试试题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期末考试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相对寻址是以PC 的当前值为基准,加上指令中给出的相对偏移量形成目标地址的方式。 2.AT89S51单片机的1个机器周期含有12 个晶振周期或 6 状态周期。 3.AT89S51单片机进行扩展时,用P0 口作为地址/数据总线,用P2 口作为地址总线高8位。 4.假定累加器A的内容30H,执行指令:1000H:MOVC A,@A+PC后,把 程序存储器1031H单元的内容送累加器A中5.指令格式是由操作码和操作数部分 组成。 6.AT89S51单片机的串行口控制寄存器中有2 个中断标志位,它们是TI和RI 7.在进行BCD码加法运算时,紧跟ADD 或 ADDC 指令后的指令必须是DA A 指令 8.JNC rel指令执行时,当CY位为0时程序发生跳转。 9.单片机位寻址区的单元地址是从20H单元到 2FH单元,若某位地址是10H,它所在单元 的地址应该是22H 。 10.外部中断0的中断入口地址为0003H ,定时/记数器T1的中断入口地址为 001BH。 11.串行口工作方式2为9位异步通信,若SMOD=0,f OSC = 6 MH Z,则其相应波特 率为6×106/64 b/s

12.堆栈应遵循先进后出规律,堆栈指针的符号为SP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AT89S51单片机的( d )口的引脚,还具有外中断、串行通信等第二功能。 a)P0 b)P1 c) P2 d)P3 2.单片机应用程序一般存放在(b) a)RAM b)ROM c)寄存器 d)CPU 3.已知某数的BCD码为0111010101000010 则 其表示的十进制数值为(b) a) 7542H b) 7542 c) 75.42H d) 75.42 4.下列指令中不影响标志位CY的指令有(d)。 a)ADD A,20H b)CLR c)RRC A d)INC A 5.CPU主要的组成部部分为(a) a)运算器、控制器b)加法器、寄存器 c)运算器、寄存器d)运算器、指令译 码器 6.AT89S51 的CPU是(c)位的单片机 a)16 b) 4 c)8 d)准16 7.AT89S51复位后,PC与SP的值为(b) a )0000H,00H b)0000H, 07H c) 0003H,07H d)0800H,00H 8.当需要从AT89S51单片机程序存储器取数据时,采用的指令为(b)。

(完整版)机械原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绪论 基本概念:机器、机构、机械、零件、构件、机架、原动件和从动件。 第二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运动链成为机构的条件和机构的组成原理是本章学习的重点。 1. 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 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是本章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为保证机构运动简图与实际机械有完全相同的结构和运动特性,对绘制好的简图需进一步检查与核对(运动副的性质和数目来检查)。 2. 运动链成为机构的条件 判断所设计的运动链能否成为机构,是本章的重点。 运动链成为机构的条件是:原动件数目等于运动链的自由度数目。 机构自由度的计算错误会导致对机构运动的可能性和确定性的错误判断,从而影响机械设计工作的正常进行。 机构自由度计算是本章学习的重点。 准确识别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并做出正确处理。 (1) 复合铰链 复合铰链是指两个以上的构件在同一处以转动副相联接时组成的运动副。 正确处理方法:k个在同一处形成复合铰链的构件,其转动副的数目应为(k-1)个。 (2) 局部自由度 局部自由度是机构中某些构件所具有的并不影响其他构件的运动的自由度。局部自由度常发生在为减小高副磨损而增加的滚子处。 正确处理方法:从机构自由度计算公式中将局部自由度减去,也可以将滚子及与滚子相连的构件固结为一体,预先将滚子除去不计,然后再利用公式计算自由度。 (3) 虚约束 虚约束是机构中所存在的不产生实际约束效果的重复约束。 正确处理方法:计算自由度时,首先将引入虚约束的构件及其运动副除去不计,然后用自由度公式进行计算。 虚约束都是在一定的几何条件下出现的,这些几何条件有些是暗含的,有些则是明确给定的。对于暗含的几何条件,需通过直观判断来识别虚约束;对于明确给定的几何条件,则需通过严格的几何证明才能识别。 3. 机构的组成原理与结构分析 机构的组成过程和机构的结构分析过程正好相反,前者是研究如何将若干个自由度为零的基本杆组依次联接到原动件和机架上,以组成新的机构,它为设计者进行机构创新设计提供了一条途径;后者是研究如何将现有机构依次拆成基本杆组、原动件及机架,以便对机构进行结构分类。 第三章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1.基本概念:速度瞬心、绝对速度瞬心和相对速度瞬心(数目、位置的确定),以及“三心定理”。 2.瞬心法在简单机构运动分析上的应用。 3.同一构件上两点的速度之间及加速度之间矢量方程式、组成移动副两平面运动构件在瞬时重合点上速度之间和加速度的矢量方程式,在什么条件下,可用相对运动图解法求解? 4.“速度影像”和“加速度影像”的应用条件。 5.构件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的确定以及构件上某点法向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的确定。 6.哥氏加速度出现的条件、大小的计算和方向的确定。 第四章平面机构的力分析 1.基本概念:“静力分析”、“动力分析”及“动态静力分析” 、“平衡力”或“平衡力矩”、“摩擦角”、“摩擦锥”、“当量摩擦系数”和“当量摩擦角”(引入的意义)、“摩擦圆”。 2.各种构件的惯性力的确定: ①作平面移动的构件; ②绕通过质心轴转动的构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