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第11课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课件)

想要,打算。
门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高兴的样子。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解开衣服,正打算睡觉,这时月 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动人游兴),(于是)我高兴地起来走到 户外。 考虑,想到。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
相与步于中庭。 院子里
睡觉
想到没有与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来到承天寺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本文写于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 作者被贬谪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作者写 了这篇短文,真实地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 一个小片段。
资料链接(二):苏轼的坎坷人生
苏轼的一生,不是被贬,就是 在被贬的路上。从政40年被贬30年 ,当过官耕过田。跌宕起伏的人生 经历,练就了他乐观豁达的性格。 被贬黄州期间,他除了写下《记承 天寺夜游》,还创作了《赤壁赋》 、《西江月》、《定风波》等千古 “人生缘何不快乐, 名篇。著名作家林语堂评价他:“ 只因未读苏东坡。” 他是一个无药可救的乐天派”。
(4)特殊句式
判断句:盖竹柏影也 “……也”表判断
省略句:解衣欲睡 省略主语“余”,即“(余)
倒装句:
解衣欲睡”
a.相与步于中庭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相与于中庭步”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定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但少如吾两人者闲人耳”
课堂小结
在这堂课的尾声,让我们共同编织一场穿 越时空的梦,将这份来自千年前的月夜静谧, 化作心灵深处的一抹永恒光辉。我们不仅是在 学习一篇古文,更是在与苏轼进行一场灵魂的 对话,感受他在人生低谷时那份不屈不挠、豁 达乐视的洒脱。
示例(1): 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面对人生中的挫 折和逆境,要用乐观的心态去应对。把挫折当作攀登 人生高峰的垫脚石,拥抱一个诗意的人生!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课件

活动三:解读记叙 ——独学:携友夜游
(时间1分钟)
1、记叙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
活动三 独学:携友夜游
(时间2分钟)
2、作者为何夜游? 为何寻张怀民不寻别人? 二人是何关系?
(联系背景资料)
资料链接1
元丰二年,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有关于对王安石 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谤新法,并将他逮捕入狱, 这就是“乌台诗案”。长时间的审问、折磨,苏 轼差点丢了脑袋。后由于范镇、张方平等的营救, 苏轼获救出狱,被贬到黄州,担负团练副使,但 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作者有职无权的官。 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了这篇短文,真实地记录 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
庭院中的月光像积水般澄澈透明,水中好像有 藻、荇交错纵横,大概是竹子和柏树枝叶的影子吧。 哪一夜没有月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 缺少像我们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活动二 整体感知(时间1分钟)
一、按表达方式的不同把文章划分为三层,分别 用四个字概括每层的意思。
记叙 ——寻伴夜游
描写 ——庭中月色
资料链接2
张怀民:1083年被贬黄州,初居承天寺,虽屈居 主主簿之类的小官,但心胸坦然,不挂怀贬官之 事,处逆境而不悲观,是位品行超逸的人。
活动三 独学:携友夜游
(时间3分钟)
2、作者为何夜游?为何寻张怀民不寻别人?二人是 何关系?
志同道合、有默契的朋友。
果断 志同道合
读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 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课前积累(1分钟)
整理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作者名片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 山(今四川眉山市)人,宋代文学家、书画家。与父 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汪洋恣肆,明白 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雄健,和黄 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豪壮雄浑,和 辛弃疾并称“苏辛”。代表作有《赤壁赋》《石钟山 记》《题西林壁》《赠刘景文》《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调歌头》等。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课件

◆古今异义
盖竹柏影也(
古义:大概是 今义:器物上部有遮盖作用的东西
)
念无与为乐者( 古义:考虑,想到 今义:想念 )
◆文言句式
判断句: 盖竹柏影也(“……也”表判断)
省略句: 解衣欲睡(省略主语“余”)
倒装句: 相与步于中庭(状语后置,应为“相与于中庭步”)
作者名片
苏轼(1037—1101),北宋著名文学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市) 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善 于诗词、散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文 集《东坡全集》传世。代表作品有《赤壁赋》 《石钟山记》《题西林壁》《赠刘景文》 《饮湖上初晴后雨》等。
◆词类活用
相与步于中庭( 名词做动词,漫步 )
共同,一起 院子里
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澈透明, 水中水藻、荇菜纵横交错。
大概是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形容水的澄澈 均为水生植物 交错纵横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 清闲的人 语气词,相当于 “罢了”
只是缺少像我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理“游”之事 请用一句话概括这段文字讲述的事件。 苏轼和张怀民在承天寺漫步赏月。
资料卡片: ·苏轼做了百姓农夫。面对瓦片丛生的50亩“荒地”,他却取 名“东坡”,自称“东坡居士”。
·苏轼做了书法画家。自建的房子在大雪中完工,取名“东坡 雪堂”,房外无景,就亲手画了带有森林、河流、渔夫的雪景 壁画。
·苏轼做了文人墨客。黄州期间的作品甚多,如《念奴娇·赤 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等名篇佳作先后涌现。
赏“游”之景
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
庭下( )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课件

思考1: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
• 一 是作者被贬,心情愁闷、孤独
• 二是月色很美
思考2:
找出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 庭下入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作者笔下的月景有何特色
空明澄澈,亦真亦幻
思考3
• 写景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通过比喻直接表 现了月光的澄澈透明,又通过描写竹柏的影子 来间接表现月光的明亮。
疏通文意 打算 月光 门 高兴的样子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考虑,想到 于是,到
念无与乐者,就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共同,
卧,睡 一起
在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像 清澈透明 纵横交错 大概是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只少闲人像如吾两人语者气耳词而。已,罢了
【念无与为乐者】 【相与步于中庭】
• ②特殊句式 • 状语后置句 【相与步于中庭=相与于中庭步】
拓展延伸
• 苏轼的一生屡遭贬谪,离开黄州之后,一路被贬,-一直 被贬到海南。历经八州,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 却都如处天堂。 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
• 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尽了 人间丑态,却说:“眼前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
思考6
• 你是如何理解“闲人”的含义的? 第一,“闲人”指具有闲情逸致的人; 其次,“闲人”隐含了作者遭贬谪的悲凉人生 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 张怀 记叙----寻伴夜游 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描写----庭中月色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与朱元思书》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5篇)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与朱元思书》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与朱元思书》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5篇)目录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重要构成部分,那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的目录有什么内容呢?以下是本店铺分享的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与朱元思书》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5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1课《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课文详解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课文详解我国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是世界一大奇迹。
这个奇迹..的创造者就是袁隆平。
【段析】简介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的人是袁隆平。
【品味】“奇迹”一词,紧紧抓住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起笔简洁。
袁隆平,祖籍江西德安,1930年出生于北京。
【段析】介绍袁隆平的出生年月及地点。
1953年秋,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毕业,被分配到偏远的湖南安江农校,开始了他从事农业科学技术教育和研究的生涯..。
【段析】介绍袁隆平的学历及从事农业研究的起始时间。
【品味】“生涯”一词表明此后科研时间之长。
50年代末,学校派他带学生到黔阳县劳动锻炼。
那正是过苦日子的时期。
穷困,就像秋天阴蒙蒙的雨雾,笼罩在他的头上。
【段析】介绍袁隆平开始研究的时代背景。
【品味】“秋天……的雨雾”将当时恶劣的环境点染出来。
他住在农民向福财的家里。
有天傍晚,向福财背着一口袋谷子回来。
他问:“这谷子哪里来的?”向福财答:“是从八面山换来的谷种。
”“啥种?”“南特号。
”向福财叹了口气,“袁老师,你们学堂里的先生是顶上有灵光的圣人..,种田人盼的就是有个好种子呀!”(①为什么要写袁隆平和农民向福财的一段对话?)【段析】向福财的答话写出了饱受贫困之苦的农民对好种子的渴望。
【品味】“圣人”一词表明农民对科技工作者的尊重和对好种子的渴望。
听了向福财的话,袁隆平心情很沉重..。
他是教农作物栽培学和遗传育种学的,但没有培育出适合山民种植的好稻种来。
向福财为换良种,饿着肚子爬高高的八面山,一个来回就是四十公里啊!……怎样才能使人们不挨饿呢?袁隆平为此深深思索和不安了。
【段析】袁隆平对科技兴农的思索和对农民挨饿的不安。
第一部分:表现了袁隆平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将自己的事业同国家和人民的需要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优秀品质。
【品味】“沉重”比喻精神上有负担。
这种负担是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省略号是一种深深的思索。
袁隆平回到学校,借书买书,读书抄书,开始了他的科学试验。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与朱元思书》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10篇)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与朱元思书》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策划方案、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计划规划、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planning,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与朱元思书》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10篇)八年级上册语文书所有的课文都有哪些呢,大家不妨来看看了解一下吧,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下面是本店铺整理的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与朱元思书》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10篇)如果有助于您的写作,还请您介绍本店铺给您的同学。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1915年末,袁世凯下令以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 宪元年”,准备在元旦举行登基大典。
袁世凯祭天
三.护国战争
1.准备 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梁启超、蔡锷离京, 前往南方筹划讨伐袁世凯事宜。
2.爆发 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 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
3.经过 北洋军队人心涣散,节节败退,不少省份宣布 独立,脱离袁世凯政府。
滇系(唐继尧为首)控制着云南、贵州
桂系(陆荣廷为首)控制着广东、广西
北 洋 军 阀 割 据 示 意 图
依据材料,说说北洋军阀混战对中国社会造成哪些不利 影响?
农村劳动力减少,田地荒芜,影响了农村的生产 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兵员军费大幅度增加,增加了人民的负担。
课堂小结
导火线:宋教仁遇刺身亡
八年级历史上册(RJ) 教学课件
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新课导入
观察上述两幅图片并思考:少了“临时”二字的《中华 民国约法》是不是更民主化、制度化些?为什么会有这 种变化?我们一起来探讨吧!
学习目标
1.了解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护法运动的基本史实。 2.知道《中华民国约法》的内容并理解其保守性。 3.认识到中国革命道路上的曲折性和复杂性。
连年混战,民不聊生。
随堂演练
1.1912年把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的是( C)
A.孙中山 B.李烈钧 C.宋教仁 D.黄兴 2.袁世凯为实现自己的“皇帝梦”作出了哪些
“努力”( D)
①解散国民党 ②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③规定总统可以连任 ④接受“二十一条”大部分内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结果 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6月 在绝望中死去。护国战争结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组讨论
得出结论
代表展示
6’
反思
完善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何收获?(提示:学习了哪些重大事件?你有何感悟和认识?还有哪些疑惑?)
合作探究
说说自己的收获和心得
3’
教学
小结
3、学史明智-----让历史告诉我们:国民革命失败,给今天的 我们什么启示?对我国解决台湾问题有什么帮助?
投放朱锦涛会见国民党前主席连战图文。
读书记忆
看图,认识其性质
小组讨论
展示交流
得出结论
思考讨论
展示交流
形成认识
认识:和则两利,分则两害
国共只有再次合作,才有利于祖国早日统一。
8
运
用
课
标
指导完成,方法点拨
课题
第十一课北伐战争
主备人
编号
课型
新授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课时
1课时
终审人
日期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和失败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掌握北伐战争的对象、共产党在北伐战争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课文和插图或影像资料,再现历史。
2、理解北伐战争的目的,联系战争进程理解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讨论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原因、国民革命失败原因。
明确学习目标
1’
解
读
课
标
同步探究过程
指导自主探究组织展示交流,进行评价
展示交流
作出评价
4
一、黄埔军校的建立
1、时间:1924.05
2、建立:
广州黄埔
校长蒋介石
主任周恩来
3、作用:
1、指导学生读书,说说黄埔军校建立的情况。投放黄埔军 校图、孙中山、蒋介石、 周恩来像。
2、投放毕业于军校的国共两军人才,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创立军校?掌握军 校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识别地图,使学生能够把历史材料和地图联系起来进行想象,建立正确的历史时空观念。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新旧知识联系的学习方法,以及全面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 度与价值观:
1、共产党人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他们在北伐战争中不惜流血牺牲,为后人树立起一座丰碑;
2、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 封建的正义战争,它的历史证明了国共真诚合作的重要性。
重点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难点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学法
阅读、自主学习 、小组合作探究、讲述等
教法
歌词导入法、分析讲解法、归纳法、多媒体辅助法、讲 述法。
板
书
设
计
第11课北伐战争
一、黄 埔军校的建立
1、时间:1924.05
2、建立:广州黄埔、校长蒋介石政治部主任周恩来
3、作用:
二、北伐胜利进军
1、时间、目的:1926年,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2、主战场:湖南湖北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3、经过:汀泗桥、贺胜桥、武昌战役叶挺独立团
4、结果:北洋军阀基本被消灭
三、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1、时间:1927.04
2、性质: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
5、结果:
北洋军阀基本被消灭
1、指导学生读书,知道北伐的时间、目的、对象、主战场、先锋部队、主要战役、结果。投放《北伐战争形势图》、三个军阀像、叶挺像。
2、投放资料。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和资料讨论:不到半年时间,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为什么在短期内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
阅读教材,找出并记忆
看图,加深记忆
读书,说说军校的建立时间、地点、校长、政治部主任。
看图片,说说自己还知道那些黄埔 将领的故事。
小组讨论,展示交流
得出结论,形成认识
5
二、北伐胜利进军
1、时间、目的:
1926年,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2、主战场:
湖南、湖北
3、对象: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4、经过:
汀泗桥、贺胜桥、 武昌战役
叶挺独立团
阅读材料,思考谈论
展示交流,得出结论
10’
教学过程
环节
知识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估时
落
实
课
标
解
答
课
标
三、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1、时间
1927.04
2、性质:
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
3、政策:
1、引导学生读书,记忆南京国民政府建立时间 及性质。
投放蒋介石屠杀革命者图
2、动脑筋:北伐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为何却说国民革命失败了?
3、政策:
教学过程
环节
知识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估时
导入
新课
《国民革命歌》
播放歌曲,展示歌词。问:国民革命是怎么回事?“打倒列强,除军阀 ”成功了吗?学习第11课《北伐战争》
观看视频
阅读歌词
激发兴趣
3’
落
实
课
标
理
解
课
标
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投放课标内容
阅读课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