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讲 宋代书法
宋朝的书法艺术

宋朝的书法艺术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风云激荡的时代,这个时代曾经出现了很多杰出的文化人物。
其中,宋朝书法艺术的成就尤为突出,久负盛名。
宋朝书法艺术的发展,代表了中国书法艺术的一个高峰,也为后世书法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一、宋代书法简介宋代是中国书法艺术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书法艺术经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从北宋的欧、苏两家开始,经过王、米、蔡、赵等家的发展,最终转变为南宋的颜、米、董、李等家。
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特点。
总的来说,宋代的书法艺术强调笔画的秀丽和笔墨的浓淡。
在书法形式上,不同家派也有各自的特点,比如欧阳询的狂草、蔡襄的行书、米芾的隶书等等。
二、宋代书法的特点宋代书法艺术的最显著特点是在平衡和美感方面的表现。
其中,书法笔墨的运用和书法造型的平衡美感是最突出的两个方面。
宋代书法家注重笔墨的运用,倡导以“有墨不加,少墨不减”为原则,注重筆墨的運用和墨色的浓淡。
另外,在书法造型方面,宋代书法家更注重书法的平衡美感,强调笔画的匀称、布局的合理和章法的整体性。
三、宋代书法家宋代是中国书法艺术的一个高峰,众多杰出的书法家出现在这个时期。
这些书法家不仅在书法造诣上达到了高峰,而且还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欧阳询是北宋书法的代表,在书法造型上以狂草为代表,又称“闲逸草”。
狂草书法是一种自由奔放的书法,草的枝叶衍生出许多变化,形成了奔放多样、音韵和谐的书写风格。
欧阳询的草书因其奔放大胆、妙笔生花、横竖起伏、淋漓尽致的特点被认为是狂草书法的巅峰代表。
苏轼也是北宋书法家的代表之一。
他的楷书和行书表现了“古为今用、应变自如”的精神,并在书法艺术上注重格调和美感。
苏轼的书法在世界书法史上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南宋时期,颜真卿的楷书和米芾的隶书成为书法界的代表性作品。
颜真卿的楷书在勾结、转折、收笔等方面都非常讲究,体现了书法的趋势性和协调美感。
米芾的隶书则在书法造型上的个性化和创新性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十二幅宋朝书法

十二幅宋朝书法宋代,是中国文化璀璨斑斓的朝代,涌现了一大批书画诗词名家。
宋代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魏晋和隋唐书风向元明清过渡的转折阶段,其时代风格是很鲜明的。
这种风格的形成,既受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影响,又是书法艺术本身发展的必然结果。
宋书法尚意,系朱大倡理学所致,意之内涵,包含有四点:一重哲理性,二重书卷气,三重风格化,四重意境表现,同时介导书法创作中个性化和独创性。
01沈辽行书《动止帖》上海博物馆藏沈辽,字叙达,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初以兄任监寿州酒税,迁监内藏库。
神宗熙宁初,为审官西院主簿,出监明州市舶司,迁太常寺奉礼郎,改监杭州军资库,摄华亭县事。
曾为人书裙带,转辗为神宗所见,以为失去士大夫顾藉,御史遂劾以他事,削职为民,流放永州(《挥麈馀话》卷一)。
后遇赦徙池州,遂筑室秋浦齐山,名曰云巢。
元丰八年卒,年五十四(《沈氏三先生文集》卷八《沈叙达墓志铭》)。
与从叔沈括、兄遘,合称沈氏三先生。
所著有《云巢编》二十卷(今本十卷)。
《宋史》卷三三一有传。
尤工书法,楷、行俱佳。
曾巩、苏轼、黄庭坚常与之唱和,王安石、曾布皆习其笔法。
02张读草书《书札》墨迹03周越《怀素律公帖跋》释文:越观怀素之书有飞动之势若悬岩坠石惊电遣光也珍重珍重景祐三年五月十六日04周越《草书贺秘监赋》周越字子发,又自清臣,宋朝淄州邹平(今山东邹平)人。
其兄周起字万卿,是宋真宗时代的进士。
因周越为其弟,则可以推算出周越大概生活在宋真宗和宋仁宗年间。
启功先生在《论述绝句》第六十则中写道:子发书名冠宋初,流传照乘四名珠。
寥寥跋尾谁能及,不是苏髯莫唤奴。
周越。
越字子发。
“落笔已唤周越奴”,苏轼句也。
周子发书,为北宋一大家,而遗迹流传极少。
石渠旧藏王著书真草千字文,后有周跋,四十年前已成劫灰。
今所存者,为石刻四事,皆跋尾也。
按启功所言,周越书法作品流传极少,却是“寥寥跋尾谁能及”。
05刘正夫行书《佳履帖》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刘正夫,字德初,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州)县人。
中国书法发展史之宋代书法

中国书法发展史之宋代书法帖学大行的宋代书法北周衰微之际,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自立为帝,建立赵宋王朝。
半个世纪的五代十国分裂混乱局面至此结束,国家复归统一。
从公元960 年至1279年,三百多年间,书法发展比较缓慢。
宋太宗赵光义留意翰墨,购募古先帝王名臣墨迹,命侍书王著摹刻禁中,厘为十卷,这就是《淳化阁帖》。
“凡大臣登二府,皆以赐焉。
”帖中有一半是“二王”的作品。
所以宋初的书法,是宗“二王”的。
此后《绛帖》、《潭帖》等,多从《淳化阁帖》翻刻。
这种辗转传刻的帖,与原迹差别就会越后越大。
所以同是宗王从帖,宋人远逊唐人。
所以一些评家以为帖学大行,书道就衰微了。
这是宋代书法不景气的原因之一。
其次如米芾《书史》所指出的“趋时贵书”也造成了宋代书法每况愈下。
米芾分析说:“李宗锷主文既久,士子皆学其书。
肥扁朴拙。
以投其好,用取科第,自此惟趋时贵书矣。
”宋室南渡之后,如《书林藻鉴》讲:“高宗初学黄字,天下翕然学黄字;后作米字,天下翕然学米字;....盖一艺之微,苟倡之自上,其风靡有如此者。
”在这种风气笼罩之下,书法家能够按自己对书法艺术的理解去继承,革新的就不太多了。
此宋代书法不十分景气的原因之二。
总之,帖学大行和以帝王的好恶,权臣的书体为转移的情势,影响和限制了宋代书法的发展。
宋代为后世所推崇者有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襄四大家。
四家之外,宋徽宗赵佶独树一帜,亦堪称道。
其著名代表书家有:蔡襄、苏轼、黄庭坚、米芾、赵佶。
蔡襄 (1012-1067)字君谟,兴化仙游人。
官至端明殿学士。
《宋史?列传》称他:“襄工于手书,为当世第一,仁宗由爱之。
”宋四家中,他年龄辈份,应在苏、黄、米之前。
宋四家中,苏、黄、米都以行草、行楷见长,而喜欢写规规矩矩的楷书的,还是蔡襄。
他的书法学习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浑厚端庄,雄伟遒丽。
苏东坡说:“君谟天资既高,积学至深,心手相应,变化无穷,遂为本朝第一。
”蔡襄为人忠厚正直,字识渊博,他的字“端劲高古,容德兼备”。
宋明清时期的书法艺术与文化内涵

宋明清时期的书法艺术与文化内涵宋明清时期是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此时期所创作的书法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宋明清时期的书法艺术不仅发扬了前代的传统,而且又增加了新的内容和形式,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个亮点。
宋代书法艺术宋代书法艺术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书法史上一个辉煌的时代。
其书法艺术风格概括为雅俗共赏,气韵生动,刚柔相济。
宋代书法家有米芾、苏轼、黄庭坚等,他们的书法作品至今仍享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米芾的书法作品富有变化和节奏感,字体雄健有力,处处彰显出他深谙书法的独到见解。
苏轼的书法作品则特点是自然、豁达,尤其注重自然流畅和笔墨与用纸的兼顾。
黄庭坚是以笔涉多种艺术门类的大家,他的书法作品则思维缜密、精神高昂,具有深厚的内涵和卓越的艺术价值。
宋代书法作品不仅注重笔画的造型,而且更注重笔画的气韵和尺度。
其作品风格优美、和谐,引人陶醉,观赏者能够感受到书法家的情感、思维和灵魂。
明代书法艺术明代是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相较于宋代书法,明代书法更加注重审美观感的变化和韵律的融合。
其主要特点是笔法强劲有力,有胆有识,讲求创新和技法的革新,尤其重视字体的自由发展。
明代书法家有董其昌、文征明、杨慎、祝枝山等,他们的书法作品传达出中国书法为艺术的决然决定,而不再只是一种文字书写形式。
董其昌的书法作品富有变化和创新,注重艺术个性和自由发挥。
文征明的书法作品则充满诗意,灵动敏捷,富有文艺气息。
杨慎的书法作品则较为沉稳、内敛,字体方正,中气十足。
祝枝山的书法作品则注重纵横变化,在结构和造型上更自由和富有个性。
清代书法艺术清朝时期,书法艺术逐渐走向成熟,形成了多元化的书法艺术流派,如吴门书法、李少白派等。
其书法艺术创作突破了宋明两代的传统,更加注重技法的创新和流派的分立。
清代书法家有王鸣岐、何绍基、李铎、郑板桥等,他们的书法作品具有独特风格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王鸣岐的书法作品注重艺术形式和造型,成为了清代书法艺术的代表。
十二讲 宋代书法

中段,繁忙的汴河码头
后段,热闹的市区街道
苏汉成、李嵩的“婴戏图、货郎图”:随着城市 民俗生活的丰富,节令画日益普及,欢乐吉庆的气 息反映了市民百姓的欣赏趣味。
蘇 漢 臣 《 秋 庭 嬰 戲 圖 》 , 五 代 南 唐
《杂技戏婴图》表现了杂技艺人表演绝 技,两个小孩被其吸引驻足观看的情景。 反映了画家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和轻松 自如的艺术表现力。
《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采用中国画特有的 散点透视,剪裁巧妙,疏密有致,自然和谐。中 央的船过虹桥的紧张场面是全卷富于冲突的最精 采部分。笔墨技巧极为精熟,线条道劲老练,兼 工带写,设色朴素。显然有别于一般界画。这些 都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详尽观察,坚持不懈的毅 力,饱满的创作激情和严肃的创作态度。 现代美 术史家称它是“中国古代的现实主义杰作”。
蔡京的艺术天赋极高,素有才子之称, 在书法、诗词、散文等各个艺术领域均有 辉煌表现。当时的人们谈到他的书法时, 使用的词汇经常是“冠绝一时”、“无人 出其右者”。
宋徽宗的瘦金体
瘦金体是宋徽宗(赵佶,1082~1135年) 创造的书法字体,亦称“瘦金书”或“瘦 筋体”,也有“鹤体”的雅称,是楷书的 一种。他早年学薛稷,黄庭坚,参以褚遂 良诸家,出以挺瘦秀润,融会贯通,变化 二薛(薛稷,薛曜)。现代美术字体中的 “仿宋体”即模仿瘦金体神韵而创。
三、两宋人物画
宋代人物画的表现主题、题材范围比起唐代、 五代的绘画则有明显的变化和拓展,平民市井乡 村生活,各种社会风俗活动及边区少数民族生活, 都成了画家们精心构思和表现的内容。描写民俗 和城乡风物的风俗画,始于五代,到了宋代前期, 由于社会的安定和城市工商业的繁荣,市民生活 安乐而丰富多彩,把风俗画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北宋书法作品

北宋书法作品
北宋书法作品欣赏:
北宋书法作品1
北宋书法作品2
北宋书法作品3
北宋书法作品4
北宋书法作品5
书法的审美风尚:
重视对审美风尚的总结与引导。
一般说来,一个社会必然有一个社会的风尚,这种社会风尚也必然要影响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而社会文化各方面对这一风尚的欢迎或抵制,又必然会直接影响到这一社会风尚的兴盛与消亡。
同样,各个时代对书法艺术的审美风尚也不一样。
如何引导这种审美风尚,使之成为这一时代审美的主导风尚,就成为各个时代书论家们所关注和探讨的问题。
如汉魏时书论中的“尚象”、晋时书论中的“尚韵”、唐时书论中的“尚法”、宋时书论中的“尚意”等等,无一不是对各个时代书法艺术实践中审美风尚的总结,而通过总结反过来又指导书法创作的实践,促进书法艺术的发展与繁荣。
其次,对书法艺术的研究全面而系统。
只要粗略翻阅一下中国古代书法理论着作,你就会看到:中国古代对书法艺术的研究和总结是全方位的,涉及到书法艺术的各个方面,而且自成体系。
如果将它与中国古代画论相比较,就更能显示出这一特点。
比如对书法发展史的研究,自从南朝宋羊欣的《采古来能书人名》开其端,以后各个朝代几乎都有这样的一批着作。
它们论列了从上古至清末书法发展的历史,保存了中国书法发展历史的完整面貌。
又如对书体演变历史的研究,论及了大篆、小篆、八分、楷书、行书、章草、今草等书体的产生、发展、变化以及概念、特点等各个方面,系统而全面。
再如对书法技法的研究也是极为深人、全面,大凡用笔、用锋、执笔、结宇、用墨、布白等等,皆有详细而精到的研究。
宋代书法艺术特征

宋代书法艺术特征
宋代是中国书法艺术的重要时期之一,这一时期的书法艺术表现出了一些独特的特征。
首先,宋代书法注重“意境”,在艺术表达上追求意境的美感,将执笔造化与墨色意境融为一体,使作品在形式与意境两个方面都达到完美的统一。
与此同时,宋代书法也重视“笔法”,用丰富多样的笔法表现出丰富的意境。
宋代书法的楷书、行书、草书、隶书等具有独特的笔画特色和整体结构的特点。
其次,宋代书法形成了多种书风,其中又以“米芾与苏轼”的书法艺术影响最为深远。
“米体”是米芾的书法风格,以其豪放、潇洒的气魄,展现了一种复杂的书写形式,这使“米体”从此成为了书法界一个重要的字体。
“苏体”是苏轼的书法风格,其大意笔笔不失结构、雄浑之处不失温润之美,使这种说不清楚,形难定位的境界,成为书法艺术家所追求的境界。
最后,宋代书法作品在选材方面也具有独特性。
例如,唐代就以《兰亭序》作书法的名篇,而在宋代,“曲帖三绝”以及“题画、平章百姓识字”等作品成为该时期的代表。
这些作品选材广泛,艺术表现丰富,因此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推崇。
总之,宋代书法注重意境和笔法的结合,形成了多种书风,选材广泛,并具有独特的特征。
这些特征成为了中华书法艺术不可或缺的部分,并对后来的书法艺术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宋代书法:经典的一种尺度

术传统,在文人由此正士大夫都可需遵循的)里、时隔数力手段。
”英艺术”。
书法改革看行书《自书括《欧阳氏后者写于宋辽宁省博物忠介之心,一,宋朝的博系教授沃展过程,各开的鲜花,书法家开始。
”)为代表的,开“尚意”,行草书体研究所所长特征的宋代的丰碑巨制,则无疑是书艺”,魏”之名才开效法之意。
始一直在以由历代名家与另一派别名家书法,偶像需要具宋代书法:经典的一种尺度/张锐备两个条件:一是有名气,没有名气不能叫人随从;二是有神秘感,似真似幻,可以随心所欲地加以改造利用。
他把王羲之比喻为书法领域中的孔子,并引用鲁迅的话:“是权势者们捧起来的……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被当作敲门砖差使的。
”沃兴华由此批评道:“所谓的‘王羲之’书风被统治者作为教化工具之后,就成为利禄之具,它既以平和稳定来粉饰社会的太平,又以规矩法度来奴化人们的情感。
”唐朝,太宗李世民尤其喜爱王羲之的书法,甚至撰写了《王羲之传论》,其中提到一句“心摹手追,此人而已”,意思是除了王羲之值得效法,再无其他人了。
帝王对王羲之的推崇,自此确定了二王的书法地位。
宋淳化三年(992年)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
在宋太宗赵光义的授意下,翰林侍书王著汇集当时存有的被认为是最好的书法手迹,刻成《淳化阁帖》十卷。
这部法帖以经典传统的书法作品为主,包括历代帝王、历代名臣、诸家古法帖、二王书法作品等,有“帖祖”之称。
这些作品被上板印刷,副本赐给了达官显贵。
书法史学家陈振濂称“他利用《淳化阁帖》,树立了书圣和自己的权威地位”。
《淳化阁帖》是一部钦定选本,开始时凡官在二府以上者才能有幸得到一部,以后辗榜翻刻、风行天下,凡是学习书法的人都得认认真真地临帖,由此登堂入室,尤其是想靠书法进身的人更得亦步亦趋,不敢逾越。
曹宝麟认为,尽管因王著学识不足而造成很多错误,编篆失误、摹刻失真,但《淳化阁帖》对于历代书法名迹尤其是二王作品地位的确立,有着重要的功绩。
此后公私刻帖成为风尚——官方刻帖中,有北宋哲宗年间的《续法帖》、徽宗年间的《大观帖》等;私人刻帖里,有刘沆的《潭帖》、潘师旦的《绛帖》、王采的《汝帖》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俗画
宋代人物画中一个特别值得注意的现象 就是风俗画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张择端 是宋代风俗画高度发展的杰出代表。
张择端
张择端,字正道,山东诸城人。幼好 读书,早年游学汴京(今河南开封),后 习绘画。宋徽宗朝(1100-1125年)供职翰 林图画院。专工界画宫室,尤擅舟车、市 肆、桥梁、街衢、城廓,自成一家。
李白忆旧游诗卷
米芾(1051~1107)
米芾书法宋代以来,为后世所景仰。其 作书谓“刷字”,意指其作书行笔方法与 前人不同。
《 蜀 素 帖 》
蔡襄(1012-1067)
福建人,善楷书。书法风格出入于颜真 卿和柳公权之间,浑厚端庄,淳淡婉美, 自成一体。
《洛阳桥碑》
蔡京(1047~1126)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蔡京 ) 被称为最能代表宋代书法成就的书家,被 称为“宋四家”。
苏轼(1037-1101)
词、文、书、画四绝。
《寒食帖》文
一曰:“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 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 燕支雪。闇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 何殊病少年,病起须已白。”
二曰:“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 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 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 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 也拟哭涂穷,死灰吹不起”。
《寒食帖》“天下第三行书”
《黄庭坚》题跋
黄庭坚(1045-1105)
精行、草和楷书。行书结构中宫紧收, 而四边放射延伸,别具风趣。
《 杂 技 戏 婴 图 》
《西苑雅集图 》 表现了苏轼兄弟、黄 庭坚、李公麟等16人在附马王冼家中 吟诗作画休闲娱乐的情景。此图为观 米芾题诗。
《西苑雅集图 》
历史故事画
李唐、萧照等人的历史故事画,尤以表现褒 忠贬奸及民族矛盾的题材为多,用以借古讽今。 李唐《采薇图》表现《史记·伯夷叔齐列传》中的 故事,此图以历史故事启示臣民,讽刺变节者, 歌颂忠贞不喻的勇士,“意在箴规,表夷齐不臣 于周者,为南渡降臣发也”。背景以水墨粗笔画 古松野藤,荒山远水,以衬托人物的精神气质, 充分体现了作者刚健稳沉、简练概括的艺术风格。
《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采用中国画特有的 散点透视,剪裁巧妙,疏密有致,自然和谐。中 央的船过虹桥的紧张场面是全卷富于冲突的最精 采部分。笔墨技巧极为精熟,线条道劲老练,兼 工带写,设色朴素。显然有别于一般界画。这些 都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详尽观察,坚持不懈的毅 力,饱满的创作激情和严肃的创作态度。 现代美 术史家称它是“中国古代的现实主义杰作”。
南宋书法
南宋书法与北宋书法相比已成衰弱之 势,大多出不了黄、米二人的藩篱。较有 成就的书法家有赵构、陆游、朱熹等。
第六节 工艺美术
工艺美术在五代时有了较大的发展。两 宋官方手工业机构更是庞大无比。此时手 工业中的工艺美术最主要的是瓷器。
中段,繁忙的汴河码头
后段,热闹的市区街道
苏汉成、李嵩的“婴戏图、货郎图”:随着城市 民俗生活的丰富,节令画日益普及,欢乐吉庆的气 息反映了市民百姓的欣赏趣味。
蘇 漢 臣 《 秋 庭 嬰 戲 圖 》 , 五 代 南 唐
《杂技戏婴图》表现了杂技艺人表演绝 技,两个小孩被其吸引驻足观看的情景。 反映了画家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和轻松 自如的艺术表现力。
出和 仙淋 人漓 步、 履简 蹒约 跚夸
《 六 祖 慧 能 》
第二节 版画
印刷术是中国的一大发明,我国是世 界上最早发明版画的国家,早在唐代就出 现了“中国的木刻,从唐到明曾经有过体 面的历史。”(鲁迅《木刻纪程. 小引》)
一 五代版画
五代版画在唐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这些版画表现的基本上都是宗教题材。
三、两宋人物画
宋代人物画的表现主题、题材范围比起唐代、 五代的绘画则有明显的变化和拓展,平民市井乡 村生活,各种社会风俗活动及边区少数民族生活, 都成了画家们精心构思和表现的内容。描写民俗 和城乡风物的风俗画,始于五代,到了宋代前期, 由于社会的安定和城市工商业的繁荣,市民生活 安乐而丰富多彩,把风俗画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蔡京的艺术天赋极高,素有才子之称, 在书法、诗词、散文等各个艺术领域均有 辉煌表现。当时的人们谈到他的书法时, 使用的词汇经常是“冠绝一时”、“无人 出其右者”。
宋徽宗的瘦金体
瘦金体是宋徽宗(赵佶,1082~1135年) 创造的书法字体,亦称“瘦金书”或“瘦 筋体”,也有“鹤体”的雅称,是楷书的 一种。他早年学薛稷,黄庭坚,参以褚遂 良诸家,出以挺瘦秀润,融会贯通,变化 二薛(薛稷,薛曜)。现代美术字体中的 “仿宋体”即模仿瘦金体神韵而创。
《采薇图》
村 医 图 ( 宋 ) 李 唐 台 北 故 宫 藏
斗 茶 图 ( 宋 ) 刘 松 年 台 北 故 宫 藏
梁楷的减笔人物画
梁楷以豪放的笔墨开创了写意人物画 的崭新局面。对明清的徐渭、八大山人、 石涛、金农、李蝉,以至近现代人物画均 有很大影响。
《 李 白 行 吟 图 》
的张 醉的《 态笔泼 ,墨墨 极,仙 具传人 幽神图 默地》 感表以 。现饱
二 宋代版画Biblioteka 宋代版画继五代之后有了较大的发展和 普及,几乎遍布全国。
宋代版画主要体现在佛教方面和迅猛发 展的书籍里的版画插图方面。
第三节 五代两宋书法
五代书法史唐代向两宋转化的过渡时 期,代表书法家是杨凝式。两宋的书法, 承接唐风。其中成就最高为“宋四家”。
《 韭 花 帖 》
杨 凝 式
.
宋四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