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下册22克隆技术教学设计济南版
生物中学克隆技术教学教案 (2)

生物中学克隆技术教学教案一、教案背景在生物学中,克隆技术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可以用于生物研究、医学治疗、农业改良等领域。
为了提高学生对克隆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本教案将介绍生物中学克隆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步骤。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克隆技术的意义和应用,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克隆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2. 掌握PCR扩增、DNA连接和转化等克隆技术的实验操作;3. 了解克隆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前景。
三、教学过程1. 克隆技术的基本原理1.1 DNA的克隆概念DNA克隆是指通过人工手段,将特定的DNA片段复制成大量相同的复制体。
基本原理是利用DNA的复制特性和酶催化反应。
1.2 克隆的步骤克隆的主要步骤包括:DNA提取、PCR扩增、DNA连接和转化。
1.3 PCR扩增技术PCR扩增是在体外合成DNA的技术,通过不断重复核酸链反应,使特定的DNA段得以扩增。
PCR扩增是克隆技术的重要步骤之一。
1.4 DNA连接和转化DNA连接是将含有目标DNA片段的载体DNA与某种酶进行连接,形成重组DNA。
转化是将重组DNA导入接收细胞,使其在细菌内进行复制。
2. 克隆技术的实验操作2.1 实验前准备搭建PCR扩增实验系统,包括引物设计、模板DNA的提取和纯化、引物和模板DNA的混合等步骤。
2.2 PCR扩增实验根据实验设计的模板DNA,通过PCR扩增,生成目标DNA片段。
实验步骤包括:DNA的变性、引物的结合、DNA聚合酶的作用等。
2.3 DNA连接实验将PCR扩增得到的DNA片段与载体DNA进行连接,生成重组DNA。
2.4 转化和筛选实验将重组DNA导入接收细胞,使其在细菌内进行复制,并通过特定筛选方式筛选出含有目标DNA的细菌。
3. 克隆技术的应用3.1 生物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克隆技术可以用于复制和研究特定DNA片段,进一步探究基因的功能和相互作用。
3.2 医学治疗中的应用克隆技术可以用于生产重组蛋白药物、制造基因工程疫苗等,为医学治疗提供新的方法和手段。
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下册 克隆技术 教案

《第二节克隆技术》教案教学目标1、说出克隆技术的实质及应用。
2、概述克隆羊多利的培育过程。
3、分析克隆技术与伦理重点概述克隆技术的原理及大致操作过程。
难点克隆技术的原理及操作过程,举例说出克隆技术和社会伦理问题。
教学突破本节教学可结合第一节的内容,教师可组织学生展开有关生物技术的发展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明显的或潜在的威胁和社会伦理问题的讨论,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类整理,分成若干具体问题,如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克隆人的伦理问题、生物武器制造和应用的安全问题等。
让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组成若干个研究小组,分工合作,查找资料,确定论述的主要论点和论据,选择论述的方法和手段,举办关于生物技术引发的安全性和社会伦理问题的研究报告会,使学生明白生物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使用不当,也会给人类带来深重的灾难。
教师准备教师制作CAI课件,“克隆羊‘多利’”培育过程的flash动画。
学生准备学生课前查找有关“克隆技术的发展史”和“生物技术的种类”等有关资料。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1、教师课件出示植物的扦插、压条、嫁接和组织培养,提出问题: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句诗说的是植物的什么现象?2、学生回答:无性生殖。
因为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它们与原来植株的遗传物质完全相同。
3、教师总结这种无性生殖现象在生物学上叫做克隆。
自然引出本节课题。
二、讲授新课自主学习一:(一)克隆技术及其应用1、出示:“多利”和它的缔造者图片,提出问题: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学生回答:克隆出来的2、教师动画演示“多利”的培育过程,提出问题:(1)在进行克隆实验时,维尔穆特选用不同品种绵羊的目的是什么?(2)“多利”的遗传物质与哪只绵羊相同?请说出你的理由。
(3)与普通绵羊的繁殖相比,“多利”的产生有什么特殊之处?3、学生分析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解读课本图7、2-74、教师引导学生总结:(1)在进行克隆实验时,维尔穆特选用不同品种绵羊的目的是作为对照,增强结论的说服力。
济南版八下生物第七单元第二章现代生物技术第二节克隆技术教案

课题:克隆技术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能说出克隆技术的实质及应用。
②概述克隆羊“多莉”的培育过程。
③能从正反两个方面说出克隆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2.能力目标通过自由小辩论活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伦理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说出克隆技术的实质及应用。
2、难点概述克隆羊“多莉”的培育过程。
能从正反两个方面说出克隆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为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和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确立本节应用“学案导学-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对设计的问题进行自学教材,主动探究,小组交流、点拨建构,最后归纳总结,交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获取知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课前准备:教师:备课制作多媒体课件、编写导学案学生:收集有关克隆人方面的信息和资料,为“关于是否应该禁止克隆人的辩论”做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 1分钟课件展示图片总结: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而直接由母体产生新个体属于无性生殖,在生物学上叫“克隆”。
学生思考并回答: 1.a:扦插 b:嫁接c:压条 d:组织培养 复习旧知识,为本节课新知识的学习做铺垫。
创设情景 课件展示“多莉”和它的缔造abcd激发兴趣1分钟者的图片提问:植物可以克隆,那么高等动物能够克隆吗?过渡:同学们回答得很对,“多莉”羊是经过克隆培育来的,那你想知道它的培育过程吗?本节课我们就以“多莉”羊的培育过程来学习克隆技术。
回答:可以提出问题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引出课题。
预习导学:请同学们阅读课文115页至118页的内容,完成下面的习题一、克隆技术及其应用1.克隆技术就是没有经过而获得新个体的方法,属于生殖。
第二节克隆技术学历案-2022-2023学年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下册

新授课学历案生物技术第二节克隆技术学校:班级:姓名: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学习目标】1.通过用模型构建“多莉”的培育过程,说出克隆技术的过程。
2.通过资料分析,举例说出克隆技术的应用。
3.通过辩论活动,说出克隆技术对人类的影响。
【情境任务】“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柳树等植物的枝条扦插到土壤里,不久就会生根、发芽,长成新的植株。
这些新植株的产生没有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营养繁殖,因此它们与原来植株的遗传物质完全相同。
你了解这种现象吗?谁能解释一下这种现象?【任务推进】任务一克隆技术合作探究(一):1.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115页—116页内容后,以小组为单位,选取彩纸或彩泥,制作多莉的培育过程模型。
2.选取用彩纸、彩泥制作的多莉培育过程模型展示,边展示边讲解。
合作探究(二):1.在进行克隆实验时,维尔穆特选用不同品种绵羊的目的是什么?2.“多莉”的遗传物质与哪只绵羊相同?“多莉”有三个“母亲”,有没有真正生物学意义上的母亲?3.这三只母羊的作用分别是什么?4.指出克隆羊“多莉”培育过程的三项关键技术。
5.与普通绵羊的繁殖相比,“多莉”的产生有什么特殊之处?6.克隆技术能不能改变动物的基因?跟踪训练线粒体是真核细胞的“能量工厂”,其内有一套独立于细胞核的遗传物质线粒体DNA.线粒体肌病、Leigh综合征是由于母亲线粒体内携带有致病基因导致的遗传病,用线粒体替代疗法培育的“三亲婴儿”则不会遗传母亲有缺陷的线粒体DNA,该疗法的过程如图所示。
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图中重组细胞丙的遗传物质来自细胞甲、乙B.图中重组细胞丙的线粒体来自细胞甲C.“三亲婴儿”的性别取决于细胞甲D.“三亲婴儿”同时具备三位亲本的遗传物质任务二克隆技术的应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先自己阅读课本117页第一段,以及老师提供的相关资料,举例说出克隆技术的应用。
2.再小组内讨论交流。
跟踪训练下图分别是胡萝卜组织培养技术及中国克隆猴“中中”和“华华”核移植技术的流程图,①、②、③表示相应过程。
八年级生物下册 7.2.2《克隆技术》教案 济南版

八年级生物下册 7.2.2《克隆技术》教案济南版一、教材分析"克隆技术"是一项发展迅速、前景远大,却又引起众多非议的生物技术。
学生经常听说,但又很难真正了解其原理。
本节主要介绍克隆技术这一现代生物技术的操作过程和应用前景,同时提出了克隆技术所引发的一系列社会伦理、道德和法律方面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生物技术利与弊"的大讨论。
本节关键问题是:克隆技术给人类带来了什么?克隆技术是一种现代生物技术。
教材的这部分内容既向学生展示了克隆技术在工业、农业和医学领域所取得的成果,及其美好的应用前景,也指出了克隆人研究可能引发的一系列社会伦理、道德和法律问题。
从而帮助学生辨证地认识生物技术与社会伦理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克隆的概念及其基本过程。
(2)知道克隆技术的应用及其可能带来的社会伦理问题。
过程与方法(1)在学习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比较和学习动物细胞核的全能性。
(2)从实例出发,学习克隆技术的一般操作过程和应用领域。
(3)关注克隆技术的最新进展,并积极参与克隆技术可能带来的正效应和负效应的讨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讨论克隆技术的利与弊,从中体会先进的科学和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2)通过学习克隆技术的发展过程,感受科学探究的曲折,感悟科学家在探究过程中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严谨、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3)展望生命科学未来的美好前景,增强科学研究以造福人类为最终目标的使命感。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1)克隆的概念和一般过程。
(2)克隆技术的应用。
2.难点克隆技术利与弊的讨论四、课时安排建议2课时完成五、教学准备PPT的制作六、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问题引入:克隆羊---"多利"是如何培育的?引出:克隆技术。
学生思考,回答。
增强生物学与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第二章第二节克隆技术导学案2022--2023学年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姓名:单位:课时课题:第二章第二节克隆技术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年月日,星期,第节课【内容标准】克隆技术等现代生物技术巳被用于生产实践,并对个人、社会和环境具有影响。
【学习目标】1、通过克隆羊“多莉”的培育过程,说出克隆技术的实质及应用。
2、通过辩论活动和视频动画,了解克隆技术及其与伦理之间的关系,培养批判性思维。
3、通过学习克隆技术的发展过程,感受科学探究的曲折过程,感悟科学家在探究过程中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严谨、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通过学习克隆技术的利与弊,确立正确的伦理观念。
【评价设计】1、通过合作交流分析克隆羊“多莉”的培育过程,说出克隆技术的实质。
2、通过收集有关克隆人方面的信息和资料,辩论“关于是否应该禁止克隆人的辩论”,了解克隆技术及其与伦理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习克隆技术的发展过程,感受科学探究的曲折过程,感悟科学家在探究过程中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严谨、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收集相关的资料和图片作成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1、准备“假设我会克隆”小作文;2、收集有关克隆人方面的信息和资料,为“关于是否应该禁止克隆人的辩论”【教学过程】活动一:克隆羊“多莉”的培育过程学习任务:带着下列问题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课本阅读课本1 15—118页,完成以下内容。
1、“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利用了生殖中的,他们没有经过的结合,与原来植株的完全相同,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叫做,它是通过进行的。
2、克隆属于生殖。
克隆羊“多利”是用细胞克隆出来的。
3、在进行克隆实验时,维尔穆特选用不同品种绵羊的目的是什么?4、与普通羊的繁殖相比,“多莉”的诞生有什么特殊之处?评价标准:能正确回答以上5个问题,并能用规范的语言有条理的、清晰的描述克隆羊多利的诞生过程的操作过程。
(优秀小组+5分)活动二:小活动:【假设我会克隆】学习任务: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假设现在,人类科技的技术已发展到可以任意克隆任何生物,例如复制羊,复制鱼,甚至包括人类本身的地步,同学们会克隆什么呢?利用克隆技术,可以快速的培育具有优良品质的品种;克隆技术在制造方面前景广阔;利用克隆技术可以将动物大量繁殖;克隆技术还为拯救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2021年八年级生物下册 7.. 克隆技术教学案(无答案) 济南版

2019-2020年八年级生物下册 7.2.2 克隆技术教学案(无答案)济南版学习目标1、克隆技术的实质及应用。
2、概说克隆羊“多利”的培育过程。
3、分析克克隆技术与伦理。
4、通过辩论活动,,确立正确的伦理观和价值观。
重点、难点:克隆技术的实质及过程重难点突破:多媒体图片教具准备:课件挂图【自主学习】1.概念:没有经过的结合,与原来亲本的完全相同。
这种现象叫做克隆。
2.实质:克隆属于生殖3.克隆技术的应用利用克隆技术可以__ _ __ ,优良品质的家畜品种,并且可以保持家畜___ __ 不会改变,在基因工程药物方面,利用克隆技术可以将转基因动物__ _ __ ,从而降低成本,提高产量。
在濒危动物的拯救方面,可以从濒危动物身上选取适当的__ _ __ ,进行克隆,从而达到有效保护的目的。
二、当堂达标1、克隆羊“多利”的卵细胞核来自于()A体细胞 B神经细胞 C生殖细胞 D其它细胞2、克隆羊“多利”是将白脸绵羊的乳腺细胞核,移植到黑面绵羊的去核卵细胞中,形成重组细胞,后经一系列培育而成的。
根据遗传学原理,“多利”面部毛色应是()A.黑色B.白色C.黑白相间D.不能确定6、关于克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利用人体细胞克隆组织或器官,可以消除人体器官移植中的排异的反应。
B.利用人体细胞克隆组织或器官可解决供移植的人体器官严重缺乏的难题。
C.克隆不是经过受精过程而获得新个体的方法。
D. 克隆是通过有性生殖产生出动物个体或群体。
7、你认为克隆羊“多利”的遗传物质主要来源于()A.为其生殖发育提供场所的母羊。
B.为其生殖发育提供细胞核的母羊。
C为其生殖发育提供除去细胞核的卵细胞的母羊。
D.兼有以上三只羊的共同特征的杂合体【前车之鉴】(错题集)板书设计:第二节克隆技术一、克隆技术及其应用1.克隆技术的过程2.克隆技术的实质-无性生殖二、克隆技术与伦理(双刃剑,引起人伦关系混乱)课后反思:: 23569 5C11 少. 8 26695 6847 桇#lSM40536 9E58 鹘25886 651E 攞。
初中生物_克隆技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并情景交融的写法,培养学生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
2.反复诵读,品味文章的意境美,感受文章语言的准确和生动。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和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点来进行描述的方法。
2.学习本文平易自然、生动活泼、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虽然学过职务的营养繁殖和组织培养技术,但往往不认为他们属于克隆技术,大多数学生认为以克隆羊“多莉”为代表的动物克隆才属于克隆技术。
因此,在本节课中,通过《小羊“多莉”的烦恼》的情景剧表演,引入本节课新课,通过引导学生描述克隆技术的过程,让学生总结出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也属于克隆技术范畴,从而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克隆技术,有助于学生理解克隆技术的实质。
引入用的情景剧后,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以及教科书中的资料和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讨论后得出结论,并掌握克隆羊“多莉”的培育过程,最后,通过与“试管婴儿”的比较,最终形成科学的概念。
学生开展辩论活动时,一定会出现“无人发言”或“无秩序发言”两种极端现象,教师要在课前明确辩论活动的流程,明确双方辩手的人员组成,并明确每位辩手的职责。
辩论过程中,辩手也会出现偏离辩论主题的情形,需要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在最终知识梳理时,为学生总结辩论主旨,让学生明确利弊,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信息交流能力。
效果分析本节课的教学,教师课堂教学思路明晰,能完成既定教学目标。
课前演讲给学生提供了分享生物学知识的舞台,让学生将获取生物学知识成为一种习惯,将分享生物学知识作为一种快乐,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兴趣。
课堂教学形式新颖,情景剧及辩论赛的设计,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体现了学生是课堂教学主体的教学理念,展示了个性化的教学特色,有效促进学生发展,高效地帮助学生掌握了重点难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克隆技术
教学目标:
1.说出克隆技术的实质及应用。
2.能概述克隆羊多利的培育过程。
3.分析克隆羊技术及伦理。
4.通过论辩活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确立正确的伦理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说出克隆技术的实质及应用。
教学难点:分析克隆羊技术及伦理
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由一首诗“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引入新课什么是克隆?接着引导学生来理解无性生殖和克隆技术的关系,通过阅读教材来掌握多利培养的过程。
并向同学们介绍在克隆技术的发展上取得了哪些成绩。
最后由同学们讨论克隆技术与伦理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事先做好ppt课件、收集有关克隆动物的图片
学生:收集有关克隆技术与伦理的信息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句诗说的是植物的什么现象?
新课导读:(一)阅读教材掌握克隆羊“多利”的诞生过程。
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在进行克隆实验时,维尔穆特选用不同品种绵羊的目的是什么?
2.“多利”的遗传物质与哪只绵羊相同?请说明你的理由。
3.与普通绵羊的繁殖相比,“多利”的诞生有什么特殊之处?
总结:克隆绵羊的成功,意味着人类可以利用哺乳动物的体细胞大量生产完全相同的生命体,这是人类科学史上的一项重大突破。
相继问世的克隆动物: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克隆属于生殖。
1)克隆羊“多利”是用细胞克隆出来的。
2)利用克隆技术,可以快速的培育具有优良品质的品种;克隆技术在制造
方面前景广阔;利用克隆技术可以将动物大量繁殖;克隆技术还为拯救
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2.阅读课本有关知识,分析讨论下列问题:
克隆羊多利的诞生就意味着人类可以利用动物的体细胞大量复制出完全相同的生命体,打破了千百年不变的自然规律,这是遗传科学的巨大飞跃,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项重大突破,
那么克隆技术有哪些现实意义呢?你认为这项技术广泛用于农业、医药有哪些好处呢?(二)克隆技术与伦理的有关知识,分析讨论下列问题:
1.克隆技术会使人伦关系发生。
2.克隆人(或动物)是的单性复制,会导致上的退化。
3.开发和利用克隆技术应遵守的基本原则是。
学生讨论: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辩论克隆技术与伦理的关系
归纳总结本节教学内容:通过本节学习,我们知道克隆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如快速繁殖作物和家畜、制造基因工程药物等。
目前,人类自身的克隆有桲于伦理道德,破坏了人的尊严,也不利于人类的发展,所以在许多国家已经被明令禁止。
教学板书:
知识拓展:
克隆是英文 clone的音译,简单讲就是一种人工诱导的无性繁殖方式。
但克隆与无性繁殖是不同的。
无性繁殖是指不经过雌雄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只由一个生物体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常见的有孢子生殖、出芽生殖和分裂生殖。
由植物的根、茎、叶等经过压条、扦插或嫁接等方式产生新个体也叫无性繁殖。
绵羊、猴子和牛等动物没有人工操作是不能进行无性繁殖的。
科学家把人工遗传操作动、植物的繁殖过程叫克隆,这门生物技术叫克隆技术。
教学反思:一些同学回答的相当精彩,老师却没有给予及时的有效地评价;有些学生回答问题、提出问题过于积极,教师为了维持课堂秩序,对学生提出的有悖常理的观点要没有及时纠正。
而有些学生没有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这些都是需要注意的。
作为一名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新老师,由于课堂调控能力欠佳,在讨论过程中,课堂秩序混乱。
今后需要注意的是,要想实现探究过程的有效性,就要让学生在辩论过程中实现有理、有据、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