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新闻媒体
新传媒8频道

自1964年开始,第八波道已一直制作中文电视剧,然而只局限于话剧化的短剧及趣剧;而剧集则多数从外地 购入,亦因为当时新加坡的语文政策并未出现,所以从香港及台湾购入的剧集皆以其原语言(华语、粤语及闽南 语)发声,当时这些外购剧集深受观众欢迎。
1979年,本身以英语为母语的前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发起了“讲华语运动”(新加坡推广华语理事会),从此 新加坡的电子媒体一律禁止未经许可的方言广播,外购剧更须要作华语配音,大大增加购剧成本。加上新加坡自 1970年代后期起经济迅速增长,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素及本土意识,自制的电视剧的须要性大增。
焦点 财经追击(与U频道同步,已停播) 星期二特写 前线追踪 绳之以法
小孩不笨(新加坡著名儿童喜剧,由洪赐健黄博儒李创锐主演) 绝代双雄(新加坡首部中文古装剧) 实里达大劫案(新加坡首部中文电视电影) 雾锁南洋(新加坡首部中文民初剧) 金枕头(新加坡首部海外实地取景的中文时装剧) 双天至尊(新加坡首部中文时装赌术剧) 神雕侠侣(新加坡首部以金庸小说为蓝本的中文古装剧,另外一部以金庸小说为蓝本的连续剧是笑傲江湖) 无炎的爱(新加坡首部以SARS为蓝本的中文时装剧) 荷兰村(新加坡首部中文长篇时装剧) 黄金路(2007台庆重头剧,为纪念新传媒情牵戏剧25周年而制作的中文时装剧) 小娘惹(2008台庆重头剧,新加坡首部以娘惹族为蓝本的中文民初剧,也是新加坡15年最高收视率的中文电 视
发展历史
新传媒8频道原名“第八波道”,于1963年11月23日启播,播放华语及泰米尔语节目;1976年转作彩色广播。 开播初期,华语节目以纪录片、地方戏曲、相声和新闻为主。直到1980年,新加坡广播电视台改组成新加坡广播 局(新广),第八波道节目才走向多元化;1984年,第八波道变为全华语电视频道。
世界著名的新闻通讯社

中文网址 http://www.kcna.kp/ http://chinese.donga.co m/gb/index.html http://www.kwongwah. com.my/
/
《朝日新闻》 日本五大全国性、综合性报纸之一, 1879年创刊亍大阪,拥有朝日电视公司等22家电视公 / 司和广播公司 日本最大通讯社,社团法人组织。该社实际上是半官斱 http://china.kyodonews 的通讯社 .jp/ 日本第二大通讯社,总部在东京,经济新闻是其特色内 http://www.nippon.co 容 m/cn/ 日本富士电视台是亚洲最具影响力的民营电视广播机构 之一,也是日本规模最大、收视率最高的民营电视台, 成立亍1959年,其富士电视网(简称FNS)由28个地斱 电视台组成。 日本放送协会(官斱英文翻译名称:Japan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缩写:NHK)又称日本 广播协会,前身为东京广播电台(Radio Tokyo),是 日本的公共媒体机构,亍1926年成立,亍1931年开始 发送短波频率,亍1935年开始向海外传送广播节目。 其业务与服务已涵盖电视和无线电广播,另外为海外的 观众和听众同样提供电视、无线电广播及NHK World Premium等服务,每日有华语及其他多国语言的广播 节目播出。
新加坡国际广播电台(英语:Radio Singapore International,简称RSI;马来语:Radio Internasional Singapura)是新加坡的已停播的国际 广播电台,在1994年1月1日开始广播。使用英语、马 来语、汉语、广东话和印尼语,用短波播音,频率为 6000kHz、9560kHz[1]。2007年12月31日,新加坡 国际广播电台停止播音。 印度报业托拉斯(Press Trust of India)是印度最大 的通讯社,成立亍1947年,属亍半官斱性质,前身是 1910年建立的印度联合新闻社,其总社位亍印度孟 买,总编辑部在新德里。 印度报业托拉斯在国内设有132个分社,并在纽约、伦 敦、北京、莫斯科等地设有国外分社,员工约1500人 。通讯社向1400多家订户提供印地语和英语新闻和专 稿,英文日发稿量超过10万字。 印度联合新闻社(简称UNI)是印度第二大通讯社,成 立亍1959年,亍1961年3月正式运作,使用英语、印 地语和乌尔都语对外发送稿件和新闻。印度联合新闻社 在全国100多个城市设有分社,在20多个国家派驻记者 。 《今日印度》(India Today)创刊亍1975年,是印度 的头号英文杂志。报导国内及全球最新的政治、经济新 闻等。 印度时报(The Times of India)是印度国家报纸,反 映印度政府观点的英文对开日报。印度时报的读者主要 为知识分子、商人、官员。印度时报亍1838年在孟买 创刊,起初称为《孟买时报》,每星期三、六出版。 1850年改为日报。1861年5月与《旗帜报》 、《电讯 与信使报》合并,改用现名。
新加坡《联合早报》和中华文化的传承

新加坡《联合早报》和中华文化的传承摘要】《联合早报》是新加坡主要的华文综合性日报,也是中华文化在海外传承和传播的一个缩影。
本文以《联合早报》为例,分析了《联合早报》对中华文化的相关报道,从对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关注、对当代中国社会家庭伦理观及价值观的关注、对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关注、对中华文明历史追溯的关注、对中国语言文化的关注、对中国社会热点事件的关注等几个方面,阐述了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传承和传播的现状。
【关键词】新加坡;《联合早报》;中华文化《联合早报》是新加坡主要的华文综合性日报,也是中华文化在海外传承和传播的一个缩影。
《联合早报》关于中华文化的相关报道,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关注当代中国大众文化思考当代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跨地域问题。
近年来,中国内地的综艺节目致力于精美的制作和明星的打造,获得了较好的口碑和收视率。
《大戏看北京》、《一站到底》、《王牌对王牌》等节目,积极向上,充满青春的朝气,成为海外华人了解当代中国的一个窗口,也吸引了不少海外的观众。
《联合早报》2019年5月7日在“娱乐•影视”版,以《加入游戏搞笑华晨宇:我有偶包》为题,报道了浙江卫视综艺节目《王牌对王牌》第四季的节目录制情况。
同时借回归《王牌4》的喜剧演员沈腾的电影作品在海外展映的情况,表达了情感的共鸣和艺术的魅力可以超越语言和文化的差异。
《联合早报》2019年5月6日发布了引自《新民日报》的一篇文章,题为《“95后中国小生”爆红指数大比拼》。
该文章对中国娱乐界的当红明星做了介绍。
这些代表着中国当代大众文化最新潮流的明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当代文化中的审美倾向,也成为海外华人了解当代中国的一个重要窗口。
二、关注当代中国社会家庭伦理观、价值观的变化《联合早报》2019年4月23日在“社会文化”版刊登了引自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IPP)官方微信的文章——《中国女性价值观的变迁》。
这篇文章,对2019年中国内地新播剧《都挺好》中的“苏明玉”这一女性形象所隐含的价值观及其对于当下年轻人的启示,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论新加坡的新闻传播媒体管理

论新加坡的新闻传播媒体管理新加坡作为亚洲的发达国家,其新闻传播媒体管理一直备受瞩目。
自独立以来,新加坡一直强调新闻自由和民主媒体的重要性,同时也加强了对媒体的监管,确保了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
新加坡的新闻媒体主要由两家公司掌控:新加坡广播公司(Mediacorp)和新加坡报业控股(SPH)。
这两家公司分别拥有国有媒体和商业媒体,并且都受到政府的监管。
目前,新加坡的新闻传播媒体主要分为四种类型:广播、电视、报纸和互联网。
广播和电视媒体在新加坡受到广泛的接受和使用。
新加坡广播公司是新加坡的国有媒体,拥有丰富的广播和电视资源。
其提供的新闻和资讯内容丰富多样,包括国内外新闻、体育、文化艺术等领域。
此外,新加坡也允许私人电台和电视频道的存在和发展,这些媒体都遵守政府的规定和管理。
报纸也是新加坡最重要的新闻传播媒体之一,主要由新加坡报业控股掌控。
新加坡报纸几乎覆盖了全国,越来越多的新闻报道和评论也会在网上发布。
政府也支持私人报纸的发展,不过这些报纸必须遵守特定的法规和管理。
互联网在新加坡的发展也日益重要,越来越多的人通过互联网获取新闻和资讯。
政府也加强了互联网的监管和管理,特别是对虚假新闻和涉及国家安全的内容进行严格的审查和监控。
此外,新加坡政府在2018年针对社交媒体发布的假新闻和虚假信息制定了“捍卫数字空间法”,规范了互联网上公众言行。
总的来说,新加坡政府对于新闻传播媒体的管理是非常严格的,旨在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稳定。
政府通过监管和审查,确保媒体报道准确、公正和负责,同时保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尽管新加坡的媒体环境不如一些西方国家那样自由,但它仍然是一个对海外资讯开放的开发国家。
以新加坡联合早报为例分析媒体的新发展

总之,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它给传统媒体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机遇,而新加坡《联合早报》正是这样顺应潮流,改革创新,将纸媒和网络媒体很好的结合,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
3.互联网使得纸质媒体最高端的读者流失,媒体成长的空间大幅压缩,纸媒获得新读者的边际成本反而大幅增加。在纸媒赖以生存的广告上,网络成为最重要的竞争者,使得近些年纸媒的广告的总额增长趋缓。
当80后的阅读率不断下降、90后似乎根本没有纸质媒体的阅读兴趣时,即使报纸内容再好,读者,那些忠诚度尚高的50后、60后也会跟着这张报纸衰老。媒体的读者年龄结构,影响着发行量的成长性与延续性,更成为广告商越来越看重的投放依据。于是,更多的广告商愿意在网络上投放自己的广告,以获取更多的人的注意。
挑战并不可怕,重要的是不要在慌张中乱了阵脚,忘了我们的来时路,背弃我们的精神,在慌不择路之下偏离正途。在早报航向茫茫的未来时,一以贯之的编辑方针和办报理念将继续为我们导航,专业精神与公信力将是我们坚强的护航,而中国因素则是我们破浪前进所必须借助的东风。
虽然网络媒体给传统特别是纸质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然而没有一种媒体是可以被完全取代的,以前电视刚出现后,有人预言它会替代广播,事实是和平共处。各种媒体有它的优势,有它自身的不可替代性——报纸不要任何电子设备就能阅读;广播,可以边干其它事边接收。受众在选择媒体上不存在排他性、应有多种选择。
更值得一提的是,早报印刷版和网络版这两个平台合起来所发挥的强大传播效力,也吸引了一些中国省市招商团,要求华文报集团的文化产业部为它们举办招商说明会。今天,《联合早报》和中国报界、文化艺术界、学术界、经贸界及政府的频繁交流和密切关系。
新加坡联合早报

内部管理及运行状况
从内部来看,其实《联合早报》的管理之道 总结起来也就是19个字:
• 总编辑负责制 • 高效率的团队 • 以事业凝聚人心
责任编辑制
《联合早报》隶属于华文报集团,该集团控 股下还有《联合晚报》、《新明日报》、 《我报》等。
所谓责任编辑制是指:各报的编辑部独立运 作,实行总编辑负责制,但广告、印刷、 发行等由集团统一负责。 几个报纸之间主要是竞争关系,但也有一 定的合作,如摄影资源的共享。 集团内的 报纸可以共享。
外部政策支持
• 新加坡政府给予出版界高度自由 • 新加坡有很好的消除贪污和滥权的机制 • 中新关系的日益密切
高度自由
新加坡不存在新闻审查制度,所有报道都由总编 辑负责。只要是符合事实的报道,即使是负面报 道,如果报纸想报道,谁也阻止不了。如果报道 出了事实性差错,报纸一般会进行更正。如果是 观点上出现片面性,则会给不同观点以反驳的权 利。这既是坚持客观公正报道的需要,也是新加 坡政府所要求的。新加坡政府从不干预具体的新 闻报道,不进行 审稿 ,但如果政府认为报纸的报 道存在问题,就会发布澄清性文告,并要求报纸 予以全文登载。 新加坡是有新闻自由的,但这是一种自律基础上 的新闻自由。
结束语
我们决心使新加坡继续 拥有一份国际一流的、 受到国内外的重视和尊 敬的华文报。
——林任君(《联合 早报》报庆80周年 )
正是这样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使每一个 早报人都充满了激情,全身心地投入在工 作中。这种管理效果,是单靠任何物质奖 励所无法达到的。
F-Zero
周霞、肖瑶、王灵、薛娅超、王想英、 李文娟、杜宏艳、赖英群、张雅丽、王艳
高效率的团队
• 《联合早报》有员工200名左右,每天的报纸有 时是六七十个版,有时是四五十个版,平均每期 超过50个版。以区区200人的队伍每天要完成50 个对开版面的采编任务,编辑记者的工作强度可 想而知。
外国驻广东省新闻媒体名称和记者名单

10
美国国家事务出版公司Bureau of NationalC AISA
司马天(Michael Standaert)
Arjun Kharpal(文字记者);周延瀚(Yin Hon Chow,摄影记 者)
深圳市福田区深南路与彩田路交汇处东方新天地广 场
广州市天河区珠江新城周大福中心38层
5 英国路透社Reuters
柯大伟(David Kirton)
广州天河路天河城大厦(迁至深圳,地址未详)
6 日本共同通讯社Kyodo News
太安淳一(Junichi Tayasu)
广州环市东路花园酒店花园大厦
7 日本《读卖新闻》Yomiuri Shimbun
角谷志保美(Kadoya Shiomi)—吉冈(Miyuki Yoshioka)
广州市天河区林和西路9号耀中广场
8 波兰通讯社Poland Press
白安杰(Borowiak Andrzej)
广州市天河区珠江新城兴民路
9 塞尔维亚STATUS杂志社Serbia STATUS Magazine 艾莱克斯(Aleksandar Plavevski)
佛山市南海区建设大道1号金沙州中海金沙湾
记者暂无;中方助理:曾莉娟
广州环市东路好世界广场
马场健夫(Takeo Baba)-高岛浩(Takashima Hiroshi);高原 真知(Takahara Machi)
广州环市东路花园酒店花园大厦
益满雄一郎(Yuichiro Masumitsu)—奥寺淳(Okudera Atsushi) 广州天河北路中信广场
12 金融时报 Financial times
黄淑琳
外国驻广东省新闻媒体名称和记者名单
序号
关于新加坡的联合早报同上海文汇报两家媒体对于日本大地震事件的专题报道初步研究

关于新加坡的《联合早报》同上海《文汇报》两家媒体对于日本大地震事件的专题报道初步研究前言:由于研究的内容涉及方方面面,这里我们就只对从地震发生那天后连续一周的报道进行比较研究,研究面较窄,难免会有些片面之词。
而且这是第一次写研究性文章,很多东西都不知道从何下手,希望老师看完之后能给予点评或建议。
下面我们就两者进行分析比较:一.《联合早报》:从报道地震灾害来看日本、中国的立场和态度1.性质:客观性、可信度较强《联合早报》由新加坡报业控股公司出版,属新加坡主要华文综合性日报,被公认是一份素质高、负责任、报道客观、言论公正、可信度高的报纸,对中国的发展采取积极的态度,在华人世界中享有崇高的信誉。
《联合早报》是新加坡发行量最大的华文报纸,它把海内外华人作为自己的目标读者群,其内容立足新加坡,放眼东南亚,紧盯中国,在中国大陆是唯一获准在中国大城市发行的海外华文报纸。
2.《联合早报》更注重时新性:对于突如其来的日本大地震,《联合早报》关注度很高,在地震发生不久的时候便在自己的官网上就进行了长达近3个小时的一系列报道,其消息来源均为综合报道。
这一点上,《文汇报》在时新性上表现较弱,在3月12日的报纸上才能看到有关消息。
3.《联合早报》关注中国的原因:至于《联合早报》对于中国的关注,一部分原因是来自于当地居民需要,新加坡77%的人口都为华人,大部分来自广东、福建和海南。
在报道上也突出了这点,如地震引起的海啸将抵达广东福建的报道,提及到其对这些地区影响不大。
《文汇报》也突出了对上海当地居民的需要,3月12日进行了对日本地震的报道,对本地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上海在日游客暂无伤亡报告,以此来平定有亲戚朋友在日本的上海家庭的担忧。
针对居民最关心的问题进行回答。
在3月17日的“万一遇到核辐射公众如何防护”报道中邀请专家进行详细解答。
在这点上,《文汇报》更适应了读者的需求。
新加坡的外交政策上突出经济外交,积极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加坡的新闻媒体
新闻媒体最主要的职能就是传达各种不同的声音:政府的“纶音”,老百姓的心声,等等。
新加坡的主要媒体分为两大集团:新传媒(MediaCorp)和报业控股(SP H
)。
前者比较亲政府,主要控制电视(包括英文台“第5波道”和 ChannelNewsAsia,中文台“第8波道”和“U频道”
,一个马来文台,一个泰米尔文台,以及其他科普频道)和电台(很多,不一一列举了),也有少数几种杂志和报纸,包括新加坡发行量最大的免费英文日报“ Today”;后者是从历史悠久的“海峡时报 ”(Strait Times
)发展而来,保持比较独立而倾向于普罗大众的立场,主要控制平面媒体,包括新加坡发行量最大的英文日报“ Strait Times”、发行量最大的中文日报《联合早报》、发行量最大的免费中文日报《我报》(“My Paper”
),以及十几种涵盖时尚、男性、儿童、家居、电影等方面的月刊杂志,同时还拥有两个电台(英文的“ Power 883”和中文的“ 1003”)。
新加坡政府曾经试图在电视界引入竞争机制,而支持SP H成立了中文电视U频道和英文的 I
频道,但最后由于新加坡市场太小,不得不与新传媒合并,结果U频道被新传媒收归旗下,I
频道则走入历史。
两大媒体集团还分别拥有各种语言文字的周刊杂志,影响力最大的是新传媒旗下的英文周刊“ 8 Days”
和中文周刊《 i周刊》(与曾经的I
频道没有关系),以及报业控股的《优周刊》,但近来都已经流于八卦周刊的性质。
在新加坡,由于政府的媒体管制,个人不能私自安装卫星接收设备接收其他国家的电视和广播信号(但一些高楼住户常常能从住宅楼的接受免费电视信号的天线中收到邻近的马来西亚和印尼的一些节目),所有的境外节目都由星和( Starhub)旗下的星和视界(Starhub Cable TV)和最近新增的新传媒旗下的
mioTV提供有线电视讯号。
主要提供的境外媒体包括中国大陆、香港、台湾、日本、美国、英国等,像 BBC、CNN、TVBS、NHK、E SP N、卫视、凤凰这些都有,来自中国大陆的主要是央视四套。
在新闻报道方面,新传媒由于电视和电台的优势,比较侧重于突发新闻、尤其是国际重大新闻的报道。
它在亚洲各主要国家和地区以及欧美中心城市、国际冲突频发地点几乎都有分支机构和特聘新闻主持,随时准备连线直播。
而报业控股的特点则是比较深入的专题报道,以及让读者在报纸的“论坛”
板块以来信投稿的方式互相讨论、辩驳,有时连政府机关甚至部长级的人马都会参加到这样的大讨论中(因为很多时候讨论的主题是国家政策方面的内容)。
近几年最能够体现报业控股的立场的一次事件当属 NKF事件,下面简要介绍一下。
NKF(National Kidney Foundation
)原本是一个慈善机构,筹款建立一些廉价的洗肾中心,资助肾脏病的研究、预防宣传等(新加坡是世界上糖尿病患者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之一,由此导致的肾脏衰竭病例也就很多了)。
在其主席杜莱(马来裔新加坡人)的主导下, NKF
一向走比较高调的路线,每年与新传媒合作举办筹款电视义演,又动员很多商家送出固本、抽奖给打电话捐款的民众,把筹款活动办得好象嘉年华会一样。
NKF
在全国有多个洗肾中心,还资助奖学金、研究基金以及一个专门的儿童肾脏病研究中心(在 NUH
),高峰期光是每个月通过银行转账向它做定期捐款的一般民众就有十数万。
像这样的“明星”
机构,偏偏被报业控股的几名记者挖出了其主席杜莱挪用公款、不当花费(为了给他装修一个办公室就花了几十万新元,水龙头都特别从国外订制)、薪酬不合理(作为一个慈善机构的主席,他的年薪比很多上市公司的 CEO
还高)、收受贿赂(在一些相关工程中,几个高层收取建筑公司的贿赂然后把工程批包给他们)等好几条大罪。
一开始杜莱指责登在Strait Times
上的报道是无中生有,还把报业控股和几个记者告上法庭。
结果法庭审讯越深入,被辩方律师和媒体挖出来的“料”
就越多,最后杜莱主动撤诉,然后自己被检察机构告了。
接下来的诉讼过程,报业控股旗下所有媒体都予以重点追踪报道(当然其中有报复的成分),连新传媒也无法放过这么“热”
的题材,一时之间成为全城焦点。
最终以杜莱和几个高管坐牢结案,而NKF
连带倒了大霉,几天之内就有数万名定期捐款者解除捐款协议,连内阁资政吴作栋的夫人(同时也是NKF 的名誉赞助人)也因为对媒体对杜莱铺天盖地的批评发了几句牢骚而被报纸讽为“花生米夫人”
(她的原话是说,杜莱装修办公室的几十万相对于整个NKF来说只是“一粒花生米”
),逼得吴作栋亲自出来道歉,并让她立刻辞去与NKF有关的一切职务。
这起事件对整个新加坡社会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包括唤起人们对慈善机构监管的注意(后来又陆续有几个大的慈善机构被揭发有类似的问题)并为此立法。
但整起事件中媒体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虽然最后问罪只到杜莱为止,但在一向被批评为法西斯新闻管制的新加坡,公开媒体能够大胆揭发与政商各界打得火热的 NKF管理层的劣迹,本身已经是一大突破,也洗雪了新加坡媒体常年被讥为“猫打架也算新闻”
的耻辱。
(“声”之后是“色”,介绍娱乐业,当然还有顾名思义的 Se情业。
)
原文摘自:
/index.php/study_abroad_information/show/4838.html。