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与朱元思书》精美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11 与朱元思书 (共43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11 与朱元思书 (共43张PPT)
写作目的:《三峡》主要是为了客观地介绍地 理知识,而《与朱元思书》则突出了对大自然 的赞赏,而且写出了作者的内心感触。
内容:写水都提到了水大浪急,写山都突出了山 势高峻,其中也都提到了密林、泉水、猿啼……
表达方式:都主要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突 出描写了山水的景色。
表达情感: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欣赏和热爱 之情。
不同之处
内容:《三峡》在写景方面突出了四时的变化; 写山时,还突出了山的连绵不断。
体裁:《三峡》是散文,而《与朱元思书》是 骈体文。
颜色。(乘船)随着江流漂荡,任凭船随 意向东或向西漂流。从富阳到桐庐,一百 里左右,奇异的山,灵异的水,天下独一 无二。
青白色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这里形容江水清澈见底
湍急的江流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比箭还快 指飞奔的马
译文: 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千丈也可
以看见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 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 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
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
绝。
长久不断地叫
译文: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绿而密的 树,高山凭依(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这 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群山竞 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千百 座山峰。泉水冲击山石,发出清悦泠泠的响声; 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 儿长久不断地叫,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
走近作者
【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 (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 吴均文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称,如《与 施从事书》《与顾章书》《与朱元思书》等, 表现出作者流连山水的生活情趣,风格简淡清 新,是历来传诵的骈文名作。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与朱元思书》PPT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与朱元思书》PPT课件

文章注释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 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翻译:像凶猛的鸟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 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 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 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从作者行船游
点击添加标题 江的实感起笔,着力描 绘自富江至桐庐一带富 春江的奇山异水,以鲜 明生动的笔点触击添加描标题绘了秀 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了 作者厌倦仕途、寄情山 水的思想感情。
文章结构
点击添加标题
此处添加详细文本描述建议与标题相关并符合整体语言风格此处添加此处添加详细文本描述此 处添加详细文本描述建议与标题相关并符合整体语言风格处添加此处添加详细文本描述此处添 加详细文本描建议与标题相关并符合整体语言风格此处添加此处添加详细文本描述
点击添加标题
课后习题
一,文中所写的山水“独绝”在哪里?
点击添加标题
此处添加详细文本描述建议与标题相关并符合整体语言风格此处添加此处添加详细文本描述此
答:山水"独绝"在山奇水异。山势连绵陡峭, 处添加详细文本描述建议与标题相关并符合整体语言风格处添加此处添加详细文本描述此处添 加详细文本描建议与标题相关并符合整体语言风格此处添加此处添加详细文本描述
与朱元思书
吴均
作者简介
吴均(469年~520年),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 江省安吉县)人。生于宋明帝泰始五年(469),卒 于梁武帝普通元年(520)。南朝梁时期的文学家、 史学家。好学有俊才,其诗文深受沈约的称赞。其 诗清新,且多为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 诗文自成一家,常描写山水景物,称为“吴均体”,开 创一代诗风。梁武帝天监初年,为郡主簿。天监六 年(506年),被建安王萧伟引为记室。临川王萧宏 将他推荐给武帝,很受欣赏。后又被任为奉朝请 (一种闲职文官)。欲撰《齐书》,求借齐起居注 及群臣行状,武帝不许,于是私撰《齐春秋》,称 梁武帝为齐明帝佐命之臣,触犯武帝,书焚,并被 免职。不久奉旨撰写《通史》,未及成书即去世。 卒于普通元年(520年),时年五十二岁。吴均既是 历史学家,著《齐春秋》三十卷、注《后汉书》九 十卷等;又是著名的文学家,有《吴均集》二十卷, 可惜已亡佚。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部编版)第11课《与朱元思书》课件(共40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部编版)第11课《与朱元思书》课件(共40张PPT)

重点词语
①缥碧:青白色。 ②甚箭:比箭还快。
③奔: 飞奔的马。 ④寒树:形容树密而绿,
让人心生寒意。 ⑤负: 凭借。 ⑥轩邈:向高处和远处伸展
⑦指: 向,向上。
泉水激①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②, 嘤嘤成韵。蝉则千转③不穷,猿则百 叫无绝。鸢飞戾④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⑤世务者,窥谷忘反⑥。横柯⑦上 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③共色:同样的颜色。
[译文](江面上)没有一丝风, ④从: 跟、随。
烟雾都消散尽净,天空和远山呈 ⑤东西:向东或向西。
现出同样的颜色。(乘船)随着 江流漂荡,任凭船儿向东或向西 ⑥许:表示约数。
漂流。从富阳到桐庐相距一百里 左右,奇山异水,是天下独一无 二的。
独绝:独一无二。独,独 特;绝,绝妙。
水皆缥碧①,千丈见底。游鱼细 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②,猛浪若 奔③。
吴均(469-520),字叔庠,南朝 梁代有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其 文风格“清拔而有古气”,称为 “吴均体”。一些写景小诗也颇 著名,如《山中杂诗》,诗中有 画,自成一格,颇具刚健清新的 特色。其文工于写景,尤以小品 书札见称。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 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但现在 看到的已不是当时的完整信 件。本文见于《艺术类聚》 卷七。由于文中生动细腻地 描绘了富春江的秀美风光, 历来被人们当作独立成篇的 山水佳作来阅读欣赏。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④,负⑤势 竞上,互相轩⑥邈,争高直指⑦,千
百成峰。
[译文]江水呈青白色,(清澈得)即 使千丈深也能到底。游动的鱼,细小的 石子,可以从水面一直看下去,毫无障 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 就像飞奔的马。
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让人看了 心生寒意的树,山峦凭借着(高峻的)地 势,争着向上,仿佛都争着往高处和远 处伸展,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 了千百座山峰。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与朱元思书》优质课课件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与朱元思书》优质课课件

写法赏析
修辞多样,形象鲜明

本文采用多种修辞手法使描写对象形象鲜
明,富于生机(夸张、比喻、对偶、拟人)。
写法赏析
简约清新,多用骈句

本文在写景时,运用了大量骈句,使文章
读起来朗朗上口。文中多用四字句,间以六字
句,并时而加入虚词,既有词句的自然匀称,
又有疏宕谐婉的节奏,读来颇有韵致。
考 点 梳 理
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疏通文意
译文: 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绿而密的树,高山凭依(高峻
的)地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 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千百座山峰。泉 水冲击山石,发出清悦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 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不断地叫,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
部编教材八年级语文上册
与朱元思书
吴均
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学习目标: 1.学习利用关键词语分析课文结构、辅助背诵的方法。 2.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理解作者所创设的意 境,把握课文的主旨。 3.体会本文多层次多角度描绘景物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梳理层次,体会本文生动描写;熟读成诵。 2.难点:体会语言特色,品赏山水景境。
疏通文意
比喻极力追
求名利的人 平息名 筹划、
通“返

利之心 治理

”,返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回。
横斜的树枝 白天
互相掩映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疏通文意
译文: 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平息名利之
心。那些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 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 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与朱元思书》PPT优秀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与朱元思书》PPT优秀课件
3.本文重在写景,直接抒情言志的语言很少,但历来优秀的诗文都讲究情景相生、水乳交融,请反复品味课文,看看作者描写景物时流露出怎样的情感和志趣。明确:①“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句,让我们感受到一种享受自由、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惬意,流露出作者恬静的心境,展现了作者旷达的情怀。②“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两句,作者赋予了山水情感、生命:水在争相向前,山在竞相向上。表现了作者对自然、自由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③“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不仅从侧面衬托险峰幽谷夺人心魄的魅力,更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
(3)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明确:“箭”,本是名词,作者把它动词化,形容水流之急,显得既形象又简洁;“奔”,本是有生命的动作,作者用来形容无生命的浪,也显得更有生气。(4)夹岸高山,皆生寒树。明确:“夹岸”描述高山耸峙于富春江两岸,这样既交代了上文所云的急湍甚箭之因,也写出了山峰壁立之状。“寒树”一方面点出了秋天树叶凋零、一片萧索的景象,另外也暗寓了山的高峻,给人一种高寒的感觉。(5)负势竞上,互相轩邈。明确:不但写出了山峰各依自己的地势而形成千形百态之状,而且还赋予它以人的心理:个个争着往上,一个想比一个高远。写出了山的生机、活力,拟人手法的运用,使山势别具一格,个性分明。
4.师生共同品味课文写景文字的形象生动。(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明确:“共色”二字不光写出了天和山的颜色,而且还包含着形体感:青青的山霭渐渐地融入蓝蓝的天空,二者合为一体。境界广阔,令人神清气爽。(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明确:鱼在水中,非水清则不可见,何况是正在游动、倏忽而过的鱼;石在水中,要看见实属不易,更何况是“细石”。所以“游”“细”二字,看似平淡,但略加品味,即可看出词语背后的准确,可以说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11课与朱元思书教学课件 (共25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11课与朱元思书教学课件 (共25张PPT)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元·吴桓赞)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唐·韦庄) “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更清美。”(宋·苏轼)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碧水一条琴。无声诗与有声画,
须在桐庐江上寻。”(清·刘嗣绾)
2.仔细品味作者的情趣,比较其与“知其不可而为之” 的积极入世态度,以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的消极遁世态度有何不同。 这是一种对自然的崇尚,对自由和谐的向往,对欢乐 生命的礼赞。它比前者少了份严肃,多了份潇洒,比 后者少了份悲观,多了份开朗,因而更具有了一份常 人的心态,也就更容易使人接受并感到亲切。
• 写水的“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 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清、急 )
二、问题:本文在写景顺序、详略处理和动 静结合方面有何特点?请做简要说明。
• 本文在写景顺序上先“水”后“山”,由 近及远,逐层展开,符合“从流飘荡”的 观景习惯,奈理清楚。
• 本文详略处理适宜,动静结分相得益彰。 详写“山”,略写“水”。写山水动静结 合而又有变化。写“水”详写静态,略写 动态;写“山”详写动态,略写静态。
• 四、问题:在独学的基础上,找出全文的中心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 归纳出本文的主题。
• 中心句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本文通过对富春江奇特秀丽的山水 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无比热爱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归隐遁 世的思想。
熟读此文后,你认为这篇文章从应用 范围及标题形式看,属于什么文体? 从文章内容上看,又属于什么文体? 从语言特点看,是什么文体?
与朱元思书
吴均
学习目标
1.掌握并积累相关文言实词和虚词,读通大 意。
2.体味清新精美的语言,体验富春江的美丽 风光,学习多层次多角度描绘景物的方法。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 与朱元思书 (共44张PPT)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 与朱元思书 (共44张PPT)

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请从这两方 面入手圈出写得好的字词句,并谈谈好在何处。 幅背景。 峻山耸入九天,挺拔秀劲。仰视之时,天山 相连,万里无云,共呈一色。 隐喻山之“奇”。
作者不仅为我们描绘出一幅 天清气朗,明快秀丽的景色, 勾勒出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境界。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写水之自然奔流,舟之任意东西,暗示此水 之“异”。
既写出富春江水陡,山形 千回百转的特色,也表现了 作者陶醉于大自然美好景色 的闲适心情。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用夸张的手法写其秀美。碧波荡漾,澄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澈透明;鱼群穿梭,争与人乐,逗人游
兴;细石垒垒,怪形异状,以奇引人。 鱼之动,使得山水别饶生趣;石之静, 衬得鱼之娓娓可爱。两者相映成趣,逼 真欲现,给人以清美秀丽之感。
读准字音
缥(piǎo )碧 窥(kuī )谷
ng)作响 泠泠(lí
急湍(tuā )
n xuān 轩( )邈(miǎo )
鸢( yuān)飞戾( lì)天
横柯(kē )上蔽 千转( zhuàn)不穷
经纶(jīng lún ) 嘤( yīng )嘤成韵
风烟俱静,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吴 均
作者简介:
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
鄣(今浙江安吉县)人,南朝梁文学家、
史学家。吴均文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
见称,如《与施从事书》《与顾章书》
《与朱元思书》等,表现出作者流连山水 的生活情趣,风格简淡清新,是历来传诵 的骈文名作。
感知文体:
书---书信,一种文体。本文 是一篇骈体文,讲究对仗和声律, 多用偶句,少用散句。本文是作 者写给友人书信中的一段话,写 的是浙江境内富春江的秋景,这 看似随兴之所至而写下的一段文 字,可称得上一篇山水小品。

11与朱元思书课件(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11与朱元思书课件(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好:美丽的。
嘤嘤成韵:鸣声和谐动听。嘤嘤,鸟鸣声。 千转:不停地叫。转,同“啭”,鸟婉转地叫。这
译文: 风停了,烟雾都消散尽净,天空和远山呈现出相
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水流飘浮移动,随心所欲,任 船所至观赏景物。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异 的山水,是天下独一无二的美景。
第二段
原文: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
甚箭,猛浪若奔。
注释:
漂碧:青绿色。 直视无碍: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形容水清澈透明。 甚箭:甚于箭,比箭还快。甚,胜过。 奔:动词用作名词,奔马。
2.猛浪若奔 3.负势竞上 4.互相轩邈 5.横柯上蔽 奔:动词用作名词,奔马 上:名词用作动词,向上 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比高远 上:名词用作状语,在上面
(六)特殊句式
省略句 急湍甚箭 “甚”字的后面省略了介词“于”,即“急湍甚于箭”。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省略了主语“高山”,即“高山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笺:供题诗、写信用的纸张,引申为书信,如 “便笺”“锦笺”“华笺”。尺牍:牍,古代书写用的
竹木简,狭长形,长约一尺,故称“尺牍”,后引申为
书信。尺素:素,纸未发明前,富贵人家常用绢帛书写, 通常长一尺。后来引申为书信。鸿雁:典出自《汉书》:
“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
中。”此后文学作品中常用“鸿雁”来代书信,成语有 “鸿雁传书”。
(二)古今异义 1.任意东西 古义:向东或向西;今义:泛指各种具体的或抽象
的事物
2.鸢飞戾天者 古义:至;今义:罪过,乖张
(三)一词多义 1. 绝 天下独绝 猿则百叫无绝 2. 上 负势竞上 横柯上蔽 独一无二的,形容词 停止,动词 向上,动词 在上面,名词作状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文讲解
赏析品味--意境美
缥碧--色 千丈--深 见底--清 游鱼--净
湍 -- 急 浪 -- 猛
( 静: 秀丽 )
( 动: 壮观 )
课文讲解
赏析品味--意境美
请结合文中描写 “山”的语句思考: 文章是如何抓住“奇”字来突出描写“山”的特征的?
山之形
山之声
山之色
课文讲解
体会感受--情趣美
作者面对这“天下独绝”的“奇山异水”时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鄙弃功名利禄,流连山水,向往归隐山水生活。
课文讲解
文章的3个自然段分别写什么?3段是什么关系?
第1段:概括从富阳至 桐庐的奇山异水。 第2段:描写异水。 第3段:描写奇山。


课文讲解
第一段:有写景,有叙事,有抒情。
读第3段,思考:作者从哪两个方面描写奇山? 作者有什么感受?
1、视觉 夹岸高山 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 千百成峰 泠泠的泉声 嘤嘤成韵的鸟声 千转不绝的蝉声 百叫无绝的猿声
息心忘反 蔑视功名
2、听觉
劝友 归隐
细读感悟
纵观全文,作者是如何写山绘水的?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互相轩邈,千百成峰。
朗读课文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慨叹、平缓、轻慢)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惊叹)
(轻松、欢快)
课文讲解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
指烟雾 完全消散
同样的颜色。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表约数,相当于“光景”,“左右”。 独一无二,绝,到极点
作者简介
吴均 (469——520) ,字叔庠,吴兴故鄣 ( 今
浙江安吉)人,南朝粱文学家。出身贫寒,好学,
有俊才,通史学,善诗文。其诗清新,且多反映 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文辞清新挺拔, 不少人仿效他的文章,称为“吴均体”。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 选,全文已散佚,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
看岳”的安徽黄山。而富春江本身又是那么富有神 奇的魅力,巧夺天工的自然景观和那旷古悠远的历
史遗迹缀连成片,相映成辉,有人赞美富春江“揽
天下奇景于一身”,这也许有些夸张,但人们称她 为中国的黄金旅游线却并非过誉……
学习目标
1、借助本文掌握常用的文言词汇。
2、通过理解和分析、熟悉文章每段内容,从 而理解全篇。 3、朗读背诵。
课文讲解
译文
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我的小 船)随着江流飘 飘荡荡,时而东时而西。从富阳到桐庐的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独一无二。江
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
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谁爬得最高,伸得最远,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山间) 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彼此嘤嘤地叫着,十分和谐。蝉不停的叫 着,猿不停地啼着。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 的心;看到这些幽静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 面的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第三单元·第十一课
与朱元思书
课文导入
体裁介绍
南朝时,我国文坛上盛行着一种讲求辞藻、声 律、对偶的骈体文,这种文体的作品,大多追求一 种形式主义的倾向。但这些骈体文中也不乏优秀作 品,《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 文。
课文导入
富春江,全长110公里,一头连着素有“人
富春江
间天堂”美誉的杭州西湖,一头连着人称“归来不
流露出一种怎样的情感和志趣?请从文中找出相 关语句,并加以简要的分析。
向往自然,厌弃尘俗 此时,身处这 “奇山异水”中,你 有怎样的感受呢?
课文讲解
吟诵体会--语言美 请谈谈你朗读本文时感觉文章的语言有何 特点,并举例加以说明。
※.句式整齐,琅琅上口 ※.整散相间,参差错落 ※.形象生动,文字精练
写景:风烟俱净,天山一色。 叙事: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抒情: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课文讲解
读第2段,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 异水?用了什么方法? 水色——水皆缥碧 正面描写1、清澈 水深——千丈来自底夸张静(详)
水中——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2、湍急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侧面描写
动(略)
比喻
课文讲解
千丈见底:
争高直指: 千百成峰: 好鸟相鸣: 百叫无绝: 在昼犹昏: 有时见日:
不断。
即使在白天,也还像黄昏时那样昏暗。 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课文讲解
朗读训练
重音--
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 ●
节奏--
以“二二”节拍为主,如: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应慢一些,以便品味、欣赏
语速--
情感--
流露出由衷赞叹、无比向往之情。
整体感知
1、总概本文山水特征的语句是哪一句?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作者笔下的水是怎样的情状的呢?请根据文中的有关 词语说说水的特点。 水静:清澈;水动:急猛。 3、作者眼中的山是怎样的?运用什么手法描写山的?
“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以动写静,把静止的山写活了,显示出山的“奇”。
动 静 结 合
动态描写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猿则百叫。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以 动 衬 静
朗读课文
1、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要注意恰当停顿,读出语句意思。 2、从上下文的语句关联中,要读出自己的理解,从语气、语调中表现出来。 3、对语句中的意思要通过重音强调出来。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轻快)
(舒缓) (惊叹)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字词积累
水皆缥(

piǎo
)碧 )
急湍(tuān )甚箭

互相轩邈(

miǎo
泠泠(

líng
)作响
嘤嘤 (

yīng

)成韵
zhuàn )不穷 千转(

鸢(yuān )飞戾( lì )天

窥(

kuī
)谷忘反
字词积累
风烟俱净: 任意东西: 天下独绝:
风停了,烟雾都消散尽净。 随心所欲地任船所至观赏景物。 天下独一无二。 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 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 形成无数的山峰。 百鸟相互和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